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追星也疯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阿姊文集最新章节!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在中国早成千古佳话。一个青年寡居的富家女子,躲在帘后偷听父亲与客人们的宴会音乐,看到久慕的青年才俊轻拨琴弦,音流缓缓而出“凤兮凤兮归故乡,翱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凤兮凤兮从我栖。”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挑动了文君的芳心。该女子“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卓文君该算是古代女子里最早的“追星族”了——对于心仪的偶像,勇敢追随,哪怕他还是个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本姑娘也敢当了头饰开个酒店,当垆卖酒。
追星这个词,似乎是当今大众娱乐文化蔚然兴起的产物,那些对明星、偶像盲目发烧的拥趸们所营造出来的疯狂的气息,难免让成人们不可理喻。殊不知,对于心中仰慕的偶像,古代那些女追星族们追逐起来,也如现代人一样狂热。
魏晋是个很崇拜姿容、欣赏美男才男的时代,我们常说“貌比潘安、才比子建”这个潘安与当时的另一个超级大帅哥卫玠,就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众偶像;那时人们对于超级偶像的围观、尖叫、顶礼膜拜,跟今天的粉丝相比,可谓毫厘不差。当那些容貌俊美、身姿修长,又能以妙笔撰写华章或者口若悬河地谈古论今的超级男星以玉树临风之姿、飘逸飒爽之态经过首都的大街小巷,那些狂热的粉丝们,不管是如花姑娘还是龙钟老太,不管他读没读过这个偶像的文字,都会蜂拥而至,里三层外三层地争相观看巨星的曼妙风姿;她们往往手拉着手把帅小伙围在中间,大大方方又兴奋异常地向偶像温柔地抛掷鲜花和水果,不尽兴不离去,不把偶像累个半死绝不收兵。
那时,大帅哥潘岳出门,往往满载粉丝们抛来的新鲜水果矜持而归,如此美事,自然引得洛阳城中另一位才子左思的艳羡,所以他也打点成潘岳的模样,夹了个弹弓去大街上出游。可惜左思他娘对不起他,尽管他也很有才华,写出来的文章不比潘岳差,但长得不帅的他公然做起盗版潘安,不仅令小姑娘们怒火中烧,连那些老太太都朝他吐口水。最后,左思只得如丧家之犬逃归。
另一个超级俊男卫玠,生就一副好皮囊却因身体不好而被家人限制出门,但当这个面色俊美的帅哥坐着通体胜雪的四只山羊所拉的车经过大街时,因观者如潮而造成堵塞交通。卫玠的美貌名满天下,当他因家族变故而从北方南下江南,建业(今南京)大街小巷的女粉丝们听说偶像要光临这座城市,简直是倾城不眠,心旌摇荡,兴奋不已,她们议论着,期盼着,穿上盛妆等待美男到来。那天,卫玠终于到来,在城市的每个路段,无不被人山人海地围住,欢呼、尖叫、拥塞,以致卫玠举步维艰;最后,本就体质孱弱的他,终于累极而病,27岁的美少年就此“香消玉陨”这故事明文记载在世说新语里,可见,当时人们爱美、追星之狂热。
另外一个故事也反映了那时女子有着自己非常独立的审美观、价值观。谢道韫,东晋才女,出身名门望族,能诗善文,出口成章,在“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嫁与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可是,当谢姑娘第一次从夫家回得娘家来探亲,谈起自家夫君,很是沮丧气馁,说什么“天地之间,竟有王公子这样的人!”谢姑娘极不高兴的模样,透露出其心性颇高,也足见当时女子对男子才与貌的定位。在王家这样的豪门里,王凝之有德有才,想来不过是容貌形象距离自己心中的标准差一点罢了。世说新语记“王夫人大薄凝之”一个“大”字、一个“薄”字,足见当时女子对于非梦中情人的男子很是嗤之以鼻的!
因为人们审美意识强烈,因为追星族们的疯狂,那时的男人很注重相貌和风度,一个男人“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濯濯如春月柳”、“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或者敷粉、喷香水以营造皮肤白皙、玉体萦香,都不为过。循着追星族们的欣赏标准,男人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甚至装扮成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妖模样以博青睐,都属正常。所以晋书在提到名流时,也很少不提这人的容貌风采的。
国人印象中的古代女子,似乎都是一副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移步款款的大家闺秀样,在我们的感觉里,这些女子在三从四德的教养和规范下,成天坐在绣花楼上吟诵春愁打发光阴,然后在相夫教子的日常工作里默然老去终身。其实不然,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应该是从宋朝开始。那时,程朱理学宣扬“存天理,去人欲”三从四德、伦理纲常等教条将妇女严重地束缚起来,才造成女性被严重束缚。
但是,人性难以压抑,即使在宋明这样理学兴盛的时代,因为商品经济的兴盛、世俗文化的发展,要求个性解放、人性自由的思想一样难以扑灭,自然,世俗社会里的偶像崇拜这种现象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不会不知道苏东坡,北宋向来重文轻武、以文立国,苏轼这个文坛最耀眼的大才子,以其雅俗共享的文学成就享誉天下,自然就不可遏止地成为了人们的偶像。不同于魏晋的是,这个时代更看重人的才华而不是长相,当然,苏轼的相貌想来也不会对不起观众。
有次,苏大才子乘船游西湖,远远看见有个30岁左右的如花美女驾船猛追上来,吓了苏才子一大跳。经问讯方知,原来这女子年轻时熟读苏轼文章,为其满腹才情所折服——又一个佳人恋上才子的版本;但是,仰慕归仰慕,该女子苦于一直无由得见心中偶像,以为今生再无机会见到梦中情人,遂委屈嫁为民妻。天意弄人,这天,她无意中听说苏轼在游西湖,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驾船追来,死活也要见偶像一面。
苏才子自是通情达理,欣然满足女子心愿——为苏轼弹奏一曲古筝,然后才翩然而去。
不但如此,据说苏轼在杭州任上时,每年春天休假游西湖,玩到半夜一二鼓回来时,整个杭州就成了不夜城,城中的男男女女都云集在街道上,于喧嚣中夹道观看从西湖归来的苏轼一行,那情景,仿佛就是今日某个歌星开演唱会一般,万人空巷,恭逢盛事。
那时,苏轼去人家做客,主人定会做一手好菜盛情相待,而那些按规矩不能见客的女眷们,便只有躲在客厅屏风后偷看偶像的份了。偶像的一举一动,都引得她们屏声静气、诚惶诚恐,当认真咂品菜肴的苏轼放下筷子说声“好菜”时,那屏风后面的粉丝们立马跳将出去,在一处欢声雷动,高兴疯了。
更有胜者,59岁的苏轼被贬至惠州时,有个年方16的邻家美少女,因为眼光很高,此前因无觅意中人而一直不肯嫁人。但当她听说苏轼来到当地时,竟然兴奋地说“这就是我的真命天子呀”每天晚上,这姑娘都翻墙到苏轼窗前听其吟诗诵读,待苏轼发觉窗外有人而推窗询查时,姑娘马上翻墙逃跑。苏轼觉得奇怪,跟踪寻到其家,方才得知内情,无奈的苏才子感叹一声“我一定为她物色个好丈夫”可没过多久,苏轼被贬到海南去,此事没了下文。等到苏轼遇赦放还,再度经过惠州,那姑娘已经抑郁而终。
这个因相思病亡的追星人之故事,跟今天那些为成龙、刘德华等而寻死觅活的现代追星族已很相当了。
明朝有个大戏剧家汤显祖,据说因其牡丹亭描写了为寻求美满爱情而不屈不挠反抗封建礼教的女子形象,当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疯狂爱上了他。该女子认定这个故事的作者一定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所以在过尽千帆中发誓非他不嫁。可当她终得有机会看见心中偶像时,几乎昏厥而亡,原来,所谓的汤大才子不过是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摇晃在眼前的凡人!这位美女彻底崩溃了,她纵身跃进了西湖。
明朝是个封建礼教浓厚的时代,然而,在醒世恒言、金瓶梅等当时的通俗文学作品里,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女子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人性,的确是个难以压抑的东西。
每当耳闻目睹“追星族”们对偶像的狂热祟拜,成人们常常对那种发烧、发疯、发昏的状态感到不可理喻。综观古今类似现象,不难理解偶像崇拜其实是种人之本能,无论成人、孩子,无论男人、女人,或多或少,这种情结总是存在于血液里的,人性不仅趋向于避苦趋乐,而且还有屈服于力量和跪拜英雄的“恶癖”
只不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青春时期的年轻人,他们的心智特点最易暴露人性自然的“扩张”成人要正确看待和引导青少年的这种本能,防止为追星而不择手段,让人性被颠覆于纵欲的尘土中。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在中国早成千古佳话。一个青年寡居的富家女子,躲在帘后偷听父亲与客人们的宴会音乐,看到久慕的青年才俊轻拨琴弦,音流缓缓而出“凤兮凤兮归故乡,翱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凤兮凤兮从我栖。”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挑动了文君的芳心。该女子“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卓文君该算是古代女子里最早的“追星族”了——对于心仪的偶像,勇敢追随,哪怕他还是个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本姑娘也敢当了头饰开个酒店,当垆卖酒。
追星这个词,似乎是当今大众娱乐文化蔚然兴起的产物,那些对明星、偶像盲目发烧的拥趸们所营造出来的疯狂的气息,难免让成人们不可理喻。殊不知,对于心中仰慕的偶像,古代那些女追星族们追逐起来,也如现代人一样狂热。
魏晋是个很崇拜姿容、欣赏美男才男的时代,我们常说“貌比潘安、才比子建”这个潘安与当时的另一个超级大帅哥卫玠,就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众偶像;那时人们对于超级偶像的围观、尖叫、顶礼膜拜,跟今天的粉丝相比,可谓毫厘不差。当那些容貌俊美、身姿修长,又能以妙笔撰写华章或者口若悬河地谈古论今的超级男星以玉树临风之姿、飘逸飒爽之态经过首都的大街小巷,那些狂热的粉丝们,不管是如花姑娘还是龙钟老太,不管他读没读过这个偶像的文字,都会蜂拥而至,里三层外三层地争相观看巨星的曼妙风姿;她们往往手拉着手把帅小伙围在中间,大大方方又兴奋异常地向偶像温柔地抛掷鲜花和水果,不尽兴不离去,不把偶像累个半死绝不收兵。
那时,大帅哥潘岳出门,往往满载粉丝们抛来的新鲜水果矜持而归,如此美事,自然引得洛阳城中另一位才子左思的艳羡,所以他也打点成潘岳的模样,夹了个弹弓去大街上出游。可惜左思他娘对不起他,尽管他也很有才华,写出来的文章不比潘岳差,但长得不帅的他公然做起盗版潘安,不仅令小姑娘们怒火中烧,连那些老太太都朝他吐口水。最后,左思只得如丧家之犬逃归。
另一个超级俊男卫玠,生就一副好皮囊却因身体不好而被家人限制出门,但当这个面色俊美的帅哥坐着通体胜雪的四只山羊所拉的车经过大街时,因观者如潮而造成堵塞交通。卫玠的美貌名满天下,当他因家族变故而从北方南下江南,建业(今南京)大街小巷的女粉丝们听说偶像要光临这座城市,简直是倾城不眠,心旌摇荡,兴奋不已,她们议论着,期盼着,穿上盛妆等待美男到来。那天,卫玠终于到来,在城市的每个路段,无不被人山人海地围住,欢呼、尖叫、拥塞,以致卫玠举步维艰;最后,本就体质孱弱的他,终于累极而病,27岁的美少年就此“香消玉陨”这故事明文记载在世说新语里,可见,当时人们爱美、追星之狂热。
另外一个故事也反映了那时女子有着自己非常独立的审美观、价值观。谢道韫,东晋才女,出身名门望族,能诗善文,出口成章,在“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嫁与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可是,当谢姑娘第一次从夫家回得娘家来探亲,谈起自家夫君,很是沮丧气馁,说什么“天地之间,竟有王公子这样的人!”谢姑娘极不高兴的模样,透露出其心性颇高,也足见当时女子对男子才与貌的定位。在王家这样的豪门里,王凝之有德有才,想来不过是容貌形象距离自己心中的标准差一点罢了。世说新语记“王夫人大薄凝之”一个“大”字、一个“薄”字,足见当时女子对于非梦中情人的男子很是嗤之以鼻的!
因为人们审美意识强烈,因为追星族们的疯狂,那时的男人很注重相貌和风度,一个男人“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濯濯如春月柳”、“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或者敷粉、喷香水以营造皮肤白皙、玉体萦香,都不为过。循着追星族们的欣赏标准,男人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甚至装扮成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妖模样以博青睐,都属正常。所以晋书在提到名流时,也很少不提这人的容貌风采的。
国人印象中的古代女子,似乎都是一副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移步款款的大家闺秀样,在我们的感觉里,这些女子在三从四德的教养和规范下,成天坐在绣花楼上吟诵春愁打发光阴,然后在相夫教子的日常工作里默然老去终身。其实不然,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应该是从宋朝开始。那时,程朱理学宣扬“存天理,去人欲”三从四德、伦理纲常等教条将妇女严重地束缚起来,才造成女性被严重束缚。
但是,人性难以压抑,即使在宋明这样理学兴盛的时代,因为商品经济的兴盛、世俗文化的发展,要求个性解放、人性自由的思想一样难以扑灭,自然,世俗社会里的偶像崇拜这种现象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不会不知道苏东坡,北宋向来重文轻武、以文立国,苏轼这个文坛最耀眼的大才子,以其雅俗共享的文学成就享誉天下,自然就不可遏止地成为了人们的偶像。不同于魏晋的是,这个时代更看重人的才华而不是长相,当然,苏轼的相貌想来也不会对不起观众。
有次,苏大才子乘船游西湖,远远看见有个30岁左右的如花美女驾船猛追上来,吓了苏才子一大跳。经问讯方知,原来这女子年轻时熟读苏轼文章,为其满腹才情所折服——又一个佳人恋上才子的版本;但是,仰慕归仰慕,该女子苦于一直无由得见心中偶像,以为今生再无机会见到梦中情人,遂委屈嫁为民妻。天意弄人,这天,她无意中听说苏轼在游西湖,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驾船追来,死活也要见偶像一面。
苏才子自是通情达理,欣然满足女子心愿——为苏轼弹奏一曲古筝,然后才翩然而去。
不但如此,据说苏轼在杭州任上时,每年春天休假游西湖,玩到半夜一二鼓回来时,整个杭州就成了不夜城,城中的男男女女都云集在街道上,于喧嚣中夹道观看从西湖归来的苏轼一行,那情景,仿佛就是今日某个歌星开演唱会一般,万人空巷,恭逢盛事。
那时,苏轼去人家做客,主人定会做一手好菜盛情相待,而那些按规矩不能见客的女眷们,便只有躲在客厅屏风后偷看偶像的份了。偶像的一举一动,都引得她们屏声静气、诚惶诚恐,当认真咂品菜肴的苏轼放下筷子说声“好菜”时,那屏风后面的粉丝们立马跳将出去,在一处欢声雷动,高兴疯了。
更有胜者,59岁的苏轼被贬至惠州时,有个年方16的邻家美少女,因为眼光很高,此前因无觅意中人而一直不肯嫁人。但当她听说苏轼来到当地时,竟然兴奋地说“这就是我的真命天子呀”每天晚上,这姑娘都翻墙到苏轼窗前听其吟诗诵读,待苏轼发觉窗外有人而推窗询查时,姑娘马上翻墙逃跑。苏轼觉得奇怪,跟踪寻到其家,方才得知内情,无奈的苏才子感叹一声“我一定为她物色个好丈夫”可没过多久,苏轼被贬到海南去,此事没了下文。等到苏轼遇赦放还,再度经过惠州,那姑娘已经抑郁而终。
这个因相思病亡的追星人之故事,跟今天那些为成龙、刘德华等而寻死觅活的现代追星族已很相当了。
明朝有个大戏剧家汤显祖,据说因其牡丹亭描写了为寻求美满爱情而不屈不挠反抗封建礼教的女子形象,当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疯狂爱上了他。该女子认定这个故事的作者一定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所以在过尽千帆中发誓非他不嫁。可当她终得有机会看见心中偶像时,几乎昏厥而亡,原来,所谓的汤大才子不过是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摇晃在眼前的凡人!这位美女彻底崩溃了,她纵身跃进了西湖。
明朝是个封建礼教浓厚的时代,然而,在醒世恒言、金瓶梅等当时的通俗文学作品里,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女子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人性,的确是个难以压抑的东西。
每当耳闻目睹“追星族”们对偶像的狂热祟拜,成人们常常对那种发烧、发疯、发昏的状态感到不可理喻。综观古今类似现象,不难理解偶像崇拜其实是种人之本能,无论成人、孩子,无论男人、女人,或多或少,这种情结总是存在于血液里的,人性不仅趋向于避苦趋乐,而且还有屈服于力量和跪拜英雄的“恶癖”
只不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青春时期的年轻人,他们的心智特点最易暴露人性自然的“扩张”成人要正确看待和引导青少年的这种本能,防止为追星而不择手段,让人性被颠覆于纵欲的尘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