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撑腰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庆荣华最新章节!
门外的勒马动静一响,曾荣先从屋子里奔出来,见巷口果然停了一辆马车,徐家的家丁正扶着丁婆婆下马车。
原来,曾荣走后,徐靖缠了老夫人许久,他是怕徐家不会同意让这对姐妹进京,或者说会提出什么苛刻条件来刁难这对姐妹,所以想让自家祖母出面去说服曾家长辈。
可巧曾荣走后,丁婆婆又和徐老夫人说了些从刘婆婆那了解到的情况,其中特地提到了那两个不知来历的小偷,说不知来历似乎又不太准确,因为曾荣把这件事瞒了下来,除了需要修门不得已跟山长说了一声,对族长和家人并未提及半个字,且也没让刘婆婆提。
得知这书院这么多年没有遭过贼,且那天偏还是书院休沐期间,只有曾荣一个人在,因而,不用多问,徐老夫人都能猜出这两个小偷肯定是冲曾荣来的,不是跟曾荣那个后娘有关就是和那个牙婆相关。
可曾荣为了能在书院留下来,只得咬牙忍了下来。
联想到曾荣的为人和处境,徐老夫人干脆好人做到底,命身边的两位管事妈妈带着两个小厮去一趟曾家。
当然了,个中缘由曾荣是不清楚的。
不过她见丁婆婆重新换了件灰色绸子衣服,下身系了条黑绸长裙,头上的银簪也换成了金簪,后下来的唐婆婆也是一身绸子衣裙,且两人下车后,赶车的小厮又从车里搬出了几个礼盒,见此,曾荣忙笑着迎了上去。
“丁婆婆,唐婆婆,有劳两位了,大中午的劳烦你们跑一趟,小女子愧不敢当,还请两位回去替我好生向老夫人道声谢。”
“这孩子,可真是会说话,难怪我们老夫人疼你。”丁婆婆一边说一边扫了下曾荣后面站的这一堆人。
不用问,这个年岁最大的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肯定是曾荣的阿婆,丁婆婆对她没多大兴趣,很快就把目光落在了这位三十岁出头的妇人身上。
这妇人容长脸,可能是刚坐完月子,肤色还算白净,也有几分红润,连带着眉眼也有几分水秀,头发只盘了个简单的圆髻,上面插了根已然变黑的银簪,身上穿的衣服是纯棉布的,有个四五成新,没有打补丁。
从这位妇人身上,丁婆婆又把目光落在了曾富祥身上,从年龄和五官上她判断出这是曾荣的大哥,这人个子不高,很瘦,脸也黑,五官倒不难看,可人一看就拘谨,没见过什么世面,穿了件靛蓝色的粗麻布上衣,上面还打了好几个大补丁,下身的裤子卷起了半截,光着脚丫,脚上还带着点脏泥。
见丁婆婆把目光落在他的脚丫上,曾富祥紧张地蹭了蹭地,想把脚上的泥土蹭掉,原本紧挨着曾荣的身子瞬间挪出了一步,“那个,那个,你们是京城来的贵人吧?”
丁婆婆笑了笑,并没有半点鄙视的意思,“这位后生是阿荣的大哥吧,我们是京城来的,不过不是贵人,阿荣才是我们小公子的贵人呢。”
王氏原本见对方的打扮有了敬畏之心,可一听对方开口居然是安州这边的口音,忙挤了上前,“两位妹子老家是安州哪里的?说起来还真是缘分哪,我孙女救了你孙子的命,你们要带我孙女进京,以后我孙女跟着你们也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有一点,我这大儿子家全指着我这孙女,这不,大儿媳刚又生了个儿子,这个家呀,里里外外真是离不开我这个孙女,我跟你们讲。。。”
“阿婆,我们先让两位婆婆进屋吧,别在外边站着。”曾荣一看自家阿婆越说越不堪,忙拦住了她。
再则,马车进村也惊动了不少人跟来看热闹,曾荣不想站在外头被人说闲话。
丁婆婆和唐婆婆见曾荣打断了王氏的话,这才一边跟着曾荣进屋一边向王氏解释,她们两个并不是徐家的主子,曾荣救的是她们的主子,并不是她们的孙子。
曾荣这边的人见对方一个做下人的都穿这么体面,又是绸子衣服又是金簪什么的,露出的手腕上也套着一对金镯子,不由得纷纷对曾荣投向羡慕的一瞥。
换句话说,曾荣去了京城这什么徐家,肯定用不了多久也能穿上绸子衣服戴上金簪的。
这不比卖给勾栏酒肆的强多了?
这不比卖给安州城里的大户人家强多了?
于是,田水兰又热切地问起了丁婆婆和唐婆婆一个月有多少月钱,曾荣和曾华去了之后这月钱又该如何算?
“这位小婶子,阿荣和阿华不是卖身给我们徐家做下人,阿荣姑娘是想托我们主子在京城找个活干,不卖身。”唐婆婆帮着解释了一句,绝口没提她们的月钱有多少。
说话间大家站到了曾荣家大门前,刚进村时丁婆婆就发现这边的房子基本没有院子,房子是一栋挨着一栋,可能是为了省钱,很多家都是共用一面墙,非但如此,前后排挨得很近,门口连辆马车都过不去,所以他们只能在路口下车。
曾荣家的房子倒不小,可除了地基部分是用碎砖或石头堆砌的,其余部分都是土砖,也就是用黄土夯成的砖,这种砖不用花钱买,一般是自己卖点苦力就能做的。
因而,这个家的窘困是显而易见的。
这不,进门后屋子里的摆设也很简单,堂屋靠东边墙有一张方桌,原木颜色,屋子中间横七竖八地摆了几条长凳,同样也是原木颜色,北面墙倒是也有一张供桌,只是上面除了一个香炉和一座粗糙的观音坐像外别无他物,而南边墙根下则摆了好几样农具。
“两位婆婆请坐,不好意思,我家没有茶,只能请你们喝点白水。”曾荣请两位婆婆坐下,正要去倒水时,丁婆婆拉住了她,摇摇头。
曾荣也清楚即便她倒水了这两人也不会喝,便没再跟她们客套,转而向她们两个介绍下在场人的身份。
丁婆婆一看这阵势便猜到曾荣的用意,不由得再次对这个孩子暗自赞叹了起来,同时也诧异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周全的处事方式。
为此,她对曾荣进京后的生活有点期待起来。
门外的勒马动静一响,曾荣先从屋子里奔出来,见巷口果然停了一辆马车,徐家的家丁正扶着丁婆婆下马车。
原来,曾荣走后,徐靖缠了老夫人许久,他是怕徐家不会同意让这对姐妹进京,或者说会提出什么苛刻条件来刁难这对姐妹,所以想让自家祖母出面去说服曾家长辈。
可巧曾荣走后,丁婆婆又和徐老夫人说了些从刘婆婆那了解到的情况,其中特地提到了那两个不知来历的小偷,说不知来历似乎又不太准确,因为曾荣把这件事瞒了下来,除了需要修门不得已跟山长说了一声,对族长和家人并未提及半个字,且也没让刘婆婆提。
得知这书院这么多年没有遭过贼,且那天偏还是书院休沐期间,只有曾荣一个人在,因而,不用多问,徐老夫人都能猜出这两个小偷肯定是冲曾荣来的,不是跟曾荣那个后娘有关就是和那个牙婆相关。
可曾荣为了能在书院留下来,只得咬牙忍了下来。
联想到曾荣的为人和处境,徐老夫人干脆好人做到底,命身边的两位管事妈妈带着两个小厮去一趟曾家。
当然了,个中缘由曾荣是不清楚的。
不过她见丁婆婆重新换了件灰色绸子衣服,下身系了条黑绸长裙,头上的银簪也换成了金簪,后下来的唐婆婆也是一身绸子衣裙,且两人下车后,赶车的小厮又从车里搬出了几个礼盒,见此,曾荣忙笑着迎了上去。
“丁婆婆,唐婆婆,有劳两位了,大中午的劳烦你们跑一趟,小女子愧不敢当,还请两位回去替我好生向老夫人道声谢。”
“这孩子,可真是会说话,难怪我们老夫人疼你。”丁婆婆一边说一边扫了下曾荣后面站的这一堆人。
不用问,这个年岁最大的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肯定是曾荣的阿婆,丁婆婆对她没多大兴趣,很快就把目光落在了这位三十岁出头的妇人身上。
这妇人容长脸,可能是刚坐完月子,肤色还算白净,也有几分红润,连带着眉眼也有几分水秀,头发只盘了个简单的圆髻,上面插了根已然变黑的银簪,身上穿的衣服是纯棉布的,有个四五成新,没有打补丁。
从这位妇人身上,丁婆婆又把目光落在了曾富祥身上,从年龄和五官上她判断出这是曾荣的大哥,这人个子不高,很瘦,脸也黑,五官倒不难看,可人一看就拘谨,没见过什么世面,穿了件靛蓝色的粗麻布上衣,上面还打了好几个大补丁,下身的裤子卷起了半截,光着脚丫,脚上还带着点脏泥。
见丁婆婆把目光落在他的脚丫上,曾富祥紧张地蹭了蹭地,想把脚上的泥土蹭掉,原本紧挨着曾荣的身子瞬间挪出了一步,“那个,那个,你们是京城来的贵人吧?”
丁婆婆笑了笑,并没有半点鄙视的意思,“这位后生是阿荣的大哥吧,我们是京城来的,不过不是贵人,阿荣才是我们小公子的贵人呢。”
王氏原本见对方的打扮有了敬畏之心,可一听对方开口居然是安州这边的口音,忙挤了上前,“两位妹子老家是安州哪里的?说起来还真是缘分哪,我孙女救了你孙子的命,你们要带我孙女进京,以后我孙女跟着你们也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有一点,我这大儿子家全指着我这孙女,这不,大儿媳刚又生了个儿子,这个家呀,里里外外真是离不开我这个孙女,我跟你们讲。。。”
“阿婆,我们先让两位婆婆进屋吧,别在外边站着。”曾荣一看自家阿婆越说越不堪,忙拦住了她。
再则,马车进村也惊动了不少人跟来看热闹,曾荣不想站在外头被人说闲话。
丁婆婆和唐婆婆见曾荣打断了王氏的话,这才一边跟着曾荣进屋一边向王氏解释,她们两个并不是徐家的主子,曾荣救的是她们的主子,并不是她们的孙子。
曾荣这边的人见对方一个做下人的都穿这么体面,又是绸子衣服又是金簪什么的,露出的手腕上也套着一对金镯子,不由得纷纷对曾荣投向羡慕的一瞥。
换句话说,曾荣去了京城这什么徐家,肯定用不了多久也能穿上绸子衣服戴上金簪的。
这不比卖给勾栏酒肆的强多了?
这不比卖给安州城里的大户人家强多了?
于是,田水兰又热切地问起了丁婆婆和唐婆婆一个月有多少月钱,曾荣和曾华去了之后这月钱又该如何算?
“这位小婶子,阿荣和阿华不是卖身给我们徐家做下人,阿荣姑娘是想托我们主子在京城找个活干,不卖身。”唐婆婆帮着解释了一句,绝口没提她们的月钱有多少。
说话间大家站到了曾荣家大门前,刚进村时丁婆婆就发现这边的房子基本没有院子,房子是一栋挨着一栋,可能是为了省钱,很多家都是共用一面墙,非但如此,前后排挨得很近,门口连辆马车都过不去,所以他们只能在路口下车。
曾荣家的房子倒不小,可除了地基部分是用碎砖或石头堆砌的,其余部分都是土砖,也就是用黄土夯成的砖,这种砖不用花钱买,一般是自己卖点苦力就能做的。
因而,这个家的窘困是显而易见的。
这不,进门后屋子里的摆设也很简单,堂屋靠东边墙有一张方桌,原木颜色,屋子中间横七竖八地摆了几条长凳,同样也是原木颜色,北面墙倒是也有一张供桌,只是上面除了一个香炉和一座粗糙的观音坐像外别无他物,而南边墙根下则摆了好几样农具。
“两位婆婆请坐,不好意思,我家没有茶,只能请你们喝点白水。”曾荣请两位婆婆坐下,正要去倒水时,丁婆婆拉住了她,摇摇头。
曾荣也清楚即便她倒水了这两人也不会喝,便没再跟她们客套,转而向她们两个介绍下在场人的身份。
丁婆婆一看这阵势便猜到曾荣的用意,不由得再次对这个孩子暗自赞叹了起来,同时也诧异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周全的处事方式。
为此,她对曾荣进京后的生活有点期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