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川的新兵生活(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北京的部队大院最新章节!
部队每年进行两次总结评比工作,上半年的总结评比叫做“半年初评”,下半年的总结评比叫做“年终总评”。我们当兵后第一年年终总评的时候,警卫通信连除了按上级要求进行总结工作之外,还要表扬好人好事,评选“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杨箩筐调到炊事班以后,主要负责烧火和饲喂几头小猪。箩筐的爸爸在人民公社兴办大食堂的时候做过饭,在生产大队的养猪场也喂过猪,杨箩筐对喂猪和做大锅饭的事略有见识。警卫通信连的首长把箩筐调到炊事班,除了他没有文化、站岗时不会做情况记录的原因之外,也算是人尽其才。
杨箩筐在炊事班烧火很认真,几头猪也喂得不错。连长说,警卫通信连食堂圈里的猪原来像鲢鱼,是扁的,箩筐喂了几个月后,像草鱼,是圆的。有的战士开玩笑说,箩筐对自己养的猪比对秋花还有感情,天热了给猪冲澡,天凉了给猪保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打猪草、挖野菜,想着法子给猪调剂伙食。箩筐给猪调配的饲料不是马上就喂,而是有意地放一放,适当地发酵,等有一股酒香味的时候再喂,猪们特别爱吃。
连首长让炊事班长帮助箩筐准备年终总评的“讲用”材料,让他介绍先进事迹,争取作为连队的先进典型出席机关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炊事班班长姓严,严班长给箩筐准备的“讲用”材料像是连环画:画了满天星星,让他说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画了个着火的炉灶,让他说自己怎样节约用煤;画了头小猪,让他说自己怎么样把猪喂肥。
那时候在正规场合讲话、发言,都必须要首先背诵一段“最高指示”,也就是“毛主席语录”。让箩筐背诵一条什么“最高指示”好呢?严班长心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一段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当时背诵的人非常多,对,就让他背这一段!
严班长问杨箩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一条‘最高指示’你会背吗?”
箩筐想了想说:“我会背!”
“好,现在就背一遍,让我听听。”
箩筐想了一下,开始背:“最高指示,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严班长连忙制止住箩筐说:“你第一句就背错了,这两天少干点活,尽快把这一段语录背会。”
两天之后,严班长喊来副班长一起听箩筐背“最高指示”。
箩筐用尽了吃奶的劲背了两天,好不容易才把这段“最高指示”背会了,一看到班长和副班长都在自己面前坐着,而且表情严肃,心里就毛了,他哆嗦着嘴唇开始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严班长看到箩筐停顿了一下,鼓励他说:“不错,不错,接着往下背。”
“------不是绘画绣花,主要是做文章------”
严班长不高兴地对箩筐摆摆手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今天先别背了。”
警卫通信连指导员听了严班长的情况汇报之后,对我说:“你最了解杨箩筐,到炊事班去,先让他试讲一遍准备大会要讲的内容,听听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然后再帮他选一条合适的“讲用”时要背的‘最高指示’。“
箩筐拿着严班长给他画的“连环画”,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虽然说话结结巴巴,但是大概意思说清楚了。我听了以后对严班长说,箩筐的先进事迹介绍还算说得过去,他没文化,记忆力又差,长一点的‘最高指示’肯定是背不下来,我们帮他选一条短一些的让他背。
我和严班长商量过后,确定让箩筐背诵“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一条。
只过了半天时间,箩筐就对严班长说他会背了。
我接到严班长的通知赶到炊事班时,看到箩筐已经站在严班长面前,做好了背诵的准备,样子似乎是很轻松。
为了背一条‘最高指示’费了这么大的劲,严班长这两天有点不高兴,他依然有些严肃地对箩筐说:“秦文书也来了,好,开始背吧!”
箩筐看到班长脸上的不高兴表情,心里又开始紧张,嘴唇也有点哆嗦,他不安地瞅了我一眼,开始背:“最高指示,千万不要阶级斗争。”
严班长是山东人,气得一拍大腿,指着箩筐说:“我的那个娘哎,你、你、你,你可是真要命!”
我向指导员汇报情况以后建议:“箩筐能够把自己做的好事基本说清楚,但是背诵‘最高指示’不上道,到时候不要弄出个政治事故来,请连首长慎重考虑!”
那一年,箩筐最终没有参加机关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警卫通信连的名额给了话务班一个工作成绩并不突出、但是“讲用”讲得比较生动的女战士。
杨箩筐没有评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不但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觉得非常高兴、轻松,他觉得,自己再也不用费尽脑汁背“最高指示”了。
我心里也很清楚,让杨箩筐当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是有些牵强,他工作努力,更多的是缘于朴素的阶级感情。
我们每天上午上班后的第一个小时是“天天读”时间,战士们各自坐在自己床铺跟前的“麻扎”上,默默地看着人手一册的袖珍本《******选集》,应当说,“天天读”叫做“天天看”更合适,我们的眼睛都盯着书本,思想是不是开小差,只有自己清楚了。
“天天读”要求“雷打不动”,除非是大事、急事,或者是执勤站岗,一般不能缺席,袖珍本一共一千四百零六页、一百五十八篇文章,我们这些有文化的人天天一遍一遍地看,里边很多经典的篇章都会背了,而箩筐与那些不认识字的新战士,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只能对着书本上的一片片油墨发愣。(未完待续。)
部队每年进行两次总结评比工作,上半年的总结评比叫做“半年初评”,下半年的总结评比叫做“年终总评”。我们当兵后第一年年终总评的时候,警卫通信连除了按上级要求进行总结工作之外,还要表扬好人好事,评选“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杨箩筐调到炊事班以后,主要负责烧火和饲喂几头小猪。箩筐的爸爸在人民公社兴办大食堂的时候做过饭,在生产大队的养猪场也喂过猪,杨箩筐对喂猪和做大锅饭的事略有见识。警卫通信连的首长把箩筐调到炊事班,除了他没有文化、站岗时不会做情况记录的原因之外,也算是人尽其才。
杨箩筐在炊事班烧火很认真,几头猪也喂得不错。连长说,警卫通信连食堂圈里的猪原来像鲢鱼,是扁的,箩筐喂了几个月后,像草鱼,是圆的。有的战士开玩笑说,箩筐对自己养的猪比对秋花还有感情,天热了给猪冲澡,天凉了给猪保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打猪草、挖野菜,想着法子给猪调剂伙食。箩筐给猪调配的饲料不是马上就喂,而是有意地放一放,适当地发酵,等有一股酒香味的时候再喂,猪们特别爱吃。
连首长让炊事班长帮助箩筐准备年终总评的“讲用”材料,让他介绍先进事迹,争取作为连队的先进典型出席机关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炊事班班长姓严,严班长给箩筐准备的“讲用”材料像是连环画:画了满天星星,让他说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画了个着火的炉灶,让他说自己怎样节约用煤;画了头小猪,让他说自己怎么样把猪喂肥。
那时候在正规场合讲话、发言,都必须要首先背诵一段“最高指示”,也就是“毛主席语录”。让箩筐背诵一条什么“最高指示”好呢?严班长心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一段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当时背诵的人非常多,对,就让他背这一段!
严班长问杨箩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一条‘最高指示’你会背吗?”
箩筐想了想说:“我会背!”
“好,现在就背一遍,让我听听。”
箩筐想了一下,开始背:“最高指示,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严班长连忙制止住箩筐说:“你第一句就背错了,这两天少干点活,尽快把这一段语录背会。”
两天之后,严班长喊来副班长一起听箩筐背“最高指示”。
箩筐用尽了吃奶的劲背了两天,好不容易才把这段“最高指示”背会了,一看到班长和副班长都在自己面前坐着,而且表情严肃,心里就毛了,他哆嗦着嘴唇开始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严班长看到箩筐停顿了一下,鼓励他说:“不错,不错,接着往下背。”
“------不是绘画绣花,主要是做文章------”
严班长不高兴地对箩筐摆摆手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今天先别背了。”
警卫通信连指导员听了严班长的情况汇报之后,对我说:“你最了解杨箩筐,到炊事班去,先让他试讲一遍准备大会要讲的内容,听听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然后再帮他选一条合适的“讲用”时要背的‘最高指示’。“
箩筐拿着严班长给他画的“连环画”,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虽然说话结结巴巴,但是大概意思说清楚了。我听了以后对严班长说,箩筐的先进事迹介绍还算说得过去,他没文化,记忆力又差,长一点的‘最高指示’肯定是背不下来,我们帮他选一条短一些的让他背。
我和严班长商量过后,确定让箩筐背诵“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一条。
只过了半天时间,箩筐就对严班长说他会背了。
我接到严班长的通知赶到炊事班时,看到箩筐已经站在严班长面前,做好了背诵的准备,样子似乎是很轻松。
为了背一条‘最高指示’费了这么大的劲,严班长这两天有点不高兴,他依然有些严肃地对箩筐说:“秦文书也来了,好,开始背吧!”
箩筐看到班长脸上的不高兴表情,心里又开始紧张,嘴唇也有点哆嗦,他不安地瞅了我一眼,开始背:“最高指示,千万不要阶级斗争。”
严班长是山东人,气得一拍大腿,指着箩筐说:“我的那个娘哎,你、你、你,你可是真要命!”
我向指导员汇报情况以后建议:“箩筐能够把自己做的好事基本说清楚,但是背诵‘最高指示’不上道,到时候不要弄出个政治事故来,请连首长慎重考虑!”
那一年,箩筐最终没有参加机关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警卫通信连的名额给了话务班一个工作成绩并不突出、但是“讲用”讲得比较生动的女战士。
杨箩筐没有评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不但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觉得非常高兴、轻松,他觉得,自己再也不用费尽脑汁背“最高指示”了。
我心里也很清楚,让杨箩筐当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是有些牵强,他工作努力,更多的是缘于朴素的阶级感情。
我们每天上午上班后的第一个小时是“天天读”时间,战士们各自坐在自己床铺跟前的“麻扎”上,默默地看着人手一册的袖珍本《******选集》,应当说,“天天读”叫做“天天看”更合适,我们的眼睛都盯着书本,思想是不是开小差,只有自己清楚了。
“天天读”要求“雷打不动”,除非是大事、急事,或者是执勤站岗,一般不能缺席,袖珍本一共一千四百零六页、一百五十八篇文章,我们这些有文化的人天天一遍一遍地看,里边很多经典的篇章都会背了,而箩筐与那些不认识字的新战士,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只能对着书本上的一片片油墨发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