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进世博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白雪bx文集最新章节!
上海的初夏有凉爽的味道,周身弥漫着湿漉漉的空气。
五月二十八日上午,灰蒙蒙的天空下飘着细如毛发的霏霏小雨。雨,当然阻挡不了游人的脚步。我们到上海南站接刚下火车的朱老师,她一手提着沉重的旅行包,一肩挎着时尚的挎包与我们一同转乘地铁,直奔上海世博会,也许朱老师不是唯一的提着行李逛世博的游客。
陆老师的妹妹(上海人)告诉我们,五号入口处离中国馆较近,就在云台路。我们便直取此道。一走出地铁站,就看到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长长的人行道两旁布满了花坛,不知名的各种鲜艳花卉盛开着,有些还水灵灵的,清新凉爽的味道迎面扑来。如今的上海因世博会又平添了绚丽悦目的色彩。一个城市如同人一样,一经装扮便生动而又年轻了许多。
有很多的行人都朝同一个方向行走,其实,我们无需问路,就能猜到他们都是去世博的游客,我们只需尾随人流自然不会走错路。果真没错,跟着感觉走就到了五号门的入口处。
陆老师的儿子在上海工作,他提前帮买好了入园票。除了朱老师年轻外,我们其他三人都是年过六十的老人,手握优惠票,顺利通过了由武警战士把守的第一道门。进了这道门的游客无一不是脚步匆匆。
是的,我们已经在电视里看过无数次中国馆,早已熟悉。不过此时与印泥一般艳红的中国馆近在咫尺时,本人顾不上斯文,扔下手中的伞,也顾不上雨伞在风中不停地翻飞,急忙取出相机,冒着小雨,慌不择时,急不择角度急匆匆拍下了首次进世博的第一张照片——高大宏伟的中国馆。
身边的人都跑步向前与我们擦身而过,虽不明事由,但我们被感染,一样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跟着小跑。原来,前方是s型的近一人高的白色铁栅栏的巨大方阵,供游客有序的排队,等候安检,等候领取参观中国馆的预约票。我们排在栅栏靠后的边缘,被告知,排这么后是领不到中国馆的预约票的,还听说,为领到一张参观中国馆的预约票,有的人是早上清晨五点钟就起床来此排队。嗯,今天我们肯定无望了,既来之则安之,只好耐心等候安检了。
等候在栅栏里的游客几乎全是一样肤色的中国人,男女老少把整个s型栅栏的巨大方阵填塞得水泄不通,那场面真叫壮观,说不好听是人满为患。你想想,在这个大方阵里,既不能随意出也不能随意进,还要站着等上几个小时,直到上午九点才开始安检,如果没有强烈进馆参观的欲望,岂能忍受这般折磨。如果没有充分的耐心,谁愿意在这个令人烦躁不安的嘈杂环境里呆这么长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女老少都在这里耐心等候,不都是为了看中国人第一次举办的规模宏大的世博会吗?
终于等到九点开始安检,栅栏里所有人开始骚动,人与人之间几乎是零距离。只要前面空出一点间隙,后面的人立即跟上,你想保持距离都不行,总有后面的人推着你往前移,人们极其缓慢地向前蠕动。好多人在议论,为什么开馆时间定在九点,这么晚开馆自然造成排队时间过长的现象。还有人打趣说,中国特色:最不缺的是人,最多的也是人。
轮到我们安检时,果真没领到中国馆的预约票,不过终归正式进了世博会。安检后的游客仍然是脚步匆匆,几乎不见一人闲庭信步。有年轻父亲抱着孩子向前跑的,也有老两口手牵手疾步往前走的,还有年轻的情侣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一样使足了劲往前奔跑,第一次进馆的我们不知所措,也跟随脚步匆匆人们急急忙忙地一直向前。真难为了手里还提着沉重行李的朱老师,她并没有落后于我们。我背着双肩包,驮着包子、粽子、卤鸡蛋等等四人一天的干粮,也挺沉的,哪怕小跑也是上气不接下气的喘。不成,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悠着点的好。于是这才稍稍放慢了脚步往里走。
陆老师的建议是哪儿人少,我们就奔哪儿去。我们其他人都异口同声说:好!听博士导师的。
我们撑着雨伞向世博文化中心走去。当我们与一个极其现代会的规模宏大的演艺厅零距离时,顿时眼前再现了电视里看过的世博会开幕式的情景。穿过演艺厅,偶尔得知世博文化中心于下午四点有场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我们都觉得难得有机会在如此一流的演播厅看国家级的演出,因此决定去领免费的入场卷。运气蛮好,凭世博门票领到了入场卷。
此时离下午四点还有几个小时,可以安心先游其他的场馆。我们登上了世博文化中心的观景台,俯视暂时还不知名的那些场馆。漫天的霏霏小雨给那些近处的远处的场馆又添了些许的神秘,令人更是向往。
有些累了,便在一个咖啡茶座驻足歇息,天气有些凉,我们要了15元一杯的红茶先暖暖胃。
世博园区分a、b、c、d、e片区,有逾百个场馆,我们清楚地知道游遍所有场馆是不可能的,而热门馆的排队时间尤其长,有的甚至长达六、七个小时,我们暂时不考虑热门馆较多的a片区,于是乘园内的环保型的交通车去了c区。
一下车,就见到了马路对面的风格各异的西班牙馆、瑞士馆及法国馆。外形奇特的西班牙馆采用天然的藤条编织成藤板来装饰外墙。当时排队进馆的人数不是特别多,于是西班牙馆便是我们进世博园后首个亲近的场馆。展馆内,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小米宝宝”——仅坐姿就有两人多高的巨大机器娃,他微笑着,眨着童真透亮的眼睛,还不停地转动自己的头,欢迎八方游客对他的仰望。
下一站便是进法国馆。我们是冲着法国馆内有奥赛博物馆送来的七件珍藏品去的,排长队也心甘情愿。最让我们开心的是不出国门就能与世界级名家之名作零距离,即亲眼见识了塞尚、凡高、米勒、马奈、勃纳尔和高更的六幅油画名作以及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这该是多么的荣幸。
下午,再进宛如巨大飞碟的世博文化中心,在西入口的b、e门五层523区6排10——13座入座,正好面对并俯视舞台。你所见到的场馆设计、舞台造型以及灯光无一不是最现代的。曾有过报道说世博文化中心是一个面积达76000多平方米的空间。空间的中央是一个看台,此时我们就在这个看台里,只觉得自己是此空间中极其渺小的一个点。世博文化中心最神奇的一个地方是它与一般的演艺场馆不同,舞台大小、形状都是可以根据需要变化的,它既可以成为一个长61米宽30米的椭圆形的冰球场,也可以缩小为一个长28米宽15米的奥运标准篮球场,还可以转换成各种形状的舞台,甚至可以在360度空间中进行三维组合,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提供艺术创意和一个舞台设计空间。它是“上海文化娱乐的新地标”也是“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下午四点整,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正式开始。所有演员满怀激情的精彩表演,让你深深沉浸在舞美灯光音响绝对一流的视听效果里,一个多小时全神贯注地欣赏,全身心百分百地投入,内心的激情与之同步起伏与澎湃。难得的一次享受与陶醉。演出结束时,演员为观众谢幕,所有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表示答谢。
离开世博文化中心,游兴不减,见印度馆外排队的人不是特别多,立即快步跟进。进馆后,仍是走马观花,对其展出的物品没能一一细细品味,倒是对装饰颇有立体感的泰姬陵(当然是图片)很感兴趣,在我的记忆中它是爱情永恒的象征,它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成,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于是驻足流连。馆内还有琳琅满目的印度小商品出售呢。营业员都是印度肤色的帅小伙子,还能说流利的中文,顾客能轻松地与他们抬价还价,也许他们是在中国留学,现在上海世博当自愿者。
一出印度馆,朦胧的夜色下,眼前最耀眼的便是沙特馆了。
虽然还想在馆内继续流连,只因为远住闵行区,得赶乘地铁5号线,不得不与世博会言别,再见!
上海的初夏有凉爽的味道,周身弥漫着湿漉漉的空气。
五月二十八日上午,灰蒙蒙的天空下飘着细如毛发的霏霏小雨。雨,当然阻挡不了游人的脚步。我们到上海南站接刚下火车的朱老师,她一手提着沉重的旅行包,一肩挎着时尚的挎包与我们一同转乘地铁,直奔上海世博会,也许朱老师不是唯一的提着行李逛世博的游客。
陆老师的妹妹(上海人)告诉我们,五号入口处离中国馆较近,就在云台路。我们便直取此道。一走出地铁站,就看到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长长的人行道两旁布满了花坛,不知名的各种鲜艳花卉盛开着,有些还水灵灵的,清新凉爽的味道迎面扑来。如今的上海因世博会又平添了绚丽悦目的色彩。一个城市如同人一样,一经装扮便生动而又年轻了许多。
有很多的行人都朝同一个方向行走,其实,我们无需问路,就能猜到他们都是去世博的游客,我们只需尾随人流自然不会走错路。果真没错,跟着感觉走就到了五号门的入口处。
陆老师的儿子在上海工作,他提前帮买好了入园票。除了朱老师年轻外,我们其他三人都是年过六十的老人,手握优惠票,顺利通过了由武警战士把守的第一道门。进了这道门的游客无一不是脚步匆匆。
是的,我们已经在电视里看过无数次中国馆,早已熟悉。不过此时与印泥一般艳红的中国馆近在咫尺时,本人顾不上斯文,扔下手中的伞,也顾不上雨伞在风中不停地翻飞,急忙取出相机,冒着小雨,慌不择时,急不择角度急匆匆拍下了首次进世博的第一张照片——高大宏伟的中国馆。
身边的人都跑步向前与我们擦身而过,虽不明事由,但我们被感染,一样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跟着小跑。原来,前方是s型的近一人高的白色铁栅栏的巨大方阵,供游客有序的排队,等候安检,等候领取参观中国馆的预约票。我们排在栅栏靠后的边缘,被告知,排这么后是领不到中国馆的预约票的,还听说,为领到一张参观中国馆的预约票,有的人是早上清晨五点钟就起床来此排队。嗯,今天我们肯定无望了,既来之则安之,只好耐心等候安检了。
等候在栅栏里的游客几乎全是一样肤色的中国人,男女老少把整个s型栅栏的巨大方阵填塞得水泄不通,那场面真叫壮观,说不好听是人满为患。你想想,在这个大方阵里,既不能随意出也不能随意进,还要站着等上几个小时,直到上午九点才开始安检,如果没有强烈进馆参观的欲望,岂能忍受这般折磨。如果没有充分的耐心,谁愿意在这个令人烦躁不安的嘈杂环境里呆这么长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女老少都在这里耐心等候,不都是为了看中国人第一次举办的规模宏大的世博会吗?
终于等到九点开始安检,栅栏里所有人开始骚动,人与人之间几乎是零距离。只要前面空出一点间隙,后面的人立即跟上,你想保持距离都不行,总有后面的人推着你往前移,人们极其缓慢地向前蠕动。好多人在议论,为什么开馆时间定在九点,这么晚开馆自然造成排队时间过长的现象。还有人打趣说,中国特色:最不缺的是人,最多的也是人。
轮到我们安检时,果真没领到中国馆的预约票,不过终归正式进了世博会。安检后的游客仍然是脚步匆匆,几乎不见一人闲庭信步。有年轻父亲抱着孩子向前跑的,也有老两口手牵手疾步往前走的,还有年轻的情侣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一样使足了劲往前奔跑,第一次进馆的我们不知所措,也跟随脚步匆匆人们急急忙忙地一直向前。真难为了手里还提着沉重行李的朱老师,她并没有落后于我们。我背着双肩包,驮着包子、粽子、卤鸡蛋等等四人一天的干粮,也挺沉的,哪怕小跑也是上气不接下气的喘。不成,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悠着点的好。于是这才稍稍放慢了脚步往里走。
陆老师的建议是哪儿人少,我们就奔哪儿去。我们其他人都异口同声说:好!听博士导师的。
我们撑着雨伞向世博文化中心走去。当我们与一个极其现代会的规模宏大的演艺厅零距离时,顿时眼前再现了电视里看过的世博会开幕式的情景。穿过演艺厅,偶尔得知世博文化中心于下午四点有场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我们都觉得难得有机会在如此一流的演播厅看国家级的演出,因此决定去领免费的入场卷。运气蛮好,凭世博门票领到了入场卷。
此时离下午四点还有几个小时,可以安心先游其他的场馆。我们登上了世博文化中心的观景台,俯视暂时还不知名的那些场馆。漫天的霏霏小雨给那些近处的远处的场馆又添了些许的神秘,令人更是向往。
有些累了,便在一个咖啡茶座驻足歇息,天气有些凉,我们要了15元一杯的红茶先暖暖胃。
世博园区分a、b、c、d、e片区,有逾百个场馆,我们清楚地知道游遍所有场馆是不可能的,而热门馆的排队时间尤其长,有的甚至长达六、七个小时,我们暂时不考虑热门馆较多的a片区,于是乘园内的环保型的交通车去了c区。
一下车,就见到了马路对面的风格各异的西班牙馆、瑞士馆及法国馆。外形奇特的西班牙馆采用天然的藤条编织成藤板来装饰外墙。当时排队进馆的人数不是特别多,于是西班牙馆便是我们进世博园后首个亲近的场馆。展馆内,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小米宝宝”——仅坐姿就有两人多高的巨大机器娃,他微笑着,眨着童真透亮的眼睛,还不停地转动自己的头,欢迎八方游客对他的仰望。
下一站便是进法国馆。我们是冲着法国馆内有奥赛博物馆送来的七件珍藏品去的,排长队也心甘情愿。最让我们开心的是不出国门就能与世界级名家之名作零距离,即亲眼见识了塞尚、凡高、米勒、马奈、勃纳尔和高更的六幅油画名作以及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这该是多么的荣幸。
下午,再进宛如巨大飞碟的世博文化中心,在西入口的b、e门五层523区6排10——13座入座,正好面对并俯视舞台。你所见到的场馆设计、舞台造型以及灯光无一不是最现代的。曾有过报道说世博文化中心是一个面积达76000多平方米的空间。空间的中央是一个看台,此时我们就在这个看台里,只觉得自己是此空间中极其渺小的一个点。世博文化中心最神奇的一个地方是它与一般的演艺场馆不同,舞台大小、形状都是可以根据需要变化的,它既可以成为一个长61米宽30米的椭圆形的冰球场,也可以缩小为一个长28米宽15米的奥运标准篮球场,还可以转换成各种形状的舞台,甚至可以在360度空间中进行三维组合,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提供艺术创意和一个舞台设计空间。它是“上海文化娱乐的新地标”也是“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下午四点整,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正式开始。所有演员满怀激情的精彩表演,让你深深沉浸在舞美灯光音响绝对一流的视听效果里,一个多小时全神贯注地欣赏,全身心百分百地投入,内心的激情与之同步起伏与澎湃。难得的一次享受与陶醉。演出结束时,演员为观众谢幕,所有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表示答谢。
离开世博文化中心,游兴不减,见印度馆外排队的人不是特别多,立即快步跟进。进馆后,仍是走马观花,对其展出的物品没能一一细细品味,倒是对装饰颇有立体感的泰姬陵(当然是图片)很感兴趣,在我的记忆中它是爱情永恒的象征,它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成,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于是驻足流连。馆内还有琳琅满目的印度小商品出售呢。营业员都是印度肤色的帅小伙子,还能说流利的中文,顾客能轻松地与他们抬价还价,也许他们是在中国留学,现在上海世博当自愿者。
一出印度馆,朦胧的夜色下,眼前最耀眼的便是沙特馆了。
虽然还想在馆内继续流连,只因为远住闵行区,得赶乘地铁5号线,不得不与世博会言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