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谢的樱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丁香雨愁文集最新章节!
日本人爱把人生喻为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调谢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磕然凋谢了。这饱含深情的言语是小波从国外回来奔丧的妻子李银河博士,写在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悼小波一文中的句子。
王小波于1952年出生于北京。也许是天妒英才,在1997年4月10日这天,年仅45岁的小波不声不响偕其横溢才华和洞烛世事的幽默与世长辞。他是1992年成为自由撰稿人的。此时正是他精神之美的巅峰期。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小波走得如此匆忙,但他短暂的人生之旅诚如他所期望的处处充满诗意和妙趣横生。
又高、又黑,相貌和穿着都较粗糙。这是现实生活中王小波给人的初初印象。没见过他本人的我们不禁发问,王小波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王小波曾说,他16岁在云南,常常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从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人。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小波生性相当抑郁,抑郁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而同时,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和率情率性。李银河说,他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他的第一句活是这样写的:“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文章中的王小波是幽默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王小波也是幽默的,较之更多了一份轻松。比如他对对他夫人说:“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如此一个诗意又幽默的人就这么勿勿的走了,真让人怀念和伤感。
生活中有某些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脱颖而出,被我们体验。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把对一切既定的虚伪规则、惯性思维和刻板道德都充满怀疑与蔑视都体现在文章中。王小波的小说、杂文并非登峰造极,但王小波的人格与个性、追求却是全新的。王小波的秉性集中体现在他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自由思想者。他有高学历、留洋欧美,回国有北大、人大等教师的高尚职业,但他一一坚决辞去。为什么?他总结几十年的中国文人命运,发现多数中国文人几十年来难保人格士格学者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都乞食在一个国营单位里。而人,一端人碗,就受人管,只要你有一个单位,不论你有多豪放多大胆,那么就无论如何也要受一点“所有制”的制约。为了彻底地独立思想,只有离开一切公职和单位,做一个纯粹的自由撰稿人,才可能名符其实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独立特行的大写人。
最先读到小波的文字是他的杂文随笔。他的随笔写得机趣盎然,读后只觉得满口生香,余味无穷,让人爱不释手。在他的杂文中,理性立场和人道立场是一以贯之的。首推他的杂文随笔集沉默的大多数。小波把他对人性的洞悉,对苦难和荒诞的深刻反思,对中国知识分子希旨承风、扶同为恶的针砭,统统诉诸于他独有的黑色幽默———犀利毒辣,销魂蚀骨,有些经典我们耳熟能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中国知识分子的中古遗风
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这篇文章中,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除了文化的处境便是人的处理,这类话题,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所以读王小波杂文,一方面因为他的反讽刺,幽默,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另一方面,又不仅笑笑就能了之的。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让人不自觉就深入其中。小波是一个写作者,一个写得很深很远的写作者。他不声不响地写作,针砭时弊,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荒唐事极尽讥讽,立场鲜明,文字漂亮干脆。他的极端体验、沉默的大多数、救世情结与白日梦等篇,均直指现世中的尴尬处,以其特有的智慧与巧思,将世人熟视无睹的呆滞目光激活。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王小波的不少杂文中还一次次提到过去那个反常识的年代,他理性地分析当时人们的日常经验,以新鲜的结论唤起人们的记忆。思维的乐趣中他描述插队时没书看的痛苦:“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这种经验很多人都有,但不是都能忠实地记忆它,依据它来给出关于这种生活的判断。我们习惯的是从坏事里看好事、好事里看坏事这种弯弯绕的思辨方法,所以总是被种种歪理骗倒,自己去喊“青春无悔”王小波的论述方式非常直接:坏就是坏、好就是好。他尊重经验,崇尚理性和智慧,把低智、偏执、思想贫乏看作最大的邪恶。他尊重的经验包括父辈的遭遇,他说,父亲在老年时告诉他,自己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快乐是什么呢,是那些科学和艺术上罕见的创造。可是在我们以往的社会生活和教育中,从来不培养对这种快乐的乐趣,只培养对它们的仇视。有关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说的是插队时以人代替驴送粪以及吃白薯干的事。换一种角度,这是个忆苦思甜的题材,王小波借鉴法国年鉴学派历史著作的方法,分析这种物质生活现象里包含的文化心理机制——“把枪口对准自己”、“存天理,灭人欲”结果,人、驴子、猪都深受其害,分析过程很有趣,也启迪另外一种对待经验的态度,不是抒情怀旧,而是用理性认知的方法。
至于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通观全文,整个故事都被笑料包裹,却也不失为一支悲剧性的挽歌。卡尔维诺说:“诗人哲学家乍然一跃,将自己扬举于世界的重力之上,显示出自己虽有重量,但却拥有掌握轻盈的奥。”王小波就是这样一种人。在他的杂文随笔中,时时闪现他喜欢嘲讽这种天性。也正是由于他这种一贯的寓言和嘲讽的写作方式,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看似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荒诞不经、实则处处闪烁着智慧的洞察的小说和锋芒毕露的杂文随笔。
小波的文字极有特色。就像帕瓦罗蒂一张嘴,不用报名,你就知道这是帕瓦罗蒂,胡里奥一唱你就知道是胡里奥一样,小波的文字也是这样,你一看就知道出自他的手笔。这不仅体现在杂文随笔上,也体现在他的小说中。读小波的小说,能在智力上启发人的智慧,在语言上给人快乐和美感,它延展记忆和想象,艾小明称赞说,比起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小说毫不逊色。因为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以来,我们的文学趣味受到了马尔克斯、昆德拉、金庸、伯尔、卡尔维诺等一批批作家德作品熏陶,不再容易满足。还有,他把小说变成了一种思想的方式。在小说中,他的想象、运思、推论比他后来在杂文中进行的思考要复杂得多,也深邃得多。这也是他要做到得,既让小说有趣,并且,充满思维得智慧。
王小波采用荒诞、象征、影射、黑色幽默、反讽、类比、还原等手法来写他的小说。拿他的小说红拂夜奔来说吧。看题目,我们回忆读过的历史书可以轻而易举推测出其大致内容是隋末杨素家妓红拂敬慕大军事家李靖,私奔相从的风流逸事。难能可贵的是小波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又以历史文化原型来建构现代小说的结构。历史的重建和复归在于人类有共同的心理品质、共同的生存状态和共同的生存困境。正如王小波的序中所说:“我写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写着这个古代大科学家李靖的故事,也在煞费苦心的把各种隐喻、暗示、影射加进去。”书中把历史和现实穿插交织在一起,古代主人公是李靖,现代主人公是大学教师王二。他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有惊人的相似,从而成为古今两兄弟。李靖是个发明家,他的各项发明不仅不被采用,反而因此受到迫害。他做不好知识分子就改行当流氓,得到妇女的青睐和满城人的敬畏。他的学术著作不能出版就画春宫画,立竿见影卖大钱,备受书商和读者的欢迎。他考教学博士总是考不取,不是他的数学不够精通,而是同时要考和数学风马牛不相及的周易。他答不出这儒家经典,就在考卷上写“大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谁也不敢给这个政治性答案打零分,他得了满分。但考官觉得他在取巧,就给他该得满分的数学卷子打零分。这说明考官也贼精。洛阳城容不下能人、聪明人,李靖四处受追打。洛阳城市民不满官差,大隋军队便连夜开进洛阳城镇压骚乱,各个兵种都出动了,装甲步兵、轻步兵、铁甲骑兵、工程兵、炮兵等,不一而足。当晚洛阳城的男人死掉1/6。李靖被看作是骚乱的头领,受到官府追捕,不得已逃离他喜欢的洛阳城,红拂随他一起夜奔。
千年活一回,李靖和王二的蒙太奇组合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从古到今的生存状态。现代人竟和古人一样活得无奈,活得尴尬,活得痛苦,活得绝望,活得变态,令人感到震惊、愕然。这是跟东方文化传统有关,还是跟人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大循环有关?小说没有提供答案。作者只是把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困境暴露无遗,别的就留给那些热爱智慧,喜欢有趣的读者去思考。
读小波的书是很有趣的。在我的精神家园。自序中他又认为:“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最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能动。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枯燥而乏味的作家只会进行言不由衷、自欺欺人的道德说教,而王小波推崇的马克。吐温曾在哈克贝里。芬的开头宣布:“任何人如企图从中寻找道德寓意,就将把他放逐。”他在红拂夜奔序里曾这样宣布:“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另外,这部小说的白话语言的表达力极其漂亮,文笔恣肆,色彩飞扬,毫无禁忌,充满奇思异想,显示了作者的大智慧、大才气和大勇气。它是真实与想象的结合,真实得叫人感到难受,坦白得让人觉得丑恶,想象又给人带来幽默感,使你产生一种冲破禁忌的渴望,也想跟着作者来游戏一番,大说大笑一吐为快。这表明王小波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内在自由,虽然活得无奈,但思想活跃,使得笔下的文字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它让一贯拘谨严肃的中国读者也有了肌肉松驰、幽默玩笑、解除思想捆绑的渲泄时候。也许这种幽默的人生态度、毫无禁忌的心灵自由是摆脱生存困境的一条出路,它增强了人们对现存困境的韧的承受力,使人“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人生虽无奈,但还有心的自由,也算来人世潇洒走了一回。张世君说,这是一部立足未来、面向世界的东方现代派小说。王小波在总序中说:“写作的意义不仅是在现在,而且在于未来。”他还在正文中说:“我讲这个故事虽然和中国大陆、大唐朝等等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全部只能在这里发生。我们可以设想这个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红拂夜奔的风格、技巧和内容,在中国当代小说中是罕见的。
王小波的小说还有说时代三部曲、革命时期的爱情、2015等都写得相当出色
时代三部曲中,小波描写了王二的不被污染、拘束的人生,哪怕他们被人群否定也决不放弃自己快乐的权力;在几篇奇妙的作品中,他虚构出几十年后的故事,像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但又充满卡尔维诺式的机智和王小波式的戏谑;在那些古代与现代相互唱和的奇迹般的长篇小说中这位独立的思想者流露出坚定的抒情精神。时代三部曲代表着王小波对文学的关怀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达到的艺术水准。与我们历来已有的作品相比,王小波的作品是不同的一种。他无视禁忌的顽童心,他的幽默反讽才能和想象奇趣,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某种文学理解力。(艾小明语)
白银时代也是他的力作。文章中语句也处处充满幽默诙谐。“在班上,我总是对着那台单色电脑发愣。办公室里既没有黑板,也没有讲台,上司总是到处巡视着,所以只有这一样可以对之发愣的东西。有时,我双手捧着脸对它发愣,头头在室里时,就会来问上一句:喂!怎么了你?人不该发愣,除非他想招人眼目。但让我不发愣又不可能。(只有自己家里的)桌子后面是最好的发愣场所。”我立刻就愣住了──这实在太有趣了,有趣得叫人不得不发愣。凡是常发愣的人,都知道发愣是多么有趣而且有益。但是头头却反对发愣,发愣的人会遭到当头棒喝:“怎么了你?”万寿寺,是他的篇幅最长,也是迄今为止被小说编辑们认为不可超越的一部小说。他选择了丧失记忆到记忆复原这么个小说家做叙事者,让手稿、追忆、想象交融,令故事场景不断增殖。在小说万寿寺也有许多句子是让人过目难忘的。“薛嵩手下这伙雇佣兵从长安城跟薛嵩跋山涉水,到凤凰寨来。结果发现这片疆域是一片荒凉的红土山坡。”于是雇佣兵们把薛嵩打了一顿。最有趣的是,谁也想不到这伙雇佣兵打完薛嵩以后会干什么,原来,他们“打完以后却都发起愣来”
小波在文中还常常能够用严密的逻辑,毫无破绽地进行归谬法推理,如革命时期的爱情里有这样的句子“在革命时期里,漂亮不漂亮还会导出很复杂的伦理问题。首先,漂亮分为实际上漂亮和伦理上漂亮两种。实际上是指三围,伦理上指我们承认不承认。假如对方是反革命分子,不管三围和脸如何,都不能承认她漂亮,否则就是犯错误。因此就有:1、假设我们是革命的一方,对方是反革命的一方,不管她实际上怎么样,我们不能承认她漂亮,否则就是堕落。2、假设我们是反革命的一方,对方是革命的一方,只要对方实际上漂亮,我们就予承认,以便强奸她。其它的情况不必再讲,仅从上述讨论就可以知道,在漂亮这个论域里,革命的一方很是吃亏,所以漂亮是个反革命的论域。小波在文中进行归谬法推理,推导出‘漂亮是个反革命的论域’”这种妙论。奇妙地从合理性世界中挖掘出荒诞性这一论题。
总而言之,小波是个优秀、睿智的作家。他以其独立意志抒写自由精神的作品。如今王小波虽然“托体同山阿”了,但他的灵魂依然在人间,而且以一个自由的灵魂永远鲜活在读者心中。
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
日本人爱把人生喻为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调谢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磕然凋谢了。这饱含深情的言语是小波从国外回来奔丧的妻子李银河博士,写在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悼小波一文中的句子。
王小波于1952年出生于北京。也许是天妒英才,在1997年4月10日这天,年仅45岁的小波不声不响偕其横溢才华和洞烛世事的幽默与世长辞。他是1992年成为自由撰稿人的。此时正是他精神之美的巅峰期。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小波走得如此匆忙,但他短暂的人生之旅诚如他所期望的处处充满诗意和妙趣横生。
又高、又黑,相貌和穿着都较粗糙。这是现实生活中王小波给人的初初印象。没见过他本人的我们不禁发问,王小波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王小波曾说,他16岁在云南,常常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从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人。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小波生性相当抑郁,抑郁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而同时,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和率情率性。李银河说,他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他的第一句活是这样写的:“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文章中的王小波是幽默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王小波也是幽默的,较之更多了一份轻松。比如他对对他夫人说:“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如此一个诗意又幽默的人就这么勿勿的走了,真让人怀念和伤感。
生活中有某些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脱颖而出,被我们体验。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把对一切既定的虚伪规则、惯性思维和刻板道德都充满怀疑与蔑视都体现在文章中。王小波的小说、杂文并非登峰造极,但王小波的人格与个性、追求却是全新的。王小波的秉性集中体现在他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自由思想者。他有高学历、留洋欧美,回国有北大、人大等教师的高尚职业,但他一一坚决辞去。为什么?他总结几十年的中国文人命运,发现多数中国文人几十年来难保人格士格学者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都乞食在一个国营单位里。而人,一端人碗,就受人管,只要你有一个单位,不论你有多豪放多大胆,那么就无论如何也要受一点“所有制”的制约。为了彻底地独立思想,只有离开一切公职和单位,做一个纯粹的自由撰稿人,才可能名符其实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独立特行的大写人。
最先读到小波的文字是他的杂文随笔。他的随笔写得机趣盎然,读后只觉得满口生香,余味无穷,让人爱不释手。在他的杂文中,理性立场和人道立场是一以贯之的。首推他的杂文随笔集沉默的大多数。小波把他对人性的洞悉,对苦难和荒诞的深刻反思,对中国知识分子希旨承风、扶同为恶的针砭,统统诉诸于他独有的黑色幽默———犀利毒辣,销魂蚀骨,有些经典我们耳熟能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中国知识分子的中古遗风
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这篇文章中,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除了文化的处境便是人的处理,这类话题,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所以读王小波杂文,一方面因为他的反讽刺,幽默,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另一方面,又不仅笑笑就能了之的。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让人不自觉就深入其中。小波是一个写作者,一个写得很深很远的写作者。他不声不响地写作,针砭时弊,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荒唐事极尽讥讽,立场鲜明,文字漂亮干脆。他的极端体验、沉默的大多数、救世情结与白日梦等篇,均直指现世中的尴尬处,以其特有的智慧与巧思,将世人熟视无睹的呆滞目光激活。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王小波的不少杂文中还一次次提到过去那个反常识的年代,他理性地分析当时人们的日常经验,以新鲜的结论唤起人们的记忆。思维的乐趣中他描述插队时没书看的痛苦:“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这种经验很多人都有,但不是都能忠实地记忆它,依据它来给出关于这种生活的判断。我们习惯的是从坏事里看好事、好事里看坏事这种弯弯绕的思辨方法,所以总是被种种歪理骗倒,自己去喊“青春无悔”王小波的论述方式非常直接:坏就是坏、好就是好。他尊重经验,崇尚理性和智慧,把低智、偏执、思想贫乏看作最大的邪恶。他尊重的经验包括父辈的遭遇,他说,父亲在老年时告诉他,自己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快乐是什么呢,是那些科学和艺术上罕见的创造。可是在我们以往的社会生活和教育中,从来不培养对这种快乐的乐趣,只培养对它们的仇视。有关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说的是插队时以人代替驴送粪以及吃白薯干的事。换一种角度,这是个忆苦思甜的题材,王小波借鉴法国年鉴学派历史著作的方法,分析这种物质生活现象里包含的文化心理机制——“把枪口对准自己”、“存天理,灭人欲”结果,人、驴子、猪都深受其害,分析过程很有趣,也启迪另外一种对待经验的态度,不是抒情怀旧,而是用理性认知的方法。
至于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通观全文,整个故事都被笑料包裹,却也不失为一支悲剧性的挽歌。卡尔维诺说:“诗人哲学家乍然一跃,将自己扬举于世界的重力之上,显示出自己虽有重量,但却拥有掌握轻盈的奥。”王小波就是这样一种人。在他的杂文随笔中,时时闪现他喜欢嘲讽这种天性。也正是由于他这种一贯的寓言和嘲讽的写作方式,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看似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荒诞不经、实则处处闪烁着智慧的洞察的小说和锋芒毕露的杂文随笔。
小波的文字极有特色。就像帕瓦罗蒂一张嘴,不用报名,你就知道这是帕瓦罗蒂,胡里奥一唱你就知道是胡里奥一样,小波的文字也是这样,你一看就知道出自他的手笔。这不仅体现在杂文随笔上,也体现在他的小说中。读小波的小说,能在智力上启发人的智慧,在语言上给人快乐和美感,它延展记忆和想象,艾小明称赞说,比起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小说毫不逊色。因为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以来,我们的文学趣味受到了马尔克斯、昆德拉、金庸、伯尔、卡尔维诺等一批批作家德作品熏陶,不再容易满足。还有,他把小说变成了一种思想的方式。在小说中,他的想象、运思、推论比他后来在杂文中进行的思考要复杂得多,也深邃得多。这也是他要做到得,既让小说有趣,并且,充满思维得智慧。
王小波采用荒诞、象征、影射、黑色幽默、反讽、类比、还原等手法来写他的小说。拿他的小说红拂夜奔来说吧。看题目,我们回忆读过的历史书可以轻而易举推测出其大致内容是隋末杨素家妓红拂敬慕大军事家李靖,私奔相从的风流逸事。难能可贵的是小波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又以历史文化原型来建构现代小说的结构。历史的重建和复归在于人类有共同的心理品质、共同的生存状态和共同的生存困境。正如王小波的序中所说:“我写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写着这个古代大科学家李靖的故事,也在煞费苦心的把各种隐喻、暗示、影射加进去。”书中把历史和现实穿插交织在一起,古代主人公是李靖,现代主人公是大学教师王二。他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有惊人的相似,从而成为古今两兄弟。李靖是个发明家,他的各项发明不仅不被采用,反而因此受到迫害。他做不好知识分子就改行当流氓,得到妇女的青睐和满城人的敬畏。他的学术著作不能出版就画春宫画,立竿见影卖大钱,备受书商和读者的欢迎。他考教学博士总是考不取,不是他的数学不够精通,而是同时要考和数学风马牛不相及的周易。他答不出这儒家经典,就在考卷上写“大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谁也不敢给这个政治性答案打零分,他得了满分。但考官觉得他在取巧,就给他该得满分的数学卷子打零分。这说明考官也贼精。洛阳城容不下能人、聪明人,李靖四处受追打。洛阳城市民不满官差,大隋军队便连夜开进洛阳城镇压骚乱,各个兵种都出动了,装甲步兵、轻步兵、铁甲骑兵、工程兵、炮兵等,不一而足。当晚洛阳城的男人死掉1/6。李靖被看作是骚乱的头领,受到官府追捕,不得已逃离他喜欢的洛阳城,红拂随他一起夜奔。
千年活一回,李靖和王二的蒙太奇组合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从古到今的生存状态。现代人竟和古人一样活得无奈,活得尴尬,活得痛苦,活得绝望,活得变态,令人感到震惊、愕然。这是跟东方文化传统有关,还是跟人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大循环有关?小说没有提供答案。作者只是把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困境暴露无遗,别的就留给那些热爱智慧,喜欢有趣的读者去思考。
读小波的书是很有趣的。在我的精神家园。自序中他又认为:“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最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能动。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枯燥而乏味的作家只会进行言不由衷、自欺欺人的道德说教,而王小波推崇的马克。吐温曾在哈克贝里。芬的开头宣布:“任何人如企图从中寻找道德寓意,就将把他放逐。”他在红拂夜奔序里曾这样宣布:“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另外,这部小说的白话语言的表达力极其漂亮,文笔恣肆,色彩飞扬,毫无禁忌,充满奇思异想,显示了作者的大智慧、大才气和大勇气。它是真实与想象的结合,真实得叫人感到难受,坦白得让人觉得丑恶,想象又给人带来幽默感,使你产生一种冲破禁忌的渴望,也想跟着作者来游戏一番,大说大笑一吐为快。这表明王小波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内在自由,虽然活得无奈,但思想活跃,使得笔下的文字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它让一贯拘谨严肃的中国读者也有了肌肉松驰、幽默玩笑、解除思想捆绑的渲泄时候。也许这种幽默的人生态度、毫无禁忌的心灵自由是摆脱生存困境的一条出路,它增强了人们对现存困境的韧的承受力,使人“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人生虽无奈,但还有心的自由,也算来人世潇洒走了一回。张世君说,这是一部立足未来、面向世界的东方现代派小说。王小波在总序中说:“写作的意义不仅是在现在,而且在于未来。”他还在正文中说:“我讲这个故事虽然和中国大陆、大唐朝等等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全部只能在这里发生。我们可以设想这个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红拂夜奔的风格、技巧和内容,在中国当代小说中是罕见的。
王小波的小说还有说时代三部曲、革命时期的爱情、2015等都写得相当出色
时代三部曲中,小波描写了王二的不被污染、拘束的人生,哪怕他们被人群否定也决不放弃自己快乐的权力;在几篇奇妙的作品中,他虚构出几十年后的故事,像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但又充满卡尔维诺式的机智和王小波式的戏谑;在那些古代与现代相互唱和的奇迹般的长篇小说中这位独立的思想者流露出坚定的抒情精神。时代三部曲代表着王小波对文学的关怀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达到的艺术水准。与我们历来已有的作品相比,王小波的作品是不同的一种。他无视禁忌的顽童心,他的幽默反讽才能和想象奇趣,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某种文学理解力。(艾小明语)
白银时代也是他的力作。文章中语句也处处充满幽默诙谐。“在班上,我总是对着那台单色电脑发愣。办公室里既没有黑板,也没有讲台,上司总是到处巡视着,所以只有这一样可以对之发愣的东西。有时,我双手捧着脸对它发愣,头头在室里时,就会来问上一句:喂!怎么了你?人不该发愣,除非他想招人眼目。但让我不发愣又不可能。(只有自己家里的)桌子后面是最好的发愣场所。”我立刻就愣住了──这实在太有趣了,有趣得叫人不得不发愣。凡是常发愣的人,都知道发愣是多么有趣而且有益。但是头头却反对发愣,发愣的人会遭到当头棒喝:“怎么了你?”万寿寺,是他的篇幅最长,也是迄今为止被小说编辑们认为不可超越的一部小说。他选择了丧失记忆到记忆复原这么个小说家做叙事者,让手稿、追忆、想象交融,令故事场景不断增殖。在小说万寿寺也有许多句子是让人过目难忘的。“薛嵩手下这伙雇佣兵从长安城跟薛嵩跋山涉水,到凤凰寨来。结果发现这片疆域是一片荒凉的红土山坡。”于是雇佣兵们把薛嵩打了一顿。最有趣的是,谁也想不到这伙雇佣兵打完薛嵩以后会干什么,原来,他们“打完以后却都发起愣来”
小波在文中还常常能够用严密的逻辑,毫无破绽地进行归谬法推理,如革命时期的爱情里有这样的句子“在革命时期里,漂亮不漂亮还会导出很复杂的伦理问题。首先,漂亮分为实际上漂亮和伦理上漂亮两种。实际上是指三围,伦理上指我们承认不承认。假如对方是反革命分子,不管三围和脸如何,都不能承认她漂亮,否则就是犯错误。因此就有:1、假设我们是革命的一方,对方是反革命的一方,不管她实际上怎么样,我们不能承认她漂亮,否则就是堕落。2、假设我们是反革命的一方,对方是革命的一方,只要对方实际上漂亮,我们就予承认,以便强奸她。其它的情况不必再讲,仅从上述讨论就可以知道,在漂亮这个论域里,革命的一方很是吃亏,所以漂亮是个反革命的论域。小波在文中进行归谬法推理,推导出‘漂亮是个反革命的论域’”这种妙论。奇妙地从合理性世界中挖掘出荒诞性这一论题。
总而言之,小波是个优秀、睿智的作家。他以其独立意志抒写自由精神的作品。如今王小波虽然“托体同山阿”了,但他的灵魂依然在人间,而且以一个自由的灵魂永远鲜活在读者心中。
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