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南——音海韵鼓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词韵绿畴文集最新章节!
从厦门眼科医院出来,检查了眼睛没什么问题,心里轻松了许多。站在马路边,凭前两天乘车去鼓浪屿时的感觉,此处应当离鼓浪屿不远。(因为我从不记路,也只能凭感觉)问了一下行人,果不其然,大概有一两站的路程就到轮渡了,刚到厦门时,虽然已经去过一次,但还是意犹未尽。看了下时间,刚十一点钟,打了个电话给“领导”经过批准,我决定步行去鼓浪屿再玩一次。
鼓浪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与厦门一江之隔,素有“海上花园”、“音乐之岛”、“钢琴之乡”、“万国建筑博览会”等诸多美誉。现在想来,所去过的南方城市之中,游玩的地方中唯一让我向往的只有鼓浪屿。广州、上海等虽去过几次但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似乎没什么留恋的。
现在是十二月底了,家里正在下大雪,而这里却是风和日丽,气候宜人,花团锦簇,穿长裙夏装的时候。宽敞的马路两边,棵棵南国植物葱郁繁茂。你可以在路边小店买到各种时令的新鲜水果,也偶尔有挑着担子卖刚摘下来带着叶子叫不出名子的果子。
很轻松的漫步,有柔风拂面,花香怡人。
到轮渡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自码头乘轮船只需在海面上转个u型的弯,到鼓浪屿约需15分钟的时间。此时正是中午下班放学时间吧,乘船的人很多,五分钟一班也总是满满的人,扶着船舷站满了人。从船上望去,鼓浪屿像是打掀开盖子的一架泊在水面的钢琴。
从码头下船步行,散漫悠闲,没有目的。鼓浪屿面积是1。91平方公里,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走,不用担心迷路,用大半天时间就差不多可以游览完整个岛屿。岛上“往来都是客,绝无车马喧”这里是真正的“而无车马喧”男女老幼,匆忙的,悠闲的,所有的人都是步行。因为岛上只有三种车,消防车,游览车、人力板车。消防车,游览车自不必说其用途,人力板车在这里非同一般,它是这里居民的重要运输工具,一切重物杂物的搬出搬进都是由它来完成,居民从岛外购置的货物,或者说从岛上搬运出的物品都靠它。没有现代交通车辆,没有费气污染,你可以漫无边际的行走,你可以心旷神怡,可以心不在焉,你是绝对安全的,不用担心有飞驰而来的车辆撞到你。
如果刚到岛上,导游员第一与你解说的大多情况下应是“鼓浪屿”此名的由来。因了岛上西南海隅岸边有一块高约两米多、中间有一个大洞的岩石,当涨潮时它受到风浪冲击拍打,就会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响,像极了高亢激昂的擂鼓声,鼓浪屿因此而得名。可惜我去了两次也没能听到它的“鼓”声,都是风平浪静,看到它温顺和煦的样子。会发出声响的岩石前面立一石碑,约摸到我肩膀的高度,刻有“鼓浪石”三个金色大字。游人都会在此留影纪念。我漫不经心的走到此处,有两位游人让我帮他们拍张合影,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微风中,手抚石碑,背依鼓浪石,没有惊涛拍岸,留下了他们幸福的笑容。
这里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从岛上的轮渡码头向左走约五分钟左右的路程,就是皓月园了,它是为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不朽功勋,而建造的纪念园。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约二万平方米。它以郑成功巨型雕像为核心,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屹立在一块名为覆鼎岩巨石之上,此岩高22米。雕像“顶盔贯甲,披风扶剑,面向东海,巍然肃立”淋漓尽致地体现郑成功当年威镇海疆、不屈不挠地与西方殖民者抗衡的雄姿。我今天没有进去,只在园外默然的望去,皓月园大部分融入了明朝建筑的风格特色,石门、石柱、石阶、石栏和石径,恰到好处地搭配着蓝色琉璃瓦,与蓝天、沙鸥、峭岩、古木交相辉映,烘托出它古典优雅的完美的层面。据说郑成功这雕像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他虎将之凛凛雄威,凝驻覆鼎岩之上,临海风姿顶天立地。园内有大型青铜浮雕群像,向世人展现出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逐荷夷收复收复被荷兰侵占38年的台湾的历史场景。游人瞻仰,无不慨叹。从园外再次走过,隔栏仰望雕像,回味历史,一种对先人的民族精神无限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称为海上花园的鼓浪屿,四季鲜花次第飘香,常年树木绿荫不凋。绝大多数我叫不出名目的花草静悄悄地开在道路两边,也许这些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是它们不骄不馁地开放,兀自地美丽着,散发着自己的青春气息,把馨香分送给每一位路过的行人。这里青石路面,蔽光阴凉之处隐约有青苔斑驳着,绵延着。从鼓浪石处往前走,(我不会分方向)上坡下坡,不急不缓,就这样走走。南来北往的游客及本土居民擦肩而过。说来也怪,不管是群体的人还是个体的人,都没有大声喧笑的,全都是面色从容,话语柔和,既便是路边的小商贩也是如此,好像是不忍打扰到你行走的意境:“先生(小姐),要不要带些海鲜(香烟、其它)回去?”如果你站下来,他(她)们会热心礼貌的介绍,说这些生意人察言观色一点也不为过,他们会根据你的一句问话甚或一个眼神,向你极力推销你欲动心购买的商品,一不小心你就会买上一堆的。但他们是礼貌的“先生”“小姐|”的称呼不绝于耳。上次和大家同行时已经买了少,有海鲜、珠贝饰品、工艺品、台湾香烟等,装一大旅行包估计是绰绰有余的。无论怎样,终究是买卖双方各得其所,到也暗自欣慰得意。
不知不觉前面已是“日光岩”的入口。当时导游员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主要的景点,它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日光岩顶峰是一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耸立,成为厦门的象征。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名胜古迹自然是历代文人墨客石刻题壁甚多,只记得一阙词,不敢说准确无误,大意如此:“锁江龙虎,危崖突兀,涛声如怒。帆影波光,潮音风籁,花间待渡。追思先人雄风,故垒在,功驱荷虏。大地神游,方兴事业,感今怀古。”足见游人对鼓浪屿感慨之情溢于言表。再次遥遥望去,隐隐约约看到刻有“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的那一峭壁,矗立在柔光和风中。曾也在峭壁下留影纪念。现在再翻看,却有另一种感受。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顶峰,最初叫“晃岩”后来人们将“晃”字拆开叫成“日光岩”我觉得这名子比原来的“晃岩”要和谐顺畅许多,给人以安全阳光的感觉。“晃”字好不安全。日光岩海拔九十多米,攀陡峭整洁的石级极力而上,到至岩顶,筑有一圆台,站立于峰顶凭栏远眺,淋浴天风,倾听海涛,极目眺望远处水天连一色,鹭岛风光尽收眼底。琴园通过缆车与日光岩相连,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海面船只来往不断,汽笛声从四面传来,不远处厦门市高楼玉宇,车水马龙,与此岛屿清静闲适的今与古的风光境况形成极大的反差。进去的游人不断,都是兴致勃勃,笑逐颜开的样子。
蓦然间我发现岛上的巨石多以圆滑陡峭,怪石嶙峋的倒不多见,基本上都是比较饱满圆润的那种。沿曲径而上下,可见两旁巨石留有许多墨客骚人的摩崖石刻。巨石掩映着那些神秘的建筑,托衬并见证了“琴岛”的历史。身临其间,思古抚今,令人感慨万千。
慢慢前行。无论路面宽窄,静僻或繁华与否,环境都非常干净,除非刚飘下的落叶,干净得几乎连片枯叶都很难见到,整个环境的卫生状况,使得你不忍心随意乱丢果皮纸屑的。路边有不少小巧玲珑的茶座,独臣匠心的室外风格设计,应有尽有的好茶,做工考究的茶具,深谙茶道的女孩子,适中齐备的价格,缕缕茗香,茶意阑珊。如果你走累了,来一杯香茗,那就小座片刻。也有风味小吃店,具有南、北方特色小吃,都很容易找到,只是这北方风味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了南方的味道,很多已不纯正了。买一只烤肠,一只面包,一瓶矿泉水继续走。我比较喜欢摆在沙滩上的很随意的那种“茶座”撑一把大大的阳伞,十块钱一杯碧螺春,能够喝茶休憩,看海听海多好,我决定慢慢走着去海边。
走在顺势而上的或顺势而下的小巷,两旁绝大多数是一座座十九世纪欧美式建筑,相辅相成,风格各异。鼓浪屿的“万国建筑博览城”之称,其由来却是一漫长的辛酸往昔。当时导游解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为“五国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特别看重风光秀丽的鼓浪屿,后来(1902年)鼓浪屿被定为“公共租界”英、德、美、日、荷兰、挪威、西班牙、等国他们纷至沓来,在岛上设有领事馆,继尔他们创办教堂、医院、洋行、学校。直到1945年鼓浪屿才回到中国人发的手中,结束了100多年的奴役历史。鼓浪屿这一百多年独特的发展历史,使其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壁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它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很多是他们(或华侨)的后裔居住,也有很少的一部分已多年未居人,院门落锁,锈迹斑斑,我从门缝望去,只见院内杂草葱生,桅壁上遍生青苔,树木上飞鸟栖息。像是在默默地回味它曾经的辉煌或辛酸。虽然这样的住宅很少,但你一旦看见它,总像是一颗触动人灵魂的钉子,使你不由为之一痛。是的,它就是历史,它背后隐藏着太多沧桑,或许那每一块砖瓦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在道路或小巷的拐角处几乎都有百年古树,榕树居多,很多都够两人或三人环抱才能围拢,榕树从空中垂廷到地面的根与树杆枝节交缠绕相连,叶脉相连,掩映着岛屿上独具特色的新旧别墅,它们不拘一格,有我国传统的飞檐斗拱,有晚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美建筑风格,也有殖民时期的中西合壁样式等等。具有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现在随处可见“后现代建筑”的精品,它们丰富了并丰富着建筑文化在某一层面的形态。
你就这样走,如果不是门口的白底黑字的挂牌,你一定不会发现哪儿是国家单位部门,它们在红花绿树掩映之中,红砖绿瓦错落有致,花草果树鸟鸣清脆,十分的幽静安逸,别具特色。真像是世外桃源。我仔细地看了这里的工商所就是如此,若不是挂牌堂堂正正的标注,以及穿制服的公务人员,真以为是一平和温馨,花团锦簇的人家。
因为上次已参观过了皓月园、毓园、菽庄花园、日光岩、水操台、琴园等,虽如走马观花,但也略知一二,此时也无心细看,一个人散散淡淡地竟也有别样感受。
终于走到了海边,踏着绵软的细沙,找到一方空闲的小桌,习惯性的要了一杯碧螺春,坐下来,这时候真感到累了。看看表,竟然是下午四点半多了。还从来没走过这么长时间的路,天!我竟然走了五个多小时,都有些自我佩服了。海边游人不是太多了,远处海鸟低飞,船只返航,澜影粼光海浪一层层地涌来,很温顺的轻吻着沙滩“潮音海韵”——我再一次想起这个词语。每一次听钢琴曲时,脑海中总浮现出这样样的画面:蓝天碧海,和风阵阵,潮音私语,琴声荡漾,那身著白色或淡蓝色衣裙的人,赤脚走在沙滩上,或低落,或喜悦,或沉思,或远眺,是怎样一种心旷神怡的忘我境地呢。即使悲伤,也是纯粹的,如果开心,必是无邪的。一切都好像轻缓馨怡,心无旁骘地听,琴声氤氲开来,像凌波微步而来的仙子。
把鼓浪屿称作“琴岛”我觉得一点也不牵强。岛上约有2万居民,鼓浪屿的钢琴约就有500多架,它的钢琴拥有密度位居全国之首,据导游员说该岛的第一架钢琴乃是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所有,后来这里外国人办的教堂也配置钢琴,外国传教士在教堂举行宗教活动,伴有唱诗,教会兴办了学校,也都开设唱圣诗的课程。居民弹唱西方音乐蔚然成风。钢琴继尔进入家庭。因这里优美雅致的环境——静秀娴逸,潮音海韵,优雅诗意的环境造就了一大批音乐才子和钢琴诗人。我所知道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周淑安、李嘉禄、殷承宗等均是由鼓浪屿走出的。你如果沿着街口小巷信步拾级而上,感受其详和惬意之时,或许会不时地从居家小楼、画栋庭院的深处飘出优扬的钢琴乐曲或深情的浪漫小提琴曲。那如诗如歌的琴声,真正地会使人乐不思蜀了。此地无喧无嚣,无烟无尘,熏染洗涤着人们易于躁动的心灵,使之越来越纯洁,越来越脱俗并良性循环着。
不知坐了多长时间,此时已夕阳如霞,意兴阑珊。如果早知道,有备而来穿一双更适合走路的鞋子的话,我想不至于如此累吧。问了一下“小茶桌”的小老板,好在离渡口不远了,续了一杯茶,该回去了。
有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南人失之柔,不可不睹黄河之奔腾;北人失之亢,不可不见吴山之秀美。”仔细品味,确有道理。如果朋友有机会,亲自体验这南国秀美风光,就会明白,我如上所说,絮语仓白,实在不及它一草一木之神韵幽远,更不及它滴水片云之沧海一粟。
从厦门眼科医院出来,检查了眼睛没什么问题,心里轻松了许多。站在马路边,凭前两天乘车去鼓浪屿时的感觉,此处应当离鼓浪屿不远。(因为我从不记路,也只能凭感觉)问了一下行人,果不其然,大概有一两站的路程就到轮渡了,刚到厦门时,虽然已经去过一次,但还是意犹未尽。看了下时间,刚十一点钟,打了个电话给“领导”经过批准,我决定步行去鼓浪屿再玩一次。
鼓浪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与厦门一江之隔,素有“海上花园”、“音乐之岛”、“钢琴之乡”、“万国建筑博览会”等诸多美誉。现在想来,所去过的南方城市之中,游玩的地方中唯一让我向往的只有鼓浪屿。广州、上海等虽去过几次但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似乎没什么留恋的。
现在是十二月底了,家里正在下大雪,而这里却是风和日丽,气候宜人,花团锦簇,穿长裙夏装的时候。宽敞的马路两边,棵棵南国植物葱郁繁茂。你可以在路边小店买到各种时令的新鲜水果,也偶尔有挑着担子卖刚摘下来带着叶子叫不出名子的果子。
很轻松的漫步,有柔风拂面,花香怡人。
到轮渡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自码头乘轮船只需在海面上转个u型的弯,到鼓浪屿约需15分钟的时间。此时正是中午下班放学时间吧,乘船的人很多,五分钟一班也总是满满的人,扶着船舷站满了人。从船上望去,鼓浪屿像是打掀开盖子的一架泊在水面的钢琴。
从码头下船步行,散漫悠闲,没有目的。鼓浪屿面积是1。91平方公里,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走,不用担心迷路,用大半天时间就差不多可以游览完整个岛屿。岛上“往来都是客,绝无车马喧”这里是真正的“而无车马喧”男女老幼,匆忙的,悠闲的,所有的人都是步行。因为岛上只有三种车,消防车,游览车、人力板车。消防车,游览车自不必说其用途,人力板车在这里非同一般,它是这里居民的重要运输工具,一切重物杂物的搬出搬进都是由它来完成,居民从岛外购置的货物,或者说从岛上搬运出的物品都靠它。没有现代交通车辆,没有费气污染,你可以漫无边际的行走,你可以心旷神怡,可以心不在焉,你是绝对安全的,不用担心有飞驰而来的车辆撞到你。
如果刚到岛上,导游员第一与你解说的大多情况下应是“鼓浪屿”此名的由来。因了岛上西南海隅岸边有一块高约两米多、中间有一个大洞的岩石,当涨潮时它受到风浪冲击拍打,就会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响,像极了高亢激昂的擂鼓声,鼓浪屿因此而得名。可惜我去了两次也没能听到它的“鼓”声,都是风平浪静,看到它温顺和煦的样子。会发出声响的岩石前面立一石碑,约摸到我肩膀的高度,刻有“鼓浪石”三个金色大字。游人都会在此留影纪念。我漫不经心的走到此处,有两位游人让我帮他们拍张合影,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微风中,手抚石碑,背依鼓浪石,没有惊涛拍岸,留下了他们幸福的笑容。
这里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从岛上的轮渡码头向左走约五分钟左右的路程,就是皓月园了,它是为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不朽功勋,而建造的纪念园。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约二万平方米。它以郑成功巨型雕像为核心,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屹立在一块名为覆鼎岩巨石之上,此岩高22米。雕像“顶盔贯甲,披风扶剑,面向东海,巍然肃立”淋漓尽致地体现郑成功当年威镇海疆、不屈不挠地与西方殖民者抗衡的雄姿。我今天没有进去,只在园外默然的望去,皓月园大部分融入了明朝建筑的风格特色,石门、石柱、石阶、石栏和石径,恰到好处地搭配着蓝色琉璃瓦,与蓝天、沙鸥、峭岩、古木交相辉映,烘托出它古典优雅的完美的层面。据说郑成功这雕像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他虎将之凛凛雄威,凝驻覆鼎岩之上,临海风姿顶天立地。园内有大型青铜浮雕群像,向世人展现出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逐荷夷收复收复被荷兰侵占38年的台湾的历史场景。游人瞻仰,无不慨叹。从园外再次走过,隔栏仰望雕像,回味历史,一种对先人的民族精神无限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称为海上花园的鼓浪屿,四季鲜花次第飘香,常年树木绿荫不凋。绝大多数我叫不出名目的花草静悄悄地开在道路两边,也许这些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是它们不骄不馁地开放,兀自地美丽着,散发着自己的青春气息,把馨香分送给每一位路过的行人。这里青石路面,蔽光阴凉之处隐约有青苔斑驳着,绵延着。从鼓浪石处往前走,(我不会分方向)上坡下坡,不急不缓,就这样走走。南来北往的游客及本土居民擦肩而过。说来也怪,不管是群体的人还是个体的人,都没有大声喧笑的,全都是面色从容,话语柔和,既便是路边的小商贩也是如此,好像是不忍打扰到你行走的意境:“先生(小姐),要不要带些海鲜(香烟、其它)回去?”如果你站下来,他(她)们会热心礼貌的介绍,说这些生意人察言观色一点也不为过,他们会根据你的一句问话甚或一个眼神,向你极力推销你欲动心购买的商品,一不小心你就会买上一堆的。但他们是礼貌的“先生”“小姐|”的称呼不绝于耳。上次和大家同行时已经买了少,有海鲜、珠贝饰品、工艺品、台湾香烟等,装一大旅行包估计是绰绰有余的。无论怎样,终究是买卖双方各得其所,到也暗自欣慰得意。
不知不觉前面已是“日光岩”的入口。当时导游员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主要的景点,它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日光岩顶峰是一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耸立,成为厦门的象征。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名胜古迹自然是历代文人墨客石刻题壁甚多,只记得一阙词,不敢说准确无误,大意如此:“锁江龙虎,危崖突兀,涛声如怒。帆影波光,潮音风籁,花间待渡。追思先人雄风,故垒在,功驱荷虏。大地神游,方兴事业,感今怀古。”足见游人对鼓浪屿感慨之情溢于言表。再次遥遥望去,隐隐约约看到刻有“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的那一峭壁,矗立在柔光和风中。曾也在峭壁下留影纪念。现在再翻看,却有另一种感受。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顶峰,最初叫“晃岩”后来人们将“晃”字拆开叫成“日光岩”我觉得这名子比原来的“晃岩”要和谐顺畅许多,给人以安全阳光的感觉。“晃”字好不安全。日光岩海拔九十多米,攀陡峭整洁的石级极力而上,到至岩顶,筑有一圆台,站立于峰顶凭栏远眺,淋浴天风,倾听海涛,极目眺望远处水天连一色,鹭岛风光尽收眼底。琴园通过缆车与日光岩相连,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海面船只来往不断,汽笛声从四面传来,不远处厦门市高楼玉宇,车水马龙,与此岛屿清静闲适的今与古的风光境况形成极大的反差。进去的游人不断,都是兴致勃勃,笑逐颜开的样子。
蓦然间我发现岛上的巨石多以圆滑陡峭,怪石嶙峋的倒不多见,基本上都是比较饱满圆润的那种。沿曲径而上下,可见两旁巨石留有许多墨客骚人的摩崖石刻。巨石掩映着那些神秘的建筑,托衬并见证了“琴岛”的历史。身临其间,思古抚今,令人感慨万千。
慢慢前行。无论路面宽窄,静僻或繁华与否,环境都非常干净,除非刚飘下的落叶,干净得几乎连片枯叶都很难见到,整个环境的卫生状况,使得你不忍心随意乱丢果皮纸屑的。路边有不少小巧玲珑的茶座,独臣匠心的室外风格设计,应有尽有的好茶,做工考究的茶具,深谙茶道的女孩子,适中齐备的价格,缕缕茗香,茶意阑珊。如果你走累了,来一杯香茗,那就小座片刻。也有风味小吃店,具有南、北方特色小吃,都很容易找到,只是这北方风味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了南方的味道,很多已不纯正了。买一只烤肠,一只面包,一瓶矿泉水继续走。我比较喜欢摆在沙滩上的很随意的那种“茶座”撑一把大大的阳伞,十块钱一杯碧螺春,能够喝茶休憩,看海听海多好,我决定慢慢走着去海边。
走在顺势而上的或顺势而下的小巷,两旁绝大多数是一座座十九世纪欧美式建筑,相辅相成,风格各异。鼓浪屿的“万国建筑博览城”之称,其由来却是一漫长的辛酸往昔。当时导游解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为“五国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特别看重风光秀丽的鼓浪屿,后来(1902年)鼓浪屿被定为“公共租界”英、德、美、日、荷兰、挪威、西班牙、等国他们纷至沓来,在岛上设有领事馆,继尔他们创办教堂、医院、洋行、学校。直到1945年鼓浪屿才回到中国人发的手中,结束了100多年的奴役历史。鼓浪屿这一百多年独特的发展历史,使其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壁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它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很多是他们(或华侨)的后裔居住,也有很少的一部分已多年未居人,院门落锁,锈迹斑斑,我从门缝望去,只见院内杂草葱生,桅壁上遍生青苔,树木上飞鸟栖息。像是在默默地回味它曾经的辉煌或辛酸。虽然这样的住宅很少,但你一旦看见它,总像是一颗触动人灵魂的钉子,使你不由为之一痛。是的,它就是历史,它背后隐藏着太多沧桑,或许那每一块砖瓦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在道路或小巷的拐角处几乎都有百年古树,榕树居多,很多都够两人或三人环抱才能围拢,榕树从空中垂廷到地面的根与树杆枝节交缠绕相连,叶脉相连,掩映着岛屿上独具特色的新旧别墅,它们不拘一格,有我国传统的飞檐斗拱,有晚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美建筑风格,也有殖民时期的中西合壁样式等等。具有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现在随处可见“后现代建筑”的精品,它们丰富了并丰富着建筑文化在某一层面的形态。
你就这样走,如果不是门口的白底黑字的挂牌,你一定不会发现哪儿是国家单位部门,它们在红花绿树掩映之中,红砖绿瓦错落有致,花草果树鸟鸣清脆,十分的幽静安逸,别具特色。真像是世外桃源。我仔细地看了这里的工商所就是如此,若不是挂牌堂堂正正的标注,以及穿制服的公务人员,真以为是一平和温馨,花团锦簇的人家。
因为上次已参观过了皓月园、毓园、菽庄花园、日光岩、水操台、琴园等,虽如走马观花,但也略知一二,此时也无心细看,一个人散散淡淡地竟也有别样感受。
终于走到了海边,踏着绵软的细沙,找到一方空闲的小桌,习惯性的要了一杯碧螺春,坐下来,这时候真感到累了。看看表,竟然是下午四点半多了。还从来没走过这么长时间的路,天!我竟然走了五个多小时,都有些自我佩服了。海边游人不是太多了,远处海鸟低飞,船只返航,澜影粼光海浪一层层地涌来,很温顺的轻吻着沙滩“潮音海韵”——我再一次想起这个词语。每一次听钢琴曲时,脑海中总浮现出这样样的画面:蓝天碧海,和风阵阵,潮音私语,琴声荡漾,那身著白色或淡蓝色衣裙的人,赤脚走在沙滩上,或低落,或喜悦,或沉思,或远眺,是怎样一种心旷神怡的忘我境地呢。即使悲伤,也是纯粹的,如果开心,必是无邪的。一切都好像轻缓馨怡,心无旁骘地听,琴声氤氲开来,像凌波微步而来的仙子。
把鼓浪屿称作“琴岛”我觉得一点也不牵强。岛上约有2万居民,鼓浪屿的钢琴约就有500多架,它的钢琴拥有密度位居全国之首,据导游员说该岛的第一架钢琴乃是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所有,后来这里外国人办的教堂也配置钢琴,外国传教士在教堂举行宗教活动,伴有唱诗,教会兴办了学校,也都开设唱圣诗的课程。居民弹唱西方音乐蔚然成风。钢琴继尔进入家庭。因这里优美雅致的环境——静秀娴逸,潮音海韵,优雅诗意的环境造就了一大批音乐才子和钢琴诗人。我所知道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周淑安、李嘉禄、殷承宗等均是由鼓浪屿走出的。你如果沿着街口小巷信步拾级而上,感受其详和惬意之时,或许会不时地从居家小楼、画栋庭院的深处飘出优扬的钢琴乐曲或深情的浪漫小提琴曲。那如诗如歌的琴声,真正地会使人乐不思蜀了。此地无喧无嚣,无烟无尘,熏染洗涤着人们易于躁动的心灵,使之越来越纯洁,越来越脱俗并良性循环着。
不知坐了多长时间,此时已夕阳如霞,意兴阑珊。如果早知道,有备而来穿一双更适合走路的鞋子的话,我想不至于如此累吧。问了一下“小茶桌”的小老板,好在离渡口不远了,续了一杯茶,该回去了。
有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南人失之柔,不可不睹黄河之奔腾;北人失之亢,不可不见吴山之秀美。”仔细品味,确有道理。如果朋友有机会,亲自体验这南国秀美风光,就会明白,我如上所说,絮语仓白,实在不及它一草一木之神韵幽远,更不及它滴水片云之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