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奇袭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章节!
大观二年腊月三十,乙巳。西元1109年2月1日
大宋两浙路明州昌国县今舟山市,注1。
赵瑜站在镇鳌山顶的烽火台上,俯视着下方的县城。此时正是除夕之夜,城内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在城中响彻。一阵微风吹过,合着硫磺的气息,把守岁的人们的欢声笑语送了上来,浑然不知大难就在眼前。
扶着雉堞向下观望了一阵,赵瑜弯腰从倒毙在脚边,准备放火报警的烽子尸身上拔出自己的板斧,转身下了楼去。这座烽火台是昌国本岛十七座烽火台中最靠近县城的一座。这颗钉子一被拔掉,昌国县城就如同一名已被扒光衣服的良家少女,将要迎来被海盗凌辱的命运。
提着重斧,赵瑜顺着石阶一步步走了下来。新制的多耳麻鞋刺得他的双脚很是难受。海上的汉子本没有穿鞋的习惯,五趾叉开的大脚直接踏着甲板才是最稳当的。但这次要在山里走夜路,他不得不在脚上套上已经很不习惯的东西。
‘这鞋子有多少年没穿了?’赵瑜想着,‘五年?还是十年?’
前世的记忆越来越淡,现在的他是两浙外海上浪港今浪岗寨大头领‘闹海蛟’赵橹的次子,一个虚岁十五的少年。虽然年幼,不过海上男儿毕竟早熟,黝黑的圆脸上已长上了一圈簇青短须,全无半点稚气。身量虽矮,却厚重如石。配上掌中还滴着血的板斧,绝不虞被人小觑。
穿过烽火台黑暗的二楼,再踏上下去的楼梯,底层正厅跳动的灯火就照了过来,正映在他脸上。几个亲随已经等在那里。
“二郎。”听见赵瑜下了楼,领头的一个迎上前来,是赵瑜从小一起长大的亲近伴当赵武。他抬脚踢踢地上的一溜尸首,道:“这里六个,再加上面的,七个人没走脱一个,都齐了。”同样十五岁的赵武还是一张孩儿脸,却比只有五尺多点的赵瑜高出了半个头去,早已习惯了杀人放火的他满脸兴奋。
赵瑜知道,空气的血腥味是这小子的最爱。这个赵武,还有一个不再这里的赵文,两人都是赵家的远系子弟,跟赵瑜一起玩到大。等赵瑜开始领兵,便一齐做了他的亲随。原本两人也不是叫这个名字,却是做了亲随后,赵瑜给改的。
赵瑜走了过去。六具尸首一字排开,其中穿着最好的两人,年纪也最大,应该就这座烽火台的烽帅和烽副,四个下属的烽子穿着就差了点,几个人双目圆瞪,看起来死不瞑目。
赵瑜微笑地欣赏着自己导演的杰作,‘被养了三个月的小狗从背后咬上一口,也难怪有这种表情。’
这六具尸首,连同上面被赵瑜亲手干掉的,再加上一脸得色的赵武,一座烽火台的八名定员的确一个不少。当初赵瑜为了把赵武安排到这座烽火台中,花了怕不有百十贯。这笔花销在汴梁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穷乡僻壤绝对是笔巨款。不过若是没有赵武作内应,夺取烽火台也不会这么容易,赵瑜前些日撒下的铜钱,却也没白花。
赵瑜向赵武问道:“陈五哥他们还没到吗?”镇鳌山上的这座烽火台就是入城的最后一道关口,赵瑜怕打草惊蛇,只带了几个亲兵摸上来,剩下的一百来人就由这次行动的副手陈五领着,等在西边的山脚下。等赵瑜拿下烽火台,就立刻派了赵文去通知陈五,命他领兵上山。
赵武应道:“文哥办事不会有差,算时间,他和陈五哥应该就到了。”
正说间,门外一阵咕咕嘎嘎声传来,说不清是山鸡还是蛤蟆,但约定好的信号却是夜枭。
赵武精神一振,道:“来了。”
“学得还是一点不像。”赵瑜笑道,他那个头号亲随看来在口技上没半点天赋。他提斧出门,赵武等亲随也随即跟了上来。
朔日无月,山林间黯黑无光。只见得台前山路上影影绰绰的都是晃动的黑影。人虽众,却了无声息。把这些浪港寨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拉到衢山岛整训了半个月的成果就在这里。
两个人影一前一后迎了上来,高而瘦的是赵文,矮而壮的是陈五。两人见了赵瑜,齐齐躬身行礼。
赵瑜回了半礼,温言道:“辛苦五哥了。人都到齐了吗?”
陈五木然点头,道:“总计百二十人,一个不差。”
“应该都吃了吧?”赵瑜再问。接下来就要展开战斗了,整个晚上都不会再有时间吃饭。赵瑜早吩咐下去,要陈五在等待时先把晚饭解决。
“都吃了。”陈五答后便抿起嘴,不多说一个字。
赵瑜脸上笑意不减,心中却是不快。他长兄赵瑾的这个亲信对着他时总是冷着脸,虽然礼数周全,却也毫无亲善之意。
‘不知他在床上干女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这幅表情。不过在瑾哥面前,谅他也不敢板着这张臭脸。’
道了声辛苦,赵瑜也不愿多话,便领众顺路东行。半盏茶的功夫,就下到半山腰。千百点星火在下方聚成两里方圆的一团,昌国县城正在眼前。
这昌国县旧称翁山。至唐大历元年西元766年,因袁晁海上起义而被废县。直至神宗熙宁时,因王安石奏请方恢复,同时‘以昌壮国势’为由,改名为昌国。昌国县城即是在翁山城旧址上重建。
由于地处海岛,昌国城并不甚大,不过两里方圆。城墙高仅两丈,长止六里,而环城壕河在冬天也仅有三五丈宽,最深处只能淹到胸前。最重要的是,昌国城依山而建,以镇鳌山为西北屏障,故此城墙和壕河都仅止于山麓,并没有封口。绕着镇鳌山脚的仅仅只是一道木栅注2。
昌国县本属下县,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县城中只有纵横交叉成十字的两条大路,总计不到五百户人家,所以镇守县城的兵丁少得可怜。守四方城门和山口的土兵加起来只有五十多,县衙中隶属县尉的弓手更仅有二十人。而且今夜是除夕,会坚守岗位的一只手就能数完。凭赵瑜手中百名精锐,斩首夺城当是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要是惊动了驻守在县城不远处的三姑寨,昌国巡检司的两百土兵注3,那就不一样了。大宋定制,‘弓手为县之巡徼,土兵为乡之控扼。’也就是说,弓手管辖范围只限于县城内,骚扰百姓是能手,动刀动枪就不必考虑他们了。而巡检司的土兵平日里却在山野乡村中捕盗剿匪,在昌国,那是连海盗都敢斗上一斗的主。论人数、论战力都不在赵瑜一众之下。所以,此次奇袭务求一击必中,他们并没有与官军缠斗的本钱。
看到县城,赵瑜一行就停了下来,而赵文赵武却径自前行。好半晌,赵武才先领着两人回来,他们是赵瑜一早派出哨探。
“下面的情况如何?”等两名哨探见过礼,赵瑜问道。
一名哨探上前禀道:“小的方才顺着木栅向北走了一圈,探得分明。这出山路口已被两道鹿角封住。鹿角只比栅栏矮上两尺,也有六尺多,还下得铁链挂锁,有手腕粗细,急切间打不开。路口旁边就有一间院子,亮着灯,有人居住,应该是守门的土兵,如是要搬开鹿角,肯定会被惊动。栅栏靠山这边,有十丈宽的地都插了竹签,露在外的有两寸长,煞是尖利。小的走了半里地,都是如此。”
赵瑜满意点头,这哨探说话条理分明,口才便利,‘是个人才。’
另一名哨探也跟着上前,道:“小的是向南走。地上的竹签也是一般无二,削得极是尖利。小的还拔了两根,就在这里。”说罢,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竹签,递了上来。
赵瑜摩挲着两根竹签。这竹签大约八九寸长,两头皆尖,而且极有韧性。这东西插在地上,如果不小心踩上去,脚底板立马一个血窟窿——这个时代可没有镶了钢片的鞋底。
听到哨探的禀报,除了早知详情的陈五、赵武二人,赵瑜周围的其他人呼吸都粗重起来,显是紧张的缘故。山脚下如此防备,对他们这一队百人来说,却也不比攻打城墙容易。
“众家兄弟不必忧心。”赵瑜笑道“这事我早已知晓。若非有万全之策,我又如何会如此行险?且等文兄弟回来便知端的。”
注1:昌国:今舟山市。唐称翁山,宋为昌国,至清时改为定海。宋时隶属两浙路明州。下辖富都(本岛及周围小岛)、安期(六横岛、桃花岛一带)、蓬莱(岱山岛及其东北诸岛一带)、金塘(金塘岛及周围小岛)四乡。
注2:明朝以前,昌国的古城墙都是没有合围的,西北面的镇鳌山是昌国的天然屏障,所以城墙止于山脚下。到了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镇鳌山上跨山筑城墙,使西北边城墙相连“西北跨镇鳌山,东抱霞山,余皆平陆”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城门“东曰丰阜,南曰文明,西曰太和,北曰永安。”
注3:关于昌国巡检司,只查到了宋理宗时的资料“三姑寨,额六百二十人,今五百四十人”不过那时已是南宋,海防严谨,且那时昌国已是拥有两万户人家的望县。而本书中还是北宋末年,自然比不上女真入侵、北人南逃后的时代,所以把巡检司兵力定为两百。其实这已经算多的,一般情况下,东南一带的巡检司,额兵不过一百,实际兵力能有五六十就不错了。
大观二年腊月三十,乙巳。西元1109年2月1日
大宋两浙路明州昌国县今舟山市,注1。
赵瑜站在镇鳌山顶的烽火台上,俯视着下方的县城。此时正是除夕之夜,城内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在城中响彻。一阵微风吹过,合着硫磺的气息,把守岁的人们的欢声笑语送了上来,浑然不知大难就在眼前。
扶着雉堞向下观望了一阵,赵瑜弯腰从倒毙在脚边,准备放火报警的烽子尸身上拔出自己的板斧,转身下了楼去。这座烽火台是昌国本岛十七座烽火台中最靠近县城的一座。这颗钉子一被拔掉,昌国县城就如同一名已被扒光衣服的良家少女,将要迎来被海盗凌辱的命运。
提着重斧,赵瑜顺着石阶一步步走了下来。新制的多耳麻鞋刺得他的双脚很是难受。海上的汉子本没有穿鞋的习惯,五趾叉开的大脚直接踏着甲板才是最稳当的。但这次要在山里走夜路,他不得不在脚上套上已经很不习惯的东西。
‘这鞋子有多少年没穿了?’赵瑜想着,‘五年?还是十年?’
前世的记忆越来越淡,现在的他是两浙外海上浪港今浪岗寨大头领‘闹海蛟’赵橹的次子,一个虚岁十五的少年。虽然年幼,不过海上男儿毕竟早熟,黝黑的圆脸上已长上了一圈簇青短须,全无半点稚气。身量虽矮,却厚重如石。配上掌中还滴着血的板斧,绝不虞被人小觑。
穿过烽火台黑暗的二楼,再踏上下去的楼梯,底层正厅跳动的灯火就照了过来,正映在他脸上。几个亲随已经等在那里。
“二郎。”听见赵瑜下了楼,领头的一个迎上前来,是赵瑜从小一起长大的亲近伴当赵武。他抬脚踢踢地上的一溜尸首,道:“这里六个,再加上面的,七个人没走脱一个,都齐了。”同样十五岁的赵武还是一张孩儿脸,却比只有五尺多点的赵瑜高出了半个头去,早已习惯了杀人放火的他满脸兴奋。
赵瑜知道,空气的血腥味是这小子的最爱。这个赵武,还有一个不再这里的赵文,两人都是赵家的远系子弟,跟赵瑜一起玩到大。等赵瑜开始领兵,便一齐做了他的亲随。原本两人也不是叫这个名字,却是做了亲随后,赵瑜给改的。
赵瑜走了过去。六具尸首一字排开,其中穿着最好的两人,年纪也最大,应该就这座烽火台的烽帅和烽副,四个下属的烽子穿着就差了点,几个人双目圆瞪,看起来死不瞑目。
赵瑜微笑地欣赏着自己导演的杰作,‘被养了三个月的小狗从背后咬上一口,也难怪有这种表情。’
这六具尸首,连同上面被赵瑜亲手干掉的,再加上一脸得色的赵武,一座烽火台的八名定员的确一个不少。当初赵瑜为了把赵武安排到这座烽火台中,花了怕不有百十贯。这笔花销在汴梁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穷乡僻壤绝对是笔巨款。不过若是没有赵武作内应,夺取烽火台也不会这么容易,赵瑜前些日撒下的铜钱,却也没白花。
赵瑜向赵武问道:“陈五哥他们还没到吗?”镇鳌山上的这座烽火台就是入城的最后一道关口,赵瑜怕打草惊蛇,只带了几个亲兵摸上来,剩下的一百来人就由这次行动的副手陈五领着,等在西边的山脚下。等赵瑜拿下烽火台,就立刻派了赵文去通知陈五,命他领兵上山。
赵武应道:“文哥办事不会有差,算时间,他和陈五哥应该就到了。”
正说间,门外一阵咕咕嘎嘎声传来,说不清是山鸡还是蛤蟆,但约定好的信号却是夜枭。
赵武精神一振,道:“来了。”
“学得还是一点不像。”赵瑜笑道,他那个头号亲随看来在口技上没半点天赋。他提斧出门,赵武等亲随也随即跟了上来。
朔日无月,山林间黯黑无光。只见得台前山路上影影绰绰的都是晃动的黑影。人虽众,却了无声息。把这些浪港寨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拉到衢山岛整训了半个月的成果就在这里。
两个人影一前一后迎了上来,高而瘦的是赵文,矮而壮的是陈五。两人见了赵瑜,齐齐躬身行礼。
赵瑜回了半礼,温言道:“辛苦五哥了。人都到齐了吗?”
陈五木然点头,道:“总计百二十人,一个不差。”
“应该都吃了吧?”赵瑜再问。接下来就要展开战斗了,整个晚上都不会再有时间吃饭。赵瑜早吩咐下去,要陈五在等待时先把晚饭解决。
“都吃了。”陈五答后便抿起嘴,不多说一个字。
赵瑜脸上笑意不减,心中却是不快。他长兄赵瑾的这个亲信对着他时总是冷着脸,虽然礼数周全,却也毫无亲善之意。
‘不知他在床上干女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这幅表情。不过在瑾哥面前,谅他也不敢板着这张臭脸。’
道了声辛苦,赵瑜也不愿多话,便领众顺路东行。半盏茶的功夫,就下到半山腰。千百点星火在下方聚成两里方圆的一团,昌国县城正在眼前。
这昌国县旧称翁山。至唐大历元年西元766年,因袁晁海上起义而被废县。直至神宗熙宁时,因王安石奏请方恢复,同时‘以昌壮国势’为由,改名为昌国。昌国县城即是在翁山城旧址上重建。
由于地处海岛,昌国城并不甚大,不过两里方圆。城墙高仅两丈,长止六里,而环城壕河在冬天也仅有三五丈宽,最深处只能淹到胸前。最重要的是,昌国城依山而建,以镇鳌山为西北屏障,故此城墙和壕河都仅止于山麓,并没有封口。绕着镇鳌山脚的仅仅只是一道木栅注2。
昌国县本属下县,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县城中只有纵横交叉成十字的两条大路,总计不到五百户人家,所以镇守县城的兵丁少得可怜。守四方城门和山口的土兵加起来只有五十多,县衙中隶属县尉的弓手更仅有二十人。而且今夜是除夕,会坚守岗位的一只手就能数完。凭赵瑜手中百名精锐,斩首夺城当是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要是惊动了驻守在县城不远处的三姑寨,昌国巡检司的两百土兵注3,那就不一样了。大宋定制,‘弓手为县之巡徼,土兵为乡之控扼。’也就是说,弓手管辖范围只限于县城内,骚扰百姓是能手,动刀动枪就不必考虑他们了。而巡检司的土兵平日里却在山野乡村中捕盗剿匪,在昌国,那是连海盗都敢斗上一斗的主。论人数、论战力都不在赵瑜一众之下。所以,此次奇袭务求一击必中,他们并没有与官军缠斗的本钱。
看到县城,赵瑜一行就停了下来,而赵文赵武却径自前行。好半晌,赵武才先领着两人回来,他们是赵瑜一早派出哨探。
“下面的情况如何?”等两名哨探见过礼,赵瑜问道。
一名哨探上前禀道:“小的方才顺着木栅向北走了一圈,探得分明。这出山路口已被两道鹿角封住。鹿角只比栅栏矮上两尺,也有六尺多,还下得铁链挂锁,有手腕粗细,急切间打不开。路口旁边就有一间院子,亮着灯,有人居住,应该是守门的土兵,如是要搬开鹿角,肯定会被惊动。栅栏靠山这边,有十丈宽的地都插了竹签,露在外的有两寸长,煞是尖利。小的走了半里地,都是如此。”
赵瑜满意点头,这哨探说话条理分明,口才便利,‘是个人才。’
另一名哨探也跟着上前,道:“小的是向南走。地上的竹签也是一般无二,削得极是尖利。小的还拔了两根,就在这里。”说罢,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竹签,递了上来。
赵瑜摩挲着两根竹签。这竹签大约八九寸长,两头皆尖,而且极有韧性。这东西插在地上,如果不小心踩上去,脚底板立马一个血窟窿——这个时代可没有镶了钢片的鞋底。
听到哨探的禀报,除了早知详情的陈五、赵武二人,赵瑜周围的其他人呼吸都粗重起来,显是紧张的缘故。山脚下如此防备,对他们这一队百人来说,却也不比攻打城墙容易。
“众家兄弟不必忧心。”赵瑜笑道“这事我早已知晓。若非有万全之策,我又如何会如此行险?且等文兄弟回来便知端的。”
注1:昌国:今舟山市。唐称翁山,宋为昌国,至清时改为定海。宋时隶属两浙路明州。下辖富都(本岛及周围小岛)、安期(六横岛、桃花岛一带)、蓬莱(岱山岛及其东北诸岛一带)、金塘(金塘岛及周围小岛)四乡。
注2:明朝以前,昌国的古城墙都是没有合围的,西北面的镇鳌山是昌国的天然屏障,所以城墙止于山脚下。到了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镇鳌山上跨山筑城墙,使西北边城墙相连“西北跨镇鳌山,东抱霞山,余皆平陆”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城门“东曰丰阜,南曰文明,西曰太和,北曰永安。”
注3:关于昌国巡检司,只查到了宋理宗时的资料“三姑寨,额六百二十人,今五百四十人”不过那时已是南宋,海防严谨,且那时昌国已是拥有两万户人家的望县。而本书中还是北宋末年,自然比不上女真入侵、北人南逃后的时代,所以把巡检司兵力定为两百。其实这已经算多的,一般情况下,东南一带的巡检司,额兵不过一百,实际兵力能有五六十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