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若问诸余总不知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铸龙庭最新章节!
教小孩儿嘛,多简单的事儿!
但凡穿越者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还不都是直接上各路传统启蒙经典的!不少前辈就是抄个《三字经》还能借机和豪门世家勾兑一二,举例子的时候把人家的祖宗塞进去。多么名利双收的大好机会!
不过宋臻……
宋臻他,心里苦啊!
《三字经》只会开头一点,《千字文》能背一半不到,《声律启蒙》中间会两句,《弟子规》只听说过名字。没办法,他又没有接受过传统的中式教育,这些启蒙经典又不是整本都是考点,而且谁都没通知过宋臻他要穿了呀?不然他还不得抓紧时间再背个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也不至于想要抖抖威风的时候,张口居然是“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虽然原主最远也就去过县城,可是这“玄朝”,和中国历史没什么关系吧?就算宋臻能背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可这儿有人知道黄香和二十四孝是什么东西吗?诸多难得记下来的知识,就在这样的文化代沟中直接填沟了,根本没办法拿出来使用。他要用什么东西才能教那两个小孩儿?
继承了人家的记忆不代表就变成了人家,不在情急的时候宋臻倒是能够回忆起原主学过的诗词文章,可是那些并不是他真正学过的东西,一紧张就完全忘光了,和段誉的六脉神剑似的,老是不灵光。索性宋臻自己本来就写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不至于因为没法赶上原主的一手字而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可宋臻他还是心里苦。
想想看,虽然那汉子说是让两个孩子认字就行,但是能够送自己孩子读书的,还是冲着功名来的。一开始宋臻还能先教识字之类的,后面却不可能这么糊弄下去,否则这民风剽悍的山村,直接打上门来也是小事一桩。
能怎么办?
理所当然只能回忆回忆原主当年是怎么启蒙的,勉勉强强模仿着就这么教小孩儿了呗。反正只要不是要让宋臻七步成诗,他自觉要忽悠几个山民和不懂事的小孩,还不至于做不到。
而另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事实在于,即使手头有了束脩,这点口粮也吃不了多久,如果宋臻不想被饿死的话,采野菜是必然的,而找点其他的谋生方式换钱,也是必然的。
感谢宋臻曾经看过的那么多小说,要不然,就靠着原主记忆里那些根本就脱离了现实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的经历,他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谋生方式。而现在,至少宋臻自知会读书写字,至少可以去街面儿上摆个摊子帮人写信读信,抄抄书之类的。
只是为了这束脩接下了两个孩子启蒙老师的位置,想要去人多一点,繁华一点的镇子上摆摊,似乎是不太现实的事情。那也就只能选择在这封闭的村子里帮人写点春联之类了的吧?小村总共也没几个人,这可挣不到几个钱才是。
宋臻颇有点苦恼。但是即使不久之前才穿越过来,之前也没有任何准备,他却不至于蠢到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处境。
但凡是有类似于中国古代制度的封建王朝,平民的身份都是最软弱无力的,在很多时候,平民想要填饱肚子也不过是个奢望。在这样的世界,唯一的上升道路,就是科举。普通的读书人就意味着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上有功名就能保证一定的收入和温饱,再往上靠着科举做官宋臻还不敢想,但是他知道,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没有靠山,身在小山村的他,想要脱离如前主那样饿死的境地,想要好好活下去,唯一的道路,就是读书,科举,从人们口中的“宋秀才”变成真正的秀才。
想到这里,宋臻深深地叹了口气,站起来,打开了房间里这一口书箱子。
说是书箱,可是总共放的书也没有太多。到底想想书籍的价值,就明白如同后世那样有一个书架的书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如何珍贵的事了。就是这些书,大多还是原主自己读书的时候一本一本抄录下来的。要真是去买书,那根本就买不起。书箱里除了这些书,还放着纸墨笔砚。也不是什么上好的货色,但是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奢侈品了。
随手拿起一本书在手里翻开,宋臻终于将自己的目光落了上去,打算研究研究这所谓的玄朝,到底是用的什么经典,有个什么意思,定睛细看之后,却有点傻眼。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就扫了这么一眼,老是用“兮”呀“兮”的,应该是楚辞的风格?可要是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臻还能没有太大困难地理解其中的意思,可楚辞的许多词语和文化内涵,却是宋臻完全没办法应付得了的。
赶紧再翻了两页,宋臻再度定睛看去,试图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为刘公。”
冥王?这又是什么东西?宋臻彻底茫然了,当下合上书,去看那书名。
《国朝异事集》?
所以,这根本就是一本在讲神神怪怪事情的闲书?宋臻恍然,连忙去看那书箱里的其他书,看见以“经”为结尾的名字的时候,方才发现自己是顺手就拿到了一本闲书,难怪都是这样的内容,当下把这本书放下,在箱子里重新取出一本书翻看一二。
当下就看见了他所熟悉的“君子”“仁义”之类虽和中国历史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内容。这会儿,宋臻才放下心来。看样子,玄朝所学习的经典内容还是和他所知道的东西有点关系的,不至于真变成了楚辞这种他浑然弄不懂的东西。
按照原主的记忆,他的启蒙就是直接上《诗经》背诵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罢了。今天,宋臻还需要先做点准备,总不能自己都不熟悉自己要教的东西吧?
教小孩儿嘛,多简单的事儿!
但凡穿越者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还不都是直接上各路传统启蒙经典的!不少前辈就是抄个《三字经》还能借机和豪门世家勾兑一二,举例子的时候把人家的祖宗塞进去。多么名利双收的大好机会!
不过宋臻……
宋臻他,心里苦啊!
《三字经》只会开头一点,《千字文》能背一半不到,《声律启蒙》中间会两句,《弟子规》只听说过名字。没办法,他又没有接受过传统的中式教育,这些启蒙经典又不是整本都是考点,而且谁都没通知过宋臻他要穿了呀?不然他还不得抓紧时间再背个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也不至于想要抖抖威风的时候,张口居然是“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虽然原主最远也就去过县城,可是这“玄朝”,和中国历史没什么关系吧?就算宋臻能背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可这儿有人知道黄香和二十四孝是什么东西吗?诸多难得记下来的知识,就在这样的文化代沟中直接填沟了,根本没办法拿出来使用。他要用什么东西才能教那两个小孩儿?
继承了人家的记忆不代表就变成了人家,不在情急的时候宋臻倒是能够回忆起原主学过的诗词文章,可是那些并不是他真正学过的东西,一紧张就完全忘光了,和段誉的六脉神剑似的,老是不灵光。索性宋臻自己本来就写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不至于因为没法赶上原主的一手字而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可宋臻他还是心里苦。
想想看,虽然那汉子说是让两个孩子认字就行,但是能够送自己孩子读书的,还是冲着功名来的。一开始宋臻还能先教识字之类的,后面却不可能这么糊弄下去,否则这民风剽悍的山村,直接打上门来也是小事一桩。
能怎么办?
理所当然只能回忆回忆原主当年是怎么启蒙的,勉勉强强模仿着就这么教小孩儿了呗。反正只要不是要让宋臻七步成诗,他自觉要忽悠几个山民和不懂事的小孩,还不至于做不到。
而另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事实在于,即使手头有了束脩,这点口粮也吃不了多久,如果宋臻不想被饿死的话,采野菜是必然的,而找点其他的谋生方式换钱,也是必然的。
感谢宋臻曾经看过的那么多小说,要不然,就靠着原主记忆里那些根本就脱离了现实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的经历,他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谋生方式。而现在,至少宋臻自知会读书写字,至少可以去街面儿上摆个摊子帮人写信读信,抄抄书之类的。
只是为了这束脩接下了两个孩子启蒙老师的位置,想要去人多一点,繁华一点的镇子上摆摊,似乎是不太现实的事情。那也就只能选择在这封闭的村子里帮人写点春联之类了的吧?小村总共也没几个人,这可挣不到几个钱才是。
宋臻颇有点苦恼。但是即使不久之前才穿越过来,之前也没有任何准备,他却不至于蠢到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处境。
但凡是有类似于中国古代制度的封建王朝,平民的身份都是最软弱无力的,在很多时候,平民想要填饱肚子也不过是个奢望。在这样的世界,唯一的上升道路,就是科举。普通的读书人就意味着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上有功名就能保证一定的收入和温饱,再往上靠着科举做官宋臻还不敢想,但是他知道,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没有靠山,身在小山村的他,想要脱离如前主那样饿死的境地,想要好好活下去,唯一的道路,就是读书,科举,从人们口中的“宋秀才”变成真正的秀才。
想到这里,宋臻深深地叹了口气,站起来,打开了房间里这一口书箱子。
说是书箱,可是总共放的书也没有太多。到底想想书籍的价值,就明白如同后世那样有一个书架的书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如何珍贵的事了。就是这些书,大多还是原主自己读书的时候一本一本抄录下来的。要真是去买书,那根本就买不起。书箱里除了这些书,还放着纸墨笔砚。也不是什么上好的货色,但是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奢侈品了。
随手拿起一本书在手里翻开,宋臻终于将自己的目光落了上去,打算研究研究这所谓的玄朝,到底是用的什么经典,有个什么意思,定睛细看之后,却有点傻眼。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就扫了这么一眼,老是用“兮”呀“兮”的,应该是楚辞的风格?可要是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臻还能没有太大困难地理解其中的意思,可楚辞的许多词语和文化内涵,却是宋臻完全没办法应付得了的。
赶紧再翻了两页,宋臻再度定睛看去,试图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为刘公。”
冥王?这又是什么东西?宋臻彻底茫然了,当下合上书,去看那书名。
《国朝异事集》?
所以,这根本就是一本在讲神神怪怪事情的闲书?宋臻恍然,连忙去看那书箱里的其他书,看见以“经”为结尾的名字的时候,方才发现自己是顺手就拿到了一本闲书,难怪都是这样的内容,当下把这本书放下,在箱子里重新取出一本书翻看一二。
当下就看见了他所熟悉的“君子”“仁义”之类虽和中国历史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内容。这会儿,宋臻才放下心来。看样子,玄朝所学习的经典内容还是和他所知道的东西有点关系的,不至于真变成了楚辞这种他浑然弄不懂的东西。
按照原主的记忆,他的启蒙就是直接上《诗经》背诵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罢了。今天,宋臻还需要先做点准备,总不能自己都不熟悉自己要教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