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并快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冰雨冰文集最新章节!
连续的高温,让人心绪浮躁,渴望拥抱绿色,走进自然的清凉。
上个星期二,是六月下旬以来至今最为凉爽的一天,走进黑山避暑,时机似乎不太合适,但徒步探险之类的小活动是再好不过的了。
“大佛洞”是一个还没有开发的溶洞,没有具体的里程标识。距离我们居住在万盛黑山的正美山庄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这里下雨过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下雨,但因两个月没有见到过一颗雨滴,地上湿润的气息依然让人觉得清爽、可爱。
山下穿吊带衫,山上穿长袖衫,突然的变化让人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舒展久已疲惫的身躯,而黑山山林又翘首着那茂密幽深的诱惑力,支配着我们的神经,催促着快要被城市萎缩的双腿。
“探险”大佛洞,是老公单位几个年轻人的意愿,响应人少,我则是唯一参加探险的家属。所谓“探险”只是美其名,非真的有豺狼虎豹,但确为没被开发过的一个处女洞。
“探险”队伍共六人,五个小伙子加我一个。稍作准备,大家各自拿上头灯或电筒,带着一些兴奋,一些骄傲上路了。
沿着公路走了二十多分钟,就是上山的小路,一个很小的自制木标牌,写着“大佛洞”三个字,插在路口,不是很显眼。一条石梯小路在森林里铺开了出来,不规整,上面是厚厚的泥土,两旁是不知名的各种树木,苍翠碧绿,没有一点初秋的黄叶。快速拾级而上,一个转弯又一个转弯,疑是山前无路,柳暗花明又一路。快速的上梯砍,已经气喘吁吁,我们4个人把老罗和另一个小伙子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为了不让他们打退堂鼓,停下来等他们,用喘气的声音给他们鼓劲加油。一同出行,那怕是小范围、短距离,也是一个团队,也要彼此关爱,患难与共。许多喜欢远行的人,乐此不彼数年,就是为了享受路途中的快乐,感受甘苦患难中的真诚情谊。
接着是走土坡路。土坡路要比石梯路轻松些,气也喘得匀净了许多,老在后面的老罗增添了信心,跟着脚印前行。此时,遇到下山的一拨人,刚从洞里“探险”回来。可惜他们进洞不深,没有足够的光源,看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头灯、电筒,甚至还有人拿了车备铁锹,煞是羡慕,并祝福道,你们一定可以进到很深。或许他们的话触动了我,开始在心里感谢老公他们单位人的细致周到,仅是出来避两天暑,不仅带上了什么食品、吊床等之类的东西,还带上了头灯、电筒,发光棒等物品,想起上次与他们同行,还带有睡袋,估计下次出行他们也该把他们快要发霉的帐篷拿出来晒晒太阳了。
气温虽略带寒凉,但大半个小时的快速行进,已经热得不行了,褪得只剩下一件短袖衫,依然香汗涔涔。前面是一片杂草丛林,没有石梯、土坡,惟有的小路,是在杂草中踩出来的,一条细细弯弯的小路,很符合鲁迅笔下的名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一条单纯没有延伸意义的小路,目的也只是单纯的猎奇、探险。
杂草很深,高的过人头,矮的也有大半人高,叶片长长的,叶子劲力向上生长,小时侯在外公坟前见过很多,被叫作“栝苗”拂开挡路的“栝苗”竟刮得手背有些生生的疼,不去看那些疼痛,行走就是不想要城市里的矫情,不想滋生太多的小资情调,累有些痛,却给了自己一些骄傲和勇敢。快速的行走,快速的拂开“栝苗“,疼痛已有些麻木,代之是一种简单的快乐,是一种即将达到大佛洞洞口的喜悦。
洞口遮掩在一个破败的“房屋”后面,用房屋一词,也只能说曾经是,屋顶,几乎没有,当然,放大瞳孔,偶尔还能搜索出一块发黄的草顶,几根屋架支离破碎的支撑着,快要散架了,看来年生不短,说不定是野人住过的木屋哟。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的心情,拿着些木棒,在这样的“原始环境”里用手机摄像头闪烁了一张群体的骄傲神态。
大家戴上头灯,小心翼翼从杂草下的泥土洞口走进去,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亮,一阵阴凉从地下袭来,顿时收紧了刚才还汗津津的身体。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块较宽阔的空间,借着头灯和手电,只见顶上悬垂下石钟乳,各种形状,浑然天成,四周的石头也湿辘辘的,一摸,好冰凉!
当狭窄的路突兀在前面时,光源只在方寸之间,泥土地面湿润打滑,脚步缓慢地挪动,低着头,弯着腰,小心着,避免撞上头顶上的石头,拄着在外面拣的木棍拐仗左顾右盼,跟在队伍中间,前面有领队,后面有压阵,虽危险并存,但走在中间感觉要安全许多。
路仿佛都在延伸,似乎有数条,走近有的却是死路,条条迂回曲折,为防止迷路,在一些关键处放置了发光棒,以便返回时找到路,一些看似陷阱道路中,发现了有燃烧竹棍的痕迹,定是前人“探险”留下的痕迹,看来喜欢猎奇探险的人不少。
不是所有的路都是小步挪动,有时需要上下高台阶;遇到高难度的跨沟,就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由前面的人帮助后面的人一一过去。出行游玩,不仅可以感受团队的力量,还可以感受轻松氛围里的善良和真诚;困境中的帮助与关爱,还有体验个中的乐趣。
大家都小心谨慎,在领队的带领下,先后往各条路上探索,只要能通过的地方都要亲自涉足,真实感受“险”在哪里“奇”在哪里,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自己的双脚踩在那里才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的描述始终是别人的感受。
临走时,终有人忍不住好奇,敲了两块石钟乳带回去作纪念,虽然出来后不停地说道歉,希望将来开发时后人别怪罪他们一时的卤莽。
在“后方总部队”接二连三“开饭”的电话催促中,返回的速度,更加匆忙快速,飞一样的步行,全靠着手里木棍的支点,让我才能保持在几个长脚杆小伙子队伍中,喘着粗气,没有喊过一声累,只有自己明白久病初愈的身体,喘的气有多粗,脚步有几多不稳,但心里一直坚强着:就是坚持,不能掉队。也许人有的时候就需要一种信念来支撑“坚持就是胜利”仅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却足已可以影响整个人生。
回来已经十日了,虽然刚开始两、三天久病初愈的心脏有些累,但那种简单的快乐,却一直延续至今。
连续的高温,让人心绪浮躁,渴望拥抱绿色,走进自然的清凉。
上个星期二,是六月下旬以来至今最为凉爽的一天,走进黑山避暑,时机似乎不太合适,但徒步探险之类的小活动是再好不过的了。
“大佛洞”是一个还没有开发的溶洞,没有具体的里程标识。距离我们居住在万盛黑山的正美山庄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这里下雨过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下雨,但因两个月没有见到过一颗雨滴,地上湿润的气息依然让人觉得清爽、可爱。
山下穿吊带衫,山上穿长袖衫,突然的变化让人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舒展久已疲惫的身躯,而黑山山林又翘首着那茂密幽深的诱惑力,支配着我们的神经,催促着快要被城市萎缩的双腿。
“探险”大佛洞,是老公单位几个年轻人的意愿,响应人少,我则是唯一参加探险的家属。所谓“探险”只是美其名,非真的有豺狼虎豹,但确为没被开发过的一个处女洞。
“探险”队伍共六人,五个小伙子加我一个。稍作准备,大家各自拿上头灯或电筒,带着一些兴奋,一些骄傲上路了。
沿着公路走了二十多分钟,就是上山的小路,一个很小的自制木标牌,写着“大佛洞”三个字,插在路口,不是很显眼。一条石梯小路在森林里铺开了出来,不规整,上面是厚厚的泥土,两旁是不知名的各种树木,苍翠碧绿,没有一点初秋的黄叶。快速拾级而上,一个转弯又一个转弯,疑是山前无路,柳暗花明又一路。快速的上梯砍,已经气喘吁吁,我们4个人把老罗和另一个小伙子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为了不让他们打退堂鼓,停下来等他们,用喘气的声音给他们鼓劲加油。一同出行,那怕是小范围、短距离,也是一个团队,也要彼此关爱,患难与共。许多喜欢远行的人,乐此不彼数年,就是为了享受路途中的快乐,感受甘苦患难中的真诚情谊。
接着是走土坡路。土坡路要比石梯路轻松些,气也喘得匀净了许多,老在后面的老罗增添了信心,跟着脚印前行。此时,遇到下山的一拨人,刚从洞里“探险”回来。可惜他们进洞不深,没有足够的光源,看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头灯、电筒,甚至还有人拿了车备铁锹,煞是羡慕,并祝福道,你们一定可以进到很深。或许他们的话触动了我,开始在心里感谢老公他们单位人的细致周到,仅是出来避两天暑,不仅带上了什么食品、吊床等之类的东西,还带上了头灯、电筒,发光棒等物品,想起上次与他们同行,还带有睡袋,估计下次出行他们也该把他们快要发霉的帐篷拿出来晒晒太阳了。
气温虽略带寒凉,但大半个小时的快速行进,已经热得不行了,褪得只剩下一件短袖衫,依然香汗涔涔。前面是一片杂草丛林,没有石梯、土坡,惟有的小路,是在杂草中踩出来的,一条细细弯弯的小路,很符合鲁迅笔下的名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一条单纯没有延伸意义的小路,目的也只是单纯的猎奇、探险。
杂草很深,高的过人头,矮的也有大半人高,叶片长长的,叶子劲力向上生长,小时侯在外公坟前见过很多,被叫作“栝苗”拂开挡路的“栝苗”竟刮得手背有些生生的疼,不去看那些疼痛,行走就是不想要城市里的矫情,不想滋生太多的小资情调,累有些痛,却给了自己一些骄傲和勇敢。快速的行走,快速的拂开“栝苗“,疼痛已有些麻木,代之是一种简单的快乐,是一种即将达到大佛洞洞口的喜悦。
洞口遮掩在一个破败的“房屋”后面,用房屋一词,也只能说曾经是,屋顶,几乎没有,当然,放大瞳孔,偶尔还能搜索出一块发黄的草顶,几根屋架支离破碎的支撑着,快要散架了,看来年生不短,说不定是野人住过的木屋哟。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的心情,拿着些木棒,在这样的“原始环境”里用手机摄像头闪烁了一张群体的骄傲神态。
大家戴上头灯,小心翼翼从杂草下的泥土洞口走进去,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亮,一阵阴凉从地下袭来,顿时收紧了刚才还汗津津的身体。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块较宽阔的空间,借着头灯和手电,只见顶上悬垂下石钟乳,各种形状,浑然天成,四周的石头也湿辘辘的,一摸,好冰凉!
当狭窄的路突兀在前面时,光源只在方寸之间,泥土地面湿润打滑,脚步缓慢地挪动,低着头,弯着腰,小心着,避免撞上头顶上的石头,拄着在外面拣的木棍拐仗左顾右盼,跟在队伍中间,前面有领队,后面有压阵,虽危险并存,但走在中间感觉要安全许多。
路仿佛都在延伸,似乎有数条,走近有的却是死路,条条迂回曲折,为防止迷路,在一些关键处放置了发光棒,以便返回时找到路,一些看似陷阱道路中,发现了有燃烧竹棍的痕迹,定是前人“探险”留下的痕迹,看来喜欢猎奇探险的人不少。
不是所有的路都是小步挪动,有时需要上下高台阶;遇到高难度的跨沟,就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由前面的人帮助后面的人一一过去。出行游玩,不仅可以感受团队的力量,还可以感受轻松氛围里的善良和真诚;困境中的帮助与关爱,还有体验个中的乐趣。
大家都小心谨慎,在领队的带领下,先后往各条路上探索,只要能通过的地方都要亲自涉足,真实感受“险”在哪里“奇”在哪里,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自己的双脚踩在那里才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的描述始终是别人的感受。
临走时,终有人忍不住好奇,敲了两块石钟乳带回去作纪念,虽然出来后不停地说道歉,希望将来开发时后人别怪罪他们一时的卤莽。
在“后方总部队”接二连三“开饭”的电话催促中,返回的速度,更加匆忙快速,飞一样的步行,全靠着手里木棍的支点,让我才能保持在几个长脚杆小伙子队伍中,喘着粗气,没有喊过一声累,只有自己明白久病初愈的身体,喘的气有多粗,脚步有几多不稳,但心里一直坚强着:就是坚持,不能掉队。也许人有的时候就需要一种信念来支撑“坚持就是胜利”仅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却足已可以影响整个人生。
回来已经十日了,虽然刚开始两、三天久病初愈的心脏有些累,但那种简单的快乐,却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