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原生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巴山异人文集最新章节!
快过年了,一大早和妻子到菜市场盘点年货。鸡鸭鱼肉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为了过好年还是要准备一些好。
我和妻子在菜市场各个巷子里来来回回穿梭了好几次,各种物品琳琅满目,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弄得我们不知所措,不晓得买哪些好。妻子伫立在一个鸡贩面前,指着竹笼里的鸡笑着问道:“老板,你这鸡怎么卖啊?”
沾染一身鸡血和鸡毛的老板忙凑过来笑眯眯地说:“我这鸡是原生态的鸡,贵着呢!”
“原生态的鸡?!”我有些咋舌,不知道这鸡是怎么个原生态法。
老板看出我的疑虑,依旧笑眯眯地对我解释道:“我这鸡没喂饲料,全是用绿色食物喂养的,如青草青菜、包谷大米等。”
我更咋舌了,老板居然连“绿色食物”都整出来了,我不禁叹服老板的才能。我们姑且不论他的鸡是不是原生态鸡,但他能把鸡和原生态扯上关系,实属不易。回家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其实早有原生态食品一说了。
所谓“原生态食品”就是自然赋予作物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它的基本要义至少应该包括远离技术性和远离操纵性,其凸显的特征应该是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作物“喝”的水,自然是天上的雨水;作物“吃”的肥,自然是不会污染环境的有机肥;而防治病虫害主要靠轮作、稀植和放养青蛙、杀虫螨、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决不会施用化学农药。
老板的鸡根据这个定义,算不上原生态食品。如果他的鸡吃的青草青菜、包谷大米是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下的作物,那么他的鸡也可以算间接性原生态食品。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原生态”一词早就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它如雨后春笋般生息在各个角落。
原生态最早出现在张艺谋对印象?刘三姐的评价上。那个时候,张艺谋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杨丽萍和她的云南印象则把原生态表演发扬光大——云南的当地人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舞蹈以原始性的风姿,挤进了电视和荧屏,和千家万户见面了。从那时起,原生态才正式发芽了。而央视“春晚”阿宝的出现,算真正使“原生态”有了正式的名分,结出了褒贬不一的酸甜苦涩的果实。原来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所不齿的“下里巴人”散发出了强大的魅力!纯朴的吟诵以一种朴实艺术的新形态走向了舞台,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后来人们给“原生态”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广泛的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等新说法。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属于原生态的东西早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生活空间存在,只是原来没有一个大胆的人给它冠下一个叫“原生态”的大名,我们不得不配服那个第一次敢吃螃蟹下“原生态”定义的人,他的勇敢他的创新他的大胆尝试给了我们富于“原生态”的奇光异彩,让我们看原生态就如欣赏一幅风景画如听一首赞美歌。
“原生态”在很多所谓艺术家眼里是“下里巴人”的粗俗东西,还算不上粗俗文化。如果东西好了,是一匹千里马,不管时间的早晚终究会出现一个难得的伯乐,把曾经是下里巴人的东西捧为民族的瑰宝,还加以冠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阿宝的原生态歌曲,在很多年前,总是走不上闪光的舞台,每次一上青歌赛的舞台,只要他一扯起嗓子高喊,就立马被所谓的专家评委枪毙。但阿宝是幸运的,如今能够拥有大红大紫的局面,是他个人的幸运,也是民族的幸运。
以阿宝为代表的原生态歌曲,是一种结合民间艺术、民俗,未经过商业化、有自己独特文化、保存自己独特风俗的歌曲,乡土味十足,未经过任何修饰。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们在庆幸阿宝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原生态”的泛滥现象。一个好的东西一出现,就立刻被商业化了“原生态”也是如此。在我们眼前时隐时现的东西,一轰而上都改了姓名,都背了祖宗,都莫名其妙地成了“原生态”的孝子贤孙。就像那个鸡贩一样,他的鸡也成了原生态鸡,实则是一件憾事。也许这是国人的一大弱点,喜欢走事物的两个极端:要么一万个不承认某件新鲜事物的出现;要么就一轰而起东施效颦。
舒芜在质疑国学时说:“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抑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我们虽然有些不敢苟同舒芜的观点,但至少这和那种至死也不承认“原生态”存在的冥顽不化者如同一辙。其实,现在大大提倡国学,有一点社会进化中的返祖意味“五四”以来提倡新文化成为社会的主题,而现在又迂回到老地方大侃国学的好处,把孔孟之道吵得沸沸扬扬,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历史的悲哀。
原生态一出现,原生态的东西就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俏货,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属于原生态食品了。不过,食品不单指口中之食,也含人其它各个器官所需要的食物。就像美味是嘴巴的食物,而美景又是眼睛的食物、文明语言是耳朵的食物、学习是大脑的食物、行善是心灵的食物、愉悦是人生的食物。
我们不仅要让嘴巴吃到原生态食物,也要让眼睛、耳朵、大脑、心灵和人生每天都得到货真价实的原生态食物,岂不美哉?
快过年了,一大早和妻子到菜市场盘点年货。鸡鸭鱼肉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为了过好年还是要准备一些好。
我和妻子在菜市场各个巷子里来来回回穿梭了好几次,各种物品琳琅满目,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弄得我们不知所措,不晓得买哪些好。妻子伫立在一个鸡贩面前,指着竹笼里的鸡笑着问道:“老板,你这鸡怎么卖啊?”
沾染一身鸡血和鸡毛的老板忙凑过来笑眯眯地说:“我这鸡是原生态的鸡,贵着呢!”
“原生态的鸡?!”我有些咋舌,不知道这鸡是怎么个原生态法。
老板看出我的疑虑,依旧笑眯眯地对我解释道:“我这鸡没喂饲料,全是用绿色食物喂养的,如青草青菜、包谷大米等。”
我更咋舌了,老板居然连“绿色食物”都整出来了,我不禁叹服老板的才能。我们姑且不论他的鸡是不是原生态鸡,但他能把鸡和原生态扯上关系,实属不易。回家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其实早有原生态食品一说了。
所谓“原生态食品”就是自然赋予作物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它的基本要义至少应该包括远离技术性和远离操纵性,其凸显的特征应该是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作物“喝”的水,自然是天上的雨水;作物“吃”的肥,自然是不会污染环境的有机肥;而防治病虫害主要靠轮作、稀植和放养青蛙、杀虫螨、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决不会施用化学农药。
老板的鸡根据这个定义,算不上原生态食品。如果他的鸡吃的青草青菜、包谷大米是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下的作物,那么他的鸡也可以算间接性原生态食品。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原生态”一词早就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它如雨后春笋般生息在各个角落。
原生态最早出现在张艺谋对印象?刘三姐的评价上。那个时候,张艺谋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杨丽萍和她的云南印象则把原生态表演发扬光大——云南的当地人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舞蹈以原始性的风姿,挤进了电视和荧屏,和千家万户见面了。从那时起,原生态才正式发芽了。而央视“春晚”阿宝的出现,算真正使“原生态”有了正式的名分,结出了褒贬不一的酸甜苦涩的果实。原来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所不齿的“下里巴人”散发出了强大的魅力!纯朴的吟诵以一种朴实艺术的新形态走向了舞台,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后来人们给“原生态”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广泛的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等新说法。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属于原生态的东西早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生活空间存在,只是原来没有一个大胆的人给它冠下一个叫“原生态”的大名,我们不得不配服那个第一次敢吃螃蟹下“原生态”定义的人,他的勇敢他的创新他的大胆尝试给了我们富于“原生态”的奇光异彩,让我们看原生态就如欣赏一幅风景画如听一首赞美歌。
“原生态”在很多所谓艺术家眼里是“下里巴人”的粗俗东西,还算不上粗俗文化。如果东西好了,是一匹千里马,不管时间的早晚终究会出现一个难得的伯乐,把曾经是下里巴人的东西捧为民族的瑰宝,还加以冠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阿宝的原生态歌曲,在很多年前,总是走不上闪光的舞台,每次一上青歌赛的舞台,只要他一扯起嗓子高喊,就立马被所谓的专家评委枪毙。但阿宝是幸运的,如今能够拥有大红大紫的局面,是他个人的幸运,也是民族的幸运。
以阿宝为代表的原生态歌曲,是一种结合民间艺术、民俗,未经过商业化、有自己独特文化、保存自己独特风俗的歌曲,乡土味十足,未经过任何修饰。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们在庆幸阿宝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原生态”的泛滥现象。一个好的东西一出现,就立刻被商业化了“原生态”也是如此。在我们眼前时隐时现的东西,一轰而上都改了姓名,都背了祖宗,都莫名其妙地成了“原生态”的孝子贤孙。就像那个鸡贩一样,他的鸡也成了原生态鸡,实则是一件憾事。也许这是国人的一大弱点,喜欢走事物的两个极端:要么一万个不承认某件新鲜事物的出现;要么就一轰而起东施效颦。
舒芜在质疑国学时说:“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抑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我们虽然有些不敢苟同舒芜的观点,但至少这和那种至死也不承认“原生态”存在的冥顽不化者如同一辙。其实,现在大大提倡国学,有一点社会进化中的返祖意味“五四”以来提倡新文化成为社会的主题,而现在又迂回到老地方大侃国学的好处,把孔孟之道吵得沸沸扬扬,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历史的悲哀。
原生态一出现,原生态的东西就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俏货,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属于原生态食品了。不过,食品不单指口中之食,也含人其它各个器官所需要的食物。就像美味是嘴巴的食物,而美景又是眼睛的食物、文明语言是耳朵的食物、学习是大脑的食物、行善是心灵的食物、愉悦是人生的食物。
我们不仅要让嘴巴吃到原生态食物,也要让眼睛、耳朵、大脑、心灵和人生每天都得到货真价实的原生态食物,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