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之初入坑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93的成长故事最新章节!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所著的经典名篇,中学课本里有,还有一部分是必背的内容,那些工整的对句也是高频考点。只是不知为何不要求学生们全文背诵。我中学时,懵懵懂懂,像现在的中学生一样,学习只知道要学习,不明白为什么学习,又应该学习什么?
这几天辅导中学生学习时,仔细一读全文,才发现这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里,不只是朗朗上口的韵脚,对仗工整的词句,引人入胜的描绘,更有引发人深省的淡泊明志、真情流露。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后文的华丽词藻,而是开篇。
文章开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呵,好熟悉啊,我也曾有一样的遭遇。刚毕业那会,没有人脉,技术不硬,海投简历也难有回音。有了回音,也在面试时被直接拒绝。家里也天天给我洗脑要去考公职,好像公职就是世上最好的工作一样。其实不是这样,只是家人见我没能凭借自身能力在市场上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看我也愁眉苦脸,所以给我介绍一条他们所认为的对我来说最好的路罢了,这点我理解。
我也认为公职是比较稳定的工作,所以也报考了几次,可惜都落榜。
其实我愁眉苦脸不是因为工作,而且自责,辜负了家人的期盼,让家人为自己操心,没能力照顾好自己,没能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怪自己在学校里过的太过安逸,没考到什么有意义的证书。比如英语四级考试,我没合格。所以在人才市场,看到了自己想要的行业正缺人,双手递交了简历,那大腹便便一身正装也藏不住肚子的人事经理看了一眼简历,估计是看了学院和专业,抬头问我:“英语怎样?”我老实回答:“没考过四级”。然后经理把简历递回给我:“我们要求要会英语。”我灰溜溜的跑开。
而让我那段时间很沉闷的一点,不是各种不顺,也不是认识到自己很糟。而是我突然意识到一点——我不懂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上要怎样去生存,我不知道自己的明天该在哪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行业、承担什么职位、实现什么目标,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不焦虑,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你没看错,这些我都不知道。可能因为我自身的懒惰,可能是因为从前从没有人与我说过,学校里的老师和课本,也没有强调过这个问题。可能也有,比如中学课本里这篇《归去来兮辞》和当时老师整理出来的“中心思想”。只是可惜我都忘了,有就等于没有。
所以当我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感触良多。作者也曾误入歧途,像我一样,随便选了一个单位的一个不起眼的打杂职位,就把自己以极低的价格出卖给了用人单位。陶渊明选的一百里外的“县令”,也算是公职了吧,而那时候我也天真的选了一家国企专制单位,俗称“半国企”。
“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我想起这句谚语,也是我心中潜藏的小小希望。“时得俸禄几量,果腹而已”,是我当时的真时写照,对应陶渊明则是:“公田只利,足以为酒。”之后的好多岁月,都是浑浑噩噩,因为之前的那些不知道,所以得过且过,因为一次“将就”,所以处处将就。
既来之则安之是吗?那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你干不干?别人不愿意出的差,你去不去?别人偷懒推卸责任甩锅给你,你背不背?
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我选择了将就,就对自己没了要求,对工作没了要求,不要求好,也就不在意各种不好。
这种另类的“打工”,无异于做奴隶。老板一声令下,火车晚点我熬夜也等了,雾再大,路面都看不清,多危险的路,我们也得开着车子过了,多累的活,是不是节假日,加多少班,都得在要求时间内干完,而且薪资是固定的,绩效得看老板心情。没有业务了,老板说,你给我当业务员发掘业务吧,一单给你5个点提成。我也得把号码部上的电话打完。
这样一份打杂的工作,我做了两年。当然,因为业务少,所以我们忙的时间不是太多,大多数时间都很闲。没有外出的时候,每天也不用打卡,大多数时间,比领导先到办公室,下班比领导后走就行了。
直到后来,老板半年没有谈下新的业务,所以人事走了,团队就不用这个职位了。老板托同事给我说:现在没业务,我还年轻,不应该这样闲着,可以去找找其他公司事情做了。
我如梦初醒,一边更新简历,一边想:这两年来,我做了啥,学到了啥,有了什么成长?技术,学了一些浅显的硬件安装,都不能称之为“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只能说有了一些经验和锻炼,而没有新东西。看过的书,很少,接触的核心软件技术,都没掌握。
随着年纪成长的,除了体重,就是明白了公司的账务合同关系,个人与公司的关系:打工就是打工,别把自己当成了老板。没有所有权和股权,你只是“二八定律”中外围八成随时可舍去的部分。
陶渊明辞官回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悠然现南山”。而我,还在打工的路上挣扎求存,只是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定位,看到了自己的路,也正寻找着自己的“南山”。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所著的经典名篇,中学课本里有,还有一部分是必背的内容,那些工整的对句也是高频考点。只是不知为何不要求学生们全文背诵。我中学时,懵懵懂懂,像现在的中学生一样,学习只知道要学习,不明白为什么学习,又应该学习什么?
这几天辅导中学生学习时,仔细一读全文,才发现这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里,不只是朗朗上口的韵脚,对仗工整的词句,引人入胜的描绘,更有引发人深省的淡泊明志、真情流露。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后文的华丽词藻,而是开篇。
文章开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呵,好熟悉啊,我也曾有一样的遭遇。刚毕业那会,没有人脉,技术不硬,海投简历也难有回音。有了回音,也在面试时被直接拒绝。家里也天天给我洗脑要去考公职,好像公职就是世上最好的工作一样。其实不是这样,只是家人见我没能凭借自身能力在市场上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看我也愁眉苦脸,所以给我介绍一条他们所认为的对我来说最好的路罢了,这点我理解。
我也认为公职是比较稳定的工作,所以也报考了几次,可惜都落榜。
其实我愁眉苦脸不是因为工作,而且自责,辜负了家人的期盼,让家人为自己操心,没能力照顾好自己,没能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怪自己在学校里过的太过安逸,没考到什么有意义的证书。比如英语四级考试,我没合格。所以在人才市场,看到了自己想要的行业正缺人,双手递交了简历,那大腹便便一身正装也藏不住肚子的人事经理看了一眼简历,估计是看了学院和专业,抬头问我:“英语怎样?”我老实回答:“没考过四级”。然后经理把简历递回给我:“我们要求要会英语。”我灰溜溜的跑开。
而让我那段时间很沉闷的一点,不是各种不顺,也不是认识到自己很糟。而是我突然意识到一点——我不懂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上要怎样去生存,我不知道自己的明天该在哪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行业、承担什么职位、实现什么目标,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不焦虑,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你没看错,这些我都不知道。可能因为我自身的懒惰,可能是因为从前从没有人与我说过,学校里的老师和课本,也没有强调过这个问题。可能也有,比如中学课本里这篇《归去来兮辞》和当时老师整理出来的“中心思想”。只是可惜我都忘了,有就等于没有。
所以当我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感触良多。作者也曾误入歧途,像我一样,随便选了一个单位的一个不起眼的打杂职位,就把自己以极低的价格出卖给了用人单位。陶渊明选的一百里外的“县令”,也算是公职了吧,而那时候我也天真的选了一家国企专制单位,俗称“半国企”。
“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我想起这句谚语,也是我心中潜藏的小小希望。“时得俸禄几量,果腹而已”,是我当时的真时写照,对应陶渊明则是:“公田只利,足以为酒。”之后的好多岁月,都是浑浑噩噩,因为之前的那些不知道,所以得过且过,因为一次“将就”,所以处处将就。
既来之则安之是吗?那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你干不干?别人不愿意出的差,你去不去?别人偷懒推卸责任甩锅给你,你背不背?
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我选择了将就,就对自己没了要求,对工作没了要求,不要求好,也就不在意各种不好。
这种另类的“打工”,无异于做奴隶。老板一声令下,火车晚点我熬夜也等了,雾再大,路面都看不清,多危险的路,我们也得开着车子过了,多累的活,是不是节假日,加多少班,都得在要求时间内干完,而且薪资是固定的,绩效得看老板心情。没有业务了,老板说,你给我当业务员发掘业务吧,一单给你5个点提成。我也得把号码部上的电话打完。
这样一份打杂的工作,我做了两年。当然,因为业务少,所以我们忙的时间不是太多,大多数时间都很闲。没有外出的时候,每天也不用打卡,大多数时间,比领导先到办公室,下班比领导后走就行了。
直到后来,老板半年没有谈下新的业务,所以人事走了,团队就不用这个职位了。老板托同事给我说:现在没业务,我还年轻,不应该这样闲着,可以去找找其他公司事情做了。
我如梦初醒,一边更新简历,一边想:这两年来,我做了啥,学到了啥,有了什么成长?技术,学了一些浅显的硬件安装,都不能称之为“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只能说有了一些经验和锻炼,而没有新东西。看过的书,很少,接触的核心软件技术,都没掌握。
随着年纪成长的,除了体重,就是明白了公司的账务合同关系,个人与公司的关系:打工就是打工,别把自己当成了老板。没有所有权和股权,你只是“二八定律”中外围八成随时可舍去的部分。
陶渊明辞官回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悠然现南山”。而我,还在打工的路上挣扎求存,只是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定位,看到了自己的路,也正寻找着自己的“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