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阁 > 柏家子文集 > 赵州桥畔千年古庄东封斯村尘影轶事

赵州桥畔千年古庄东封斯村尘影轶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柏家子文集最新章节!

    赵郡李氏,封斯祖地

    据赵郡李氏家族成员唐代名相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赵郡李氏旧宅,在县西南二十里。魏以来山东旧祖也,被称为三巷李家。分为三支,东族居巷之东,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李吉甫还特别指出:“封斯村者,李氏旧茔多在封斯。”

    清末统治十年七月在东封斯村北、段村东出土的北魏骠骑大将军李宪墓志铭给李吉甫的记载提供了实证。

    据赵州志记载,李宪墓原为“隆起的椭圆形的大土丘,俗称(狼烟墩)南北长三十五米、东西宽二十七米、高约五米,占地面积约九百五十八平方米。约为原墓丘占地的三分之二。墓主人北魏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李宪是赵郡李氏东祖房的始祖之一。据史籍记载:“赵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昙的第四子玑,玑、字伯衡,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玑的次子李牧为当时赵国的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柏仁。

    柏仁城的古遗址在河北省隆尧县,距今约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春秋时已有,战国时发展成北方著名的军事经济重镇。其辖地有今赵县、赞皇,其北可达于石家庄、保定附近。当时,七雄之一的赵国。其国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之地。今河北省赵县正属于当时的赵国之地。

    赵郡李氏的鼻祖李牧是赵国宰相,他文武兼备,辅国有方,长于用兵,战功卓著深得人心。

    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当时的天之骄子武安君国相李牧,在距今约两千二百年前的河北大地开创了赵郡李氏的世家大族。遂后,兴盛起来的赵郡李氏在历史上出将入相,人口众多。

    现在赵县许多老人还能讲述:“平棘十三相,封斯李皇娘”的传说。

    文中提到的李皇娘,就是安葬在东封斯村北、段村东的北魏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李宪的孙女。这件史实在北史中有明确记载。

    据北史、魏书和李宪墓志铭记载:李宪字仲轨,赵郡柏仁人。曾祖李系官至刺史。祖李顺博涉经史,拜中书博士。父李式学业著名,封爵浦阳候,任平棘令。

    式子李宪儒雅好学,气宇非凡,深得黄帝赏识。入朝则参与帷席,外出则陪同舆辇。母亲年老后,李宪请求归家奉养老母,朝廷遂拜其为赵郡太守,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有一次,孝文帝要巡幸五岭。征李宪为大将军长史兼领吏部郎中之职,宪因老母去世,悲哀困顿瘦弱至极,上表皇帝哀怜,不肯为官。

    经过这件事后,皇帝越发看重李宪。先后授他尚书左丞;骁骑将军吏部侍郎转司徒左长史守河南尹。李宪守河南颇有政声。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拜为光禄大夫。孝昌初年(公元525年)徐州刺史元法僧反叛,皇帝拜李宪为征东将军、讨逆大都督,遂迅速平定叛乱大获全胜。朝廷加封李宪为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征东将军、扬州刺史、淮南大都督。赐御苑骅骝马一匹。

    李宪夫人是河间望族邢氏女,父肃。州主簿。李宪膝下有五子五女(据李宪墓志铭文)。长子希远、字景冲,州主簿,少丧。子长钧,字孝友、开封参军事;二子希宗,字景玄,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三子希仁,字景山,辅国将军中书侍郎;四子骞、字景譲,散骑常侍中军将军殷州大中正。五子希礼、字景节,征虏将军司空咨议。长女长辉、适龙骧将军营州刺史安平男、博陵催仲哲。二女仲仪适冀州司马渤海高氏。第三女淑婉、适兖州刺史渔阳县开国男博陵催臣。四女季嫔,适司空公安乐王元鉴。五女稚媛适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荥阳郑道邕。孙,祖牧(魏书牧误为收),祖显,祖勳。。等。孙女有祖猗、祖娥

    李祖娥是李宪的第二子李希宗的第二个女儿,嫁给了太原公高洋,高洋称帝后,力排宗议(言汉女不可为国母),依秦汉旧制册封原配李祖娥为可贺敦皇后。有轶文笔记评价李祖娥是上品五大美女之一,有秋波善睐神光动人、秀慧而绝艳,千古仅有之评。正史中有容德甚美之语。要知道二十四史都是一本正经的史书,史家对女人重德不重色,很少评论女人的容貌。李祖娥能在正史上有个甚美的评语,定然有其卓绝不凡之质。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高洋帝驾崩,高洋一母同胞的兄弟高演高湛共娄太后发动了宫廷政变。为个人的私欲恩怨先后残杀了李祖娥和高洋帝所生的长子殷和次子高绍德。李祖娥悲痛几绝,死里逃生后性喜佛法的李祖娥遂于等行尼师(李祖娥侄女)驻锡的妙胜庵出家。(据北齐愍悼王妃李尼墓志)

    李宪李希宗父子作为当朝的皇戚,当时华北地区最显赫最有影响力的高门望族“赵郡李氏”的宗长,不但没有一般人想象的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反而是敦厚和雅、谦和待人,奖掖厚学、不遗余力

    现遗存于山西平定石门口长国寺内的李清报德造像碑印证了以上史籍赞誉的真实性。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并州乡郡乡县(今山西武乡县东)人李清,在途经山西平定县石门口时,为报答李宪李希宗父子提携之恩,在路旁摩崖刻石,以述心志。碑首:二公父子以礼待清,得奉朝请,而清得之。故贤无刎颈之报,去家五百里,就邢耶关榆交戌,万里长途、百州路侧,造报德像碑、摩崖刻石,万世不朽。

    这是造碑缘起,其中故贤无刎颈之报是说:帮助过的自己的大贤人李宪李希宗当时已经逝世,李清已经不能够用舍生忘死替二人服务的方式来回报二公,唯有摩崖刻石,让两位大贤人李宪、李希宗父子的名像德行流传万世,永垂不朽!

    值得称道的是,这通造像碑是刻治在李宪父子去世十数年后,距家数百里遥。的确较纯粹的表达着李清不忘旧日知遇之恩,真诚感恩李宪父子的深情厚意。也在侧面反映出作为赵郡李氏宗长的李宪父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真实的分量。

    李宪卒于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时年五十八岁。不是疾病死亡,也不是战争死亡,是受到其四女婿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居邺城谋反的牵连;让一直想打击皇后李祖娥娘家势力的娄(灵)太后寻到了把柄。

    于是,娄(灵)太后上纲上线、大搞株连,降下懿旨赐死宗长李宪。这大概就是李宪墓志铭文感叹的:“祸从地出,知于不知,莫不衔泣”要表达的真实原意吧。(若是有些易学知识的朋友,读到铭文祸从地出句,约略会隐隐感知到些许女祸(太后)作祟的意像吧!)

    孝武帝永熙年间,李宪得以平反昭雪。被追封:使持节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尚书令、仪同三司、赐谥号文静。

    一九七五年在赞皇县南兴郭村东南方发现有李氏墓群。南面一排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的四座墓地是李宪第二子、东魏司空李希宗及妻崔氏合葬墓;三子东魏国子祭酒兼给事黄门侍郎李希仁墓;四子东魏给事黄门侍郎李春(骞)墓;五子东魏征虏将军司空咨议李希礼墓。偏北的一座土丘是北魏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李宪墓。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有些疑惑了,一个李宪怎么有两处墓地呢?这个说来也没什么奇怪,因为古代名人不只是有真身墓,还多有衣冠冢、旗剑墓、笏印墓等。因两处李宪墓皆为盗墓贼多次盗挖破坏及现有史料短缺而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那座是李宪真身墓。

    笔者参照南北朝时期的葬仪风水习俗和当地流传下来的一些较经得起推敲的传说推断:“东封斯村北、段村东是李宪真身墓的可能性更大些。”

    有关赵郡李氏的居址问题,多年来有很多人认为赵郡即是今河北省赵县。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颇的。赵郡在历史上所辖地域历代均有增减,大体上包括了今赵县、赞皇、隆尧、柏乡、高邑、邢台等县区;其辖区地域大致包括了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以北地区。

    若一定要给赵郡李氏加个狭隘的居里定位的话,笔者据大众都能看到的旧唐书元和郡县图志赵州志赞皇志等史籍记载,约略理出如下结论:“自晋末至隋唐,赵郡李氏繁衍成两大分支,即历史上俗称的西祖房后裔;东祖房后裔。西祖房后裔极重要的支脉居里定位是指依今赞皇县东水峪村、许亭村为居住中心的李氏后人;东祖房后裔最重要支脉的居里定位是指依今赵县东封斯一村为居住中心的李氏后人。

    一九九九年张立成草稿于漏陋潦笔记

    2014。02。08夜整理与东封斯家中漏陋潦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柏家子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刘书阁只为原作者柏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柏家子并收藏柏家子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