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章明王之死一家之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天下王者最新章节!
前两章写了瓜步船沉说的是小明王被朱元璋暗杀的事情,有些人对此有些疑问,这里小景略为说一说。
韩林儿是元末农民起义中最先举义的将领,曾被北方各支红巾军尊为共主,因而一向被认为是当时最重要的两位红中军领袖。然而,关于他俩最后是如何牺牲的,历史记载却都模糊不清,后人对此猜测纷纷,颇多争议。
史载韩林儿于至正十五年二月在毫州(安徽毫县)正式称帝,同年十二月因元军围攻毫州不得不迁居安丰(安徽寿县)。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北上攻占了汴梁(河南开封),并迎韩林儿居之。次年八月,元军察罕帖木儿攻陷汴梁,韩林儿与刘福通不得不丢下数万名官吏、将士及其家属,匆忙逃回安丰。至正二十三年盘踞南方的割据者张士诚趁红巾军北伐失败,苦战元军即将不支之际,派遣大将吕珍率军二十万(也有说只有十万),从背后袭击安丰,安丰迅速被围困,战乱之中,韩林儿不得不飞檄向朱元璋求援。
朱元璋一方面考虑到不能让张士诚如此轻易地扩大地盘与势力,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控制小明王韩林儿,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打算派兵救援安丰。但谋士刘基极力反对,认为这时如果陈友谅偷袭应天(南京),朱元璋的后方会丧失殆尽。而即使没有这一威胁,如何处置被救出的韩林儿与刘福通也颇费脑筋。
当时朱元璋并没有看出这一个障碍,犹豫了一番,最终没有听从了刘伯温的苦劝,犹豫再三,朱元璋还是决定亲率大军救援安丰。
朱元璋大军出发之时,陈友谅也大军出发,所幸陈友谅此时去围攻南昌,朱元璋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击败了吕珍率领的张士诚军,解除了安丰之围。但韩林儿、刘福通却没能坚持到这一时刻,安丰城在援兵来到之前已被攻破,韩、刘二人的下落与生死从此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许多人认为刘福通在安丰阵亡,韩林儿则迁都于滁州(安徽滁县)。
对于这个问题,小景也查阅了不少资料,这里一一说明一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太祖平吴曰:“二十三年二月,张上诚、吕珍率众十万围刘福通于安丰,福通间道遣人求援。珍破安丰,杀刘福通,据其城。韩林儿走滁州”
清朝张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鉴、毕沅续资治通鉴以及明太祖实录等众多史书的记载与之略同。推测当时的情形,刘福通可能力守安丰而阵亡,韩林儿则突破重围到了滁州,适逢朱元璋援兵赶到,故得以保全性命。日后朱元璋在滁州大兴土木,将韩林儿软禁于豪华的宫中。这样,既借张士诚之手除掉了难对付的刘福通,又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继承了红巾军的余部与地盘,朱元璋是大收实利的。
到了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几乎扫平了南北所有强大的竞争对手,韩林儿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于是,朱元璋暗中指使部将廖永忠,以迎韩林儿入应天(南京)为名,将他溺死在瓜步的长江之中。此说流传最广,当代史家如吴晗、翦伯赞等均持此说,因而几乎成了定论。
有一论,就有第二论,其中很多人认为刘福通被杀于安丰,朱元璋救出了韩林儿并将他带回到应天。
据明正德年的高岱鸿猷录卷二宋事本末:“张士诚遣将吕珍率兵攻安丰,福通遣使诣建康(南京)求救,上(朱元璋)自率诸将救之。未至,吕珍攻破安丰,杀福通,据其城。三月,上至安丰,击吕珍,大破之,珍弃城走。
上遂以宋主韩林儿归金陵“。
查继佐罪惟录、郎瑛七修类稿、陈邦瞻元史记事本末与之略同,谈迁国榷则认为韩林儿是先到滁州再与朱元璋一同去应天的。朱元璋在解了安丰之围后把韩林儿带在身边,以便随时操纵利用,这当然也不是不可能的。然而,此说认为韩林儿于至正二十六年死于应天,却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因为这一事实不见于正史及大多数笔记,相反韩林儿死于瓜步倒是诸书众口一同的。
出于同样的理由,明末人钱谦益在国初群雄事略中力斥此说为”承小说家之讹“,当代史家也鲜有采用此说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福通、韩林儿两人是同时溺死于瓜步的,据权衡庚申外史载:“小明王驻兵安丰,为张士诚攻围,乘黑夜冒雨而出,居于滁州。至是,朱镇抚(朱元璋)具舟楫迎归建康。小明王与刘太保(刘福通)至瓜州渡(江苏六合东南),遇风浪掀舟没,刘太保、小明王俱亡。”吴宽平吴录、近人柯绍忞新元史以及当代史家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均采此说。
从历史记载来看,韩林儿确实曾经多次在危难之际放弃都城,另觅新居。因此,在张士诚大兵围攻,朱元璋援兵迟迟未到的情况下,乘机突围至滁州,也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有人指出安丰之役后刘福通就再也不见于史书记载,此时突然声称他被溺死,未免令人怀疑。以刘福通的性格与经历而言,既然他尚有能力突围而出,就不会甘于寄人篱下。
但就小景看来,当时刘基拉着朱元璋的衣服反对救援安丰的一个重要理由也是刘福通难以控制的,因此小景觉得刘福通在安丰阵亡的可能还是较大。
当然,关于刘福通究竟是死于安丰还是瓜步,争论的双方都未能拿出真正确凿无疑的证据来。
翻阅元明史书,对于刘福通、韩林儿之死,所有的记载几乎是寥寥数语,或意义模糊,或语焉不详。究其实,根源在于未元璋不愿过多地张扬他曾奉韩林儿为盟主这一史实,也不愿承担杀害韩林儿或刘福通的罪责,因此不惜暗中指使人掩盖甚至篡改历史。今人根据这些残缺不全,舛误与漏洞层出不穷的史料来研究历史,就难免要众说纷坛了。
小景还是采用了正史的说法,死于瓜步,这里就诸位见谅了,至于喜欢哪一种,那就看各人的喜欢了!
前两章写了瓜步船沉说的是小明王被朱元璋暗杀的事情,有些人对此有些疑问,这里小景略为说一说。
韩林儿是元末农民起义中最先举义的将领,曾被北方各支红巾军尊为共主,因而一向被认为是当时最重要的两位红中军领袖。然而,关于他俩最后是如何牺牲的,历史记载却都模糊不清,后人对此猜测纷纷,颇多争议。
史载韩林儿于至正十五年二月在毫州(安徽毫县)正式称帝,同年十二月因元军围攻毫州不得不迁居安丰(安徽寿县)。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北上攻占了汴梁(河南开封),并迎韩林儿居之。次年八月,元军察罕帖木儿攻陷汴梁,韩林儿与刘福通不得不丢下数万名官吏、将士及其家属,匆忙逃回安丰。至正二十三年盘踞南方的割据者张士诚趁红巾军北伐失败,苦战元军即将不支之际,派遣大将吕珍率军二十万(也有说只有十万),从背后袭击安丰,安丰迅速被围困,战乱之中,韩林儿不得不飞檄向朱元璋求援。
朱元璋一方面考虑到不能让张士诚如此轻易地扩大地盘与势力,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控制小明王韩林儿,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打算派兵救援安丰。但谋士刘基极力反对,认为这时如果陈友谅偷袭应天(南京),朱元璋的后方会丧失殆尽。而即使没有这一威胁,如何处置被救出的韩林儿与刘福通也颇费脑筋。
当时朱元璋并没有看出这一个障碍,犹豫了一番,最终没有听从了刘伯温的苦劝,犹豫再三,朱元璋还是决定亲率大军救援安丰。
朱元璋大军出发之时,陈友谅也大军出发,所幸陈友谅此时去围攻南昌,朱元璋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击败了吕珍率领的张士诚军,解除了安丰之围。但韩林儿、刘福通却没能坚持到这一时刻,安丰城在援兵来到之前已被攻破,韩、刘二人的下落与生死从此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许多人认为刘福通在安丰阵亡,韩林儿则迁都于滁州(安徽滁县)。
对于这个问题,小景也查阅了不少资料,这里一一说明一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太祖平吴曰:“二十三年二月,张上诚、吕珍率众十万围刘福通于安丰,福通间道遣人求援。珍破安丰,杀刘福通,据其城。韩林儿走滁州”
清朝张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鉴、毕沅续资治通鉴以及明太祖实录等众多史书的记载与之略同。推测当时的情形,刘福通可能力守安丰而阵亡,韩林儿则突破重围到了滁州,适逢朱元璋援兵赶到,故得以保全性命。日后朱元璋在滁州大兴土木,将韩林儿软禁于豪华的宫中。这样,既借张士诚之手除掉了难对付的刘福通,又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继承了红巾军的余部与地盘,朱元璋是大收实利的。
到了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几乎扫平了南北所有强大的竞争对手,韩林儿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于是,朱元璋暗中指使部将廖永忠,以迎韩林儿入应天(南京)为名,将他溺死在瓜步的长江之中。此说流传最广,当代史家如吴晗、翦伯赞等均持此说,因而几乎成了定论。
有一论,就有第二论,其中很多人认为刘福通被杀于安丰,朱元璋救出了韩林儿并将他带回到应天。
据明正德年的高岱鸿猷录卷二宋事本末:“张士诚遣将吕珍率兵攻安丰,福通遣使诣建康(南京)求救,上(朱元璋)自率诸将救之。未至,吕珍攻破安丰,杀福通,据其城。三月,上至安丰,击吕珍,大破之,珍弃城走。
上遂以宋主韩林儿归金陵“。
查继佐罪惟录、郎瑛七修类稿、陈邦瞻元史记事本末与之略同,谈迁国榷则认为韩林儿是先到滁州再与朱元璋一同去应天的。朱元璋在解了安丰之围后把韩林儿带在身边,以便随时操纵利用,这当然也不是不可能的。然而,此说认为韩林儿于至正二十六年死于应天,却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因为这一事实不见于正史及大多数笔记,相反韩林儿死于瓜步倒是诸书众口一同的。
出于同样的理由,明末人钱谦益在国初群雄事略中力斥此说为”承小说家之讹“,当代史家也鲜有采用此说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福通、韩林儿两人是同时溺死于瓜步的,据权衡庚申外史载:“小明王驻兵安丰,为张士诚攻围,乘黑夜冒雨而出,居于滁州。至是,朱镇抚(朱元璋)具舟楫迎归建康。小明王与刘太保(刘福通)至瓜州渡(江苏六合东南),遇风浪掀舟没,刘太保、小明王俱亡。”吴宽平吴录、近人柯绍忞新元史以及当代史家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均采此说。
从历史记载来看,韩林儿确实曾经多次在危难之际放弃都城,另觅新居。因此,在张士诚大兵围攻,朱元璋援兵迟迟未到的情况下,乘机突围至滁州,也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有人指出安丰之役后刘福通就再也不见于史书记载,此时突然声称他被溺死,未免令人怀疑。以刘福通的性格与经历而言,既然他尚有能力突围而出,就不会甘于寄人篱下。
但就小景看来,当时刘基拉着朱元璋的衣服反对救援安丰的一个重要理由也是刘福通难以控制的,因此小景觉得刘福通在安丰阵亡的可能还是较大。
当然,关于刘福通究竟是死于安丰还是瓜步,争论的双方都未能拿出真正确凿无疑的证据来。
翻阅元明史书,对于刘福通、韩林儿之死,所有的记载几乎是寥寥数语,或意义模糊,或语焉不详。究其实,根源在于未元璋不愿过多地张扬他曾奉韩林儿为盟主这一史实,也不愿承担杀害韩林儿或刘福通的罪责,因此不惜暗中指使人掩盖甚至篡改历史。今人根据这些残缺不全,舛误与漏洞层出不穷的史料来研究历史,就难免要众说纷坛了。
小景还是采用了正史的说法,死于瓜步,这里就诸位见谅了,至于喜欢哪一种,那就看各人的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