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题的碎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程雪羽文集最新章节!
漂泊的不朽之年
这是一部小说的名字。是网上的一个朋友写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读它的时候,似乎可以嗅到了一些风尘的味道,与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色彩斑斓虚实交错,时光就在明暗之间一一消隐。
漂泊,是个支离破碎的词,它可以让人感到疼痛,孤独的、尖锐的。在漂泊的路上,一切画面如同行走的火车窗户外的风景,突兀的现身,迅速的消失,忽明忽暗,没有永恒,所有的画面支离破碎。火车的目的地是一个结束与一个开始,漂泊却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漫无目的的奔跑。岁月就在这漫无目的的奔跑中衰老,从光洁的额头、细长的眼角爬上的鱼纹开始,年龄、青春一切的一切都从我们身上剥离。据说,这种剥离叫做——腐朽。
王菲有一首歌里唱道“没有什么永垂不朽”是的,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我们从出生的那天起,看到的是一天天有人、有事朽去,脚底下的黄土都是那朽去人事的碎末。风扬沙尘,腐朽的味道。这部小说似乎在说那些不朽的过往,其实过往都是已经朽去的记忆,残留的只是那些温暖的气息。
小说我没看完,因为作者还没写完。小说内容阴郁缠绵而压抑,其行文风格明显受安妮宝贝文风的影响。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东西,虽然我写字也喜欢用“荒凉、苍凉”等沉郁的字眼,但是荒凉不等同于阴郁。阴郁是个体的、私人化的,它如同血管只流窜在自己骨子里,看不见阳光,是阴暗潮湿的,是个性的极度压制,它的背后往往是自伐性的血腥,而荒凉不是。荒凉的背景是辽阔的,它刚烈而粗犷,有一种野性的暴烈,它始终在冲击,而搏击的对手有自我也有我之外的因素,它只是背景,让人感到苍凉悠远的背景。
小说还没有写完,从手头这一小部分我无从猜测它的结局。可是,从文字的走向,我嗅道了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故事的终结都是会有些悲凉。性格决定人生,主人公的那个性格决定了她只能在情感的角落游离。作者的意图好像是想把主人公写成一个倔强而坚强的女孩子,但是我以为文字背叛了作者的意图。因为,当思想成为文字的时候,文字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受作者摆布。
主人公的名字叫鄢季。八岁时,父母离婚她随母改嫁;十六岁时惨遭继父强奸;十七岁时母亲跳河自杀;二十岁时遇见一个有妇之夫林;三年后空身行囊只身来北京投奔爱情——林;在北京居住不到一年的时候被林的妻子小染发现,而后季离开林;从完成部分来看,鄢季还会回到林的身边。与此并列的是,鄢季童年的时候认识了两个伙伴,一个叫做邱柏,一个叫忱书,而童年的鄢季对邱柏怀有爱情。童年的鄢季一直和邱柏忱书他们在一起,这段光阴温暖着鄢季苍凉的生命。但是,后来邱柏他们家搬到另一个城市,于是鄢季与忱书在成长的光阴里相依为命。鄢季来到北京后,无意中遇到了不断寻找她的忱书,忱书不希望她过这种金丝鸟的生活鼓励她离开,和他一起去见邱柏,在等待鄢季作决定回家的路上,忱书死于车祸。后面,我想应该有邱柏的正面出场,同时还有个残疾的童耀,但是我无法预知故事的发展。
季是个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女子,但是却有一个顽强的内心世界,这个顽强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许多时候越是自卑的人,自尊心越是强烈。季敏锐的内心感受永远是伤害,而能把这种伤害化为平淡的只有温暖,这种温暖往往来源于爱。只有爱才能让我们正视自己,燃烧自己,同时也能把生命的腐朽部分化成金子般的赤诚。鄢季是缺少爱的,首先,她缺少爱自己;其次,她只是活在自己伤痕中。拯救她的不是别人,只能是她自己,只有她本身的如冰心泛热,别人的爱才能渗透进来。同时,她是一个生活没有目标得人,随波逐流。她把这种流浪叫做漂泊,没有目的的漂泊,只有行走,像一艘无舵的船。所以,她说的那些看似坚强的话,其实不过是空话而已。
她说:“我只需要帮助,而不要给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给予是一种寄生,而帮助是一种个体的自由。她不想寄生于林的身上,而是想个体的自由。可惜,她没有目标,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也就注定了这句话是空话,也是对她自我的一种讽刺。我不知道作者将来的是不是赋予鄢季一个调整后的新的心态,如果她不改变这种心态,她注定是个没有自己的寄生虫。没有独立的物质支撑,所有的独立心态只是一句空话,而为此说过的话也只不过是自我麻醉的一个方式。漂泊的含义只有变成寻找的时候,我们的漂泊才有意义,因为寻找是有目的的,寻找能把漂泊变得具有流动的激越。鄢季不具备安妮宝贝赋予女子性格里的坚强与倔强。当然,我们不能把安妮宝贝的文字等同于作者,但是作者的意图在赋予鄢季安妮文字里的人物性格,从现阶段来看,这个意图是失败的。
我不喜欢鄢季,同时也不喜欢林。林这个人物太理想化,同时我感觉到是一种虚伪的理想化。作者说,林对鄢季有父亲般的爱,有情人般的温柔。他像父亲一样关心鄢季,给她提供一切的物质,而不去侵犯她的肉体。林在这里被作者描写成一个上帝一般的人物,我看了觉得好笑。如果林是上帝,那么也是个自私的上帝,他只想把鄢季困锁在一个空旷的牢房里,只是有时来看看他美丽的笼中鸟。他叫她交朋友、上学,其实只不过是给她一个错觉,在这个错觉里让她更依赖于他。上帝应该交给他的子民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不是给她提供一切后说,这里有物质任你索取,你是自由的,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依赖与此独立生活。
我喜欢忱书,那个死亡的人,因为他是温暖的,是平等的温暖。可惜,这个人物死的太早了,作者没有给他以后生存的空间。也可惜,鄢季没有真正了解这样一个人物,所以鄢季如冰的心只能永远的寄生,永远的苍凉。
关于文字,我感觉作者的语感很好,飘忽的对话宛如一个人的独白,句式安妮宝贝风格,或者说是杜格拉斯式的。一句句看似琐碎的对话石破天惊的直指人心,琐碎语言却不令人厌烦。
无论什么样的人物,讨厌也好,喜欢也罢,作者在这里只是描绘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生存状态。
鄢季这个人物我不喜欢,简单的说,这个人以为自己看透了一切,其实她什么都不懂。世上自诩聪明的人,谁又不是这样呢?
这是个故事,作者似乎在描写温暖,却恰恰缺少温暖。
世上唯有温暖才能照亮人心的冰凉。
如果爱
2005年12月19号的下午,我翘班去了原来穹庐所在地。下717路公交车的时候,由于多云,日头惨淡地照着,朝南的楼房井然地伫立,像风雨中倚门而立的老人。路两旁的槐树依然,那条通向楼背后村庄的路依然向前方延续。
当年,我由这条路走向那个村庄后,而停留在这个城市。后来,我是从这条路走出村庄,在这个城市里寻找自己的位置。我曾经说,走过了,就要遗忘,永往向前,决不回头。可是,我没做到,我的身体离开这里的时候,我的思想还在停留;我的思想向前奔的时候,文字还在不休的歌唱。原来,离开一个地方就如离开一个爱人,就是我们表面浪水滔滔,可是底层潜流的源还是上游的山泉。它一脉相连,不许我们忘记,也无法逃避。
重来这里是因为几个画面,当我看到那几个画面时,那些往事如开闸泄洪的潮,铺天盖地的淹没了我。那几个画面来源于陈可辛导演的作品如果爱。
如果爱是一部电影。我在这里说的不是这部电影。不,也不对。应该说是电影,但是仅仅是它一闪即逝的某一个背景,一个镜头。那一个背景里有我,或者说我曾经生活在那个背景里,因为那里曾有过我几年的痕迹。我说的不是如果爱电影,而是说的背景,因为那个背景让我回忆,让我的记忆顺着它的脉管进入记忆的心脏。
孙纳还没有成为孙纳时,那个时候她还是老孙,在北京作为北漂一族。她和林见东第二次相遇,分手时乘坐的那辆车,驱使我的记忆开始回放。那辆车,虽然导演在模糊那辆车的车次,可是我看到它的第一眼的时候,我知道它是——951路公交车。它的始发站是南十里居,终点站是海淀区东北旺中路。
第二个镜头是,老孙撵着车跑的镜头,那辆车是362路汽车。虽然,我们不曾看到车的标牌,但是看到那熟悉的车的颜色,里面的坐位及其走的路线,我就知道它是362。它的终点站是上地七街,始发站原来是颐和园旁边的北宫门,后来延线由西直门发。它途经东北旺。
当年,我写穹庐时,曾有人问我,穹庐在哪里?我总是笑而不语;或者滑头的说,穹庐在我心中。
穹庐在哪里?其实,穹庐就在东北旺村里。
关于东北旺村子的历史我没有考证过,不知道它名字的由来。当年,我们几个朋友围着电饭锅涮火锅时,曾经有过这样的猜想:东北旺不远处有个百旺山,百旺山上有个望儿台,据说北宋时期杨家将在这里和大辽元帅韩昌交战,佘太君就站在望儿台上观战。战场应该有两个地方,一个在山东北,一个在山的西北,于是有了东北望与西北望。后来,朝代更替,语意转变,就成了东北旺与西北旺两个村子。在两个村子不远处是韩昌即韩延寿的驻军处,这个村子现在叫做韩家川。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没有根据的,是饭后谈资而已。
如果你看片子仔细的话,应该看到老孙追车时后面的背景,那应该是2003年或者2004年冬天东北旺一角的样子。是时,拆迁工作已经开始,那个地方原来的建筑已成废墟,如今野草荒芜。那个黑色的小型灰色建筑物是厕所,它正对这一条东西走向的路。那条路,原来刚来北京时它破烂不堪,一下雨就变成了一条泥河,后来,搬迁工作逐步完成,路向北拓宽了。只是原来两边挺拔的白杨,剩下了南边一排,在夏天依旧葱郁茂盛的生长。原来两排白杨高耸的,就如电影里车向前开时,窗外的风景。现在电影的里的风景现实中还在,而我记忆里的风景永远成为过去。
再次走在这条走过三四年的路,感觉依旧如回穹庐,温馨而踏实。可是,我知道路的尽头再也没有了穹庐。果其不然,走过楼群,前面出现的是一片破碎的瓦砾,空旷而苍茫连着西北的百旺山隐约如齿的山影。这片瓦砾之上,曾经聚集着很多人,土著的、漂泊的、流浪的,这些人已经从城市的这个角落涌进另一个角落,如潮水退去,沙滩渺无人迹。这里曾经的过客,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是一部书,每个人都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只不过没有高手去裁剪他们。于是,这些人物都成了默默消失的凡人,化成尘沙,凌乱的寂灭。
我不知道,那些曾经在这里停留得人在看如果爱的时候,是否能看出原来自己走过的痕迹。我想,也许他们会,也许不会,但是,无论会与不会,他们不会忘记自己停靠过的地方。世上许多刻骨铭心的回忆,不是因为它繁华,不是因为那是辉煌,也不是因为屈辱,而是因为它曾经存在——存在在自己生命里。
那些存在,或许在回忆里变得诗意,或许变成惨不目睹决裂,可是它曾经以大地的博爱温暖我们流浪的灵魂。因为有过去,所以我们有今天;因为有今天,所以我们有未来。过去支撑着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今天会在黎明之后成为过去,过去就是那上游的泉水,在我们今天的浪花下化作潜流,汹涌澎湃的温热着那颗跳动的心。
过去终究过去了,我不是在寻找过去,也不是生活在过去里。我只是怀念那些温暖、那些将要沉淀下的碎片。一切终究要消失的,踏着最后的步伐,无羁再走一回,然后彻底的告别,不再想念,也无所后悔。若干年后这里变成某个小区,某个高科技园或变成绿化带、变成一片湖水,没有人记起东北旺,也没有人知道穹庐。
不要以为我多么怀念这个地方,不是的,我只是只是想在形式和内容上给那一段生活画个句号而已。
或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因为那些遗迹。最后一眼东北旺——穹庐,一切沉在残阳日暮里。
我裹着旧的温暖与新的温热,勇往直前。
不再反顾。
招安书
我想写一篇小说,有关爱、温暖的。它的名字就叫招安书。
我想,它应该是那种俗烂透顶的故事,不新潮、不另类、不先锋、不浪漫,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生生死死的纠缠,如水一样平淡;写的很庸俗那种,不是悲剧,是喜剧,土的掉渣的那种喜剧;最后让男女主人公像童话里讲的那样“王子和公主快快乐乐的在一起了”;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会让你心存遗憾,也不会有悲剧死心裂肺的感觉,只想想让你看后就忘记,若偶尔想起有温暖。
是的,温暖。
温暖,多么明净的词,却往往被人忽略。
温暖一天天的在流失,像黄土高原上流失的泥土,剩下的只有贫瘠、荒漠的土壤,还有那风起扬尘的天空。荒凉、孤寂,如那只有黑色眼球呆滞的眼睛。
“黄沙裸露无寸土,可怜江山贫到骨。”难道这只是说那贫瘠黄土高原?不,它还在说我们那贫瘠的世界——缺少温暖的世界是贫瘠的。
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越来越职业化的人群,越来越功利的心态,造成了越来越冷漠的眼神。人们习惯了用功利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于是,温柔的手势变成的僵硬机械。忙碌的世界像一台上紧发条的时钟,不停的运转,缺少了运动的润滑剂。
没有温暖的世界,就如没有信仰的人。
因为温暖,那么多的天仙愿放弃天禄、长生不老的生命,到人间做一世人。若是没有温暖,还有什么温热那颗苍凉的心,这个世界除了荒凉,还是荒凉。
不要说,因为我们走了一些弯路,就说那条路是走不通的;不要因为我们受到过伤害,就不再相信爱,相信永恒。其实,这个世间的爱与温暖从来没有泯灭过。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呼唤都有回声,不能要求每个爱都圆满。那些伤害,只是不当的时间,遇到不当的人。请相信,这个世界有:你愿做一棵树,他会做土壤;你做一只飞鸟,他做一棵树;你做一条鱼,他做一汪水;你做一棵花,他做春风的人。他说呵,我是一棵树,让你筑巢居住,因为你住在我的心里;我是一汪泉,你就是我身体的灵性。
浮荡的漂泊,是荒凉的,如果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温暖。
我愿写那么一本书,关于爱和温暖。它或许爱的贫瘠,可是因为温暖却能爱的丰富;或许爱的艰难,却因为温暖而平和;或许爱的痛苦,因为有温暖我们把悲凉化作怜悯。不要轻易的否定爱,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不要轻易的否定温暖,只要世上还存在着两个人,温暖就存在。
或许,我要写的会是庸俗透顶的东西,但是我不怕嘲弄。因为,我从没有把自己看作什么超脱世人之外的人,我就是一个俗人,所以,我需要爱和温暖。或许,你在笑我泛滥的抒情,那就泛滥的抒情好了,因为我心里还有爱和温暖。
我没有怜悯苍生的伟大思想,没有圣贤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情结。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写着自己的小情小调,歌唱着自己才能听懂的歌谣。
你们要笑,由你们去吧。不是有个家伙说,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我相信,与其悲凉的讽刺,不如自己温暖的生活。
05、12、22、凌晨,不知所言。
漂泊的不朽之年
这是一部小说的名字。是网上的一个朋友写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读它的时候,似乎可以嗅到了一些风尘的味道,与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色彩斑斓虚实交错,时光就在明暗之间一一消隐。
漂泊,是个支离破碎的词,它可以让人感到疼痛,孤独的、尖锐的。在漂泊的路上,一切画面如同行走的火车窗户外的风景,突兀的现身,迅速的消失,忽明忽暗,没有永恒,所有的画面支离破碎。火车的目的地是一个结束与一个开始,漂泊却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漫无目的的奔跑。岁月就在这漫无目的的奔跑中衰老,从光洁的额头、细长的眼角爬上的鱼纹开始,年龄、青春一切的一切都从我们身上剥离。据说,这种剥离叫做——腐朽。
王菲有一首歌里唱道“没有什么永垂不朽”是的,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我们从出生的那天起,看到的是一天天有人、有事朽去,脚底下的黄土都是那朽去人事的碎末。风扬沙尘,腐朽的味道。这部小说似乎在说那些不朽的过往,其实过往都是已经朽去的记忆,残留的只是那些温暖的气息。
小说我没看完,因为作者还没写完。小说内容阴郁缠绵而压抑,其行文风格明显受安妮宝贝文风的影响。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东西,虽然我写字也喜欢用“荒凉、苍凉”等沉郁的字眼,但是荒凉不等同于阴郁。阴郁是个体的、私人化的,它如同血管只流窜在自己骨子里,看不见阳光,是阴暗潮湿的,是个性的极度压制,它的背后往往是自伐性的血腥,而荒凉不是。荒凉的背景是辽阔的,它刚烈而粗犷,有一种野性的暴烈,它始终在冲击,而搏击的对手有自我也有我之外的因素,它只是背景,让人感到苍凉悠远的背景。
小说还没有写完,从手头这一小部分我无从猜测它的结局。可是,从文字的走向,我嗅道了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故事的终结都是会有些悲凉。性格决定人生,主人公的那个性格决定了她只能在情感的角落游离。作者的意图好像是想把主人公写成一个倔强而坚强的女孩子,但是我以为文字背叛了作者的意图。因为,当思想成为文字的时候,文字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受作者摆布。
主人公的名字叫鄢季。八岁时,父母离婚她随母改嫁;十六岁时惨遭继父强奸;十七岁时母亲跳河自杀;二十岁时遇见一个有妇之夫林;三年后空身行囊只身来北京投奔爱情——林;在北京居住不到一年的时候被林的妻子小染发现,而后季离开林;从完成部分来看,鄢季还会回到林的身边。与此并列的是,鄢季童年的时候认识了两个伙伴,一个叫做邱柏,一个叫忱书,而童年的鄢季对邱柏怀有爱情。童年的鄢季一直和邱柏忱书他们在一起,这段光阴温暖着鄢季苍凉的生命。但是,后来邱柏他们家搬到另一个城市,于是鄢季与忱书在成长的光阴里相依为命。鄢季来到北京后,无意中遇到了不断寻找她的忱书,忱书不希望她过这种金丝鸟的生活鼓励她离开,和他一起去见邱柏,在等待鄢季作决定回家的路上,忱书死于车祸。后面,我想应该有邱柏的正面出场,同时还有个残疾的童耀,但是我无法预知故事的发展。
季是个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女子,但是却有一个顽强的内心世界,这个顽强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许多时候越是自卑的人,自尊心越是强烈。季敏锐的内心感受永远是伤害,而能把这种伤害化为平淡的只有温暖,这种温暖往往来源于爱。只有爱才能让我们正视自己,燃烧自己,同时也能把生命的腐朽部分化成金子般的赤诚。鄢季是缺少爱的,首先,她缺少爱自己;其次,她只是活在自己伤痕中。拯救她的不是别人,只能是她自己,只有她本身的如冰心泛热,别人的爱才能渗透进来。同时,她是一个生活没有目标得人,随波逐流。她把这种流浪叫做漂泊,没有目的的漂泊,只有行走,像一艘无舵的船。所以,她说的那些看似坚强的话,其实不过是空话而已。
她说:“我只需要帮助,而不要给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给予是一种寄生,而帮助是一种个体的自由。她不想寄生于林的身上,而是想个体的自由。可惜,她没有目标,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也就注定了这句话是空话,也是对她自我的一种讽刺。我不知道作者将来的是不是赋予鄢季一个调整后的新的心态,如果她不改变这种心态,她注定是个没有自己的寄生虫。没有独立的物质支撑,所有的独立心态只是一句空话,而为此说过的话也只不过是自我麻醉的一个方式。漂泊的含义只有变成寻找的时候,我们的漂泊才有意义,因为寻找是有目的的,寻找能把漂泊变得具有流动的激越。鄢季不具备安妮宝贝赋予女子性格里的坚强与倔强。当然,我们不能把安妮宝贝的文字等同于作者,但是作者的意图在赋予鄢季安妮文字里的人物性格,从现阶段来看,这个意图是失败的。
我不喜欢鄢季,同时也不喜欢林。林这个人物太理想化,同时我感觉到是一种虚伪的理想化。作者说,林对鄢季有父亲般的爱,有情人般的温柔。他像父亲一样关心鄢季,给她提供一切的物质,而不去侵犯她的肉体。林在这里被作者描写成一个上帝一般的人物,我看了觉得好笑。如果林是上帝,那么也是个自私的上帝,他只想把鄢季困锁在一个空旷的牢房里,只是有时来看看他美丽的笼中鸟。他叫她交朋友、上学,其实只不过是给她一个错觉,在这个错觉里让她更依赖于他。上帝应该交给他的子民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不是给她提供一切后说,这里有物质任你索取,你是自由的,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依赖与此独立生活。
我喜欢忱书,那个死亡的人,因为他是温暖的,是平等的温暖。可惜,这个人物死的太早了,作者没有给他以后生存的空间。也可惜,鄢季没有真正了解这样一个人物,所以鄢季如冰的心只能永远的寄生,永远的苍凉。
关于文字,我感觉作者的语感很好,飘忽的对话宛如一个人的独白,句式安妮宝贝风格,或者说是杜格拉斯式的。一句句看似琐碎的对话石破天惊的直指人心,琐碎语言却不令人厌烦。
无论什么样的人物,讨厌也好,喜欢也罢,作者在这里只是描绘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生存状态。
鄢季这个人物我不喜欢,简单的说,这个人以为自己看透了一切,其实她什么都不懂。世上自诩聪明的人,谁又不是这样呢?
这是个故事,作者似乎在描写温暖,却恰恰缺少温暖。
世上唯有温暖才能照亮人心的冰凉。
如果爱
2005年12月19号的下午,我翘班去了原来穹庐所在地。下717路公交车的时候,由于多云,日头惨淡地照着,朝南的楼房井然地伫立,像风雨中倚门而立的老人。路两旁的槐树依然,那条通向楼背后村庄的路依然向前方延续。
当年,我由这条路走向那个村庄后,而停留在这个城市。后来,我是从这条路走出村庄,在这个城市里寻找自己的位置。我曾经说,走过了,就要遗忘,永往向前,决不回头。可是,我没做到,我的身体离开这里的时候,我的思想还在停留;我的思想向前奔的时候,文字还在不休的歌唱。原来,离开一个地方就如离开一个爱人,就是我们表面浪水滔滔,可是底层潜流的源还是上游的山泉。它一脉相连,不许我们忘记,也无法逃避。
重来这里是因为几个画面,当我看到那几个画面时,那些往事如开闸泄洪的潮,铺天盖地的淹没了我。那几个画面来源于陈可辛导演的作品如果爱。
如果爱是一部电影。我在这里说的不是这部电影。不,也不对。应该说是电影,但是仅仅是它一闪即逝的某一个背景,一个镜头。那一个背景里有我,或者说我曾经生活在那个背景里,因为那里曾有过我几年的痕迹。我说的不是如果爱电影,而是说的背景,因为那个背景让我回忆,让我的记忆顺着它的脉管进入记忆的心脏。
孙纳还没有成为孙纳时,那个时候她还是老孙,在北京作为北漂一族。她和林见东第二次相遇,分手时乘坐的那辆车,驱使我的记忆开始回放。那辆车,虽然导演在模糊那辆车的车次,可是我看到它的第一眼的时候,我知道它是——951路公交车。它的始发站是南十里居,终点站是海淀区东北旺中路。
第二个镜头是,老孙撵着车跑的镜头,那辆车是362路汽车。虽然,我们不曾看到车的标牌,但是看到那熟悉的车的颜色,里面的坐位及其走的路线,我就知道它是362。它的终点站是上地七街,始发站原来是颐和园旁边的北宫门,后来延线由西直门发。它途经东北旺。
当年,我写穹庐时,曾有人问我,穹庐在哪里?我总是笑而不语;或者滑头的说,穹庐在我心中。
穹庐在哪里?其实,穹庐就在东北旺村里。
关于东北旺村子的历史我没有考证过,不知道它名字的由来。当年,我们几个朋友围着电饭锅涮火锅时,曾经有过这样的猜想:东北旺不远处有个百旺山,百旺山上有个望儿台,据说北宋时期杨家将在这里和大辽元帅韩昌交战,佘太君就站在望儿台上观战。战场应该有两个地方,一个在山东北,一个在山的西北,于是有了东北望与西北望。后来,朝代更替,语意转变,就成了东北旺与西北旺两个村子。在两个村子不远处是韩昌即韩延寿的驻军处,这个村子现在叫做韩家川。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没有根据的,是饭后谈资而已。
如果你看片子仔细的话,应该看到老孙追车时后面的背景,那应该是2003年或者2004年冬天东北旺一角的样子。是时,拆迁工作已经开始,那个地方原来的建筑已成废墟,如今野草荒芜。那个黑色的小型灰色建筑物是厕所,它正对这一条东西走向的路。那条路,原来刚来北京时它破烂不堪,一下雨就变成了一条泥河,后来,搬迁工作逐步完成,路向北拓宽了。只是原来两边挺拔的白杨,剩下了南边一排,在夏天依旧葱郁茂盛的生长。原来两排白杨高耸的,就如电影里车向前开时,窗外的风景。现在电影的里的风景现实中还在,而我记忆里的风景永远成为过去。
再次走在这条走过三四年的路,感觉依旧如回穹庐,温馨而踏实。可是,我知道路的尽头再也没有了穹庐。果其不然,走过楼群,前面出现的是一片破碎的瓦砾,空旷而苍茫连着西北的百旺山隐约如齿的山影。这片瓦砾之上,曾经聚集着很多人,土著的、漂泊的、流浪的,这些人已经从城市的这个角落涌进另一个角落,如潮水退去,沙滩渺无人迹。这里曾经的过客,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是一部书,每个人都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只不过没有高手去裁剪他们。于是,这些人物都成了默默消失的凡人,化成尘沙,凌乱的寂灭。
我不知道,那些曾经在这里停留得人在看如果爱的时候,是否能看出原来自己走过的痕迹。我想,也许他们会,也许不会,但是,无论会与不会,他们不会忘记自己停靠过的地方。世上许多刻骨铭心的回忆,不是因为它繁华,不是因为那是辉煌,也不是因为屈辱,而是因为它曾经存在——存在在自己生命里。
那些存在,或许在回忆里变得诗意,或许变成惨不目睹决裂,可是它曾经以大地的博爱温暖我们流浪的灵魂。因为有过去,所以我们有今天;因为有今天,所以我们有未来。过去支撑着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今天会在黎明之后成为过去,过去就是那上游的泉水,在我们今天的浪花下化作潜流,汹涌澎湃的温热着那颗跳动的心。
过去终究过去了,我不是在寻找过去,也不是生活在过去里。我只是怀念那些温暖、那些将要沉淀下的碎片。一切终究要消失的,踏着最后的步伐,无羁再走一回,然后彻底的告别,不再想念,也无所后悔。若干年后这里变成某个小区,某个高科技园或变成绿化带、变成一片湖水,没有人记起东北旺,也没有人知道穹庐。
不要以为我多么怀念这个地方,不是的,我只是只是想在形式和内容上给那一段生活画个句号而已。
或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因为那些遗迹。最后一眼东北旺——穹庐,一切沉在残阳日暮里。
我裹着旧的温暖与新的温热,勇往直前。
不再反顾。
招安书
我想写一篇小说,有关爱、温暖的。它的名字就叫招安书。
我想,它应该是那种俗烂透顶的故事,不新潮、不另类、不先锋、不浪漫,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生生死死的纠缠,如水一样平淡;写的很庸俗那种,不是悲剧,是喜剧,土的掉渣的那种喜剧;最后让男女主人公像童话里讲的那样“王子和公主快快乐乐的在一起了”;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会让你心存遗憾,也不会有悲剧死心裂肺的感觉,只想想让你看后就忘记,若偶尔想起有温暖。
是的,温暖。
温暖,多么明净的词,却往往被人忽略。
温暖一天天的在流失,像黄土高原上流失的泥土,剩下的只有贫瘠、荒漠的土壤,还有那风起扬尘的天空。荒凉、孤寂,如那只有黑色眼球呆滞的眼睛。
“黄沙裸露无寸土,可怜江山贫到骨。”难道这只是说那贫瘠黄土高原?不,它还在说我们那贫瘠的世界——缺少温暖的世界是贫瘠的。
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越来越职业化的人群,越来越功利的心态,造成了越来越冷漠的眼神。人们习惯了用功利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于是,温柔的手势变成的僵硬机械。忙碌的世界像一台上紧发条的时钟,不停的运转,缺少了运动的润滑剂。
没有温暖的世界,就如没有信仰的人。
因为温暖,那么多的天仙愿放弃天禄、长生不老的生命,到人间做一世人。若是没有温暖,还有什么温热那颗苍凉的心,这个世界除了荒凉,还是荒凉。
不要说,因为我们走了一些弯路,就说那条路是走不通的;不要因为我们受到过伤害,就不再相信爱,相信永恒。其实,这个世间的爱与温暖从来没有泯灭过。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呼唤都有回声,不能要求每个爱都圆满。那些伤害,只是不当的时间,遇到不当的人。请相信,这个世界有:你愿做一棵树,他会做土壤;你做一只飞鸟,他做一棵树;你做一条鱼,他做一汪水;你做一棵花,他做春风的人。他说呵,我是一棵树,让你筑巢居住,因为你住在我的心里;我是一汪泉,你就是我身体的灵性。
浮荡的漂泊,是荒凉的,如果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温暖。
我愿写那么一本书,关于爱和温暖。它或许爱的贫瘠,可是因为温暖却能爱的丰富;或许爱的艰难,却因为温暖而平和;或许爱的痛苦,因为有温暖我们把悲凉化作怜悯。不要轻易的否定爱,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不要轻易的否定温暖,只要世上还存在着两个人,温暖就存在。
或许,我要写的会是庸俗透顶的东西,但是我不怕嘲弄。因为,我从没有把自己看作什么超脱世人之外的人,我就是一个俗人,所以,我需要爱和温暖。或许,你在笑我泛滥的抒情,那就泛滥的抒情好了,因为我心里还有爱和温暖。
我没有怜悯苍生的伟大思想,没有圣贤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情结。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写着自己的小情小调,歌唱着自己才能听懂的歌谣。
你们要笑,由你们去吧。不是有个家伙说,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我相信,与其悲凉的讽刺,不如自己温暖的生活。
05、12、22、凌晨,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