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表小姐_分卷阅读_9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公府表小姐最新章节!
大伯母道:“你二哥和谢尚书相交颇深,可否从中通融,请他在皇帝面前多说些厚道话?”
母亲道:“和二哥说过了,不过……自从十年前裴卓将军出事后,大哥和侯爷一直替他不平,渐渐和谢尚书疏远了,他能做到何等地步二哥也不敢保证。公府这边有我,冯氏的表哥那边还麻烦嫂子帮我盯着些,若有用钱的地方,我先叫琼枝送来些,也不好叫冯氏孤儿寡母白出力。”
说起孤儿寡母,母亲又有几分伤情,大伯母握着她的手道:“你就安心等着你大哥来信吧,该使的银子我都给过了,我娘家不过是有几个钱,除了这个我也帮不上什么,真正能救二叔的还是弟妹你啊。”
人在逆境中无能为力最容易消沉,母亲听了大伯母的劝告,方提起几分精神,一起用过饭后带着女儿回到自己的院落,熬了一天一夜,到现在才能靠着大迎枕假寐片刻。
片有人不让她休息,小文怯生生进来,说三夫人来了。
昨晚三叔回去后也觉忧愁,就把祖母有意舍了二哥保全家业的事和妻子说了,三婶娘坐在床上激动的一宿没合眼,揣摩着祖母的意思。
若是没了冉靖,寿宁侯府岂不就是三房的囊中之物?她自恃父亲身份,礼部虽是六部中最没实权的,可毕竟是尚书,当初听说要嫁给侯府不袭爵的嫡子就意难平,是媒人再三吹捧冉竣文采出众,自视甚高的她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嫁来后方知媒人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第三十六名举人也不算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耀,别看她人前卖弄,不过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憋着一口气不愿认输罢了。
若是丈夫袭爵,那就不可同日而语,她一跃成为侯夫人,生前生杀予夺,死后冉家宗祠里永远挂着她的容像,受百子千孙的磕头方趁了她的心愿。
冉靖毕竟是老太太的亲儿子,不到万不得已,老太太不会行此壮士断腕之举,可是夜长梦多,三婶娘等不及了。
只有你徐问彤会找娘家,难道我不会吗?初一一早她就派人回父亲邱尚书府上,请他择日来侯府和老太太叙谈一番朝中形式,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老太太也就狠得下心和次子决裂以求保全侯府。
那厢派人找父亲,这厢亲自来到二嫂房里,先是啜泣着抱起小侄女,哀声长叹几回,含着泪道:“家门横遭变故,嫂子受累了。”
母亲强打精神道:“哪里的话,千错万错还是因我而起。”
这话叫冉念烟暗暗咬牙——母亲总说这种唯恐旁人不怪罪她的话,在大伯母面前提起也就算了,三婶娘居心叵测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何苦当着她的面落人口实!倘若她真要说服祖母将父亲除族,仅凭一句“都是二房自己闹出的祸水,没必要全家受累”,旁人也无话可说。
三婶娘道:“嫂子快别说了,从今往后,您只管一门心思扑在侯爷身上,家里的事有我帮着料理,我虽年纪轻,见识浅,可多向大嫂学着些总归错不了,您就放心吧。”
母亲道:“年节事多,我无暇抽身,有弟妹帮忙操持真是如天降甘霖。”
如此客套了一番,三婶娘言语之间想从母亲手里要来对事的牌子,母亲虽说不出哪里不对,可总觉得不能轻易交给她,推诿半晌三婶娘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母亲却已没了困意,眯眼看奶娘喂女儿喝姜汤。
冉念烟对母亲道:“娘亲,我不喜欢三婶娘。”
母亲吓了一跳,见女儿目光灼灼,笑道:“怎么了,谁和你说了什么?”
奶娘握勺子的手微微一抖,冉念烟摇头道:“没人和我说,是我自己不喜欢她的。娘是宗妇,大伯母是长媳,她来咱们家还不到一年,想拿娘的对牌却不先和大伯母商量。”
母亲心里一惊,心道怪不得总觉得哪里别扭,原来是中间隔着大嫂,大伯虽是庶出,可大房料理庶务多年,没道理越过他们把权力交给三房。
母亲还是提醒她:“大伯父是庶出,大伯母算不得长媳。”免得童言无忌,在人前说了失分寸的话。
冉念烟懵懵懂懂地说:“可是大伯母比三婶娘厉害多了,今天祭祖的事几乎全是大伯母安排的,三婶娘只管摆祭品一件事,还做错了好多呢,祖母都皱眉头了!”
母亲道:“哦?还有这等事?”
见女儿点头,她越发庆幸方才没把对牌交出去,又觉得女儿竟比自己看得清楚,莫非是有人教她说这些话?
侯府中虽然人心惶惶,下人们终究不敢造次,各房的人都提点过自己的管事,大体上没有奴婢逃亡、私吞家产的祸乱之事发生。
初三是回门的日子,母亲照例回到镇国公府,可喜的是徐衡的消息终于从西北送达,不过是八个字——拨云睹日,静候佳音。字迹很潦草,纸上沾着尘土和干涸的血迹,看来是在军帐中仓促写下的。
嘉德郡主对着信笺默然良久。
虽然语焉不详,母亲和侯府的人还是安心不少,三日来水米不进的祖母也能喝下些清粥,下人们私下里也热闹起来,家里总算有点过年的喜气。
唯一气急败坏的当属三婶娘,却又不能在丈夫面前展露原形,只能暗自庆幸父亲拒绝来侯府危言耸听,否则自己都不知该怎么收场。
初四那天,母亲正和大伯父、大伯母谈起兵部尚书谢迁的事,琼枝来报,说有人登门造访。
母亲疑惑道:“是谁?”
如今除了亲眷,肯来拜访的屈指可数,点名要见她的会是谁?
琼枝递过拜帖,只见上面写着“正定府知府河东柳氏之妻谢氏敬拜”。
大伯父道:“这个谢氏是?”
母亲抱住拜帖,喜道:“太好了,是谢姐姐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啦~~~~
求评论~~
☆、第十一章
正定府知府柳修承出身河东望族,娶妻谢氏,十年来育有一子一女,长子七岁,讳齐,长女四岁,闺名如侬。
母亲道:“谢姐姐是谢尚书的妹妹,我和她自小认识,又先后请了同一位塾师,不过近几年她随丈夫宦游,不能见面,没想到她竟回京了。”
大伯母只听见一句“谢尚书的妹妹”,喜道:“那位谢尚书可是兵部尚书谢迁?”
母亲点头,“正是!”
大伯父道:“那弟妹快去见那位柳夫人吧,说不定二弟的事还要劳烦她。”
母亲道:“谢姐姐想必早就听说咱们家的事了,既然能来,就足见她的心意,她为人响快,也许不待我说,她先提出来了。”
琼枝把谢氏请进西间,跟着进来的是她的一儿一女,谢氏坐在长榻上,柳齐和柳如侬打横坐在绣墩上,饮过茶水,忽闻东间有孩子的笑声,谢氏问道:“可是你家的小姐?”
琼枝笑道:“是,是奶娘抱着小姐玩呢?”
谢氏低头算了算,“我离京三年,你家小姐也该三岁了,是也不是?”
琼枝点头,又听珠帘窸窣响动,是母亲进来了。
久别重逢,谢氏拉着母亲的手,相视良久才一同落座。
“三年了,问彤出落的越发温婉可人了。”谢氏的眼中掩饰不住喜悦,就像看待自己的亲妹妹一般。
母亲看着谢氏修洁的衣饰、端肃的气度,笑道:“姐姐也越发有士人风度了,你和姐夫一同校勘的《文苑录》可是引得京中洛阳纸贵呢!”
徐谢两家本就是通家之好,因为裴家被夷族一事,谢迁和徐衡分道扬镳,可两家人私下依旧有来往,何况母亲和谢氏自小熟识,谈起往事,再看看眼前日渐长大的孩子,不由得感慨光阴似箭。
母亲给了柳齐一对状元及第的金锞子,柳如侬的则是一对浮刻着六瓣海棠的累丝金镯。
谢氏道:“这两个孩子你一早都见过,还不认得你家的小千金呢!”
提起女儿,母亲微微一笑,“我家盈盈不比如侬见识多,从小没见过生人,怕失了礼数被姐姐笑话我管教不严。”
谢氏笑道:“见我哪还要那些虚礼,又不是外人!”
母亲这才让奶娘把冉念烟抱来,谢氏送给她一串璎珞坠子,笑道:“这孩子长得伶俐,简直和你小时候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过比你文静多了!”忽然看见冉念烟颈上的项圈,拿起来端详着,“这一定是你那郡主嫂子送的,是宫里的东西,平日见外人时还是少戴为好。”
冉念烟一向对穿衣打扮不上心,一年多来也没观察过这个项圈,低头一看,才发现背面赫然刻着“银作局”三个小字,一个小孩子戴着宫中之物的确太过张扬。
谢氏果然是个细致缜密之人,她多希望母亲身边能多几个像谢氏这样的密友。
既见了冉念烟,不免要提起她父亲,谢氏让人把三个孩子领出去玩儿,房里只剩两个人。
她开门见山地道:“妹夫这件事,我哥哥也是有心无力。外人以为我哥哥和徐家、冉家不和,可咱们局内人应当知道,他们活了多少年,就认识了多少年,也都是陛下在潜邸时的属官,不过是有了隔阂,若能帮上对方,两家人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做。不提我哥哥本人,就连一个在我们家当了二十年差的门子都知道其中利害,求着为妹夫喊冤呢!”
那人应该就是冯氏的表兄,母亲心里想着。
谢氏继续道:“我向你保证,该说的公道话,我哥哥一句不曾落下,可眼下的情形不是臣子们能做主的,首要的还是快点查明妹夫的下落。”
母亲道:“我兄长从西北来信,说有了眉目,姐姐帮我忖度忖度,这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谢氏沉吟道:“我说实话,你可别见怪。镇国公敢说有眉目,想必是知道了妹夫的近况,却还没能见到人,你想想,若是妹夫人在大梁,你大哥何必打这个哑谜,恐怕是妹夫身陷敌营,目前无性命之忧,只是一时无法解救,你大哥担心家里猜疑,才把话说得含糊。”
母亲咬着嘴唇,喃喃道:“也好,只要他还在这世上,我等他就是了,一年,两年,十年,横竖有个盼头就是了。”
谢氏见她语带悲戚,生生把后面的话吞了回去。
母亲却道:“我知道姐姐想对我说什么,您想说万一他熬不住投降了,我们还应早作打算。”
谢氏的喉头似乎僵住了,胸中纵有万卷书却说不出一个字。
母亲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是知道的,让他投降还不如指望着黄河水清、日从东落。他若是贪生怕死之辈,当初就不会自请去宣府,何况大梁还有他的一家老小,就算为我们的安危考虑,他也会撑下来的。”
母亲的一席话如同战栗不止的丝弦,恻恻不成声调,到最后“撑下来”三个字就像是从牙关里挤出,仿佛不强逼着自己就永远无法将丈夫所受的苦难折磨轻易化为短短三个字。
冉念烟在院子里,明瓦的窗子结了一层晶莹雪亮的轻霜,让她看不清房里的景象。
柳如侬已经拿起了她平日不玩的手鞠,很是喜欢的样子。奶娘怕孩子们打扰里面的谈话,就把他们带到大房那边,和冉念卿、冉珩凑在一起玩。
“烟妹妹,你的这只手鞠是用红线、橙线、黄线绕成的,好像晚霞的颜色啊!”柳如侬圆圆的眼中一片水光。
冉念烟笑道:“姐姐喜欢就送给姐姐了!”
柳如侬很高兴,可是想了想,摇头道:“我很喜欢,可是不能夺人所好,咱们一起玩儿一会儿就够了!”
冉珩一听有玩的,立刻凑了过来,他们都是真正的孩子,玩起来忘乎所以的开心,没了大伯母的管束,就连堂姐也比平时放得开。
冉念烟很享受这种完全放松的感觉,她已经很久没听过这么纯粹的笑声了。
柳齐却是一脸不以为然,七岁的男孩子正是讨人嫌的年纪,自以为是个大人,白净的脸上满是傲慢,抱着手臂对妹妹道:“疯丫头,就知道疯玩!”
柳如侬团起一团雪扔向他,扯着眼皮做了个鬼脸,“假正经,哥哥就是再假正经一百倍也比不上表哥半分!”
“你!”柳齐大怒,抢上前一步却又不敢对妹妹怎么样。
柳如侬吐着舌头,愤愤道:“哥哥就是昨天被表哥比下去了,一直生气,现在看谁都不顺眼,咱们不理他!”
冉珩茫然地点头,柳齐见除自己外唯一的男孩倒戈了,暴跳如雷,“那个谢暄不就是会写两句咏雪的歪诗吗,我也写了,舅父也夸奖我了,说我的文辞有童趣!”
柳如侬划着脸,“不怕羞!舅父那是客气,连我都知道‘一川飞白’和‘满地羊毛’哪个好,舅父能看不出来吗!”
余下的人都呵呵笑了,看来“满地羊毛”就是柳大公子的翰墨,果真不是一般的童趣。
笑过之后,冉念烟不由得承认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古话,谢暄后来成为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执掌天下大事,而柳齐辞去了荫补的校书郎一职,寄寓江南,喜好茶淫橘虐,丹青多为世人称玩,什么一笔画成的鹰马,凌空陡生的块石,堪称江南鬼才。
母亲留谢氏晚饭,谢氏推辞了,走时怀揣着冉靖多年来的随笔手记,多是慷慨之言,她想借此打动兄长,为冉家争取时间。
用晚饭的时候,冉念烟比平时多吃了小半碗,母亲看得欢喜,不久又牵动愁肠,含泪问道:“盈盈,你想爹爹吗?”
冉念烟道:“想,可是我忍着不哭!”
母亲愕然,“为什么?”
冉念烟摆弄着柳如侬送给她的如意荷包,一字一句地道:“因为有人想看热闹,我哭了就合了他们的意,他们只是想看我伤心罢了,可是那些真正关心我的人就要难过了。”
她乖乖擦着母亲的眼泪,“我要是哭了,娘亲就会更难过,娘亲很难过,万一生病了,就又少了一个能帮爹爹的人。”
眼泪汹涌而出,她抱着女儿不住地嚎啕,闻声赶来的郝嬷嬷被她拦在门外。
这是她最后一次哭泣,为了丈夫和女儿,她以后只会坚强。
谢迁是个可信的人,有兵部在朝堂上顶住压力,直到冉靖被俘的确切消息传回京城都没有任何人敢动寿宁侯府分毫。
冉靖被俘却没有投降,定襄虽然损失惨重却严守城防,挫伤突厥主力,为徐衡亲自率军成功反击打下基础,突厥人暂时不敢再次发动袭击。
乾宁帝的疑虑也随之解除,命徐衡密切关注突厥动向,与之谈判,争取早日赎回寿宁侯。
大伯母道:“你二哥和谢尚书相交颇深,可否从中通融,请他在皇帝面前多说些厚道话?”
母亲道:“和二哥说过了,不过……自从十年前裴卓将军出事后,大哥和侯爷一直替他不平,渐渐和谢尚书疏远了,他能做到何等地步二哥也不敢保证。公府这边有我,冯氏的表哥那边还麻烦嫂子帮我盯着些,若有用钱的地方,我先叫琼枝送来些,也不好叫冯氏孤儿寡母白出力。”
说起孤儿寡母,母亲又有几分伤情,大伯母握着她的手道:“你就安心等着你大哥来信吧,该使的银子我都给过了,我娘家不过是有几个钱,除了这个我也帮不上什么,真正能救二叔的还是弟妹你啊。”
人在逆境中无能为力最容易消沉,母亲听了大伯母的劝告,方提起几分精神,一起用过饭后带着女儿回到自己的院落,熬了一天一夜,到现在才能靠着大迎枕假寐片刻。
片有人不让她休息,小文怯生生进来,说三夫人来了。
昨晚三叔回去后也觉忧愁,就把祖母有意舍了二哥保全家业的事和妻子说了,三婶娘坐在床上激动的一宿没合眼,揣摩着祖母的意思。
若是没了冉靖,寿宁侯府岂不就是三房的囊中之物?她自恃父亲身份,礼部虽是六部中最没实权的,可毕竟是尚书,当初听说要嫁给侯府不袭爵的嫡子就意难平,是媒人再三吹捧冉竣文采出众,自视甚高的她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嫁来后方知媒人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第三十六名举人也不算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耀,别看她人前卖弄,不过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憋着一口气不愿认输罢了。
若是丈夫袭爵,那就不可同日而语,她一跃成为侯夫人,生前生杀予夺,死后冉家宗祠里永远挂着她的容像,受百子千孙的磕头方趁了她的心愿。
冉靖毕竟是老太太的亲儿子,不到万不得已,老太太不会行此壮士断腕之举,可是夜长梦多,三婶娘等不及了。
只有你徐问彤会找娘家,难道我不会吗?初一一早她就派人回父亲邱尚书府上,请他择日来侯府和老太太叙谈一番朝中形式,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老太太也就狠得下心和次子决裂以求保全侯府。
那厢派人找父亲,这厢亲自来到二嫂房里,先是啜泣着抱起小侄女,哀声长叹几回,含着泪道:“家门横遭变故,嫂子受累了。”
母亲强打精神道:“哪里的话,千错万错还是因我而起。”
这话叫冉念烟暗暗咬牙——母亲总说这种唯恐旁人不怪罪她的话,在大伯母面前提起也就算了,三婶娘居心叵测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何苦当着她的面落人口实!倘若她真要说服祖母将父亲除族,仅凭一句“都是二房自己闹出的祸水,没必要全家受累”,旁人也无话可说。
三婶娘道:“嫂子快别说了,从今往后,您只管一门心思扑在侯爷身上,家里的事有我帮着料理,我虽年纪轻,见识浅,可多向大嫂学着些总归错不了,您就放心吧。”
母亲道:“年节事多,我无暇抽身,有弟妹帮忙操持真是如天降甘霖。”
如此客套了一番,三婶娘言语之间想从母亲手里要来对事的牌子,母亲虽说不出哪里不对,可总觉得不能轻易交给她,推诿半晌三婶娘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母亲却已没了困意,眯眼看奶娘喂女儿喝姜汤。
冉念烟对母亲道:“娘亲,我不喜欢三婶娘。”
母亲吓了一跳,见女儿目光灼灼,笑道:“怎么了,谁和你说了什么?”
奶娘握勺子的手微微一抖,冉念烟摇头道:“没人和我说,是我自己不喜欢她的。娘是宗妇,大伯母是长媳,她来咱们家还不到一年,想拿娘的对牌却不先和大伯母商量。”
母亲心里一惊,心道怪不得总觉得哪里别扭,原来是中间隔着大嫂,大伯虽是庶出,可大房料理庶务多年,没道理越过他们把权力交给三房。
母亲还是提醒她:“大伯父是庶出,大伯母算不得长媳。”免得童言无忌,在人前说了失分寸的话。
冉念烟懵懵懂懂地说:“可是大伯母比三婶娘厉害多了,今天祭祖的事几乎全是大伯母安排的,三婶娘只管摆祭品一件事,还做错了好多呢,祖母都皱眉头了!”
母亲道:“哦?还有这等事?”
见女儿点头,她越发庆幸方才没把对牌交出去,又觉得女儿竟比自己看得清楚,莫非是有人教她说这些话?
侯府中虽然人心惶惶,下人们终究不敢造次,各房的人都提点过自己的管事,大体上没有奴婢逃亡、私吞家产的祸乱之事发生。
初三是回门的日子,母亲照例回到镇国公府,可喜的是徐衡的消息终于从西北送达,不过是八个字——拨云睹日,静候佳音。字迹很潦草,纸上沾着尘土和干涸的血迹,看来是在军帐中仓促写下的。
嘉德郡主对着信笺默然良久。
虽然语焉不详,母亲和侯府的人还是安心不少,三日来水米不进的祖母也能喝下些清粥,下人们私下里也热闹起来,家里总算有点过年的喜气。
唯一气急败坏的当属三婶娘,却又不能在丈夫面前展露原形,只能暗自庆幸父亲拒绝来侯府危言耸听,否则自己都不知该怎么收场。
初四那天,母亲正和大伯父、大伯母谈起兵部尚书谢迁的事,琼枝来报,说有人登门造访。
母亲疑惑道:“是谁?”
如今除了亲眷,肯来拜访的屈指可数,点名要见她的会是谁?
琼枝递过拜帖,只见上面写着“正定府知府河东柳氏之妻谢氏敬拜”。
大伯父道:“这个谢氏是?”
母亲抱住拜帖,喜道:“太好了,是谢姐姐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啦~~~~
求评论~~
☆、第十一章
正定府知府柳修承出身河东望族,娶妻谢氏,十年来育有一子一女,长子七岁,讳齐,长女四岁,闺名如侬。
母亲道:“谢姐姐是谢尚书的妹妹,我和她自小认识,又先后请了同一位塾师,不过近几年她随丈夫宦游,不能见面,没想到她竟回京了。”
大伯母只听见一句“谢尚书的妹妹”,喜道:“那位谢尚书可是兵部尚书谢迁?”
母亲点头,“正是!”
大伯父道:“那弟妹快去见那位柳夫人吧,说不定二弟的事还要劳烦她。”
母亲道:“谢姐姐想必早就听说咱们家的事了,既然能来,就足见她的心意,她为人响快,也许不待我说,她先提出来了。”
琼枝把谢氏请进西间,跟着进来的是她的一儿一女,谢氏坐在长榻上,柳齐和柳如侬打横坐在绣墩上,饮过茶水,忽闻东间有孩子的笑声,谢氏问道:“可是你家的小姐?”
琼枝笑道:“是,是奶娘抱着小姐玩呢?”
谢氏低头算了算,“我离京三年,你家小姐也该三岁了,是也不是?”
琼枝点头,又听珠帘窸窣响动,是母亲进来了。
久别重逢,谢氏拉着母亲的手,相视良久才一同落座。
“三年了,问彤出落的越发温婉可人了。”谢氏的眼中掩饰不住喜悦,就像看待自己的亲妹妹一般。
母亲看着谢氏修洁的衣饰、端肃的气度,笑道:“姐姐也越发有士人风度了,你和姐夫一同校勘的《文苑录》可是引得京中洛阳纸贵呢!”
徐谢两家本就是通家之好,因为裴家被夷族一事,谢迁和徐衡分道扬镳,可两家人私下依旧有来往,何况母亲和谢氏自小熟识,谈起往事,再看看眼前日渐长大的孩子,不由得感慨光阴似箭。
母亲给了柳齐一对状元及第的金锞子,柳如侬的则是一对浮刻着六瓣海棠的累丝金镯。
谢氏道:“这两个孩子你一早都见过,还不认得你家的小千金呢!”
提起女儿,母亲微微一笑,“我家盈盈不比如侬见识多,从小没见过生人,怕失了礼数被姐姐笑话我管教不严。”
谢氏笑道:“见我哪还要那些虚礼,又不是外人!”
母亲这才让奶娘把冉念烟抱来,谢氏送给她一串璎珞坠子,笑道:“这孩子长得伶俐,简直和你小时候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过比你文静多了!”忽然看见冉念烟颈上的项圈,拿起来端详着,“这一定是你那郡主嫂子送的,是宫里的东西,平日见外人时还是少戴为好。”
冉念烟一向对穿衣打扮不上心,一年多来也没观察过这个项圈,低头一看,才发现背面赫然刻着“银作局”三个小字,一个小孩子戴着宫中之物的确太过张扬。
谢氏果然是个细致缜密之人,她多希望母亲身边能多几个像谢氏这样的密友。
既见了冉念烟,不免要提起她父亲,谢氏让人把三个孩子领出去玩儿,房里只剩两个人。
她开门见山地道:“妹夫这件事,我哥哥也是有心无力。外人以为我哥哥和徐家、冉家不和,可咱们局内人应当知道,他们活了多少年,就认识了多少年,也都是陛下在潜邸时的属官,不过是有了隔阂,若能帮上对方,两家人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做。不提我哥哥本人,就连一个在我们家当了二十年差的门子都知道其中利害,求着为妹夫喊冤呢!”
那人应该就是冯氏的表兄,母亲心里想着。
谢氏继续道:“我向你保证,该说的公道话,我哥哥一句不曾落下,可眼下的情形不是臣子们能做主的,首要的还是快点查明妹夫的下落。”
母亲道:“我兄长从西北来信,说有了眉目,姐姐帮我忖度忖度,这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谢氏沉吟道:“我说实话,你可别见怪。镇国公敢说有眉目,想必是知道了妹夫的近况,却还没能见到人,你想想,若是妹夫人在大梁,你大哥何必打这个哑谜,恐怕是妹夫身陷敌营,目前无性命之忧,只是一时无法解救,你大哥担心家里猜疑,才把话说得含糊。”
母亲咬着嘴唇,喃喃道:“也好,只要他还在这世上,我等他就是了,一年,两年,十年,横竖有个盼头就是了。”
谢氏见她语带悲戚,生生把后面的话吞了回去。
母亲却道:“我知道姐姐想对我说什么,您想说万一他熬不住投降了,我们还应早作打算。”
谢氏的喉头似乎僵住了,胸中纵有万卷书却说不出一个字。
母亲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是知道的,让他投降还不如指望着黄河水清、日从东落。他若是贪生怕死之辈,当初就不会自请去宣府,何况大梁还有他的一家老小,就算为我们的安危考虑,他也会撑下来的。”
母亲的一席话如同战栗不止的丝弦,恻恻不成声调,到最后“撑下来”三个字就像是从牙关里挤出,仿佛不强逼着自己就永远无法将丈夫所受的苦难折磨轻易化为短短三个字。
冉念烟在院子里,明瓦的窗子结了一层晶莹雪亮的轻霜,让她看不清房里的景象。
柳如侬已经拿起了她平日不玩的手鞠,很是喜欢的样子。奶娘怕孩子们打扰里面的谈话,就把他们带到大房那边,和冉念卿、冉珩凑在一起玩。
“烟妹妹,你的这只手鞠是用红线、橙线、黄线绕成的,好像晚霞的颜色啊!”柳如侬圆圆的眼中一片水光。
冉念烟笑道:“姐姐喜欢就送给姐姐了!”
柳如侬很高兴,可是想了想,摇头道:“我很喜欢,可是不能夺人所好,咱们一起玩儿一会儿就够了!”
冉珩一听有玩的,立刻凑了过来,他们都是真正的孩子,玩起来忘乎所以的开心,没了大伯母的管束,就连堂姐也比平时放得开。
冉念烟很享受这种完全放松的感觉,她已经很久没听过这么纯粹的笑声了。
柳齐却是一脸不以为然,七岁的男孩子正是讨人嫌的年纪,自以为是个大人,白净的脸上满是傲慢,抱着手臂对妹妹道:“疯丫头,就知道疯玩!”
柳如侬团起一团雪扔向他,扯着眼皮做了个鬼脸,“假正经,哥哥就是再假正经一百倍也比不上表哥半分!”
“你!”柳齐大怒,抢上前一步却又不敢对妹妹怎么样。
柳如侬吐着舌头,愤愤道:“哥哥就是昨天被表哥比下去了,一直生气,现在看谁都不顺眼,咱们不理他!”
冉珩茫然地点头,柳齐见除自己外唯一的男孩倒戈了,暴跳如雷,“那个谢暄不就是会写两句咏雪的歪诗吗,我也写了,舅父也夸奖我了,说我的文辞有童趣!”
柳如侬划着脸,“不怕羞!舅父那是客气,连我都知道‘一川飞白’和‘满地羊毛’哪个好,舅父能看不出来吗!”
余下的人都呵呵笑了,看来“满地羊毛”就是柳大公子的翰墨,果真不是一般的童趣。
笑过之后,冉念烟不由得承认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古话,谢暄后来成为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执掌天下大事,而柳齐辞去了荫补的校书郎一职,寄寓江南,喜好茶淫橘虐,丹青多为世人称玩,什么一笔画成的鹰马,凌空陡生的块石,堪称江南鬼才。
母亲留谢氏晚饭,谢氏推辞了,走时怀揣着冉靖多年来的随笔手记,多是慷慨之言,她想借此打动兄长,为冉家争取时间。
用晚饭的时候,冉念烟比平时多吃了小半碗,母亲看得欢喜,不久又牵动愁肠,含泪问道:“盈盈,你想爹爹吗?”
冉念烟道:“想,可是我忍着不哭!”
母亲愕然,“为什么?”
冉念烟摆弄着柳如侬送给她的如意荷包,一字一句地道:“因为有人想看热闹,我哭了就合了他们的意,他们只是想看我伤心罢了,可是那些真正关心我的人就要难过了。”
她乖乖擦着母亲的眼泪,“我要是哭了,娘亲就会更难过,娘亲很难过,万一生病了,就又少了一个能帮爹爹的人。”
眼泪汹涌而出,她抱着女儿不住地嚎啕,闻声赶来的郝嬷嬷被她拦在门外。
这是她最后一次哭泣,为了丈夫和女儿,她以后只会坚强。
谢迁是个可信的人,有兵部在朝堂上顶住压力,直到冉靖被俘的确切消息传回京城都没有任何人敢动寿宁侯府分毫。
冉靖被俘却没有投降,定襄虽然损失惨重却严守城防,挫伤突厥主力,为徐衡亲自率军成功反击打下基础,突厥人暂时不敢再次发动袭击。
乾宁帝的疑虑也随之解除,命徐衡密切关注突厥动向,与之谈判,争取早日赎回寿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