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_149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穿到明朝考科举最新章节!
实则崔燮根本没心思,也没时间为难他。
到了十月间,小凉哥做的第一批茉莉香型纯露就醇化好了。他们庄上挨瓶检查,味道确实都好,只除了稍淡些,不如市面上那些外国来的花露。但外国进口的也没有茉莉花香的,是以这点缺陷也不算什么了。
崔燮试了试味道,也觉着可以上市了,就叫人订做了半透明白瓷胎的大肚圆瓶。瓶身上写上墨色的“茉莉花纯露”几个大字,用软木塞塞上,外封蜡壳,每瓶各系一条翠白二色丝线编的仿茉莉花形的络子,挂着印有茉莉花的彩笺。
纯露的盒子也贴了居安斋的彩画,又借了一回三国五美的东风,画了个穿素的小乔。素白的茉莉花,白衣温柔的小乔,十分的相得益彰。
而这花露熟成出来的时候,他派去给崔参议送信的一个伙计也到了云南布政司。
他是跟着一队到云南贩药材的人走的。因着送信时要走水路先到四川,再改道入滇,崔燮记着家里还有个大姑娘娇姐跟着公婆丈夫在四川,就叫他顺便带些家里的特产,给嫁到四川的那个大姐送了节礼。
娇姐是个庶出的,姨娘又没的早,嫁出来这些年也没收着过家里的信,如今竟见了家里的东西,拿着信狠狠哭了一场。后来听那伙计回话,知道家里如今是弟弟当家了,才想起她这个人来,便收拾礼物,一半儿叫人送回崔家,一半儿叫送信的人捎给了父亲。
布政衙门其他官员家里送礼都是赶着年节送的,因此见他们这么不当不正的日子就送了腊肉、香肠、衣料和时鲜的水果来,上上下下就都有些羡慕。
崔榷自己却是不大满意。
那些果子都是三文不值两文的东西,腊肉香肠也是寻常吃食,还不是两京老字号的,而是四川的东西。那绸布也是蜀中产的,就那么十来匹,仅够做衣裳,还不够送礼的,拿出去都丢脸。
怎么千里迢迢从京里来送礼的,送的倒都像是些四川的东西?
他这时正请了右布政使吴玘到自己堂上说话,一筐筐礼物抬进院子里,又不能装着没这事,只得叫了送礼的人过来,叫他们捡着好的拿上来几样,笑着说:“些少微物,望大人不要推辞。这都是家里捎来的,回头还要分送两位左布政大人和诸位同僚的。”
吴右布政笑道:“既是崔大人家中有事,在下便不打搅了。”
崔榷连忙留他:“只是家里送来些东西,怎么算得上有事?大人且安坐,我叫这些没眼色的东西先下去。”
他却也不想想,家里有眼色、伶俐能干活的都叫他带到云南上任了,剩下的还有几个是忠心体贴他的?
原先他在家时,那个送信的伙计连宅子大门都没进过,满心搁的都是把他们胭脂铺搞得兴盛的大公子,怕耽误了送信,忙直着脖子叫道:“老爷,小的还有信没拿出来呢!大公子吩咐小的,要亲手把这信和几位公子这几个月来的功课给大人送来,好叫老爷有空看看他们的进益的。”
他快手快脚地从怀里掏出厚厚一包信,直愣愣地搁到崔参议手边:“这里是咱们三位公子的书信和平常的课业文章,等着老爷批改训示的。”
吴玘看着那厚的跟砖头似的家书,不由得有些羡慕:“崔大人家中的令郎倒是孝顺,却不像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子,一年也不得他几个字。”
他也是进士出身,比崔参议年轻十来岁,官途却要顺得多,从都察院出来就放了云南按察使,熬了两任又转升右布政,儿子如今才八、九岁,会写信就不错,说这话自是纯粹出于客套。
崔参议自也明白,打发了那不知事的仆人下去,拿着信说:“下官家里也是几个孩子胡闹,没有个大人管束,终究不像样。也是当初我一时糊涂,娶了不慈不贤的妇人回家……”他摇了摇头,露出一片遗憾之色:“也是我忙于公事,鲜少管到家里,若得一个贤明大义之人主持家事,又如何能叫这样一个无知庸仆出来丢丑。”
吴玘微微一笑,不接他的话。
他多年没回过京,但在京里却也有不少相好的同年师长,消息并不闭塞。从崔榷来的头一天他就知道这个左参议内纵妻子犯法,外恶了内阁首、次辅,在京里丢了大人,就当是流放一样流到云南的。他还能左迁云南参议,而不是落个冠带闲住的下场,亏得就是生了个好儿子。
原先他看这个参议是户部出来的,到云南就理了当地鱼鳞册,文书上的事做的又好,还觉的他有些可取之处。今日这几句话听下来,却真是……
什么小儿糊涂无知,家里无人主持的话,背后什么意思就不必再说了。
他们这云南省上到左布政何经,下到各府县的首领官、经历、通判、学政之流,倒真有不少官员是携了全家上任的。虽不知这位参议打的是谁家的主意,他可都不想掺进这种事,当什么媒人说客。
他摇头笑道:“崔参议不必自谦,你那小三元案首的令郎若还算无知,我家犬子就该活活羞死了。你才离京师,毕竟是最想家的时候,赶快看家书吧,我还有公务,就先走了。”
崔榷还欲再留他一留,只说“小儿书信无甚正事”,却仍是苦留不住。吴玘也没拿崔家那带着四川气息的节礼,转身就走,他勉强不得,只得叫人分了礼物,给各处上官送去,自己憋着一股气看家书。
即便以他挑毛病的眼光来看,崔燮的家书写得也算不错了。
虽然内容不过些家常事,文句也简要直白,却字字见真情。远到他离家后徐家上门讨要嫁妆,崔燮把家里的东西都抵给人家;近到二子从流放地归家后关门读书;小到家里没钱做新衣、打家具;大到因为卖南货铺后捐资养济院受了当地县令册封……
写得清楚直白,总归一个字——穷。穷到没钱送节礼,穷到只能向崔参议伸手要钱,好度过这个年节。
崔榷原先看他文章里虽写的清贫,却处处透露出一股安贫乐道的君子气,还觉得这文章不错。看到后头图穷匕现,明晃晃地写出了“要钱”二字,就觉着头晕目眩。
他孤身宦游,哪里不要钱?两个妾见在身边服侍难道不花银子?他家里没人正经主持中馈的人,想求娶上官家里亲戚,难道不要备聘礼,不要谢媒的银子?
他在云南不能置产,全只靠京里送钱,如今京里反倒找他要起来了,那些铺子、庄子的人都是做什么吃的!
他把送信的人叫来,细问家里的收益。那伙计根本不知家里的事,也不肯跟他说铺子上的实情,只哭诉着当初崔参议把银子带走之后的艰难,又说帐面上有多少银子是叫徐夫人拿去高利贷了,后来大公子仁心免了,店里一堆帐窟窿还没填上呢。
崔参议从前在家也不管这些,只听得“没钱”两个字就觉着烦燥。他自忖着对家事还多几分了解,提笔给崔燮写了封信:信上指点他好生管束弟妹,节约用度,再就是用心调教家人掌柜,将那些愚笨的都撤下去,换上伶俐的,好教家里产业多些收益。
今年他从家里带来的银子还够,亲事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谈成的,倒不急着要钱,明年可不能这样了。
他倒是用心写了一封家书,连着附上二百两一封银子,叫人收拾了点儿家里见有的腊肉、火腿、干货,又从女儿新送的礼品里捡出几样不用的,叹着气叫人捎回去。
那不抬眼的伙计又问:“小的回程还要从四川走,老爷有什么书信、东西要捎给大姑娘家的?”
崔榷冷哼一声,满心想着“一个举人家有什么可来往的”……可想归想,但因儿子先送了信给女儿,人家又叫捎了节礼来,他也不得不忍痛破费了一笔,又写了封信教女儿柔善贤淑,孝顺公婆。
伙计捎了银子、吃食乘船回去,陆路上就雇头健壮的青驴,紧赶慢赶地,十一月间就回了京,也把崔参议那封信和银子,还有些少吃食带给了崔燮。
崔燮拿着这封信,就犹如巡按御史拿了尚方宝剑——虽说从前他在这家里也是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现在多了个名份,到底更理直气壮些。
那盼着父亲回来给他的撑腰的,见了这封信也该彻底老实了。
第126章
九月上旬崔燮就打发了刘庄头给小崔燮的外家送礼,又随便收拾了些纸墨寄给云南的崔参议,剩下要费心的就是修水车了。
他这边能支银子,却去不到庄子里盯着,只好叫两边庄子上隔五天发一个修造进度报告,精确到木料数量、修建比例。每份都由庄头、管事和匠人签名画押,交到家里存档,再着小凉哥、小申哥和居安斋老店可靠的伙计没事过去抽查,双管其下,倒也不怕做活的拖延敷衍。
昌平庄上的稻田临着河,建的是座筒车,以水力激发转轮日夜舀水灌溉。嘉祥屯那边是个旱田,虽也临着水,却不能叫它直接引进田里,便弄了个牛力转盘水车。要用水时便叫牛拉动转盘,转盘边有类似尺轮的木杆与水车轴轮上的木杆相驳,便能引水灌入田间水渠里了。
这些总归都有人盯着,他只是看看报告,剩下的时间没什么大事要看顾,就调着花样教弟弟背书。
其实崔衡回到家里后,本该立刻移交给陆先生管教的,可他在外头沾染了太多坏毛病——又或是家长教的,骂兄长跟吃饭似的。崔燮嫌他丢人,又怕他教坏了和哥,索性就在房里一关,只当家里没这么个人。
若搁在从前,陆先生就得要找他要过人来教育,可自从见识了铅笔的妙处,陆举人的心思就搁在了铅笔上,想不起他来了。
读书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他自知是立不上了;立言么……虽说东家家里见住着一个开刻书局的学生,出书不难,但也不一定能流传后世;唯有这铅笔事关教化,弄好了就是泽被天下、流芳百世的善举,岂容的他不用心?
实则崔燮根本没心思,也没时间为难他。
到了十月间,小凉哥做的第一批茉莉香型纯露就醇化好了。他们庄上挨瓶检查,味道确实都好,只除了稍淡些,不如市面上那些外国来的花露。但外国进口的也没有茉莉花香的,是以这点缺陷也不算什么了。
崔燮试了试味道,也觉着可以上市了,就叫人订做了半透明白瓷胎的大肚圆瓶。瓶身上写上墨色的“茉莉花纯露”几个大字,用软木塞塞上,外封蜡壳,每瓶各系一条翠白二色丝线编的仿茉莉花形的络子,挂着印有茉莉花的彩笺。
纯露的盒子也贴了居安斋的彩画,又借了一回三国五美的东风,画了个穿素的小乔。素白的茉莉花,白衣温柔的小乔,十分的相得益彰。
而这花露熟成出来的时候,他派去给崔参议送信的一个伙计也到了云南布政司。
他是跟着一队到云南贩药材的人走的。因着送信时要走水路先到四川,再改道入滇,崔燮记着家里还有个大姑娘娇姐跟着公婆丈夫在四川,就叫他顺便带些家里的特产,给嫁到四川的那个大姐送了节礼。
娇姐是个庶出的,姨娘又没的早,嫁出来这些年也没收着过家里的信,如今竟见了家里的东西,拿着信狠狠哭了一场。后来听那伙计回话,知道家里如今是弟弟当家了,才想起她这个人来,便收拾礼物,一半儿叫人送回崔家,一半儿叫送信的人捎给了父亲。
布政衙门其他官员家里送礼都是赶着年节送的,因此见他们这么不当不正的日子就送了腊肉、香肠、衣料和时鲜的水果来,上上下下就都有些羡慕。
崔榷自己却是不大满意。
那些果子都是三文不值两文的东西,腊肉香肠也是寻常吃食,还不是两京老字号的,而是四川的东西。那绸布也是蜀中产的,就那么十来匹,仅够做衣裳,还不够送礼的,拿出去都丢脸。
怎么千里迢迢从京里来送礼的,送的倒都像是些四川的东西?
他这时正请了右布政使吴玘到自己堂上说话,一筐筐礼物抬进院子里,又不能装着没这事,只得叫了送礼的人过来,叫他们捡着好的拿上来几样,笑着说:“些少微物,望大人不要推辞。这都是家里捎来的,回头还要分送两位左布政大人和诸位同僚的。”
吴右布政笑道:“既是崔大人家中有事,在下便不打搅了。”
崔榷连忙留他:“只是家里送来些东西,怎么算得上有事?大人且安坐,我叫这些没眼色的东西先下去。”
他却也不想想,家里有眼色、伶俐能干活的都叫他带到云南上任了,剩下的还有几个是忠心体贴他的?
原先他在家时,那个送信的伙计连宅子大门都没进过,满心搁的都是把他们胭脂铺搞得兴盛的大公子,怕耽误了送信,忙直着脖子叫道:“老爷,小的还有信没拿出来呢!大公子吩咐小的,要亲手把这信和几位公子这几个月来的功课给大人送来,好叫老爷有空看看他们的进益的。”
他快手快脚地从怀里掏出厚厚一包信,直愣愣地搁到崔参议手边:“这里是咱们三位公子的书信和平常的课业文章,等着老爷批改训示的。”
吴玘看着那厚的跟砖头似的家书,不由得有些羡慕:“崔大人家中的令郎倒是孝顺,却不像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子,一年也不得他几个字。”
他也是进士出身,比崔参议年轻十来岁,官途却要顺得多,从都察院出来就放了云南按察使,熬了两任又转升右布政,儿子如今才八、九岁,会写信就不错,说这话自是纯粹出于客套。
崔参议自也明白,打发了那不知事的仆人下去,拿着信说:“下官家里也是几个孩子胡闹,没有个大人管束,终究不像样。也是当初我一时糊涂,娶了不慈不贤的妇人回家……”他摇了摇头,露出一片遗憾之色:“也是我忙于公事,鲜少管到家里,若得一个贤明大义之人主持家事,又如何能叫这样一个无知庸仆出来丢丑。”
吴玘微微一笑,不接他的话。
他多年没回过京,但在京里却也有不少相好的同年师长,消息并不闭塞。从崔榷来的头一天他就知道这个左参议内纵妻子犯法,外恶了内阁首、次辅,在京里丢了大人,就当是流放一样流到云南的。他还能左迁云南参议,而不是落个冠带闲住的下场,亏得就是生了个好儿子。
原先他看这个参议是户部出来的,到云南就理了当地鱼鳞册,文书上的事做的又好,还觉的他有些可取之处。今日这几句话听下来,却真是……
什么小儿糊涂无知,家里无人主持的话,背后什么意思就不必再说了。
他们这云南省上到左布政何经,下到各府县的首领官、经历、通判、学政之流,倒真有不少官员是携了全家上任的。虽不知这位参议打的是谁家的主意,他可都不想掺进这种事,当什么媒人说客。
他摇头笑道:“崔参议不必自谦,你那小三元案首的令郎若还算无知,我家犬子就该活活羞死了。你才离京师,毕竟是最想家的时候,赶快看家书吧,我还有公务,就先走了。”
崔榷还欲再留他一留,只说“小儿书信无甚正事”,却仍是苦留不住。吴玘也没拿崔家那带着四川气息的节礼,转身就走,他勉强不得,只得叫人分了礼物,给各处上官送去,自己憋着一股气看家书。
即便以他挑毛病的眼光来看,崔燮的家书写得也算不错了。
虽然内容不过些家常事,文句也简要直白,却字字见真情。远到他离家后徐家上门讨要嫁妆,崔燮把家里的东西都抵给人家;近到二子从流放地归家后关门读书;小到家里没钱做新衣、打家具;大到因为卖南货铺后捐资养济院受了当地县令册封……
写得清楚直白,总归一个字——穷。穷到没钱送节礼,穷到只能向崔参议伸手要钱,好度过这个年节。
崔榷原先看他文章里虽写的清贫,却处处透露出一股安贫乐道的君子气,还觉得这文章不错。看到后头图穷匕现,明晃晃地写出了“要钱”二字,就觉着头晕目眩。
他孤身宦游,哪里不要钱?两个妾见在身边服侍难道不花银子?他家里没人正经主持中馈的人,想求娶上官家里亲戚,难道不要备聘礼,不要谢媒的银子?
他在云南不能置产,全只靠京里送钱,如今京里反倒找他要起来了,那些铺子、庄子的人都是做什么吃的!
他把送信的人叫来,细问家里的收益。那伙计根本不知家里的事,也不肯跟他说铺子上的实情,只哭诉着当初崔参议把银子带走之后的艰难,又说帐面上有多少银子是叫徐夫人拿去高利贷了,后来大公子仁心免了,店里一堆帐窟窿还没填上呢。
崔参议从前在家也不管这些,只听得“没钱”两个字就觉着烦燥。他自忖着对家事还多几分了解,提笔给崔燮写了封信:信上指点他好生管束弟妹,节约用度,再就是用心调教家人掌柜,将那些愚笨的都撤下去,换上伶俐的,好教家里产业多些收益。
今年他从家里带来的银子还够,亲事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谈成的,倒不急着要钱,明年可不能这样了。
他倒是用心写了一封家书,连着附上二百两一封银子,叫人收拾了点儿家里见有的腊肉、火腿、干货,又从女儿新送的礼品里捡出几样不用的,叹着气叫人捎回去。
那不抬眼的伙计又问:“小的回程还要从四川走,老爷有什么书信、东西要捎给大姑娘家的?”
崔榷冷哼一声,满心想着“一个举人家有什么可来往的”……可想归想,但因儿子先送了信给女儿,人家又叫捎了节礼来,他也不得不忍痛破费了一笔,又写了封信教女儿柔善贤淑,孝顺公婆。
伙计捎了银子、吃食乘船回去,陆路上就雇头健壮的青驴,紧赶慢赶地,十一月间就回了京,也把崔参议那封信和银子,还有些少吃食带给了崔燮。
崔燮拿着这封信,就犹如巡按御史拿了尚方宝剑——虽说从前他在这家里也是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现在多了个名份,到底更理直气壮些。
那盼着父亲回来给他的撑腰的,见了这封信也该彻底老实了。
第126章
九月上旬崔燮就打发了刘庄头给小崔燮的外家送礼,又随便收拾了些纸墨寄给云南的崔参议,剩下要费心的就是修水车了。
他这边能支银子,却去不到庄子里盯着,只好叫两边庄子上隔五天发一个修造进度报告,精确到木料数量、修建比例。每份都由庄头、管事和匠人签名画押,交到家里存档,再着小凉哥、小申哥和居安斋老店可靠的伙计没事过去抽查,双管其下,倒也不怕做活的拖延敷衍。
昌平庄上的稻田临着河,建的是座筒车,以水力激发转轮日夜舀水灌溉。嘉祥屯那边是个旱田,虽也临着水,却不能叫它直接引进田里,便弄了个牛力转盘水车。要用水时便叫牛拉动转盘,转盘边有类似尺轮的木杆与水车轴轮上的木杆相驳,便能引水灌入田间水渠里了。
这些总归都有人盯着,他只是看看报告,剩下的时间没什么大事要看顾,就调着花样教弟弟背书。
其实崔衡回到家里后,本该立刻移交给陆先生管教的,可他在外头沾染了太多坏毛病——又或是家长教的,骂兄长跟吃饭似的。崔燮嫌他丢人,又怕他教坏了和哥,索性就在房里一关,只当家里没这么个人。
若搁在从前,陆先生就得要找他要过人来教育,可自从见识了铅笔的妙处,陆举人的心思就搁在了铅笔上,想不起他来了。
读书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他自知是立不上了;立言么……虽说东家家里见住着一个开刻书局的学生,出书不难,但也不一定能流传后世;唯有这铅笔事关教化,弄好了就是泽被天下、流芳百世的善举,岂容的他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