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家属秦月芳(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北京的部队大院最新章节!
三
正常情况下,郑启明晚上下了班就直接回家吃饭,如果在外边有应酬,那就很难说了,可能是九点、十点钟,也可能十一点、十二点钟,才能疲惫地拖着双腿回到家里来。
“你不是快退休了吗,工作怎么还那么忙?”秦月芳问他。
“我就是因为快退休了,才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为后任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秦月芳知道丈夫的为人之道和工作态度,她曾几次对郑启明说:“你的脾气这辈子是改不了啦,都快成退休干部了,办事还那么认真,我对你还是那句话,只理解,不支持。”
郑启明说:“理解万岁!”
今天下午下班时郑启明打回电话,只说是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但没说几点钟回来。
秦月芳看了一会电视,陪着电视剧里边的主人公,该哭的时候哭了,该笑的时候笑了,还是没有见到郑启明的影子。她离开沙发,伫立在阳台上,欣赏着楼间道路上的新闻直播节目,直到生活区的路灯全部熄掉。
四周一片静谧,黑夜溶化掉马路上的喧嚣,把城市变成了安睡的摇篮。
秦月芳仰望苍穹,想起了“星星是穷人的宝石”那句话,只要是无云的夜晚,任何人不花钱就可以随便欣赏那镶嵌在天幕上的闪亮光点。在齐鲁大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年轻的团支部书记和劳累了一天的姐妹们,或是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或是在社员家的柴垛旁边,或躺或坐,或说或笑,重述着老辈人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星星的故事。
那是个生活清苦而又让人充满幻想的年代。
城市的夜晚并不像乡村那么漆黑一团,而是灰蒙蒙一片。今天晚上,嫦娥和吴刚不知道又躲到哪里谈情说爱去了,夜空里只有数量不多的几颗星星隐藏在稀薄的云层后边,躲躲闪闪地眨着好奇的眼睛,窥探着这个进入梦乡的都市。
三月的北京,万物复苏,乍暧犹寒。秦月芳觉得心里发冷,身上发凉,她遥望东方,思念故乡的星星,也眷恋老家的夜晚。
不管是城里的夜晚,还是乡下的夜晚,再经过几个小时的孕育,它们将共同分娩出一个朗朗白日来,让同一个半球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
秦月芳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但对春播秋收,四季分明,夜幕遮盖红日,晨风吹落繁星的农村生活依然向往。北京的生活条件比一般的农村都要好得多,但她觉得这里的气候不太理想,春天刚来就被夏天挤走,秋天刚到又被冬天撺跑,热的时间长,冷的时间也长,不冷不热的时间短。对夏天开空调关节痛、冬天生暖气嗓子干的生活,她也很不适应。还有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外蒙大漠的沙尘暴,不打招呼,不带护照,高兴了就来骚扰一下,这也让人受不了。再有出门坐车总是那么挤,特别是地铁,用开玩笑的话说,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期,提一串香蕉上去出来时只剩下皮,掂一兜花生上去出来时只剩下仁,胖丫头上去出来时就成了瘦美人。在老家多好,赶集上会,串亲访友,小四轮拖拉机上,冬天垫床被子,夏天铺张凉席,想坐就坐,想躺就躺,那才叫舒坦。
轻轻的、熟悉的敲门声,打断了秦月芳的遐想。
是郑启明回家了。
秦月芳连忙为丈夫打开门,她首先闻到一股酒精味,便关切地问他:“你是不是又喝酒了,怎么回来的?”
“今天是喝了一些酒,不过没有喝多,车队的几个干部很辛苦,我请他们在附近的饭馆吃了一顿饭。”
郑启明身材不高,墩实健壮,看上去虽不精干,但也不笨拙。他脱去外衣,换上拖鞋,坐在沙发上,面红耳赤地与妻子搭话。
“别的机关干部经常吃别人请,你与他们相反,是经常请别人吃。”秦月芳递给郑启明一杯茶水说。
“现在谁也不稀罕一顿饭,与你有感情的人才吃你的请。”
郑启明看到秦月芳面色凝重,没有以往的欢快神色,喝了两口水,关心地问她:“我在楼下看到整栋楼只有我们家的灯还亮着,你又在想什么心事,为什么还不睡觉?”
秦月芳给丈夫的杯子里加了些水,也在沙发上坐下来,沉吟了一下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觉得憋屈得慌,很不习惯这种胡吃傻睡的生活。”
郑启明又喝了一口茶水,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有这么一天,上班的时候,总盼着双休日,盼着过节放假,但真正让你可以天天在家休息的时候,你反而又不适应了。我说的对不对,你现在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我想回老家住几天!”
郑启明将杯子放在茶几上,高兴地说:“这个想法我很早就有了,但担心你没有,因为我的父母健在,而你的父母都去世了,我怕你现在不愿意回老家。”
“你的父母健在,现在与小荔的二叔一起生活着,我回去可以给他们端茶倒水;我的父母也在,不过是长眠在老家的土地上,我回去可以为他们添坟扫墓。当然,我也仍然喜欢太阳出来下地干活,日落西山收工回家的农村生活。”
郑启明听了秦月芳的话,欣赏地说:“想不到从你嘴里还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你的意思是说,我这张嘴只会损人?”
郑启明连忙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说实话,我对家里的老人在心里一直感到很愧疚,当兵这么多年,几年才回去一趟,不要说孝敬他们,连面都见不了几次,虽说他们后来差不多每年都要来北京一趟,但往往是住三五天就走。有时想想,父母对子女,真是渴了可以放自己的血,饿了可以割自己的肉,可是子女又能够给父母多少回报呢!我曾经多次想过,工作离得开的时候,与你一起回老家同父母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还还感情债,尽尽儿女心。可是,我的工作岗位比较特殊,一是平时不便于离开,二是离开了别人不便于替代。领导考虑到我快要退休,让我今年找机会回老家看看,但我现在确实走不了,新司机培训快要结束了,过几天我还要到司机训练队挑选机关车队需要补充的司机。家里的两个老人现在身体尚好,平时由二弟一家照顾,我很放心,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安慰,你要是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能够陪着老人说说话聊聊天,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你的父母也好,我的父母也好,都是我们两个人的父母,在他们面前,我们是一样的儿女,有一样的责任和义务。”秦月芳诚恳地说。
郑启明感激地点点头,接着说:“有两件事在我心中埋藏多年,从不愿意向别人提起。一件是我小时候有病发高烧,昏睡两天两夜,稍微清醒一些的时候,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苹果。你知道,我们老家那个地区虽然出产苹果,但我们村并不适合栽苹果树,我只是见过附近有人用板车将苹果拉着往城里送。妈妈听了我的话,出去大半天,天快黑了的时候才用头巾包着三个小苹果,满头大汗地从外边跑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因为家里没钱买苹果,母亲跑到咱们公社至县城的公路斜坡上帮人推板车,推一趟板车找人家要一个苹果,那年我八岁,已经能够想象得到,一个年轻女人伸手从陌生人手里要苹果的勇气和窘态。那一次,是我平生第一次品尝到苹果的甘甜,也是平生第一次品尝到人间的辛酸。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老人家每次来北京,我都要买很多苹果放在家里。第二件是我在下良湾住校上中学时,一天下午下了最后一节课,一个同学对我说,学校大门外有个要饭的说是认识你,让你出去一下。我赶快出去一看,是老父亲提着个篮子,光着背,在学校门外的一棵大树后边等我。他说我在学校伙食不好,经常吃不饱肚子,自留地里的红薯成熟了,我妈刨了几块蒸熟了让他给我送来。他在路上怕红薯凉了,就脱下褂子把红薯包起来,是抱在怀里送到学校的。我想到刚才同学误以为他是叫化子的话,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斥责冻得瑟瑟发抖的父亲说,你以后不要这样到学校来,净影响我学习!父亲慌忙把红薯递给我,穿上褂子,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提着空篮子赶快走了。我捧着还留有父亲体温的红薯,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百感交集,心里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多年来,我没有因为这件事对父亲说过一句道歉的话,但每次想起它,对老人的愧疚就深一层。”
郑启明说着,低下了头。
秦月芳在一旁眼圈也红了,安慰丈夫说:“你别讲了,我回去替你报恩尽孝!”
三
正常情况下,郑启明晚上下了班就直接回家吃饭,如果在外边有应酬,那就很难说了,可能是九点、十点钟,也可能十一点、十二点钟,才能疲惫地拖着双腿回到家里来。
“你不是快退休了吗,工作怎么还那么忙?”秦月芳问他。
“我就是因为快退休了,才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为后任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秦月芳知道丈夫的为人之道和工作态度,她曾几次对郑启明说:“你的脾气这辈子是改不了啦,都快成退休干部了,办事还那么认真,我对你还是那句话,只理解,不支持。”
郑启明说:“理解万岁!”
今天下午下班时郑启明打回电话,只说是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但没说几点钟回来。
秦月芳看了一会电视,陪着电视剧里边的主人公,该哭的时候哭了,该笑的时候笑了,还是没有见到郑启明的影子。她离开沙发,伫立在阳台上,欣赏着楼间道路上的新闻直播节目,直到生活区的路灯全部熄掉。
四周一片静谧,黑夜溶化掉马路上的喧嚣,把城市变成了安睡的摇篮。
秦月芳仰望苍穹,想起了“星星是穷人的宝石”那句话,只要是无云的夜晚,任何人不花钱就可以随便欣赏那镶嵌在天幕上的闪亮光点。在齐鲁大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年轻的团支部书记和劳累了一天的姐妹们,或是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或是在社员家的柴垛旁边,或躺或坐,或说或笑,重述着老辈人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星星的故事。
那是个生活清苦而又让人充满幻想的年代。
城市的夜晚并不像乡村那么漆黑一团,而是灰蒙蒙一片。今天晚上,嫦娥和吴刚不知道又躲到哪里谈情说爱去了,夜空里只有数量不多的几颗星星隐藏在稀薄的云层后边,躲躲闪闪地眨着好奇的眼睛,窥探着这个进入梦乡的都市。
三月的北京,万物复苏,乍暧犹寒。秦月芳觉得心里发冷,身上发凉,她遥望东方,思念故乡的星星,也眷恋老家的夜晚。
不管是城里的夜晚,还是乡下的夜晚,再经过几个小时的孕育,它们将共同分娩出一个朗朗白日来,让同一个半球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
秦月芳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但对春播秋收,四季分明,夜幕遮盖红日,晨风吹落繁星的农村生活依然向往。北京的生活条件比一般的农村都要好得多,但她觉得这里的气候不太理想,春天刚来就被夏天挤走,秋天刚到又被冬天撺跑,热的时间长,冷的时间也长,不冷不热的时间短。对夏天开空调关节痛、冬天生暖气嗓子干的生活,她也很不适应。还有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外蒙大漠的沙尘暴,不打招呼,不带护照,高兴了就来骚扰一下,这也让人受不了。再有出门坐车总是那么挤,特别是地铁,用开玩笑的话说,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期,提一串香蕉上去出来时只剩下皮,掂一兜花生上去出来时只剩下仁,胖丫头上去出来时就成了瘦美人。在老家多好,赶集上会,串亲访友,小四轮拖拉机上,冬天垫床被子,夏天铺张凉席,想坐就坐,想躺就躺,那才叫舒坦。
轻轻的、熟悉的敲门声,打断了秦月芳的遐想。
是郑启明回家了。
秦月芳连忙为丈夫打开门,她首先闻到一股酒精味,便关切地问他:“你是不是又喝酒了,怎么回来的?”
“今天是喝了一些酒,不过没有喝多,车队的几个干部很辛苦,我请他们在附近的饭馆吃了一顿饭。”
郑启明身材不高,墩实健壮,看上去虽不精干,但也不笨拙。他脱去外衣,换上拖鞋,坐在沙发上,面红耳赤地与妻子搭话。
“别的机关干部经常吃别人请,你与他们相反,是经常请别人吃。”秦月芳递给郑启明一杯茶水说。
“现在谁也不稀罕一顿饭,与你有感情的人才吃你的请。”
郑启明看到秦月芳面色凝重,没有以往的欢快神色,喝了两口水,关心地问她:“我在楼下看到整栋楼只有我们家的灯还亮着,你又在想什么心事,为什么还不睡觉?”
秦月芳给丈夫的杯子里加了些水,也在沙发上坐下来,沉吟了一下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觉得憋屈得慌,很不习惯这种胡吃傻睡的生活。”
郑启明又喝了一口茶水,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有这么一天,上班的时候,总盼着双休日,盼着过节放假,但真正让你可以天天在家休息的时候,你反而又不适应了。我说的对不对,你现在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我想回老家住几天!”
郑启明将杯子放在茶几上,高兴地说:“这个想法我很早就有了,但担心你没有,因为我的父母健在,而你的父母都去世了,我怕你现在不愿意回老家。”
“你的父母健在,现在与小荔的二叔一起生活着,我回去可以给他们端茶倒水;我的父母也在,不过是长眠在老家的土地上,我回去可以为他们添坟扫墓。当然,我也仍然喜欢太阳出来下地干活,日落西山收工回家的农村生活。”
郑启明听了秦月芳的话,欣赏地说:“想不到从你嘴里还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你的意思是说,我这张嘴只会损人?”
郑启明连忙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说实话,我对家里的老人在心里一直感到很愧疚,当兵这么多年,几年才回去一趟,不要说孝敬他们,连面都见不了几次,虽说他们后来差不多每年都要来北京一趟,但往往是住三五天就走。有时想想,父母对子女,真是渴了可以放自己的血,饿了可以割自己的肉,可是子女又能够给父母多少回报呢!我曾经多次想过,工作离得开的时候,与你一起回老家同父母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还还感情债,尽尽儿女心。可是,我的工作岗位比较特殊,一是平时不便于离开,二是离开了别人不便于替代。领导考虑到我快要退休,让我今年找机会回老家看看,但我现在确实走不了,新司机培训快要结束了,过几天我还要到司机训练队挑选机关车队需要补充的司机。家里的两个老人现在身体尚好,平时由二弟一家照顾,我很放心,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安慰,你要是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能够陪着老人说说话聊聊天,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你的父母也好,我的父母也好,都是我们两个人的父母,在他们面前,我们是一样的儿女,有一样的责任和义务。”秦月芳诚恳地说。
郑启明感激地点点头,接着说:“有两件事在我心中埋藏多年,从不愿意向别人提起。一件是我小时候有病发高烧,昏睡两天两夜,稍微清醒一些的时候,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苹果。你知道,我们老家那个地区虽然出产苹果,但我们村并不适合栽苹果树,我只是见过附近有人用板车将苹果拉着往城里送。妈妈听了我的话,出去大半天,天快黑了的时候才用头巾包着三个小苹果,满头大汗地从外边跑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因为家里没钱买苹果,母亲跑到咱们公社至县城的公路斜坡上帮人推板车,推一趟板车找人家要一个苹果,那年我八岁,已经能够想象得到,一个年轻女人伸手从陌生人手里要苹果的勇气和窘态。那一次,是我平生第一次品尝到苹果的甘甜,也是平生第一次品尝到人间的辛酸。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老人家每次来北京,我都要买很多苹果放在家里。第二件是我在下良湾住校上中学时,一天下午下了最后一节课,一个同学对我说,学校大门外有个要饭的说是认识你,让你出去一下。我赶快出去一看,是老父亲提着个篮子,光着背,在学校门外的一棵大树后边等我。他说我在学校伙食不好,经常吃不饱肚子,自留地里的红薯成熟了,我妈刨了几块蒸熟了让他给我送来。他在路上怕红薯凉了,就脱下褂子把红薯包起来,是抱在怀里送到学校的。我想到刚才同学误以为他是叫化子的话,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斥责冻得瑟瑟发抖的父亲说,你以后不要这样到学校来,净影响我学习!父亲慌忙把红薯递给我,穿上褂子,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提着空篮子赶快走了。我捧着还留有父亲体温的红薯,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百感交集,心里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多年来,我没有因为这件事对父亲说过一句道歉的话,但每次想起它,对老人的愧疚就深一层。”
郑启明说着,低下了头。
秦月芳在一旁眼圈也红了,安慰丈夫说:“你别讲了,我回去替你报恩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