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军首任军长成钧2胆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首任军长最新章节!
让地主的儿子当共产党的游击队队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从延安抗大挑选部分学员到一线去抗日。1938年1月,成钧从抗大军事队中被挑选出来,担任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一营营长。
成钧到八团一营后,忙办两件事:一是训练,二是扩军。训练是为了打日军;扩军是为了壮大自己。由于成钧在红军期间有扩军经验,到1939年年初,一营一下子招到了1000多名新兵。成钧自留200名新兵,其余的给团里送去。没有想到,团里把新兵退了回来,说是上级有指示,随意扩大队伍会破坏统一战线。
成钧说:“扯谈!朱老总说过,你太弱小了国民党是不会同你谈统一的,只有你猛烈地扩大自己的队伍,大到国民党消灭不了你时,他才肯坐下来同你谈判。”
负责退兵的同志进一步强调:最近,王明同志在国民参政会上以共产党代表的身份演讲,提出八路军和新四军要同国民党军队一道,实行“五个统一”项英副军长有指示,新四军要实行“精兵主义”
成钧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困惑。
这时,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来到了皖东。成钧把扩军的工作向张云逸作了汇报。张云逸采取了变通的办法,把一营扩编成了新四军挺进团。他对成钧说:“我们要赶紧建立起皖东抗日根据地,这是摆在我们眼前最急迫的中心任务。你和八团两个团,跨到铁路东边去,沿来安、天长、嘉山、盱眙一带活动,建立起一个中心根据地。”
1939年4月,八团一营正式扩编成新四军挺进团,成钧被任命为挺进团团长。到了7月,挺进团改编成第十团,进入到皖东的盱眙、嘉山地区,隶属新组建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的政委是赵启民。从此,成钧与赵启民搭档了10多年,结下了生死友谊。
成钧和赵启民率领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到了嘉山、盱眙地区后,一连击溃了日军的两次“扫荡”凭着两次胜利的余威,成钧当机立断,指挥十团将当地的“维持会”和汉奸、土匪武装一扫而光。十团,响响亮亮地在盱眙、嘉山地区亮了相。
然而,困难还是来了。部队的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成钧找国民党盱眙县县长秦庆霖交涉。秦庆霖说:“请贵军出示省政府行署的公文,我们遵照办理!”秦庆霖的回话,是存心不给粮食。他清楚国民党政府不承认新四军还有一个什么第五支队。
断粮的问题还没解决,部队里又流行了一种难以医治的怪病。十团出现了大逃亡、大减员的情况。成钧同赵启民商量:“关键是弄到粮食!”赵启民提出向地主“借粮”的建议。
向地主“借粮”是无奈之举。开明的地主好说好借;但对那些不肯“拔毛”的地主,就得想一种惩罚的办法,才能搞到粮食。
十团勉强过了些日子,但还是老为粮食问题打转转。这时,一位姓宋的地主带着儿子宋恩光找到成钧,问能不能让他的儿子当个游击队队长,队伍由他自己拉起来,他能从宋家围子(宋家村)里筹到3000担谷给十团,成钧一了解,原来是宋地主老被县长秦庆霖吃亏,便想让儿子加入游击队,自己的腰杆好挺直一点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让地主儿子当队长呢?赵启民也同意了。于是,成钧对宋恩光说:“你把队伍拉起来!”
没几天,宋恩光真的拉起了一支五六十人的队伍。成钧就正式委任宋恩光为游击队队长。
粮食解决了,还让地主的儿子当共产党的游击队队长。这可是件新鲜事。消息很快传开了。一时间,盱眙、凤阳、嘉山地区冒出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游击队。
成钧知道,这是一哄而起的游击队,像大海里的潮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成钧与赵启民商量,采取“酵母发面团”的办法,来稳定这些队伍。于是,成钧把十团的5个连队分成10个连队,让10个连队同游击队合编,游击队长一律当连长,原先的连长一律当副连长,原先的班排长、共产党员、老战士也打散,同游击队混编在一起。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高招。当时许多部队没有这样做,在反摩擦斗争中,不少游击队都叛变了,而成钧掌握的游击队,全部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十团从大减员后的不足500人迅速发展到了1500多人。成钧开始整训部队。
1940年年初,国民党将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蒋介石命令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的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后,直到次年1月,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迹。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多人,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皖南事变后,重建了新四军军部,陈毅代军长,同时,新四军部队整编为7个师,第五支队改编为二师五旅,成钧被任命为旅长。旅政委是赵启民,旅参谋为张元寿。
新四军五旅在成钧等旅领导的指挥下,打顽军陈佩华的水警大队,切断内陆水上交通;攻取张楼镇,拔掉日军据点;激战山头子,阻顽军东犯;占领鸡岗,掐断日军煤炭供应线。几番较量,几经磨难,五旅成了新四军的主力旅。
五旅在成钧等指挥下,打出了威名,直到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前夕,国民党顽军第一七一师受命攻击新四军五旅,一七一师的师长曹茂琮恐惧五旅,让士兵抬着棺材上战场,嗅嗅五旅的霉头。但无济由事,一七一师还是打了败仗。于是,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曹茂琮,出洋相,抬着棺材来打仗;枪未响,腿打颤,甩掉棺材往回窜。。看
让地主的儿子当共产党的游击队队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从延安抗大挑选部分学员到一线去抗日。1938年1月,成钧从抗大军事队中被挑选出来,担任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一营营长。
成钧到八团一营后,忙办两件事:一是训练,二是扩军。训练是为了打日军;扩军是为了壮大自己。由于成钧在红军期间有扩军经验,到1939年年初,一营一下子招到了1000多名新兵。成钧自留200名新兵,其余的给团里送去。没有想到,团里把新兵退了回来,说是上级有指示,随意扩大队伍会破坏统一战线。
成钧说:“扯谈!朱老总说过,你太弱小了国民党是不会同你谈统一的,只有你猛烈地扩大自己的队伍,大到国民党消灭不了你时,他才肯坐下来同你谈判。”
负责退兵的同志进一步强调:最近,王明同志在国民参政会上以共产党代表的身份演讲,提出八路军和新四军要同国民党军队一道,实行“五个统一”项英副军长有指示,新四军要实行“精兵主义”
成钧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困惑。
这时,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来到了皖东。成钧把扩军的工作向张云逸作了汇报。张云逸采取了变通的办法,把一营扩编成了新四军挺进团。他对成钧说:“我们要赶紧建立起皖东抗日根据地,这是摆在我们眼前最急迫的中心任务。你和八团两个团,跨到铁路东边去,沿来安、天长、嘉山、盱眙一带活动,建立起一个中心根据地。”
1939年4月,八团一营正式扩编成新四军挺进团,成钧被任命为挺进团团长。到了7月,挺进团改编成第十团,进入到皖东的盱眙、嘉山地区,隶属新组建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的政委是赵启民。从此,成钧与赵启民搭档了10多年,结下了生死友谊。
成钧和赵启民率领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到了嘉山、盱眙地区后,一连击溃了日军的两次“扫荡”凭着两次胜利的余威,成钧当机立断,指挥十团将当地的“维持会”和汉奸、土匪武装一扫而光。十团,响响亮亮地在盱眙、嘉山地区亮了相。
然而,困难还是来了。部队的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成钧找国民党盱眙县县长秦庆霖交涉。秦庆霖说:“请贵军出示省政府行署的公文,我们遵照办理!”秦庆霖的回话,是存心不给粮食。他清楚国民党政府不承认新四军还有一个什么第五支队。
断粮的问题还没解决,部队里又流行了一种难以医治的怪病。十团出现了大逃亡、大减员的情况。成钧同赵启民商量:“关键是弄到粮食!”赵启民提出向地主“借粮”的建议。
向地主“借粮”是无奈之举。开明的地主好说好借;但对那些不肯“拔毛”的地主,就得想一种惩罚的办法,才能搞到粮食。
十团勉强过了些日子,但还是老为粮食问题打转转。这时,一位姓宋的地主带着儿子宋恩光找到成钧,问能不能让他的儿子当个游击队队长,队伍由他自己拉起来,他能从宋家围子(宋家村)里筹到3000担谷给十团,成钧一了解,原来是宋地主老被县长秦庆霖吃亏,便想让儿子加入游击队,自己的腰杆好挺直一点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让地主儿子当队长呢?赵启民也同意了。于是,成钧对宋恩光说:“你把队伍拉起来!”
没几天,宋恩光真的拉起了一支五六十人的队伍。成钧就正式委任宋恩光为游击队队长。
粮食解决了,还让地主的儿子当共产党的游击队队长。这可是件新鲜事。消息很快传开了。一时间,盱眙、凤阳、嘉山地区冒出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游击队。
成钧知道,这是一哄而起的游击队,像大海里的潮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成钧与赵启民商量,采取“酵母发面团”的办法,来稳定这些队伍。于是,成钧把十团的5个连队分成10个连队,让10个连队同游击队合编,游击队长一律当连长,原先的连长一律当副连长,原先的班排长、共产党员、老战士也打散,同游击队混编在一起。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高招。当时许多部队没有这样做,在反摩擦斗争中,不少游击队都叛变了,而成钧掌握的游击队,全部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十团从大减员后的不足500人迅速发展到了1500多人。成钧开始整训部队。
1940年年初,国民党将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蒋介石命令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的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后,直到次年1月,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迹。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多人,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皖南事变后,重建了新四军军部,陈毅代军长,同时,新四军部队整编为7个师,第五支队改编为二师五旅,成钧被任命为旅长。旅政委是赵启民,旅参谋为张元寿。
新四军五旅在成钧等旅领导的指挥下,打顽军陈佩华的水警大队,切断内陆水上交通;攻取张楼镇,拔掉日军据点;激战山头子,阻顽军东犯;占领鸡岗,掐断日军煤炭供应线。几番较量,几经磨难,五旅成了新四军的主力旅。
五旅在成钧等指挥下,打出了威名,直到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前夕,国民党顽军第一七一师受命攻击新四军五旅,一七一师的师长曹茂琮恐惧五旅,让士兵抬着棺材上战场,嗅嗅五旅的霉头。但无济由事,一七一师还是打了败仗。于是,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曹茂琮,出洋相,抬着棺材来打仗;枪未响,腿打颤,甩掉棺材往回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