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青苗又起纷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赵顼很愤怒,愤怒的原因有些复杂!
关于青苗法各地成效的奏报已经送上来,本来对两浙路,尤其是杭州的数据很是期待。可是万万没想到,钱塘县的数据几乎为零。
这事该怎么解释?难不成林昭是没有推行青苗法?可是对他寄予厚望啊,这就是他回报的结果?
赵顼的心情瞬间就有些低沉了,同时隐约有些怒意,他想要林昭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与此同时,林昭与苏轼的密奏就一起到了他的案头。
苏轼在奏折里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富阳县令在推行青苗法的过程中,竟然逼死了人命。同时还道出了那三十户担保的事情,这是赵顼始料未及的,他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相信。可是苏轼言之凿凿,让人很是震惊!
怎么会这样?青苗法怎么能出问题呢?赵顼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毕竟他接到的消息都是报喜的。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紧接着,赵顼看到了另外一份奏报,是钱塘县令林昭写的。他以为这是林昭对未推行青苗法的一个解释,没想到内容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确实是对青苗法的解释,实际上远远超出的解释的范围,准确地说是一份对青苗法内容的分析评价,而且内容基本上还都是负面的。
林昭在密奏中详细叙述了青苗法的利弊,尤其实际执行过程中,种种匪夷所思的行径。赵顼第一次看到老百姓对于青苗法的负面评价。与平日里各级官吏的上奏的良好情况完全不同。难以想象。民间百姓对青苗法是如此的抗拒。如此的厌烦。
其实,之前不是没有其他官员说青苗法的不是,但主要都是一些保守派的官员。赵顼认为他们是有意诋毁青苗法,故而从心底里就不愿意相信。
但是林昭的身份不同寻常,算得上是自己最得力的亲信了,他的话可信度就高了许多。是以赵顼心理面已经开始微微有些动摇了。
难道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好好的青苗法,为什么成了这幅模样?难道之前的那些奏报,那些好消息全部都是骗人的?也许是现实太过于残酷了。赵顼一时间也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不行,这件事一定要尽快验证,赵顼心里开始生出疑窦。不好有一点还好,那就是林昭与苏轼都是采用密奏的方式,至少没有将这件事闹的满城风雨,不至于影响变法的大局。只是出了这样的事情,总是需要查个qīngchu明白的!
赵顼沉吟片刻,吩咐道:“传王相公垂拱殿见驾……赵顼没想将事情闹大,但是有人却想要推波助澜!
吕惠卿日间从崇政殿回来之后,心里就在犯嘀咕。位在中枢之人。必然耳目聪达,今日官家匆匆召见王安石。隐约之间又听到与杭州有什么关联,貌似是有人说青苗法的不是,官家对此很震怒。
一说到杭州,八成与林昭有什么关联,吕惠卿现在可以说是有点神经质的敏感,故而多留了个心眼。
回到家中,弟弟吕和卿又带给他一个消息!
杭州青苗法推行貌似死人了,而且还有一些很不利的情况。
听到这样的消息,吕惠卿也有些震惊,毕竟青苗法是他一手起草的。怎么会这样呢?对此他也多有不解。同时意识到,此事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很不利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变法一派的中坚力量,要是自己一手设计起草的青苗法出现逼死人命的状况,自己脸上无光不少,说不定还会因此被弹劾,甚至是受到牵连。
当然了,吕惠卿最为担心的是此事对于变法的影响。要知道他的风光得意,与似锦前程都与变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变法要是受到影响,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倒头了。
所以,吕惠卿在第一时间的惊疑之后,便想着要如何掩盖,几乎要急匆匆地出门去找王安石商议对策。
可是当吕和卿将来龙去脉讲qīngchu之后,吕惠卿突然笑了,想不到林昭竟然牵涉进去了,这不是个绝好的机会吗?
吕氏兄弟为了报仇,可是在杭州一带埋下了大量的耳目,一直暗中留心着林昭的举动。至于王员外之死这件事,则是从富阳县和钱塘县衙的情况综合得知的。
富阳县令刘惠一心想着tongguo变法升迁,对朝廷的变法派官员多有巴结,吕和卿想要从某些渠道得知富阳县的情况并不难。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何况杭州通判都已经插手了,纸包不住火是肯定的。
于是乎,吕和卿tongguo种种状况分析,对富阳王员外之死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有线索显示,林昭也参与其中了。
吕惠卿立即联想到今日在皇宫中隐约听到的风声,便猜想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林昭到底在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他们并不是很qīngchu,但是他参与了是肯定的,如果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官家和王安石呢?
吕惠卿能够想象,八成是官家已经得知富阳县命案的事情,一定是想方设法想要将此事捂住。一旦曝光出来,对青苗法大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出于政治立场,吕惠卿也赞同保密。
但是现在,吕惠卿改变主意了,只要能打击林昭,自己略微损失点有算什么呢?
“上次让你准备的事情怎样了?”吕惠卿沉声询问。
吕和卿笑道:“已经嘱咐了几个保守派的官员,正准备择日上疏提及呢!”
“不等了,这件事就明天。而且不是上疏。而是直接对当朝言明!”
“这……”听大兄如此吩咐。吕和卿略微有些迟疑了。
吕惠卿笑道:“没事,让他们上书赞扬的林昭就是了,争取将钱塘县树立城反对变法的一个典型。林昭搞得越好,那些泥古不化的老头们就越是有话说,越是以这种鲜明对比来抨击新法。
他们说的越起劲,官家与王相公就越发挂不住,毕竟林昭可是官家亲自选中的人物。连他都开始质疑,甚至反对青苗法。那官家的脸面往那里搁呢?还有王相公的脾气,想必你也是知道的。”
“大兄这招高明,借刀捧杀啊!”吕和卿已经完全明白大兄的意思。
吕惠卿冷哼道:“这完全是他自找的,驳了官家与王相公的面子,后果怎样不言而喻!”
“是啊,这次林昭在官家与王相公心目中的地位只怕要……”吕和卿也是嘿嘿一笑,这只是第一地步,只要林昭失宠,报仇的下一步计划就容易多了。
吕惠卿道:“不止如此,想办法通知御史。让他们的在明日的朝会上将富阳县的事情捅出来……”
“大兄,这样怕是不妥吧。如此对你也没有多少好处……”吕和卿也很qīngchu此事对大兄的影响,故而有所顾虑。
吕惠卿却摇头道:“不会的,这件事首当其冲的绝对不会是我,天塌下来,也有官家和王相公顶着,何况天塌的下来吗?想必今日官家已经得到消息了,杭州那边可能也比较谨慎,这件事八成会被捂住,低调处理。
官家兴许会因此事而动摇,但是这件事一大曝光,成为人尽皆知的大事,情况完全就不一样了。你不了解官家和王相公,都是那种倔强要面子的人,若真发生此事,八成不会承认,即便到最后迫不得已,可能也会是就事论事,略微做出让步罢了!”
吕和卿依旧面带忧色道:“应该是这样,可是这样大兄势必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不必担心,我这算什么?不打紧的!”吕惠卿摇头道:“官家与王相公遇到难处了,才会需要有人帮忙的,是好事!这件事是杭州那边发现的,林昭参与了,消息泄露了之后,再加上林昭在推行青苗法上的迟钝反应,官家和王相公会怎么想?”
“哦,大兄当真是高啊!”吕和卿终于明白了大兄的良苦用心。
吕惠卿笑道:“两件事叠加起来,林昭想要不失宠都难啦,如果条件允许,再推波助澜,这个浪就更猛了。最重要的是,整件事都有人替我们去做,而我也是其中受害者,谁会怀疑是我们呢?”
吕和卿笑道:“大兄放心,我已经明白了,这就去安排!”说完便转身离去了。
书房里,吕惠卿坐在椅子上,突然间露出一丝冷笑,六月间的汴京,骤然让人感觉到有一丝冷意……次日是大朝会,紫宸殿里,皇帝赵顼端坐其上,下面是一众公卿大臣。
赵顼昨晚睡的并不好,眼圈略微有些发黑,毕竟林昭与苏轼两人的奏章内容,总是让人难以放心。
为此,他还紧急召见了王安石。对此王相公也表示震惊,当时并未相信,认为此事需要详细调查。同时认为,即便是存在这种现象,也只是个例而已。至于林昭的上奏,王安石很是不解,加之有得知钱塘县青苗法推行几乎为零的消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在他心中,青苗法的本质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略微的瑕疵,是极少数的个例。至于林昭所言,在王安石看来完全是危言耸听。同时他很是不解,也有些恼怒,林昭的信念何时发生了变化,难道他要做苏辙第二吗?
当然了,事情没有一个定论之前,他暂时还不想多说什么!对于富阳县的案件,君臣之间保持着同样的默契,低调处理!
可是有人就是不给他们的面子,次日本来平常的朝会却变得暗流涌动,跌宕起伏!
先是有户部侍郎出现,弹劾两浙路青苗法推行中。钱塘县不为所动。县令林昭玩忽职守。懈怠朝廷法令,应该予以惩治!
这个情况出现的很意外,在堂堂大朝会之上弹劾一个县令,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出面弹劾的是户部侍郎!
别看是侍郎,但是大宋朝有三司的存在,户部完全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摆设,仅掌管全国各府州郡所进贡的土物。与元旦大朝会时陈列于庭及旌表门闾等杂事而已。完全就是个清水衙门,升迁无望。
这位侍郎本身就偏向新法,可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向王相公表明心迹,今日在某种暗示之下,瞅见了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弹劾不卖力的人,同时强调青苗法的的良好效应,总是好的吧!至于林昭的过往的经历,以及官家和王安石的态度,他似乎都视而不见。
没想到话一出口,便有御史反驳道:“事实并非如此。杭州八县,因为推行青苗法。民生状况十分糟糕,唯独为推行的钱塘县,百姓依旧安居乐业!钱塘县令林昭何错之有?”
这位在御史台主要负责江南一代,故而说好很有分量!
如出一来,朝廷上瞬间就炸开了锅,几乎是一片哗然!
弹劾抑或者维护的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本身!保守派的官员们立即敏锐意识到一个事实,推行青苗法民不聊生,不推行反而安居乐业,如此来说,青苗法岂不是存在大问题?杭州这个例子,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
于是乎朝堂之上,各种此起彼伏,钱塘县独特的现象立即被放大,成为朝堂上争论的热点。青苗法的争论本来已经压抑了许多,保守的旧党官员们一直没有抓到把柄,今日有了这等绝好的机会,怎么肯放过呢?于是乎新一轮的朝堂争辩就此开始。
皇帝赵顼顿时大皱眉头,宰相王安石也是一脸阴沉,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赵顼没想到朝廷的官员们这么快就开始寻由头说是了,当真是烦人。不过不经意间,赵顼便想到了林昭,到底怎么搞的,怎么能出个反面教材来了?心中隐约对林昭生出些许不满,王安石也有着相似的心情。
吕惠卿瞧见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得意,嘴角一丝冷笑一闪而过。这才只是个开始而已,接下来,哼哼……
御史台可以风闻奏事,权限比较大的,故而言论就比较犀利了。尤其是在宋朝,朝堂环境相对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即又有御史爆出,杭州富阳县青苗法推行中出人命了,同时还爆出那耸人听闻的三十户担保的情况。随即官员百姓还不起的借款,上等户为此苦不堪言的情况都道出来,顿时再次使得朝堂哗然!
青苗法竟然逼死人了?一旦出了人命,这性质完全就变了!
什么为百姓谋福祉,把人都逼死了,还谈什么福祉?这不是闹笑话吗?一时间对于青苗法的指责与非议比比皆是。
皇帝赵顼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怎么会这样?苏轼不是秘密上奏的吗?怎么会弄的人尽皆知?这个苏子瞻,到底在搞什么?莫非是君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小动作还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啊!联想到苏轼与苏辙兄弟的作为,不经意间,赵顼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王安石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毕竟变法的事情是他在主持,除了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是该负责人的。没有人敢去指责皇帝有什么不对,所以青苗法有什么不是,自然都是他的错,一时间可以说是千夫所指。
一个小小的案件,顿时让王安石有些被动了!
赵顼本来有那么疑惑和动摇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力挺王安石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诸位,想必是富阳县令的问题,罔顾了朝廷法度,歪曲推行青苗法所致。”赵顼朗声道:“从其他各州县上报的情况来看,青苗法效果还是很好的,至于富阳县这等问题,定要严惩不贷,今日更是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官家亲自发话了,面子肯定是要给的,喧闹的场面才安静了不少!
王安石才出现道:“两浙路到底是个怎生情况,还需要调查,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还请各位稍安勿躁!”
“既然这事是因为林昭而起,朕想着还是让他自己说个明白吧!”赵顼很是无奈,心中又有些疑惑。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赵抃和苏轼待的太久了,林昭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赵顼可不想自己的一片期望落空。至少该要林昭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好应付先前的这些官员,同时也是给他自己一个交代!
若是青苗法没错,林昭如此一般拖延,不推行,那就是有意懈怠朝廷政令。如果他要是坚持没错,情况可能会比想象的更糟糕,岂非说明青苗法出错了?无论那种情况,林昭的处境都不会好。
总而言之,林昭在杭州的作为,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让人十分被动!赵顼心中隐约有些不满,这次他必须要给出一个交代!
林昭在杭州待的太久了,隐约还有点“想念”呢!赵顼觉得,也许是时候该让林昭挪动挪动地方了!RS
赵顼很愤怒,愤怒的原因有些复杂!
关于青苗法各地成效的奏报已经送上来,本来对两浙路,尤其是杭州的数据很是期待。可是万万没想到,钱塘县的数据几乎为零。
这事该怎么解释?难不成林昭是没有推行青苗法?可是对他寄予厚望啊,这就是他回报的结果?
赵顼的心情瞬间就有些低沉了,同时隐约有些怒意,他想要林昭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与此同时,林昭与苏轼的密奏就一起到了他的案头。
苏轼在奏折里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富阳县令在推行青苗法的过程中,竟然逼死了人命。同时还道出了那三十户担保的事情,这是赵顼始料未及的,他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相信。可是苏轼言之凿凿,让人很是震惊!
怎么会这样?青苗法怎么能出问题呢?赵顼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毕竟他接到的消息都是报喜的。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紧接着,赵顼看到了另外一份奏报,是钱塘县令林昭写的。他以为这是林昭对未推行青苗法的一个解释,没想到内容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确实是对青苗法的解释,实际上远远超出的解释的范围,准确地说是一份对青苗法内容的分析评价,而且内容基本上还都是负面的。
林昭在密奏中详细叙述了青苗法的利弊,尤其实际执行过程中,种种匪夷所思的行径。赵顼第一次看到老百姓对于青苗法的负面评价。与平日里各级官吏的上奏的良好情况完全不同。难以想象。民间百姓对青苗法是如此的抗拒。如此的厌烦。
其实,之前不是没有其他官员说青苗法的不是,但主要都是一些保守派的官员。赵顼认为他们是有意诋毁青苗法,故而从心底里就不愿意相信。
但是林昭的身份不同寻常,算得上是自己最得力的亲信了,他的话可信度就高了许多。是以赵顼心理面已经开始微微有些动摇了。
难道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好好的青苗法,为什么成了这幅模样?难道之前的那些奏报,那些好消息全部都是骗人的?也许是现实太过于残酷了。赵顼一时间也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不行,这件事一定要尽快验证,赵顼心里开始生出疑窦。不好有一点还好,那就是林昭与苏轼都是采用密奏的方式,至少没有将这件事闹的满城风雨,不至于影响变法的大局。只是出了这样的事情,总是需要查个qīngchu明白的!
赵顼沉吟片刻,吩咐道:“传王相公垂拱殿见驾……赵顼没想将事情闹大,但是有人却想要推波助澜!
吕惠卿日间从崇政殿回来之后,心里就在犯嘀咕。位在中枢之人。必然耳目聪达,今日官家匆匆召见王安石。隐约之间又听到与杭州有什么关联,貌似是有人说青苗法的不是,官家对此很震怒。
一说到杭州,八成与林昭有什么关联,吕惠卿现在可以说是有点神经质的敏感,故而多留了个心眼。
回到家中,弟弟吕和卿又带给他一个消息!
杭州青苗法推行貌似死人了,而且还有一些很不利的情况。
听到这样的消息,吕惠卿也有些震惊,毕竟青苗法是他一手起草的。怎么会这样呢?对此他也多有不解。同时意识到,此事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很不利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变法一派的中坚力量,要是自己一手设计起草的青苗法出现逼死人命的状况,自己脸上无光不少,说不定还会因此被弹劾,甚至是受到牵连。
当然了,吕惠卿最为担心的是此事对于变法的影响。要知道他的风光得意,与似锦前程都与变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变法要是受到影响,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倒头了。
所以,吕惠卿在第一时间的惊疑之后,便想着要如何掩盖,几乎要急匆匆地出门去找王安石商议对策。
可是当吕和卿将来龙去脉讲qīngchu之后,吕惠卿突然笑了,想不到林昭竟然牵涉进去了,这不是个绝好的机会吗?
吕氏兄弟为了报仇,可是在杭州一带埋下了大量的耳目,一直暗中留心着林昭的举动。至于王员外之死这件事,则是从富阳县和钱塘县衙的情况综合得知的。
富阳县令刘惠一心想着tongguo变法升迁,对朝廷的变法派官员多有巴结,吕和卿想要从某些渠道得知富阳县的情况并不难。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何况杭州通判都已经插手了,纸包不住火是肯定的。
于是乎,吕和卿tongguo种种状况分析,对富阳王员外之死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有线索显示,林昭也参与其中了。
吕惠卿立即联想到今日在皇宫中隐约听到的风声,便猜想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林昭到底在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他们并不是很qīngchu,但是他参与了是肯定的,如果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官家和王安石呢?
吕惠卿能够想象,八成是官家已经得知富阳县命案的事情,一定是想方设法想要将此事捂住。一旦曝光出来,对青苗法大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出于政治立场,吕惠卿也赞同保密。
但是现在,吕惠卿改变主意了,只要能打击林昭,自己略微损失点有算什么呢?
“上次让你准备的事情怎样了?”吕惠卿沉声询问。
吕和卿笑道:“已经嘱咐了几个保守派的官员,正准备择日上疏提及呢!”
“不等了,这件事就明天。而且不是上疏。而是直接对当朝言明!”
“这……”听大兄如此吩咐。吕和卿略微有些迟疑了。
吕惠卿笑道:“没事,让他们上书赞扬的林昭就是了,争取将钱塘县树立城反对变法的一个典型。林昭搞得越好,那些泥古不化的老头们就越是有话说,越是以这种鲜明对比来抨击新法。
他们说的越起劲,官家与王相公就越发挂不住,毕竟林昭可是官家亲自选中的人物。连他都开始质疑,甚至反对青苗法。那官家的脸面往那里搁呢?还有王相公的脾气,想必你也是知道的。”
“大兄这招高明,借刀捧杀啊!”吕和卿已经完全明白大兄的意思。
吕惠卿冷哼道:“这完全是他自找的,驳了官家与王相公的面子,后果怎样不言而喻!”
“是啊,这次林昭在官家与王相公心目中的地位只怕要……”吕和卿也是嘿嘿一笑,这只是第一地步,只要林昭失宠,报仇的下一步计划就容易多了。
吕惠卿道:“不止如此,想办法通知御史。让他们的在明日的朝会上将富阳县的事情捅出来……”
“大兄,这样怕是不妥吧。如此对你也没有多少好处……”吕和卿也很qīngchu此事对大兄的影响,故而有所顾虑。
吕惠卿却摇头道:“不会的,这件事首当其冲的绝对不会是我,天塌下来,也有官家和王相公顶着,何况天塌的下来吗?想必今日官家已经得到消息了,杭州那边可能也比较谨慎,这件事八成会被捂住,低调处理。
官家兴许会因此事而动摇,但是这件事一大曝光,成为人尽皆知的大事,情况完全就不一样了。你不了解官家和王相公,都是那种倔强要面子的人,若真发生此事,八成不会承认,即便到最后迫不得已,可能也会是就事论事,略微做出让步罢了!”
吕和卿依旧面带忧色道:“应该是这样,可是这样大兄势必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不必担心,我这算什么?不打紧的!”吕惠卿摇头道:“官家与王相公遇到难处了,才会需要有人帮忙的,是好事!这件事是杭州那边发现的,林昭参与了,消息泄露了之后,再加上林昭在推行青苗法上的迟钝反应,官家和王相公会怎么想?”
“哦,大兄当真是高啊!”吕和卿终于明白了大兄的良苦用心。
吕惠卿笑道:“两件事叠加起来,林昭想要不失宠都难啦,如果条件允许,再推波助澜,这个浪就更猛了。最重要的是,整件事都有人替我们去做,而我也是其中受害者,谁会怀疑是我们呢?”
吕和卿笑道:“大兄放心,我已经明白了,这就去安排!”说完便转身离去了。
书房里,吕惠卿坐在椅子上,突然间露出一丝冷笑,六月间的汴京,骤然让人感觉到有一丝冷意……次日是大朝会,紫宸殿里,皇帝赵顼端坐其上,下面是一众公卿大臣。
赵顼昨晚睡的并不好,眼圈略微有些发黑,毕竟林昭与苏轼两人的奏章内容,总是让人难以放心。
为此,他还紧急召见了王安石。对此王相公也表示震惊,当时并未相信,认为此事需要详细调查。同时认为,即便是存在这种现象,也只是个例而已。至于林昭的上奏,王安石很是不解,加之有得知钱塘县青苗法推行几乎为零的消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在他心中,青苗法的本质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略微的瑕疵,是极少数的个例。至于林昭所言,在王安石看来完全是危言耸听。同时他很是不解,也有些恼怒,林昭的信念何时发生了变化,难道他要做苏辙第二吗?
当然了,事情没有一个定论之前,他暂时还不想多说什么!对于富阳县的案件,君臣之间保持着同样的默契,低调处理!
可是有人就是不给他们的面子,次日本来平常的朝会却变得暗流涌动,跌宕起伏!
先是有户部侍郎出现,弹劾两浙路青苗法推行中。钱塘县不为所动。县令林昭玩忽职守。懈怠朝廷法令,应该予以惩治!
这个情况出现的很意外,在堂堂大朝会之上弹劾一个县令,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出面弹劾的是户部侍郎!
别看是侍郎,但是大宋朝有三司的存在,户部完全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摆设,仅掌管全国各府州郡所进贡的土物。与元旦大朝会时陈列于庭及旌表门闾等杂事而已。完全就是个清水衙门,升迁无望。
这位侍郎本身就偏向新法,可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向王相公表明心迹,今日在某种暗示之下,瞅见了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弹劾不卖力的人,同时强调青苗法的的良好效应,总是好的吧!至于林昭的过往的经历,以及官家和王安石的态度,他似乎都视而不见。
没想到话一出口,便有御史反驳道:“事实并非如此。杭州八县,因为推行青苗法。民生状况十分糟糕,唯独为推行的钱塘县,百姓依旧安居乐业!钱塘县令林昭何错之有?”
这位在御史台主要负责江南一代,故而说好很有分量!
如出一来,朝廷上瞬间就炸开了锅,几乎是一片哗然!
弹劾抑或者维护的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本身!保守派的官员们立即敏锐意识到一个事实,推行青苗法民不聊生,不推行反而安居乐业,如此来说,青苗法岂不是存在大问题?杭州这个例子,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
于是乎朝堂之上,各种此起彼伏,钱塘县独特的现象立即被放大,成为朝堂上争论的热点。青苗法的争论本来已经压抑了许多,保守的旧党官员们一直没有抓到把柄,今日有了这等绝好的机会,怎么肯放过呢?于是乎新一轮的朝堂争辩就此开始。
皇帝赵顼顿时大皱眉头,宰相王安石也是一脸阴沉,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赵顼没想到朝廷的官员们这么快就开始寻由头说是了,当真是烦人。不过不经意间,赵顼便想到了林昭,到底怎么搞的,怎么能出个反面教材来了?心中隐约对林昭生出些许不满,王安石也有着相似的心情。
吕惠卿瞧见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得意,嘴角一丝冷笑一闪而过。这才只是个开始而已,接下来,哼哼……
御史台可以风闻奏事,权限比较大的,故而言论就比较犀利了。尤其是在宋朝,朝堂环境相对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即又有御史爆出,杭州富阳县青苗法推行中出人命了,同时还爆出那耸人听闻的三十户担保的情况。随即官员百姓还不起的借款,上等户为此苦不堪言的情况都道出来,顿时再次使得朝堂哗然!
青苗法竟然逼死人了?一旦出了人命,这性质完全就变了!
什么为百姓谋福祉,把人都逼死了,还谈什么福祉?这不是闹笑话吗?一时间对于青苗法的指责与非议比比皆是。
皇帝赵顼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怎么会这样?苏轼不是秘密上奏的吗?怎么会弄的人尽皆知?这个苏子瞻,到底在搞什么?莫非是君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小动作还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啊!联想到苏轼与苏辙兄弟的作为,不经意间,赵顼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王安石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毕竟变法的事情是他在主持,除了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是该负责人的。没有人敢去指责皇帝有什么不对,所以青苗法有什么不是,自然都是他的错,一时间可以说是千夫所指。
一个小小的案件,顿时让王安石有些被动了!
赵顼本来有那么疑惑和动摇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力挺王安石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诸位,想必是富阳县令的问题,罔顾了朝廷法度,歪曲推行青苗法所致。”赵顼朗声道:“从其他各州县上报的情况来看,青苗法效果还是很好的,至于富阳县这等问题,定要严惩不贷,今日更是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官家亲自发话了,面子肯定是要给的,喧闹的场面才安静了不少!
王安石才出现道:“两浙路到底是个怎生情况,还需要调查,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还请各位稍安勿躁!”
“既然这事是因为林昭而起,朕想着还是让他自己说个明白吧!”赵顼很是无奈,心中又有些疑惑。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赵抃和苏轼待的太久了,林昭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赵顼可不想自己的一片期望落空。至少该要林昭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好应付先前的这些官员,同时也是给他自己一个交代!
若是青苗法没错,林昭如此一般拖延,不推行,那就是有意懈怠朝廷政令。如果他要是坚持没错,情况可能会比想象的更糟糕,岂非说明青苗法出错了?无论那种情况,林昭的处境都不会好。
总而言之,林昭在杭州的作为,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让人十分被动!赵顼心中隐约有些不满,这次他必须要给出一个交代!
林昭在杭州待的太久了,隐约还有点“想念”呢!赵顼觉得,也许是时候该让林昭挪动挪动地方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