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代找个好老公_分卷阅读_122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到古代找个好老公最新章节!
谢公子更加同意,因为他早就想把下人分出去单过了,现在他们家吃闲饭的人最多,比如谢老夫人不可能下田去干活吧,比如谢大嫂也基本不下田,谢姝儿也嫁了,她就算没嫁,也最多只能算半个劳动力。
所以他们家,真正在干活的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虽然下人们看似没意见,但谁不乐意能自己当家作主呢。而且时间长了,他自己也觉得不太妥当,这搞得好象他这个当主子的还得靠下人来养活了。而且在这里,主子与仆人的区别真的已经不大了。都一样要下地干活,出门打猎。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明白,苦的时候大家反而能拧成一股子力量,而生活好了,反而更容易闹矛盾。
如此,经过他们五人的商量,再开了个全村大会,就把田分下来了。大家自己种自己家的田,产出基本归自己家,只有一成是公中的,毕竟这个村子还是要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
而同时也订下了村长的一些权力与义务,谢公子,江大山,江昊和吴凡四人就相当于一个族的族老,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然后,大家把很多工作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比如江昊,昊凡教书,也是需要收费的了。再比如江大山教孩子们练功夫也是一样需要收费。如此,大家就帮他们四人种田,以劳动换取这些费用。或者出物资和银钱也行。
谢公子立即就自己家的下人分出去单过了,虽然大家依旧会给他家干活,但是有了自己的私产,人家肯定对他家就没那么用心了。所以他家也缺少劳动力。江大山一个人,肯定也缺少劳动力,陈家一屋子孩子,也缺少劳动力。
这样一分,辛湖反而松了一口气。她也明白了,自己所懂的事情,有些还是能在古代实施的,不过,多少还得加些变通。不过这就不是她需要想的了,她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偷偷告诉大郎,大郎自然会去找人商量,再制定更适合这里的行事方案。
张家这时候反而能自给自足,三个女人再加小石头都能去干活,小初八现在也有三岁多了,可以跟着一起去念书,有人管了。
女孩子读书的时间并不多,家家都有很多活儿要干,她们年纪本来也都大了,又不是大家小姐,肯定不可能再多念书。就是练功夫,她们也不过是在第一年认认真真的练过,毕竟都是大姑娘了,多有不便。因此还在继续练功夫和读书的女孩子就剩下辛湖一个人了。
现在的江昊,吴凡主要是教男孩子。他俩分了工,依据孩子们的进度,分成了几个班,各人负责几个孩子。谢公子依旧教启蒙班。
江昊,吴凡两人带着春梅与秋菊分得了两份田地,可惜他们四人虽然只有两人份的田,却依旧完成不了,两个女孩子没有田。所以他俩家的田就需要有人帮忙,他们自己只在农忙时下地去干活。平时都不怎么管。
菜园子两个女孩子会种,但下地干活,却差了很多,毕竟是女孩子家,而且她俩身体素质差,就算学了两年的功夫,依旧比不得其他女孩子身体强壮有力。而且春梅原本年纪就不大,她实际上一直是跟着姐姐在干活,两姐妹也就相当一个人在干活。
老陈头爷孙俩,分的田少,但劳动力也少,而且陈小猫又要念书又要练功夫,他家也是需要劳动力的。好在老陈头会一门手艺,他会阉割猪啊鸡啊,这些家畜。还有修补农具,干些杂活。现在村子里养的鸡鸭,猪都多了起来,人人都找他忙活,他也不收钱,干其他的活也一样,就是请大家帮忙干点活来抵这份工钱。
辛湖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找她学的人,就得帮她家干活,因此陈家也不缺劳动力了。另外,春梅秋菊都还在陈家住,只是白天不在家,去照顾两位夫子的日常生活,毕竟他们是读书人,很多活不会干,也干不了。
只不过现在陈家多搭了一间房给春梅秋菊住。不要说辛湖与她们同睡别扭,她俩也一样觉得别扭。两位夫子也是自己单独住一套小院子了。老陈头和孙子也单独盖了房子去住了。
因此,现在的芦苇村,虽然人数没增加几个,但户数却多了不少。比如阿信,阿志就与胡家两口子分家了,吴春妮的两个表兄弟也一样与他们家分了家,这四个年青男子都各自盖了房子要单过了。
他们都大的有十七岁了,小的也有十五岁了,都算是成年人了。刚自己成家立业,自己撑门户了。毕竟他们都算是独子,是要继承自己家的香火的。胡氏夫妻也好,吴氏夫妻也好,都是赞同的。所以,在村里的主持下,大家友好和平的分了家。
不过,因为关系亲近,就算分了家,他们依旧是亲人,平时有什么事也会互相帮忙。
正好阿信又与张禾,阿志又与吴春妮看对了眼,马上秋收后,就得给他们办婚事了。
另外,吴春妮的两个表兄弟,也与春梅秋菊有点意思。村子里就这么些年青人,自然而然的就凑作一团了。大家也乐见其事。虽然春梅秋菊的年纪还小,这事儿还没有说穿,但大家都是明眼人,再过个两三年,他们自然也会组成新家庭。
就是谢五也娶了张家村的姨表妹为妻呢。王树也娶了张家的村的一位姑娘,比江大山还早一点成亲,现也他家也快要添小宝宝了。这些年青人,年纪都不小了,能早点成家的都成了家。实在找不到的对象的,就只能单着了。谁让村子里男多女少,其实张家村也一样。
搞得和现代一样,剩男多着呢。还有一点就是,古代更讲究身份地位,虽然现在是乱世,讲究比平时少,但不能逾越的事情还是不能做的。比如江昊,吴凡就不可能随便娶个村姑。再比如,江大山能娶谢姝儿,也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也不差。谢姝儿就不可能嫁给谢五,谢七之类的,曾经是他们家下人的男人。
所以现在的芦苇,一眼看去,房子可真不少,原先湖边那条都盖满了,只得往田边那头继续盖了。现在的芦苇村,看上去就象是由三个小村子组成的大村子了。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还是比吃大锅饭要好得多,大家干活就更有劲儿了。
因此这回大郎说要出去买东西,要跟着去的人可不少。大家都想弄些野物去换东西回来。有了新家,家里什么东西都缺。特别是两个快要成亲的年青人。
然后,大郎就带着平儿,小石头,与阿信阿志,吴家的两个子侄一起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早上六点钟就起来码字了。
第112章历练
三年时间,足以让大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不仅仅只是大郎和辛湖有了很大的进度。诸如阿信阿志也一样。他俩算是跟着江大山学功夫时候最长的年青人了。身手都非常不错。
但是他们毕竟不能象大郎这样,可是一直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和练功夫上,大半的时候,他们得用在干活上。而且他们也不象大郎是打小就练,基础也好些。因此,现在除了农闲时,能有时间练功夫和读书之外,农忙时就没时间了。
反正他们也没打算练成象江大山,谢五这样的高手,也没有去科考的野心。毕竟他们年纪大了,基础又差,不敢做这样的梦,还是老老实实下地种田,成亲后,再把主力放在培养孩子身上,才是正事。
女孩子们也会和辛湖结伴出去打猎,但如今谢姝儿成亲怀孕了,无法出门了,辛湖都懒得出门了,因为其他的女孩子们无论胆色,功夫都差太远了。跟着她们出门,也一般就是弄些野兔子就,或者是为了去集市上买什么东西。
大郎倒是经常与小伙子结伴而出。如今江大山,谢公子他们这些成年人已经不怎么出去打猎了,安安逸逸的呆在家里,当个农夫,教教更小的孩子,生活的悠悠哉哉。
芦苇村的人,除了建设芦苇村之外,还办了不少大事。
当初谢老夫人提过的要沿途搭建驿站的事情,也真正实施了。当然了,他们这是民间行为,搭建的供来往人歇脚的住处,不叫驿站也没有名字,所以每处他们都留了个“芦“字做标记。
芦苇村有两条出入口,一条是北边,过了当初救江大山的小山坡,就是个三岔道口。所以他们在这个三岔道口,靠水源近的地方,搭建了第一座院落。现在,大家就把这里称三岔口了。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弄得很正式,反正地方够大,劳动力充足。十多号大男人花了几天的功夫,整地基,砍树木,盖起了一栋高大结实的三间大房子,一间灶房两间住房。房子前后左右都留有平整的空地,前面还搭有凉棚,可以歇马,四周还随意种了一些菜。灶房里还放了些沙锅竹碗筷子等日用品。后来他们每次经过这里,都可以进屋里好好歇歇。
本来呢,他们最开始做这些,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人出行。因为芦苇村的人出入极不方便,为了买点盐,往往就要花好几天的功夫,路上有房子可以歇脚,就不用风餐露宿了,也能挡风遮雨。这样大家出门买东西,就更加方便了。
反正他们得时不时的出门去买东西,芦苇村虽然粮食能自给自足了,但有些东西却非得出去买,比如油盐,草纸,针线,甚至坛坛罐罐,锅碗等物,都不是他们能自产自足的。所以他们不定时的得外出去采买。顺带也和周边的几条村子有了些交易往来。
他们这一路盖房子,每四五十里,就盖一栋,从北经过三岔口往翠竹村那边去,盖了四座,从南往张家村去,也盖了三座。这些房子的出现,不仅仅是方便了他们自己人。也不知道从几时开始,在他们盖的房子附近开始有人聚集而居了。
最开始的人,只是觉得这里有座房子,屋檐都那么宽大,就住在屋檐下了,时间一长,大郎他们发现之后,干脆就帮他们在附近盖些房子,还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安顿下来。
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也开始自己盖房子,在附近讨生活了。打了三年的乱战,又经历了两年多的灾荒年,老百姓流离失所,东奔西逃的,能找到个地方居住,就慢慢的安置下来了。
而且因为芦苇村的人个个勇猛善战,那些小股的土匪,流窜的歹人都被他们顺手收拾了,无论是南边的路,还是北边的路,都一路平静,没出过什么祸事。所以,三年过去了,芦苇村附近以他们盖歇脚地为中心,慢慢又形成了几个小村落。
外面的纷争也好似忘记了这片大地一样,无论外面多么乱,这里依旧较为平静,就算偶尔出点事情,也很快就平静了。所以,大家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因此,从北边往半条街集市,从南往张家村那边的集市,这两条路上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基本上都受过芦苇村的恩惠。
因此,这次大郎带着众人出来打猎,一路上只要遇上附近的村民,都会得到热情的招呼:“大郎,来我家们喝口水吧,又出来打猎吗?”
“是呢,我们得去换点盐回来了。”大郎笑道。
他们停下来,在这一处的村民们家里喝水,然后就着人家烧的热汤水,吃点干粮。大家都比他们穷,因此他们不在别人家里吃饭。只是喝点水和喝点汤。如果遇上特别热情的村民,一定要安排饭食,他们也不会拒绝,多半会送些猎物给大家。有时候,村民们也会求他们帮着带点盐,或者日常必需品回来。甚至有的人会跟着他们搭伴上集市去买东西。
“哎哟,今天还带了两个小的出来了。”看着平儿和小石头,有人惊讶的说。
“是啊,他们也该出来历练历练了。这是我弟弟平儿,这个是我婶子家的小石头。”大郎笑着把两个孩子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这两个也是芦苇村的人。
谢公子更加同意,因为他早就想把下人分出去单过了,现在他们家吃闲饭的人最多,比如谢老夫人不可能下田去干活吧,比如谢大嫂也基本不下田,谢姝儿也嫁了,她就算没嫁,也最多只能算半个劳动力。
所以他们家,真正在干活的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虽然下人们看似没意见,但谁不乐意能自己当家作主呢。而且时间长了,他自己也觉得不太妥当,这搞得好象他这个当主子的还得靠下人来养活了。而且在这里,主子与仆人的区别真的已经不大了。都一样要下地干活,出门打猎。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明白,苦的时候大家反而能拧成一股子力量,而生活好了,反而更容易闹矛盾。
如此,经过他们五人的商量,再开了个全村大会,就把田分下来了。大家自己种自己家的田,产出基本归自己家,只有一成是公中的,毕竟这个村子还是要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
而同时也订下了村长的一些权力与义务,谢公子,江大山,江昊和吴凡四人就相当于一个族的族老,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然后,大家把很多工作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比如江昊,昊凡教书,也是需要收费的了。再比如江大山教孩子们练功夫也是一样需要收费。如此,大家就帮他们四人种田,以劳动换取这些费用。或者出物资和银钱也行。
谢公子立即就自己家的下人分出去单过了,虽然大家依旧会给他家干活,但是有了自己的私产,人家肯定对他家就没那么用心了。所以他家也缺少劳动力。江大山一个人,肯定也缺少劳动力,陈家一屋子孩子,也缺少劳动力。
这样一分,辛湖反而松了一口气。她也明白了,自己所懂的事情,有些还是能在古代实施的,不过,多少还得加些变通。不过这就不是她需要想的了,她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偷偷告诉大郎,大郎自然会去找人商量,再制定更适合这里的行事方案。
张家这时候反而能自给自足,三个女人再加小石头都能去干活,小初八现在也有三岁多了,可以跟着一起去念书,有人管了。
女孩子读书的时间并不多,家家都有很多活儿要干,她们年纪本来也都大了,又不是大家小姐,肯定不可能再多念书。就是练功夫,她们也不过是在第一年认认真真的练过,毕竟都是大姑娘了,多有不便。因此还在继续练功夫和读书的女孩子就剩下辛湖一个人了。
现在的江昊,吴凡主要是教男孩子。他俩分了工,依据孩子们的进度,分成了几个班,各人负责几个孩子。谢公子依旧教启蒙班。
江昊,吴凡两人带着春梅与秋菊分得了两份田地,可惜他们四人虽然只有两人份的田,却依旧完成不了,两个女孩子没有田。所以他俩家的田就需要有人帮忙,他们自己只在农忙时下地去干活。平时都不怎么管。
菜园子两个女孩子会种,但下地干活,却差了很多,毕竟是女孩子家,而且她俩身体素质差,就算学了两年的功夫,依旧比不得其他女孩子身体强壮有力。而且春梅原本年纪就不大,她实际上一直是跟着姐姐在干活,两姐妹也就相当一个人在干活。
老陈头爷孙俩,分的田少,但劳动力也少,而且陈小猫又要念书又要练功夫,他家也是需要劳动力的。好在老陈头会一门手艺,他会阉割猪啊鸡啊,这些家畜。还有修补农具,干些杂活。现在村子里养的鸡鸭,猪都多了起来,人人都找他忙活,他也不收钱,干其他的活也一样,就是请大家帮忙干点活来抵这份工钱。
辛湖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找她学的人,就得帮她家干活,因此陈家也不缺劳动力了。另外,春梅秋菊都还在陈家住,只是白天不在家,去照顾两位夫子的日常生活,毕竟他们是读书人,很多活不会干,也干不了。
只不过现在陈家多搭了一间房给春梅秋菊住。不要说辛湖与她们同睡别扭,她俩也一样觉得别扭。两位夫子也是自己单独住一套小院子了。老陈头和孙子也单独盖了房子去住了。
因此,现在的芦苇村,虽然人数没增加几个,但户数却多了不少。比如阿信,阿志就与胡家两口子分家了,吴春妮的两个表兄弟也一样与他们家分了家,这四个年青男子都各自盖了房子要单过了。
他们都大的有十七岁了,小的也有十五岁了,都算是成年人了。刚自己成家立业,自己撑门户了。毕竟他们都算是独子,是要继承自己家的香火的。胡氏夫妻也好,吴氏夫妻也好,都是赞同的。所以,在村里的主持下,大家友好和平的分了家。
不过,因为关系亲近,就算分了家,他们依旧是亲人,平时有什么事也会互相帮忙。
正好阿信又与张禾,阿志又与吴春妮看对了眼,马上秋收后,就得给他们办婚事了。
另外,吴春妮的两个表兄弟,也与春梅秋菊有点意思。村子里就这么些年青人,自然而然的就凑作一团了。大家也乐见其事。虽然春梅秋菊的年纪还小,这事儿还没有说穿,但大家都是明眼人,再过个两三年,他们自然也会组成新家庭。
就是谢五也娶了张家村的姨表妹为妻呢。王树也娶了张家的村的一位姑娘,比江大山还早一点成亲,现也他家也快要添小宝宝了。这些年青人,年纪都不小了,能早点成家的都成了家。实在找不到的对象的,就只能单着了。谁让村子里男多女少,其实张家村也一样。
搞得和现代一样,剩男多着呢。还有一点就是,古代更讲究身份地位,虽然现在是乱世,讲究比平时少,但不能逾越的事情还是不能做的。比如江昊,吴凡就不可能随便娶个村姑。再比如,江大山能娶谢姝儿,也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也不差。谢姝儿就不可能嫁给谢五,谢七之类的,曾经是他们家下人的男人。
所以现在的芦苇,一眼看去,房子可真不少,原先湖边那条都盖满了,只得往田边那头继续盖了。现在的芦苇村,看上去就象是由三个小村子组成的大村子了。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还是比吃大锅饭要好得多,大家干活就更有劲儿了。
因此这回大郎说要出去买东西,要跟着去的人可不少。大家都想弄些野物去换东西回来。有了新家,家里什么东西都缺。特别是两个快要成亲的年青人。
然后,大郎就带着平儿,小石头,与阿信阿志,吴家的两个子侄一起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早上六点钟就起来码字了。
第112章历练
三年时间,足以让大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不仅仅只是大郎和辛湖有了很大的进度。诸如阿信阿志也一样。他俩算是跟着江大山学功夫时候最长的年青人了。身手都非常不错。
但是他们毕竟不能象大郎这样,可是一直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和练功夫上,大半的时候,他们得用在干活上。而且他们也不象大郎是打小就练,基础也好些。因此,现在除了农闲时,能有时间练功夫和读书之外,农忙时就没时间了。
反正他们也没打算练成象江大山,谢五这样的高手,也没有去科考的野心。毕竟他们年纪大了,基础又差,不敢做这样的梦,还是老老实实下地种田,成亲后,再把主力放在培养孩子身上,才是正事。
女孩子们也会和辛湖结伴出去打猎,但如今谢姝儿成亲怀孕了,无法出门了,辛湖都懒得出门了,因为其他的女孩子们无论胆色,功夫都差太远了。跟着她们出门,也一般就是弄些野兔子就,或者是为了去集市上买什么东西。
大郎倒是经常与小伙子结伴而出。如今江大山,谢公子他们这些成年人已经不怎么出去打猎了,安安逸逸的呆在家里,当个农夫,教教更小的孩子,生活的悠悠哉哉。
芦苇村的人,除了建设芦苇村之外,还办了不少大事。
当初谢老夫人提过的要沿途搭建驿站的事情,也真正实施了。当然了,他们这是民间行为,搭建的供来往人歇脚的住处,不叫驿站也没有名字,所以每处他们都留了个“芦“字做标记。
芦苇村有两条出入口,一条是北边,过了当初救江大山的小山坡,就是个三岔道口。所以他们在这个三岔道口,靠水源近的地方,搭建了第一座院落。现在,大家就把这里称三岔口了。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弄得很正式,反正地方够大,劳动力充足。十多号大男人花了几天的功夫,整地基,砍树木,盖起了一栋高大结实的三间大房子,一间灶房两间住房。房子前后左右都留有平整的空地,前面还搭有凉棚,可以歇马,四周还随意种了一些菜。灶房里还放了些沙锅竹碗筷子等日用品。后来他们每次经过这里,都可以进屋里好好歇歇。
本来呢,他们最开始做这些,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人出行。因为芦苇村的人出入极不方便,为了买点盐,往往就要花好几天的功夫,路上有房子可以歇脚,就不用风餐露宿了,也能挡风遮雨。这样大家出门买东西,就更加方便了。
反正他们得时不时的出门去买东西,芦苇村虽然粮食能自给自足了,但有些东西却非得出去买,比如油盐,草纸,针线,甚至坛坛罐罐,锅碗等物,都不是他们能自产自足的。所以他们不定时的得外出去采买。顺带也和周边的几条村子有了些交易往来。
他们这一路盖房子,每四五十里,就盖一栋,从北经过三岔口往翠竹村那边去,盖了四座,从南往张家村去,也盖了三座。这些房子的出现,不仅仅是方便了他们自己人。也不知道从几时开始,在他们盖的房子附近开始有人聚集而居了。
最开始的人,只是觉得这里有座房子,屋檐都那么宽大,就住在屋檐下了,时间一长,大郎他们发现之后,干脆就帮他们在附近盖些房子,还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安顿下来。
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也开始自己盖房子,在附近讨生活了。打了三年的乱战,又经历了两年多的灾荒年,老百姓流离失所,东奔西逃的,能找到个地方居住,就慢慢的安置下来了。
而且因为芦苇村的人个个勇猛善战,那些小股的土匪,流窜的歹人都被他们顺手收拾了,无论是南边的路,还是北边的路,都一路平静,没出过什么祸事。所以,三年过去了,芦苇村附近以他们盖歇脚地为中心,慢慢又形成了几个小村落。
外面的纷争也好似忘记了这片大地一样,无论外面多么乱,这里依旧较为平静,就算偶尔出点事情,也很快就平静了。所以,大家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因此,从北边往半条街集市,从南往张家村那边的集市,这两条路上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基本上都受过芦苇村的恩惠。
因此,这次大郎带着众人出来打猎,一路上只要遇上附近的村民,都会得到热情的招呼:“大郎,来我家们喝口水吧,又出来打猎吗?”
“是呢,我们得去换点盐回来了。”大郎笑道。
他们停下来,在这一处的村民们家里喝水,然后就着人家烧的热汤水,吃点干粮。大家都比他们穷,因此他们不在别人家里吃饭。只是喝点水和喝点汤。如果遇上特别热情的村民,一定要安排饭食,他们也不会拒绝,多半会送些猎物给大家。有时候,村民们也会求他们帮着带点盐,或者日常必需品回来。甚至有的人会跟着他们搭伴上集市去买东西。
“哎哟,今天还带了两个小的出来了。”看着平儿和小石头,有人惊讶的说。
“是啊,他们也该出来历练历练了。这是我弟弟平儿,这个是我婶子家的小石头。”大郎笑着把两个孩子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这两个也是芦苇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