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靖难之役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天香第一阁最新章节!
新皇在位第四年,削藩政策已经波及驻守戍边的燕王。 朱棣雄踞北平,防守边关,军力大涨。削藩政策刚刚启动之时,朱棣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所以一直在暗暗筹备军力,谋划策反。
燕王朱棣是一个骁勇善战,又有雄才伟略的藩王。他一直不明白为何父亲固守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愿将国家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来治理。
大明的天下得来不易,但要使国家强盛、百姓安乐更加不易。他看不出那个侄子有多少才华,他更不相信大明朝在那个侄子手中国力可以达到巅峰。
长年驻守边关,与匈奴交战,让他认识到天外有天。大明要想强盛必须有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这个皇帝还必须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及视野。而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方能成就千秋伟业,这一点他早有自信的认知。
朱棣集结了所有的军队,挥师南下,直攻帝都应天。所到之处,没有军队是他的对手,因为他的手下个个都是能够抗击匈奴的精兵。南方的士兵没有作战经验,要战胜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三宝在宫内早已得到燕王挥师南下的消息,甚至比任何人都早知道。因为燕王早已派人送交了密函,要三宝在宫中与他里应外合。
三宝找到一个最信任的小太监,要他在燕王攻到城门外的时候,开城门。三宝给了这小太监一百两银子,事成之后再给一百两。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三宝亲自去应天郊外等候旧主。因为他已经收到消息,皇上已经派兵埋伏在郊外,只等燕王率兵而来,群起伏击。
三宝骑在马上,听到远处正有大队人马逼近,他知道定然是燕王的军队。他策马上前,只见旗子上大写的“燕”字赫然在目。
排头兵见有人策马过来,举着长矛叫道:“前方何人,报上名来!”
“燕王,我是三宝,特来报信。”三宝叫道。
燕王端坐在马背上,身穿盔甲,沉静道:“是我们的人。”
三宝近前,下马磕头。燕王也下马上前,扶起三宝道:“三宝,好久不见!”
“主子,奴才收到线报,前方有埋伏,要小心。”三宝急切道。
“好,三宝,你现在知道为何当初我不带你一同去北平了吧?”燕王拍着三宝的肩。
“主子深谋远虑,原来早有计划。”三宝心中佩服燕王的这等城府。
燕王凝视前方,考虑到这条是去应天的必经之路,朗声道:“前方有埋伏,大家小心,但只要过了前面这条路,就是帝都,成败在此一举,你们可有信心?”
“有!”齐刷刷的震天回答,士气强盛。燕王的军队一路南下,越战越勇,丝毫没有半点疲态。胜利是最好的兴奋剂。
“好!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若能成功,你们都是功臣。”燕王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
再行数里,果然官兵声大噪,事先埋伏的军队已经出来。领头的是朱允文的将军李景隆。
朱棣与这李景隆再相熟不过了,此前两次交战的对手,只是此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草包。
第一次,李景隆率六十万大军围困北平,但最后因为忍受不了血腥杀戮的场景,弃军逃跑。没有将领的五十万大军像蝼蚁一样被燕军打垮。
第二次,在山东交战,此人又上演了临阵脱逃的戏码,朱允文给他的六十万大军又全军覆没。
这一次,在应天郊外,朱棣轻蔑地看了一眼李景隆道:“李将军,还是你?看来皇上对你真是不离不弃。”
“皇上宅心仁厚,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这个叛国贼,谋朝篡位,休想得逞。”李景隆叫道。
“可笑!我那侄子在你白白葬送一百多万大军之后,仍然对你器重有加,简直愚蠢。这种只知道宅心仁厚、赏罚不明的人,如何配当我大明天子?”朱棣心中所料不错,朱允文就是一个没有魄力的君主,永远也成不了大事。
“燕贼,休要狂妄!”李景隆叫道:“今日除非你踏着我和这四十万大军的尸体,否则你休想踏入应天半步。”
朱棣拍手叫道:“好!好!好!李将军有这等豪情壮志,令本王佩服,不过凡事我只用看的,不用听的。”
李景隆战旗一挥,四方的弓箭手已经作好准备,旗帜再一挥,弓箭密密麻麻地飞射过来。朱棣的军队已经用盾牌团团包裹住内里的官兵,密不透风。
在这种盾牌的包裹之下,大军依然在前进。李景隆望着这一切,只觉得不可思议,这朱棣的军队就像一个硬壳虫一般在向前蠕动。他大声道:“给我杀!杀死燕贼,保家卫国!”
大军长驱而入,此计正中朱棣下怀,他只愁两军不正面交战。两股军队交织在一处,一时间,杀戮遍野,血腥如河。
三宝镇定地看着这一切,始终骑着马,跟在朱棣身后。他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父亲又是元朝的官兵,后来又在战争中被俘,所以战争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这场战役杀的昏天暗地,三宝也加入其中,能杀几个就是几个。功夫虽然很久没练了,但儿时所学的功夫始终都在,没有因为时间而生疏。
军队杀到郑村坝,三宝看到了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他被十几个兵围住,这些人见他骁勇善战,早就把矛头对准了他。再加上他没有穿兵服,所以很容易就被辨认出来。这些人早就想要一同围攻他。
当十几把长矛同时刺向他的时候,他闭上眼睛大声疾呼道:“朱智尧,朱智尧!!!”生死关头,他想到了最好的朋友。
朱智尧像预想的一样,瞬间出现在他身边,十几把长矛像十几根绣花针一样,经他轻手一挥,便飞出去。这些官兵无不惊恐,不知此人究竟使了什么妖法。
“你果真出现了,真是太好了!”三宝喜道。
“看来必须有一方赢,这场战争才能停止。”朱智尧看着浴血奋战、杀的眼红的双方。
“既然是战争,不分出胜负自然不会停。”三宝道。
“你希望谁赢?”朱智尧问道。
“我?”三宝道:“自然希望燕王赢。燕王是我的旧主,他雄才伟略,胸怀天下,日后必是明君。”
“既然如此,我便帮你一把。”朱智尧闪身不见,瞬间移动到了李景隆身边。
这李景隆高坐马头,被人保护着,他本就讨厌这些血腥的杀戮,心中只想尽快结束,回到帝都。他只觉身边有人靠近,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这人竟悬在半空中,冷冷地看着他。
李景隆惊恐大叫:“鬼啊!”随即便拿起剑胡乱挥舞。
围在李景隆身边的人都看不到朱智尧,所以只觉得这李将军一定又是产生幻觉了,便道:“李将军,你没事儿吧?”
李景隆指着身侧的朱智尧,眼神透露了无比的恐惧,“你们都看不到他吗?”
众人皆摇摇头。朱智尧一个起手,李景隆便从马背上跌下去。这李景隆只觉惊恐无比。朱智尧一个闪身又不见了。李景隆害怕的要死,骑上马就策马狂奔,逃回应天城。
朱棣还在浴血杀敌,只听有人喊道:“那窝囊废李景隆又弃军逃跑啦!”
朱棣回头一看,那李景隆果然已经跑得没影儿了。明军顿时军心大乱。
朱棣高声道:“你们大势已去,不要再做垂死挣扎。倘若放下兵器,为本王所用,日后本王登基定然重重有赏。倘若愚蠢再战,休怪本王无情,你们定要葬身此处。”
此语一出,果然已有人放下兵器。无将之军,有如无头苍蝇,必死无疑。
朱允文在宫中听得燕王朱棣已经兵临城下,深觉大势已去,吩咐小英子道:“你去把皇爷爷留给我的遗物拿过来。”
“是,皇上!”小英子退下去,他知道皇上现在心情一定不好过。
片刻,小英子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箱放下。这木箱是朱元璋临死之前交给朱允文的,再三叮嘱,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打开。
现在已是生死关头,他想起了这个箱子。
“打开。”朱允文吩咐道。
小英子打开这木箱,映入眼帘的是一把剃刀、青色的僧袍以及僧鞋。
小英子也不敢抬头看皇上。朱允文仰头闭目,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原来皇爷爷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为我留了后路。”
“皇上……”小英子有些犹豫。
“帮我剃了头。”朱允文坐下,神色凝重。
小英子颤巍巍地拿着剃刀,帮皇上把头全数剃了。朱允文又换上僧袍和僧鞋,戴上佛珠。这木箱最底下还压着一只地图,朱元璋连逃亡的路线都已经为自己的孙子设想好了。
朱允文拿着地图和行囊,吩咐道:“这皇宫,一把火烧了吧。”
“皇上,这……”小英子甚为不解。
“不烧,你我便没有逃出升天的可能。”朱允文满眼的苍凉和悲伤。
小英子点燃了棉被,这是最容易生火的物件,一瞬间那龙床便已经火势熊熊。再一瞬间,火势飞地窜着,整个皇宫都在燃烧。
在这熊熊火焰的映照之下,朱允文带着小英子走了。这个身后剧烈燃烧的宫殿从此跟他再无任何关系。既然皇叔这么想做皇帝,让给他也罢。朱允文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成长之所,没有任何留恋。
此去经年,了无牵挂,孑然一身,无所住心。(未完待续。)
新皇在位第四年,削藩政策已经波及驻守戍边的燕王。 朱棣雄踞北平,防守边关,军力大涨。削藩政策刚刚启动之时,朱棣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所以一直在暗暗筹备军力,谋划策反。
燕王朱棣是一个骁勇善战,又有雄才伟略的藩王。他一直不明白为何父亲固守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愿将国家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来治理。
大明的天下得来不易,但要使国家强盛、百姓安乐更加不易。他看不出那个侄子有多少才华,他更不相信大明朝在那个侄子手中国力可以达到巅峰。
长年驻守边关,与匈奴交战,让他认识到天外有天。大明要想强盛必须有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这个皇帝还必须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及视野。而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方能成就千秋伟业,这一点他早有自信的认知。
朱棣集结了所有的军队,挥师南下,直攻帝都应天。所到之处,没有军队是他的对手,因为他的手下个个都是能够抗击匈奴的精兵。南方的士兵没有作战经验,要战胜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三宝在宫内早已得到燕王挥师南下的消息,甚至比任何人都早知道。因为燕王早已派人送交了密函,要三宝在宫中与他里应外合。
三宝找到一个最信任的小太监,要他在燕王攻到城门外的时候,开城门。三宝给了这小太监一百两银子,事成之后再给一百两。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三宝亲自去应天郊外等候旧主。因为他已经收到消息,皇上已经派兵埋伏在郊外,只等燕王率兵而来,群起伏击。
三宝骑在马上,听到远处正有大队人马逼近,他知道定然是燕王的军队。他策马上前,只见旗子上大写的“燕”字赫然在目。
排头兵见有人策马过来,举着长矛叫道:“前方何人,报上名来!”
“燕王,我是三宝,特来报信。”三宝叫道。
燕王端坐在马背上,身穿盔甲,沉静道:“是我们的人。”
三宝近前,下马磕头。燕王也下马上前,扶起三宝道:“三宝,好久不见!”
“主子,奴才收到线报,前方有埋伏,要小心。”三宝急切道。
“好,三宝,你现在知道为何当初我不带你一同去北平了吧?”燕王拍着三宝的肩。
“主子深谋远虑,原来早有计划。”三宝心中佩服燕王的这等城府。
燕王凝视前方,考虑到这条是去应天的必经之路,朗声道:“前方有埋伏,大家小心,但只要过了前面这条路,就是帝都,成败在此一举,你们可有信心?”
“有!”齐刷刷的震天回答,士气强盛。燕王的军队一路南下,越战越勇,丝毫没有半点疲态。胜利是最好的兴奋剂。
“好!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若能成功,你们都是功臣。”燕王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
再行数里,果然官兵声大噪,事先埋伏的军队已经出来。领头的是朱允文的将军李景隆。
朱棣与这李景隆再相熟不过了,此前两次交战的对手,只是此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草包。
第一次,李景隆率六十万大军围困北平,但最后因为忍受不了血腥杀戮的场景,弃军逃跑。没有将领的五十万大军像蝼蚁一样被燕军打垮。
第二次,在山东交战,此人又上演了临阵脱逃的戏码,朱允文给他的六十万大军又全军覆没。
这一次,在应天郊外,朱棣轻蔑地看了一眼李景隆道:“李将军,还是你?看来皇上对你真是不离不弃。”
“皇上宅心仁厚,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这个叛国贼,谋朝篡位,休想得逞。”李景隆叫道。
“可笑!我那侄子在你白白葬送一百多万大军之后,仍然对你器重有加,简直愚蠢。这种只知道宅心仁厚、赏罚不明的人,如何配当我大明天子?”朱棣心中所料不错,朱允文就是一个没有魄力的君主,永远也成不了大事。
“燕贼,休要狂妄!”李景隆叫道:“今日除非你踏着我和这四十万大军的尸体,否则你休想踏入应天半步。”
朱棣拍手叫道:“好!好!好!李将军有这等豪情壮志,令本王佩服,不过凡事我只用看的,不用听的。”
李景隆战旗一挥,四方的弓箭手已经作好准备,旗帜再一挥,弓箭密密麻麻地飞射过来。朱棣的军队已经用盾牌团团包裹住内里的官兵,密不透风。
在这种盾牌的包裹之下,大军依然在前进。李景隆望着这一切,只觉得不可思议,这朱棣的军队就像一个硬壳虫一般在向前蠕动。他大声道:“给我杀!杀死燕贼,保家卫国!”
大军长驱而入,此计正中朱棣下怀,他只愁两军不正面交战。两股军队交织在一处,一时间,杀戮遍野,血腥如河。
三宝镇定地看着这一切,始终骑着马,跟在朱棣身后。他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父亲又是元朝的官兵,后来又在战争中被俘,所以战争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这场战役杀的昏天暗地,三宝也加入其中,能杀几个就是几个。功夫虽然很久没练了,但儿时所学的功夫始终都在,没有因为时间而生疏。
军队杀到郑村坝,三宝看到了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他被十几个兵围住,这些人见他骁勇善战,早就把矛头对准了他。再加上他没有穿兵服,所以很容易就被辨认出来。这些人早就想要一同围攻他。
当十几把长矛同时刺向他的时候,他闭上眼睛大声疾呼道:“朱智尧,朱智尧!!!”生死关头,他想到了最好的朋友。
朱智尧像预想的一样,瞬间出现在他身边,十几把长矛像十几根绣花针一样,经他轻手一挥,便飞出去。这些官兵无不惊恐,不知此人究竟使了什么妖法。
“你果真出现了,真是太好了!”三宝喜道。
“看来必须有一方赢,这场战争才能停止。”朱智尧看着浴血奋战、杀的眼红的双方。
“既然是战争,不分出胜负自然不会停。”三宝道。
“你希望谁赢?”朱智尧问道。
“我?”三宝道:“自然希望燕王赢。燕王是我的旧主,他雄才伟略,胸怀天下,日后必是明君。”
“既然如此,我便帮你一把。”朱智尧闪身不见,瞬间移动到了李景隆身边。
这李景隆高坐马头,被人保护着,他本就讨厌这些血腥的杀戮,心中只想尽快结束,回到帝都。他只觉身边有人靠近,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这人竟悬在半空中,冷冷地看着他。
李景隆惊恐大叫:“鬼啊!”随即便拿起剑胡乱挥舞。
围在李景隆身边的人都看不到朱智尧,所以只觉得这李将军一定又是产生幻觉了,便道:“李将军,你没事儿吧?”
李景隆指着身侧的朱智尧,眼神透露了无比的恐惧,“你们都看不到他吗?”
众人皆摇摇头。朱智尧一个起手,李景隆便从马背上跌下去。这李景隆只觉惊恐无比。朱智尧一个闪身又不见了。李景隆害怕的要死,骑上马就策马狂奔,逃回应天城。
朱棣还在浴血杀敌,只听有人喊道:“那窝囊废李景隆又弃军逃跑啦!”
朱棣回头一看,那李景隆果然已经跑得没影儿了。明军顿时军心大乱。
朱棣高声道:“你们大势已去,不要再做垂死挣扎。倘若放下兵器,为本王所用,日后本王登基定然重重有赏。倘若愚蠢再战,休怪本王无情,你们定要葬身此处。”
此语一出,果然已有人放下兵器。无将之军,有如无头苍蝇,必死无疑。
朱允文在宫中听得燕王朱棣已经兵临城下,深觉大势已去,吩咐小英子道:“你去把皇爷爷留给我的遗物拿过来。”
“是,皇上!”小英子退下去,他知道皇上现在心情一定不好过。
片刻,小英子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箱放下。这木箱是朱元璋临死之前交给朱允文的,再三叮嘱,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打开。
现在已是生死关头,他想起了这个箱子。
“打开。”朱允文吩咐道。
小英子打开这木箱,映入眼帘的是一把剃刀、青色的僧袍以及僧鞋。
小英子也不敢抬头看皇上。朱允文仰头闭目,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原来皇爷爷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为我留了后路。”
“皇上……”小英子有些犹豫。
“帮我剃了头。”朱允文坐下,神色凝重。
小英子颤巍巍地拿着剃刀,帮皇上把头全数剃了。朱允文又换上僧袍和僧鞋,戴上佛珠。这木箱最底下还压着一只地图,朱元璋连逃亡的路线都已经为自己的孙子设想好了。
朱允文拿着地图和行囊,吩咐道:“这皇宫,一把火烧了吧。”
“皇上,这……”小英子甚为不解。
“不烧,你我便没有逃出升天的可能。”朱允文满眼的苍凉和悲伤。
小英子点燃了棉被,这是最容易生火的物件,一瞬间那龙床便已经火势熊熊。再一瞬间,火势飞地窜着,整个皇宫都在燃烧。
在这熊熊火焰的映照之下,朱允文带着小英子走了。这个身后剧烈燃烧的宫殿从此跟他再无任何关系。既然皇叔这么想做皇帝,让给他也罢。朱允文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成长之所,没有任何留恋。
此去经年,了无牵挂,孑然一身,无所住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