第七百二十八章:为官之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春日里总是让人思困,而在春日午后的阳光照耀之下,则更是让人很想有与周公一晤的念头,但在今日的武威书院里,这个本来是许多学生枕头书本躺在草地之上迎春风沐阳光的时候,许多人却都是站得齐唰唰的,将一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
只因为那一个地方,站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当今大唐年轻的宰相,李泽。
这位独居高位,把持朝纲的独相,年轻的让所有人都嫉妒,都羡慕,但却又让所有人敬佩爱戴。正是这个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内削节镇,镇压反叛,外抗吐蕃,力御外侮,如今大唐兵马,触角重新伸至西域,收漠南漠北与囊中,依稀让人看见了昔日大唐最为强大时期的盛况。
每个人,哪怕是对李泽心有抵触的人,哪怕是那些认为李泽将来必然会篡权夺位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李泽,就没有眼下这一切,没有李泽,大唐早就灰飞烟灭。
即便你痛恨他,但在内心深处,却又不得不承认,只有这个人,才能带领着大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很多人的心态很复杂,但今日站在这里的人物,却至少有九成以上,看着李泽的目光是崇敬甚至于崇拜的。
站在一块巨石之上的李泽,含笑看着聚在周围的这些武威书院即将毕业的学子们,在武威书院,经历了至少二年以上的系统学习之后,这些人将奔赴各个地方,成为他统治广袤区域的一个个触手,正是通过他们,才能将自己的理念传达到地方,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从挖来章回淳于越等人创办武威书院开始,李泽便无比重视这一个地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而一个国家,则需要无数的志同道合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国势蒸蒸日上。
不管是章回还是淳于越,他们在治国的理念之上与自己还是大致相同的,而通过杨开的义兴社数年如一日的锲而不舍的耕耘,更是将李泽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这些人的血脉之中,这里的人,才是以后李泽复兴大唐的根基所在。
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但教化,才是万世长存的根本所在。
“大家都坐下吧。”李泽随意地盘坐在巨石之上,挥了挥手,道:“今天聚集大家伙儿在一起,也不算是上课,便算是闲聊吧!说起来,我这个兼职博士是不称职的,章公给我排的课表,我倒是逃课了绝大部分,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更是一次也没有来过。每次见到章公,都是战战兢兢,生怕他质问我,这一次趁着章公外出公干,才有胆子跑来,否则必然是会被章公喷得狗血淋头的。要知道,我还拿着武威书院博士的一份薪饷呢!”
随意地开场白,引来了下头学生们的欢笑之声。大家挤挤攘攘的都坐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上头的李泽。
“春闺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这里的绝大部分人,在春闺之后,便要正式踏入官场了。”李泽道:“所以今天呢,咱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为官之道。”
所有人都屏息静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泽笑道:“这是咱们武威书院的院训,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今天,我不想从这么大的方向来讲为官之道,今日,咱们就只从小的方向上讲怎么做官,怎么做人!”
“在此之前,我看了不少人的文章,每个人都是有着救国救民的大理想的,都谈到了要是自己放牧一方该怎么做,为父母官该如何做。”李泽看了一眼众人道:“但说句心里话,这些文章我是不喜欢的。”
下头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显然有不少人的文章大概率就是从这个方向上入手的。
“放牧一方,你是把老百姓当成了牛羊了吗?为父母官?你还没有上任呢,就把自己架得比普通百姓高出许多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架子,我认为是万万要不得的。尔饷尔禄,尽皆民脂民膏,官员,是百姓奉养的。百姓,才是官员的衣食父母,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一个官员为官一方,想得应当是如何为老百姓造福,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更进一步,如何让你治下的老百姓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仅仅活着。”
“简而言之,我认为,官员,应当是服务者,尽忠者,开拓者。为谁服务?为老百姓。为谁尽忠,为老百姓。为谁开拓,当然,也是为老百姓。本朝先贤魏征曾说过,百姓为水,官员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玉良言啊,但一代代下来,我们很多人都只这么说,没有这么做。所以,才有了二十年前的大暴动,才有了蕃镇割据,国不成国,才有了如今朱氏伪梁窍居长安,称孤道寡。旧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我们不牢牢地记着这些教训,终有一日,看似花团锦簇的我们,又何尝不会落到那一地步呢?”
“你们就要出仕为官了,你们中的绝大部分,将从最基层的官员做起,我希望你们在穿上官袍之后,要牢牢地记着,不要做一个两面人,不要在上司面前勤政爱民,在百姓面前却是凶神恶煞。不要有权力上的优越感,地位上的自豪感,要时刻记着,你们只是带领百姓们过上好日子的领头羊而已。”
“当官了,就要有担当,敢做事。只想当官不想做事的官员,你是做不长的,这样的人,我发现一个,就会处理一个,绝不会手软。身为官员,不功即为过。只要你是真想做事的,哪怕你因此而犯了错,那也是可以原谅的。就怕你尸位素餐,不做事。在我的治下,尸位素餐混日是绝不允许的,想靠熬资历升官,想也不要想。”
“当然,想做事,也要立足实际,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狗熊瓣棒子,眼大肚子小。假如你是一任县令,治下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一家人出门连裤子都得换着穿的时候,你豪言壮语要给朝廷缴多少赋税,那是胡说八道,如果你一去便做到了,除了刮地皮,我想不出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你只有将这些百姓本来就不够穿的裤子又抢走之外,你还能有什么法子?如果你去了这样的地方,你只消让你的任上,让老百姓出门有裤子穿了,这就是功劳。让老百姓勉强能填饱肚皮了,那就是大功劳。”
“为官一方,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现在我们的很多地方,仍然很穷,道路没有,水利,没有,一穷二白,但做这些事情,却又是吃力不讨好,在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很难转化成一眼便能看到的政绩,但这些事情,你不做我也不做,哪谁人来做呢?我不反对你们去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但也更希望你们能为长远考虑,为后人考虑,多做一些铺垫的工作,为后人打牢基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要计较一时的名声,你只要真正地做了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终究会显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才是你一辈子的功德碑。”
“做官者,都想升官,这个不容讳言,更不用遮掩,只有官做得大了,才能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想升官,是好事,但不能不择手段的升官。在我的治下,你升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做出实效来。你们或者现在就已经了解到了,我们有详尽的对官员的考核细则和途径,也有遍布天下的监察体系,更有无数的百姓为我们耳目。只要你是真正的好官,能官,自然能得到提升。或者有时候会慢一些,会比你的希望小一些,但绝不会埋没你们。”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每个人都爱钱,我也不能例外,我不怕你们有钱,更不怕你们用钱,我不怕你们出则骏马豪车,穿则绫罗锦缎,吃则山珍海味,但我就怕你们的钱来路不正,贪污腐败,巧取豪夺者,最终的出路,只能是断头台。如果你们的钱都是正大光明来的,那我还要鼓励你们大胆地用,出则骏马豪车,可以让那些养马的,造车的赚到钱,穿则绫罗锦缎,会让我们的桑农,织者衣食无忧,吃则山珍海味,能让我们的猎人,渔民们辛苦得来的东西卖上一个好价钱,哪又有何不可呢?”
清风微拂,盘坐巨石之上的李泽娓娓而谈,浑不在意,但下头的听众,却是一个个汗毛倒竖,显然,李泽今天论述的为官之道,与他们所想象的为官之道,有很多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在这里讲,他们必定会哧之以鼻,但李泽在这里讲,只怕就代表了朝廷未来对待官员的一个态度,就会成为一项国策,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在了。
春日里总是让人思困,而在春日午后的阳光照耀之下,则更是让人很想有与周公一晤的念头,但在今日的武威书院里,这个本来是许多学生枕头书本躺在草地之上迎春风沐阳光的时候,许多人却都是站得齐唰唰的,将一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
只因为那一个地方,站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当今大唐年轻的宰相,李泽。
这位独居高位,把持朝纲的独相,年轻的让所有人都嫉妒,都羡慕,但却又让所有人敬佩爱戴。正是这个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内削节镇,镇压反叛,外抗吐蕃,力御外侮,如今大唐兵马,触角重新伸至西域,收漠南漠北与囊中,依稀让人看见了昔日大唐最为强大时期的盛况。
每个人,哪怕是对李泽心有抵触的人,哪怕是那些认为李泽将来必然会篡权夺位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李泽,就没有眼下这一切,没有李泽,大唐早就灰飞烟灭。
即便你痛恨他,但在内心深处,却又不得不承认,只有这个人,才能带领着大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很多人的心态很复杂,但今日站在这里的人物,却至少有九成以上,看着李泽的目光是崇敬甚至于崇拜的。
站在一块巨石之上的李泽,含笑看着聚在周围的这些武威书院即将毕业的学子们,在武威书院,经历了至少二年以上的系统学习之后,这些人将奔赴各个地方,成为他统治广袤区域的一个个触手,正是通过他们,才能将自己的理念传达到地方,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从挖来章回淳于越等人创办武威书院开始,李泽便无比重视这一个地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而一个国家,则需要无数的志同道合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国势蒸蒸日上。
不管是章回还是淳于越,他们在治国的理念之上与自己还是大致相同的,而通过杨开的义兴社数年如一日的锲而不舍的耕耘,更是将李泽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这些人的血脉之中,这里的人,才是以后李泽复兴大唐的根基所在。
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但教化,才是万世长存的根本所在。
“大家都坐下吧。”李泽随意地盘坐在巨石之上,挥了挥手,道:“今天聚集大家伙儿在一起,也不算是上课,便算是闲聊吧!说起来,我这个兼职博士是不称职的,章公给我排的课表,我倒是逃课了绝大部分,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更是一次也没有来过。每次见到章公,都是战战兢兢,生怕他质问我,这一次趁着章公外出公干,才有胆子跑来,否则必然是会被章公喷得狗血淋头的。要知道,我还拿着武威书院博士的一份薪饷呢!”
随意地开场白,引来了下头学生们的欢笑之声。大家挤挤攘攘的都坐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上头的李泽。
“春闺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这里的绝大部分人,在春闺之后,便要正式踏入官场了。”李泽道:“所以今天呢,咱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为官之道。”
所有人都屏息静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泽笑道:“这是咱们武威书院的院训,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今天,我不想从这么大的方向来讲为官之道,今日,咱们就只从小的方向上讲怎么做官,怎么做人!”
“在此之前,我看了不少人的文章,每个人都是有着救国救民的大理想的,都谈到了要是自己放牧一方该怎么做,为父母官该如何做。”李泽看了一眼众人道:“但说句心里话,这些文章我是不喜欢的。”
下头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显然有不少人的文章大概率就是从这个方向上入手的。
“放牧一方,你是把老百姓当成了牛羊了吗?为父母官?你还没有上任呢,就把自己架得比普通百姓高出许多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架子,我认为是万万要不得的。尔饷尔禄,尽皆民脂民膏,官员,是百姓奉养的。百姓,才是官员的衣食父母,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一个官员为官一方,想得应当是如何为老百姓造福,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更进一步,如何让你治下的老百姓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仅仅活着。”
“简而言之,我认为,官员,应当是服务者,尽忠者,开拓者。为谁服务?为老百姓。为谁尽忠,为老百姓。为谁开拓,当然,也是为老百姓。本朝先贤魏征曾说过,百姓为水,官员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玉良言啊,但一代代下来,我们很多人都只这么说,没有这么做。所以,才有了二十年前的大暴动,才有了蕃镇割据,国不成国,才有了如今朱氏伪梁窍居长安,称孤道寡。旧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我们不牢牢地记着这些教训,终有一日,看似花团锦簇的我们,又何尝不会落到那一地步呢?”
“你们就要出仕为官了,你们中的绝大部分,将从最基层的官员做起,我希望你们在穿上官袍之后,要牢牢地记着,不要做一个两面人,不要在上司面前勤政爱民,在百姓面前却是凶神恶煞。不要有权力上的优越感,地位上的自豪感,要时刻记着,你们只是带领百姓们过上好日子的领头羊而已。”
“当官了,就要有担当,敢做事。只想当官不想做事的官员,你是做不长的,这样的人,我发现一个,就会处理一个,绝不会手软。身为官员,不功即为过。只要你是真想做事的,哪怕你因此而犯了错,那也是可以原谅的。就怕你尸位素餐,不做事。在我的治下,尸位素餐混日是绝不允许的,想靠熬资历升官,想也不要想。”
“当然,想做事,也要立足实际,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狗熊瓣棒子,眼大肚子小。假如你是一任县令,治下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一家人出门连裤子都得换着穿的时候,你豪言壮语要给朝廷缴多少赋税,那是胡说八道,如果你一去便做到了,除了刮地皮,我想不出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你只有将这些百姓本来就不够穿的裤子又抢走之外,你还能有什么法子?如果你去了这样的地方,你只消让你的任上,让老百姓出门有裤子穿了,这就是功劳。让老百姓勉强能填饱肚皮了,那就是大功劳。”
“为官一方,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现在我们的很多地方,仍然很穷,道路没有,水利,没有,一穷二白,但做这些事情,却又是吃力不讨好,在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很难转化成一眼便能看到的政绩,但这些事情,你不做我也不做,哪谁人来做呢?我不反对你们去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但也更希望你们能为长远考虑,为后人考虑,多做一些铺垫的工作,为后人打牢基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要计较一时的名声,你只要真正地做了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终究会显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才是你一辈子的功德碑。”
“做官者,都想升官,这个不容讳言,更不用遮掩,只有官做得大了,才能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想升官,是好事,但不能不择手段的升官。在我的治下,你升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做出实效来。你们或者现在就已经了解到了,我们有详尽的对官员的考核细则和途径,也有遍布天下的监察体系,更有无数的百姓为我们耳目。只要你是真正的好官,能官,自然能得到提升。或者有时候会慢一些,会比你的希望小一些,但绝不会埋没你们。”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每个人都爱钱,我也不能例外,我不怕你们有钱,更不怕你们用钱,我不怕你们出则骏马豪车,穿则绫罗锦缎,吃则山珍海味,但我就怕你们的钱来路不正,贪污腐败,巧取豪夺者,最终的出路,只能是断头台。如果你们的钱都是正大光明来的,那我还要鼓励你们大胆地用,出则骏马豪车,可以让那些养马的,造车的赚到钱,穿则绫罗锦缎,会让我们的桑农,织者衣食无忧,吃则山珍海味,能让我们的猎人,渔民们辛苦得来的东西卖上一个好价钱,哪又有何不可呢?”
清风微拂,盘坐巨石之上的李泽娓娓而谈,浑不在意,但下头的听众,却是一个个汗毛倒竖,显然,李泽今天论述的为官之道,与他们所想象的为官之道,有很多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在这里讲,他们必定会哧之以鼻,但李泽在这里讲,只怕就代表了朝廷未来对待官员的一个态度,就会成为一项国策,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