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威慑力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大唐咸鱼最新章节!
经过大唐平灭突厥草原一战后,草原上的各大部族当然是反映最为迅速的,各大部族的头人早就一起去长安城请李世民上“天可汗”的尊号,此后各方面也都表现的足够尊敬。
连薛延陀这种明显已经有下一个争霸实力的大家伙,也老老实实的接受了大唐的册封,西突厥那边也没有跟大唐叫板的意思,可以说是声名远播。
而原本周边那些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如北边的高句丽和新罗等大小国家,还是要矜持一些。
之前他们不论和中原的关系到底如何,确确实实是和前隋建交了的,即便是高句丽和前隋打生打死的,那也是承认隋朝的正统性的。
换到唐朝这边必然需要一个过程,直到大唐彻底的吃下了突厥草原,他们才抛下了那点遮羞布,干脆的派来了使节,进行朝拜。
于是这一年大唐官方这边就特别的忙碌。
先是虽无岭南王之名,却有岭南王之实的冯盎,不再像贞观初年时那么推拒,只是派了自己最为喜爱的一个儿子过来入朝奉侍,当然也有当质子的意思,这次是干脆自个亲自带人前来朝拜的。
同时冯盎也算是彻底的表明了岭南不会割据,而是保持统一在大唐的旗帜下的决心。
至于到底是不是听调不听宣,那就要看李世民自个的手段了。
反正慎独觉得这位岭南王暂时是翻不出太大的浪花来了,倒不是慎独有过人的政治智慧,只不过他恰巧知道李世民麾下的那些个最能打的老将们各自驻扎的位置而已。
自从突厥打完以后,程咬金和秦琼他们,甚至包括了名声不彰,其实却是李世民最为信赖的大将张仁贵,都纷纷以平灭僚人造反的名义,去了东南一直到西南一线去驻扎。
厘清了国内的反抗势力,进一步加强了大唐朝廷的威望的同时,正好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直接把岭南的地盘给扎了进去。
冯盎真个要是有点异动,需要面对的可就是这些当世猛将一同唱的一出十面埋伏了,怕是要被毕其功于一役啊。
只不过就是那么巧,这边冯盎刚入朝还没呆上几天,大概可以视作他家后花园的某块地盘上,就有僚人造反了。
于是李世民和冯盎之间很有默契的上演过一出君臣相得的和谐场面后,就不得不分开了。
李世民安排冯盎紧急回岭南,作为先锋,带领大唐军队一同去平灭造反。
原本从来不敢在冯盎的地盘上炸刺的僚人,偏偏正选在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就在冯盎入朝的时候,来造这个反,背后的原因实在是很耐人寻味啊。
而李世民让冯盎当这个先锋,同样很有意思,这大概也是两人之间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吧,或许是“王不见王”以免彼此都尴尬?
当然也可以说这冯盎在岭南的威望确实是高,那些僚人早有反心,只不过冯盎在的时候他们一直没有胆子,直到冯盎走了,这些僚人才敢付诸行动。
而让冯盎去处理他们就很能说得通了,靠他的威慑力尽快平息也好,尊重他这个事实上的“岭南王”在那片土地上的权威也罢,好像都很顺理成章的样子。
只不过按照李世民的安排的话,冯盎顺带着算是给唐军当了一回带路党,这里面有没有顺带着打击下他的威望的意思,还不好说呢。
而冯盎那边风风火火的赶回去平反的结果,似乎也证明了很多东西。
面对这次罗窦各洞的僚民造反,冯盎率领军众二万人担任进讨诸军的先锋,而当时反叛的僚民有数万人,他们据守险要之地,各路军队难以前进。
冯盎手持弓弩对身边的人说:“我一次射尽此箭,胜负就已清楚。”
冯盎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獠民都逃掉,冯盎于是挥兵乘胜追击,斩首一千余人。
僚民叛乱平定后,李世民夸赞冯盎的功劳,下令派冯智戴返回岭南省亲慰问,赏赐财物不可胜数。
而在《大唐邸报》也对这事进行了报道,充分赞扬了冯盎的大公无私,还有他的威名之盛。
同样也展示了中央朝廷对各个地方的统治力,让那些个仗着地利,就有些不该有的心思的家伙多思量一下。
至于背后到底都是怎么想的,这事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落,都无所谓了,反正各自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得。
而见到了冯盎这边都跪了,离冯盎底盘算不得多远的林邑也不继续观望了,直接纳头便拜,和新罗差不多时间都遣使到唐。
而前后相差了没多远,日本第一次遣唐使犬上御田锹等至唐(奉使在上年)。
至于什么南谢北谢这类部族性质的小势力,更是去年就已经亲自前来输诚了。
一时间大唐真的重回了“万邦来朝”的璀璨局面。
慎独除了为身为这样的大唐的一员,而且还是亲自参与到了树立起大唐的威望的平灭突厥之战而骄傲以外,还真没少参与到这些事情中去。
无论是冯盎来朝,还是其他大小国家的使节来到时,慎独作为如今公认的年轻一辈第一猛将,都是有出面去给大唐站场的。
这种场合让秦琼他们这辈的老将去出面,有点太过重视这些邦国们的意思,怕掉了大唐的身价。
也容易把火药味搞得太浓,威慑的太过直白。
像慎独这种最近有点名声,又正值当打之年,还没那么强的威慑力的年轻将领,就最合适不过了。
真个有那表现的不够服帖的,让慎独这种天生的鹰派出来压一压他们的傲气,甚至必要时出手教训一下他们就很合适了。
既能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下大唐的武力之强横,也留下了足够的转圜余地。
必要的时候李世民骂两句慎独,就说是年轻人的胡闹,也就模糊过去了,大家面子上能过得去就完事了。
不像申斥那些定海神针级别的老将,代表的政治信号太多。
不过慎独也不是只去做个人样子的,真个开打自然也没有的,可私底下慎独还是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上去的。
当然他可没有越级上报,还是和之前一样,都是和李承乾汇报了自个的想法,让李承乾那边斟酌过后再上的折子。
经过大唐平灭突厥草原一战后,草原上的各大部族当然是反映最为迅速的,各大部族的头人早就一起去长安城请李世民上“天可汗”的尊号,此后各方面也都表现的足够尊敬。
连薛延陀这种明显已经有下一个争霸实力的大家伙,也老老实实的接受了大唐的册封,西突厥那边也没有跟大唐叫板的意思,可以说是声名远播。
而原本周边那些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如北边的高句丽和新罗等大小国家,还是要矜持一些。
之前他们不论和中原的关系到底如何,确确实实是和前隋建交了的,即便是高句丽和前隋打生打死的,那也是承认隋朝的正统性的。
换到唐朝这边必然需要一个过程,直到大唐彻底的吃下了突厥草原,他们才抛下了那点遮羞布,干脆的派来了使节,进行朝拜。
于是这一年大唐官方这边就特别的忙碌。
先是虽无岭南王之名,却有岭南王之实的冯盎,不再像贞观初年时那么推拒,只是派了自己最为喜爱的一个儿子过来入朝奉侍,当然也有当质子的意思,这次是干脆自个亲自带人前来朝拜的。
同时冯盎也算是彻底的表明了岭南不会割据,而是保持统一在大唐的旗帜下的决心。
至于到底是不是听调不听宣,那就要看李世民自个的手段了。
反正慎独觉得这位岭南王暂时是翻不出太大的浪花来了,倒不是慎独有过人的政治智慧,只不过他恰巧知道李世民麾下的那些个最能打的老将们各自驻扎的位置而已。
自从突厥打完以后,程咬金和秦琼他们,甚至包括了名声不彰,其实却是李世民最为信赖的大将张仁贵,都纷纷以平灭僚人造反的名义,去了东南一直到西南一线去驻扎。
厘清了国内的反抗势力,进一步加强了大唐朝廷的威望的同时,正好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直接把岭南的地盘给扎了进去。
冯盎真个要是有点异动,需要面对的可就是这些当世猛将一同唱的一出十面埋伏了,怕是要被毕其功于一役啊。
只不过就是那么巧,这边冯盎刚入朝还没呆上几天,大概可以视作他家后花园的某块地盘上,就有僚人造反了。
于是李世民和冯盎之间很有默契的上演过一出君臣相得的和谐场面后,就不得不分开了。
李世民安排冯盎紧急回岭南,作为先锋,带领大唐军队一同去平灭造反。
原本从来不敢在冯盎的地盘上炸刺的僚人,偏偏正选在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就在冯盎入朝的时候,来造这个反,背后的原因实在是很耐人寻味啊。
而李世民让冯盎当这个先锋,同样很有意思,这大概也是两人之间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吧,或许是“王不见王”以免彼此都尴尬?
当然也可以说这冯盎在岭南的威望确实是高,那些僚人早有反心,只不过冯盎在的时候他们一直没有胆子,直到冯盎走了,这些僚人才敢付诸行动。
而让冯盎去处理他们就很能说得通了,靠他的威慑力尽快平息也好,尊重他这个事实上的“岭南王”在那片土地上的权威也罢,好像都很顺理成章的样子。
只不过按照李世民的安排的话,冯盎顺带着算是给唐军当了一回带路党,这里面有没有顺带着打击下他的威望的意思,还不好说呢。
而冯盎那边风风火火的赶回去平反的结果,似乎也证明了很多东西。
面对这次罗窦各洞的僚民造反,冯盎率领军众二万人担任进讨诸军的先锋,而当时反叛的僚民有数万人,他们据守险要之地,各路军队难以前进。
冯盎手持弓弩对身边的人说:“我一次射尽此箭,胜负就已清楚。”
冯盎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獠民都逃掉,冯盎于是挥兵乘胜追击,斩首一千余人。
僚民叛乱平定后,李世民夸赞冯盎的功劳,下令派冯智戴返回岭南省亲慰问,赏赐财物不可胜数。
而在《大唐邸报》也对这事进行了报道,充分赞扬了冯盎的大公无私,还有他的威名之盛。
同样也展示了中央朝廷对各个地方的统治力,让那些个仗着地利,就有些不该有的心思的家伙多思量一下。
至于背后到底都是怎么想的,这事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落,都无所谓了,反正各自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得。
而见到了冯盎这边都跪了,离冯盎底盘算不得多远的林邑也不继续观望了,直接纳头便拜,和新罗差不多时间都遣使到唐。
而前后相差了没多远,日本第一次遣唐使犬上御田锹等至唐(奉使在上年)。
至于什么南谢北谢这类部族性质的小势力,更是去年就已经亲自前来输诚了。
一时间大唐真的重回了“万邦来朝”的璀璨局面。
慎独除了为身为这样的大唐的一员,而且还是亲自参与到了树立起大唐的威望的平灭突厥之战而骄傲以外,还真没少参与到这些事情中去。
无论是冯盎来朝,还是其他大小国家的使节来到时,慎独作为如今公认的年轻一辈第一猛将,都是有出面去给大唐站场的。
这种场合让秦琼他们这辈的老将去出面,有点太过重视这些邦国们的意思,怕掉了大唐的身价。
也容易把火药味搞得太浓,威慑的太过直白。
像慎独这种最近有点名声,又正值当打之年,还没那么强的威慑力的年轻将领,就最合适不过了。
真个有那表现的不够服帖的,让慎独这种天生的鹰派出来压一压他们的傲气,甚至必要时出手教训一下他们就很合适了。
既能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下大唐的武力之强横,也留下了足够的转圜余地。
必要的时候李世民骂两句慎独,就说是年轻人的胡闹,也就模糊过去了,大家面子上能过得去就完事了。
不像申斥那些定海神针级别的老将,代表的政治信号太多。
不过慎独也不是只去做个人样子的,真个开打自然也没有的,可私底下慎独还是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上去的。
当然他可没有越级上报,还是和之前一样,都是和李承乾汇报了自个的想法,让李承乾那边斟酌过后再上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