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张宪的犹豫(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仙宋最新章节!
两个故事讲完,张宪望着低头陷入沉思的李若虚看了看,见他只是沉思无意说话,转头再次望向了远方的海面上。
“将军,莫非你以为高丽人不该杀伐以为首用之法,只因其多在骨子里有着一股不甘屈服的倔强、只因其实值得同情和可怜吗?”
片刻后,当张宪已经开始在思量如何不去执行刘行屠灭来敌之令,又能不变成抗命之将时,李若虚抬头望着他问道。
听到李若虚的问话声,张宪重新转回身望向了他,目光深邃地道:“朋友多了路好走,敌人多了必难行。何况那些高丽人一定是在其国内遭受挤压,无奈之下才甘愿为一个这些年也未曾少欺辱他们的异族当爪牙。”
话语微一停顿,张宪的口气变得异常深沉起来:“若能将那些高丽人恩抚德治、收归我朝所用,怎样也比将其彻底推向敌对要好。那些高丽人只不过是想要求个安身立命之所,辽东那么大、随意划出一片地域来再加以安抚,相信那些高丽人也不会在求死吧!”
闻听其言,李若虚却面色一凛:“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李若虚一开口,先是说出了当年隋唐两代名臣裴矩对隋炀帝所说的话。随即他也对着张宪讲起故事来。
李若虚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与其说是故事,更不如说他是直接给张宪讲起史实来。
在隋朝的时候,当时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城、居然也敢取个名就叫做长安城。
平壤城与国内城、汉城。并称高句丽国的“三京”。此时的高句丽人占据辽东大部。高句丽主世袭爵为辽东郡公。高句丽是辽东的霸主,是实力强大的政权。
因为其国家自身正在逐步强大起来,当时的高句丽君主便开始野心膨胀,使得高句丽与隋的关系逐渐进入战争状态。
隋开皇十年、当时的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辽东地区。
在那之前,高句丽原本一直与隋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继北朝之后,高句丽的君主自愿、自请接受隋高祖文皇帝册封为“高丽王”
由于此时百济与新罗联盟的早已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在开皇六年时,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直至高句骊灭亡,那个王朝总计存在了八十三年之久。
可是后来因高句丽多次小规模袭击隋北部边疆,让隋朝第一代皇帝杨坚、很不满并致书平原王高汤:“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高句丽婴阳王继位后的开皇十六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丽在突厥的特使后。因那两个异族不甘心臣服、长期侵扰隋之边境惹怒了隋的朝廷。气得杨坚传书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终止与突厥的联盟,停止对隋边疆的连年的侵袭并对隋表示臣服。
高句丽婴阳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后通牒。但第二年婴阳王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当时在中原的东北方还存在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丽为了消灭其他小国采取对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随着隋朝的强大,高句丽逐渐感到恐惧,于是采取联合其它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
以致后来到了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隋文帝杨坚终于忍不下去了,派出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疾病,隋军死了十分之**。
同时高句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战争,但为今后的大规模征伐埋下了引线。当时的隋朝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而后来继位的隋炀帝杨广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就在隋炀帝登基没多久的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
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杨广当时并没有立即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就了,仍然可将其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
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
直到后来杨广稳定了自家后院,终于在大业八年以欲恢复辽东故地,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为名,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借口高丽王不肯入朝,下令开始了三征高丽……
将那些陈年往事一般的历史讲述完,李若虚目不转睛地望着张宪道:“一**诈异族,将军所讲的那些故事正是其族内为了欺骗民众所杜撰出来的。其野心从未真泯、其贼心长久以来一直在乱我中原边疆。”
言略一停,李若虚脸色变得阴沉下去,沉声说道:“将军若是对这种敌人心存怜悯,难道忘记了太傅那句名言、‘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吗?我保证、将军若是执意如此,太傅知道后定会不饶。”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当听到这句话从李若虚的口中说出来后。并未被其最后许那威胁、恐吓的话语吓到,张宪一惊醒,内心底里马上暗道:是呀!高丽人无论怎样都是敌人,我怎生就能犯了这种错呢?
此念一生,张宪立即正定下来,转身便是一通将令发了出去。(未完待续。)
两个故事讲完,张宪望着低头陷入沉思的李若虚看了看,见他只是沉思无意说话,转头再次望向了远方的海面上。
“将军,莫非你以为高丽人不该杀伐以为首用之法,只因其多在骨子里有着一股不甘屈服的倔强、只因其实值得同情和可怜吗?”
片刻后,当张宪已经开始在思量如何不去执行刘行屠灭来敌之令,又能不变成抗命之将时,李若虚抬头望着他问道。
听到李若虚的问话声,张宪重新转回身望向了他,目光深邃地道:“朋友多了路好走,敌人多了必难行。何况那些高丽人一定是在其国内遭受挤压,无奈之下才甘愿为一个这些年也未曾少欺辱他们的异族当爪牙。”
话语微一停顿,张宪的口气变得异常深沉起来:“若能将那些高丽人恩抚德治、收归我朝所用,怎样也比将其彻底推向敌对要好。那些高丽人只不过是想要求个安身立命之所,辽东那么大、随意划出一片地域来再加以安抚,相信那些高丽人也不会在求死吧!”
闻听其言,李若虚却面色一凛:“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李若虚一开口,先是说出了当年隋唐两代名臣裴矩对隋炀帝所说的话。随即他也对着张宪讲起故事来。
李若虚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与其说是故事,更不如说他是直接给张宪讲起史实来。
在隋朝的时候,当时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城、居然也敢取个名就叫做长安城。
平壤城与国内城、汉城。并称高句丽国的“三京”。此时的高句丽人占据辽东大部。高句丽主世袭爵为辽东郡公。高句丽是辽东的霸主,是实力强大的政权。
因为其国家自身正在逐步强大起来,当时的高句丽君主便开始野心膨胀,使得高句丽与隋的关系逐渐进入战争状态。
隋开皇十年、当时的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辽东地区。
在那之前,高句丽原本一直与隋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继北朝之后,高句丽的君主自愿、自请接受隋高祖文皇帝册封为“高丽王”
由于此时百济与新罗联盟的早已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在开皇六年时,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直至高句骊灭亡,那个王朝总计存在了八十三年之久。
可是后来因高句丽多次小规模袭击隋北部边疆,让隋朝第一代皇帝杨坚、很不满并致书平原王高汤:“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高句丽婴阳王继位后的开皇十六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丽在突厥的特使后。因那两个异族不甘心臣服、长期侵扰隋之边境惹怒了隋的朝廷。气得杨坚传书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终止与突厥的联盟,停止对隋边疆的连年的侵袭并对隋表示臣服。
高句丽婴阳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后通牒。但第二年婴阳王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当时在中原的东北方还存在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丽为了消灭其他小国采取对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随着隋朝的强大,高句丽逐渐感到恐惧,于是采取联合其它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
以致后来到了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隋文帝杨坚终于忍不下去了,派出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疾病,隋军死了十分之**。
同时高句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战争,但为今后的大规模征伐埋下了引线。当时的隋朝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而后来继位的隋炀帝杨广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就在隋炀帝登基没多久的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
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杨广当时并没有立即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就了,仍然可将其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
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
直到后来杨广稳定了自家后院,终于在大业八年以欲恢复辽东故地,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为名,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借口高丽王不肯入朝,下令开始了三征高丽……
将那些陈年往事一般的历史讲述完,李若虚目不转睛地望着张宪道:“一**诈异族,将军所讲的那些故事正是其族内为了欺骗民众所杜撰出来的。其野心从未真泯、其贼心长久以来一直在乱我中原边疆。”
言略一停,李若虚脸色变得阴沉下去,沉声说道:“将军若是对这种敌人心存怜悯,难道忘记了太傅那句名言、‘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吗?我保证、将军若是执意如此,太傅知道后定会不饶。”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当听到这句话从李若虚的口中说出来后。并未被其最后许那威胁、恐吓的话语吓到,张宪一惊醒,内心底里马上暗道:是呀!高丽人无论怎样都是敌人,我怎生就能犯了这种错呢?
此念一生,张宪立即正定下来,转身便是一通将令发了出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