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衔一翡翠绿田园崇明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巴蛮子文集最新章节!
长江口的一颗明珠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东临东海,伏卧在长江口外的海面。东西向长76公里,南北宽度在13公里—18公里之间,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是除了台湾、海南之外的中国第三大岛屿。
除此以外,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河口冲积岛,被誉为长江口中的一颗明珠。翻开崇明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以前,尽管相比于冰川时期便已形成的台湾岛、海南岛,它还非常年轻,但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中,崇明岛不断地变化着,一直到现在,它依旧是不稳定的,或许有一天,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变成陆地。
我知道我不会等到崇明岛变成陆地的那一天,所以在这之前,我一定要走进这座绿意盎然的岛屿,去体会一下它飘渺、充满诗意的神秘意境。
5月的天气还算凉爽,在上海的宝杨码头坐上快艇,顺着长江口平缓的江流向着崇明岛飞驰而去。不一会儿,视野中便出现了一抹翠绿。渐渐地,这抹翠绿在眼前不断扩大,最后变成了一座绿荫掩映下的岛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快艇在岛上的南门港码头靠了岸,大家便迫不急待地踏上了这片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土地,放眼望去,码头上一大片新式的水泥建筑,地面宽阔、平坦。仔细观察,江岸边裸露出的陆地依然展现着崇明岛沙岛的本质。
从南门港码头所在的城关镇出发,乘上岛内的小巴士,向着位于阵家镇的前卫生态村一路奔去,据说这座村庄位于岛的最东端,在那里,可以看到崇明岛上最原始生态的景象,除此以外,幽静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桃源仙境。
还没有到达村子,一路上的美景便让我们流连其中了,公路两旁,是大大小小葱翠的树木,偶尔几朵鲜艳的野花格外抢眼,凉风中飘来阵阵绿叶的清香,让人的心情格外舒畅。据说,崇明岛上大部分地方都是苗圃,到处种着刺槐、柏树、香樟,还有夹竹桃、木槿和竹子。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难怪崇明岛会被人们誉为长江口中的一颗明珠了。
走进古村
经过一路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前卫村。第一站是位于前卫村中的“瀛洲古村”所谓的“瀛洲古村”其实就是仿照以前的住宅和生活而营造的民俗特色文化村。如今,前卫村的村民都已经住进了别墅式的现代化房子中,只有这座村中之村可以说是唯一保存着传统崇明特色的地方了。
跟着导游进走村子,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边架着一座旧式的踩踏水车,听导游说,过去前卫村的农民灌溉田里的庄稼,都要靠水车从这条河中将水踩引上来。大家争先恐后地想上去一试身手。但没想到是如此困难,光是爬到水车上,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扶着光滑的木栏杆,艰难地踩着脚下的踏板,没两下,双腿便软了下来,我不由地佩服起从前的村民来,每天这样引水,需要多大的全力啊!
继续往里走,整座村子洋溢着一股纯朴、自然的情调。这里的房子全是茅草铺顶的泥巴房,院落中安放着古老的磨盘与石臼。一些房间里还安放有老式的织布机、纺纱机,女人们坐在里面忙碌地工作着,一派男耕女织的乡村田园风光。
走进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专注于面前快速运转着的织布机,她的动作非常麻利,一点也不像年过花甲的老人。我站在旁边观看了一番,发现织机边堆放了一叠朴素的土布衣服,颜色和样式都很简单,秀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询问后得知,这些衣服都是用来出售的,由于价格比较便宜,我和朋友各买了一件,喜滋滋地穿着它在村里到处游逛。
前卫村中更加吸引人的是各种各样有趣的生态旅游项目,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遍布村中的私家鱼塘了。这些鱼塘是专供游客垂钓用的,在塘边坐上一整天,不管能不能钓上鱼来,这种青山绿水的闲适意境都让人心情无比舒畅,还有些村民非常有经营头脑,在塘边造起不少小木屋,屋边建一处钓鱼的简易平台,吸引了村里村外不少的“钓客”
既然来了,我们自然不能错过个项目。在钓钩上穿上鱼饵,放入水中,静待鱼儿的上钩。没想到坐了老半天,竟然一无所获,索性躺在凉席上闭目养神,不一会便睡着了。醒来后,天色已近黄昏,朋友的竹篓里已装了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拎着这几条鱼,我们来到旁边的农家菜馆里,清厨师帮着加工一番,一桌子美食便端了上来。
在一片落日余辉中踏上了回村中驻地的小路,此时的村子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耳边不时传来阵阵鸟叫声和虫鸣声,凉爽的清风将旁边的大树吹得沙沙作响。走在这样的乡间小路上,真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的幻觉。
蟹乡风情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洗漱完毕便匆匆踏上了前往养殖场的旅程。一路上,除了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用鱼网围着的块块蟹塘,还有许多矗立在路旁风格各异的小洋房。导游告诉我们,被誉为崇明“蟹乡”的陈家镇,镇上的百姓全岛最富,全镇的蟹产值达到了3个亿,每年要向华东地区提供2亿只蟹苗,所以,以养蟹为生的镇民都有秀高的经济能力,并且有的养蟹大户资产竟达到了上千万元。
下车以后,看到身旁有些蟹塘已被抽干了水,大家都很好奇,导游说那是在出蟹苗,许多乡民正在忙活,有的正和几位担担子的乡民用吴语做着蟹苗交易,我们走过去一看,水桶中爬满了纽扣般大小的蟹苗,这些螃苗人称“扣子蟹”
和一位乡民攀谈后得知,整个陈家镇都在做蟹苗买卖,这些蟹苗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也好,比养殖贩卖成年的大螃蟹要划算得多。
望着那小小的蟹苗,乡民笑着告诉我们,一只要卖3元钱,大家顿时惊讶地瞪大了双眼,难怪陈家镇的百姓这么富裕啊!
我们参观了陈家镇一家有名的养殖大户的工厂。这是一幢非常气派的楼房,加上宅院,其占地足有一亩多。走进房中,其结构分布也很合理,并有一间专门用于洽淡业务的大型会议室。主人非常好客,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座房子。
在后院,有一方很大的水池,几名工人正穿雨靴站在里面忙着出蟹苗,主人说,最忙的时候,有时要请80多人一起帮忙,才能保证蟹苗顺利的出厂。
东滩湿地
越过一道又一道的围海大堤,我们的车子佟于停在了最后一堤,眼前的大石上赫然写着“崇明东滩夜色”原来这里便是崇明岛上有名的东滩了。
沿着一条长长的木架桥向湿地深处走去,导游向我们介绍起这片湿地的情况来。东滩位于崇明岛最东端,是岛上离东海最近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东滩目前已有湿地面积326平方公里,2002年已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目录。这一片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角的染物和维系地球已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沿着木架桥一路走来,四周围遍布的芦苇、水荡、沙滩让大家心旷神怡,这一望无际的绿仿佛为大家注入了一股活力,使我们的步履愈发轻快了起来。来到观景楼,踩着木质的楼梯走上顶层,刚才被芦苇掩盖住的东海一下子出现在了视野中。茫茫东海之中,整个东滩像一个巨大的草坪飘浮在上面,海风一过,芦苇像海浪般荡漾开来。轻轻呼吸一口这绿色的空气,整个人都仿佛被净化了一般。
芦苇丛旁边有一个湿地球场,它是由几湾水荡包围着的一片不大的沙土地。大家脱下鞋,踏上这块松软的土地,望着周围的美景,心都快要被溶化了。
告别田园
一直到夕阳笼罩了整块湿地,大家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了这片绿滩,来到崇明县城,这时已灯火通明时分,徜徉在崇明的大街小巷里时,我想起了女作家王安忆的散文。“崇明这时有些古意的。走进去,那一种绿,层层叠叠,一进又一进,一重又一重”
长江口的一颗明珠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东临东海,伏卧在长江口外的海面。东西向长76公里,南北宽度在13公里—18公里之间,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是除了台湾、海南之外的中国第三大岛屿。
除此以外,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河口冲积岛,被誉为长江口中的一颗明珠。翻开崇明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以前,尽管相比于冰川时期便已形成的台湾岛、海南岛,它还非常年轻,但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中,崇明岛不断地变化着,一直到现在,它依旧是不稳定的,或许有一天,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变成陆地。
我知道我不会等到崇明岛变成陆地的那一天,所以在这之前,我一定要走进这座绿意盎然的岛屿,去体会一下它飘渺、充满诗意的神秘意境。
5月的天气还算凉爽,在上海的宝杨码头坐上快艇,顺着长江口平缓的江流向着崇明岛飞驰而去。不一会儿,视野中便出现了一抹翠绿。渐渐地,这抹翠绿在眼前不断扩大,最后变成了一座绿荫掩映下的岛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快艇在岛上的南门港码头靠了岸,大家便迫不急待地踏上了这片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土地,放眼望去,码头上一大片新式的水泥建筑,地面宽阔、平坦。仔细观察,江岸边裸露出的陆地依然展现着崇明岛沙岛的本质。
从南门港码头所在的城关镇出发,乘上岛内的小巴士,向着位于阵家镇的前卫生态村一路奔去,据说这座村庄位于岛的最东端,在那里,可以看到崇明岛上最原始生态的景象,除此以外,幽静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桃源仙境。
还没有到达村子,一路上的美景便让我们流连其中了,公路两旁,是大大小小葱翠的树木,偶尔几朵鲜艳的野花格外抢眼,凉风中飘来阵阵绿叶的清香,让人的心情格外舒畅。据说,崇明岛上大部分地方都是苗圃,到处种着刺槐、柏树、香樟,还有夹竹桃、木槿和竹子。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难怪崇明岛会被人们誉为长江口中的一颗明珠了。
走进古村
经过一路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前卫村。第一站是位于前卫村中的“瀛洲古村”所谓的“瀛洲古村”其实就是仿照以前的住宅和生活而营造的民俗特色文化村。如今,前卫村的村民都已经住进了别墅式的现代化房子中,只有这座村中之村可以说是唯一保存着传统崇明特色的地方了。
跟着导游进走村子,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边架着一座旧式的踩踏水车,听导游说,过去前卫村的农民灌溉田里的庄稼,都要靠水车从这条河中将水踩引上来。大家争先恐后地想上去一试身手。但没想到是如此困难,光是爬到水车上,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扶着光滑的木栏杆,艰难地踩着脚下的踏板,没两下,双腿便软了下来,我不由地佩服起从前的村民来,每天这样引水,需要多大的全力啊!
继续往里走,整座村子洋溢着一股纯朴、自然的情调。这里的房子全是茅草铺顶的泥巴房,院落中安放着古老的磨盘与石臼。一些房间里还安放有老式的织布机、纺纱机,女人们坐在里面忙碌地工作着,一派男耕女织的乡村田园风光。
走进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专注于面前快速运转着的织布机,她的动作非常麻利,一点也不像年过花甲的老人。我站在旁边观看了一番,发现织机边堆放了一叠朴素的土布衣服,颜色和样式都很简单,秀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询问后得知,这些衣服都是用来出售的,由于价格比较便宜,我和朋友各买了一件,喜滋滋地穿着它在村里到处游逛。
前卫村中更加吸引人的是各种各样有趣的生态旅游项目,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遍布村中的私家鱼塘了。这些鱼塘是专供游客垂钓用的,在塘边坐上一整天,不管能不能钓上鱼来,这种青山绿水的闲适意境都让人心情无比舒畅,还有些村民非常有经营头脑,在塘边造起不少小木屋,屋边建一处钓鱼的简易平台,吸引了村里村外不少的“钓客”
既然来了,我们自然不能错过个项目。在钓钩上穿上鱼饵,放入水中,静待鱼儿的上钩。没想到坐了老半天,竟然一无所获,索性躺在凉席上闭目养神,不一会便睡着了。醒来后,天色已近黄昏,朋友的竹篓里已装了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拎着这几条鱼,我们来到旁边的农家菜馆里,清厨师帮着加工一番,一桌子美食便端了上来。
在一片落日余辉中踏上了回村中驻地的小路,此时的村子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耳边不时传来阵阵鸟叫声和虫鸣声,凉爽的清风将旁边的大树吹得沙沙作响。走在这样的乡间小路上,真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的幻觉。
蟹乡风情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洗漱完毕便匆匆踏上了前往养殖场的旅程。一路上,除了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用鱼网围着的块块蟹塘,还有许多矗立在路旁风格各异的小洋房。导游告诉我们,被誉为崇明“蟹乡”的陈家镇,镇上的百姓全岛最富,全镇的蟹产值达到了3个亿,每年要向华东地区提供2亿只蟹苗,所以,以养蟹为生的镇民都有秀高的经济能力,并且有的养蟹大户资产竟达到了上千万元。
下车以后,看到身旁有些蟹塘已被抽干了水,大家都很好奇,导游说那是在出蟹苗,许多乡民正在忙活,有的正和几位担担子的乡民用吴语做着蟹苗交易,我们走过去一看,水桶中爬满了纽扣般大小的蟹苗,这些螃苗人称“扣子蟹”
和一位乡民攀谈后得知,整个陈家镇都在做蟹苗买卖,这些蟹苗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也好,比养殖贩卖成年的大螃蟹要划算得多。
望着那小小的蟹苗,乡民笑着告诉我们,一只要卖3元钱,大家顿时惊讶地瞪大了双眼,难怪陈家镇的百姓这么富裕啊!
我们参观了陈家镇一家有名的养殖大户的工厂。这是一幢非常气派的楼房,加上宅院,其占地足有一亩多。走进房中,其结构分布也很合理,并有一间专门用于洽淡业务的大型会议室。主人非常好客,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座房子。
在后院,有一方很大的水池,几名工人正穿雨靴站在里面忙着出蟹苗,主人说,最忙的时候,有时要请80多人一起帮忙,才能保证蟹苗顺利的出厂。
东滩湿地
越过一道又一道的围海大堤,我们的车子佟于停在了最后一堤,眼前的大石上赫然写着“崇明东滩夜色”原来这里便是崇明岛上有名的东滩了。
沿着一条长长的木架桥向湿地深处走去,导游向我们介绍起这片湿地的情况来。东滩位于崇明岛最东端,是岛上离东海最近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东滩目前已有湿地面积326平方公里,2002年已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目录。这一片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角的染物和维系地球已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沿着木架桥一路走来,四周围遍布的芦苇、水荡、沙滩让大家心旷神怡,这一望无际的绿仿佛为大家注入了一股活力,使我们的步履愈发轻快了起来。来到观景楼,踩着木质的楼梯走上顶层,刚才被芦苇掩盖住的东海一下子出现在了视野中。茫茫东海之中,整个东滩像一个巨大的草坪飘浮在上面,海风一过,芦苇像海浪般荡漾开来。轻轻呼吸一口这绿色的空气,整个人都仿佛被净化了一般。
芦苇丛旁边有一个湿地球场,它是由几湾水荡包围着的一片不大的沙土地。大家脱下鞋,踏上这块松软的土地,望着周围的美景,心都快要被溶化了。
告别田园
一直到夕阳笼罩了整块湿地,大家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了这片绿滩,来到崇明县城,这时已灯火通明时分,徜徉在崇明的大街小巷里时,我想起了女作家王安忆的散文。“崇明这时有些古意的。走进去,那一种绿,层层叠叠,一进又一进,一重又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