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 在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3
推荐阅读:主神崛起、龙皇武神、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网游之拾荒、繁星、[综]以暗恋之名、韩娱之我的会长大人、网游之混元法师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最新章节!
珍惜每一个抉择点一天当中,出现抉择点的机会并不多,你也无法次次预测到它的出现时间。但这一刻一旦出现,你就能够运用自己的意志来选择一个新方向。因此,每一个抉择点都很珍贵。你应该珍惜它们、尊重它们。我所说的尊重,是指要意识到抉择点的出现,并尽力抓住它;要承认它的存在,而不是无视它,继续埋头往前冲,一头扎进你的无意识思维指引你去做的下一个任务里。要退后一步,重新思考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决定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抉择点能够让你与眼下最关注的事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你做出更有策略性、更有意识的选择。研究表明,制造出心理学上的距离会带来更高层次的思考——因为你胸有大局。如果我们与某个决定的心理距离太近,就会倾向于看重眼前最关注的东西。研究表明,人们会放弃几个月后或一年后拿到更多钱的机会,以换取眼前明显要少得多的钱,即使他们非常清楚眼前能得到的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普通人往往宁愿今天就拿到一张75美元的礼品券,也不愿意在三个月后拿到大概118美元,或者在一年后拿到185美元。显然,不管是118美元还是185美元,都比75美元值钱得多,但只要这75美元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可能就无法抗拒了。虽然这个例子里的心理距离比我提到的这种花几分钟从工作中后退一步的距离要大得多,但它还是向我们说明,如果缺乏距离感,我们的决定就可能变得非常不理智。我们在眼下做出的决定,往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示出结果;但当我们局限于眼前时,往往就会丧失全局观。人们并不难做出很有逻辑性的决定,但若我们与眼下这一刻的心理距离太近的话,就很容易高估它的价值。让我们再回到之前提过的那个儿科医生的例子中。在刚才的情境里,她刚刚得知一个病人取消了检查,现在候诊室里没有病人,她发现自己意外得到了20分钟的空闲时间,这种情况大概一周会出现一到两次。她的脑海中立马冒出了那堆必须尽快填完的保险文件,此外,她还要为今天上午指导的一个医学院学生填一些材料。换成其他时候,她很可能就会找台电脑坐下来,开始烦躁地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她会告诉自己,这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是现在完成了这项工作,下午就能早点下班回家了。毫无疑问,她肯定会被那张乏味又令人头晕目眩的表格缠住。2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而她必须放下手中还没有做完的事,无比沮丧而又匆忙地去见自己的下一个病人。此外,在检查病人的头5分钟里,她很可能都会神思恍惚。但是在这一刻,她要明智得多。她从自己高速运转的思维中退开一步,和眼下最直接的问题拉开距离。然后她笑了笑,告诉自己:“我已经为这些事情预留了时间,与同事沟通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与同事精诚合作会让我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更令我乐在其中。”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她便走向护士站,跟同事们聊了起来。这些女人知道怎么在一起找乐子——我们的儿科医生也知道,跟她们聊天不仅能增进同事间的感情,还能让她换换脑子。回到诊室之后,她肯定能更高质量地完成检查病人的工作。提前为抉择点做好相应计划令你受干扰或分心的事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做了再细致的计划,你的工作也常常会被一封紧急邮件或电话打断,不然就是某个同事跳出来要“问你个小问题”。大家很可能没法知道这种情况发生的确切时间,但我们知道,这些干扰的发生概率很大,而每一次打断都会创造出一个抉择点。所以,为什么要等到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再去计划自己该如何应对它们呢?当你的思维被意外打断时,你往往会选择匆忙应对,而不是珍惜由此产生的抉择点。你很可能会任由自己无意识的大脑迅速地指引你去解决下一个任务,而不是花上一点时间,做出有意识的、有策略的选择。而这么做,很可能会让你浪费更多时间。提前计划如何应对突然而至的抉择点,这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抉择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有多项研究显示,为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前制订应对计划,更有可能让人们按自己希望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匆忙应付了事。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如果提前计划自己在碰到某些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那我们将会在减肥、控制情绪、健康饮食等方面做得更有成效。这种提前计划的学名是“执行意向”。“执行意向”指的是当某种情况发生时,人就会按计划执行某个与之相关的特定行为。这是一种“如果……就……”的处理方式,“如果有某种情况打断了我的工作,我就会这样做。”注意,一定不会起作用的一种“计划”就是:用意志去抵抗某种冲动,或向自己保证绝不会再重蹈覆辙。“计划不去做某件事”常常会失败,而关键的一点就是,你做的计划是要让自己在这一刻进行一项新的活动——一项你乐意做的事。计划一项新的活动,往往会更容易成功。还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当我们在脑海中设想某一个行动时,所利用的神经回路其实和真正去做这件事时的神经回路相同。这些证据告诉我们,设想当某个障碍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行动,会让神经回路提前做好准备,从而能够更顺利地执行计划。这也许可以帮助大家解释,为什么设想自己成功地做出了某个动作(加上刻苦训练),能够帮助人们在运动上获得成功;为什么在脑海中想象如何动手术,能够帮助受训的医生们提高手术水平;为什么设想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中出色发挥,能够提升我们的表现;以及为什么设想肌肉的活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执行意向”这个概念也可以用来创造更多的抉择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想象在工作日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场景,并由此形成应对计划。一旦这些打断你的场景出现,你就可以停下来利用这个抉择点。假设一周总有那么几次,你会被跑过来问你“一个小问题”的同事打断,你可以提前决定:当你被打断的时候,你就把那一刻变成抉择点。这些打扰你的情况能帮助你从忘我状态中走出来,从引导着你完成各种任务的神经性常规程序中解脱出来,让你重新评估一下,自己是否需要换换任务。我有时会陷入一些不值得大费周章的工作中,外界的打断反而能给我提供机会,让我反思该如何利用时间才更加明智。如果你能提前做好应对计划,想象出更加可靠的新方法,就能制造出抉择点来。假想中的“如果这样,就这么做”的行动计划能让你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些时刻。再举一个例子吧,让我们重新回到道格身上,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前景规划顾问。周日傍晚,他正跟家人一起共进晚餐,每个人都刚刚落座,闲谈才开了个头。突然,一个与某个工作项目相关的想法闪现出来,他很希望能离开饭桌,写下自己的想法,再花点时间多琢磨一会儿。但如果他这样做的话,他就会牺牲和孩子们团聚的时间。如今他的职业生涯正处于特殊时期,他常常会因为错过这种亲子时光而后悔。不过,他还是提醒自己得尽快想清楚这个项目。而在办公室里,永远有各色人等要占用他的时间,有各种邮件要回,还有各种日常任务要完成。虽然很难为这种灵光一现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但道格注意到,对他而言,工作方面的突发奇想往往都是在他完全放松下来的时候才会出现,特别是在他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时候。于是,他就提前为这个场景做好了计划:如果当他正陪着家人时突然灵光一现,那么他就会花一两分钟评估一下那个想法的重要性。在这个周日的晚上,他突如其来的灵感打断了饭桌上的谈话,一个抉择点诞生了。他从自己的思绪中退后一步,仔细审视全局:他正在家里陪伴孩子,很想好好享受这样的时光;但如果他不赶紧把这个重要想法写下来,就会有忘掉这个想法的危险。他决定让家人给自己半个小时,写下自己的一些思路,半小时过去之后,就让孩子们来叫他。他知道,30分钟绝对不足以让他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只需把想法简单概括出来,之后在工作时间再继续扩充。30分钟到了,他又回到客厅,陪孩子们搭了一座很棒的乐高城堡。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当你碰到一个抉择点时,立即开始处理下一个任务通常会导致你浪费大量的时间,这远比你用来决定下一个任务时花上的那几分钟时间多得多。关键就在于要抓住抉择点出现的那一刻,下面就是一些建议:首先,一旦你完成一项任务,不要去想接下来自己可以轻松地做些什么,而要把这一刻标记为抉择点。例如,当我在结束了一节45分钟的训练课程后,我会对自己大声说:“现在就是个抉择点!”这句话足够让我整个人暂停一下。有时我还会站起身离开电脑,喝点水或者喝杯咖啡。在大脑高速运转了45分钟后,需要先让大脑的尘埃落定,才会更有能力决定下面该开始做什么,哪项工作才最值得花时间。那你该怎么决定什么事最值得花时间呢?判断的依据之一就是自己当天最重要的任务。只要你给自己一点时间,退后一步思考一下,就能够轻松地回想起来。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再考虑一下自己目前的状态,现在有多疲惫,接下来有没有其他事情需要你花更多的心理能量去做,以及你会在何种环境下工作。在接下来的策略介绍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索对这些因素的最佳利用方式,好让你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每一个抉择点。结论:聪明地安排你的时间用途人们都容易在工作时全然进入忘我状态,这是由我们的神经性常规程序引导所致的,并不是什么缺陷。应该说,我们所做的很多事都是由相对而言无意识的、自动的大脑运转所控制的,忘我状态只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但是,我们能否实现“高效两小时”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做出正确的、有意识的决定,来计划该如何利用你的时间,以及把时间用在哪些工作上。在完成不同任务的间隙之间,我们终于从忘我工作的状态中脱身而出,这些时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礼物,而我们完全应该审慎地利用这些时刻。当你开始更清醒地意识到每天的抉择点时,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从前是多么频繁地轻易屈从于自己的大脑,任由它随机决定下一步要完成的工作。明智地利用你的抉择点,这是第一个策略——也是挑战,而如何在工作时管理你的心理能量,则是下一个策略。
珍惜每一个抉择点一天当中,出现抉择点的机会并不多,你也无法次次预测到它的出现时间。但这一刻一旦出现,你就能够运用自己的意志来选择一个新方向。因此,每一个抉择点都很珍贵。你应该珍惜它们、尊重它们。我所说的尊重,是指要意识到抉择点的出现,并尽力抓住它;要承认它的存在,而不是无视它,继续埋头往前冲,一头扎进你的无意识思维指引你去做的下一个任务里。要退后一步,重新思考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决定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抉择点能够让你与眼下最关注的事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你做出更有策略性、更有意识的选择。研究表明,制造出心理学上的距离会带来更高层次的思考——因为你胸有大局。如果我们与某个决定的心理距离太近,就会倾向于看重眼前最关注的东西。研究表明,人们会放弃几个月后或一年后拿到更多钱的机会,以换取眼前明显要少得多的钱,即使他们非常清楚眼前能得到的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普通人往往宁愿今天就拿到一张75美元的礼品券,也不愿意在三个月后拿到大概118美元,或者在一年后拿到185美元。显然,不管是118美元还是185美元,都比75美元值钱得多,但只要这75美元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可能就无法抗拒了。虽然这个例子里的心理距离比我提到的这种花几分钟从工作中后退一步的距离要大得多,但它还是向我们说明,如果缺乏距离感,我们的决定就可能变得非常不理智。我们在眼下做出的决定,往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示出结果;但当我们局限于眼前时,往往就会丧失全局观。人们并不难做出很有逻辑性的决定,但若我们与眼下这一刻的心理距离太近的话,就很容易高估它的价值。让我们再回到之前提过的那个儿科医生的例子中。在刚才的情境里,她刚刚得知一个病人取消了检查,现在候诊室里没有病人,她发现自己意外得到了20分钟的空闲时间,这种情况大概一周会出现一到两次。她的脑海中立马冒出了那堆必须尽快填完的保险文件,此外,她还要为今天上午指导的一个医学院学生填一些材料。换成其他时候,她很可能就会找台电脑坐下来,开始烦躁地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她会告诉自己,这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是现在完成了这项工作,下午就能早点下班回家了。毫无疑问,她肯定会被那张乏味又令人头晕目眩的表格缠住。2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而她必须放下手中还没有做完的事,无比沮丧而又匆忙地去见自己的下一个病人。此外,在检查病人的头5分钟里,她很可能都会神思恍惚。但是在这一刻,她要明智得多。她从自己高速运转的思维中退开一步,和眼下最直接的问题拉开距离。然后她笑了笑,告诉自己:“我已经为这些事情预留了时间,与同事沟通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与同事精诚合作会让我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更令我乐在其中。”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她便走向护士站,跟同事们聊了起来。这些女人知道怎么在一起找乐子——我们的儿科医生也知道,跟她们聊天不仅能增进同事间的感情,还能让她换换脑子。回到诊室之后,她肯定能更高质量地完成检查病人的工作。提前为抉择点做好相应计划令你受干扰或分心的事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做了再细致的计划,你的工作也常常会被一封紧急邮件或电话打断,不然就是某个同事跳出来要“问你个小问题”。大家很可能没法知道这种情况发生的确切时间,但我们知道,这些干扰的发生概率很大,而每一次打断都会创造出一个抉择点。所以,为什么要等到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再去计划自己该如何应对它们呢?当你的思维被意外打断时,你往往会选择匆忙应对,而不是珍惜由此产生的抉择点。你很可能会任由自己无意识的大脑迅速地指引你去解决下一个任务,而不是花上一点时间,做出有意识的、有策略的选择。而这么做,很可能会让你浪费更多时间。提前计划如何应对突然而至的抉择点,这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抉择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有多项研究显示,为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前制订应对计划,更有可能让人们按自己希望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匆忙应付了事。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如果提前计划自己在碰到某些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那我们将会在减肥、控制情绪、健康饮食等方面做得更有成效。这种提前计划的学名是“执行意向”。“执行意向”指的是当某种情况发生时,人就会按计划执行某个与之相关的特定行为。这是一种“如果……就……”的处理方式,“如果有某种情况打断了我的工作,我就会这样做。”注意,一定不会起作用的一种“计划”就是:用意志去抵抗某种冲动,或向自己保证绝不会再重蹈覆辙。“计划不去做某件事”常常会失败,而关键的一点就是,你做的计划是要让自己在这一刻进行一项新的活动——一项你乐意做的事。计划一项新的活动,往往会更容易成功。还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当我们在脑海中设想某一个行动时,所利用的神经回路其实和真正去做这件事时的神经回路相同。这些证据告诉我们,设想当某个障碍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行动,会让神经回路提前做好准备,从而能够更顺利地执行计划。这也许可以帮助大家解释,为什么设想自己成功地做出了某个动作(加上刻苦训练),能够帮助人们在运动上获得成功;为什么在脑海中想象如何动手术,能够帮助受训的医生们提高手术水平;为什么设想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中出色发挥,能够提升我们的表现;以及为什么设想肌肉的活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执行意向”这个概念也可以用来创造更多的抉择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想象在工作日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场景,并由此形成应对计划。一旦这些打断你的场景出现,你就可以停下来利用这个抉择点。假设一周总有那么几次,你会被跑过来问你“一个小问题”的同事打断,你可以提前决定:当你被打断的时候,你就把那一刻变成抉择点。这些打扰你的情况能帮助你从忘我状态中走出来,从引导着你完成各种任务的神经性常规程序中解脱出来,让你重新评估一下,自己是否需要换换任务。我有时会陷入一些不值得大费周章的工作中,外界的打断反而能给我提供机会,让我反思该如何利用时间才更加明智。如果你能提前做好应对计划,想象出更加可靠的新方法,就能制造出抉择点来。假想中的“如果这样,就这么做”的行动计划能让你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些时刻。再举一个例子吧,让我们重新回到道格身上,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前景规划顾问。周日傍晚,他正跟家人一起共进晚餐,每个人都刚刚落座,闲谈才开了个头。突然,一个与某个工作项目相关的想法闪现出来,他很希望能离开饭桌,写下自己的想法,再花点时间多琢磨一会儿。但如果他这样做的话,他就会牺牲和孩子们团聚的时间。如今他的职业生涯正处于特殊时期,他常常会因为错过这种亲子时光而后悔。不过,他还是提醒自己得尽快想清楚这个项目。而在办公室里,永远有各色人等要占用他的时间,有各种邮件要回,还有各种日常任务要完成。虽然很难为这种灵光一现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但道格注意到,对他而言,工作方面的突发奇想往往都是在他完全放松下来的时候才会出现,特别是在他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时候。于是,他就提前为这个场景做好了计划:如果当他正陪着家人时突然灵光一现,那么他就会花一两分钟评估一下那个想法的重要性。在这个周日的晚上,他突如其来的灵感打断了饭桌上的谈话,一个抉择点诞生了。他从自己的思绪中退后一步,仔细审视全局:他正在家里陪伴孩子,很想好好享受这样的时光;但如果他不赶紧把这个重要想法写下来,就会有忘掉这个想法的危险。他决定让家人给自己半个小时,写下自己的一些思路,半小时过去之后,就让孩子们来叫他。他知道,30分钟绝对不足以让他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只需把想法简单概括出来,之后在工作时间再继续扩充。30分钟到了,他又回到客厅,陪孩子们搭了一座很棒的乐高城堡。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当你碰到一个抉择点时,立即开始处理下一个任务通常会导致你浪费大量的时间,这远比你用来决定下一个任务时花上的那几分钟时间多得多。关键就在于要抓住抉择点出现的那一刻,下面就是一些建议:首先,一旦你完成一项任务,不要去想接下来自己可以轻松地做些什么,而要把这一刻标记为抉择点。例如,当我在结束了一节45分钟的训练课程后,我会对自己大声说:“现在就是个抉择点!”这句话足够让我整个人暂停一下。有时我还会站起身离开电脑,喝点水或者喝杯咖啡。在大脑高速运转了45分钟后,需要先让大脑的尘埃落定,才会更有能力决定下面该开始做什么,哪项工作才最值得花时间。那你该怎么决定什么事最值得花时间呢?判断的依据之一就是自己当天最重要的任务。只要你给自己一点时间,退后一步思考一下,就能够轻松地回想起来。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再考虑一下自己目前的状态,现在有多疲惫,接下来有没有其他事情需要你花更多的心理能量去做,以及你会在何种环境下工作。在接下来的策略介绍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索对这些因素的最佳利用方式,好让你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每一个抉择点。结论:聪明地安排你的时间用途人们都容易在工作时全然进入忘我状态,这是由我们的神经性常规程序引导所致的,并不是什么缺陷。应该说,我们所做的很多事都是由相对而言无意识的、自动的大脑运转所控制的,忘我状态只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但是,我们能否实现“高效两小时”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做出正确的、有意识的决定,来计划该如何利用你的时间,以及把时间用在哪些工作上。在完成不同任务的间隙之间,我们终于从忘我工作的状态中脱身而出,这些时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礼物,而我们完全应该审慎地利用这些时刻。当你开始更清醒地意识到每天的抉择点时,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从前是多么频繁地轻易屈从于自己的大脑,任由它随机决定下一步要完成的工作。明智地利用你的抉择点,这是第一个策略——也是挑战,而如何在工作时管理你的心理能量,则是下一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