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难杂卷(第一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寒门状元最新章节!
无论贡士在殿试发挥有多好,作为殿试阅卷官是不能去称赞或者吹捧的,程敏政在礼部会试的举动就是前车之鉴。
言多必失,很多事就事论事便可,有些话传到别人耳朵里,难保不会让人心生联想,其中是否有私相授受之事。
而且,谢迁和李东阳作为内阁辅政大学士,更不宜对考生卷子作出直观的评价,这也是为何李东阳要特别拔擢王守仁,却未对别人表露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现在谢迁赞叹礼部会试前十名贡士中,有一人卷子写得老辣,以谢迁的地位和才学,那实在是心中十分感慨才会作出如此评价。
李东阳好奇之下,将卷子拿过来看了看。
哎呀,真心不错啊!
果真如谢迁所言,这份殿试考卷中文章圆润自如到几乎无可挑剔的地步,就算是在翰林院供职十几年的老翰林,都未必写得出如此华章美卷。
“这应该是……丰熙的?”
李东阳嘴上嘀咕了一句,但依然不确定。
对于丰熙的文采,李东阳早有耳闻,但丰熙在礼部会试中并不是十分出彩,主要是他没有答上那道“四子造诣”考题,单就从四书文和五经文来论,丰熙是有当状元潜质的,所以就算丰熙“四子造诣”题没有答对,他还是在所有贡士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沈溪、伦文叙和孙绪三人。
在本次礼部会试前十中,李东阳熟悉的并不止伦文叙一人,作为本届礼部会试主考官,在见过会试前十名的考卷后,他自认很快能对号入座,知道谁的文章是谁的。
就好似伦文叙、刘龙和王守仁这些人,就算是糊名,他也知道谁是谁。可因为这篇文章的出现,反而让李东阳心头迷惑,主要是剩下几个人。特别不好判断,一个孙绪、一个沈溪、一个丰熙。
这三位,李东阳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的文章。
更可甚者,李东阳在北镇抚司时曾让沈溪和孙绪默写过礼部会试的卷子。见过二人的手笔,可到了殿试,居然前十名的卷子里,没一人的字迹跟他当日见过的沈溪和孙绪的笔迹相同。
每个人的字基本上都是定型的,一个考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字体有那么大的转变。若是其中有一人字体有所不同,李东阳倒能接受,可这两人的字都有了变化,难免会让他揣度,难道殿试也会涉及替考之事?
沈溪和孙绪在礼部会试中一个会元,一个第三,属于众目睽睽,进宫时依然会列在头三个,想找人替考,难度也忒大了些。这分明是要把脑袋往铡刀里送的节奏!但若说没替考,字迹与以往不同,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弥封官在糊名时把卷子搞反了,把会试靠后的卷子,当成是沈溪和孙绪的,列到了前十。
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李东阳无法判断主人的三份卷子,从论点、论据、文笔等等上说,均为上乘之作。都是拥有状元之才的。
李东阳看过之后,把三份卷子交给刘健,道:“阁老,请您看看。”
三人都是内阁大学士。但刘健毕竟是首辅,地位最是尊崇,连李东阳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刘健把三分卷子接了过去,看过一篇,满意点头,看过第二篇。还是点头,到第三篇时,头点得更加勤快了。
“谁的?”刘健侧目问了李东阳一句。
李东阳微微沉吟:“料想不错的话,应是沈溪、孙绪和丰熙的卷子。”
刘健想了想,道:“这三人,将来或许是国家栋梁之材,不过……宾之啊,这篇是谁写的?”
李东阳凑过头一看,刘健所问的那份,正是谢迁刚才评价为文笔老辣的那份文章,他蹙眉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
刘健不由一笑:“连宾之你都不知道为何人所作,真是稀奇,稀奇……也罢,交给旁人阅过就是。”
其实对于内阁大学士来说,殿试阅卷又不用写评语,好坏只是一个圈一个叉的问题,殿试成绩公布后,也没有追诉制度,就算结果有所偏颇,考生也要认账。
更何况,殿试前十名是由皇帝亲自排定名次,觉得文章不错,只管上呈给帝王,交给皇帝定夺就是,他们并不需知道文章背后到底是谁。【ㄨ】
经过一天阅卷下来,卷子重新汇总到三位内阁大学士手中,次二等二百零二份考卷已经选择完毕,这二百零二人将会是本届殿试的三甲,被赐“同进士出身”,至于被列入二等的卷子,还要内阁大学士重新选拔一下,看看有没有特别优异的卷子,可以进补到呈递给天子的前十名中。
结果是没有。
本届礼部会试前十名考生在殿试中的卷子,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全部中选,悉数要呈递给天子。
也就是说,状元只会在这十个人中产生。
在李东阳看来,最有可能被皇帝选为状元的,从礼部会试成绩排名,是沈溪、伦文叙、孙绪、丰熙、刘龙和王守仁。
关于伦文叙、丰熙和王守仁的文章,李东阳已基本判断出是哪篇,心中有数,可对于沈溪、孙绪和丰熙的文章,他却辨认不出。
最后所有十四名阅卷官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商讨一下,刑部尚书白昂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这沈溪倒是不简单,殿试之后还能列于前十?”
显而易见,白昂对于两天前殿前议事时,他的“正法纪”提议被马文升等人驳回而耿耿于怀。
其实这件事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会元沈溪或许牵扯进了礼部会试鬻题案。
但是,从殿试最终的结果看,虽然不知道哪份卷子是沈溪的,但最起码,沈溪有进入殿试前十名的实力,尽管沈溪的前十近乎于“保送”,而非从所有殿试文章中层层选拔。
马文升道:“多说无益,还是早些将前十考卷呈递陛下,请陛下定夺。”
……
……
三月十六,一天的阅卷忙碌终于结束。因为时间比较晚了,前十名的卷子虽然会呈递给天子,但当天并不会出最后结果。
三月十七一大清早,所有十四名殿试阅卷官。前往华盖殿面朝天子。
虽然名义上,殿试前十名的排次是由天子来最终决策,但天子在决定的时候,也会参照殿试阅卷官之意,尤其是朱祐樘这样喜欢纳谏。同时手下还有一群能臣的有为君主。
华盖殿内,朱祐樘将十份考卷拿起来,道:“朕昨夜连夜审阅过这十份考卷,感触颇深,今日与众卿拟定一甲之人选……”
朱祐樘手上所拿的殿试答卷,名义上是他跟士子们问询的天子致治之法,属于问策。就算朱祐樘看过这十篇文章后觉得不合心意,也要说“感触颇深”,是为彰显君王虚心纳谏的宽容之心。
但实际上,朱祐樘已将五到十名的排次列好。最后具体要议的,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这四个人的排次。
“朕尚且有一事说。”
就在众臣以为朱祐樘要说天子属意于何人为状元时,朱祐樘突然岔开话题,众殿试阅卷官屏气凝神听着,“此番殿试之后,朕决意不遴选庶吉士……”
在礼部会试鬻题案发生后,朱祐樘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此事,但之前提出并不正式,这次算是一次天子照会,君王的意志不容置疑。
在十四名殿试阅卷官中。大多数人对此并无意见,可李杰、王鏊和焦芳三个翰林学士,对此却有些看法。
历来的规矩,殿试之后。要从进士中重新考核,遴选二十名庶吉士补充到翰林院,虽然庶吉士是没有品阶的,可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因为明朝内阁必出翰林院的规矩摆在那儿,这次不遴选庶吉士。那意思是说,除了三甲可入翰林院外,这届的进士以后别想入内阁,断了这届大多数进士位极人臣的盼头。
可天子已用照会的方式说了,连大臣议论的机会都不给,就算李杰等人心里觉得不妥,但却不敢发出任何反对意见。
说过此事之后,朱祐樘才重新把没排定名次的四份卷子拿起来:“殿试一甲如何,就看众卿之意。”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大臣,最先拿到四份考卷,打开来看过,一点儿都没超出想象,其中只有一人可以确定为伦文叙,剩下三人,就是他跟李东阳、谢迁探讨过不能明辨身份的沈溪、孙绪和丰熙。
有意思就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就将在这四人中产生。
虽然二甲第一名看起来也荣耀无比,可因为这届进士中并不遴选庶吉士,一名之差,等于是日后的仕途大相径庭。
如同王守仁,就算他造诣再大,对朝廷贡献再多,也因为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而终生无缘入阁。
刘健看过之后,轮到李东阳和谢迁了。
李东阳看到四份考卷,心里一叹,他最推崇的王守仁并没列在其中。如今皇帝又说了这届不遴选庶吉士,那意味着,他所属意的王守仁,这辈子不可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内阁辅政大学士了。
等众殿试阅卷官,把四份卷子都看了一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大致有数。
在这四篇文章中,唯一知道是谁写的那篇是伦文叙的,但其实伦文叙的文章质量在四人中居于最末。但除他之外剩下三人,多少都有一些文章之外的“缺憾”。
沈溪太年轻,孙绪太狂傲,丰熙腿脚有疾。
在明朝,状元作为科举中的佼佼者,还要担当起天下士子表率的作用,等于是科举取仕的代言人,要是这个代言人是个瘸子跛子,会令朝廷蒙羞。
本来丰熙的缺点不是缺憾,但在这种原则之下,丰熙是四人中最不可能被列为状元之人,最多被列于榜眼。
**********
PS:第一章!
天子早上起来,右肩膀钻心地痛,这一章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码出来的!敲击完一章,手臂疼得都不像自己的了,右手五指也麻木不仁。
再这么下去,天子非常担心右臂会废掉,因此在这儿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今天开始到下周五,天子保持每天基础两更,然后再为所有书友加更一章,如果当天成绩好,天子会再爆发一章,也就是三章加一章的模式!
暂时计划休息六天,如果身体好转,天子继续恢复爆发……天子的理念是生命不止,爆发不熄,与诸君共勉!(未完待续。)
无论贡士在殿试发挥有多好,作为殿试阅卷官是不能去称赞或者吹捧的,程敏政在礼部会试的举动就是前车之鉴。
言多必失,很多事就事论事便可,有些话传到别人耳朵里,难保不会让人心生联想,其中是否有私相授受之事。
而且,谢迁和李东阳作为内阁辅政大学士,更不宜对考生卷子作出直观的评价,这也是为何李东阳要特别拔擢王守仁,却未对别人表露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现在谢迁赞叹礼部会试前十名贡士中,有一人卷子写得老辣,以谢迁的地位和才学,那实在是心中十分感慨才会作出如此评价。
李东阳好奇之下,将卷子拿过来看了看。
哎呀,真心不错啊!
果真如谢迁所言,这份殿试考卷中文章圆润自如到几乎无可挑剔的地步,就算是在翰林院供职十几年的老翰林,都未必写得出如此华章美卷。
“这应该是……丰熙的?”
李东阳嘴上嘀咕了一句,但依然不确定。
对于丰熙的文采,李东阳早有耳闻,但丰熙在礼部会试中并不是十分出彩,主要是他没有答上那道“四子造诣”考题,单就从四书文和五经文来论,丰熙是有当状元潜质的,所以就算丰熙“四子造诣”题没有答对,他还是在所有贡士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沈溪、伦文叙和孙绪三人。
在本次礼部会试前十中,李东阳熟悉的并不止伦文叙一人,作为本届礼部会试主考官,在见过会试前十名的考卷后,他自认很快能对号入座,知道谁的文章是谁的。
就好似伦文叙、刘龙和王守仁这些人,就算是糊名,他也知道谁是谁。可因为这篇文章的出现,反而让李东阳心头迷惑,主要是剩下几个人。特别不好判断,一个孙绪、一个沈溪、一个丰熙。
这三位,李东阳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的文章。
更可甚者,李东阳在北镇抚司时曾让沈溪和孙绪默写过礼部会试的卷子。见过二人的手笔,可到了殿试,居然前十名的卷子里,没一人的字迹跟他当日见过的沈溪和孙绪的笔迹相同。
每个人的字基本上都是定型的,一个考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字体有那么大的转变。若是其中有一人字体有所不同,李东阳倒能接受,可这两人的字都有了变化,难免会让他揣度,难道殿试也会涉及替考之事?
沈溪和孙绪在礼部会试中一个会元,一个第三,属于众目睽睽,进宫时依然会列在头三个,想找人替考,难度也忒大了些。这分明是要把脑袋往铡刀里送的节奏!但若说没替考,字迹与以往不同,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弥封官在糊名时把卷子搞反了,把会试靠后的卷子,当成是沈溪和孙绪的,列到了前十。
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李东阳无法判断主人的三份卷子,从论点、论据、文笔等等上说,均为上乘之作。都是拥有状元之才的。
李东阳看过之后,把三份卷子交给刘健,道:“阁老,请您看看。”
三人都是内阁大学士。但刘健毕竟是首辅,地位最是尊崇,连李东阳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刘健把三分卷子接了过去,看过一篇,满意点头,看过第二篇。还是点头,到第三篇时,头点得更加勤快了。
“谁的?”刘健侧目问了李东阳一句。
李东阳微微沉吟:“料想不错的话,应是沈溪、孙绪和丰熙的卷子。”
刘健想了想,道:“这三人,将来或许是国家栋梁之材,不过……宾之啊,这篇是谁写的?”
李东阳凑过头一看,刘健所问的那份,正是谢迁刚才评价为文笔老辣的那份文章,他蹙眉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
刘健不由一笑:“连宾之你都不知道为何人所作,真是稀奇,稀奇……也罢,交给旁人阅过就是。”
其实对于内阁大学士来说,殿试阅卷又不用写评语,好坏只是一个圈一个叉的问题,殿试成绩公布后,也没有追诉制度,就算结果有所偏颇,考生也要认账。
更何况,殿试前十名是由皇帝亲自排定名次,觉得文章不错,只管上呈给帝王,交给皇帝定夺就是,他们并不需知道文章背后到底是谁。【ㄨ】
经过一天阅卷下来,卷子重新汇总到三位内阁大学士手中,次二等二百零二份考卷已经选择完毕,这二百零二人将会是本届殿试的三甲,被赐“同进士出身”,至于被列入二等的卷子,还要内阁大学士重新选拔一下,看看有没有特别优异的卷子,可以进补到呈递给天子的前十名中。
结果是没有。
本届礼部会试前十名考生在殿试中的卷子,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全部中选,悉数要呈递给天子。
也就是说,状元只会在这十个人中产生。
在李东阳看来,最有可能被皇帝选为状元的,从礼部会试成绩排名,是沈溪、伦文叙、孙绪、丰熙、刘龙和王守仁。
关于伦文叙、丰熙和王守仁的文章,李东阳已基本判断出是哪篇,心中有数,可对于沈溪、孙绪和丰熙的文章,他却辨认不出。
最后所有十四名阅卷官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商讨一下,刑部尚书白昂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这沈溪倒是不简单,殿试之后还能列于前十?”
显而易见,白昂对于两天前殿前议事时,他的“正法纪”提议被马文升等人驳回而耿耿于怀。
其实这件事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会元沈溪或许牵扯进了礼部会试鬻题案。
但是,从殿试最终的结果看,虽然不知道哪份卷子是沈溪的,但最起码,沈溪有进入殿试前十名的实力,尽管沈溪的前十近乎于“保送”,而非从所有殿试文章中层层选拔。
马文升道:“多说无益,还是早些将前十考卷呈递陛下,请陛下定夺。”
……
……
三月十六,一天的阅卷忙碌终于结束。因为时间比较晚了,前十名的卷子虽然会呈递给天子,但当天并不会出最后结果。
三月十七一大清早,所有十四名殿试阅卷官。前往华盖殿面朝天子。
虽然名义上,殿试前十名的排次是由天子来最终决策,但天子在决定的时候,也会参照殿试阅卷官之意,尤其是朱祐樘这样喜欢纳谏。同时手下还有一群能臣的有为君主。
华盖殿内,朱祐樘将十份考卷拿起来,道:“朕昨夜连夜审阅过这十份考卷,感触颇深,今日与众卿拟定一甲之人选……”
朱祐樘手上所拿的殿试答卷,名义上是他跟士子们问询的天子致治之法,属于问策。就算朱祐樘看过这十篇文章后觉得不合心意,也要说“感触颇深”,是为彰显君王虚心纳谏的宽容之心。
但实际上,朱祐樘已将五到十名的排次列好。最后具体要议的,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这四个人的排次。
“朕尚且有一事说。”
就在众臣以为朱祐樘要说天子属意于何人为状元时,朱祐樘突然岔开话题,众殿试阅卷官屏气凝神听着,“此番殿试之后,朕决意不遴选庶吉士……”
在礼部会试鬻题案发生后,朱祐樘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此事,但之前提出并不正式,这次算是一次天子照会,君王的意志不容置疑。
在十四名殿试阅卷官中。大多数人对此并无意见,可李杰、王鏊和焦芳三个翰林学士,对此却有些看法。
历来的规矩,殿试之后。要从进士中重新考核,遴选二十名庶吉士补充到翰林院,虽然庶吉士是没有品阶的,可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因为明朝内阁必出翰林院的规矩摆在那儿,这次不遴选庶吉士。那意思是说,除了三甲可入翰林院外,这届的进士以后别想入内阁,断了这届大多数进士位极人臣的盼头。
可天子已用照会的方式说了,连大臣议论的机会都不给,就算李杰等人心里觉得不妥,但却不敢发出任何反对意见。
说过此事之后,朱祐樘才重新把没排定名次的四份卷子拿起来:“殿试一甲如何,就看众卿之意。”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大臣,最先拿到四份考卷,打开来看过,一点儿都没超出想象,其中只有一人可以确定为伦文叙,剩下三人,就是他跟李东阳、谢迁探讨过不能明辨身份的沈溪、孙绪和丰熙。
有意思就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就将在这四人中产生。
虽然二甲第一名看起来也荣耀无比,可因为这届进士中并不遴选庶吉士,一名之差,等于是日后的仕途大相径庭。
如同王守仁,就算他造诣再大,对朝廷贡献再多,也因为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而终生无缘入阁。
刘健看过之后,轮到李东阳和谢迁了。
李东阳看到四份考卷,心里一叹,他最推崇的王守仁并没列在其中。如今皇帝又说了这届不遴选庶吉士,那意味着,他所属意的王守仁,这辈子不可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内阁辅政大学士了。
等众殿试阅卷官,把四份卷子都看了一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大致有数。
在这四篇文章中,唯一知道是谁写的那篇是伦文叙的,但其实伦文叙的文章质量在四人中居于最末。但除他之外剩下三人,多少都有一些文章之外的“缺憾”。
沈溪太年轻,孙绪太狂傲,丰熙腿脚有疾。
在明朝,状元作为科举中的佼佼者,还要担当起天下士子表率的作用,等于是科举取仕的代言人,要是这个代言人是个瘸子跛子,会令朝廷蒙羞。
本来丰熙的缺点不是缺憾,但在这种原则之下,丰熙是四人中最不可能被列为状元之人,最多被列于榜眼。
**********
PS:第一章!
天子早上起来,右肩膀钻心地痛,这一章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码出来的!敲击完一章,手臂疼得都不像自己的了,右手五指也麻木不仁。
再这么下去,天子非常担心右臂会废掉,因此在这儿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今天开始到下周五,天子保持每天基础两更,然后再为所有书友加更一章,如果当天成绩好,天子会再爆发一章,也就是三章加一章的模式!
暂时计划休息六天,如果身体好转,天子继续恢复爆发……天子的理念是生命不止,爆发不熄,与诸君共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