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等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一品公卿最新章节!
御花园里的荷花早开的败了,一支支莲蓬孤零零的在烟波水汽中挺立着,荷塘边上是一片不知名的野花,绛红色的花朵开的正旺,尤其是那袭人的香气,在月色中飘荡,沁人心脾。
四盏宫灯,四样点心,还有几样时新的鲜果,朱棣和徐皇后坐在水榭凉亭之中。
要说这位大明永乐皇帝,在很多地方更像他的父亲朱元璋,虽位居九乘至尊,生活上并不那么讲究。尤其是一些风花雪月的风雅之物,基本于他绝缘。
朱棣和皇后在朦胧的月色中,可不是为了观赏什么月色美景,只是单纯因为在屋子里呆的闷了,想出来透透气,就这么简单。
帝后感情甚睦,朱棣很关心的问道:“皇后还住的习惯吧?”
“其实天底下都是一个样子,住的久了也就习惯了。这江南形胜之地虽然繁华似锦,终究没有北方凉爽,我总感觉有点潮,即便是在白天,也觉得闷。还是晚上好哇……”徐皇后遥望北方,似乎在回忆还在北平的那些日子。
朱棣似乎也有同样的感受:“刚来的时候,朕亦不习惯江南的物候,这么些日子住下来,慢慢也就习惯了。只是有点担心北方,残蒙内讧,各部落相互厮杀,正是一举荡平北方边患的大好时机。然大明靖难事起,错过了最好时机。待到残蒙喘息之后,必然大肆抢掠边民,京城距离边关太过遥远,此为一大不利……”
北方草原上的残蒙各部虽然已经起了内讧,可实力还在,若想一举荡平着实不易。现如今大明朝的重心在江南,距离遥远,确实不利于北方的安定。之所以暂时没有对残蒙用兵,还有一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朱棣还没有完成对大明朝内部的整合。
“哈哈,不说这些国事了,”朱棣指着荷塘边上那一片片的不知名小花问道:“皇后可还记得那种野花?”
徐皇后微微一笑:“马蹄香,在北方的时候,就经常见到这种野花,想不到来了江南,还可以见到,御花园里也有种植……”
“哈哈,这可不是种植的,乃是天生地养的自然长就。”朱棣笑道:“这种叫做马蹄香的野花极是坚韧,不论江南漠北,不论荒原沃野,只要有空地,就能成片生长,性情极是坚韧……”
马蹄香,是很常见的一种野花,耐严寒酷暑,不论漠北边关还是江南水乡,都随处可见。马蹄香看起来确实是毫不起眼,星星点点的小花根本无法相比牡丹芍药的艳丽。这种野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坚韧,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能生长。看起来是好大一片似有百十株之多,其实就是单株。这种花还有一个特点,花开之初根本就嗅不到香味,只有在过了一天之后才会猛然觉那股袭人想香气。在北方,人们经常把这种野花采集回家,晾干之后做为香料使用。
“说起马蹄香,朕倒是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朱棣笑着拍了拍石桌上的函盒子:“那个叫做林三洪的御史,皇后还记的吧?”
朱高煦曾无数次的在皇后面前提起过林三洪,徐皇后自然知道,微笑道:“怎么?那个林三洪又有什么惊人之言了么?”
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官员因为嫌俸禄太低而跑到金殿上和皇帝打口水仗的。自从听说了林三洪的“讨薪”事件之后,徐皇后就对林三洪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自从林三洪闹起风波之后,朝廷做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徐皇后早已有所耳闻。尤其是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一对兄弟,都是徐皇后的骨血。朱高煦在京枢一带整顿吏治,还可以说成是朝廷的惯例。但是朱高炽在地方上大肆清洗,挑翻了许多拥有藩王背景的官吏,虽然朱棣从来也没有说过“削藩”这样的字眼儿,但是徐皇后已经隐隐约约的意识到什么了。
所谓的整顿吏治,不过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削除藩王的势力。只不过这种动作做的很隐晦,又是先从京官下手,下手的理由又是如此的冠冕堂皇,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上一次,林三洪是说俸禄太少……”朱棣笑了笑:“这一次呢?封章密奏,皇后猜猜他说的什么事情?”
作为御史言官,直接向皇帝负责,平常的时候可以露章表奏,走正常的流程议事。在特殊的时期或者特殊事件上,可封章密奏,绕过六部和中枢,直接把意见报给皇帝。
徐皇后微笑着说道:“这个林三洪,左右不过是个七品,肯定也说不了什么大事,该不会是又和万岁扯什么家长里短的姑姑婆婆之事吧?”
“哈哈,皇后说的虽不中,亦不远!”朱棣说道:“封章密奏,朕还以为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原来这个林三洪伙同他人开办了一家缫丝坊,购置的是荆州的上等缫车。在缫车运回的过程中,因为走的是水路,江面上多收了他几次厘金,这个林三洪就上书密奏,说我长江水运厘金太频,已到危害工商百业的地步,建议朕酌情取缔部分重置的厘金关卡。皇后有什么看法?”
明朝的厘金和税务有很大的区别,更多倾向于过路费的意思。各地藩王藩国林立,他们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征税,却可以设置关卡以“厘金”的形势收“买路钱”。想那长江奔流几千里,江面上的厘金关卡多如牛毛,以已到三步一关五步一卡的地步,每过一个藩国,就要收一次钱,要不然就寸步难行。明朝的藩国有数百之多,再推而广之到陆路上,天知道地方藩王和藩国收了多少钱。
徐皇后已经隐隐的察觉到朱棣正在准备削藩,只是这种事情太过重大,不是随便可以谈论的,所以很谨慎的说道:“厘金事小,牵扯极大,我也不好说些什么,万岁宜当慎重……”
“连皇后都不敢轻易言及的事情,这个林三洪却在暗示朕,是时候斩除藩王的财赋根源了,这个林三洪……”朱棣面色顿时沉重起来:“就好像这马蹄香一样,待闻到香味的时候,早已是遍地开花了。能够事事料到先机快人一步,端得是了不起的人才。便是当年的刘诚意(刘基)也不过如此了。朕确是想要削藩,这个林三洪所作所为,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处处暗合削藩一事,不简单呀……”
徐皇后微微动容,她太熟悉这个皇帝了,每次朱棣说某人“不简单”的时候,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万岁,我看这个林三洪还年轻的很,历练历练似可为大用之才。至于万岁说林三洪可比刘诚意,似乎有点谬赞此子了……”
“哈哈,皇后不必担心,刘诚意慷慨有大节,胸怀甚广。而这个林三洪虽有刘诚意之智慧,却无刘诚意之胸怀。总是纠缠于小事小节,过于讲求以小见大,终究是格局有限。”朱棣笑着说道:“这个林三洪,比那些书生是强的多,眼光也有,若是和当年的刘诚意比起来,终究是落了下乘……”
这是朱棣次明确表示要削藩了,徐皇后说道:“这个林三洪也是个晓得轻重之人,没有象上一次那样把事情拿到金殿上去说,而是封章密奏,可见他也知道事情重大,不敢妄为……”
“哈哈,这事情上林三洪肯定和煦儿有所沟通,要不然不会上此奏章的……”
徐皇后笑了笑:“炽儿有姚师傅那般的智囊,如今煦儿身边也有了林三洪这样的人才,都可以领会万岁的意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皇后看到儿子们逐渐成长起来,自然是欢喜的,朱棣却比妻子想的要深远的多,微微摇头说道:“朕虽正当盛年,可终有暮时,到时候大明三万里河山总会交到儿孙手中,也确实需要人才。只不过……哎,只怕也未必全都是好事了……”
徐皇后似乎不象听自己的丈夫说起这些以后的事情,起身说道:“夜凉如水,最是侵肌蚀骨,万岁该回宫休息了。”
“再等一会吧。”朱棣拍了拍桌子上的函盒子,意味深长的说道:“朕还等着见几个人呢。”
“现在?晚上?”
深夜召见臣子,本就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徐皇后隐隐约约的明白了一点什么,也想到了朱棣要召见林三洪的原因,起身说道:“那我就先回宫了,朝里的事情我还回避一下的好……”
“皇后不必回避,也一起听听吧。”
御花园里的荷花早开的败了,一支支莲蓬孤零零的在烟波水汽中挺立着,荷塘边上是一片不知名的野花,绛红色的花朵开的正旺,尤其是那袭人的香气,在月色中飘荡,沁人心脾。
四盏宫灯,四样点心,还有几样时新的鲜果,朱棣和徐皇后坐在水榭凉亭之中。
要说这位大明永乐皇帝,在很多地方更像他的父亲朱元璋,虽位居九乘至尊,生活上并不那么讲究。尤其是一些风花雪月的风雅之物,基本于他绝缘。
朱棣和皇后在朦胧的月色中,可不是为了观赏什么月色美景,只是单纯因为在屋子里呆的闷了,想出来透透气,就这么简单。
帝后感情甚睦,朱棣很关心的问道:“皇后还住的习惯吧?”
“其实天底下都是一个样子,住的久了也就习惯了。这江南形胜之地虽然繁华似锦,终究没有北方凉爽,我总感觉有点潮,即便是在白天,也觉得闷。还是晚上好哇……”徐皇后遥望北方,似乎在回忆还在北平的那些日子。
朱棣似乎也有同样的感受:“刚来的时候,朕亦不习惯江南的物候,这么些日子住下来,慢慢也就习惯了。只是有点担心北方,残蒙内讧,各部落相互厮杀,正是一举荡平北方边患的大好时机。然大明靖难事起,错过了最好时机。待到残蒙喘息之后,必然大肆抢掠边民,京城距离边关太过遥远,此为一大不利……”
北方草原上的残蒙各部虽然已经起了内讧,可实力还在,若想一举荡平着实不易。现如今大明朝的重心在江南,距离遥远,确实不利于北方的安定。之所以暂时没有对残蒙用兵,还有一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朱棣还没有完成对大明朝内部的整合。
“哈哈,不说这些国事了,”朱棣指着荷塘边上那一片片的不知名小花问道:“皇后可还记得那种野花?”
徐皇后微微一笑:“马蹄香,在北方的时候,就经常见到这种野花,想不到来了江南,还可以见到,御花园里也有种植……”
“哈哈,这可不是种植的,乃是天生地养的自然长就。”朱棣笑道:“这种叫做马蹄香的野花极是坚韧,不论江南漠北,不论荒原沃野,只要有空地,就能成片生长,性情极是坚韧……”
马蹄香,是很常见的一种野花,耐严寒酷暑,不论漠北边关还是江南水乡,都随处可见。马蹄香看起来确实是毫不起眼,星星点点的小花根本无法相比牡丹芍药的艳丽。这种野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坚韧,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能生长。看起来是好大一片似有百十株之多,其实就是单株。这种花还有一个特点,花开之初根本就嗅不到香味,只有在过了一天之后才会猛然觉那股袭人想香气。在北方,人们经常把这种野花采集回家,晾干之后做为香料使用。
“说起马蹄香,朕倒是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朱棣笑着拍了拍石桌上的函盒子:“那个叫做林三洪的御史,皇后还记的吧?”
朱高煦曾无数次的在皇后面前提起过林三洪,徐皇后自然知道,微笑道:“怎么?那个林三洪又有什么惊人之言了么?”
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官员因为嫌俸禄太低而跑到金殿上和皇帝打口水仗的。自从听说了林三洪的“讨薪”事件之后,徐皇后就对林三洪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自从林三洪闹起风波之后,朝廷做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徐皇后早已有所耳闻。尤其是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一对兄弟,都是徐皇后的骨血。朱高煦在京枢一带整顿吏治,还可以说成是朝廷的惯例。但是朱高炽在地方上大肆清洗,挑翻了许多拥有藩王背景的官吏,虽然朱棣从来也没有说过“削藩”这样的字眼儿,但是徐皇后已经隐隐约约的意识到什么了。
所谓的整顿吏治,不过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削除藩王的势力。只不过这种动作做的很隐晦,又是先从京官下手,下手的理由又是如此的冠冕堂皇,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上一次,林三洪是说俸禄太少……”朱棣笑了笑:“这一次呢?封章密奏,皇后猜猜他说的什么事情?”
作为御史言官,直接向皇帝负责,平常的时候可以露章表奏,走正常的流程议事。在特殊的时期或者特殊事件上,可封章密奏,绕过六部和中枢,直接把意见报给皇帝。
徐皇后微笑着说道:“这个林三洪,左右不过是个七品,肯定也说不了什么大事,该不会是又和万岁扯什么家长里短的姑姑婆婆之事吧?”
“哈哈,皇后说的虽不中,亦不远!”朱棣说道:“封章密奏,朕还以为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原来这个林三洪伙同他人开办了一家缫丝坊,购置的是荆州的上等缫车。在缫车运回的过程中,因为走的是水路,江面上多收了他几次厘金,这个林三洪就上书密奏,说我长江水运厘金太频,已到危害工商百业的地步,建议朕酌情取缔部分重置的厘金关卡。皇后有什么看法?”
明朝的厘金和税务有很大的区别,更多倾向于过路费的意思。各地藩王藩国林立,他们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征税,却可以设置关卡以“厘金”的形势收“买路钱”。想那长江奔流几千里,江面上的厘金关卡多如牛毛,以已到三步一关五步一卡的地步,每过一个藩国,就要收一次钱,要不然就寸步难行。明朝的藩国有数百之多,再推而广之到陆路上,天知道地方藩王和藩国收了多少钱。
徐皇后已经隐隐的察觉到朱棣正在准备削藩,只是这种事情太过重大,不是随便可以谈论的,所以很谨慎的说道:“厘金事小,牵扯极大,我也不好说些什么,万岁宜当慎重……”
“连皇后都不敢轻易言及的事情,这个林三洪却在暗示朕,是时候斩除藩王的财赋根源了,这个林三洪……”朱棣面色顿时沉重起来:“就好像这马蹄香一样,待闻到香味的时候,早已是遍地开花了。能够事事料到先机快人一步,端得是了不起的人才。便是当年的刘诚意(刘基)也不过如此了。朕确是想要削藩,这个林三洪所作所为,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处处暗合削藩一事,不简单呀……”
徐皇后微微动容,她太熟悉这个皇帝了,每次朱棣说某人“不简单”的时候,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万岁,我看这个林三洪还年轻的很,历练历练似可为大用之才。至于万岁说林三洪可比刘诚意,似乎有点谬赞此子了……”
“哈哈,皇后不必担心,刘诚意慷慨有大节,胸怀甚广。而这个林三洪虽有刘诚意之智慧,却无刘诚意之胸怀。总是纠缠于小事小节,过于讲求以小见大,终究是格局有限。”朱棣笑着说道:“这个林三洪,比那些书生是强的多,眼光也有,若是和当年的刘诚意比起来,终究是落了下乘……”
这是朱棣次明确表示要削藩了,徐皇后说道:“这个林三洪也是个晓得轻重之人,没有象上一次那样把事情拿到金殿上去说,而是封章密奏,可见他也知道事情重大,不敢妄为……”
“哈哈,这事情上林三洪肯定和煦儿有所沟通,要不然不会上此奏章的……”
徐皇后笑了笑:“炽儿有姚师傅那般的智囊,如今煦儿身边也有了林三洪这样的人才,都可以领会万岁的意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皇后看到儿子们逐渐成长起来,自然是欢喜的,朱棣却比妻子想的要深远的多,微微摇头说道:“朕虽正当盛年,可终有暮时,到时候大明三万里河山总会交到儿孙手中,也确实需要人才。只不过……哎,只怕也未必全都是好事了……”
徐皇后似乎不象听自己的丈夫说起这些以后的事情,起身说道:“夜凉如水,最是侵肌蚀骨,万岁该回宫休息了。”
“再等一会吧。”朱棣拍了拍桌子上的函盒子,意味深长的说道:“朕还等着见几个人呢。”
“现在?晚上?”
深夜召见臣子,本就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徐皇后隐隐约约的明白了一点什么,也想到了朱棣要召见林三洪的原因,起身说道:“那我就先回宫了,朝里的事情我还回避一下的好……”
“皇后不必回避,也一起听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