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换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咸阳可有什么消息?”杨端和转移了话题。
魏起如此肯定公子腾要回京,蒙武将出任中原大军统率,在杨端和看来咸阳中枢势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博弈,而魏起显然是知情者。
中原大军一旦由蒙武统率,等同于咸阳用绳子捆住了武烈侯的手脚,武烈侯即便有破魏之策恐怕也难以施展了。一个捆住手脚的人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如今回头再看,秦王和中枢授予武烈侯护军中尉一职,实在是太高明了。护军中尉其实就是个枷锁,而枷锁上面还有铁链,铁链就抓在咸阳手里。咸阳需要武烈侯大展神威的时侯,就把铁链放长一点,任由武烈侯充分发挥,当咸阳需要遏制武烈侯的时侯,只要把铁链拉紧就可以了。
主动权完全被咸阳所操控,武烈侯就如笼中困兽,一飞冲天自由翱翔不过是个美梦而已。
如此高明之策是谁拿出来的?杨端和认为是中枢合谋的结果。
事实上杨端和估猜错误,这个枷锁是武烈侯自己套到脖子上的,目的就是想在咸阳放松铁链的时侯建功立业,建立庞大实力,继而挣脱铁链,完成对咸阳的反制。
如果武烈侯没有给自己套上枷锁,他现在就被禁锢在南阳这个牢笼里任人宰割;如果咸阳手里没有这根铁链,也就不会让武烈侯肩负起打开中原僵局的重任。
现在武烈侯打破了中原战场上的僵局,正是扩大胜果的时侯,但这个胜果如果给武烈侯拿去了,他的实力势必进一步膨胀,从而获得挣脱这根铁链的机会。咸阳毫不犹豫,果断收紧铁链,遏制武烈侯实力的膨胀。但武烈侯的实力已经开始膨胀了,仅靠秦王和他身边的近侍大臣,也就是所谓的内廷力量已经难以拉住这根铁链,必然动用外廷的力量,也就是楚系的力量。
杨端和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现在秦王肯定要拉拢楚系外戚,而这正是老太后整个谋划中的核心部分。只有扶植武烈侯,让武烈侯的实力急骤膨胀,威胁到秦王和咸阳的时侯,秦王必将改变策略,向楚系求援,联合楚系的力量压制武烈侯。
楚系的援助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就是王统。
秦王会屈服吗?当然不会,所以楚系还是要继续帮助武烈侯膨胀实力。攻魏一战不能打赢,打赢了不仅秦王政感受到威胁,楚系同样感受到威胁,这样楚系反而被动了,无法掌控咸阳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但战场瞬息万变,即便拥有绝对实力也不敢断定有绝对胜算。秦王不愿意现在灭魏,但也不愿意打输,这个难度比较大,所以秦王肯定会把军队交给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这个人当然是蒙武。
蒙武做主帅,武烈侯的延伸权力受到了严重限制,他当然不会让老秦人拼命了,但武烈侯由此可以推测到楚系在背后捅刀子,那么,他会不会一怒之下出手报复?假如武烈侯和老秦人有意报复楚系,这一仗对杨端和来说就非常危险了,毕竟他要渡过大河,从中原的东南方向包围大梁,同时还要阻御齐军,处在敌军的夹击之下,处境非常不妙。
魏起自然听出了杨端和的意思。他微微皱眉,沉吟稍许说道“即便拿下了魏国,武烈侯还是不足以威胁到咸阳。”
杨端和脸色微凝,没有说话。
他不同意这种说法。武烈侯拥有南阳封邑,颍川郡现在也控制在他的手上,假如再打下魏国,再置两个郡,武烈侯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他的实力非常强大,完全可以对咸阳形成威胁,甚至可以与咸阳分庭抗礼。魏起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原因显然就是秦王并没有迫于这种可预见的威胁向楚系做出更大的妥协,楚系不得不继续帮助武烈侯膨胀实力。
“风险太大。”杨端和犹豫良久,还是正色告诫道“武烈侯野蛮而残暴,激怒了他,他可能架空蒙武,在中原战场上为所欲为。一旦再给他打赢了,拿下魏国,不要说秦王一筹莫展,我们也是极其被动。”
魏起心里掠过一丝颤栗。杨端和说的比较婉转,被动的意思其实说白了就是楚系被彻底赶出军队。
武烈侯如果拿下魏国,关东人和楚人在军中的实力将进一步削弱。武烈侯绝不会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手,更不会把对手放在身边。长安君成蛟就是前车之鉴,以他的才智岂会重蹈覆辙?
“做什么事没有风险?”魏起笑道“你应该看到武烈侯有个致命的要害。”
杨端和目露疑惑之色。
“武烈侯在朝堂上没有人。”魏起望着杨端和问道“武烈侯和大王有十年之约,在这十年内,武烈侯假如没有我们的支持,他拿什么统一中土?”
杨端和蓦然醒悟,怪不得武烈侯与楚系达成了妥协。武烈侯用一个三年之约和一个十年之约换来自由之身,免遭禁锢之祸,而秦王政因此抓住了武烈侯的要害。武烈侯若要完成诺言,就必须与楚系结盟,赢得楚系的支持,而楚系则利用武烈侯对咸阳的威胁,赢得王统上的胜利。
“你当真以为武烈侯会拥兵自重,与咸阳分庭抗礼,以至兄弟阋墙,自相残杀?”魏起继续问道。
杨端和的确有这样的看法。武烈侯虽然是个天才,但在他的印象里就是个野蛮残暴的蛮夷之徒,再加上其身份特殊,四周强敌环伺,举兵叛乱是迟早的事。就像长安君一样,即使没有叛乱之意,最终也被人逼上了不归路。
“舍此以外,他还有其它的路吗?”杨端和反问道。
“你知道他为什么出塞吗?”魏起又问道。
杨端和久在边镇,对武烈侯出塞的背后秘密还真的不甚了了。
“我可以告诉你。”魏起说道“等你听完之后,你就知道他不会叛乱了。对他而言,中土统一是他的生命所在,他就是为统一而活着。”
=
各军统率们的请战奏章尚未送出去,秦王令书就到了,内史公子腾爵升驷车庶长,即刻返京,由蒙武出任中原大军统率。
秦王又手书一封,阐述秦齐四十年连横盟约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咸阳对攻魏一事必须慎重考虑,请武烈侯务必配合蒙武,暂时巩固战果,不要急于发动攻击。
太后也手书一封,对秦齐四十年的连横大加赞叹,在夸奖宝鼎击败合纵军的同时对楚国的背盟深恶痛绝,对李园合纵一事更是异常愤怒,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个清晰的讯息,务必诛杀李园,绝不能把他放回楚国。
楚系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与秦王妥协,这令公子宝鼎出离愤怒,气得破口大骂。
咸阳临阵换帅,说白了就是不愿意灭亡魏国,而不愿意灭魏,除了自身条件不足,齐国挥眈眈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遏制自己实力的膨胀。
公子腾不得不走,就如原有历史一样,他在灭韩之后便无声无息了。难道我就没办法改变他的命运?
如果今年不能灭魏,错过眼前大好机会,估计灭魏的时间也要一拖再拖,历史还是走上了它的固有轨迹,并没有因为合纵军的出现和韩国的提前灭亡而出现巨大的偏移。
宝鼎愤怒之余大为沮丧。做事太难了,改变历史同样难如登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咸阳政局。
现在咸阳三大势力鼎足而立,秦王和关东人,太后和楚人,还有就是武烈侯和老秦人,而武烈侯和老秦人这个庞大势力实际上就是宗室力量和军队力量的结合,是延续昭襄王时期的公子弘和武安君这个强势团体。
昭襄王创建了秦国最辉煌时期,当时咸阳高层在大策略大利益上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昭襄王、宣太后和宗室、楚人、老秦人中的卓越之士基本上都能携手合作,大家齐心协力,大秦军队因此在东方战场上连战连捷,这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各方都能从这个利益中分到满意的一块,然而,昭襄王对这个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式越来越不满,而魏人范睢的到来和他所坚持的君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法治理念,终于给昭襄王找到了拟制一种新的权力和财富再分配方案的理论基础。
范睢的“固干削枝”之策,其实质就是拟制了一套有利于君王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式,而这个策略实施的后果就是所有参加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利益团体全部遭到了空前打击,国力因此遭到重创。
君王、宗室、楚系外戚和老秦人是参与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四大利益团体,昭襄王要独占权力和财富,要把另外三个全部打倒,这就是“固干削枝”的真正用意。此策成功了,昭襄王把宗室和楚系外戚全部赶走了,把老秦人也杀了一大批,他的权力和财富的确因此而增加了,但政治上的厮杀和战场上的失败导致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急剧缩减,东扩步伐因此停滞甚至倒退。
“固干削枝”之策事实上是个失败的策略,伤人伤己,更伤了王国,至于因此策而死的无辜者,尤其是死在战场上的将士更是难以估算,最终白白便宜了关东六国,给他们赢得了将近三十年的喘媳间。
昭襄王晚年一事无成,他是不是为此而懊悔?如果范睢不是在武安君死后的第二年就病逝,范睢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苏秦,成为名震天下的“反间”贼?
从历史上来看,昭襄王应该没有为此而懊悔,相反,他坚持自己的这一治国理念,而这种坚持导致他死后的咸阳政局始终处在混乱状态。孝文王三天而崩,庄襄王三年而崩,华阳太后主政十几年,咸阳各方势力都在为重建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殊死搏杀。
楚系外戚从复出到壮大,连续遭到宗室、老秦人和关东人的阻击,就在楚系扳倒了为相十三年的吕不韦后,秦王政绝地反击,从蛮荒召回了公子宝鼎,利用公子宝鼎的特殊地位把老秦人、关东人和巴蜀人联合到一起,重创楚系,最终算是确立了三大势力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
然而,秦王政继承了昭襄王的治国理念,而韩非子集“法术势”三家之长的法家学术更是给了秦王政实施“君权至上、中央集权”这一治国策略的理论基础,于是秦王政也是义无反顾,在拉拢和利用关东士卿的同时,向楚人和老秦人发动了无情的打击。
无论是王国自身还是组成王国统治阶层的利益团体,其本性贪婪,而贪婪给了他们攫取权力和财富的动力。秦王政也罢,太后和楚人也罢,公子宝鼎和老秦人也罢,还有以蒙氏和冯氏为主的关东士卿,大加都在为权力和财富而搏斗,贪婪让他们变成了血腥的野兽,而撕咬和吞噬成为他们生存的本能。
武烈侯一门心思统一中土,试图让王国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在他看来,随着统一进程的发展,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也就变得简单容易了。参与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利益团体在自身利益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必然有合作,而合作之下重制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必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武烈侯认为,有这段时间的缓冲,他可以改变国策和制度,延续未来帝国的命运。
可惜他过于想当然了。上位者未必都是伟人,而伟人未必都拥有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和对未来利益预期的强烈自信,局部的和短期内的利益损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在他们眼里这些蝇头小利无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必须坚决而迅速地予以处置。
楚系外戚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小利”放弃了“大利”
老太后亲自写信,叫宝鼎杀了李园,而杀李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楚系无法抵来自御楚国方面的压力。阳文君熊岳暗中“帮忙”的初衷是打击李园,而不是卖国,更不愿意为此付出十几万大军和多年战争储备的损失,楚国方面对武烈侯的贪婪和无耻显然是出离愤怒了,楚系为此不得不与秦王政妥协,以免出现不可预知的危机。这个理由看上去不错,但武烈侯认为太过拙劣了。
秦王政在“固干削枝”而这个“枝”从楚系变成了武烈侯和老秦人,楚系好计策。同样的计策楚系用了一次又一次,长安君成蛟的兵变,嫪毐(laoai)的叛乱,吕不韦的黯然离京,如今却要对付武烈侯了。
难道把我踩到脚底下,楚系就能实现目的?这也太幼稚了吧,难道不知道秦王政狠辣的手段远远超过了我?
无论武烈侯怎么抱怨,都不会改变既定事实了。
“我回京也不是坏事。”公子腾安慰宝鼎“你在朝内的力量太过薄弱。我如今爵至驷车庶长,可以参与中枢决策,相比较而言,我回京对你的帮助更大。”
“楚系要得到的利益太大,大王即使妥协,也是要拖,不会马上答应。”公子腾说道“时间拖得越长,对你越有利。”
宝鼎思索良久,缓缓点头。秦王政肯定妥协了,但妥协是假,阻止自己灭魏是真,这才有了临阵换帅之举。假若后期中原战局对自己有利,秦王还是拖,楚系就要主动“攻击”了。
这个时间差很重要。在秦王施展“拖”字诀而楚系急不可耐之际,楚系就会支持自己攻魏。只要在秦王准备答应楚系的条件而楚系打算支持秦王下令撤军的时侯,自己拿下了大梁,那秦王和楚系就双双失算,局势就完全被自己控制了。
“你回京也好。”宝鼎把自己对未来局势的分析大概说了一下“你回京后联合公子豹等人,想方设法阻止秦王立后立储,尽量给我争取更多的时间。”
公子腾一口答应了,接着无奈叹息“可惜,这个大功劳给蒙武和关东人抢去了。”
“我会把这个功劳给蒙武?”宝鼎冷笑“这个功劳我是给你和王贲准备的,现在你走了,那就只好便宜王贲一个人了。”
公子腾抚须而笑“你要将计就计?”
“咸阳既然要打击我和老秦人,那我就遂了他们的心愿,这一仗我和老秦人来打,其他人统统滚蛋。”
“恐怕很难。”公子腾笑道“你是一位福将,跟在你后面,功劳俯地可拾啊。”
宝鼎冷笑“本来我的确打算送他们一些,但这些人太贪婪了。人不能太贪,太贪必有祸事。”
宝鼎送走了公子腾,接着请来了桓齮、司马锌、王贲和曝布。
“这一仗还有打的必要吗?”王贲兴味索然“咸阳既然不想打,那就算了,何必自找没趣?”
“武烈侯,现在我们没有任何胜算,此仗不打也罢,免得让将士们白白送死。”曝布也无精打采地说道。
宝鼎面无表情,转目望向桓齮和司马锌。
“打!其他人不打,我们老秦人打。”司马锌用力挥动手臂,大声说道“区区一座大梁城,何足道哉?”
=
=
=
“咸阳可有什么消息?”杨端和转移了话题。
魏起如此肯定公子腾要回京,蒙武将出任中原大军统率,在杨端和看来咸阳中枢势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博弈,而魏起显然是知情者。
中原大军一旦由蒙武统率,等同于咸阳用绳子捆住了武烈侯的手脚,武烈侯即便有破魏之策恐怕也难以施展了。一个捆住手脚的人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如今回头再看,秦王和中枢授予武烈侯护军中尉一职,实在是太高明了。护军中尉其实就是个枷锁,而枷锁上面还有铁链,铁链就抓在咸阳手里。咸阳需要武烈侯大展神威的时侯,就把铁链放长一点,任由武烈侯充分发挥,当咸阳需要遏制武烈侯的时侯,只要把铁链拉紧就可以了。
主动权完全被咸阳所操控,武烈侯就如笼中困兽,一飞冲天自由翱翔不过是个美梦而已。
如此高明之策是谁拿出来的?杨端和认为是中枢合谋的结果。
事实上杨端和估猜错误,这个枷锁是武烈侯自己套到脖子上的,目的就是想在咸阳放松铁链的时侯建功立业,建立庞大实力,继而挣脱铁链,完成对咸阳的反制。
如果武烈侯没有给自己套上枷锁,他现在就被禁锢在南阳这个牢笼里任人宰割;如果咸阳手里没有这根铁链,也就不会让武烈侯肩负起打开中原僵局的重任。
现在武烈侯打破了中原战场上的僵局,正是扩大胜果的时侯,但这个胜果如果给武烈侯拿去了,他的实力势必进一步膨胀,从而获得挣脱这根铁链的机会。咸阳毫不犹豫,果断收紧铁链,遏制武烈侯实力的膨胀。但武烈侯的实力已经开始膨胀了,仅靠秦王和他身边的近侍大臣,也就是所谓的内廷力量已经难以拉住这根铁链,必然动用外廷的力量,也就是楚系的力量。
杨端和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现在秦王肯定要拉拢楚系外戚,而这正是老太后整个谋划中的核心部分。只有扶植武烈侯,让武烈侯的实力急骤膨胀,威胁到秦王和咸阳的时侯,秦王必将改变策略,向楚系求援,联合楚系的力量压制武烈侯。
楚系的援助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就是王统。
秦王会屈服吗?当然不会,所以楚系还是要继续帮助武烈侯膨胀实力。攻魏一战不能打赢,打赢了不仅秦王政感受到威胁,楚系同样感受到威胁,这样楚系反而被动了,无法掌控咸阳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但战场瞬息万变,即便拥有绝对实力也不敢断定有绝对胜算。秦王不愿意现在灭魏,但也不愿意打输,这个难度比较大,所以秦王肯定会把军队交给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这个人当然是蒙武。
蒙武做主帅,武烈侯的延伸权力受到了严重限制,他当然不会让老秦人拼命了,但武烈侯由此可以推测到楚系在背后捅刀子,那么,他会不会一怒之下出手报复?假如武烈侯和老秦人有意报复楚系,这一仗对杨端和来说就非常危险了,毕竟他要渡过大河,从中原的东南方向包围大梁,同时还要阻御齐军,处在敌军的夹击之下,处境非常不妙。
魏起自然听出了杨端和的意思。他微微皱眉,沉吟稍许说道“即便拿下了魏国,武烈侯还是不足以威胁到咸阳。”
杨端和脸色微凝,没有说话。
他不同意这种说法。武烈侯拥有南阳封邑,颍川郡现在也控制在他的手上,假如再打下魏国,再置两个郡,武烈侯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他的实力非常强大,完全可以对咸阳形成威胁,甚至可以与咸阳分庭抗礼。魏起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原因显然就是秦王并没有迫于这种可预见的威胁向楚系做出更大的妥协,楚系不得不继续帮助武烈侯膨胀实力。
“风险太大。”杨端和犹豫良久,还是正色告诫道“武烈侯野蛮而残暴,激怒了他,他可能架空蒙武,在中原战场上为所欲为。一旦再给他打赢了,拿下魏国,不要说秦王一筹莫展,我们也是极其被动。”
魏起心里掠过一丝颤栗。杨端和说的比较婉转,被动的意思其实说白了就是楚系被彻底赶出军队。
武烈侯如果拿下魏国,关东人和楚人在军中的实力将进一步削弱。武烈侯绝不会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手,更不会把对手放在身边。长安君成蛟就是前车之鉴,以他的才智岂会重蹈覆辙?
“做什么事没有风险?”魏起笑道“你应该看到武烈侯有个致命的要害。”
杨端和目露疑惑之色。
“武烈侯在朝堂上没有人。”魏起望着杨端和问道“武烈侯和大王有十年之约,在这十年内,武烈侯假如没有我们的支持,他拿什么统一中土?”
杨端和蓦然醒悟,怪不得武烈侯与楚系达成了妥协。武烈侯用一个三年之约和一个十年之约换来自由之身,免遭禁锢之祸,而秦王政因此抓住了武烈侯的要害。武烈侯若要完成诺言,就必须与楚系结盟,赢得楚系的支持,而楚系则利用武烈侯对咸阳的威胁,赢得王统上的胜利。
“你当真以为武烈侯会拥兵自重,与咸阳分庭抗礼,以至兄弟阋墙,自相残杀?”魏起继续问道。
杨端和的确有这样的看法。武烈侯虽然是个天才,但在他的印象里就是个野蛮残暴的蛮夷之徒,再加上其身份特殊,四周强敌环伺,举兵叛乱是迟早的事。就像长安君一样,即使没有叛乱之意,最终也被人逼上了不归路。
“舍此以外,他还有其它的路吗?”杨端和反问道。
“你知道他为什么出塞吗?”魏起又问道。
杨端和久在边镇,对武烈侯出塞的背后秘密还真的不甚了了。
“我可以告诉你。”魏起说道“等你听完之后,你就知道他不会叛乱了。对他而言,中土统一是他的生命所在,他就是为统一而活着。”
=
各军统率们的请战奏章尚未送出去,秦王令书就到了,内史公子腾爵升驷车庶长,即刻返京,由蒙武出任中原大军统率。
秦王又手书一封,阐述秦齐四十年连横盟约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咸阳对攻魏一事必须慎重考虑,请武烈侯务必配合蒙武,暂时巩固战果,不要急于发动攻击。
太后也手书一封,对秦齐四十年的连横大加赞叹,在夸奖宝鼎击败合纵军的同时对楚国的背盟深恶痛绝,对李园合纵一事更是异常愤怒,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个清晰的讯息,务必诛杀李园,绝不能把他放回楚国。
楚系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与秦王妥协,这令公子宝鼎出离愤怒,气得破口大骂。
咸阳临阵换帅,说白了就是不愿意灭亡魏国,而不愿意灭魏,除了自身条件不足,齐国挥眈眈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遏制自己实力的膨胀。
公子腾不得不走,就如原有历史一样,他在灭韩之后便无声无息了。难道我就没办法改变他的命运?
如果今年不能灭魏,错过眼前大好机会,估计灭魏的时间也要一拖再拖,历史还是走上了它的固有轨迹,并没有因为合纵军的出现和韩国的提前灭亡而出现巨大的偏移。
宝鼎愤怒之余大为沮丧。做事太难了,改变历史同样难如登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咸阳政局。
现在咸阳三大势力鼎足而立,秦王和关东人,太后和楚人,还有就是武烈侯和老秦人,而武烈侯和老秦人这个庞大势力实际上就是宗室力量和军队力量的结合,是延续昭襄王时期的公子弘和武安君这个强势团体。
昭襄王创建了秦国最辉煌时期,当时咸阳高层在大策略大利益上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昭襄王、宣太后和宗室、楚人、老秦人中的卓越之士基本上都能携手合作,大家齐心协力,大秦军队因此在东方战场上连战连捷,这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各方都能从这个利益中分到满意的一块,然而,昭襄王对这个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式越来越不满,而魏人范睢的到来和他所坚持的君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法治理念,终于给昭襄王找到了拟制一种新的权力和财富再分配方案的理论基础。
范睢的“固干削枝”之策,其实质就是拟制了一套有利于君王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式,而这个策略实施的后果就是所有参加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利益团体全部遭到了空前打击,国力因此遭到重创。
君王、宗室、楚系外戚和老秦人是参与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四大利益团体,昭襄王要独占权力和财富,要把另外三个全部打倒,这就是“固干削枝”的真正用意。此策成功了,昭襄王把宗室和楚系外戚全部赶走了,把老秦人也杀了一大批,他的权力和财富的确因此而增加了,但政治上的厮杀和战场上的失败导致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急剧缩减,东扩步伐因此停滞甚至倒退。
“固干削枝”之策事实上是个失败的策略,伤人伤己,更伤了王国,至于因此策而死的无辜者,尤其是死在战场上的将士更是难以估算,最终白白便宜了关东六国,给他们赢得了将近三十年的喘媳间。
昭襄王晚年一事无成,他是不是为此而懊悔?如果范睢不是在武安君死后的第二年就病逝,范睢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苏秦,成为名震天下的“反间”贼?
从历史上来看,昭襄王应该没有为此而懊悔,相反,他坚持自己的这一治国理念,而这种坚持导致他死后的咸阳政局始终处在混乱状态。孝文王三天而崩,庄襄王三年而崩,华阳太后主政十几年,咸阳各方势力都在为重建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殊死搏杀。
楚系外戚从复出到壮大,连续遭到宗室、老秦人和关东人的阻击,就在楚系扳倒了为相十三年的吕不韦后,秦王政绝地反击,从蛮荒召回了公子宝鼎,利用公子宝鼎的特殊地位把老秦人、关东人和巴蜀人联合到一起,重创楚系,最终算是确立了三大势力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
然而,秦王政继承了昭襄王的治国理念,而韩非子集“法术势”三家之长的法家学术更是给了秦王政实施“君权至上、中央集权”这一治国策略的理论基础,于是秦王政也是义无反顾,在拉拢和利用关东士卿的同时,向楚人和老秦人发动了无情的打击。
无论是王国自身还是组成王国统治阶层的利益团体,其本性贪婪,而贪婪给了他们攫取权力和财富的动力。秦王政也罢,太后和楚人也罢,公子宝鼎和老秦人也罢,还有以蒙氏和冯氏为主的关东士卿,大加都在为权力和财富而搏斗,贪婪让他们变成了血腥的野兽,而撕咬和吞噬成为他们生存的本能。
武烈侯一门心思统一中土,试图让王国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在他看来,随着统一进程的发展,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也就变得简单容易了。参与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利益团体在自身利益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必然有合作,而合作之下重制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必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武烈侯认为,有这段时间的缓冲,他可以改变国策和制度,延续未来帝国的命运。
可惜他过于想当然了。上位者未必都是伟人,而伟人未必都拥有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和对未来利益预期的强烈自信,局部的和短期内的利益损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在他们眼里这些蝇头小利无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必须坚决而迅速地予以处置。
楚系外戚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小利”放弃了“大利”
老太后亲自写信,叫宝鼎杀了李园,而杀李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楚系无法抵来自御楚国方面的压力。阳文君熊岳暗中“帮忙”的初衷是打击李园,而不是卖国,更不愿意为此付出十几万大军和多年战争储备的损失,楚国方面对武烈侯的贪婪和无耻显然是出离愤怒了,楚系为此不得不与秦王政妥协,以免出现不可预知的危机。这个理由看上去不错,但武烈侯认为太过拙劣了。
秦王政在“固干削枝”而这个“枝”从楚系变成了武烈侯和老秦人,楚系好计策。同样的计策楚系用了一次又一次,长安君成蛟的兵变,嫪毐(laoai)的叛乱,吕不韦的黯然离京,如今却要对付武烈侯了。
难道把我踩到脚底下,楚系就能实现目的?这也太幼稚了吧,难道不知道秦王政狠辣的手段远远超过了我?
无论武烈侯怎么抱怨,都不会改变既定事实了。
“我回京也不是坏事。”公子腾安慰宝鼎“你在朝内的力量太过薄弱。我如今爵至驷车庶长,可以参与中枢决策,相比较而言,我回京对你的帮助更大。”
“楚系要得到的利益太大,大王即使妥协,也是要拖,不会马上答应。”公子腾说道“时间拖得越长,对你越有利。”
宝鼎思索良久,缓缓点头。秦王政肯定妥协了,但妥协是假,阻止自己灭魏是真,这才有了临阵换帅之举。假若后期中原战局对自己有利,秦王还是拖,楚系就要主动“攻击”了。
这个时间差很重要。在秦王施展“拖”字诀而楚系急不可耐之际,楚系就会支持自己攻魏。只要在秦王准备答应楚系的条件而楚系打算支持秦王下令撤军的时侯,自己拿下了大梁,那秦王和楚系就双双失算,局势就完全被自己控制了。
“你回京也好。”宝鼎把自己对未来局势的分析大概说了一下“你回京后联合公子豹等人,想方设法阻止秦王立后立储,尽量给我争取更多的时间。”
公子腾一口答应了,接着无奈叹息“可惜,这个大功劳给蒙武和关东人抢去了。”
“我会把这个功劳给蒙武?”宝鼎冷笑“这个功劳我是给你和王贲准备的,现在你走了,那就只好便宜王贲一个人了。”
公子腾抚须而笑“你要将计就计?”
“咸阳既然要打击我和老秦人,那我就遂了他们的心愿,这一仗我和老秦人来打,其他人统统滚蛋。”
“恐怕很难。”公子腾笑道“你是一位福将,跟在你后面,功劳俯地可拾啊。”
宝鼎冷笑“本来我的确打算送他们一些,但这些人太贪婪了。人不能太贪,太贪必有祸事。”
宝鼎送走了公子腾,接着请来了桓齮、司马锌、王贲和曝布。
“这一仗还有打的必要吗?”王贲兴味索然“咸阳既然不想打,那就算了,何必自找没趣?”
“武烈侯,现在我们没有任何胜算,此仗不打也罢,免得让将士们白白送死。”曝布也无精打采地说道。
宝鼎面无表情,转目望向桓齮和司马锌。
“打!其他人不打,我们老秦人打。”司马锌用力挥动手臂,大声说道“区区一座大梁城,何足道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