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陈青若文集最新章节!
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作家。虽然如今这个职业已经失去了它美丽的光环,变得俗不可耐。
我的梦想源于我的父亲。父亲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他十几岁就参了军,在军队里从零开始学习认字。复员后,他到故乡的一家矿山当了工人。他的文化程度最多相当于小学毕业,可是,他却写出了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那时,我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小娃娃。为了让我认字,家里又穷得连张纸都没有,母亲就把父亲的小说手稿裁成小页,用线缝好,让我在背面写字。我不知道当年的父亲见到自己辛辛苦苦写下的文字被裁得七零八落是什么滋味。我甚至不记得父亲有什么反应,也许是我太小的缘故。那时的记忆,是那种写满了字的信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本用完了,母亲很快会缝好另一本,源源不断那时,我似乎知道自己用的是父亲写的小说,可是,我不知道那些圆珠笔写下的字有多么珍贵,都肆意挥霍掉了。
父亲是个刚毅的人,对待什么都很有韧劲。如今的我,依然很难想象父亲是在怎样贫穷艰辛的状态下伏在案前写出了十几万个文字,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持着他。我常常想,我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韧劲,如果我像父亲一样刚毅,绝不至于到如今依然一事无成。
长大之后,每每跟父亲说起他的小说,父亲都故意转移了话题。在我的印象中,跟父亲谈话,似乎没有禁区。他是个健谈的人,很乐意于谈起往事,谈起儿时在坡上放牛第一次遇见母亲,谈起他当兵的岁月,谈起他神枪手一样的枪法只有他曾写下的文字,是父亲多年来坚持绕道而行的一片沼泽地。我想,那应该是父亲心中旁人难以企及的一块圣土,不愿提及的伤痛、失望,不能实现的梦想。
我极少在父亲面前提起这件事,虽然我一直对此深怀愧疚,很想找个机会郑重地向父亲道歉,虽然我并没做错什么。我想,如果那些珍贵的手稿还在,我一定会认真地拜读它,看一看年少时的父亲都写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也正因如此,我格外重视我和轻扬的手稿,总是很仔细地收藏好,分好类,放在文件夹里,不曾遗失,也不曾丢弃。
我生性疏懒,行事随意。虽然很想在写作上有点作为,终因为懒惰,什么也没写出来。再则,水平也有限。我从父亲身上只继承了写作的兴趣,却没继承多少灵气。缺乏灵气,是我文字中的致命伤。轻扬早就指出了我的这个缺陷,可是我没能力去弥补。
我始终相信厚积薄发的道理,深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传统教育在我身上打下了多么深的烙印。我相信宿命的力量,信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宿命论。所以,我从不曾急功近利地追逐某种虚名,不曾努力,也就不曾有什么收获。轻扬曾鼓励我正而八经地写点主题集中弘扬主旋律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拿到杂志社或是报纸的文学版去碰碰运气。我告诉他,首先,我写不出所谓主题集中弘扬主旋律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其次,我讨厌去面对报纸、杂志社板着面孔的编辑在他们面前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像个文学青年。
我的工作与文字有关,但是赖以生存的本钱不是文学。我喜欢写点很随意的文字,没有什么主题,只是情绪的集合体。我的文字完全符合我的个性--颓废、混乱、缺乏理性、缺乏条理、带点邪气的激情和摆脱不掉的沉郁,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如飞临水面的蝴蝶,有着明显的自恋倾向。
我喜欢在网络上写文章,是因为网络是很随意的来去自如的地方,随意选择,随意加入,随意离开。我在遥远的电脑屏幕后面,谁也看不见我在键盘上敲击的手指,看不见我脸上的表情。暗夜适合喜爱隐匿的人,隐匿带来安全。
这种状态令我感到满足。我曾经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在网络上写文章,我的梦想正是他的梦想,我要尽自己的努力把它变成现实。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掉泪了。因为,我又想起了父亲遗失在贫困生活里的手稿,想起了父亲的坚韧和失落。
我比父亲幸运,因为我不必拿自己的手稿给孩子当写字本,没有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弯我的腰杆。我生活在信息时代,拥有网络这个庞大而随意的舞台。还有,我年轻,有足够的清醒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在世俗中迷失了自己的信念,忘记了自己的坐标。
能拿起笔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多么幸运的事,不试图取宠,更不去炫耀,只有平静的记录和诉说,或许就是文字的力量,梦想的力量。
我想,所谓梦想,就是激励人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一个理由。至于是否要成全这个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它存在,就不会孤单。
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作家。虽然如今这个职业已经失去了它美丽的光环,变得俗不可耐。
我的梦想源于我的父亲。父亲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他十几岁就参了军,在军队里从零开始学习认字。复员后,他到故乡的一家矿山当了工人。他的文化程度最多相当于小学毕业,可是,他却写出了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那时,我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小娃娃。为了让我认字,家里又穷得连张纸都没有,母亲就把父亲的小说手稿裁成小页,用线缝好,让我在背面写字。我不知道当年的父亲见到自己辛辛苦苦写下的文字被裁得七零八落是什么滋味。我甚至不记得父亲有什么反应,也许是我太小的缘故。那时的记忆,是那种写满了字的信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本用完了,母亲很快会缝好另一本,源源不断那时,我似乎知道自己用的是父亲写的小说,可是,我不知道那些圆珠笔写下的字有多么珍贵,都肆意挥霍掉了。
父亲是个刚毅的人,对待什么都很有韧劲。如今的我,依然很难想象父亲是在怎样贫穷艰辛的状态下伏在案前写出了十几万个文字,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持着他。我常常想,我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韧劲,如果我像父亲一样刚毅,绝不至于到如今依然一事无成。
长大之后,每每跟父亲说起他的小说,父亲都故意转移了话题。在我的印象中,跟父亲谈话,似乎没有禁区。他是个健谈的人,很乐意于谈起往事,谈起儿时在坡上放牛第一次遇见母亲,谈起他当兵的岁月,谈起他神枪手一样的枪法只有他曾写下的文字,是父亲多年来坚持绕道而行的一片沼泽地。我想,那应该是父亲心中旁人难以企及的一块圣土,不愿提及的伤痛、失望,不能实现的梦想。
我极少在父亲面前提起这件事,虽然我一直对此深怀愧疚,很想找个机会郑重地向父亲道歉,虽然我并没做错什么。我想,如果那些珍贵的手稿还在,我一定会认真地拜读它,看一看年少时的父亲都写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也正因如此,我格外重视我和轻扬的手稿,总是很仔细地收藏好,分好类,放在文件夹里,不曾遗失,也不曾丢弃。
我生性疏懒,行事随意。虽然很想在写作上有点作为,终因为懒惰,什么也没写出来。再则,水平也有限。我从父亲身上只继承了写作的兴趣,却没继承多少灵气。缺乏灵气,是我文字中的致命伤。轻扬早就指出了我的这个缺陷,可是我没能力去弥补。
我始终相信厚积薄发的道理,深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传统教育在我身上打下了多么深的烙印。我相信宿命的力量,信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宿命论。所以,我从不曾急功近利地追逐某种虚名,不曾努力,也就不曾有什么收获。轻扬曾鼓励我正而八经地写点主题集中弘扬主旋律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拿到杂志社或是报纸的文学版去碰碰运气。我告诉他,首先,我写不出所谓主题集中弘扬主旋律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其次,我讨厌去面对报纸、杂志社板着面孔的编辑在他们面前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像个文学青年。
我的工作与文字有关,但是赖以生存的本钱不是文学。我喜欢写点很随意的文字,没有什么主题,只是情绪的集合体。我的文字完全符合我的个性--颓废、混乱、缺乏理性、缺乏条理、带点邪气的激情和摆脱不掉的沉郁,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如飞临水面的蝴蝶,有着明显的自恋倾向。
我喜欢在网络上写文章,是因为网络是很随意的来去自如的地方,随意选择,随意加入,随意离开。我在遥远的电脑屏幕后面,谁也看不见我在键盘上敲击的手指,看不见我脸上的表情。暗夜适合喜爱隐匿的人,隐匿带来安全。
这种状态令我感到满足。我曾经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在网络上写文章,我的梦想正是他的梦想,我要尽自己的努力把它变成现实。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掉泪了。因为,我又想起了父亲遗失在贫困生活里的手稿,想起了父亲的坚韧和失落。
我比父亲幸运,因为我不必拿自己的手稿给孩子当写字本,没有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弯我的腰杆。我生活在信息时代,拥有网络这个庞大而随意的舞台。还有,我年轻,有足够的清醒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在世俗中迷失了自己的信念,忘记了自己的坐标。
能拿起笔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多么幸运的事,不试图取宠,更不去炫耀,只有平静的记录和诉说,或许就是文字的力量,梦想的力量。
我想,所谓梦想,就是激励人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一个理由。至于是否要成全这个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它存在,就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