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纪事_分卷阅读_10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重生六零纪事最新章节!
这五年里,江家也有了不少变化。
江大妮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江二妮比她晚两年上学,现在在读三年级,江三妮今年也十岁了,苗老太本就不满意家里出钱让几个丫头片子去念书,而且大妮二妮都上学了,她还想让三妮留下来,帮她做做家事呐。还是在江一留的软磨硬泡之下,苗老太才松口允许江三妮上学,这一年一下子掏出去六块钱,可把老太太心疼的不行。
学校在邻村的红旗公社,一来一回得走两三个小时的路,江大妮每天上午放学都会回来家里帮苗老太做家事,二妮和三妮则是每天带好下午的干粮,留在学校不回来。
江一留不止一次的劝过大姐,她这样每天走这么长的路,就为了回来帮奶奶干这么些时间的活,显然不划算啊,而且奶奶那里有他在,完全不需要她这么做。
可是江大妮还是坚持每天中午回来,她觉得只有多干点活心里才踏实,现在家里三个姑娘都上学了,家里的伙计一大堆,她每天多做一些,奶奶就不会再想着让她们中的一个退学回来了。
江大妮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江一留也明白她心中的想法,除了对这个大姐更加怜惜,也不敢再多劝。
现在正值深秋,此时东北的气候已经十分寒冷,江大海和顾冬梅是生产队的主力,这时候也没得休息,生产队得在寒冬来临前,将地里的番薯收割,这些红薯是村民接下去半年的主要口粮,其中一部分会蒸熟晒干,制作成易于保存的红薯粉,若是吃的省一点,每户人家分到的红薯粉足够一个家庭吃半年了,这样一来,剩下的粮食就可以拿去跟城里人换些他们村里没有的工业券之类的票证。
小到螺丝钉,大到自行车,这些东西都需要用到工业券,可是这种稀罕票证,只有在工厂上班的人才拿的到,所以那些家里有亲戚在工厂上班的,就会用粮食,托人换一些票据回来。
这几年,政府管得越来越严了,不允许民众这种私底下的交易,一旦被抓着了,严重的可是要批斗的,所以村里人做这种事都是极其小心的,只敢偷偷找熟人兑换,这样即使被抓了,也能说是亲戚间的正常往来。
江家这些年的日子过得不错,毕竟江大海和顾冬梅两人都是肯干的,赚的工分也不算少,加上还有江老头每个月的补贴。
江家二房自从那天闹翻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江家老宅,逢年过节干脆直接去了范晓娟的娘家,似乎是真的打算断了这门亲戚了。江一留心里清楚,他那个二叔是绝对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的,一直就没有放松对他们一家的警惕。
现在天气寒凉,江一留的身体可能是在母胎里没有补足的缘故,一到这种天气就手脚冰凉,每天有大半的时间躲在烧的热热的火炕里,盖着厚厚的被子不出来。
这年头,玉米秸、麦秸、棉花茬、豆子秆、红薯秧之类烧火的东西都是在分配之列的,因为江一留身子的缘故,每年冬天,家里分到的这些东西都是不够烧的,最后还是托在城里的孟平川找了些关系,买了些煤球回来,这东西可比玉米秸经烧多了,同样的,价钱也大多了。
“弟弟,我帮你穿衣服吧。”四妮在被窝里钻了钻,小小的脑袋缩在厚棉被里,朝着一旁的弟弟万分不舍地说到。
每次大姐一回来就意味着要吃午饭了,那也就意味着得起床了,四妮沾了弟弟的光,苗老太因为平日里要干的活多,不能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心肝小宝放在眼皮子底下,于是就让和孙子年龄最相近的四孙女照顾弟弟,江四妮因此享有了和弟弟一块起床的权利。
四妮的性子懒散,平日里的反应总是比正常人慢一拍,可能是小时候断奶太早的缘故,整个人瘦瘦小小的,看上去和比她小两岁的江一留一样大,走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龙凤胎。
别看她个头不大,却很有做姐姐的意识,每次起床都会想着帮弟弟穿衣服,只是江一留这个幼儿皮成人心的人,怎么可能让现在才七岁的姐姐帮自己穿衣服呐,每一次都是拒绝的。
江一留要穿的衣服很多,因为一到这个季节他总是容易受凉,这年头,村里的卫生站的药物很少,一旦发烧就得去县城的医院,是一件既费事,又费时的事。所以江一留在这种天气总是会下意识的多穿些衣服,尽量让自己不要着凉。
最里头的小衣是他爸江大海的衣服改的,外头的毛线衫是由旧毛衣的毛线拆下来重新织的,这种做法是现在的特色,他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少用的布料都还算完好,不少人的衣服补得不能再补了,打满了补丁,照样往身上套,谁让布票实在太稀罕了呐。
江一留穿完四件上衣,三条裤子后,又罩了一件厚棉袄在身上,这件棉袄也是由江老头的旧棉袄改的,他特地让他妈改成了到脚踝的款式,足够把整个人都包裹进去,虽然在现在的眼光看上去怪异无比,可是至少穿在身上是极其的暖和。
江一留穿完最后这件外套,整个人就像一个圆球似得了,咯吱窝被厚厚的几层衣服撑开,双手根本就无法贴住身体,微微张开,走起来来就像一个小企鹅。
他庆幸的是,现在的人还不知道企鹅长什么样,也就没人拿这个来嘲笑他。低头看了看行动不便的自己,叹了口气,只能等身体再强壮些,把锻炼的事情提上日程,这辈子,总不能被身体给拖了后腿吧。
“小宝啊,奶奶给你炖了鸡蛋羹,只给你一个人吃,你可不要再偷偷喂给四妮了,你身子骨弱,需要好好补补身子,知道不。”
苗老太一从灶房出来,就看到了自己的宝贝金孙,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拉着江一留的手亲热的说到。她这个孙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他那几个姐姐,有点什么好东西就喜欢偷偷跟那几个丫头分享,让老太太格外不满。
不过,在老太太看来,这也是因为她孙子心太善,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她的宝贝金孙又吃亏了。
江一留笑着应道,至于到时候怎么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面对对自己格外慈祥的老人,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对待他们,只能用笑容来掩饰。这五年来,他已经渐渐习惯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对他的好,可是同时,他又清楚的知道,这分好,只是基于他这辈子是男孩的基础上,如果他还是上辈子的江来娣,恐怕等待他的还是上辈子一样的痛苦人生。
所以他无法心无芥蒂的接受这一份好,无法从心底里真正接受他们。现在,他只能催眠自己,努力讨好这个家真正做主的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让几个姐姐的日子好过些。
他的努力也还是有成效的,至少,把他当心头肉看待的苗老太对他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在他的劝说下,苗老太对几个孙女也不再那么刻薄,除了偶尔的骂骂咧咧,他几个姐姐都开始上学读书,伙食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江一留趁苗老太不注意,舀了勺鸡蛋羹塞进四姐的嘴里,这个动作两人不知做了多少次,已经配合的无比默契。
江一留也吃了一勺,感受着嘴里滑嫩可口的鸡蛋羹,对着四姐相视一笑,他相信,在他的努力之下,这辈子,他们五姐弟,一定会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第18章进城(一)
江大海和媳妇从地里下工回来,脚上穿的塑胶靴上沾满了泥巴,在堂屋外跺了跺脚,才走了进来。
“爸,妈”在灶房忙活的大妮听到响动声,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茶水出来,里面还漂浮着一些细碎的茶叶渣子。
江家人喜欢喝茶,喝的茶叶多是自己从山上老茶树上采摘的,自己炒制完放在一个大铁罐里,一年上山采两次,足够一家子喝一年了。大冷天的,直接将茶叶放进暖水壶里,装满一桶热水,想喝的时候随时倒,江大海还在儿子的点拨下给暖水壶的瓶口装了一个滤网,倒的时候茶叶也不会漏出来,一壶茶水喝完了,里面的茶叶还能再泡第二道。
东北地区是不适合种植茶叶的,这和东北的土质和水质有关,大青山上那一片茶树林也不知道是哪位先人种的,似乎早在青山村人搬到这里之前就存在了。山上的那些都是老茶树了,产出来的茶其实口感一般,味苦,还发涩,可是这年头也没那么多的饮料可以选择,青山茶虽然苦,但好歹带着茶香,也算是不错的饮品。
每到采茶的季节,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孩子都会上山去采茶,附近的几个村子的人几乎都是喝着青山茶长大的,早就习惯了那个滋味,即便是江一留,离开故乡这么久,喝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饮料,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个味道。
这几年管得严了,一般不允许上山采茶打猎了,现在大青山上的东西都是大队共同的财富,私人上山采茶打猎,那就是侵占集体的财富,被抓到又是一顿批斗。幸好,青山村背靠大青山,村里和外界被一条山路隔绝,一般人轻易不来青山村,村里人要是实在想喝茶叶了,上山采一些来,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茶叶这种东西,每家每户都需要啊。
“小宝啊,你怎么穿这么少就出来了,大妮,给你弟弟烫个暖瓶让他捂手。”
江大海两三口喝完手中的茶水呼了一口热气,看到自己的宝贝儿子乖乖的坐在椅子上看着他,心里美滋滋的。正想抱抱自家乖儿子呐,又看了看自己身上脏兮兮的外套和沾满泥巴的手,悻悻的放下手。
大妮应了一声,从厨房拿了两个小玻璃瓶出来,外面都套了一个布套套,抱在手里暖烘烘的又不烫手。
两个玻璃瓶,一个塞弟弟手里,一个塞妹妹手里。
苗老太从后院的自留地里拔了一根萝卜回来,刚好撞上从外头唠嗑回来的老头子,江老头的脸色不太好,板着脸,一副阴沉沉的样子。
“爷”
“爸”
几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江老头看着小孙孙,总算心情好了些,脸上也有了一些笑意,只是没过一会,似乎想到了什么烦心事,嘴角下垂,叹了一口气,眉头紧皱,额头的皱纹几乎能夹死苍蝇。
“老头子,你这是怎么了,又和谁吵架了。”
苗老太把白萝卜拿去灶房,抽空问了一句,在她看来,没准又是自家暴脾气的老头子和人斗嘴憋气了。
顾冬梅也没闲着,洗完手,给江大海倒了一盆热水洗手擦脸,接着就去了灶房帮着大女儿烧饭做菜。
“你说这世道怎么就成这样了呐。”江老头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拍了拍桌子,显然并不是和人斗嘴那么简单。
坐在一旁的江一留眼神一闪,看了眼自家爷爷,难道村子里出什么事了?
“爸,到底出啥事了,你倒是和我们说说啊。”江大海洗干净手,随意用帕子擦干,一把抱起自己的老儿子,又摸了摸身旁小女儿的脑袋。
江一留有些别扭的挪了挪,虽然已经重生了五年,也已经习惯了和上辈子截然不同的身体构造,但是心理上还是不习惯和爸爸做这么亲热的动作。
只不过此刻江一留的注意点在爷爷身上,也没有多加反抗。
江大海抱着难得安分的老儿子,心里乐开了怀,他这儿子吧,什么都好,聪明懂事,长得也俊,就是和他们做爸妈的不亲热,总喜欢和几个姐姐黏在一起,他这个做爸的想抱抱孩子都极为困难。
江大海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以前还觉得这孩子不喜欢他这个当爸的呐,现在看来可能是这孩子太害羞了,不好意思和他这个当爸爸的亲热,以后他可得主动点,争取在儿子心里排第一位。
江一留可不知道自己难得的纵容,让他爸脑补出这么多东西来,不过即便他知道,他可能也不会在意,因为爷爷的话,让他深深吃了一惊。
“老首长来电报了。”江城叹了一口气。
在灶房里的苗老太听到这句话,立马兴冲冲地跑了出来,连手上的苞米粉都没抹干净:“老首长来电报说了啥,是不是要给你涨待遇啊。”
江老头口中的那个老首长就是当初他在战场上救的那一个老领导,那人现在在都城,也算是个大人物,他一直记挂着这个老部下当年的救命之恩,除了让人将他伤退的待遇提到正团级,每年都还会寄些好东西过来。
正因如此,苗老太才会一听到老首长就这么开心。
重生这段日子,江一留已经无数次听家人提起那个老首长,只是在上辈子,似乎从他懂事以来,这个老首长就没有在他记忆中出现过,难道,在这十年的风波中,那个老首长出了什么事吗,看他爷爷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的预兆。
“诶,别提了,老首长现在自己也难啊。”江老头又叹了口气,转头对自己儿子发话道:“我已经和莫队长商量了,下午你就去趟革委会,把分到我们村的反革命分子给带回来。”
“反革命分子?”江大海和江一留同时吃惊地喊道。
江大海以为儿子不知道反革命分子是什么,也没在意,疑惑的朝江老头问道:“那些革委会的人不是不乐意把人送到我们这吗,说是每次搞批斗都太麻烦了,这次怎么想到送我们这改造来了?”
现在是1968年,那场席卷华国十年的风暴早已开始,即便是青山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开始感受到了一丝革命的气息,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正堂上都挂着一副主席的画像,红宝书更是家家必备,连不识字老农的都在知青的教导下背会了大半本,现在去县城买点东西,不会个几句主席语录,根本什么东西都买不着。
江一留吃惊的是,上辈子他们村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送来过什么反革命,直到1974年,才有几个海城的大学教授被送到了这里改造,没几年就平反回去了。
村子里的人淳朴,也敬佩那些有学识的老人,根本就没让他们干什么重活,革委会的人和那些红卫兵懒得走那么远的路来监视几个臭老九,只是每个月让村里的人带那几个反革命的悔过书上去,就这样,瞒了两三年。
江一留有些疑惑,这辈子和上辈子怎么不一样了,难道是自己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那这样一来,自己所知道的未来,还会是那个走向吗。
“那些人,是我的老战友,都是过命的交情,也算是你叔,到时候你可得对人客气些,别因为他们现在落入泥潭而瞧不起他们,你现在要是敢像外头那些人一样,老子可不会放过你。”江老头气呼呼地说到,外面的人现在都疯魔了,好日子不过,斗来斗去全是斗自己人,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
“战友?难道老首长来电报是为了这事?”苗老太恍然大悟,只是又有些担心:“这事不会牵扯到我们身上吧。”
苗老太对外面的事情也有些了解,照顾几个老头子的战友她是不介意,可是万一牵扯到她儿子和孙子的前途,那她就不愿意了。
“牵扯啥,首长都安排好了。只是我那兄弟实在是太倒霉,年轻的时候家里有点资产,现在被空口白牙的打成了资本派,家里那一群白眼狼都和他脱离了关系,还在背后捅他一刀,捏造了那些个莫须有的罪名,彻底落实了他资本主义和反革命的罪名,笑话,老子和他打鬼子的时候,那群小崽子也不知道出没出生呐。”
说到气处,江老头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把坐在一旁的四妮吓了一跳。
苗老太一听,有些唏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那个没良心的二儿子一家,对方显然比自己更惨,对他们的抵触心理顿时减轻了很多。
“爷爷,那个爷爷我该怎么称呼啊。”江一留试探地问道,上辈子他们家里可从来没出现过什么爷爷的战友,那些人在上辈子到底都出了什么事了。
“爷爷那兄弟可厉害了,年轻时候还在俄国留过学,洋文说的可溜了,当年谁不佩服他,现在到好,留过洋的反而有罪了。”江老头显示骄傲,接着又有点低落:“他姓阮,你可以叫他阮爷爷。”
姓阮,留学过俄国,江一留的眼皮跳了跳,紧接着问道:“阮爷爷是哪里人?”
江老头摸了摸孙子的脑袋:“你阮爷爷可是海城的,祖籍苏城,为人最是和气不过了,你以后有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向你阮爷爷请教。”
江老头也有点私心,他觉得,华国不可能一直乱下去,伟大的主席也不会一直允许这种乱象的发生。现在人们批斗那些有学识有本事的人,那些人绝对不会一直沉寂下去,将来的华国,靠的还是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
江一留听完爷爷的话,内心激动。
阮姓本来就不是大姓,现在年纪祖籍学历都一一吻合,没想到,后世的经济巨擘阮靖国居然是他爷爷的战友,而且,即将出现在他的面前,一瞬间不知道该如何平复自己的心情。
第19章进城(二)
下午吃完饭,江大海就去了大队长莫大栓的家里,跟他要了革委会传来的通知和队上领人的证明,顺道借了队上的驴车,现在还不知道革委会会送几个人过来,驾着驴车去方便些。
他们队上总共就一辆驴车,平日里可宝贝了,轻易不让用,大灰驴后头拖着的是村里人自己做的板车,就是简单的一块木板,镶上两个车轱辘,在木板周围围了一圈,不管是坐人还是驮东西,都不用担心掉下来。
此时驴车后面的板车上垫了厚厚一层被褥,一个小小的身子上还紧紧裹着一层厚棉被,只露出半张小脸蛋,鼻子和嘴巴埋在被子里,不住地哈着热气。
坐在板车上的正是江一留,正午吃饭的时候,磨着闹着要一起去县城,因为进城太麻烦的关系,他上一次去县城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这趟,他不仅想看看爷爷口中的阮爷爷是不是上辈子那个经济大鳄阮靖国,还想看看现在城里的局势如何了。
为此,他还难得的跟江大海撒了娇,江大海哪受得了宝贝儿子这样软磨硬泡,很没主见的答应了,临出发,还被不放心的苗老太狠狠骂了一顿,骂归骂,出发的时候,苗老太细心的让媳妇给板车铺了一层厚褥子,生怕把孙子给冻着了。
后头的板车里,除了江一留,还堆了大大小小好几袋东西,都是这次队上分的山货,今年进山搞到了不少好东西,除了上缴给县里的,其他的东西都以抵工分的形式发给了村名,江家现在也不缺粮,就多要了些,这些,是江老头特地让自己的老婆子分出来,送给小女儿一家的。
都是一些山菇、木耳、板栗之类的山货,放村里不稀罕,在外头,可招人喜欢了。江老头知道这些年总是麻烦女婿,买煤球的事更是让他废了功夫,不拿点东西过去总是不好,而且又来才有往,虽然苗老太有些不愿意,还是让老头子镇压下来了。
后头的几个包裹都瘪瘪的,看上去有些寒酸,苗老太不敢明面上跟自家老头子别苗头,暗地里还是动了不少手脚,像那些干木耳,苗老太往里头放的多是一些碎木耳,大朵大朵完整的根本就没几个,板栗也往干瘪里头挑,量还不多,生怕吃了亏。
江一留早就知道自家的奶奶的德行,能从她手里头拿到好东西的也就只有他爷爷和他爸,这辈子还多了一个他。
苗老太不仅对别人扣,对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她是一个真真切切将重男轻女落实到极致的人,在家里,她给自己定的伙食也就比媳妇和孙女好一些,但是比起家里的男丁来说,肯定是要稍逊一筹的。在她看来,家里的顶梁柱只能是男人,家里的好东西自然也该留给男人的。
江一留都不知道是该为她的“公平”而感到高兴,还是为了她这种愚昧的想法感到可悲。
这五年里,江家也有了不少变化。
江大妮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江二妮比她晚两年上学,现在在读三年级,江三妮今年也十岁了,苗老太本就不满意家里出钱让几个丫头片子去念书,而且大妮二妮都上学了,她还想让三妮留下来,帮她做做家事呐。还是在江一留的软磨硬泡之下,苗老太才松口允许江三妮上学,这一年一下子掏出去六块钱,可把老太太心疼的不行。
学校在邻村的红旗公社,一来一回得走两三个小时的路,江大妮每天上午放学都会回来家里帮苗老太做家事,二妮和三妮则是每天带好下午的干粮,留在学校不回来。
江一留不止一次的劝过大姐,她这样每天走这么长的路,就为了回来帮奶奶干这么些时间的活,显然不划算啊,而且奶奶那里有他在,完全不需要她这么做。
可是江大妮还是坚持每天中午回来,她觉得只有多干点活心里才踏实,现在家里三个姑娘都上学了,家里的伙计一大堆,她每天多做一些,奶奶就不会再想着让她们中的一个退学回来了。
江大妮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江一留也明白她心中的想法,除了对这个大姐更加怜惜,也不敢再多劝。
现在正值深秋,此时东北的气候已经十分寒冷,江大海和顾冬梅是生产队的主力,这时候也没得休息,生产队得在寒冬来临前,将地里的番薯收割,这些红薯是村民接下去半年的主要口粮,其中一部分会蒸熟晒干,制作成易于保存的红薯粉,若是吃的省一点,每户人家分到的红薯粉足够一个家庭吃半年了,这样一来,剩下的粮食就可以拿去跟城里人换些他们村里没有的工业券之类的票证。
小到螺丝钉,大到自行车,这些东西都需要用到工业券,可是这种稀罕票证,只有在工厂上班的人才拿的到,所以那些家里有亲戚在工厂上班的,就会用粮食,托人换一些票据回来。
这几年,政府管得越来越严了,不允许民众这种私底下的交易,一旦被抓着了,严重的可是要批斗的,所以村里人做这种事都是极其小心的,只敢偷偷找熟人兑换,这样即使被抓了,也能说是亲戚间的正常往来。
江家这些年的日子过得不错,毕竟江大海和顾冬梅两人都是肯干的,赚的工分也不算少,加上还有江老头每个月的补贴。
江家二房自从那天闹翻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江家老宅,逢年过节干脆直接去了范晓娟的娘家,似乎是真的打算断了这门亲戚了。江一留心里清楚,他那个二叔是绝对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的,一直就没有放松对他们一家的警惕。
现在天气寒凉,江一留的身体可能是在母胎里没有补足的缘故,一到这种天气就手脚冰凉,每天有大半的时间躲在烧的热热的火炕里,盖着厚厚的被子不出来。
这年头,玉米秸、麦秸、棉花茬、豆子秆、红薯秧之类烧火的东西都是在分配之列的,因为江一留身子的缘故,每年冬天,家里分到的这些东西都是不够烧的,最后还是托在城里的孟平川找了些关系,买了些煤球回来,这东西可比玉米秸经烧多了,同样的,价钱也大多了。
“弟弟,我帮你穿衣服吧。”四妮在被窝里钻了钻,小小的脑袋缩在厚棉被里,朝着一旁的弟弟万分不舍地说到。
每次大姐一回来就意味着要吃午饭了,那也就意味着得起床了,四妮沾了弟弟的光,苗老太因为平日里要干的活多,不能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心肝小宝放在眼皮子底下,于是就让和孙子年龄最相近的四孙女照顾弟弟,江四妮因此享有了和弟弟一块起床的权利。
四妮的性子懒散,平日里的反应总是比正常人慢一拍,可能是小时候断奶太早的缘故,整个人瘦瘦小小的,看上去和比她小两岁的江一留一样大,走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龙凤胎。
别看她个头不大,却很有做姐姐的意识,每次起床都会想着帮弟弟穿衣服,只是江一留这个幼儿皮成人心的人,怎么可能让现在才七岁的姐姐帮自己穿衣服呐,每一次都是拒绝的。
江一留要穿的衣服很多,因为一到这个季节他总是容易受凉,这年头,村里的卫生站的药物很少,一旦发烧就得去县城的医院,是一件既费事,又费时的事。所以江一留在这种天气总是会下意识的多穿些衣服,尽量让自己不要着凉。
最里头的小衣是他爸江大海的衣服改的,外头的毛线衫是由旧毛衣的毛线拆下来重新织的,这种做法是现在的特色,他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至少用的布料都还算完好,不少人的衣服补得不能再补了,打满了补丁,照样往身上套,谁让布票实在太稀罕了呐。
江一留穿完四件上衣,三条裤子后,又罩了一件厚棉袄在身上,这件棉袄也是由江老头的旧棉袄改的,他特地让他妈改成了到脚踝的款式,足够把整个人都包裹进去,虽然在现在的眼光看上去怪异无比,可是至少穿在身上是极其的暖和。
江一留穿完最后这件外套,整个人就像一个圆球似得了,咯吱窝被厚厚的几层衣服撑开,双手根本就无法贴住身体,微微张开,走起来来就像一个小企鹅。
他庆幸的是,现在的人还不知道企鹅长什么样,也就没人拿这个来嘲笑他。低头看了看行动不便的自己,叹了口气,只能等身体再强壮些,把锻炼的事情提上日程,这辈子,总不能被身体给拖了后腿吧。
“小宝啊,奶奶给你炖了鸡蛋羹,只给你一个人吃,你可不要再偷偷喂给四妮了,你身子骨弱,需要好好补补身子,知道不。”
苗老太一从灶房出来,就看到了自己的宝贝金孙,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拉着江一留的手亲热的说到。她这个孙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他那几个姐姐,有点什么好东西就喜欢偷偷跟那几个丫头分享,让老太太格外不满。
不过,在老太太看来,这也是因为她孙子心太善,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她的宝贝金孙又吃亏了。
江一留笑着应道,至于到时候怎么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面对对自己格外慈祥的老人,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对待他们,只能用笑容来掩饰。这五年来,他已经渐渐习惯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对他的好,可是同时,他又清楚的知道,这分好,只是基于他这辈子是男孩的基础上,如果他还是上辈子的江来娣,恐怕等待他的还是上辈子一样的痛苦人生。
所以他无法心无芥蒂的接受这一份好,无法从心底里真正接受他们。现在,他只能催眠自己,努力讨好这个家真正做主的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让几个姐姐的日子好过些。
他的努力也还是有成效的,至少,把他当心头肉看待的苗老太对他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在他的劝说下,苗老太对几个孙女也不再那么刻薄,除了偶尔的骂骂咧咧,他几个姐姐都开始上学读书,伙食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江一留趁苗老太不注意,舀了勺鸡蛋羹塞进四姐的嘴里,这个动作两人不知做了多少次,已经配合的无比默契。
江一留也吃了一勺,感受着嘴里滑嫩可口的鸡蛋羹,对着四姐相视一笑,他相信,在他的努力之下,这辈子,他们五姐弟,一定会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第18章进城(一)
江大海和媳妇从地里下工回来,脚上穿的塑胶靴上沾满了泥巴,在堂屋外跺了跺脚,才走了进来。
“爸,妈”在灶房忙活的大妮听到响动声,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茶水出来,里面还漂浮着一些细碎的茶叶渣子。
江家人喜欢喝茶,喝的茶叶多是自己从山上老茶树上采摘的,自己炒制完放在一个大铁罐里,一年上山采两次,足够一家子喝一年了。大冷天的,直接将茶叶放进暖水壶里,装满一桶热水,想喝的时候随时倒,江大海还在儿子的点拨下给暖水壶的瓶口装了一个滤网,倒的时候茶叶也不会漏出来,一壶茶水喝完了,里面的茶叶还能再泡第二道。
东北地区是不适合种植茶叶的,这和东北的土质和水质有关,大青山上那一片茶树林也不知道是哪位先人种的,似乎早在青山村人搬到这里之前就存在了。山上的那些都是老茶树了,产出来的茶其实口感一般,味苦,还发涩,可是这年头也没那么多的饮料可以选择,青山茶虽然苦,但好歹带着茶香,也算是不错的饮品。
每到采茶的季节,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孩子都会上山去采茶,附近的几个村子的人几乎都是喝着青山茶长大的,早就习惯了那个滋味,即便是江一留,离开故乡这么久,喝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饮料,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个味道。
这几年管得严了,一般不允许上山采茶打猎了,现在大青山上的东西都是大队共同的财富,私人上山采茶打猎,那就是侵占集体的财富,被抓到又是一顿批斗。幸好,青山村背靠大青山,村里和外界被一条山路隔绝,一般人轻易不来青山村,村里人要是实在想喝茶叶了,上山采一些来,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茶叶这种东西,每家每户都需要啊。
“小宝啊,你怎么穿这么少就出来了,大妮,给你弟弟烫个暖瓶让他捂手。”
江大海两三口喝完手中的茶水呼了一口热气,看到自己的宝贝儿子乖乖的坐在椅子上看着他,心里美滋滋的。正想抱抱自家乖儿子呐,又看了看自己身上脏兮兮的外套和沾满泥巴的手,悻悻的放下手。
大妮应了一声,从厨房拿了两个小玻璃瓶出来,外面都套了一个布套套,抱在手里暖烘烘的又不烫手。
两个玻璃瓶,一个塞弟弟手里,一个塞妹妹手里。
苗老太从后院的自留地里拔了一根萝卜回来,刚好撞上从外头唠嗑回来的老头子,江老头的脸色不太好,板着脸,一副阴沉沉的样子。
“爷”
“爸”
几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江老头看着小孙孙,总算心情好了些,脸上也有了一些笑意,只是没过一会,似乎想到了什么烦心事,嘴角下垂,叹了一口气,眉头紧皱,额头的皱纹几乎能夹死苍蝇。
“老头子,你这是怎么了,又和谁吵架了。”
苗老太把白萝卜拿去灶房,抽空问了一句,在她看来,没准又是自家暴脾气的老头子和人斗嘴憋气了。
顾冬梅也没闲着,洗完手,给江大海倒了一盆热水洗手擦脸,接着就去了灶房帮着大女儿烧饭做菜。
“你说这世道怎么就成这样了呐。”江老头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拍了拍桌子,显然并不是和人斗嘴那么简单。
坐在一旁的江一留眼神一闪,看了眼自家爷爷,难道村子里出什么事了?
“爸,到底出啥事了,你倒是和我们说说啊。”江大海洗干净手,随意用帕子擦干,一把抱起自己的老儿子,又摸了摸身旁小女儿的脑袋。
江一留有些别扭的挪了挪,虽然已经重生了五年,也已经习惯了和上辈子截然不同的身体构造,但是心理上还是不习惯和爸爸做这么亲热的动作。
只不过此刻江一留的注意点在爷爷身上,也没有多加反抗。
江大海抱着难得安分的老儿子,心里乐开了怀,他这儿子吧,什么都好,聪明懂事,长得也俊,就是和他们做爸妈的不亲热,总喜欢和几个姐姐黏在一起,他这个做爸的想抱抱孩子都极为困难。
江大海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以前还觉得这孩子不喜欢他这个当爸的呐,现在看来可能是这孩子太害羞了,不好意思和他这个当爸爸的亲热,以后他可得主动点,争取在儿子心里排第一位。
江一留可不知道自己难得的纵容,让他爸脑补出这么多东西来,不过即便他知道,他可能也不会在意,因为爷爷的话,让他深深吃了一惊。
“老首长来电报了。”江城叹了一口气。
在灶房里的苗老太听到这句话,立马兴冲冲地跑了出来,连手上的苞米粉都没抹干净:“老首长来电报说了啥,是不是要给你涨待遇啊。”
江老头口中的那个老首长就是当初他在战场上救的那一个老领导,那人现在在都城,也算是个大人物,他一直记挂着这个老部下当年的救命之恩,除了让人将他伤退的待遇提到正团级,每年都还会寄些好东西过来。
正因如此,苗老太才会一听到老首长就这么开心。
重生这段日子,江一留已经无数次听家人提起那个老首长,只是在上辈子,似乎从他懂事以来,这个老首长就没有在他记忆中出现过,难道,在这十年的风波中,那个老首长出了什么事吗,看他爷爷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的预兆。
“诶,别提了,老首长现在自己也难啊。”江老头又叹了口气,转头对自己儿子发话道:“我已经和莫队长商量了,下午你就去趟革委会,把分到我们村的反革命分子给带回来。”
“反革命分子?”江大海和江一留同时吃惊地喊道。
江大海以为儿子不知道反革命分子是什么,也没在意,疑惑的朝江老头问道:“那些革委会的人不是不乐意把人送到我们这吗,说是每次搞批斗都太麻烦了,这次怎么想到送我们这改造来了?”
现在是1968年,那场席卷华国十年的风暴早已开始,即便是青山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开始感受到了一丝革命的气息,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正堂上都挂着一副主席的画像,红宝书更是家家必备,连不识字老农的都在知青的教导下背会了大半本,现在去县城买点东西,不会个几句主席语录,根本什么东西都买不着。
江一留吃惊的是,上辈子他们村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送来过什么反革命,直到1974年,才有几个海城的大学教授被送到了这里改造,没几年就平反回去了。
村子里的人淳朴,也敬佩那些有学识的老人,根本就没让他们干什么重活,革委会的人和那些红卫兵懒得走那么远的路来监视几个臭老九,只是每个月让村里的人带那几个反革命的悔过书上去,就这样,瞒了两三年。
江一留有些疑惑,这辈子和上辈子怎么不一样了,难道是自己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那这样一来,自己所知道的未来,还会是那个走向吗。
“那些人,是我的老战友,都是过命的交情,也算是你叔,到时候你可得对人客气些,别因为他们现在落入泥潭而瞧不起他们,你现在要是敢像外头那些人一样,老子可不会放过你。”江老头气呼呼地说到,外面的人现在都疯魔了,好日子不过,斗来斗去全是斗自己人,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
“战友?难道老首长来电报是为了这事?”苗老太恍然大悟,只是又有些担心:“这事不会牵扯到我们身上吧。”
苗老太对外面的事情也有些了解,照顾几个老头子的战友她是不介意,可是万一牵扯到她儿子和孙子的前途,那她就不愿意了。
“牵扯啥,首长都安排好了。只是我那兄弟实在是太倒霉,年轻的时候家里有点资产,现在被空口白牙的打成了资本派,家里那一群白眼狼都和他脱离了关系,还在背后捅他一刀,捏造了那些个莫须有的罪名,彻底落实了他资本主义和反革命的罪名,笑话,老子和他打鬼子的时候,那群小崽子也不知道出没出生呐。”
说到气处,江老头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把坐在一旁的四妮吓了一跳。
苗老太一听,有些唏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那个没良心的二儿子一家,对方显然比自己更惨,对他们的抵触心理顿时减轻了很多。
“爷爷,那个爷爷我该怎么称呼啊。”江一留试探地问道,上辈子他们家里可从来没出现过什么爷爷的战友,那些人在上辈子到底都出了什么事了。
“爷爷那兄弟可厉害了,年轻时候还在俄国留过学,洋文说的可溜了,当年谁不佩服他,现在到好,留过洋的反而有罪了。”江老头显示骄傲,接着又有点低落:“他姓阮,你可以叫他阮爷爷。”
姓阮,留学过俄国,江一留的眼皮跳了跳,紧接着问道:“阮爷爷是哪里人?”
江老头摸了摸孙子的脑袋:“你阮爷爷可是海城的,祖籍苏城,为人最是和气不过了,你以后有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向你阮爷爷请教。”
江老头也有点私心,他觉得,华国不可能一直乱下去,伟大的主席也不会一直允许这种乱象的发生。现在人们批斗那些有学识有本事的人,那些人绝对不会一直沉寂下去,将来的华国,靠的还是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
江一留听完爷爷的话,内心激动。
阮姓本来就不是大姓,现在年纪祖籍学历都一一吻合,没想到,后世的经济巨擘阮靖国居然是他爷爷的战友,而且,即将出现在他的面前,一瞬间不知道该如何平复自己的心情。
第19章进城(二)
下午吃完饭,江大海就去了大队长莫大栓的家里,跟他要了革委会传来的通知和队上领人的证明,顺道借了队上的驴车,现在还不知道革委会会送几个人过来,驾着驴车去方便些。
他们队上总共就一辆驴车,平日里可宝贝了,轻易不让用,大灰驴后头拖着的是村里人自己做的板车,就是简单的一块木板,镶上两个车轱辘,在木板周围围了一圈,不管是坐人还是驮东西,都不用担心掉下来。
此时驴车后面的板车上垫了厚厚一层被褥,一个小小的身子上还紧紧裹着一层厚棉被,只露出半张小脸蛋,鼻子和嘴巴埋在被子里,不住地哈着热气。
坐在板车上的正是江一留,正午吃饭的时候,磨着闹着要一起去县城,因为进城太麻烦的关系,他上一次去县城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这趟,他不仅想看看爷爷口中的阮爷爷是不是上辈子那个经济大鳄阮靖国,还想看看现在城里的局势如何了。
为此,他还难得的跟江大海撒了娇,江大海哪受得了宝贝儿子这样软磨硬泡,很没主见的答应了,临出发,还被不放心的苗老太狠狠骂了一顿,骂归骂,出发的时候,苗老太细心的让媳妇给板车铺了一层厚褥子,生怕把孙子给冻着了。
后头的板车里,除了江一留,还堆了大大小小好几袋东西,都是这次队上分的山货,今年进山搞到了不少好东西,除了上缴给县里的,其他的东西都以抵工分的形式发给了村名,江家现在也不缺粮,就多要了些,这些,是江老头特地让自己的老婆子分出来,送给小女儿一家的。
都是一些山菇、木耳、板栗之类的山货,放村里不稀罕,在外头,可招人喜欢了。江老头知道这些年总是麻烦女婿,买煤球的事更是让他废了功夫,不拿点东西过去总是不好,而且又来才有往,虽然苗老太有些不愿意,还是让老头子镇压下来了。
后头的几个包裹都瘪瘪的,看上去有些寒酸,苗老太不敢明面上跟自家老头子别苗头,暗地里还是动了不少手脚,像那些干木耳,苗老太往里头放的多是一些碎木耳,大朵大朵完整的根本就没几个,板栗也往干瘪里头挑,量还不多,生怕吃了亏。
江一留早就知道自家的奶奶的德行,能从她手里头拿到好东西的也就只有他爷爷和他爸,这辈子还多了一个他。
苗老太不仅对别人扣,对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她是一个真真切切将重男轻女落实到极致的人,在家里,她给自己定的伙食也就比媳妇和孙女好一些,但是比起家里的男丁来说,肯定是要稍逊一筹的。在她看来,家里的顶梁柱只能是男人,家里的好东西自然也该留给男人的。
江一留都不知道是该为她的“公平”而感到高兴,还是为了她这种愚昧的想法感到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