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京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儿女成双福满堂最新章节!
第一百四十七章出京
邱晨想到的人是林家老太太,这位可是罪官家眷,人家之前是一品大员的夫人,接旨这种事儿估计没少见过。
在回家的路上,邱晨又想起一件事,不知道这御书是赐给林家的,还是赐给林旭一个人的?若是赐给林旭一个人的,那她这个血缘上没有关联的‘大嫂’,是不是就没份儿了?
突然之间,邱晨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太傻了,自己辛辛苦苦忙乎了半天,费那么大劲给林旭铺路,弄到最后,居然完全是给她人做嫁衣裳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邱晨失笑着摇摇头。
想这么多干嘛,她不过是想着把作坊开好了,跟孩子宽宽裕裕、安安心心地生活,至于以后孩子们的发展,那还要看孩子们自己的努力了。
把一闪而过的念头丢开,邱晨照看着上了车没多大会儿就睡着的阿福阿满,自己也倚着靠枕迷糊了过去。
一觉醒来,车子已经过了程家店。外边的太阳也西坠了。
过了立秋之后,白日渐短,夜晚渐长,邱晨估摸着,这会儿应该有下午五点来钟了,最多再过半个时辰,天就会黑了。而他们到家,至少还有一个时辰。
于是,她开口吩咐赶车的大兴,把灯笼提前备好,天色暗了就把灯笼打起来。她自己也打开暗格,把车厢里背的小灯笼拿出来,挂在车厢顶上,点燃。车厢门窗都挂着双层夹帘子,比外边黑得还早,这会儿功夫就暗下来了。
终于,一行人回到刘家岙,已是戌时初。
邱晨疲惫的很,仆人们却仍旧上来恭喜,邱晨高兴地吩咐青杏玉凤,一个人赏一两银子,众人无不欢喜,又纷纷谢了赏这才退下去各自忙乎自己的活计去了。
安抚了家里的人,邱晨带着孩子们洗漱了,换了衣衫,林旭和俊文几个也在自己房间洗漱了。
邱晨带了林旭一起去了西院。向林老太太报喜,也跟林老太太说一说接旨的事儿。
林旭考得案首,林老太太、林娴娘三人自然欢喜非常。等听到有御书明日赐下,还有专门来此的钦差传旨后,林家三人的脸色却齐齐地一白之后,又都露出一种渴盼已久终于实现的兴奋来。
邱晨默默地关注着三人的表情变化,这三人先是惊恐,后转为兴奋,想来是想起了当初的天子震怒,林家倾覆;至于兴奋……林家那么多人被流放北边,十年来怕是心心念念盼得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想起她们,把她们从那种生活中赦免出去吧!
微微地垂了垂眼,邱晨微笑着开口道:“林老太太,实不相瞒,这次赐下御书,是我们献了一种可以为边关将士疗伤的制酒方子。之所以将那么挣钱的方子献出去,我当时想着一来,能够给二弟铺铺路子;二来,也是想着,我们林家毕竟没有任何根基,兴腾的太快,难免会招来他人觊觎,若是因此引起祸事,我带着二弟和两个孩子,说不定连命都得搭上……呵呵,后来为了献这个制酒方子,还经历了种种磨难……好在,御书赐下来了,相信不仅短时间没人敢对我们林家做什么,就是二弟以后……只要努力苦读,想来也比之前顺一些了。”
林老太太脸上的兴奋没有了,垂着眼皮默然了好半天,这才扯起一个勉强能称得上微笑的表情来道:“嗯,很好,你想的很好,做得很对。”
说出这一句话,林老太太似乎理顺了自己的情绪,真正地露出一抹微笑来,看着邱晨道:“你是想问问接旨的礼制吧?”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老太太!”邱晨笑着道:“可不是嘛,我自小生在村里长在村里,哪里见过那种世面,今儿在县里一听到这个信儿就紧张死了……可这种事是出不得差错的,还好,咱家里还有老太太你,我这不,只好厚着脸皮过来向老太太讨教了。”
邱晨说的很自然,自然地亲密,林老太太也很配合,笑着点头道:“你这丫头想的周全……呵呵,既然你过来问我,那我就好好地给你说说。”
林老太太接下来,就接旨的种种明面的礼制非常详细地给邱晨说了一遍,在一些关键的礼仪节点上,甚至亲身给邱晨做了示范……林老太太穿着一身极朴素的素茧绸衣裙,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刺绣,也没有一件首饰,但就是这样一个平日看上去暮色沉沉的老妇人,自然而熟稔地行礼如仪……枯黄干瘦、暮色沉沉似乎都不见了,只剩下,沁淫进骨子里的骄傲、清贵和优雅来。
勉勉强强学会接旨的礼仪,邱晨从辞别林老太太离开时,满心里都是感叹。这样的优雅清贵不是学来的,这是与生俱来的,生于斯长于斯,天长日久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早已经融入了她们的灵魂和骨髓,无论生活怎么变换,表面上或许俭朴,甚至寒酸,但这些骨子里的东西,却永远在那里,不会改变。
就在邱晨带着林旭回到东院,心里无限感叹之际,西院的正房之中,林娴娘和黄姨娘伺候着林老太太洗漱了,上了里间的炕。
虽是九月初,林老太太居住的内室中已经烧了火炕。坐在温热的炕上,林老太太接了林娴娘递上来的一杯茶喝了一口,长长地吁了口气,这才靠着大迎枕放松下来,淡淡地睨了炕下的林娴娘和黄姨娘一眼,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黄姨娘下意识地和林娴娘对视了一眼,还是黄姨娘开口道:“夫人,您为何……要指点她接旨礼仪?”
林老太太喝着茶,连看都没看黄姨娘和林娴娘,淡淡道:“你们是想问我,为什么不把御书要到林家来吧?”
黄姨娘道:“是,……毕竟,此次御书是赐给五少爷的。”说这话,黄姨娘很是有些忐忑,下意识地一边说着一边觑着林老太太的表情,很可惜,林老太太之前指导邱晨礼仪规矩似乎是真的累坏了,这会儿整个人都依靠在大迎枕上,垂着头,让人根本看不到她的表情,更不用说眼神。
这一次,林老太太没有立刻回答,垂着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让黄姨娘和林娴娘都有错觉,是不是林老太太累坏了,睡着了?
终于,从低垂着的灰白头颅下传出一声长长地叹息来。
黄姨娘和林娴娘对视一眼,道:“夫人,是奴婢错了,不该对夫人的决议心生质疑。”
林老夫人没有抬头,先抬起手摆了摆,然后,才缓缓抬起头来,道:“此事怨不得你……别说你,就是我初听此事,也难免心生贪妄之念!”
此话一出,黄姨娘和林娴娘脸上的忐忑不见了,变成了一脸的茫然。既然老太太也想过用天子御书为林家正名,可为什么,又那么轻易地就让给了杨氏?难道,仅仅因为那蒸酒方子是杨氏所出?可,不论那蒸酒方子是不是杨氏出的,毕竟是以林旭的名义献上去的,林旭可是名正言顺的林家五少爷……天子御书赐给林家是名正言顺的事,并不需要她们费力抢夺!
那杨氏再怎样把着林家五少爷不放,终究也只是养大的外姓之人,根本没办法与林老太太这嫡母相提并论!只要林老太太开口,不论林旭还是那个杨氏,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你们只想过,咱们拿到那天子御书,可没想过日后……”林老太太类似呓语的声音响起,让黄姨娘和林娴娘从各自的思绪中醒过神来,齐齐注目在林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茫然之色来。
林老太太目光敏锐地扫过炕下站着的两人,将两人脸上的表情看在眼里,暗叹了一声,接着道:“我们林家,大难逃脱的不过我们三人,老弱妇,加上旭哥儿,就真真凑成了‘老弱妇孺’。就我们三人,别说娴娘和淑玉都没学过什么谋生手段,就是我当年当家理事几十年,看似能干,却也要有人手有财力,再加上当时林家的家世在那里,才能让铺子赚钱,让田庄收粮送各种瓜菜野物……可我们如今没有银钱,没有人手,没有家世之下,连吃穿用度还是那杨氏接济的……”
林娴娘抿抿嘴,低声道:“那是五弟应得之物……”
林老太太扫了林娴娘一眼,生生让林娴娘后半句话咽了下去,低下了头!
“旭哥儿应得的?凭什么是旭哥儿应得的?我们来到这里也有月余,难道你们还不清楚,之前是什么状况?当年托孤匆忙之间,未能备下多少资财,呼延父子虽然义薄云天,但,并非善经营之辈。之后,又为……老爷他们收葬,又追着我们一路去了北边,耗费甚巨……若非杨氏得了夫死凶讯,失了依靠,想出采药制药之法赚钱,这会儿,别说我们到此能有屋有田,只怕,旭哥儿这会儿即使还在,也是寥落不堪,谈何读书,谈何考取功名……就更谈不上什么天子御书。”
说到这里,林老太太似乎累了,停住了话头。黄姨娘和林娴娘连忙端了茶奉上。
林老太太喝了口茶,歇息了片刻,似乎也平复了因提起往事而涌动的心绪,这才重新开口道:“不说这些,只说我们三人,虽然受了那么多苦楚,可同样不善经营……你们不用不服气,别说连口余粮都没有,就现在我们有一百多亩田,有些许银钱的状况下,你们,包括我,谁能创下东院那样的产业出来?谁能从一无所有,到起屋盖房,买田置地,还能交接上知府公子,还能得到天子赐下的御书?”
又歇了一会儿,喝了口茶,林老太太微微叹息着道:“若是照你们说的,我们回来了,旭哥儿就该到这边来才对,我之所以没有争这个,就是知道,让他留在那边才是最好的……”
抬起头,林老太太越过黄姨娘和林娴娘,望向雪白的屋角,或者望向不知名的虚空,声音也空洞洞地,再次如呓语般道:“旭哥儿是林家重振的唯一希望,他留在那边,以杨氏的心胸定会全力供他读书出仕……你们放心,旭哥儿终究是林家人……”
说到最后,林老太太的声音越发虚幻缥缈,若非林娴娘和黄姨娘离得近,几乎听不清她说了什么。
接旨的程序很繁琐,那位宣旨的天使也很傲慢,即使林旭拿了一张二百两的银票递过去,也没换来一个笑模样。倒是安平县令,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挂着一脸和煦的笑,很是亲近平和,说了不少夸赞勉励林旭的话。还亲自通知,林旭歇息几日就可去县学报道,他已经给林旭报了廪生资格,以后,林旭上学还会发廪银了。虽然每年只有四两廪银,但这个代表的意义显然重过实际意义了。
恭恭敬敬将天使和县令一干人等送走,邱晨带着林旭和阿福阿满、俊文兄弟几个转回来,看到悬挂在前厅正堂之上的匾额,都还有些恍惚之感。
忠义可风!
简简单单四个字,让邱晨看,也就是字体周正些,气势恢弘些,真真看不出哪儿好来……
可就是这么四个字,却因为书写之人身份至高无上,让它们也完全超出了几个字本身的意义!
看着邱晨仰首直视着匾额半天,林旭终于忍不住低声提醒邱晨:“大嫂,御笔不可如此直视……”
“哦,”邱晨收回目光,笑笑道,“这匾额放在这里,以后来了客人怎么办?还需要来个人就跪一回?”
林旭对这个也不太明白,想了想道:“应该不用大礼,只需见礼即可!”
邱晨扶额道:“这事儿不能大意,你晚上去给老太太请安的时候问问……”
林旭答应着。邱晨又提及供在桌上的圣旨,最后,一家人商议了一下,还是把一进东屋收拾出来,专门用来供奉那圣旨和皇上的手书吧!相对于拓印的牌匾,那两样东西才更不敢轻忽!
好在林家的房屋都是新盖的,家具用品统统都是新的,每日里也有青杏和玉凤到这些房间里打扫,是以将圣旨和御书换屋子的活儿也简单,没一会儿就弄完了。
就此,林家一进院的正房东屋就关了起来,非重大事件就不带人进去了,只定时打扫就行了。
弄完这些,天色已近午时,邱晨带着一家人进后院吃午饭。了却一桩心事,邱晨放松不少,更对圣旨的另一层意义暗暗高兴。只不过,她这些心思都没办法说出来罢了。
有些事,有些人,她可以最大限度的容忍。但也有些事,有些人,是她万万不想将就的……容忍,是在不影响她生活的基础上!
以为此事就到此为止了,可让邱晨完全没想到的,下午,村里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就都过来恭贺了,他们要求不多,只要求林家打开大厅房门,让他们在院子里向那御赐牌匾磕个头就成。
这么卑微的要求,邱晨哪里能说得出拒绝的话来,结果,一答应之后,村里人不分老少地都赶了来,林家简直比赶集还热闹了,尽管这些人进了大门后就自觉地噤了声,但一拨又一拨的人潮,仍旧让邱晨和林家所有人有些应接不暇。
前来跪拜御笔的人流,直到天黑下来,才总算停歇下来。邱晨立刻吩咐顺子,明儿再有人来,也不接待了。然后,就扶着突突跳疼的脑袋回了后院。
让她没想到的,这还不算完,第二天,先是廖文清和云二结伴而来。他们大老远来了,要瞻仰一下御笔自然没有拒绝之理。可紧跟着,镇上的、县里的,许多根本不认识的什么员外,什么老爷都备了礼赶了过来,一来是恭贺林旭考中案首,二来,当然的就是来瞻仰御笔牌匾……
廖、云二人就在客厅里坐着,邱晨也不能再将这些人拦住吧?没办法,又是一拨一拨行礼,还好,除了云、廖二人外,其他人邱晨就交给林旭和大兴应酬。
陪着廖文清和云济琛在后院的客厅里坐着,邱晨一口气喝下一杯茶,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真没想到会这么麻烦……”
“不可妄言!”廖文清急声喝止。
云济琛则指着邱晨大笑:“呵呵,原来林娘子总让我等自觉惭愧,今儿才知道,林娘子居然怕这些往来应酬!”
邱晨如今也和云济琛熟了,毫不客气地白了他一眼道:“二公子若是喜欢,那劳烦二公子去前边替我照应一二!”
“呃,算了,算了,小可上门怎么也算客人,哪有客人招待客人的!”云济琛连忙摆手拒绝。
他虽然几次三番来林家,那只因为林娘子谈吐大方,言之有物,不卑不亢……若是,让他去应酬那些土地主和小商人,个个谄媚的脸皮都不顾了,偏偏连拍马迎奉的话都不会说……真去应酬那些人,还不如杀了他痛快呢!
斗了几句嘴,三人自然而然地谈及此次御书之事,由此又谈及了北边那位大将军。
云济琛就道:“……还是那样,伤势危急,总不见好,据说只要不继续恶化,就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提及大将军,廖文清的脸上也浮上来一层忧色。
廖家是攀上秦将军才获得的这份军需药材的供应份额的,不说大将军伤势恶化不治,就是大将军长此下去,缠绵病榻,他在军中的势力早晚会被人代替,到那时,廖家只怕能落得个全身而退都不错了!原本,他攀上秦铮的时候,还想着这位年纪轻轻,只要不出意外,廖家以后几十年都有了着落。可万没想到,还真就有了意外了!
云济琛又道:“对了,秦将军上书陈奏,恳请出京寻医疗伤,……已经准奏了!”
邱晨对那位没有多少好感,但总的来说,那人为了得到‘爆竹’用了点儿小手段外,其他也没什么对不住她的。说起来,虽然,林家一直在为军队制作着疗伤药,但她从没想过再跟那人有见面的机会。毕竟,一个是大将军,一个山村妇人,说是天差地别都不夸张,前几次见面只能说是巧合而已。巧合么,有那么一回两回也就够了,平常过日子,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哪来那么多巧合。
“哦?”邱晨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倒是廖文清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嗯,这倒不失为一条出路。说起来,虽然太医院供奉的太医医术皆高超,但,家父也曾说过,那些太医因长久在宫闱官贵家行走,也多以稳妥为上,用药行方都讲究个稳妥……如此一来,自然是避免了许多罪责,可也违逆了医者治病救人的本心!”
这话,邱晨倒是赞成的。世间的医疗技术再发达,总有不治之症的存在。若为医者人人都想着稳妥逃避责任,那医疗技术、药物配伍就谈不上改革和进取,有些危急病症,医治机会本就小,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医疗机会更像是赌博,重症用猛药,才能有可能博得那一线希望。若还只求稳,医治机会一旦失去,那病人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嗯,这话不错。”邱晨的赞同让廖文清露出一抹喜色来。
云济琛看着廖文清一脸傻笑,很无语地摇摇头道:“想来,……也是明白这其中关窍的,这才准了秦将军的奏请。”
“太医院的太医们虽然医术高超毋庸置疑,但天下之大,奇人异士多有不出世的,只不过,这些人大都隐于乡野市井,真要寻找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就是了。”
三人感叹了一番,这个话题就被揭了过去,转而谈起了别的话题。
很快,临近午时了,邱晨打发玉凤去前边看过,说是客厅里还有几位客人,这个时辰,少不得要留饭了。邱晨只好去厨房跟大兴家的商议,中午用什么饭菜待客。
忙忙碌碌,嘈杂无比的过了三天,邱晨打包将林旭送去了县学读书,林家这才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因为一连数天忙着应酬上门的各种客人,邱晨没来得及去县上购买房屋,虽然廖文清说了,让林旭就住在廖家别院中,但邱晨却不想让林旭长时间寄居在别人家里,还是跟着林旭去了县城。
临去县学之前,邱晨给林旭备了一份礼物,专程去学堂谢了潘佳卿的教导之恩。又去西院辞别林老太太三人,得了林老太太一番勉励和教导。
她这一趟进县城,一来是要买一套房子供林旭居住,二来也备了一些礼物。
林旭考中案首,县令几次在他们面前示好,虽然邱晨无意阿谀攀附,但县令做了那种姿态后,他们一直麻木不仁的,说不定会得罪人。还有县学的教谕,邱晨也给林旭备了拜师礼。
当然了,这些拜会的事,都不用邱晨出面,由大兴陪着林旭去了。邱晨就去寻了一名掮客,去看县城挂单待售的房子。
安平县城本来就不大,统共人口也就四五万的样子,跟现代的一个小镇差不多,还是人口不多的普通镇子。这样的地方,人口流动性也不大,是以,挂单出售的房屋也不会太多。邱晨寻了县城最好的掮客,他手里也只有不到十套房屋出售。邱晨看了看,只有一所位于县城东北角的大院子还说的过去,却与县学隔得远了些,单程步行最快也得两刻钟。而且,这所三进院子还建在城池之外,城门关闭之后就无法往来,就直接被邱晨当掉了。其他的房屋,不是太陈旧,就是太局促,要不就是周围的环境才杂乱,邱晨看了一圈儿,居然没有一处合心的。
付了一两银子给那掮客,邱晨转回来和林旭会合,没想到林旭倒是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县学为学生们准备了宿舍,单人单间,而且林旭是廪生,不收住宿费用,县学里也有厨房,县学的学子可以在县学里用饭,也可以到县学外边的食铺子吃饭。这倒是有些现代寄宿制学校的模样了。
能够居住在县学之中,虽然生活可能清苦些,但也是很不错的,林旭反而能够更多地和同窗交流,过过集体生活,也能够锻炼为人处事的能力。
于是,邱晨就同意了林旭的这个打算。直接让大兴把林旭的行李给林旭送去了宿舍。
中午,叔嫂二人带着大兴就在县学外的食铺子里用饭,邱晨询问了林旭去拜见三名教谕的情况。林旭倒是对几名老师都很有好感,说其中两名教谕是多年前的举人,学正更是安平县有名的宿儒,饱学之士。见他如此,邱晨也稍稍放了些心。
林旭入了县学,邱晨这边也重新开始了忙碌而有序的生活,每日去东跨院察看工人们的工作情况,回来照顾大小几个孩子。大兴从县里回来之后,也开始忙碌起来,庄子那边开始收租,虽然林家减了一成的租子,这收租也没有邱晨想象的那么顺畅,有不少佃户人口太多,交了租子之后,口粮都不够。也有几户佃农欺林家心善,推脱着不交……还好,大兴处理起这些事来,比邱晨果断干脆,也没有那么多心理上的障碍,邱晨索性把这件事交给了他处置,只需处置完了,回了跟她汇报一声就行。
这个世界还没有像玉米这样大规模种植的秋粮品种,秋收收上来的粮食多种多样。渐渐地,林家用来当做粮仓的二进正屋的三间后座中,多了各种各样的粮食:黄豆、绿豆、红小豆、黍子、糜子、谷子……
这也是邱晨的注意,为了尽量减轻佃户们的负担,林家收租子不显品种,种了什么庄稼,就可以用什么交租,只需按市价换算成当年谷子平均亩产的四成就可以了。这个政策加上林家比市价加一文收购粮食的政策,再加上大兴取消了一家的佃地契约,恩威并施之下,让收租中遇到的一点阻力,也比较顺利地消除了。
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就是九月底。
东跨院第一批员工已经理顺,邱晨和成子商量着也选出了几个工序小组的小管事,第二批员工,经过一个月的试用,证明他们选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除了几个手脚相对笨拙的调出来做了力工外,其他的都妥善地做了分工,有几名小管事管理。如此一来,成子每日取了邱晨配好方子的材料之后,就可以直接交给小管事制作、浓缩、定型,然后分装。整个制皂作坊终于步入了正轨,成子也可以每天下午去学堂听上半天课了。
这些理顺过来,杨树勇和杨树猛也在完成秋收、秋耕之后,又将杨家的宅子改造了一番后,在九月二十六回到了刘家岙。
杨树勇负责田庄和池塘,外加材料和成品的运输;杨树猛则负责东跨院的各个作坊,之前邱晨都已经理顺了,杨树猛对制皂、炒药、制药的操作加工流程也都熟悉过,不需要重新上手,也很顺妥地接了过去。可以说,有了两个哥哥的回归,邱晨不仅仅是轻松了不少,基本上完全空闲下来。
就在这时,廖文清回馈了一个信息,肠道给药经过了县里回春堂吴郎中的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一个三岁半的小子得了伤寒,连续两天高烧不退,连药都喂不进去了,吴郎中取得了小子父母的同意,用了肠道给药,不到半个时辰,孩子的高烧稍稍退了些。继续肠道给药,本来药石无望的小子居然抢回了一条命。
邱晨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愕然了半晌,当时她只是跟廖文清提了个肠道给药的概念,廖文清脸皮儿薄,就没有深谈,她还以为这个想法短时间内没办法得到应用呢,没想到,廖文清不但记得,还争取了到了一名思想开明的郎中,给用于了临床。
就是不知道,那个吴郎中用什么工具给那孩子实施的肠道给药。
或许,生活在这个世界,熟知这个世界的人能够想到更好的给药用具?
心里有了这个疑问,邱晨坐不住了,稍稍安排,家里有两个哥哥坐镇,孩子们也不用担心,邱晨第二天一大早,就让青江赶了车,赶往了县城。
在县城回春堂,邱晨见到了那名敢想敢做的吴郎中,也见到了吴郎中实施肠道给药的用具。事实证明,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可古人的智慧水平也不用想象的太神秘--吴郎中给那小孩子给药的工具,居然是根据匠师打铁用的风囊改造的一个小型的吸液球!
这个吸液球是用牛皮制作,因为工艺简陋,即使比风囊的体积缩小了好多,这只风囊也有小孩头颅大小,这么大的吸液球笨重不说,密封还不够好,后果就是,那个小子退了烧捡回命来之后,数天都腹胀如小鼓,经过好几天的理气治疗,才渐渐好了。
“怎样?林娘子可觉得小可做的这个合适?”吴郎中是个医痴,医痴就有医痴的好处,只要在医术用药的某一方面值得他学习,他就不会如某些老古板一样存在性别歧视,看邱晨盯着那只大大的吸液球半天不语,就像一个小学生等待老师评判一样,忍不住忐忑地询问起来。
能够有这样的实验和创新精神,邱晨不想打击这位执着钻研的老郎中,于是笑着道:“能够想出如此物件儿,吴郎中想必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吧?”
“哈哈,那是,那是,小可想过许多办法……那什么,毕竟没有嘴巴来的方便不是……小可想过用漏斗,但方位不好掌控,小可当时苦苦思索了数日,恰有一日走到打铁铺子里去了,就误打误撞地看到了打铁匠用的风囊……嘿嘿,小可就模仿着做了一个,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邱晨连连点着头,脸上带着赞同的微笑,心思却转开了--现代用的灌注用具是软管,这个时代没有橡胶没有塑料的情况下,做个那么细的软管着实不易。那么是不是可以就如刚刚吴郎中所说的,做一个漏斗,只不过这个漏斗的底部要做的细长弯曲,还要加一个旋转阀门……
如此想着,邱晨就匆匆辞过仍旧一脸兴奋的吴郎中,去了她一直合作的制铜铺子。
这个铺子里的掌柜伙计都与邱晨相熟,打造过蒸酒设备和香皂盒子等等许多物件之后,邱晨再提出要打造一个漏管极细长还弯曲的漏斗,也没引起制铜铺子里几人的疑惑。而且,因为打制蒸酒器皿时,邱晨已经托他们打造过旋转阀门,这一次再打造,基本上也称的上熟门熟路了。
家里也没甚大事,邱晨干脆在县城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天亮就去制铜铺子盯着,午饭也干脆就近寻一处食铺子吃了,一直到天色黑透才回到客栈里休息。如此盯了两天,带着细长漏管,还加装了旋转阀门的铜质漏斗就打造好了。
这个漏斗顶端的注入口打造的比普通漏斗深得多,这样可以防止药液的外溢倾洒,漏斗下管的末尾打磨的很圆滑,不会刺伤特殊部位娇嫩的皮肤黏膜……这样的装置,就可以提前把药液灌入漏斗,通过底部的阀门,将管道内的气体差不多排干净,再实施灌注给药,相信效果就会更好,而且,不会再出现患者体内灌入气体太多,发生腹胀的后遗症。
拿到这只漏斗,第二天一大早,邱晨就将其送到了回春堂吴郎中的手里。东西打造出来了,还要找个人实验。
有了上一次那个三岁小子救回命来的实例,吴郎中当日又给一名高烧的十岁小子提出灌注给药后,孩子的父母没有反对。
吴郎中试着用了邱晨拿来的漏斗,结果显而易见,比他那个又不密封又大的吸液球好用了许多。只不过,这个十岁的小子神志还算清醒,年龄比较大也懂得配合,才保证了给药过程的顺利。若是换个小孩子来,说不定因为害怕极度排斥。毕竟这个漏斗长而弯曲的漏管还是挺吓人的。
邱晨送下漏斗之后,就回了客栈,是吴郎中给孩子做完治疗,退了烧之后,兴冲冲地跑到客栈跟邱晨汇报的。邱晨肯定了他一番,又给了他一个‘柴葛解肌汤’的改良配方,退烧效果更好,可以适用于许多病症的高烧不退,灌注给药单纯用来治疗退烧,在现代临床上也应用颇广。
吴郎中拿着方子如获至宝,跟邱晨打了个招呼,又如来时一样,跑着离开了客栈。
看着如痴如狂的吴郎中,邱晨默然半晌,终是怅然地摇摇头。
曾几何时,她和师兄弟、那些研究所的同事们,每每专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也基本上和吴郎中一个状态,全副精力都关注在研究上,整个人都神经质起来,浑然忘我,心无旁骛……那种看上去单纯枯燥,却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的生活,恐怕永远找不回来了。
邱晨不是沉湎往事的人,更不喜伤春悲秋,那抹失落一闪而过之后,她就开始从新琢磨起灌注给药的用具来。那个铜质漏斗固然能够暂时用一用,但终究有许多不便利之处,更别提完美了。
苦思无果,她就又去逛各种匠作铺子,一家家询问,有没有办法做防水又柔软的软管……
一家铺子一家铺子地碰壁,邱晨却一直没有泄气,最后,她走完了所有的匠作铺子,都没能找到制作软管的好办法,目光扫过长街,落在近旁不远处的刘氏木匠铺子的幌子上。这是满仓的木匠铺子,邱晨走累了,也有些冷了,走到这么一家相识的铺子前,干脆抬脚走了进去。木匠铺子不可能制作出木头软管来,但喝口热水,暖暖身子止止渴还是可以的。
踏进刘氏木匠铺子的时候,满仓正带着一名木匠把式忙碌着,一看到有人进来,满仓没抬头就招呼:“客官稍等,小的粘完这块料就招呼您!”
“呵呵,满仓哥尽管忙!”邱晨往近前走了几步,一边笑着道。
“啊?是弟妹啊,你自己坐坐,我这里一霎霎就粘好了!这胶熬一回得半天,不趁着热粘完,冷了就不粘了……”满仓抬头看了邱晨一眼,一边说着,又转回头忙乎起来。
胶?黏合?
邱晨直觉的脑袋里灵光一闪,露出满脸喜色来:“满仓哥,这个胶怕水不?”
“哈哈,怕水还行啊,要是怕水,咱们做的桌子面儿还咋用?过个夏天不就走了形啦!”满仓说着,已经将两块木板粘合到了一起,拿了一只铁锤子,慢慢地敲打着,一促进两块木板的黏合牢固度,“你就看吧,我这胶用了,就是板材泡在水里沤烂了,用胶黏合的缝儿也不会有事儿!”
第一百四十七章出京
邱晨想到的人是林家老太太,这位可是罪官家眷,人家之前是一品大员的夫人,接旨这种事儿估计没少见过。
在回家的路上,邱晨又想起一件事,不知道这御书是赐给林家的,还是赐给林旭一个人的?若是赐给林旭一个人的,那她这个血缘上没有关联的‘大嫂’,是不是就没份儿了?
突然之间,邱晨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太傻了,自己辛辛苦苦忙乎了半天,费那么大劲给林旭铺路,弄到最后,居然完全是给她人做嫁衣裳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邱晨失笑着摇摇头。
想这么多干嘛,她不过是想着把作坊开好了,跟孩子宽宽裕裕、安安心心地生活,至于以后孩子们的发展,那还要看孩子们自己的努力了。
把一闪而过的念头丢开,邱晨照看着上了车没多大会儿就睡着的阿福阿满,自己也倚着靠枕迷糊了过去。
一觉醒来,车子已经过了程家店。外边的太阳也西坠了。
过了立秋之后,白日渐短,夜晚渐长,邱晨估摸着,这会儿应该有下午五点来钟了,最多再过半个时辰,天就会黑了。而他们到家,至少还有一个时辰。
于是,她开口吩咐赶车的大兴,把灯笼提前备好,天色暗了就把灯笼打起来。她自己也打开暗格,把车厢里背的小灯笼拿出来,挂在车厢顶上,点燃。车厢门窗都挂着双层夹帘子,比外边黑得还早,这会儿功夫就暗下来了。
终于,一行人回到刘家岙,已是戌时初。
邱晨疲惫的很,仆人们却仍旧上来恭喜,邱晨高兴地吩咐青杏玉凤,一个人赏一两银子,众人无不欢喜,又纷纷谢了赏这才退下去各自忙乎自己的活计去了。
安抚了家里的人,邱晨带着孩子们洗漱了,换了衣衫,林旭和俊文几个也在自己房间洗漱了。
邱晨带了林旭一起去了西院。向林老太太报喜,也跟林老太太说一说接旨的事儿。
林旭考得案首,林老太太、林娴娘三人自然欢喜非常。等听到有御书明日赐下,还有专门来此的钦差传旨后,林家三人的脸色却齐齐地一白之后,又都露出一种渴盼已久终于实现的兴奋来。
邱晨默默地关注着三人的表情变化,这三人先是惊恐,后转为兴奋,想来是想起了当初的天子震怒,林家倾覆;至于兴奋……林家那么多人被流放北边,十年来怕是心心念念盼得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想起她们,把她们从那种生活中赦免出去吧!
微微地垂了垂眼,邱晨微笑着开口道:“林老太太,实不相瞒,这次赐下御书,是我们献了一种可以为边关将士疗伤的制酒方子。之所以将那么挣钱的方子献出去,我当时想着一来,能够给二弟铺铺路子;二来,也是想着,我们林家毕竟没有任何根基,兴腾的太快,难免会招来他人觊觎,若是因此引起祸事,我带着二弟和两个孩子,说不定连命都得搭上……呵呵,后来为了献这个制酒方子,还经历了种种磨难……好在,御书赐下来了,相信不仅短时间没人敢对我们林家做什么,就是二弟以后……只要努力苦读,想来也比之前顺一些了。”
林老太太脸上的兴奋没有了,垂着眼皮默然了好半天,这才扯起一个勉强能称得上微笑的表情来道:“嗯,很好,你想的很好,做得很对。”
说出这一句话,林老太太似乎理顺了自己的情绪,真正地露出一抹微笑来,看着邱晨道:“你是想问问接旨的礼制吧?”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老太太!”邱晨笑着道:“可不是嘛,我自小生在村里长在村里,哪里见过那种世面,今儿在县里一听到这个信儿就紧张死了……可这种事是出不得差错的,还好,咱家里还有老太太你,我这不,只好厚着脸皮过来向老太太讨教了。”
邱晨说的很自然,自然地亲密,林老太太也很配合,笑着点头道:“你这丫头想的周全……呵呵,既然你过来问我,那我就好好地给你说说。”
林老太太接下来,就接旨的种种明面的礼制非常详细地给邱晨说了一遍,在一些关键的礼仪节点上,甚至亲身给邱晨做了示范……林老太太穿着一身极朴素的素茧绸衣裙,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刺绣,也没有一件首饰,但就是这样一个平日看上去暮色沉沉的老妇人,自然而熟稔地行礼如仪……枯黄干瘦、暮色沉沉似乎都不见了,只剩下,沁淫进骨子里的骄傲、清贵和优雅来。
勉勉强强学会接旨的礼仪,邱晨从辞别林老太太离开时,满心里都是感叹。这样的优雅清贵不是学来的,这是与生俱来的,生于斯长于斯,天长日久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早已经融入了她们的灵魂和骨髓,无论生活怎么变换,表面上或许俭朴,甚至寒酸,但这些骨子里的东西,却永远在那里,不会改变。
就在邱晨带着林旭回到东院,心里无限感叹之际,西院的正房之中,林娴娘和黄姨娘伺候着林老太太洗漱了,上了里间的炕。
虽是九月初,林老太太居住的内室中已经烧了火炕。坐在温热的炕上,林老太太接了林娴娘递上来的一杯茶喝了一口,长长地吁了口气,这才靠着大迎枕放松下来,淡淡地睨了炕下的林娴娘和黄姨娘一眼,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黄姨娘下意识地和林娴娘对视了一眼,还是黄姨娘开口道:“夫人,您为何……要指点她接旨礼仪?”
林老太太喝着茶,连看都没看黄姨娘和林娴娘,淡淡道:“你们是想问我,为什么不把御书要到林家来吧?”
黄姨娘道:“是,……毕竟,此次御书是赐给五少爷的。”说这话,黄姨娘很是有些忐忑,下意识地一边说着一边觑着林老太太的表情,很可惜,林老太太之前指导邱晨礼仪规矩似乎是真的累坏了,这会儿整个人都依靠在大迎枕上,垂着头,让人根本看不到她的表情,更不用说眼神。
这一次,林老太太没有立刻回答,垂着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让黄姨娘和林娴娘都有错觉,是不是林老太太累坏了,睡着了?
终于,从低垂着的灰白头颅下传出一声长长地叹息来。
黄姨娘和林娴娘对视一眼,道:“夫人,是奴婢错了,不该对夫人的决议心生质疑。”
林老夫人没有抬头,先抬起手摆了摆,然后,才缓缓抬起头来,道:“此事怨不得你……别说你,就是我初听此事,也难免心生贪妄之念!”
此话一出,黄姨娘和林娴娘脸上的忐忑不见了,变成了一脸的茫然。既然老太太也想过用天子御书为林家正名,可为什么,又那么轻易地就让给了杨氏?难道,仅仅因为那蒸酒方子是杨氏所出?可,不论那蒸酒方子是不是杨氏出的,毕竟是以林旭的名义献上去的,林旭可是名正言顺的林家五少爷……天子御书赐给林家是名正言顺的事,并不需要她们费力抢夺!
那杨氏再怎样把着林家五少爷不放,终究也只是养大的外姓之人,根本没办法与林老太太这嫡母相提并论!只要林老太太开口,不论林旭还是那个杨氏,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你们只想过,咱们拿到那天子御书,可没想过日后……”林老太太类似呓语的声音响起,让黄姨娘和林娴娘从各自的思绪中醒过神来,齐齐注目在林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茫然之色来。
林老太太目光敏锐地扫过炕下站着的两人,将两人脸上的表情看在眼里,暗叹了一声,接着道:“我们林家,大难逃脱的不过我们三人,老弱妇,加上旭哥儿,就真真凑成了‘老弱妇孺’。就我们三人,别说娴娘和淑玉都没学过什么谋生手段,就是我当年当家理事几十年,看似能干,却也要有人手有财力,再加上当时林家的家世在那里,才能让铺子赚钱,让田庄收粮送各种瓜菜野物……可我们如今没有银钱,没有人手,没有家世之下,连吃穿用度还是那杨氏接济的……”
林娴娘抿抿嘴,低声道:“那是五弟应得之物……”
林老太太扫了林娴娘一眼,生生让林娴娘后半句话咽了下去,低下了头!
“旭哥儿应得的?凭什么是旭哥儿应得的?我们来到这里也有月余,难道你们还不清楚,之前是什么状况?当年托孤匆忙之间,未能备下多少资财,呼延父子虽然义薄云天,但,并非善经营之辈。之后,又为……老爷他们收葬,又追着我们一路去了北边,耗费甚巨……若非杨氏得了夫死凶讯,失了依靠,想出采药制药之法赚钱,这会儿,别说我们到此能有屋有田,只怕,旭哥儿这会儿即使还在,也是寥落不堪,谈何读书,谈何考取功名……就更谈不上什么天子御书。”
说到这里,林老太太似乎累了,停住了话头。黄姨娘和林娴娘连忙端了茶奉上。
林老太太喝了口茶,歇息了片刻,似乎也平复了因提起往事而涌动的心绪,这才重新开口道:“不说这些,只说我们三人,虽然受了那么多苦楚,可同样不善经营……你们不用不服气,别说连口余粮都没有,就现在我们有一百多亩田,有些许银钱的状况下,你们,包括我,谁能创下东院那样的产业出来?谁能从一无所有,到起屋盖房,买田置地,还能交接上知府公子,还能得到天子赐下的御书?”
又歇了一会儿,喝了口茶,林老太太微微叹息着道:“若是照你们说的,我们回来了,旭哥儿就该到这边来才对,我之所以没有争这个,就是知道,让他留在那边才是最好的……”
抬起头,林老太太越过黄姨娘和林娴娘,望向雪白的屋角,或者望向不知名的虚空,声音也空洞洞地,再次如呓语般道:“旭哥儿是林家重振的唯一希望,他留在那边,以杨氏的心胸定会全力供他读书出仕……你们放心,旭哥儿终究是林家人……”
说到最后,林老太太的声音越发虚幻缥缈,若非林娴娘和黄姨娘离得近,几乎听不清她说了什么。
接旨的程序很繁琐,那位宣旨的天使也很傲慢,即使林旭拿了一张二百两的银票递过去,也没换来一个笑模样。倒是安平县令,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挂着一脸和煦的笑,很是亲近平和,说了不少夸赞勉励林旭的话。还亲自通知,林旭歇息几日就可去县学报道,他已经给林旭报了廪生资格,以后,林旭上学还会发廪银了。虽然每年只有四两廪银,但这个代表的意义显然重过实际意义了。
恭恭敬敬将天使和县令一干人等送走,邱晨带着林旭和阿福阿满、俊文兄弟几个转回来,看到悬挂在前厅正堂之上的匾额,都还有些恍惚之感。
忠义可风!
简简单单四个字,让邱晨看,也就是字体周正些,气势恢弘些,真真看不出哪儿好来……
可就是这么四个字,却因为书写之人身份至高无上,让它们也完全超出了几个字本身的意义!
看着邱晨仰首直视着匾额半天,林旭终于忍不住低声提醒邱晨:“大嫂,御笔不可如此直视……”
“哦,”邱晨收回目光,笑笑道,“这匾额放在这里,以后来了客人怎么办?还需要来个人就跪一回?”
林旭对这个也不太明白,想了想道:“应该不用大礼,只需见礼即可!”
邱晨扶额道:“这事儿不能大意,你晚上去给老太太请安的时候问问……”
林旭答应着。邱晨又提及供在桌上的圣旨,最后,一家人商议了一下,还是把一进东屋收拾出来,专门用来供奉那圣旨和皇上的手书吧!相对于拓印的牌匾,那两样东西才更不敢轻忽!
好在林家的房屋都是新盖的,家具用品统统都是新的,每日里也有青杏和玉凤到这些房间里打扫,是以将圣旨和御书换屋子的活儿也简单,没一会儿就弄完了。
就此,林家一进院的正房东屋就关了起来,非重大事件就不带人进去了,只定时打扫就行了。
弄完这些,天色已近午时,邱晨带着一家人进后院吃午饭。了却一桩心事,邱晨放松不少,更对圣旨的另一层意义暗暗高兴。只不过,她这些心思都没办法说出来罢了。
有些事,有些人,她可以最大限度的容忍。但也有些事,有些人,是她万万不想将就的……容忍,是在不影响她生活的基础上!
以为此事就到此为止了,可让邱晨完全没想到的,下午,村里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就都过来恭贺了,他们要求不多,只要求林家打开大厅房门,让他们在院子里向那御赐牌匾磕个头就成。
这么卑微的要求,邱晨哪里能说得出拒绝的话来,结果,一答应之后,村里人不分老少地都赶了来,林家简直比赶集还热闹了,尽管这些人进了大门后就自觉地噤了声,但一拨又一拨的人潮,仍旧让邱晨和林家所有人有些应接不暇。
前来跪拜御笔的人流,直到天黑下来,才总算停歇下来。邱晨立刻吩咐顺子,明儿再有人来,也不接待了。然后,就扶着突突跳疼的脑袋回了后院。
让她没想到的,这还不算完,第二天,先是廖文清和云二结伴而来。他们大老远来了,要瞻仰一下御笔自然没有拒绝之理。可紧跟着,镇上的、县里的,许多根本不认识的什么员外,什么老爷都备了礼赶了过来,一来是恭贺林旭考中案首,二来,当然的就是来瞻仰御笔牌匾……
廖、云二人就在客厅里坐着,邱晨也不能再将这些人拦住吧?没办法,又是一拨一拨行礼,还好,除了云、廖二人外,其他人邱晨就交给林旭和大兴应酬。
陪着廖文清和云济琛在后院的客厅里坐着,邱晨一口气喝下一杯茶,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真没想到会这么麻烦……”
“不可妄言!”廖文清急声喝止。
云济琛则指着邱晨大笑:“呵呵,原来林娘子总让我等自觉惭愧,今儿才知道,林娘子居然怕这些往来应酬!”
邱晨如今也和云济琛熟了,毫不客气地白了他一眼道:“二公子若是喜欢,那劳烦二公子去前边替我照应一二!”
“呃,算了,算了,小可上门怎么也算客人,哪有客人招待客人的!”云济琛连忙摆手拒绝。
他虽然几次三番来林家,那只因为林娘子谈吐大方,言之有物,不卑不亢……若是,让他去应酬那些土地主和小商人,个个谄媚的脸皮都不顾了,偏偏连拍马迎奉的话都不会说……真去应酬那些人,还不如杀了他痛快呢!
斗了几句嘴,三人自然而然地谈及此次御书之事,由此又谈及了北边那位大将军。
云济琛就道:“……还是那样,伤势危急,总不见好,据说只要不继续恶化,就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提及大将军,廖文清的脸上也浮上来一层忧色。
廖家是攀上秦将军才获得的这份军需药材的供应份额的,不说大将军伤势恶化不治,就是大将军长此下去,缠绵病榻,他在军中的势力早晚会被人代替,到那时,廖家只怕能落得个全身而退都不错了!原本,他攀上秦铮的时候,还想着这位年纪轻轻,只要不出意外,廖家以后几十年都有了着落。可万没想到,还真就有了意外了!
云济琛又道:“对了,秦将军上书陈奏,恳请出京寻医疗伤,……已经准奏了!”
邱晨对那位没有多少好感,但总的来说,那人为了得到‘爆竹’用了点儿小手段外,其他也没什么对不住她的。说起来,虽然,林家一直在为军队制作着疗伤药,但她从没想过再跟那人有见面的机会。毕竟,一个是大将军,一个山村妇人,说是天差地别都不夸张,前几次见面只能说是巧合而已。巧合么,有那么一回两回也就够了,平常过日子,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哪来那么多巧合。
“哦?”邱晨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倒是廖文清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嗯,这倒不失为一条出路。说起来,虽然太医院供奉的太医医术皆高超,但,家父也曾说过,那些太医因长久在宫闱官贵家行走,也多以稳妥为上,用药行方都讲究个稳妥……如此一来,自然是避免了许多罪责,可也违逆了医者治病救人的本心!”
这话,邱晨倒是赞成的。世间的医疗技术再发达,总有不治之症的存在。若为医者人人都想着稳妥逃避责任,那医疗技术、药物配伍就谈不上改革和进取,有些危急病症,医治机会本就小,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医疗机会更像是赌博,重症用猛药,才能有可能博得那一线希望。若还只求稳,医治机会一旦失去,那病人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嗯,这话不错。”邱晨的赞同让廖文清露出一抹喜色来。
云济琛看着廖文清一脸傻笑,很无语地摇摇头道:“想来,……也是明白这其中关窍的,这才准了秦将军的奏请。”
“太医院的太医们虽然医术高超毋庸置疑,但天下之大,奇人异士多有不出世的,只不过,这些人大都隐于乡野市井,真要寻找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就是了。”
三人感叹了一番,这个话题就被揭了过去,转而谈起了别的话题。
很快,临近午时了,邱晨打发玉凤去前边看过,说是客厅里还有几位客人,这个时辰,少不得要留饭了。邱晨只好去厨房跟大兴家的商议,中午用什么饭菜待客。
忙忙碌碌,嘈杂无比的过了三天,邱晨打包将林旭送去了县学读书,林家这才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因为一连数天忙着应酬上门的各种客人,邱晨没来得及去县上购买房屋,虽然廖文清说了,让林旭就住在廖家别院中,但邱晨却不想让林旭长时间寄居在别人家里,还是跟着林旭去了县城。
临去县学之前,邱晨给林旭备了一份礼物,专程去学堂谢了潘佳卿的教导之恩。又去西院辞别林老太太三人,得了林老太太一番勉励和教导。
她这一趟进县城,一来是要买一套房子供林旭居住,二来也备了一些礼物。
林旭考中案首,县令几次在他们面前示好,虽然邱晨无意阿谀攀附,但县令做了那种姿态后,他们一直麻木不仁的,说不定会得罪人。还有县学的教谕,邱晨也给林旭备了拜师礼。
当然了,这些拜会的事,都不用邱晨出面,由大兴陪着林旭去了。邱晨就去寻了一名掮客,去看县城挂单待售的房子。
安平县城本来就不大,统共人口也就四五万的样子,跟现代的一个小镇差不多,还是人口不多的普通镇子。这样的地方,人口流动性也不大,是以,挂单出售的房屋也不会太多。邱晨寻了县城最好的掮客,他手里也只有不到十套房屋出售。邱晨看了看,只有一所位于县城东北角的大院子还说的过去,却与县学隔得远了些,单程步行最快也得两刻钟。而且,这所三进院子还建在城池之外,城门关闭之后就无法往来,就直接被邱晨当掉了。其他的房屋,不是太陈旧,就是太局促,要不就是周围的环境才杂乱,邱晨看了一圈儿,居然没有一处合心的。
付了一两银子给那掮客,邱晨转回来和林旭会合,没想到林旭倒是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县学为学生们准备了宿舍,单人单间,而且林旭是廪生,不收住宿费用,县学里也有厨房,县学的学子可以在县学里用饭,也可以到县学外边的食铺子吃饭。这倒是有些现代寄宿制学校的模样了。
能够居住在县学之中,虽然生活可能清苦些,但也是很不错的,林旭反而能够更多地和同窗交流,过过集体生活,也能够锻炼为人处事的能力。
于是,邱晨就同意了林旭的这个打算。直接让大兴把林旭的行李给林旭送去了宿舍。
中午,叔嫂二人带着大兴就在县学外的食铺子里用饭,邱晨询问了林旭去拜见三名教谕的情况。林旭倒是对几名老师都很有好感,说其中两名教谕是多年前的举人,学正更是安平县有名的宿儒,饱学之士。见他如此,邱晨也稍稍放了些心。
林旭入了县学,邱晨这边也重新开始了忙碌而有序的生活,每日去东跨院察看工人们的工作情况,回来照顾大小几个孩子。大兴从县里回来之后,也开始忙碌起来,庄子那边开始收租,虽然林家减了一成的租子,这收租也没有邱晨想象的那么顺畅,有不少佃户人口太多,交了租子之后,口粮都不够。也有几户佃农欺林家心善,推脱着不交……还好,大兴处理起这些事来,比邱晨果断干脆,也没有那么多心理上的障碍,邱晨索性把这件事交给了他处置,只需处置完了,回了跟她汇报一声就行。
这个世界还没有像玉米这样大规模种植的秋粮品种,秋收收上来的粮食多种多样。渐渐地,林家用来当做粮仓的二进正屋的三间后座中,多了各种各样的粮食:黄豆、绿豆、红小豆、黍子、糜子、谷子……
这也是邱晨的注意,为了尽量减轻佃户们的负担,林家收租子不显品种,种了什么庄稼,就可以用什么交租,只需按市价换算成当年谷子平均亩产的四成就可以了。这个政策加上林家比市价加一文收购粮食的政策,再加上大兴取消了一家的佃地契约,恩威并施之下,让收租中遇到的一点阻力,也比较顺利地消除了。
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就是九月底。
东跨院第一批员工已经理顺,邱晨和成子商量着也选出了几个工序小组的小管事,第二批员工,经过一个月的试用,证明他们选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除了几个手脚相对笨拙的调出来做了力工外,其他的都妥善地做了分工,有几名小管事管理。如此一来,成子每日取了邱晨配好方子的材料之后,就可以直接交给小管事制作、浓缩、定型,然后分装。整个制皂作坊终于步入了正轨,成子也可以每天下午去学堂听上半天课了。
这些理顺过来,杨树勇和杨树猛也在完成秋收、秋耕之后,又将杨家的宅子改造了一番后,在九月二十六回到了刘家岙。
杨树勇负责田庄和池塘,外加材料和成品的运输;杨树猛则负责东跨院的各个作坊,之前邱晨都已经理顺了,杨树猛对制皂、炒药、制药的操作加工流程也都熟悉过,不需要重新上手,也很顺妥地接了过去。可以说,有了两个哥哥的回归,邱晨不仅仅是轻松了不少,基本上完全空闲下来。
就在这时,廖文清回馈了一个信息,肠道给药经过了县里回春堂吴郎中的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一个三岁半的小子得了伤寒,连续两天高烧不退,连药都喂不进去了,吴郎中取得了小子父母的同意,用了肠道给药,不到半个时辰,孩子的高烧稍稍退了些。继续肠道给药,本来药石无望的小子居然抢回了一条命。
邱晨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愕然了半晌,当时她只是跟廖文清提了个肠道给药的概念,廖文清脸皮儿薄,就没有深谈,她还以为这个想法短时间内没办法得到应用呢,没想到,廖文清不但记得,还争取了到了一名思想开明的郎中,给用于了临床。
就是不知道,那个吴郎中用什么工具给那孩子实施的肠道给药。
或许,生活在这个世界,熟知这个世界的人能够想到更好的给药用具?
心里有了这个疑问,邱晨坐不住了,稍稍安排,家里有两个哥哥坐镇,孩子们也不用担心,邱晨第二天一大早,就让青江赶了车,赶往了县城。
在县城回春堂,邱晨见到了那名敢想敢做的吴郎中,也见到了吴郎中实施肠道给药的用具。事实证明,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可古人的智慧水平也不用想象的太神秘--吴郎中给那小孩子给药的工具,居然是根据匠师打铁用的风囊改造的一个小型的吸液球!
这个吸液球是用牛皮制作,因为工艺简陋,即使比风囊的体积缩小了好多,这只风囊也有小孩头颅大小,这么大的吸液球笨重不说,密封还不够好,后果就是,那个小子退了烧捡回命来之后,数天都腹胀如小鼓,经过好几天的理气治疗,才渐渐好了。
“怎样?林娘子可觉得小可做的这个合适?”吴郎中是个医痴,医痴就有医痴的好处,只要在医术用药的某一方面值得他学习,他就不会如某些老古板一样存在性别歧视,看邱晨盯着那只大大的吸液球半天不语,就像一个小学生等待老师评判一样,忍不住忐忑地询问起来。
能够有这样的实验和创新精神,邱晨不想打击这位执着钻研的老郎中,于是笑着道:“能够想出如此物件儿,吴郎中想必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吧?”
“哈哈,那是,那是,小可想过许多办法……那什么,毕竟没有嘴巴来的方便不是……小可想过用漏斗,但方位不好掌控,小可当时苦苦思索了数日,恰有一日走到打铁铺子里去了,就误打误撞地看到了打铁匠用的风囊……嘿嘿,小可就模仿着做了一个,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邱晨连连点着头,脸上带着赞同的微笑,心思却转开了--现代用的灌注用具是软管,这个时代没有橡胶没有塑料的情况下,做个那么细的软管着实不易。那么是不是可以就如刚刚吴郎中所说的,做一个漏斗,只不过这个漏斗的底部要做的细长弯曲,还要加一个旋转阀门……
如此想着,邱晨就匆匆辞过仍旧一脸兴奋的吴郎中,去了她一直合作的制铜铺子。
这个铺子里的掌柜伙计都与邱晨相熟,打造过蒸酒设备和香皂盒子等等许多物件之后,邱晨再提出要打造一个漏管极细长还弯曲的漏斗,也没引起制铜铺子里几人的疑惑。而且,因为打制蒸酒器皿时,邱晨已经托他们打造过旋转阀门,这一次再打造,基本上也称的上熟门熟路了。
家里也没甚大事,邱晨干脆在县城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天亮就去制铜铺子盯着,午饭也干脆就近寻一处食铺子吃了,一直到天色黑透才回到客栈里休息。如此盯了两天,带着细长漏管,还加装了旋转阀门的铜质漏斗就打造好了。
这个漏斗顶端的注入口打造的比普通漏斗深得多,这样可以防止药液的外溢倾洒,漏斗下管的末尾打磨的很圆滑,不会刺伤特殊部位娇嫩的皮肤黏膜……这样的装置,就可以提前把药液灌入漏斗,通过底部的阀门,将管道内的气体差不多排干净,再实施灌注给药,相信效果就会更好,而且,不会再出现患者体内灌入气体太多,发生腹胀的后遗症。
拿到这只漏斗,第二天一大早,邱晨就将其送到了回春堂吴郎中的手里。东西打造出来了,还要找个人实验。
有了上一次那个三岁小子救回命来的实例,吴郎中当日又给一名高烧的十岁小子提出灌注给药后,孩子的父母没有反对。
吴郎中试着用了邱晨拿来的漏斗,结果显而易见,比他那个又不密封又大的吸液球好用了许多。只不过,这个十岁的小子神志还算清醒,年龄比较大也懂得配合,才保证了给药过程的顺利。若是换个小孩子来,说不定因为害怕极度排斥。毕竟这个漏斗长而弯曲的漏管还是挺吓人的。
邱晨送下漏斗之后,就回了客栈,是吴郎中给孩子做完治疗,退了烧之后,兴冲冲地跑到客栈跟邱晨汇报的。邱晨肯定了他一番,又给了他一个‘柴葛解肌汤’的改良配方,退烧效果更好,可以适用于许多病症的高烧不退,灌注给药单纯用来治疗退烧,在现代临床上也应用颇广。
吴郎中拿着方子如获至宝,跟邱晨打了个招呼,又如来时一样,跑着离开了客栈。
看着如痴如狂的吴郎中,邱晨默然半晌,终是怅然地摇摇头。
曾几何时,她和师兄弟、那些研究所的同事们,每每专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也基本上和吴郎中一个状态,全副精力都关注在研究上,整个人都神经质起来,浑然忘我,心无旁骛……那种看上去单纯枯燥,却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的生活,恐怕永远找不回来了。
邱晨不是沉湎往事的人,更不喜伤春悲秋,那抹失落一闪而过之后,她就开始从新琢磨起灌注给药的用具来。那个铜质漏斗固然能够暂时用一用,但终究有许多不便利之处,更别提完美了。
苦思无果,她就又去逛各种匠作铺子,一家家询问,有没有办法做防水又柔软的软管……
一家铺子一家铺子地碰壁,邱晨却一直没有泄气,最后,她走完了所有的匠作铺子,都没能找到制作软管的好办法,目光扫过长街,落在近旁不远处的刘氏木匠铺子的幌子上。这是满仓的木匠铺子,邱晨走累了,也有些冷了,走到这么一家相识的铺子前,干脆抬脚走了进去。木匠铺子不可能制作出木头软管来,但喝口热水,暖暖身子止止渴还是可以的。
踏进刘氏木匠铺子的时候,满仓正带着一名木匠把式忙碌着,一看到有人进来,满仓没抬头就招呼:“客官稍等,小的粘完这块料就招呼您!”
“呵呵,满仓哥尽管忙!”邱晨往近前走了几步,一边笑着道。
“啊?是弟妹啊,你自己坐坐,我这里一霎霎就粘好了!这胶熬一回得半天,不趁着热粘完,冷了就不粘了……”满仓抬头看了邱晨一眼,一边说着,又转回头忙乎起来。
胶?黏合?
邱晨直觉的脑袋里灵光一闪,露出满脸喜色来:“满仓哥,这个胶怕水不?”
“哈哈,怕水还行啊,要是怕水,咱们做的桌子面儿还咋用?过个夏天不就走了形啦!”满仓说着,已经将两块木板粘合到了一起,拿了一只铁锤子,慢慢地敲打着,一促进两块木板的黏合牢固度,“你就看吧,我这胶用了,就是板材泡在水里沤烂了,用胶黏合的缝儿也不会有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