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重生)_分卷阅读_232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帝王之友(重生)最新章节!
说是年轻,其实也三十多岁,或许比她阿耶小几岁,但年轻的是气度和神态。
那男子拱手行士子礼:“某乃是清河小房宗主崔鹏昉。”
崔季明愣了一下,她以为宗主都会是崔夜用那样的老头子——
崔鹏昉的气度与崔南邦的散漫随意、崔式的圆滑不露都不太像,他好似是崔家清河养出的样本,谦逊内敛,温和善听,穿着单色的布裳,拱手道:“宗主一项都是管家中杂事的,只有能人兼任宗主,却无宗主能成名臣。还望季将军海涵,只是从未想过那位半年不到占下河朔的季将军,如此年轻。您有……弱冠?”
崔季明已十九,此时腆着脸道:“弱冠一年有余。”
崔鹏昉点头,坐在了对面,叫人撤下酒煮茶汤来,两手交握,看向崔季明,轻声道:“季将军是想归顺朝廷?”
崔季明这会儿绕开话了:“当年山东、河朔大乱起,是为了什么,您也很清楚。我也算是读过书,扯上过某些关系,公与我心知肚明,当年跟随永王起兵的目的。如今朝廷控淮水附近,山东一直不能与南方连通,不太可能成了。就算成大业也不是我们成,而是如今胆大包天的恒冀、沧定两军成。”
她这会儿显然是在隐喻当年行归于周的行动,崔鹏昉垂了垂眼。行归于周并没有扯上过季家,眼前的少年连当初的事儿都知晓,显然绝不是一般人。
崔季明道:“公显然清楚,崔家长安房是为何倒。清河作为本家,一直是立在中央不愿与任何一方合流同污。但是如今的境况,可还容得下清河这样紧闭大门屹立不倒。今日我用千人能敲开崔家的大门,来日若恒冀势强,就能用万人踏平清河的庭院。”
“这局已经乱成如此,自立不成,除了归顺朝廷还有的选么?”崔季明看着茶汤上缭绕的白烟道:“显然不是我一个人会考虑归顺朝廷。只是今天起,六镇成了五镇,滑州卫州已在我手。北边两军野心勃勃要打,他们不到头破血流不会归顺朝廷;南边两姓是当年永王之乱主谋,朝廷不会轻易饶了他们,他们不会主动选择归顺。而既然除了被灭、就只有归顺一条路可走,我作为第一个迈出这一步的人,可是会要让我自己的利益最大。”
崔鹏昉这才抬眼,眼中微微掠过一丝光:“你要如今就配合朝廷?”
崔季明笑:“您应该能想到若是能成,我能得到什么?”
崔鹏昉眯眼:“若山东河朔几藩镇消失,朝廷必定不会再立节度使,你不会比现在权力更大。”
崔季明饮茶大笑:“当个朝廷眼中钉的节度使,以朝廷如此强硬的态度,我能独活多少年?而入朝,最少是个金吾大将军,再兼任个管内观察处置?我的兵不会少太多,还能高枕无忧,前程坦荡,名声好听,当不成个卫青,也好歹能做半个冉闵吧。”
崔鹏昉正襟危坐:“你直接与朝堂通信即可,何须来找清河崔家。”
崔季明轻笑,扯淡扯得风轻云淡:“一、我觉得我出身不够,往后上了朝堂进路未必好。娶裴家女不够,做清河小房的合作者,往后能好走很多。二、我要对恒冀、沧定出手,但势力仍然薄弱,清河在河朔附近根基有多深,我不必说您也清楚。如今需缮甲兵,耕且战,我手中只有武将而无能臣,盼公能也出一份力。”
崔鹏昉:“冒这种险不是清河本家的作风。更何况你若与朝廷翻脸,我等便跟着受了连累,往后多少年未必再能有人入仕。”
崔季明笑:“万事都有风险,我出的是身家性命,您赌得是家族兴旺。不过咱们也都算是无路可走,不上这道,我身家性命迟早不保,您的家族兴旺就要到头。送往朝廷的信,分三路而行,如今至洛阳不远,再晚不过几日便能送到建元皇帝手里。只是我势力不足,不可过早暴露,成为五镇中的众矢之的。”
崔鹏昉想了想,忽然转头对身边人道:“拿地图来。”
旁边几个下人快步跑开,崔季明已经有几年没听过这种快速而几乎无声的脚步了,这都是世家下人的必修活。旁边又有童子换了新茶汤,茶汤不算太烫,刚可入口,崔季明抿了一口,看向了崔鹏昉摊开的地图。
虽然这张简单的卷轴地图上还是六镇,但已经是半个月前的更新度。清河本家看着大门合拢,却不是在这里等死。
崔鹏昉:“这一段都在魏军手中?只是我听闻你的水军,不过十几艘抢来的大船可作战,更多的都是小船?”
崔季明手指划过黄河经过洛阳后向东的这一段上游,道:“对,五镇境内黄河三分之二的流段都捏在我手里。沧定军在我下游,我就是在这儿撒尿他都要无奈接着。郑家在对岸,但靠近黄河的大城只有濮州一座。裴军靠近的是济水,济水源头都在山东境内,这条河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法通向外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位置,我才敢谋此大业。”
崔鹏昉沉思了片刻:“听闻朝廷在太原、幽州各有驻兵,实力不弱。若恒冀、沧定攻打这两座城,你认为他们多久能打下?”
崔季明道:“我认为他们打不下。本来太原与幽州都是城池极为坚固的几百年重镇,年年修复城墙,三十万兵全押上能吞下一个城。然而,恒冀沧定没有这种勇气。他们粮草军饷不足,攻城是为了补给,他们不敢太豁出命去,怕没攻下城来先耗空自己。”
崔鹏昉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他们还是会打周边的州县,打完了,估计就要朝你来了。”
崔季明笑:“我知晓,所以我这不是来清河修城了么。此刻就让我称您为先生罢。先生显然心里也有想法,而我也有计谋。只是消息不够细,形势还不够准。我几日还不会离开清河,您也别再让我火烧连营似的来敲门。此事可商议,后头有更多事要商议。”
桌对面,崔鹏昉两手撑在地图上,缓缓道:“你来的太巧了。当然刚弱冠能有如此才能,是你如今占领河朔的主要理由。但你攻下的城池、出现的时间等等,都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长久谋划的。归顺朝廷的事情,你绝不是最近才考虑。你是何人之子或之徒出世的么?有高人指点你?还是你背后有人早早揣着一统的心思?”
崔季明看着话已经说的差不多,清河小房显然是不会再坐以待毙了,她轻笑道:“指点我的高人早已不在。想继承那人几十年的忠魂,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不过是学了些皮毛。您不必多想,路是我一人走出来的。”
她说罢,点头行礼,朝外走去。
崔鹏昉看着地图上崔季明所拥有的藩镇疆域,越想越觉得心惊。
为何几镇共同争夺的地方,短短半年,就让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野将打下来了?单他不打濮州,不吞郓州、德州,而非要北上打相州、贝州,就足够看出她行事的计划性。
不是那种打仗如何并军突袭的计划性,而是对于自己每一步怎么走,怎么养兵,如何不跨黄河而保障不被郑裴两家围攻,又如何保证自己藩镇的疆域不会因为贪婪而过于狭长,如何才能将每一步都走稳——她都有仔细考虑。
她步步为营,河朔一带的形势,不是因为哪里好打容易打她才打下哪里的。而是因为哪里要打,哪里必须打,她才出手。
崔鹏昉猛地抬起头来,那位年轻的季将军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影壁之后。
身边小童撤掉崔季明刚用过的杯盏,刚刚的锦衣老者和其他几个崔家男子都从侧间走了出来,沉默地站在两边。
崔鹏昉松手,顿坐于地,叹:“……清河自诩天下名流,这一代,为何没能出过像他这样的少年郎。若是能有这样一个崔家子,清河或许也不至于是今天。”
崔季明走出大门,她的近千士兵在门外沉默有序的等待着她的归来,崔季明翻身上马。
纵然当年救助她的崔家旁支后来反咬一口,纵然长房与二房选择不同落得如此差别,她也想过世家内“团结”二字。不论旁人如何,如今也算是她尽力能给清河本家指一条路。
两百年前祖上崔挺年幼居丧,清河小房抚育他长大,又推举他为秀才,使他官路亨通,一时显赫。
两百年后,她虽有私心,也算是还了这个情吧。
第223章218.0218.@
就在殷胥接到信报,叛军攻打太原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崔季明的信件。
王禄风尘仆仆的往回赶,一路颠簸流离。
夜中接到信报,他惊而坐起,连夜命人入宫,刚开始有了那么点不安,就让崔某人的一张地图打消了大半。
而殷胥刚和几位重臣、兵部尚书商议过,他们还没讨论出结果来,崔季明就千里迢迢送来了自己的意见。
她似乎十分着急,在寄来的六镇地图上,涂抹掉了横野军,来回各种箭头指着她推测的北叛军行军路线。殷胥真是庆幸,这场变故与他命王禄送信,恰好卡在了这个时间点,才能让他如此早就收到她的帮助。
崔季明预计的很准,她认为恒冀、沧定两叛军,必定会去攻打太原和幽州,而朝廷必须下死令,严守这两城。若恒冀、沧定这些北叛军足够有谋略,他们会卯足兵力只攻打一座城。
若是如此,则形势更加严峻,如果单攻的是幽州,建议太原出兵攻向恒州,打入对方肋下;如果单攻的是太原,则建议从雁门关派兵支援太原、沁州驻兵不动守住防线,说法虽残忍,但太原就算是粮草不够哀鸿遍野也绝不可战败或逃离。
然而现在的状况,就是崔季明最不看好的。
叛军大批兵力攻占太原,打算围城,或许就要陷入崔季明所说的境地。
她又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手段,估计崔季明也是认为对方全力打太原时最棘手的,因此大篇幅写了对策。若对方真的攻打下太原,可能会占据太原一段时间而不是立刻打洛阳,如此情况需朝廷出兵攻太原。
但今年朝廷在长江岸和南地有过几次冲突,又派兵进蜀地正攻打黔中,正是兵力不够的时候,若是如此,崔季明要殷胥立刻回信,她会与北叛军开战,就算势力悬殊不足以为战,也必须如此来耗空对方实力。
而若是太原城能够守住,北叛军不得不回撤,此时兵力不足以再打幽州,他们会内部攻向崔季明。到时候崔季明要求朝廷出兵,她开岸口迎朝廷兵力顺黄河进入叛军内部,同时雁门关调兵通过太原到叛军之间的官道,直击恒州。
只是或许到时候还会有许多变故。
崔季明不敢保证自己能和北叛军抗衡多久,而朝廷势力如果加入,会不会郑、裴联手,她也很难说定。
而殷胥反反复复看来,不论哪条路子,崔季明都把自己当成了刀尖,没有一个选项是能让她轻松的。
而崔季明显然也不认为一年多足以让大邺恢复生机,这次叛军的行动必须要重视,洛阳仍然离叛军不远,他作为皇帝又居于洛阳之中——
崔季明绝不能容忍因为叛军而让皇帝外逃这种有损大邺颜面的事情发生。
仙居殿的木台上,摆着一道矮几,殷胥坐在矮几旁,七八大臣站在下头足有半个宫殿大小的地图上。有尤朝、莫天平、崔南邦、门下侍中温通亭这样的重臣,也有宋晏、崔元望、俱泰、马蔺道这样的新臣站在一旁观摩学习。
圣人扶持新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几人倒是一个个做事滴水不漏,就连在外头名声不佳的马蔺道都有恭谨学习,朝堂上也不能多说什么。
只是从考得进士入朝,到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重臣,再怎么天才,也要学习这个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方式,这个过程非五年八年不可。圣人恨不得把这四个人别在腰上到处带着让他们学,却也只让崔元望一人有入政事堂的权力,恩宠与理智都在,朝臣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恨自己早生了几年。
此刻殷胥坐在木台之上,看着诸位重臣持杖在地图上指点,说出了崔季明的意见。
只是他说成是自己考虑的,想要问问诸位的意见。
其中对于打仗资历最深的就是莫天平,他年轻的时候在朔方带兵二十多年。
殷胥并没有说崔季明的事情,只是说若太原没有失守,那便从卫州、滑州进入叛军腹地,占据如今魏军的位置,北上打叛军。
莫天平道:“臣听闻过魏军可是叛军中的硬骨头,如今入秋,魏军从大邺购粮颇多,又不断的搜刮船只,同等士兵数量下的战力,也是五藩之中最强。朝廷要打,也不是容易打的。”
殷胥:“魏军寄来文书,愿归顺朝廷。此事便好办的多了。”
“什么?!”几乎所有人抬头望向了殷胥。
叛军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魏军,居然想要被朝廷招安——
殷胥自然不会说魏军首领是崔季明,只道:“对方也有不少要求,但文书已经秘密递入朝中,他们列出了其他四镇的状况,显然也是颇有诚意。”
莫天平皱眉:“听闻魏军与裴军联手,会不会是有意想要将朝廷势力引入内部再绞杀?”
殷胥没法说那是崔季明,怎么可能会干这种事,只得道:“因此我们也要步步小心,就算是魏军没有和其他藩镇联合,也难免说是黄河两侧叛军会夹击我们。所以——”
殷胥道:“若是要去打入叛军内部,朕便御驾亲征。”
场上众人大惊。
虽然中宗年轻时也曾御驾亲征过如今已灭亡的高句丽,肃宗也曾御驾亲征过一两次突厥,这些都是大邺皇帝的惯例——但要从黄河进入叛军腹地,两侧都被叛军包围,实在太过冒险。
殷胥道:“朕不会贸贸然就行动,先看太原的形势,各地该调兵就调兵,大概在半年后出兵。真要问御驾亲征的原因,就是决意清缴干净山东河朔一代的叛军!”
莫天平和崔南邦这样的近臣是与殷胥探讨过对叛军的政策的,当时他们的商议是认为在两年半后出兵,如今才过了一年多,就算是殷胥再等半年也只有一年半。
殷胥这才起身。
崔季明这时在河朔附近,很难看清天下局势,而他如今身在洛阳,几乎算是大邺的中央,他心中却对于整个形势有了计划。
殷胥道:“这一年多以来,刘原阳的兵力已经很足,他几番冲击郑军,试探对方实力也为了自家演练,可以到了打仗的时候。幽州如今不好联系,已经成了孤岛,但幽州若是收到军信向南攻打叛军,也是能刺入他内部的。我不能再等了,叛军这样冒头想打洛阳,我们不能只砍一刀让他缩回去,而是敲碎他的壳,将他杀死才能绝后患。”
他转头道:“钱俱泰,过来。如今叛军内部与大邺通商的状况如何?”
俱泰连忙跑了几步,旁人或跪坐在地图上看,他站着也就别人跪着那么高,道:“北边的恒冀、沧定确实从幽州不少购入矿产,郑裴两姓纵然拥地众多,却由于这一年多的战乱几乎没有产粮,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两姓不得不从汴州买粮。而运河这一段全都是郑家的地盘,郑家便翻几倍的高价卖给裴家。郑裴两家因此关系不善,这也正是裴家和魏军合作的原因。”
俱泰:“如今另一条商路主要是从黄河进入,魏军与裴军合作,似乎也是为了能让商船进入腹地。魏军扼住了水路咽喉,但他却很讲理很会做生意,基本大量的矿产、粮食都是从他在博州新建的码头上岸,而后他在分销给其他藩镇,价格不算过分,自己也各种屯粮,因此也大捞一笔。”
俱泰对于殷胥这魏军如今想要归顺朝廷的说法嗤之以鼻,早在半年前殷胥要户部主持通往黄河的商路,要他将各类矿产、兵器、粮食以低价卖给魏军的时候,他就有猜测过朝廷在叛军内部养的有自己人。
魏军几乎都是免费从朝廷捡的那些资源,然后再卖给别家致富,殷胥自掏腰包养了他们一段时间,为的就是今天。
因此俱泰道:“但从去年和今年通商情况的对比来看,叛军内部的确是比较虚弱,特别是北叛军,似乎已经被掏空,耗费所有的能力来养兵,就是为了打下太原。郑、裴两家还好些,但是由于郑军有些……不思进取,他们发现大邺有大量商贾愿意卖所有需要的东西给他们,就开始不怎么管内政,依赖黄河和运河而活。如宋州,因为是唯一紧邻运河的城池,大量商贾进入,已经繁华的快要超过郓州了。”
殷胥点头,在这方面,朝廷的计划实行得很顺利。
若是能再有几个月,或者半年,殷胥整顿好周边几军,从南边刘原阳到北边幽州同时开展,自己再能御驾亲征从魏州滑州打进叛军,他认为自己是可以结束这场在关东地区的灾难的。
只是天下战事,越是自信满满越是容易输,殷胥只能绷紧弦,告诉自己绝不可懈怠。
他们讨论了不一会儿,又有连接军信送来,身在洛阳,倒是消息更快了些。
耐冬拿来递给殷胥,他扫了一眼,叹气道:“几十万大军已经将太原堵得水泄不通了,雁门关支援也只能在外部冲击叛军的队伍,让内部守城稍微松一口气而已。如今守太原重兵的是康迦卫?”
尤朝点头:“只是康迦卫在凉州大营带兵许多年,虽勇猛却不知道能不能守城。不过太原毕竟也是北都,本地有许多优秀将领,当年突厥攻打多少次都没有打下。圣人打算太原守多久,咱们何时出援兵?”
殷胥垂眼:“守到叛军主动退兵。我需要一路兵力去蔚州掐断叛军和契丹的联系,还需要在洛阳前整合大军,贺逻鹘这两年又开始不老实,边境不可随意调兵。我们帮不了太原什么忙。”
只是兆好像跟着贺逻鹘去了太原,如今守城的人中,也有他一个了吧。
这样艰苦的境地下,或许兆也会死在太原。
尤朝其实能理解,只是太原肯定会寄信出来向朝廷求助,难道就这样残忍的置之不理?太原会理解圣人的选择么?
说是年轻,其实也三十多岁,或许比她阿耶小几岁,但年轻的是气度和神态。
那男子拱手行士子礼:“某乃是清河小房宗主崔鹏昉。”
崔季明愣了一下,她以为宗主都会是崔夜用那样的老头子——
崔鹏昉的气度与崔南邦的散漫随意、崔式的圆滑不露都不太像,他好似是崔家清河养出的样本,谦逊内敛,温和善听,穿着单色的布裳,拱手道:“宗主一项都是管家中杂事的,只有能人兼任宗主,却无宗主能成名臣。还望季将军海涵,只是从未想过那位半年不到占下河朔的季将军,如此年轻。您有……弱冠?”
崔季明已十九,此时腆着脸道:“弱冠一年有余。”
崔鹏昉点头,坐在了对面,叫人撤下酒煮茶汤来,两手交握,看向崔季明,轻声道:“季将军是想归顺朝廷?”
崔季明这会儿绕开话了:“当年山东、河朔大乱起,是为了什么,您也很清楚。我也算是读过书,扯上过某些关系,公与我心知肚明,当年跟随永王起兵的目的。如今朝廷控淮水附近,山东一直不能与南方连通,不太可能成了。就算成大业也不是我们成,而是如今胆大包天的恒冀、沧定两军成。”
她这会儿显然是在隐喻当年行归于周的行动,崔鹏昉垂了垂眼。行归于周并没有扯上过季家,眼前的少年连当初的事儿都知晓,显然绝不是一般人。
崔季明道:“公显然清楚,崔家长安房是为何倒。清河作为本家,一直是立在中央不愿与任何一方合流同污。但是如今的境况,可还容得下清河这样紧闭大门屹立不倒。今日我用千人能敲开崔家的大门,来日若恒冀势强,就能用万人踏平清河的庭院。”
“这局已经乱成如此,自立不成,除了归顺朝廷还有的选么?”崔季明看着茶汤上缭绕的白烟道:“显然不是我一个人会考虑归顺朝廷。只是今天起,六镇成了五镇,滑州卫州已在我手。北边两军野心勃勃要打,他们不到头破血流不会归顺朝廷;南边两姓是当年永王之乱主谋,朝廷不会轻易饶了他们,他们不会主动选择归顺。而既然除了被灭、就只有归顺一条路可走,我作为第一个迈出这一步的人,可是会要让我自己的利益最大。”
崔鹏昉这才抬眼,眼中微微掠过一丝光:“你要如今就配合朝廷?”
崔季明笑:“您应该能想到若是能成,我能得到什么?”
崔鹏昉眯眼:“若山东河朔几藩镇消失,朝廷必定不会再立节度使,你不会比现在权力更大。”
崔季明饮茶大笑:“当个朝廷眼中钉的节度使,以朝廷如此强硬的态度,我能独活多少年?而入朝,最少是个金吾大将军,再兼任个管内观察处置?我的兵不会少太多,还能高枕无忧,前程坦荡,名声好听,当不成个卫青,也好歹能做半个冉闵吧。”
崔鹏昉正襟危坐:“你直接与朝堂通信即可,何须来找清河崔家。”
崔季明轻笑,扯淡扯得风轻云淡:“一、我觉得我出身不够,往后上了朝堂进路未必好。娶裴家女不够,做清河小房的合作者,往后能好走很多。二、我要对恒冀、沧定出手,但势力仍然薄弱,清河在河朔附近根基有多深,我不必说您也清楚。如今需缮甲兵,耕且战,我手中只有武将而无能臣,盼公能也出一份力。”
崔鹏昉:“冒这种险不是清河本家的作风。更何况你若与朝廷翻脸,我等便跟着受了连累,往后多少年未必再能有人入仕。”
崔季明笑:“万事都有风险,我出的是身家性命,您赌得是家族兴旺。不过咱们也都算是无路可走,不上这道,我身家性命迟早不保,您的家族兴旺就要到头。送往朝廷的信,分三路而行,如今至洛阳不远,再晚不过几日便能送到建元皇帝手里。只是我势力不足,不可过早暴露,成为五镇中的众矢之的。”
崔鹏昉想了想,忽然转头对身边人道:“拿地图来。”
旁边几个下人快步跑开,崔季明已经有几年没听过这种快速而几乎无声的脚步了,这都是世家下人的必修活。旁边又有童子换了新茶汤,茶汤不算太烫,刚可入口,崔季明抿了一口,看向了崔鹏昉摊开的地图。
虽然这张简单的卷轴地图上还是六镇,但已经是半个月前的更新度。清河本家看着大门合拢,却不是在这里等死。
崔鹏昉:“这一段都在魏军手中?只是我听闻你的水军,不过十几艘抢来的大船可作战,更多的都是小船?”
崔季明手指划过黄河经过洛阳后向东的这一段上游,道:“对,五镇境内黄河三分之二的流段都捏在我手里。沧定军在我下游,我就是在这儿撒尿他都要无奈接着。郑家在对岸,但靠近黄河的大城只有濮州一座。裴军靠近的是济水,济水源头都在山东境内,这条河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法通向外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位置,我才敢谋此大业。”
崔鹏昉沉思了片刻:“听闻朝廷在太原、幽州各有驻兵,实力不弱。若恒冀、沧定攻打这两座城,你认为他们多久能打下?”
崔季明道:“我认为他们打不下。本来太原与幽州都是城池极为坚固的几百年重镇,年年修复城墙,三十万兵全押上能吞下一个城。然而,恒冀沧定没有这种勇气。他们粮草军饷不足,攻城是为了补给,他们不敢太豁出命去,怕没攻下城来先耗空自己。”
崔鹏昉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他们还是会打周边的州县,打完了,估计就要朝你来了。”
崔季明笑:“我知晓,所以我这不是来清河修城了么。此刻就让我称您为先生罢。先生显然心里也有想法,而我也有计谋。只是消息不够细,形势还不够准。我几日还不会离开清河,您也别再让我火烧连营似的来敲门。此事可商议,后头有更多事要商议。”
桌对面,崔鹏昉两手撑在地图上,缓缓道:“你来的太巧了。当然刚弱冠能有如此才能,是你如今占领河朔的主要理由。但你攻下的城池、出现的时间等等,都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长久谋划的。归顺朝廷的事情,你绝不是最近才考虑。你是何人之子或之徒出世的么?有高人指点你?还是你背后有人早早揣着一统的心思?”
崔季明看着话已经说的差不多,清河小房显然是不会再坐以待毙了,她轻笑道:“指点我的高人早已不在。想继承那人几十年的忠魂,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不过是学了些皮毛。您不必多想,路是我一人走出来的。”
她说罢,点头行礼,朝外走去。
崔鹏昉看着地图上崔季明所拥有的藩镇疆域,越想越觉得心惊。
为何几镇共同争夺的地方,短短半年,就让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野将打下来了?单他不打濮州,不吞郓州、德州,而非要北上打相州、贝州,就足够看出她行事的计划性。
不是那种打仗如何并军突袭的计划性,而是对于自己每一步怎么走,怎么养兵,如何不跨黄河而保障不被郑裴两家围攻,又如何保证自己藩镇的疆域不会因为贪婪而过于狭长,如何才能将每一步都走稳——她都有仔细考虑。
她步步为营,河朔一带的形势,不是因为哪里好打容易打她才打下哪里的。而是因为哪里要打,哪里必须打,她才出手。
崔鹏昉猛地抬起头来,那位年轻的季将军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影壁之后。
身边小童撤掉崔季明刚用过的杯盏,刚刚的锦衣老者和其他几个崔家男子都从侧间走了出来,沉默地站在两边。
崔鹏昉松手,顿坐于地,叹:“……清河自诩天下名流,这一代,为何没能出过像他这样的少年郎。若是能有这样一个崔家子,清河或许也不至于是今天。”
崔季明走出大门,她的近千士兵在门外沉默有序的等待着她的归来,崔季明翻身上马。
纵然当年救助她的崔家旁支后来反咬一口,纵然长房与二房选择不同落得如此差别,她也想过世家内“团结”二字。不论旁人如何,如今也算是她尽力能给清河本家指一条路。
两百年前祖上崔挺年幼居丧,清河小房抚育他长大,又推举他为秀才,使他官路亨通,一时显赫。
两百年后,她虽有私心,也算是还了这个情吧。
第223章218.0218.@
就在殷胥接到信报,叛军攻打太原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崔季明的信件。
王禄风尘仆仆的往回赶,一路颠簸流离。
夜中接到信报,他惊而坐起,连夜命人入宫,刚开始有了那么点不安,就让崔某人的一张地图打消了大半。
而殷胥刚和几位重臣、兵部尚书商议过,他们还没讨论出结果来,崔季明就千里迢迢送来了自己的意见。
她似乎十分着急,在寄来的六镇地图上,涂抹掉了横野军,来回各种箭头指着她推测的北叛军行军路线。殷胥真是庆幸,这场变故与他命王禄送信,恰好卡在了这个时间点,才能让他如此早就收到她的帮助。
崔季明预计的很准,她认为恒冀、沧定两叛军,必定会去攻打太原和幽州,而朝廷必须下死令,严守这两城。若恒冀、沧定这些北叛军足够有谋略,他们会卯足兵力只攻打一座城。
若是如此,则形势更加严峻,如果单攻的是幽州,建议太原出兵攻向恒州,打入对方肋下;如果单攻的是太原,则建议从雁门关派兵支援太原、沁州驻兵不动守住防线,说法虽残忍,但太原就算是粮草不够哀鸿遍野也绝不可战败或逃离。
然而现在的状况,就是崔季明最不看好的。
叛军大批兵力攻占太原,打算围城,或许就要陷入崔季明所说的境地。
她又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手段,估计崔季明也是认为对方全力打太原时最棘手的,因此大篇幅写了对策。若对方真的攻打下太原,可能会占据太原一段时间而不是立刻打洛阳,如此情况需朝廷出兵攻太原。
但今年朝廷在长江岸和南地有过几次冲突,又派兵进蜀地正攻打黔中,正是兵力不够的时候,若是如此,崔季明要殷胥立刻回信,她会与北叛军开战,就算势力悬殊不足以为战,也必须如此来耗空对方实力。
而若是太原城能够守住,北叛军不得不回撤,此时兵力不足以再打幽州,他们会内部攻向崔季明。到时候崔季明要求朝廷出兵,她开岸口迎朝廷兵力顺黄河进入叛军内部,同时雁门关调兵通过太原到叛军之间的官道,直击恒州。
只是或许到时候还会有许多变故。
崔季明不敢保证自己能和北叛军抗衡多久,而朝廷势力如果加入,会不会郑、裴联手,她也很难说定。
而殷胥反反复复看来,不论哪条路子,崔季明都把自己当成了刀尖,没有一个选项是能让她轻松的。
而崔季明显然也不认为一年多足以让大邺恢复生机,这次叛军的行动必须要重视,洛阳仍然离叛军不远,他作为皇帝又居于洛阳之中——
崔季明绝不能容忍因为叛军而让皇帝外逃这种有损大邺颜面的事情发生。
仙居殿的木台上,摆着一道矮几,殷胥坐在矮几旁,七八大臣站在下头足有半个宫殿大小的地图上。有尤朝、莫天平、崔南邦、门下侍中温通亭这样的重臣,也有宋晏、崔元望、俱泰、马蔺道这样的新臣站在一旁观摩学习。
圣人扶持新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几人倒是一个个做事滴水不漏,就连在外头名声不佳的马蔺道都有恭谨学习,朝堂上也不能多说什么。
只是从考得进士入朝,到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重臣,再怎么天才,也要学习这个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方式,这个过程非五年八年不可。圣人恨不得把这四个人别在腰上到处带着让他们学,却也只让崔元望一人有入政事堂的权力,恩宠与理智都在,朝臣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恨自己早生了几年。
此刻殷胥坐在木台之上,看着诸位重臣持杖在地图上指点,说出了崔季明的意见。
只是他说成是自己考虑的,想要问问诸位的意见。
其中对于打仗资历最深的就是莫天平,他年轻的时候在朔方带兵二十多年。
殷胥并没有说崔季明的事情,只是说若太原没有失守,那便从卫州、滑州进入叛军腹地,占据如今魏军的位置,北上打叛军。
莫天平道:“臣听闻过魏军可是叛军中的硬骨头,如今入秋,魏军从大邺购粮颇多,又不断的搜刮船只,同等士兵数量下的战力,也是五藩之中最强。朝廷要打,也不是容易打的。”
殷胥:“魏军寄来文书,愿归顺朝廷。此事便好办的多了。”
“什么?!”几乎所有人抬头望向了殷胥。
叛军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魏军,居然想要被朝廷招安——
殷胥自然不会说魏军首领是崔季明,只道:“对方也有不少要求,但文书已经秘密递入朝中,他们列出了其他四镇的状况,显然也是颇有诚意。”
莫天平皱眉:“听闻魏军与裴军联手,会不会是有意想要将朝廷势力引入内部再绞杀?”
殷胥没法说那是崔季明,怎么可能会干这种事,只得道:“因此我们也要步步小心,就算是魏军没有和其他藩镇联合,也难免说是黄河两侧叛军会夹击我们。所以——”
殷胥道:“若是要去打入叛军内部,朕便御驾亲征。”
场上众人大惊。
虽然中宗年轻时也曾御驾亲征过如今已灭亡的高句丽,肃宗也曾御驾亲征过一两次突厥,这些都是大邺皇帝的惯例——但要从黄河进入叛军腹地,两侧都被叛军包围,实在太过冒险。
殷胥道:“朕不会贸贸然就行动,先看太原的形势,各地该调兵就调兵,大概在半年后出兵。真要问御驾亲征的原因,就是决意清缴干净山东河朔一代的叛军!”
莫天平和崔南邦这样的近臣是与殷胥探讨过对叛军的政策的,当时他们的商议是认为在两年半后出兵,如今才过了一年多,就算是殷胥再等半年也只有一年半。
殷胥这才起身。
崔季明这时在河朔附近,很难看清天下局势,而他如今身在洛阳,几乎算是大邺的中央,他心中却对于整个形势有了计划。
殷胥道:“这一年多以来,刘原阳的兵力已经很足,他几番冲击郑军,试探对方实力也为了自家演练,可以到了打仗的时候。幽州如今不好联系,已经成了孤岛,但幽州若是收到军信向南攻打叛军,也是能刺入他内部的。我不能再等了,叛军这样冒头想打洛阳,我们不能只砍一刀让他缩回去,而是敲碎他的壳,将他杀死才能绝后患。”
他转头道:“钱俱泰,过来。如今叛军内部与大邺通商的状况如何?”
俱泰连忙跑了几步,旁人或跪坐在地图上看,他站着也就别人跪着那么高,道:“北边的恒冀、沧定确实从幽州不少购入矿产,郑裴两姓纵然拥地众多,却由于这一年多的战乱几乎没有产粮,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两姓不得不从汴州买粮。而运河这一段全都是郑家的地盘,郑家便翻几倍的高价卖给裴家。郑裴两家因此关系不善,这也正是裴家和魏军合作的原因。”
俱泰:“如今另一条商路主要是从黄河进入,魏军与裴军合作,似乎也是为了能让商船进入腹地。魏军扼住了水路咽喉,但他却很讲理很会做生意,基本大量的矿产、粮食都是从他在博州新建的码头上岸,而后他在分销给其他藩镇,价格不算过分,自己也各种屯粮,因此也大捞一笔。”
俱泰对于殷胥这魏军如今想要归顺朝廷的说法嗤之以鼻,早在半年前殷胥要户部主持通往黄河的商路,要他将各类矿产、兵器、粮食以低价卖给魏军的时候,他就有猜测过朝廷在叛军内部养的有自己人。
魏军几乎都是免费从朝廷捡的那些资源,然后再卖给别家致富,殷胥自掏腰包养了他们一段时间,为的就是今天。
因此俱泰道:“但从去年和今年通商情况的对比来看,叛军内部的确是比较虚弱,特别是北叛军,似乎已经被掏空,耗费所有的能力来养兵,就是为了打下太原。郑、裴两家还好些,但是由于郑军有些……不思进取,他们发现大邺有大量商贾愿意卖所有需要的东西给他们,就开始不怎么管内政,依赖黄河和运河而活。如宋州,因为是唯一紧邻运河的城池,大量商贾进入,已经繁华的快要超过郓州了。”
殷胥点头,在这方面,朝廷的计划实行得很顺利。
若是能再有几个月,或者半年,殷胥整顿好周边几军,从南边刘原阳到北边幽州同时开展,自己再能御驾亲征从魏州滑州打进叛军,他认为自己是可以结束这场在关东地区的灾难的。
只是天下战事,越是自信满满越是容易输,殷胥只能绷紧弦,告诉自己绝不可懈怠。
他们讨论了不一会儿,又有连接军信送来,身在洛阳,倒是消息更快了些。
耐冬拿来递给殷胥,他扫了一眼,叹气道:“几十万大军已经将太原堵得水泄不通了,雁门关支援也只能在外部冲击叛军的队伍,让内部守城稍微松一口气而已。如今守太原重兵的是康迦卫?”
尤朝点头:“只是康迦卫在凉州大营带兵许多年,虽勇猛却不知道能不能守城。不过太原毕竟也是北都,本地有许多优秀将领,当年突厥攻打多少次都没有打下。圣人打算太原守多久,咱们何时出援兵?”
殷胥垂眼:“守到叛军主动退兵。我需要一路兵力去蔚州掐断叛军和契丹的联系,还需要在洛阳前整合大军,贺逻鹘这两年又开始不老实,边境不可随意调兵。我们帮不了太原什么忙。”
只是兆好像跟着贺逻鹘去了太原,如今守城的人中,也有他一个了吧。
这样艰苦的境地下,或许兆也会死在太原。
尤朝其实能理解,只是太原肯定会寄信出来向朝廷求助,难道就这样残忍的置之不理?太原会理解圣人的选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