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秋以狝治兵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公西赤的脑袋有点晕,在中都邑,夫子和地方的族长们商量事情,或者召集弟子们议事,都是要谈仁义。可在廪丘,对外虽然还畅谈大义,但遇上内部的小会议,却是完完全全在谈利益,这样真的好么?
夫子可是说过的:“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过他本性就是个喜好侈靡和利益之人,喜欢华丽的轻裘,还有高车肥马,所以孔子说他“不知其仁也”。何况表兄冉求也告诫过他,当大夫为政的理念和夫子教授的东西相悖时,以大夫为准,所以公西赤对这里的气氛还能适应。
君君,臣臣,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作为人臣,基本的忠诚问题。
赵无恤是个好主君么?在公西赤看来自然是的,勤政爱民,生活简朴,这样的大夫在鲁国点着薪柴都找不着几个。
既然如此,那主君的话自然就得听着,“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那是孔子,不是他更具有妥协性的弟子们。
于是公西华诺然受教。
而且,他还在心里安慰自己道:夫子也说过,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大夫虽然言利,却是为了更好的治民,这是大节,大义!”
赵无恤没了方才的盛气凌人,他和蔼地对这个同龄人说道:“至于为这些行政之法追溯缘由,引用诗、书来证明其合乎上古之治,就靠子华的笔削了。”
除了负责祭祀和接待宾客,处理文案外,公西赤在赵无恤势力里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这些集权的措施美化,说成三王、周公之治……
这也是赵无恤眼中,儒家子弟中的“文学礼仪”之士最大的用处。
那就是为统治者吹嘘,为冷冰冰硬邦邦的行政法令粉饰上一层合乎礼仪的光环!
……
公西赤绞尽脑汁,还真的引经据典,为赵无恤的“什伍”制找到了依据。
“《周礼》言,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乡遂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齐国管子亦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
“今日大夫甄、廪丘之政,虽名为亭、里、什、伍,看似不同周、齐制度,实则是周礼与管子之政的结合。与周、齐善政无异,岂曰不合礼哉?”
对公西赤的这篇粉饰之言,赵无恤一笑而过,里面基本没什么硬伤,不管孔子信不信,反正甄、廪丘的不少士人和族长是被忽悠得信了。
亭里什伍制度只是给各聚集地的小宗族势力套上了枷锁,限制他们的扩张,至于慢慢收紧绳索,让“中央”和地方势力达到一个均衡程度的时机,还尚未成熟。
而且压制得太紧了。也不利于地方的开拓和发展。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月之交,赵无恤依然得和当地土著势力分摊利益,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赵无恤施政中的最后一项:“从公田到税亩”,也就是废除那些已经名存实亡的公田,重新丈量土地,分摊赋税,暂时无法实行。
变革地方制度,更易官职名称,这在短视的氏族族长们看来。只是换了一个名号而已。但若是把手伸向他们赖以生存的田亩,那就是在挖他们的根,必然会引发剧烈反弹。从古至今,一直到两千年后。无数矛盾都是从土地上产生的,所以不可不慎!
望着秋末田间农人们踩着耒耜,赶着耕牛,或者俩人耦耕的忙碌身影,赵无恤下了马,走到田边蹲下。捏起了一把黝黑的泥土,感受其中的粘度。
河济之间的兖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好地方,目前大河的水患尚不严重,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之后几百年战国七雄将会“以邻为壑”。为了减少本国的水患,互相筑堤御水,甚且决河水以灌邻国,这一带恐怕就会成为一个重灾区,经济人口大大下降。
这也是“平天下”的一个内在需要,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原无法驯服桀骜的大河。上一次夷、夏第一次统一在一个王权之下,正是夏禹治河,千余年后,华夏又有了这种迫切的需求。
他拍了拍手,任由泥土揉成尘埃随风而去,对同行巡邑的计侨说道:“这里的土地是大河、濮水、济水冲击而成的平原,禹贡称兖州的土壤为黑坟,也就是黑色的肥沃田地,绝不比新绛差。我打算在粪土肥田和疏松土地后,让流民们用代田法种植冬小麦,这里将成为试验田,吾等可以试试在跨越千里后,这法子濮北之地能不能获得丰收。”
若是代田法行之有效,明年春天将在甄、廪丘全面推广,开始一粟一麦,杂种戎菽的循环。
因为对于土地的谨慎态度,这个秋末,代田法只在乌氏举族迁走后,归属邑寺的田亩上实行,主要的劳作人口则是鲁国的流民。
计侨虽然刚刚走马上任没几天,但已经对廪丘的户口、府库情况倒背如流了,他答道:“前后从高鱼、郓城涌入了近千人,除去老弱病残幼,还有数百人可以开耕五千亩土地,刚好能将属于邑寺的公田种满,大夫已经同意他们可以得到其中一半的收成维生,所以鲁人们劳作都十分尽力。”
“善,我还要再颁布一条法令,在这些鲁人中挑选青壮者入伍,娴熟郓城道路、地势的人优先,其家人可以获得五十亩土地一年的租种权,十税一即可!”
随着封凛不断从鲁城曲阜传来的消息看,阳虎那边已经基本准备好了,只需要一个时机,便会迫不及待地对三桓动手,所以赵无恤这边也必须抓紧。
要是能拿下河道纵横的郓城,也许明年就能吃上稻米,论起养活的人口的能力,还是这种作物比较给力……
……
在秋收完毕,部分公家田亩冬小麦种下后,已经是九月上旬,秋分已过,整个北方开始进入农闲时期。地方的新官制已经渐渐步入正轨,但军中的许多人却权职未定。
召集属下们后,重新披挂甲胄的赵无恤如此对他们说:“我打算将两邑的军队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属不同的体系,一是武卒,二是地方兵。”
武卒以招募的职业兵为主,人数700。负责攻城略地的外战,由赵无恤自己统领,每日训练一次,几乎人人带甲,而且兵种齐全。有长矛兵、剑盾兵、轻骑士、掷矛手、弩兵。
地方兵以征召的国人、野人为主,主要任务是守备城邑,巡视道路,缉拿小股盗寇,由邑司马负责,每旬训练一次,装备较一般。
地方的什伍制度已经确立,所以赵无恤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征召兵卒的“秋以狝治兵”。
“去年战乱,民众流离,盗贼蜂起。藏匿野泽,待到冬天或会剽掠廪丘、甄地。我既为大夫,便有保护一方的职责。如今九月,正是缮五兵,习射术,以备冬寇之时。”
因为有纵横雷泽、大野泽的盗跖存在,周边各邑都如临深渊,秋收过后,也是盗寇开始为了越冬而四处劫掠最猖狂的季节。所以赵无恤只是一鼓动,两邑的族长。还有各里里正就纷纷响应,帮助他征召兵员了。
地方兵里,赵无恤又将其分为邑兵和亭卒,邑兵征召邑内青壮。每两户出一人,甄邑征了500,廪丘征了600,由邑司马直辖。亭卒则多半是各里的庶民,每两户出一人,甄地各亭里有众600。廪丘各亭里有众700,约占了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
因为推广了什伍制度,所以这次征召的效率比往年高了不少,仅仅花了几天,甄、廪丘邑外的平地上就有数百人开始了武卒式的操练,而各亭长也纷纷汇报说完成了征召任务。
里正是土著势力的代表,被特别“优待”不用入伍,但亭长却多半是赵无恤直接指派的亲信,负责管理训练亭卒,如此一来便为他间接控制了地方武装。
在“兵农合一”制度下,平时管理村社和国家事务的各级什伍长,战时就是军队中的基层军吏,赵无恤暂时还找不到比乡党邻居更能凝聚集体性的东西。
这些征召兵平时散在村社为农,战时临时征集为兵。散在为民时,兵器收归国家统一保管,临事征兵时发授武库中的武器,不过训练时多半以竹矛木棍为主,会射箭的则自带弓矢。
此外,从高鱼、郓城逃来的近千名鲁国人也受到了征召,出百名青壮为卒。本着“以鲁人治鲁卒”的思路,这一流民卒被赵无恤交付给了已经将武卒训练方法化为己用的冉求。
这也是他对冉求军事能力的考验:“子有,两旬之内,将这些流民练成一批能日行五十里而不掉队,面对贼寇而不溃散的兵卒,可乎?”
……
在冉求接受生平第一次重任,开始训练那些青壮流民的同时,赵无恤从曲阜要来的两百多名鲁国工匠也被安置在廪丘城外郭区的原乌氏工坊里。加上从甄邑和廪丘集中起来的百余工匠,已经足以打造一个多样化的手工业基地。
这一日,朝食刚过,工吏公输克一家居住的瓦屋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却是他刚刚委质效忠的主君赵无恤。
满脸络腮胡,手脚粗大的公输克又惊又奇,连忙带着家人下拜顿首。
“下臣见过大夫,大夫光临鄙舍,实在是……”公输克两只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眼睛看着乱哄哄摆满了木料、木屑、工具,还有机括零件的屋子,窘迫不已。
赵无恤却对他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公输子一家在廪丘可还住得习惯?”
他和公输克说着话,眼睛却望向了小公输班身上,他正躲在父亲的身后,手里捏着铜削和削了一半的木头,偏头出来看着赵无恤发怔。
无恤眼前一亮,指着他手里的东西问道:“这是何物?”(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萌小鱼,凛风冲击 ,Linchpin ,迅浪 ,weilvdong ,三个脚的蝉 ,kryss,蛇威将军 ,微风清凉里的夏日 ,柢步末日光,牛逼xxxx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公西赤的脑袋有点晕,在中都邑,夫子和地方的族长们商量事情,或者召集弟子们议事,都是要谈仁义。可在廪丘,对外虽然还畅谈大义,但遇上内部的小会议,却是完完全全在谈利益,这样真的好么?
夫子可是说过的:“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过他本性就是个喜好侈靡和利益之人,喜欢华丽的轻裘,还有高车肥马,所以孔子说他“不知其仁也”。何况表兄冉求也告诫过他,当大夫为政的理念和夫子教授的东西相悖时,以大夫为准,所以公西赤对这里的气氛还能适应。
君君,臣臣,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作为人臣,基本的忠诚问题。
赵无恤是个好主君么?在公西赤看来自然是的,勤政爱民,生活简朴,这样的大夫在鲁国点着薪柴都找不着几个。
既然如此,那主君的话自然就得听着,“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那是孔子,不是他更具有妥协性的弟子们。
于是公西华诺然受教。
而且,他还在心里安慰自己道:夫子也说过,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大夫虽然言利,却是为了更好的治民,这是大节,大义!”
赵无恤没了方才的盛气凌人,他和蔼地对这个同龄人说道:“至于为这些行政之法追溯缘由,引用诗、书来证明其合乎上古之治,就靠子华的笔削了。”
除了负责祭祀和接待宾客,处理文案外,公西赤在赵无恤势力里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这些集权的措施美化,说成三王、周公之治……
这也是赵无恤眼中,儒家子弟中的“文学礼仪”之士最大的用处。
那就是为统治者吹嘘,为冷冰冰硬邦邦的行政法令粉饰上一层合乎礼仪的光环!
……
公西赤绞尽脑汁,还真的引经据典,为赵无恤的“什伍”制找到了依据。
“《周礼》言,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乡遂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齐国管子亦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
“今日大夫甄、廪丘之政,虽名为亭、里、什、伍,看似不同周、齐制度,实则是周礼与管子之政的结合。与周、齐善政无异,岂曰不合礼哉?”
对公西赤的这篇粉饰之言,赵无恤一笑而过,里面基本没什么硬伤,不管孔子信不信,反正甄、廪丘的不少士人和族长是被忽悠得信了。
亭里什伍制度只是给各聚集地的小宗族势力套上了枷锁,限制他们的扩张,至于慢慢收紧绳索,让“中央”和地方势力达到一个均衡程度的时机,还尚未成熟。
而且压制得太紧了。也不利于地方的开拓和发展。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月之交,赵无恤依然得和当地土著势力分摊利益,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赵无恤施政中的最后一项:“从公田到税亩”,也就是废除那些已经名存实亡的公田,重新丈量土地,分摊赋税,暂时无法实行。
变革地方制度,更易官职名称,这在短视的氏族族长们看来。只是换了一个名号而已。但若是把手伸向他们赖以生存的田亩,那就是在挖他们的根,必然会引发剧烈反弹。从古至今,一直到两千年后。无数矛盾都是从土地上产生的,所以不可不慎!
望着秋末田间农人们踩着耒耜,赶着耕牛,或者俩人耦耕的忙碌身影,赵无恤下了马,走到田边蹲下。捏起了一把黝黑的泥土,感受其中的粘度。
河济之间的兖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好地方,目前大河的水患尚不严重,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之后几百年战国七雄将会“以邻为壑”。为了减少本国的水患,互相筑堤御水,甚且决河水以灌邻国,这一带恐怕就会成为一个重灾区,经济人口大大下降。
这也是“平天下”的一个内在需要,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原无法驯服桀骜的大河。上一次夷、夏第一次统一在一个王权之下,正是夏禹治河,千余年后,华夏又有了这种迫切的需求。
他拍了拍手,任由泥土揉成尘埃随风而去,对同行巡邑的计侨说道:“这里的土地是大河、濮水、济水冲击而成的平原,禹贡称兖州的土壤为黑坟,也就是黑色的肥沃田地,绝不比新绛差。我打算在粪土肥田和疏松土地后,让流民们用代田法种植冬小麦,这里将成为试验田,吾等可以试试在跨越千里后,这法子濮北之地能不能获得丰收。”
若是代田法行之有效,明年春天将在甄、廪丘全面推广,开始一粟一麦,杂种戎菽的循环。
因为对于土地的谨慎态度,这个秋末,代田法只在乌氏举族迁走后,归属邑寺的田亩上实行,主要的劳作人口则是鲁国的流民。
计侨虽然刚刚走马上任没几天,但已经对廪丘的户口、府库情况倒背如流了,他答道:“前后从高鱼、郓城涌入了近千人,除去老弱病残幼,还有数百人可以开耕五千亩土地,刚好能将属于邑寺的公田种满,大夫已经同意他们可以得到其中一半的收成维生,所以鲁人们劳作都十分尽力。”
“善,我还要再颁布一条法令,在这些鲁人中挑选青壮者入伍,娴熟郓城道路、地势的人优先,其家人可以获得五十亩土地一年的租种权,十税一即可!”
随着封凛不断从鲁城曲阜传来的消息看,阳虎那边已经基本准备好了,只需要一个时机,便会迫不及待地对三桓动手,所以赵无恤这边也必须抓紧。
要是能拿下河道纵横的郓城,也许明年就能吃上稻米,论起养活的人口的能力,还是这种作物比较给力……
……
在秋收完毕,部分公家田亩冬小麦种下后,已经是九月上旬,秋分已过,整个北方开始进入农闲时期。地方的新官制已经渐渐步入正轨,但军中的许多人却权职未定。
召集属下们后,重新披挂甲胄的赵无恤如此对他们说:“我打算将两邑的军队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属不同的体系,一是武卒,二是地方兵。”
武卒以招募的职业兵为主,人数700。负责攻城略地的外战,由赵无恤自己统领,每日训练一次,几乎人人带甲,而且兵种齐全。有长矛兵、剑盾兵、轻骑士、掷矛手、弩兵。
地方兵以征召的国人、野人为主,主要任务是守备城邑,巡视道路,缉拿小股盗寇,由邑司马负责,每旬训练一次,装备较一般。
地方的什伍制度已经确立,所以赵无恤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征召兵卒的“秋以狝治兵”。
“去年战乱,民众流离,盗贼蜂起。藏匿野泽,待到冬天或会剽掠廪丘、甄地。我既为大夫,便有保护一方的职责。如今九月,正是缮五兵,习射术,以备冬寇之时。”
因为有纵横雷泽、大野泽的盗跖存在,周边各邑都如临深渊,秋收过后,也是盗寇开始为了越冬而四处劫掠最猖狂的季节。所以赵无恤只是一鼓动,两邑的族长。还有各里里正就纷纷响应,帮助他征召兵员了。
地方兵里,赵无恤又将其分为邑兵和亭卒,邑兵征召邑内青壮。每两户出一人,甄邑征了500,廪丘征了600,由邑司马直辖。亭卒则多半是各里的庶民,每两户出一人,甄地各亭里有众600。廪丘各亭里有众700,约占了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
因为推广了什伍制度,所以这次征召的效率比往年高了不少,仅仅花了几天,甄、廪丘邑外的平地上就有数百人开始了武卒式的操练,而各亭长也纷纷汇报说完成了征召任务。
里正是土著势力的代表,被特别“优待”不用入伍,但亭长却多半是赵无恤直接指派的亲信,负责管理训练亭卒,如此一来便为他间接控制了地方武装。
在“兵农合一”制度下,平时管理村社和国家事务的各级什伍长,战时就是军队中的基层军吏,赵无恤暂时还找不到比乡党邻居更能凝聚集体性的东西。
这些征召兵平时散在村社为农,战时临时征集为兵。散在为民时,兵器收归国家统一保管,临事征兵时发授武库中的武器,不过训练时多半以竹矛木棍为主,会射箭的则自带弓矢。
此外,从高鱼、郓城逃来的近千名鲁国人也受到了征召,出百名青壮为卒。本着“以鲁人治鲁卒”的思路,这一流民卒被赵无恤交付给了已经将武卒训练方法化为己用的冉求。
这也是他对冉求军事能力的考验:“子有,两旬之内,将这些流民练成一批能日行五十里而不掉队,面对贼寇而不溃散的兵卒,可乎?”
……
在冉求接受生平第一次重任,开始训练那些青壮流民的同时,赵无恤从曲阜要来的两百多名鲁国工匠也被安置在廪丘城外郭区的原乌氏工坊里。加上从甄邑和廪丘集中起来的百余工匠,已经足以打造一个多样化的手工业基地。
这一日,朝食刚过,工吏公输克一家居住的瓦屋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却是他刚刚委质效忠的主君赵无恤。
满脸络腮胡,手脚粗大的公输克又惊又奇,连忙带着家人下拜顿首。
“下臣见过大夫,大夫光临鄙舍,实在是……”公输克两只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眼睛看着乱哄哄摆满了木料、木屑、工具,还有机括零件的屋子,窘迫不已。
赵无恤却对他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公输子一家在廪丘可还住得习惯?”
他和公输克说着话,眼睛却望向了小公输班身上,他正躲在父亲的身后,手里捏着铜削和削了一半的木头,偏头出来看着赵无恤发怔。
无恤眼前一亮,指着他手里的东西问道:“这是何物?”(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萌小鱼,凛风冲击 ,Linchpin ,迅浪 ,weilvdong ,三个脚的蝉 ,kryss,蛇威将军 ,微风清凉里的夏日 ,柢步末日光,牛逼xxxx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