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改革历法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最新章节!
从前两年的经验看,的确是每一个的四月感觉都越来越冷,从大元三年开始,播种的时间就一年比一年晚,现在是四月中旬才播种,比大元三年晚了大半个月,难道这个年代的天气开始变冷了?最后一个冰河期让我遇上了?
可是也不对啊,夏天和秋天还是那么长,而且春天晚了,冬天也来得晚了,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到冬天在延长或者比以前更冷啊?
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找出新绘制的“大元历法”——仔细一看,顿量汗水涔涔而下——每年只有12个月!
这下子我明白了!
到这个世纪以来,因为记时所用的天象中,月亮的变化是最直接的,一时大意之下,就以12个月作为一年了。这个时间大约只有360天左右,而按后世的时间,应该是365天多一点才是一年(没记错的话应该是365。24天)。
就是差这5天多,五六年下来就差不多少了一个月,怪不得开始感觉春播晚了一个月——原来是我的“大元历”出了问题。
这时我想起了后世所用的“农历”:按天文学观点看,这个历法是标准的“月”历,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记时的依据,而所谓的“公历”也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的,相对于农历更接近实际的一年。
最终的一年,应该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作为一年,才能正确反映气候变化过程。
所以在“公历”里,每隔四年要用“2月29日”来调整多出来的时间,而农历则隔数年有一个“闰月”来调节每年少掉的那5天多时间!
我的“大元历”采用了农历的记时方式,却忘掉了隔几年加上一个“闰月”!
历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是用“农历”还是“公历”?
斟酌了很久,我还是打算采用在后世沿用了数千年的“农历”
因为对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的原始人来讲,月亮的变化比太阳的变化更加直观,太阳的观察应该以大型的日昝作为工具,观察其顶部投影在每一年的变化规律,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这个对于原始人来说,太复杂也太为难了一点。
但月圆月缺就比较好看了,抬头就能见到。
所以只需要在现有的大元历法基础上,结合观察太阳的计算,加上必要的闰月,新的大元历法就该比较完善了。
我让土鲁在大元神庙的广场上竖起一根尖顶长杆,高度在5米左右,并在其顶端投影范围内,铺上大量的石块,以便在上面信记号。
为应付眼前的需要,我还赶紧让木青通知大元城和贸易城的学校,立即在大元历法的大元六年中加上一个闰五月,其他的年份得等我的观察和计算以后再公布了。
在我对历法进行改革时,贸易城那边传来消息——莒族代表团来了。
由偃师介绍,这个代表团在祭祀过皋陶族的神鸟后,径直到了贸易城大元宗庙内,向大元墨龙献上祭礼,并大礼参拜。
元昊当时正好在城内,接待了这个代表团。
原来头一天莒族的长老到达皋陶族时,意外地发现皋陶族的帐篷区正兴起一座“皋陶城”而偃师长老所在的住处,已经由一座大帐变为一间大了数十倍的木顶白墙建筑,大门外高高飘着一面与洞内石壁上一样的“神鸟”旗。
偃师长老在接待中明显的感觉到了莒族长老们的诧异和好奇,一股子得意劲上来,故作神秘地不提由来,而是将陶锅架上火,炖上一锅羊肉,取出平时不太舍得用的陶碗(因为一个陶碗打破以后,偃梁就叫木匠给他们专门作了一批木碗),给每位来宾盛上一碗。
美食美器当前,莒族的长老们都没时间再发问,先大快朵颐,饱餐一顿之后,才问起这些东西的由来,其间不免提到莱夷族与皋陶族的冲突。莒族长老也为之眉头一紧,面色不愉——看来他们与莱夷族之间也不很愉快。
但皋陶族的变化对莒族长老的吸引力才是无可抵御的,莒族长老们坚决要到贸易城去参观考察,偃师当仁不让地作了半个主人兼导游,带上数只羊为礼,与莒族战士所带的猎物一起,送到了贸易城内的大元宗庙。
待看到大元宗庙的宏大,莒族长老们才真正开了眼界,加上土土的徒弟们在宗庙内所制作的各种专用陶俑装饰,让莒族人目不暇给,更对大元墨龙的威风神气五体投地。
元昊从偃师的态度中察觉到了这个代表团的重要性,不仅坚决留他们在宗庙内的“招待所”住下来,更让厨房准备大量的大元美食,以蒸、炖、炒、炸等各种烹饪方式供进宗庙餐厅,让莒族人享用。
结果“老虎”的徒弟们一显身手,不仅让莒族的长老们惊为神物,食相极为不堪,连偃师都食指大动,认为之前大元族的族长在“文化交流”中,什么都传授,就是不提厨艺,一定是有重大原因的。
看到外面没有资格上餐桌的莒族战士们馋涎流了一地,元昊偷笑了一阵以后,命人做上一桌野味,摆上热气腾腾的薰薰微黄的粟米饭,才让这帮汉子甩开腮帮子大嚼,抛开了刚才“眼看手勿动”的烦恼。
过后得知这一情况,我对元昊大加赞赏——不仅女人要抓住男人的肠胃,部落抓住潜在的盟友肠胃也很重要啊!
从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这帮大哥一下午在参观大元学校这个重要项目时,就只顾着打嗝了,根本没有花太多脑筋去看大元字是怎么写的,大元数字是如何画圈的,大元的陶器是如何精美
最后进入正题,莒族的长老们在手中东西比较微薄的情况下,满脸通红地问偃师,能不能向皋陶借点羊,向大元族换点陶器回去。
偃师的反应那是一等一的快,当即就想起了我对他的叮嘱,开始试探性地向莒族长老提出在莒族那边也修一个类似的贸易城的建议,并指出,目前皋陶族的城墙、房子那都是在大元族指导下修建的,陶器都是从大元买的,神鸟旗都是大元族送的总之,一个贸易城在族里,就能带来无尽的好处。
莒族离贸易城那么远,带着陶器要走差不多20天,那多累啊!
何况大元族人还帮助皋陶族人学会了弓箭,打退了莱夷人!
那还用想什么?对莒族人来讲,最后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接下来该是两族和元昊一起等我的答复。
贸易城的传信骑兵快马加鞭,奔赴大元城。
从前两年的经验看,的确是每一个的四月感觉都越来越冷,从大元三年开始,播种的时间就一年比一年晚,现在是四月中旬才播种,比大元三年晚了大半个月,难道这个年代的天气开始变冷了?最后一个冰河期让我遇上了?
可是也不对啊,夏天和秋天还是那么长,而且春天晚了,冬天也来得晚了,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到冬天在延长或者比以前更冷啊?
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找出新绘制的“大元历法”——仔细一看,顿量汗水涔涔而下——每年只有12个月!
这下子我明白了!
到这个世纪以来,因为记时所用的天象中,月亮的变化是最直接的,一时大意之下,就以12个月作为一年了。这个时间大约只有360天左右,而按后世的时间,应该是365天多一点才是一年(没记错的话应该是365。24天)。
就是差这5天多,五六年下来就差不多少了一个月,怪不得开始感觉春播晚了一个月——原来是我的“大元历”出了问题。
这时我想起了后世所用的“农历”:按天文学观点看,这个历法是标准的“月”历,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记时的依据,而所谓的“公历”也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的,相对于农历更接近实际的一年。
最终的一年,应该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作为一年,才能正确反映气候变化过程。
所以在“公历”里,每隔四年要用“2月29日”来调整多出来的时间,而农历则隔数年有一个“闰月”来调节每年少掉的那5天多时间!
我的“大元历”采用了农历的记时方式,却忘掉了隔几年加上一个“闰月”!
历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是用“农历”还是“公历”?
斟酌了很久,我还是打算采用在后世沿用了数千年的“农历”
因为对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的原始人来讲,月亮的变化比太阳的变化更加直观,太阳的观察应该以大型的日昝作为工具,观察其顶部投影在每一年的变化规律,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这个对于原始人来说,太复杂也太为难了一点。
但月圆月缺就比较好看了,抬头就能见到。
所以只需要在现有的大元历法基础上,结合观察太阳的计算,加上必要的闰月,新的大元历法就该比较完善了。
我让土鲁在大元神庙的广场上竖起一根尖顶长杆,高度在5米左右,并在其顶端投影范围内,铺上大量的石块,以便在上面信记号。
为应付眼前的需要,我还赶紧让木青通知大元城和贸易城的学校,立即在大元历法的大元六年中加上一个闰五月,其他的年份得等我的观察和计算以后再公布了。
在我对历法进行改革时,贸易城那边传来消息——莒族代表团来了。
由偃师介绍,这个代表团在祭祀过皋陶族的神鸟后,径直到了贸易城大元宗庙内,向大元墨龙献上祭礼,并大礼参拜。
元昊当时正好在城内,接待了这个代表团。
原来头一天莒族的长老到达皋陶族时,意外地发现皋陶族的帐篷区正兴起一座“皋陶城”而偃师长老所在的住处,已经由一座大帐变为一间大了数十倍的木顶白墙建筑,大门外高高飘着一面与洞内石壁上一样的“神鸟”旗。
偃师长老在接待中明显的感觉到了莒族长老们的诧异和好奇,一股子得意劲上来,故作神秘地不提由来,而是将陶锅架上火,炖上一锅羊肉,取出平时不太舍得用的陶碗(因为一个陶碗打破以后,偃梁就叫木匠给他们专门作了一批木碗),给每位来宾盛上一碗。
美食美器当前,莒族的长老们都没时间再发问,先大快朵颐,饱餐一顿之后,才问起这些东西的由来,其间不免提到莱夷族与皋陶族的冲突。莒族长老也为之眉头一紧,面色不愉——看来他们与莱夷族之间也不很愉快。
但皋陶族的变化对莒族长老的吸引力才是无可抵御的,莒族长老们坚决要到贸易城去参观考察,偃师当仁不让地作了半个主人兼导游,带上数只羊为礼,与莒族战士所带的猎物一起,送到了贸易城内的大元宗庙。
待看到大元宗庙的宏大,莒族长老们才真正开了眼界,加上土土的徒弟们在宗庙内所制作的各种专用陶俑装饰,让莒族人目不暇给,更对大元墨龙的威风神气五体投地。
元昊从偃师的态度中察觉到了这个代表团的重要性,不仅坚决留他们在宗庙内的“招待所”住下来,更让厨房准备大量的大元美食,以蒸、炖、炒、炸等各种烹饪方式供进宗庙餐厅,让莒族人享用。
结果“老虎”的徒弟们一显身手,不仅让莒族的长老们惊为神物,食相极为不堪,连偃师都食指大动,认为之前大元族的族长在“文化交流”中,什么都传授,就是不提厨艺,一定是有重大原因的。
看到外面没有资格上餐桌的莒族战士们馋涎流了一地,元昊偷笑了一阵以后,命人做上一桌野味,摆上热气腾腾的薰薰微黄的粟米饭,才让这帮汉子甩开腮帮子大嚼,抛开了刚才“眼看手勿动”的烦恼。
过后得知这一情况,我对元昊大加赞赏——不仅女人要抓住男人的肠胃,部落抓住潜在的盟友肠胃也很重要啊!
从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这帮大哥一下午在参观大元学校这个重要项目时,就只顾着打嗝了,根本没有花太多脑筋去看大元字是怎么写的,大元数字是如何画圈的,大元的陶器是如何精美
最后进入正题,莒族的长老们在手中东西比较微薄的情况下,满脸通红地问偃师,能不能向皋陶借点羊,向大元族换点陶器回去。
偃师的反应那是一等一的快,当即就想起了我对他的叮嘱,开始试探性地向莒族长老提出在莒族那边也修一个类似的贸易城的建议,并指出,目前皋陶族的城墙、房子那都是在大元族指导下修建的,陶器都是从大元买的,神鸟旗都是大元族送的总之,一个贸易城在族里,就能带来无尽的好处。
莒族离贸易城那么远,带着陶器要走差不多20天,那多累啊!
何况大元族人还帮助皋陶族人学会了弓箭,打退了莱夷人!
那还用想什么?对莒族人来讲,最后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接下来该是两族和元昊一起等我的答复。
贸易城的传信骑兵快马加鞭,奔赴大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