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金条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交手最新章节!
张晓儒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两句话,就把自己的烂账接了过来,郭青平呆住了。
看得出来,酒馆的伙计并不愿意给张晓儒挂账。
可为什么那东家愿意呢?
看来还是张晓儒维持会长的身份,这些汉奸,就只知道吸老百姓的血。
对张晓儒越来越不满,郭青平特意让张晓儒多租了几辆马车,把裁缝铺的东西全部拉走,哪怕用不上的物品,也不给张晓儒留下。
张晓儒却不以为意,自己确实有点趁人之危。
可要不是这样,郭青平怎么会心甘情愿去淘沙村做军服呢?
看到郭青平只有几匹布了,张晓儒说:“郭掌柜,要不要进点回去?”
郭青平淡淡地说:“张会长,你现在是我东家,从今往后,千万别提‘郭掌柜’,喊我郭裁缝便是。镇上有家布店,你需要什么样的衣服,自己去进布料就是。”
张晓儒笑了笑:“那行,做衣服需要哪些材料,你给我开个单子,过天我来进。镇上没有,就去县城。”
郭青平说话的时候,略微有些自得:“只要有布,做几十套衣服的针线我还是有的。”
张晓儒看到他的纽扣货,里面只有十几枚了,随口问:“纽扣够吗?”
郭青平脸一红:“你可以买点纽扣,我不多了”
张晓儒微笑着说:“还是开个单子吧,淘沙村不比镇上,出来一趟不方便。”
郭青平不再坚持,既然张晓儒想买,随他去就是:“好吧,你准备做多少套?”
“先来一百二十套吧,六十套秋装、六十套冬装。”
郭青平点了点头:“也就是二三个月的事。”
张晓儒帮自己还了饭钱,又免了自己一灾,给他白做几个月事,倒也无可厚非。
郭青平的家当,整整装了六辆马车。
张晓儒也没在意,他又在布店买了几匹花布,准备给母亲和关巧芸、张玉亭做身衣服。
到淘沙村后,马车直接送到张家大院门口。
张达尧看到浩浩荡荡的车队,诧异地问:“晓儒,这不是镇上的郭掌柜吗?”
张晓儒笑着说:“他现在不是郭掌柜,是我们郭裁缝了,给咱们做军服的。”
张达尧惊讶地说:“做军服?”
张晓儒说:“你看看,咱们穿的都是自己的衣服,一点精神也没有。再说了,马上入冬,得给大家准备套棉衣。”
张达尧担忧地说:“可是,哪来这么多钱?”
“自卫团都是村里人,可以公款摊派。另外,我也可以分担一部分。而且,郭裁缝说了,给我们做军服不收钱,我们只要出布料和针线纽扣之类的就行。”
张晓儒开杂货铺,虽然时间不长,但他的形式新颖,以货易货,两头都可以赚钱,正好可以拿出来补贴。
张家大院的后院很大,院子里套着院子。
乔子清占了东南角的院子,张晓儒把西南的小院子交给郭青平。
郭青平觉得房子太大,院子里竟然有六间房,院子里还有口井:“张会长,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我们一家住一间,两个伙计住一间,存放布料、衣服、加工共用一间就行。”
“先住着吧,这可是以前这家住人住的地方。”
这个院子,正是原来张远明住的,虽然烧了几间,但还有好几间房能住人。
郭青平问:“这里以前失过火?”
张晓儒说:“遭了匪,一家人都被杀了。看到那间正房没有,里面死过人,你们少去。”
其实,这个院子平常来的人都少。
听说要做军服,自卫团的人都到后院来看热闹,此时他们也不管,这里有没有死过人了。
张晓儒把陈光华叫来,让他把后院那口刻井清理干净:“这口井里面都堵了,你和达哥辛苦一下,把泉眼挖开,以后就在这里取水。”
陈光华觉得自己既是自卫团的队长,又是七零五民兵连的三排长,怎么还要做这种事呢?
“叫他们干就是嘛。”
张晓儒看了四周一眼,低声骂道:“党员干部要起带着作用,你以为自己真是当官了啊。”
陈光华羞愧地低下来,他觉得自己的觉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陈光华说:“我马上去。”
张晓儒轻声叮嘱着说:“大家都应该背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吧?告诉他们,不但要会背,还要会做。”
晚上,张晓儒在家里核账,既然把郭青平请来,做军服就刻不容缓。
七零五民兵连的军服,只能靠自筹。
这些军服的费用,按以前的规矩,可以走公款摊派。
但张晓儒希望,尽量不增加群众的负担。
他想把自己这段时间赚的利润,全部拿出来补贴。
张晓儒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很抠门,但真正遇到事时,他可以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另外,如果区分委愿意出钱,还可以给游击小组做军服。
郭青平在镇上可是承诺,“只要是军服就免费”,张晓儒当时就想到了区里。
除了二分区外,还有其他分区,甚至是正规部队做军服。
游击队没有条件做军服,哪怕是顶八路军的军帽、挂包、米袋、子弹袋、手榴弹袋,也能增强他们的神圣感和战斗力。
正当张晓儒在算数,自己能拿出多少钱时,陈光华气喘吁吁地到杂货铺:“团座……”
张晓儒蹙起眉头:“慢慢说,还像个队长的样子吗?”
陈光华停了一会,才说道:“张家后院的井里,发现了金条!”
张晓儒蹭的站了起来,大声说:“什么?”
陈光华伸出四根手指:“整整四坛。”
张晓儒马上说:“走,去看看。没别人知道吧?”
陈光华笃定地说:“没有。”
张晓儒脑海里在想象,四坛金条到底有多少,他突然想到,张远明房间那八个一人多高的大坛子。
见到实物后,才发现,坛子不大,跟鬼子的钢盔差不多,但抱在手里可真沉。
哪怕再沉,张晓儒也愿意抱两坛回去。
三人把四坛金条,抱回了杂货铺的暗室。
张晓儒的杂货铺有杆称,一根根拿出来称,竟然有七十二斤,这可是一千多两啊。(一斤十六两)
张晓儒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两句话,就把自己的烂账接了过来,郭青平呆住了。
看得出来,酒馆的伙计并不愿意给张晓儒挂账。
可为什么那东家愿意呢?
看来还是张晓儒维持会长的身份,这些汉奸,就只知道吸老百姓的血。
对张晓儒越来越不满,郭青平特意让张晓儒多租了几辆马车,把裁缝铺的东西全部拉走,哪怕用不上的物品,也不给张晓儒留下。
张晓儒却不以为意,自己确实有点趁人之危。
可要不是这样,郭青平怎么会心甘情愿去淘沙村做军服呢?
看到郭青平只有几匹布了,张晓儒说:“郭掌柜,要不要进点回去?”
郭青平淡淡地说:“张会长,你现在是我东家,从今往后,千万别提‘郭掌柜’,喊我郭裁缝便是。镇上有家布店,你需要什么样的衣服,自己去进布料就是。”
张晓儒笑了笑:“那行,做衣服需要哪些材料,你给我开个单子,过天我来进。镇上没有,就去县城。”
郭青平说话的时候,略微有些自得:“只要有布,做几十套衣服的针线我还是有的。”
张晓儒看到他的纽扣货,里面只有十几枚了,随口问:“纽扣够吗?”
郭青平脸一红:“你可以买点纽扣,我不多了”
张晓儒微笑着说:“还是开个单子吧,淘沙村不比镇上,出来一趟不方便。”
郭青平不再坚持,既然张晓儒想买,随他去就是:“好吧,你准备做多少套?”
“先来一百二十套吧,六十套秋装、六十套冬装。”
郭青平点了点头:“也就是二三个月的事。”
张晓儒帮自己还了饭钱,又免了自己一灾,给他白做几个月事,倒也无可厚非。
郭青平的家当,整整装了六辆马车。
张晓儒也没在意,他又在布店买了几匹花布,准备给母亲和关巧芸、张玉亭做身衣服。
到淘沙村后,马车直接送到张家大院门口。
张达尧看到浩浩荡荡的车队,诧异地问:“晓儒,这不是镇上的郭掌柜吗?”
张晓儒笑着说:“他现在不是郭掌柜,是我们郭裁缝了,给咱们做军服的。”
张达尧惊讶地说:“做军服?”
张晓儒说:“你看看,咱们穿的都是自己的衣服,一点精神也没有。再说了,马上入冬,得给大家准备套棉衣。”
张达尧担忧地说:“可是,哪来这么多钱?”
“自卫团都是村里人,可以公款摊派。另外,我也可以分担一部分。而且,郭裁缝说了,给我们做军服不收钱,我们只要出布料和针线纽扣之类的就行。”
张晓儒开杂货铺,虽然时间不长,但他的形式新颖,以货易货,两头都可以赚钱,正好可以拿出来补贴。
张家大院的后院很大,院子里套着院子。
乔子清占了东南角的院子,张晓儒把西南的小院子交给郭青平。
郭青平觉得房子太大,院子里竟然有六间房,院子里还有口井:“张会长,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我们一家住一间,两个伙计住一间,存放布料、衣服、加工共用一间就行。”
“先住着吧,这可是以前这家住人住的地方。”
这个院子,正是原来张远明住的,虽然烧了几间,但还有好几间房能住人。
郭青平问:“这里以前失过火?”
张晓儒说:“遭了匪,一家人都被杀了。看到那间正房没有,里面死过人,你们少去。”
其实,这个院子平常来的人都少。
听说要做军服,自卫团的人都到后院来看热闹,此时他们也不管,这里有没有死过人了。
张晓儒把陈光华叫来,让他把后院那口刻井清理干净:“这口井里面都堵了,你和达哥辛苦一下,把泉眼挖开,以后就在这里取水。”
陈光华觉得自己既是自卫团的队长,又是七零五民兵连的三排长,怎么还要做这种事呢?
“叫他们干就是嘛。”
张晓儒看了四周一眼,低声骂道:“党员干部要起带着作用,你以为自己真是当官了啊。”
陈光华羞愧地低下来,他觉得自己的觉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陈光华说:“我马上去。”
张晓儒轻声叮嘱着说:“大家都应该背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吧?告诉他们,不但要会背,还要会做。”
晚上,张晓儒在家里核账,既然把郭青平请来,做军服就刻不容缓。
七零五民兵连的军服,只能靠自筹。
这些军服的费用,按以前的规矩,可以走公款摊派。
但张晓儒希望,尽量不增加群众的负担。
他想把自己这段时间赚的利润,全部拿出来补贴。
张晓儒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很抠门,但真正遇到事时,他可以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另外,如果区分委愿意出钱,还可以给游击小组做军服。
郭青平在镇上可是承诺,“只要是军服就免费”,张晓儒当时就想到了区里。
除了二分区外,还有其他分区,甚至是正规部队做军服。
游击队没有条件做军服,哪怕是顶八路军的军帽、挂包、米袋、子弹袋、手榴弹袋,也能增强他们的神圣感和战斗力。
正当张晓儒在算数,自己能拿出多少钱时,陈光华气喘吁吁地到杂货铺:“团座……”
张晓儒蹙起眉头:“慢慢说,还像个队长的样子吗?”
陈光华停了一会,才说道:“张家后院的井里,发现了金条!”
张晓儒蹭的站了起来,大声说:“什么?”
陈光华伸出四根手指:“整整四坛。”
张晓儒马上说:“走,去看看。没别人知道吧?”
陈光华笃定地说:“没有。”
张晓儒脑海里在想象,四坛金条到底有多少,他突然想到,张远明房间那八个一人多高的大坛子。
见到实物后,才发现,坛子不大,跟鬼子的钢盔差不多,但抱在手里可真沉。
哪怕再沉,张晓儒也愿意抱两坛回去。
三人把四坛金条,抱回了杂货铺的暗室。
张晓儒的杂货铺有杆称,一根根拿出来称,竟然有七十二斤,这可是一千多两啊。(一斤十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