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分卷阅读_23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穿到古代的教书匠最新章节!
深秋的汴水边上热闹非凡,全国一统了两年多,皇帝手腕灵活,各地相对安定,今年大阅的官员都是随了粮船入京。明年又是大比之年,会有一批新进士步入官场,今年的大阅只要不出篓子,升迁或者由下县升上县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也因为如此,汴水边上等人的车马络绎不绝,连离码头不远的茶棚都坐满了。
崔瑛这几天忙得够戗,和吕蒙正关系好的二叔吕龟祥正在准备明年的大比,早就躲到城郊清静的庙里去备考了。吕蒙正的亲爹在吕蒙正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母子俩赶出家门,吕蒙正也不想在那个全是他老爹宠妾的宅子里住。所以崔瑛不仅得安排接人,还得找地方租一间宅子。
“孩儿见过义父。”吕蒙正的船将一靠岸,崔瑛就迎了上去,低头行礼。
“好孩子,快起来。”吕蒙正笑着将崔瑛扶起来,回头说道:“成日里在家念叨阿瑛,瞧瞧,这不挺好嘛。”
“好什么呀,可见得都瘦了,咱们回了京,阿瑛得跟咱们住,好好补补身子。”吕蒙正的妻子刘月英抱刚两岁的儿子对吕蒙正翻了个白眼,爽利地说。
“孩儿见过义母!”崔瑛笑着低头行礼。
“行了,没那么大规矩。”刘月英说笑了两句,转头逗儿子道:“从哥儿,叫哥哥。”
两岁多的吕从简睁着乌黑的眸子,直愣愣地看了崔瑛一小会儿,才流着口水叫了一声“锅锅。”
“从哥儿都长这么大了?”崔瑛看着白白嫩嫩的吕从简,笑着从袖子里抽出一叠卡纸图画逗他道:“还记不记得瑛哥哥?”
“花……锅锅”小宝宝含含糊糊地说着,伸手去抓崔瑛手里的画。
“你别惯他,这会儿给他多少纸他都能给撕了,等他晓得敬惜字纸,你给他多少我也不拦着。”刘月英将小宝宝抱得远些,摇头道。
家中仆役将行李箱奁都搬下船,崔瑛联系好的挑夫上前挑了行李就往租好的宅子里去。接受大阅的官员一入京就得先到吏部报到,领觐见皇帝的时间,然后住在吏部驿里,直到见过皇帝之后才允许回家,在这期间不许交通京官,违规的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于是大家兵分两路,崔瑛与吕蒙正去皇城,女眷则去租好的房子里安顿家具。吕蒙正是要去吏部报到,崔瑛则打了申请,离开东宫回义父家里住。
“回家后好好孝顺你义父,既然准备举进士科,学业就不要放松了。”柴宗训在崔瑛来告辞的时候简单说了两句,“本宫等你进士及第,将你的所思所想造福苍生。”
“是,瑛谨遵太子教令。”崔瑛应声道。
“阿瑛你出了宫,有什么不方便的一定要和我说。”柴永岱依依不舍道。
“殿下,臣每日还要来东宫侍读的。”崔瑛笑着说。
“也是。”柴永岱强笑道,毕竟一个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一块儿的小伙伴变成了每天只在白天见面的同学,对他来说差别还是挺大的。
在崔瑛在东宫话别的时候,吕蒙正迅速得到了皇帝柴荣的接见,根本不像其他参加大阅的官员一样需要排好几天的队。
“吕卿,如今的六安如何了?”刚刚五十出头的柴荣精神还很不错,但确实已经老态毕露了,早年的征战生涯还是让他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回陛下,如今六安可以称得上政通人和,民富而好学。”吕蒙正自豪地回答道:“今年六安风调雨顺,运用坑肥的田地大多增产五成以上,崔瑛有个叫王虎的弟子还试出了烧粪肥,比坑肥效果还要好些。如今他又开始寻找能防治稻瘟的方法了,据说已经有些成果,明年再试种一次就能基本确定了,这样算下来,稻麦还能再增产三成。”
“方法记下来了么?”柴荣身子微微前倾,急切地问道。
“记下了,由王虎他们几个孩子自己记的。”吕蒙正从袖子里掏出一本竹纸册子,“如今这个册子在六安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本,所以六安今年税粮比往年增加了一成。”
柴荣接过内侍传过来的册子,还是那种一尺长半尺宽的纸幅,薄薄的只有十多页的样子。翻开一看,里面有线条构成的界画,也有极细的笔写下的文字。
“不错,非常详尽,这是几个蒙童写出来的?村村都有,都能看懂么?”柴荣感兴趣地问。
“能的,如今六安十岁男童能读告示、写清状纸的差不多得有一半,另一半如今也在认真学习,下一任县令只要稍加扶持,六安百姓应该能有五成可以识字。”吕蒙正介绍道:“崔瑛之前有一个小弟子叫张雷的,如今就住在崔瑛的宅子里,平时除了帮忙刻蜡纸之外,也负责教想认字的人认字。”
“崔瑛那小家伙在六安倒做了不少事。”柴荣有些意味不明地说。
吕蒙正一个激灵,刚想为崔瑛辩解些什么,柴荣摆摆手道:“我相信他的忠心,只是这小子就是属乌龟的,搞过一回调查,真挺有用的,结果听到几句风言风语就缩回去考进士了,连后续带下病产生的原因都不研究了。秋收的时候出了一回风头,搞出来脱粒机,很有用,做完了又缩回去了,这一个多月尽读书了。朕与太子都还没说什么呢,他缩得到快。”柴荣说话时还带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阿瑛的胆子比较小,”吕蒙正解释道:“但志向还是远大的,只要有事做,他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新东西。这个孩子合适去主政地方,在京里太浪费他的巧思了。”
“他到你那儿之后,你好好将他的性子掰一掰,让他有点胆色。功课上也上点心,争取明年春闱让他一朝成名天下知,然后朕打算把他调到六安去任职,相信有你们父子俩的治理,六安会给朕带来一些惊喜!”
“陛下,阿瑛落籍在六安。”吕蒙正提醒道。
“朕知道,”柴荣眼皮子一翻,无所谓地说:“那小子身后宗族师门都没人了,若再给他调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任官,还得浪费时间去与那些小吏周旋。不如将他放到六安,有之前结下的善缘,还有你清理过吏治留下的好底子,可以让他少在人事上费心,专心将所学拿出来造福一方。”
“陛下莫要捧杀了小子。”吕蒙正有些放松也有些担忧地说。
“没有的事,他的师门朕与太子比你清楚。”柴荣摆摆手道:“你这些时候多和他说一些官场掌故,到底下历练一任,朕还要大用他。”说完也不等吕蒙正有其他反应,只吩咐吕蒙正这几天将六安施政的笔记做好整理,便让他退下了。
不提吕蒙正回到家让四邻认为他圣眷正隆,柴荣听崔瑛与太子请辞,回家侍奉义父,便招来柴宗训发起了牢骚:“本想让这小子陪永岱学习,能用所学影响永岱,免得永岱学成个腐儒,结果陈彭年不过提点两句,这小子就缩乌龟壳里了,到比永岱还像个书呆子,还不如王修明和柳神工两个小鬼。”
“阿瑛是老成了些,”柴宗训与符皇后生活的时候还是太小,思维里传统的东西比柴荣要多些,对崔瑛的老成之举更欣赏,“永岱与他日夜相伴,说话做事也更有条理,这也足够了。”
“且看六安三年再说吧。”柴荣心知柴宗训不如自己知道的多,也不好多做解释,只暗自稀奇崔瑛这男弟子却不如自家皇后这女弟子敢说敢做。
崔瑛和吕蒙正当然不知道皇帝与太子背后的小算盘,两人日暮时分才到内外城交界处的宅子,吃了一顿接风的酒宴,又移步书房夜谈。
“是我嘱咐得过了,”吕蒙正接过崔瑛奉上的茶,慢慢地吃着,“为父怕你年少得志,轻狂浮躁,特特嘱咐你要谨言慎行,哪知却拘束得你缩手缩脚的,没有一点士人风骨了。”
崔瑛被说得脸上一红,他从后世而来,成长的地方除了学校便是军营,这两处听话顺从的孩子都会比刺头过的好,只是他在军营的时间不多,学会了军人的坚强与服从,却没学到坚毅与主见,学校生活更不必说,成绩优秀又听话的孩子几乎受到所有人的包容,所以他其实是非常缺少面对责难的勇气的。陈彭年当时一说,他就缩了回去,再不敢露头了。
“今日我候见时碰上了永年兄,你这一缩到把他给晾得难看,人人都说他尖酸刻薄,竟将一个意气风发的神童骂成了缩头乌龟。”吕蒙正摇头道:“我竟不知你到底怕些什么?”
“我这不是怕带歪了齐国公嘛。”崔瑛小小声地说。
“你是以为东宫里的学士们是目瞎耳聋不辨是非呢,还是以为当今陛下就这点子心胸,出点什么事情还要歪赖到你这小人家头上?不过是几个御史弹章,你就能缩成这样,还举什么进士?回六安做你的私塾先生就是了,哪个进了政事堂的相公不背着等身的弹章呢?”
吕蒙正见崔瑛被他训得头都抬不起来,还是缓和了口气,安抚道:“你自幼失怙,又在流民中打混了许久,胆气弱了些也是有的,但这不是读书人的道理,最近多读读《孟子》,养一养气度,仔细想想你是想独善其身,还是要兼济天下。”
第23章春闱
在那晚书房谈话之后,崔瑛整个人都舒朗了一些,毕竟此时距离世族巨姓的覆灭还不足百年,士人们还有着建立书香世族的野心,读书人的身份很多时候甚至比皇室宗亲还要好用一些。没有经历元代将读书人打入底层、明清皇权高度集中的磨难,此时的文人士子自有其傲骨,也不必太担忧因为行为出格而带来的伤害,只需“年少轻狂”四字就可以将许多事情抹得干干净净。
崔瑛照常白天到东宫和齐国公柴永岱一起读书,也开始谈论一些政事,但却照旧不会在人前多话。到傍晚出宫,通常会和吕蒙正拜访一些朋友,或者两人在书房里探讨一些政事民生。
吕蒙正也不强求他要立刻如何如何,但却会在书房夜谈的时候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与他讲些朝廷掌故,教他一些人情世故的事情,而这也是崔瑛最需要的东西。毕竟崔瑛自小生活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他习惯了约束自己但不强求别人,甚至有些小市民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保自私意识。这一切都是与如今的文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认识格格不入的,吕蒙正的指点让崔瑛从更深层次的文化深度上理解如今的时代。
这样的社交生活悠悠然地过了半个多月,崔瑛开始对文人间的人情世故熟悉起来时,吕蒙正便要他专心温书,准备翻过年春天的春闱考试。
崔瑛拿出他带毕业班复习的精神,梳理了课本,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是以《论语》《孝经》再加上五经中的一经,朱熹还没有出生,《大学》和《中庸》还没有被单独从《礼记》里拎出来,孟子也还没被捧到亚圣的位置上去,所以说实话,学习的压力比明清时八股取士时要轻得多。
深秋的汴水边上热闹非凡,全国一统了两年多,皇帝手腕灵活,各地相对安定,今年大阅的官员都是随了粮船入京。明年又是大比之年,会有一批新进士步入官场,今年的大阅只要不出篓子,升迁或者由下县升上县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也因为如此,汴水边上等人的车马络绎不绝,连离码头不远的茶棚都坐满了。
崔瑛这几天忙得够戗,和吕蒙正关系好的二叔吕龟祥正在准备明年的大比,早就躲到城郊清静的庙里去备考了。吕蒙正的亲爹在吕蒙正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母子俩赶出家门,吕蒙正也不想在那个全是他老爹宠妾的宅子里住。所以崔瑛不仅得安排接人,还得找地方租一间宅子。
“孩儿见过义父。”吕蒙正的船将一靠岸,崔瑛就迎了上去,低头行礼。
“好孩子,快起来。”吕蒙正笑着将崔瑛扶起来,回头说道:“成日里在家念叨阿瑛,瞧瞧,这不挺好嘛。”
“好什么呀,可见得都瘦了,咱们回了京,阿瑛得跟咱们住,好好补补身子。”吕蒙正的妻子刘月英抱刚两岁的儿子对吕蒙正翻了个白眼,爽利地说。
“孩儿见过义母!”崔瑛笑着低头行礼。
“行了,没那么大规矩。”刘月英说笑了两句,转头逗儿子道:“从哥儿,叫哥哥。”
两岁多的吕从简睁着乌黑的眸子,直愣愣地看了崔瑛一小会儿,才流着口水叫了一声“锅锅。”
“从哥儿都长这么大了?”崔瑛看着白白嫩嫩的吕从简,笑着从袖子里抽出一叠卡纸图画逗他道:“还记不记得瑛哥哥?”
“花……锅锅”小宝宝含含糊糊地说着,伸手去抓崔瑛手里的画。
“你别惯他,这会儿给他多少纸他都能给撕了,等他晓得敬惜字纸,你给他多少我也不拦着。”刘月英将小宝宝抱得远些,摇头道。
家中仆役将行李箱奁都搬下船,崔瑛联系好的挑夫上前挑了行李就往租好的宅子里去。接受大阅的官员一入京就得先到吏部报到,领觐见皇帝的时间,然后住在吏部驿里,直到见过皇帝之后才允许回家,在这期间不许交通京官,违规的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于是大家兵分两路,崔瑛与吕蒙正去皇城,女眷则去租好的房子里安顿家具。吕蒙正是要去吏部报到,崔瑛则打了申请,离开东宫回义父家里住。
“回家后好好孝顺你义父,既然准备举进士科,学业就不要放松了。”柴宗训在崔瑛来告辞的时候简单说了两句,“本宫等你进士及第,将你的所思所想造福苍生。”
“是,瑛谨遵太子教令。”崔瑛应声道。
“阿瑛你出了宫,有什么不方便的一定要和我说。”柴永岱依依不舍道。
“殿下,臣每日还要来东宫侍读的。”崔瑛笑着说。
“也是。”柴永岱强笑道,毕竟一个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一块儿的小伙伴变成了每天只在白天见面的同学,对他来说差别还是挺大的。
在崔瑛在东宫话别的时候,吕蒙正迅速得到了皇帝柴荣的接见,根本不像其他参加大阅的官员一样需要排好几天的队。
“吕卿,如今的六安如何了?”刚刚五十出头的柴荣精神还很不错,但确实已经老态毕露了,早年的征战生涯还是让他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回陛下,如今六安可以称得上政通人和,民富而好学。”吕蒙正自豪地回答道:“今年六安风调雨顺,运用坑肥的田地大多增产五成以上,崔瑛有个叫王虎的弟子还试出了烧粪肥,比坑肥效果还要好些。如今他又开始寻找能防治稻瘟的方法了,据说已经有些成果,明年再试种一次就能基本确定了,这样算下来,稻麦还能再增产三成。”
“方法记下来了么?”柴荣身子微微前倾,急切地问道。
“记下了,由王虎他们几个孩子自己记的。”吕蒙正从袖子里掏出一本竹纸册子,“如今这个册子在六安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本,所以六安今年税粮比往年增加了一成。”
柴荣接过内侍传过来的册子,还是那种一尺长半尺宽的纸幅,薄薄的只有十多页的样子。翻开一看,里面有线条构成的界画,也有极细的笔写下的文字。
“不错,非常详尽,这是几个蒙童写出来的?村村都有,都能看懂么?”柴荣感兴趣地问。
“能的,如今六安十岁男童能读告示、写清状纸的差不多得有一半,另一半如今也在认真学习,下一任县令只要稍加扶持,六安百姓应该能有五成可以识字。”吕蒙正介绍道:“崔瑛之前有一个小弟子叫张雷的,如今就住在崔瑛的宅子里,平时除了帮忙刻蜡纸之外,也负责教想认字的人认字。”
“崔瑛那小家伙在六安倒做了不少事。”柴荣有些意味不明地说。
吕蒙正一个激灵,刚想为崔瑛辩解些什么,柴荣摆摆手道:“我相信他的忠心,只是这小子就是属乌龟的,搞过一回调查,真挺有用的,结果听到几句风言风语就缩回去考进士了,连后续带下病产生的原因都不研究了。秋收的时候出了一回风头,搞出来脱粒机,很有用,做完了又缩回去了,这一个多月尽读书了。朕与太子都还没说什么呢,他缩得到快。”柴荣说话时还带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阿瑛的胆子比较小,”吕蒙正解释道:“但志向还是远大的,只要有事做,他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新东西。这个孩子合适去主政地方,在京里太浪费他的巧思了。”
“他到你那儿之后,你好好将他的性子掰一掰,让他有点胆色。功课上也上点心,争取明年春闱让他一朝成名天下知,然后朕打算把他调到六安去任职,相信有你们父子俩的治理,六安会给朕带来一些惊喜!”
“陛下,阿瑛落籍在六安。”吕蒙正提醒道。
“朕知道,”柴荣眼皮子一翻,无所谓地说:“那小子身后宗族师门都没人了,若再给他调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任官,还得浪费时间去与那些小吏周旋。不如将他放到六安,有之前结下的善缘,还有你清理过吏治留下的好底子,可以让他少在人事上费心,专心将所学拿出来造福一方。”
“陛下莫要捧杀了小子。”吕蒙正有些放松也有些担忧地说。
“没有的事,他的师门朕与太子比你清楚。”柴荣摆摆手道:“你这些时候多和他说一些官场掌故,到底下历练一任,朕还要大用他。”说完也不等吕蒙正有其他反应,只吩咐吕蒙正这几天将六安施政的笔记做好整理,便让他退下了。
不提吕蒙正回到家让四邻认为他圣眷正隆,柴荣听崔瑛与太子请辞,回家侍奉义父,便招来柴宗训发起了牢骚:“本想让这小子陪永岱学习,能用所学影响永岱,免得永岱学成个腐儒,结果陈彭年不过提点两句,这小子就缩乌龟壳里了,到比永岱还像个书呆子,还不如王修明和柳神工两个小鬼。”
“阿瑛是老成了些,”柴宗训与符皇后生活的时候还是太小,思维里传统的东西比柴荣要多些,对崔瑛的老成之举更欣赏,“永岱与他日夜相伴,说话做事也更有条理,这也足够了。”
“且看六安三年再说吧。”柴荣心知柴宗训不如自己知道的多,也不好多做解释,只暗自稀奇崔瑛这男弟子却不如自家皇后这女弟子敢说敢做。
崔瑛和吕蒙正当然不知道皇帝与太子背后的小算盘,两人日暮时分才到内外城交界处的宅子,吃了一顿接风的酒宴,又移步书房夜谈。
“是我嘱咐得过了,”吕蒙正接过崔瑛奉上的茶,慢慢地吃着,“为父怕你年少得志,轻狂浮躁,特特嘱咐你要谨言慎行,哪知却拘束得你缩手缩脚的,没有一点士人风骨了。”
崔瑛被说得脸上一红,他从后世而来,成长的地方除了学校便是军营,这两处听话顺从的孩子都会比刺头过的好,只是他在军营的时间不多,学会了军人的坚强与服从,却没学到坚毅与主见,学校生活更不必说,成绩优秀又听话的孩子几乎受到所有人的包容,所以他其实是非常缺少面对责难的勇气的。陈彭年当时一说,他就缩了回去,再不敢露头了。
“今日我候见时碰上了永年兄,你这一缩到把他给晾得难看,人人都说他尖酸刻薄,竟将一个意气风发的神童骂成了缩头乌龟。”吕蒙正摇头道:“我竟不知你到底怕些什么?”
“我这不是怕带歪了齐国公嘛。”崔瑛小小声地说。
“你是以为东宫里的学士们是目瞎耳聋不辨是非呢,还是以为当今陛下就这点子心胸,出点什么事情还要歪赖到你这小人家头上?不过是几个御史弹章,你就能缩成这样,还举什么进士?回六安做你的私塾先生就是了,哪个进了政事堂的相公不背着等身的弹章呢?”
吕蒙正见崔瑛被他训得头都抬不起来,还是缓和了口气,安抚道:“你自幼失怙,又在流民中打混了许久,胆气弱了些也是有的,但这不是读书人的道理,最近多读读《孟子》,养一养气度,仔细想想你是想独善其身,还是要兼济天下。”
第23章春闱
在那晚书房谈话之后,崔瑛整个人都舒朗了一些,毕竟此时距离世族巨姓的覆灭还不足百年,士人们还有着建立书香世族的野心,读书人的身份很多时候甚至比皇室宗亲还要好用一些。没有经历元代将读书人打入底层、明清皇权高度集中的磨难,此时的文人士子自有其傲骨,也不必太担忧因为行为出格而带来的伤害,只需“年少轻狂”四字就可以将许多事情抹得干干净净。
崔瑛照常白天到东宫和齐国公柴永岱一起读书,也开始谈论一些政事,但却照旧不会在人前多话。到傍晚出宫,通常会和吕蒙正拜访一些朋友,或者两人在书房里探讨一些政事民生。
吕蒙正也不强求他要立刻如何如何,但却会在书房夜谈的时候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与他讲些朝廷掌故,教他一些人情世故的事情,而这也是崔瑛最需要的东西。毕竟崔瑛自小生活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他习惯了约束自己但不强求别人,甚至有些小市民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保自私意识。这一切都是与如今的文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认识格格不入的,吕蒙正的指点让崔瑛从更深层次的文化深度上理解如今的时代。
这样的社交生活悠悠然地过了半个多月,崔瑛开始对文人间的人情世故熟悉起来时,吕蒙正便要他专心温书,准备翻过年春天的春闱考试。
崔瑛拿出他带毕业班复习的精神,梳理了课本,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是以《论语》《孝经》再加上五经中的一经,朱熹还没有出生,《大学》和《中庸》还没有被单独从《礼记》里拎出来,孟子也还没被捧到亚圣的位置上去,所以说实话,学习的压力比明清时八股取士时要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