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阁 > [红楼]当刘姥姥成了贾母 > [红楼]当刘姥姥成了贾母_分卷阅读_39
[红楼]当刘姥姥成了贾母_分卷阅读_39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红楼]当刘姥姥成了贾母最新章节!
这人年纪大了,就是喜欢热闹,也怕黑,半夜还总是起夜,身上的味道也不大好闻,乡下人都管这叫老人味,除此之外,也会大小便失禁,偶尔也会听不见,整个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近的事情,天天跟在身后念叨也记不住,远的事情,就是丢了个芝麻,也会记得清清楚楚,总爱唠叨以前的故事,一件事儿,能一天说个几十遍还能乐此不疲。
刘姥姥糊涂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女儿女婿板儿青儿,偶尔也会说着对贾赦的心疼。也正是刘姥姥糊涂了,贾赦才知道自己原来的人生竟是那样的。
原来,他的生母,真的恨不得他死,原来笑到最后的真的是老二。他堂堂荣国府继承人,一等将军,最后竟是客死他乡,儿子也是妻死子散,留在儿子身边的不过是个丫鬟。
这一刻,贾赦是真的恨上了她的母亲,对贾政也没了一点兄弟之前。没了贾赦的照看,贾政那房真的是彻底沉寂下去了。若不是后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只怕如今连生计都成问题。
不过,贾政二房的事儿,与他无关,此时,因着刘姥姥的胡言乱语,贾赦不得不将整个贾府重新整顿一番。此后,贾赦找了几个耳聋的嬷嬷照顾刘姥姥,自己更是辞去了职务,将贾府交给了贾琏,自己带着刘姥姥去了乡下庄子住。
刘姥姥呆在庄子里,整个人都比在府里开心多了,就是忘记事儿,整天也是咧着嘴笑呵呵的。贾赦也换上了华服,穿上了粗布麻衣,搀着刘姥姥村子四处走走,刘姥姥跟着村子里婆子聊天的时候,贾赦也不打扰,就在一旁看着书,偶尔也会教村子里的孩子识几个字。
卸去了种种负担,贾赦算是彻底沉静了下来,给人的感觉随和,亲切。贾赦这一辈子,虽说不上大起大落,但也经历过酸甜苦辣,得意过,也失意过,拥有过,也失去。如此种种,想起年少的恣意洒脱,中年时的抑郁寡欢,浑浑噩噩,到如今归于平静,才知道这也是种幸福。
偶尔刘姥姥清醒的时候,就爱拉着贾赦的手,道“好,好,好孩子。”却是跟哄自己孙儿似的,可就是这种最简单的赞语,也让贾赦如吃了蜜般开心。
贾琏远远的站在柳树下,看着贾赦扶着刘姥姥散步,心里觉得甜甜的。然而,想到刘姥姥的真实身份,贾琏也觉得震惊。
没想到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奇事,想想,这也是他们荣国府的幸事。过些日子就是贾赦大寿,贾琏想请贾赦回去做寿,却没想到会见到如此温馨的一幕。
如今的贾赦虽然只得了个三等将军,但贾府还在,且还有4个舅舅扶持,自己也得了功名,更是有儿有女,王熙凤肚子里还怀了一个,虽府里没以前风光,但他也不再是二房的跑腿,白瞎了那么些年。
想着自己当年做跑腿管家的日子,贾琏就恨不得一棍子打死自个儿,如今越是知礼,越是不堪回首往事种种。当年的自己也是蠢的可以,还以为二婶事事跟他商量,是器重他,关心他,只恨不得托生在二太太肚子里,成了她儿子方好。如今想想,这哪里是器重他,不过是把他当作跑腿的管家罢了。而且堂堂荣国府长子嫡孙做跑腿,这二房多大的面子。
越想,贾琏这心里越发愤恨,不过如今这荣国府都没了,那二太太更是成了一堆黄土,再计较也没无济于事,这人啊,过日子还是得往后看才成,更何况还有个因果循环,别以为没有因果报应,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如今这贾府的人,特别信因果之事。就是那不信阴司报应的王熙凤,如今也有了个小佛堂。看了基本经书,人也沉淀下来了。
如此东想瞎想,等贾赦搀扶着刘姥姥往家里走去,贾琏才想着自己过来的目的。明日就是贾赦的五十岁整生,家里备好了酒席,也请了现在还较好的几户人家,前来吃酒。虽说今时不同往日,但五十岁这样的整生,还是有必要办一场的。排场肯定是没有往年的大,但也温馨热闹,贾琏也请了城里不怎么出名但唱功不错的戏班子前来唱几首祝寿的戏。
贾琏细细将自己得安排说了,末了又道“儿子知晓父亲如今不大在乎这么,但到底是儿子一片心,且您多日不曾回去,家里孩子也想念的很。”
想到自己的孙子,贾赦倒是有了几分笑意,道“铮儿性子倒是随了你娘,瞧着温温吞吞得,却是倔的很,不像你,多大的人了,还是毛毛糙糙得,也罢,今日我与你祖母且随你回去住两日。”
刘姥姥这会儿倒也清醒了,也跟着道“铮儿是个有福气的,贾家啊,以后肯定错不了,还是高门。”
贾琏听了,喜道“借老祖宗吉言。”自打知道刘姥姥的奇遇后,在贾琏心中,她的话跟观音菩萨说的话差不多,信服的很。
第一日,万里无云,阳光正好,不热不冷。到底是五十岁整生,迎春黛玉等都带着孩子来了,就是远在江南的薛蟠让家里面奴才送了贺礼,不是那金啊银得,不过是寿包,以及一些绣品跟南边特产。
薛家大不如前,能拿出这样的东西,且在没人通知的情况下,送了过来,也算是有心。贾赦笑了两声,倒是想到初次见到薛蟠的模样,一身的金鱼珠宝,胖胖的身子,当时觉得土的很,如今回想起来,倒跟那福娃似的。
宋府没人来,贾赦倒也不在意,这么些年,倒是这样不好不淡的处着,他反而觉得自由。倒是刘姥姥,老是要往厨房跑,家里奴才一刻不落的看着也看不住。
后来贾赦见了,忙道“母亲,可是饿了?饭食待会儿就来了。”刘姥姥一把抓住贾赦的手就往大堂外面走,“我不饿,走,娘给你做长寿面吃,吃了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贾赦一时愣在那儿,以往刘姥姥是每年都做长寿面给贾赦吃的,但这几年,刘姥姥脑袋有些不记事儿,或者记得都是老早之前的事儿,妥切的说是上辈子的事儿,故而,贾赦也好些年没吃到刘姥姥做的长寿面了。
只是没想到,今日,她竟然想起来了。
贾赦一下子眼眶就红了,平复了下心中心绪,任凭刘姥姥拉着去了厨房,见刘姥姥如往年那样,系上她用惯的棕色围裙,习惯性的抹了下头发,蹲着身子烧了开水。到底年纪大了,动作慢了不少,但是动作却还是那般熟悉。贾赦也如往年那般,跑过去,帮刘姥姥烧土灶,小厨房外面围了一群贾府后辈跟亲眷。感性之人,如林黛玉之流,早已红了眼眶,不是因为伤心,而是觉的眼前这一幕温暖感人罢了。
待水烧开了,刘姥姥下了面条,放了点盐,还打了两个荷包蛋,盖锅盖闷了会儿,用大瓷碗盛起来,洒了葱花,滴了滴香油,乐呵呵的端在灶边上小木桌子上,”儿啊,快吃,多吃点,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唉,娘。”贾赦重重嗯了声。这就是他的娘,他贾赦的娘,亲娘。
面条有些咸,但贾赦连汤带水还是全部吃完了。
也许是吃了刘姥姥面条的原因,贾赦这一天心里都胀胀得,暖暖的,看着家里的几个孩子也慈眉善目的很,就是见了贾政这房的人,他这心里也不觉得烦了。
这人啊,没了金钱权贵,倒让人体会到了最平凡的人情,不亏,不亏。
此后,贾赦又带着刘姥姥回了乡下庄子上,刘姥姥跟着村子里老婆子聊天,他就教教村子里的孩子、再后来,他闲来无事,将自己对古董玉石的鉴别体会写了下来。没想过立书做个文人,不过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同时,也算是对他这一生最大得爱好,有个交代。
寒来暑往,刘姥姥的头发从花白变成全白,牙齿也全部掉光了,也只能吃些粥。为了有个好的环境,贾赦决定带着刘姥姥回京,这日,贾琏带着家里的两个儿子前来接人,发现贾赦整理在册的古董,玉石,字画等的鉴别新的,分理成册,好几大本,放在一旁的柜子里,贾琏还以为贾赦有心著书扬名,悄悄找人复印成刊,而后将原稿也放了回去。
贾赦倒是不知道贾琏弄了这么一出,这些日子刘姥姥身体有些不舒服,故而贾赦是一步不敢离开。
等刘姥姥身子好些了,人瞧着气色也红润了,精神了,才有精力去弄别的事儿。谁晓的,头一天就看到贾琏兴冲冲的脸。
他倒是好些年没见贾琏这个模样了,倒似乎看到了他年轻的时候,说话做事冲动得很。
不过如今却沉稳了好多,故而今日这般喜形于色,莫不是有什么大喜事儿不成?
第六十五章
说来这贾赦的确无啥大才,连贾政都比不得,不然那真正的贾老封君也不会那般疼爱贾政,不过是看着贾政有些才华,日后给自己挣脸面,同时也想跟自己的婆婆比一比,证明自己教的孩子比她教的好罢了。
只这贾老封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贾赦并不是没有大才,不过是当年的贾老太君故意教导他古董字画,以求贾家不出能人,掺和那皇位之争中去。
贾老封君一辈子经历三代帝王,最是知道帝王之怒。算着贾赦这辈子正是换代之时,以免贾府掺和到宫闱之乱中去,故而教了贾赦识别鉴定古董字画之术,也算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要知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贾赦有这样的本事,贾家怎么着也败落不起来。
只是贾老太君算的再好,到底没想到自己的儿媳妇是那等心狠之人,对两个儿子竟然偏心如此。若是早知道,只怕贾老太君连自个儿儿媳的生后事儿也给算好了。
回想前事,不过是证明贾赦并非真正的无才无德。不过是术业有专攻罢了,且人亦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贾赦纵然于古董一道成不了状元,但也颇有些偏才,看那古董的眼光与常人有些出入,偏还比常人高明,观察之细微,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故而,看了贾赦出的书,那些大家也得摸着胡子叹声,可惜。
可惜了贾赦的身份,更加可惜贾赦的年纪。若是年轻些,只怕那些大家要挣得头破血流罢了。
不过贾赦这书还真不是在世家贵族中出名,而是在商家百姓中流传。你道为何,不过是贾赦文笔不行,语句通俗罢了。
那些个商贾之流,因着学识眼界有限,总是喜欢收藏古董之物,也多被人蒙骗买了假货。花了钱,还被人嘲笑自己是个土大款,每每气的无语,偏自己的确不通此道。
古董字画不是一般学识,靠着脑袋灵光就能有所收获。贾赦的本事,可是一件件真品熏陶出来的。
故而,这爱好古董字画,且识得古董字画的,多是世家大族,普通百姓,哪懂个好坏。那些商贾倒是有钱,但到底家中底蕴不做,想买些古董充当门面,还得拖人相看,若是所托非人,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故而贾赦这书一出,立即让一些商贾之流看中,回去后慢慢研究,倒真有了些收获。这经商之人,虽看不懂古董好坏,但这看人得本事却是一等一得。只要往那店里走一趟,看看小厮掌柜的表情,多少也能知道好坏的。
且有那么几个商贾之家攀了权贵为亲,靠着贾赦的书册买了正品,在权贵之前露了正脸,也是有的。
如此种种故事传说开来,竟是将贾赦所作之术奉为古董界圣书,一时间,贾赦的册子一售而空,等贾琏知道后已经加印好几批了,且已经卖到大江南北,短短数月,竟有一万两得书钱。
贾琏如何不高兴,更加高兴的是,经此一时,贾府又渐渐走到人的眼前来。
贾琏拿着一万两银子兴冲冲得给贾赦报喜,贾赦倒是平静,只道“这一万两银子你且收着。”其实贾赦自己心里也在纳闷,这书竟是这般赚钱,而后就是忐忑,毕竟他自己著书,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如今卖到了大江南北,就担心有人被他所著之书坑害,亏了银钱。
“这银子,你收着,只是你得跟那店家说下,此书不准再印。”
“父亲,这是为何?”贾琏纳闷道。
“须知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不过是写了些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大家之言,更不敢说我的说法就是对的,为父只怕误了旁人。”贾赦回道。
贾琏听了,倒也明白了。自是答应不提,却不知因着贾赦这一决定,竟是将之前的书炒了个天价出来。
要知道,有些学识,并不是普通百姓就能接触到的。贾赦得书册纵然不是全对,但也不会离谱到哪里去。且他从下到大从未放弃过钻研此道,可以说,有些大家也不定比不得过贾赦,不过是他自己多年没有建树,有些许自卑罢了。
贾赦这书,算是个中下层百姓一个学习的机会,而其他世家大族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得,就算是,也不会写的这般通俗易懂。
要知道,越是有才的人,也是喜欢说些似是而非得话,哪里像贾赦这般,一是一,二是二。
总而言之,贾琏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倒是靠着贾赦的名声,跟中下层人结了不少善缘,日后一方为官,当地商贾也算是给了不少面子。
此后,贾赦著书,都会斟酌再三,更会看些名家典故,倒有了当年贾琏考科举的架势。贾赦也是连连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贾赦这般用功,倒是让刘姥姥想到当年自己的板儿考科举,不自觉的每天要给贾赦做状元及第粥,也不许家里人打扰贾赦用功。自己倒是越发活的有精神,就仿佛有了活着的动力,每天还念念叨叨的让贾赦用功科举,光宗耀祖。
这人年纪大了,就是喜欢热闹,也怕黑,半夜还总是起夜,身上的味道也不大好闻,乡下人都管这叫老人味,除此之外,也会大小便失禁,偶尔也会听不见,整个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近的事情,天天跟在身后念叨也记不住,远的事情,就是丢了个芝麻,也会记得清清楚楚,总爱唠叨以前的故事,一件事儿,能一天说个几十遍还能乐此不疲。
刘姥姥糊涂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女儿女婿板儿青儿,偶尔也会说着对贾赦的心疼。也正是刘姥姥糊涂了,贾赦才知道自己原来的人生竟是那样的。
原来,他的生母,真的恨不得他死,原来笑到最后的真的是老二。他堂堂荣国府继承人,一等将军,最后竟是客死他乡,儿子也是妻死子散,留在儿子身边的不过是个丫鬟。
这一刻,贾赦是真的恨上了她的母亲,对贾政也没了一点兄弟之前。没了贾赦的照看,贾政那房真的是彻底沉寂下去了。若不是后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只怕如今连生计都成问题。
不过,贾政二房的事儿,与他无关,此时,因着刘姥姥的胡言乱语,贾赦不得不将整个贾府重新整顿一番。此后,贾赦找了几个耳聋的嬷嬷照顾刘姥姥,自己更是辞去了职务,将贾府交给了贾琏,自己带着刘姥姥去了乡下庄子住。
刘姥姥呆在庄子里,整个人都比在府里开心多了,就是忘记事儿,整天也是咧着嘴笑呵呵的。贾赦也换上了华服,穿上了粗布麻衣,搀着刘姥姥村子四处走走,刘姥姥跟着村子里婆子聊天的时候,贾赦也不打扰,就在一旁看着书,偶尔也会教村子里的孩子识几个字。
卸去了种种负担,贾赦算是彻底沉静了下来,给人的感觉随和,亲切。贾赦这一辈子,虽说不上大起大落,但也经历过酸甜苦辣,得意过,也失意过,拥有过,也失去。如此种种,想起年少的恣意洒脱,中年时的抑郁寡欢,浑浑噩噩,到如今归于平静,才知道这也是种幸福。
偶尔刘姥姥清醒的时候,就爱拉着贾赦的手,道“好,好,好孩子。”却是跟哄自己孙儿似的,可就是这种最简单的赞语,也让贾赦如吃了蜜般开心。
贾琏远远的站在柳树下,看着贾赦扶着刘姥姥散步,心里觉得甜甜的。然而,想到刘姥姥的真实身份,贾琏也觉得震惊。
没想到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奇事,想想,这也是他们荣国府的幸事。过些日子就是贾赦大寿,贾琏想请贾赦回去做寿,却没想到会见到如此温馨的一幕。
如今的贾赦虽然只得了个三等将军,但贾府还在,且还有4个舅舅扶持,自己也得了功名,更是有儿有女,王熙凤肚子里还怀了一个,虽府里没以前风光,但他也不再是二房的跑腿,白瞎了那么些年。
想着自己当年做跑腿管家的日子,贾琏就恨不得一棍子打死自个儿,如今越是知礼,越是不堪回首往事种种。当年的自己也是蠢的可以,还以为二婶事事跟他商量,是器重他,关心他,只恨不得托生在二太太肚子里,成了她儿子方好。如今想想,这哪里是器重他,不过是把他当作跑腿的管家罢了。而且堂堂荣国府长子嫡孙做跑腿,这二房多大的面子。
越想,贾琏这心里越发愤恨,不过如今这荣国府都没了,那二太太更是成了一堆黄土,再计较也没无济于事,这人啊,过日子还是得往后看才成,更何况还有个因果循环,别以为没有因果报应,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如今这贾府的人,特别信因果之事。就是那不信阴司报应的王熙凤,如今也有了个小佛堂。看了基本经书,人也沉淀下来了。
如此东想瞎想,等贾赦搀扶着刘姥姥往家里走去,贾琏才想着自己过来的目的。明日就是贾赦的五十岁整生,家里备好了酒席,也请了现在还较好的几户人家,前来吃酒。虽说今时不同往日,但五十岁这样的整生,还是有必要办一场的。排场肯定是没有往年的大,但也温馨热闹,贾琏也请了城里不怎么出名但唱功不错的戏班子前来唱几首祝寿的戏。
贾琏细细将自己得安排说了,末了又道“儿子知晓父亲如今不大在乎这么,但到底是儿子一片心,且您多日不曾回去,家里孩子也想念的很。”
想到自己的孙子,贾赦倒是有了几分笑意,道“铮儿性子倒是随了你娘,瞧着温温吞吞得,却是倔的很,不像你,多大的人了,还是毛毛糙糙得,也罢,今日我与你祖母且随你回去住两日。”
刘姥姥这会儿倒也清醒了,也跟着道“铮儿是个有福气的,贾家啊,以后肯定错不了,还是高门。”
贾琏听了,喜道“借老祖宗吉言。”自打知道刘姥姥的奇遇后,在贾琏心中,她的话跟观音菩萨说的话差不多,信服的很。
第一日,万里无云,阳光正好,不热不冷。到底是五十岁整生,迎春黛玉等都带着孩子来了,就是远在江南的薛蟠让家里面奴才送了贺礼,不是那金啊银得,不过是寿包,以及一些绣品跟南边特产。
薛家大不如前,能拿出这样的东西,且在没人通知的情况下,送了过来,也算是有心。贾赦笑了两声,倒是想到初次见到薛蟠的模样,一身的金鱼珠宝,胖胖的身子,当时觉得土的很,如今回想起来,倒跟那福娃似的。
宋府没人来,贾赦倒也不在意,这么些年,倒是这样不好不淡的处着,他反而觉得自由。倒是刘姥姥,老是要往厨房跑,家里奴才一刻不落的看着也看不住。
后来贾赦见了,忙道“母亲,可是饿了?饭食待会儿就来了。”刘姥姥一把抓住贾赦的手就往大堂外面走,“我不饿,走,娘给你做长寿面吃,吃了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贾赦一时愣在那儿,以往刘姥姥是每年都做长寿面给贾赦吃的,但这几年,刘姥姥脑袋有些不记事儿,或者记得都是老早之前的事儿,妥切的说是上辈子的事儿,故而,贾赦也好些年没吃到刘姥姥做的长寿面了。
只是没想到,今日,她竟然想起来了。
贾赦一下子眼眶就红了,平复了下心中心绪,任凭刘姥姥拉着去了厨房,见刘姥姥如往年那样,系上她用惯的棕色围裙,习惯性的抹了下头发,蹲着身子烧了开水。到底年纪大了,动作慢了不少,但是动作却还是那般熟悉。贾赦也如往年那般,跑过去,帮刘姥姥烧土灶,小厨房外面围了一群贾府后辈跟亲眷。感性之人,如林黛玉之流,早已红了眼眶,不是因为伤心,而是觉的眼前这一幕温暖感人罢了。
待水烧开了,刘姥姥下了面条,放了点盐,还打了两个荷包蛋,盖锅盖闷了会儿,用大瓷碗盛起来,洒了葱花,滴了滴香油,乐呵呵的端在灶边上小木桌子上,”儿啊,快吃,多吃点,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唉,娘。”贾赦重重嗯了声。这就是他的娘,他贾赦的娘,亲娘。
面条有些咸,但贾赦连汤带水还是全部吃完了。
也许是吃了刘姥姥面条的原因,贾赦这一天心里都胀胀得,暖暖的,看着家里的几个孩子也慈眉善目的很,就是见了贾政这房的人,他这心里也不觉得烦了。
这人啊,没了金钱权贵,倒让人体会到了最平凡的人情,不亏,不亏。
此后,贾赦又带着刘姥姥回了乡下庄子上,刘姥姥跟着村子里老婆子聊天,他就教教村子里的孩子、再后来,他闲来无事,将自己对古董玉石的鉴别体会写了下来。没想过立书做个文人,不过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同时,也算是对他这一生最大得爱好,有个交代。
寒来暑往,刘姥姥的头发从花白变成全白,牙齿也全部掉光了,也只能吃些粥。为了有个好的环境,贾赦决定带着刘姥姥回京,这日,贾琏带着家里的两个儿子前来接人,发现贾赦整理在册的古董,玉石,字画等的鉴别新的,分理成册,好几大本,放在一旁的柜子里,贾琏还以为贾赦有心著书扬名,悄悄找人复印成刊,而后将原稿也放了回去。
贾赦倒是不知道贾琏弄了这么一出,这些日子刘姥姥身体有些不舒服,故而贾赦是一步不敢离开。
等刘姥姥身子好些了,人瞧着气色也红润了,精神了,才有精力去弄别的事儿。谁晓的,头一天就看到贾琏兴冲冲的脸。
他倒是好些年没见贾琏这个模样了,倒似乎看到了他年轻的时候,说话做事冲动得很。
不过如今却沉稳了好多,故而今日这般喜形于色,莫不是有什么大喜事儿不成?
第六十五章
说来这贾赦的确无啥大才,连贾政都比不得,不然那真正的贾老封君也不会那般疼爱贾政,不过是看着贾政有些才华,日后给自己挣脸面,同时也想跟自己的婆婆比一比,证明自己教的孩子比她教的好罢了。
只这贾老封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贾赦并不是没有大才,不过是当年的贾老太君故意教导他古董字画,以求贾家不出能人,掺和那皇位之争中去。
贾老封君一辈子经历三代帝王,最是知道帝王之怒。算着贾赦这辈子正是换代之时,以免贾府掺和到宫闱之乱中去,故而教了贾赦识别鉴定古董字画之术,也算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要知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贾赦有这样的本事,贾家怎么着也败落不起来。
只是贾老太君算的再好,到底没想到自己的儿媳妇是那等心狠之人,对两个儿子竟然偏心如此。若是早知道,只怕贾老太君连自个儿儿媳的生后事儿也给算好了。
回想前事,不过是证明贾赦并非真正的无才无德。不过是术业有专攻罢了,且人亦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贾赦纵然于古董一道成不了状元,但也颇有些偏才,看那古董的眼光与常人有些出入,偏还比常人高明,观察之细微,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故而,看了贾赦出的书,那些大家也得摸着胡子叹声,可惜。
可惜了贾赦的身份,更加可惜贾赦的年纪。若是年轻些,只怕那些大家要挣得头破血流罢了。
不过贾赦这书还真不是在世家贵族中出名,而是在商家百姓中流传。你道为何,不过是贾赦文笔不行,语句通俗罢了。
那些个商贾之流,因着学识眼界有限,总是喜欢收藏古董之物,也多被人蒙骗买了假货。花了钱,还被人嘲笑自己是个土大款,每每气的无语,偏自己的确不通此道。
古董字画不是一般学识,靠着脑袋灵光就能有所收获。贾赦的本事,可是一件件真品熏陶出来的。
故而,这爱好古董字画,且识得古董字画的,多是世家大族,普通百姓,哪懂个好坏。那些商贾倒是有钱,但到底家中底蕴不做,想买些古董充当门面,还得拖人相看,若是所托非人,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故而贾赦这书一出,立即让一些商贾之流看中,回去后慢慢研究,倒真有了些收获。这经商之人,虽看不懂古董好坏,但这看人得本事却是一等一得。只要往那店里走一趟,看看小厮掌柜的表情,多少也能知道好坏的。
且有那么几个商贾之家攀了权贵为亲,靠着贾赦的书册买了正品,在权贵之前露了正脸,也是有的。
如此种种故事传说开来,竟是将贾赦所作之术奉为古董界圣书,一时间,贾赦的册子一售而空,等贾琏知道后已经加印好几批了,且已经卖到大江南北,短短数月,竟有一万两得书钱。
贾琏如何不高兴,更加高兴的是,经此一时,贾府又渐渐走到人的眼前来。
贾琏拿着一万两银子兴冲冲得给贾赦报喜,贾赦倒是平静,只道“这一万两银子你且收着。”其实贾赦自己心里也在纳闷,这书竟是这般赚钱,而后就是忐忑,毕竟他自己著书,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如今卖到了大江南北,就担心有人被他所著之书坑害,亏了银钱。
“这银子,你收着,只是你得跟那店家说下,此书不准再印。”
“父亲,这是为何?”贾琏纳闷道。
“须知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不过是写了些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大家之言,更不敢说我的说法就是对的,为父只怕误了旁人。”贾赦回道。
贾琏听了,倒也明白了。自是答应不提,却不知因着贾赦这一决定,竟是将之前的书炒了个天价出来。
要知道,有些学识,并不是普通百姓就能接触到的。贾赦得书册纵然不是全对,但也不会离谱到哪里去。且他从下到大从未放弃过钻研此道,可以说,有些大家也不定比不得过贾赦,不过是他自己多年没有建树,有些许自卑罢了。
贾赦这书,算是个中下层百姓一个学习的机会,而其他世家大族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得,就算是,也不会写的这般通俗易懂。
要知道,越是有才的人,也是喜欢说些似是而非得话,哪里像贾赦这般,一是一,二是二。
总而言之,贾琏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倒是靠着贾赦的名声,跟中下层人结了不少善缘,日后一方为官,当地商贾也算是给了不少面子。
此后,贾赦著书,都会斟酌再三,更会看些名家典故,倒有了当年贾琏考科举的架势。贾赦也是连连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贾赦这般用功,倒是让刘姥姥想到当年自己的板儿考科举,不自觉的每天要给贾赦做状元及第粥,也不许家里人打扰贾赦用功。自己倒是越发活的有精神,就仿佛有了活着的动力,每天还念念叨叨的让贾赦用功科举,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