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大宋小吏。最新章节!
云雁回的话,大为启发了包拯。对啊,开封府多得是饱学之士,去客串一下教授,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吧。如此一来,就可以徐徐图之了。
云雁回又道:“对了,校舍……”
包拯说道:“设立官学,朝廷是会发学田、出资建校舍的,我不日就会去申请。”
“不不,”云雁回道,“我是说,两条街外不是有个书院办不下去了吗?到时灵活变通一下,把那边的房子划分给我们就行了,倒是直接就能开张,还审了起房子装修呢。”
包拯:“……”
包拯嘴角抽搐了一下,“这也是个好主意啊……”
此时教育只分大小学,年龄范围也很广,因为入学年龄并没有限制,便是十七八再去上小学也有。小学时间很长,毕业后就直接考大学。
所以,如果启蒙早,或者学得快,小小年纪就上大学也是可能的。
“哎,我们就办大学吗?办不办小学?”云雁回思维展开得非常快,“说真的,我觉得办小学有点麻烦,大学学生至少也有十三四岁了,种田已经有力气,但是小学生干不了啥啊……”
包拯沉默了一会儿,艰难地说道:“雁哥儿,国家养士,分发学田,并不是叫学生们自己种的啊,一般,我们是请佃户来耕种……”
包拯知道云雁回上了两年小学就退学了,还以为他不是清楚这里面的关系,给他解释了一下。
“我知道啊,”云雁回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可是,府尊,我们这是开封府府学啊,而且已经确定了到时候会有府内官员去做教师。您觉得,教师们都有在耕种,学生们却享受着劳动的成功,这合适吗?我们这儿,可是连贵妃娘娘的亲大伯都在种地呀!”
(张尧佐:我也是日狗了……)
包拯:“……”
包拯一瞬间觉得见鬼了,怎么感觉要被说服了。
云雁回:“现在许多读书人,六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心学经史,骑射稀松平常,身体也不是很好,咱们可以开设一个劳动课,种种地,到时候他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香一些。这又不是每天只种地了,权当上课。虽然不是教导学识,却是教导为人的道理啊。”
包拯听着,都不禁点起了头来。
一起劳动的好处,从现在的开封府就能看出来了。因为常常在一起种地,大家都更有团体意识,身体素质也好多了,整个精神面貌都提升了。
“……顺便,也让咱们提高了生产啊。”云雁回小声补充了一句。
包拯:“……”
主要还是这个吧?
包拯无语地看了云雁回一会儿,“好吧,那就这样吧。”
……
没两日,包拯果然申请设立开封府学,很快获得了批准,包拯又请朝廷操作一下,建校舍时,直接选择那个现成的书院。
这是省钱省工的事情,没有人会不同意的,于是,将那书院也拨给开封府。
云雁回受命,雇了一群工人上书院去改造了。
这书院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校舍不多,建在市内,主要招收的是附近的学生,大家都可以走读。但是开封府府学要是招人,怎么也有一二百人。
除了原有的校舍外,云雁回叫他们在空地又起了十几间校舍,但加上原来的,也不够,云雁回只得让把教师宿舍也换成了学生宿舍,反正无论是府内的官员还是日后招收的教师,都可以住到开封府去,毕竟也属于学官。
除此之外,再叫工人做出上下铺来,如此一来,能够容纳的学生至少是翻倍了,便是以后再增收学生也不怕了。
包括教室之中,也要改造一番,装上黑板墙,这便差不多了。
此时,包拯也对外宣布开封府学将招收学生,对内又征收兼职学官。
云雁回虽然是负责后勤建设,但是他无意间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消息。
最近,从苏州一带传来一种教学方法,那就是分斋教法。意思是将学生分作很多斋,大体有经义和治事两个方向,其中又有细分。
经义是学习诗书礼易之类,治事则是学的是天文历法、农田水利之类。
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按兴趣的方向,去选择入哪一斋。
听说,太学已经有意将其作为教学方式,只是尚需要准备。
云雁回一听,就觉得非常耳熟,靠,这不是现代的分科吗?待他去细细打听之后,更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还会让治事斋的学生在主学一门功课的同时,兼修另一门。
这简直就是现代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啊……
没想到这时候已经这么先进了!
云雁回立刻跑去找包拯,向他推荐这种教学方法。
包拯一听,“我似乎也听人提起过,的确是个好法子,听说太学也有意引用。”
“倘若京城有地方能率先推广此法,那一定是我们开封府了。”云雁回十分有信心,“开封府本就分管一府之事,十分全面,这里面任意一个学科,咱们这里不但能找到通晓知识的人,更有具备经验的人,根本不需要如太学一般特别准备,就能实施起来!”
包拯抚掌笑道:“不错,不错,咱们只需对号入座即可!”
“府尊,分斋法是叫治事斋的学子主修、选修各一门,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叫扩大这个应用与选修的范围。”云雁回说道,“这两斋的学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学以致用。那么就应叫两斋学子都进行选修,且不局限于本斋学科,并请学子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选择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包拯诧异地看着云雁回,“雁哥儿,你不是只上了两年学吗?校舍搭建也就罢了,怎么提起这办学,竟是有这样多的想法?”
能够看出分斋法的好处,并大力推荐,肯定就是有点想法了,一般不读书的人,不了解又何谈评论优劣。更别提,还要针对其进行修改意见,这意见包拯觉得还不错呢。
“哎,其实都属于人力管理,我们大相国寺的僧人还分院分经学习呢。”云雁回振振有词地说道。
包拯轻笑一声,“你总是有那么多道理。”
云雁回谦虚一笑,“都是府尊给面子。”
……
因为只是修缮一番,从前的书院,现在的开封府学很快就装修完毕了。包拯十分看重,亲自去检视了一番,他给府学题了字,这日恰好把做好的牌子挂上。
府学位于投西大街,一挂牌,便有许多百姓围过来观看。
“早听说开封府办府学了,看看,没想到就开在这里!”
“我婶婶的小姨子的儿子,就要到这里读书呢!他原来在县学的!”
“我本来想叫我家大郎去考书院的,这府学听说,包知府会亲自上课,我想叫他考这里了。”
“那挺好的啊,不过,府学是不是很难进啊?”
有不少人,当场就问起了包拯来。
包拯和蔼地回答了大家了问题,还向他们解释开封府学将会以分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东京的百姓来说,这可稀奇了。
包拯甚至说,他们会更多的考虑到学以致用,让教师带着学生多多实践。到时候,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建议开封府的政务。
日后毕业了,成绩优异,也可以选择进入开封府工作,或是留在书院任教。
这一点,他也是参考了云雁回的建议。这全然是现代性的想法了,就业率,就业率很重要。
云雁回提到,不能教出来一帮就业率低下的学生啊,尤其这可是开封府。再说了,作为一个自家的学校,也不能浪费了其职能。
而包拯提出来的,无论哪一项,对于读书人们来说可都是一个好方向。科举出头的不多,大部分读书人,能够去一些小书院、县学工作都算不错了,更何况是府学或者开封府衙。
在这样的地方,和官员接触多,机会也多多了。
一时之间,大家纷纷都想去告诉家里读书的亲朋好友了,到开封府学读书,听起来就业好像更有保障一些啊。
毕竟他们不但提供那种留任府学和进入府衙的机会,在教学方面,也以实用为主,进入治事斋,可以学到很多更为实用的知识。
还有人大喊一声:“府尊!那请问,您说有选修学科,那请问,能不能选修开封府食堂啊?”
一语既出,现场顿时安静了好一会儿。
开封府众人也纷纷愕然,呆在原地。
接着,现场就发出了更大的鼓噪声,那个不知道是谁喊出来的话,似乎开启了大家的思路。
“是啊!府尊,食堂能不能也开一个斋啊,既然种田也能开一个斋,为什么做菜不能?”
“就是,如果开了,我一定叫我儿子去考,出来之后那得多吃香!”
包拯简直哭笑不得,“诸位,不是这样……治理农田并非种地的意思……”好吧,虽然说他们也会让学生亲自去种地。
“我们虽然分治事斋,也讲究学以致用,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向学的地方。”
所以,大家就不要再做梦了……
百姓们听到包拯这样说,纷纷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唉,我就知道,怎么可能啊……”
“到底是谁说烹饪斋的,真是荒谬!”
“别提了,要是真开斋了,你不想去吗?”
“想有什么用,人家那菜谱,能教给你么?”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还是好失望啊!”
……
云雁回站在一旁,念念有词。
公孙策今日随行,听到些许动静,凑过去捕捉到了几个词,不禁莞尔,“雁哥儿,这就起上外号了?听起来倒是有点意思,也挺符合咱们府学的方向。”
云雁回尴尬笑道:“这不都是刚刚这动静闹的。”这些人也真是脑洞大开,人家一个正经官学,还给你搞烹饪斋,你以为是新东方啊?
公孙策摇头晃脑,念叨道:“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嗯,越咂摸越有点意思。”
由于公孙策后来也在开封府学中教授,也正是在他的推广之下,越来越多的开封府学学子以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为本校俗称,起先只是在学子之间流传、调侃,后来竟为东京市民广为周知,流传深远。
始作俑者云雁回表示,这可绝对不是他的本意啊!
云雁回的话,大为启发了包拯。对啊,开封府多得是饱学之士,去客串一下教授,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吧。如此一来,就可以徐徐图之了。
云雁回又道:“对了,校舍……”
包拯说道:“设立官学,朝廷是会发学田、出资建校舍的,我不日就会去申请。”
“不不,”云雁回道,“我是说,两条街外不是有个书院办不下去了吗?到时灵活变通一下,把那边的房子划分给我们就行了,倒是直接就能开张,还审了起房子装修呢。”
包拯:“……”
包拯嘴角抽搐了一下,“这也是个好主意啊……”
此时教育只分大小学,年龄范围也很广,因为入学年龄并没有限制,便是十七八再去上小学也有。小学时间很长,毕业后就直接考大学。
所以,如果启蒙早,或者学得快,小小年纪就上大学也是可能的。
“哎,我们就办大学吗?办不办小学?”云雁回思维展开得非常快,“说真的,我觉得办小学有点麻烦,大学学生至少也有十三四岁了,种田已经有力气,但是小学生干不了啥啊……”
包拯沉默了一会儿,艰难地说道:“雁哥儿,国家养士,分发学田,并不是叫学生们自己种的啊,一般,我们是请佃户来耕种……”
包拯知道云雁回上了两年小学就退学了,还以为他不是清楚这里面的关系,给他解释了一下。
“我知道啊,”云雁回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可是,府尊,我们这是开封府府学啊,而且已经确定了到时候会有府内官员去做教师。您觉得,教师们都有在耕种,学生们却享受着劳动的成功,这合适吗?我们这儿,可是连贵妃娘娘的亲大伯都在种地呀!”
(张尧佐:我也是日狗了……)
包拯:“……”
包拯一瞬间觉得见鬼了,怎么感觉要被说服了。
云雁回:“现在许多读书人,六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心学经史,骑射稀松平常,身体也不是很好,咱们可以开设一个劳动课,种种地,到时候他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香一些。这又不是每天只种地了,权当上课。虽然不是教导学识,却是教导为人的道理啊。”
包拯听着,都不禁点起了头来。
一起劳动的好处,从现在的开封府就能看出来了。因为常常在一起种地,大家都更有团体意识,身体素质也好多了,整个精神面貌都提升了。
“……顺便,也让咱们提高了生产啊。”云雁回小声补充了一句。
包拯:“……”
主要还是这个吧?
包拯无语地看了云雁回一会儿,“好吧,那就这样吧。”
……
没两日,包拯果然申请设立开封府学,很快获得了批准,包拯又请朝廷操作一下,建校舍时,直接选择那个现成的书院。
这是省钱省工的事情,没有人会不同意的,于是,将那书院也拨给开封府。
云雁回受命,雇了一群工人上书院去改造了。
这书院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校舍不多,建在市内,主要招收的是附近的学生,大家都可以走读。但是开封府府学要是招人,怎么也有一二百人。
除了原有的校舍外,云雁回叫他们在空地又起了十几间校舍,但加上原来的,也不够,云雁回只得让把教师宿舍也换成了学生宿舍,反正无论是府内的官员还是日后招收的教师,都可以住到开封府去,毕竟也属于学官。
除此之外,再叫工人做出上下铺来,如此一来,能够容纳的学生至少是翻倍了,便是以后再增收学生也不怕了。
包括教室之中,也要改造一番,装上黑板墙,这便差不多了。
此时,包拯也对外宣布开封府学将招收学生,对内又征收兼职学官。
云雁回虽然是负责后勤建设,但是他无意间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消息。
最近,从苏州一带传来一种教学方法,那就是分斋教法。意思是将学生分作很多斋,大体有经义和治事两个方向,其中又有细分。
经义是学习诗书礼易之类,治事则是学的是天文历法、农田水利之类。
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按兴趣的方向,去选择入哪一斋。
听说,太学已经有意将其作为教学方式,只是尚需要准备。
云雁回一听,就觉得非常耳熟,靠,这不是现代的分科吗?待他去细细打听之后,更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还会让治事斋的学生在主学一门功课的同时,兼修另一门。
这简直就是现代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啊……
没想到这时候已经这么先进了!
云雁回立刻跑去找包拯,向他推荐这种教学方法。
包拯一听,“我似乎也听人提起过,的确是个好法子,听说太学也有意引用。”
“倘若京城有地方能率先推广此法,那一定是我们开封府了。”云雁回十分有信心,“开封府本就分管一府之事,十分全面,这里面任意一个学科,咱们这里不但能找到通晓知识的人,更有具备经验的人,根本不需要如太学一般特别准备,就能实施起来!”
包拯抚掌笑道:“不错,不错,咱们只需对号入座即可!”
“府尊,分斋法是叫治事斋的学子主修、选修各一门,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叫扩大这个应用与选修的范围。”云雁回说道,“这两斋的学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学以致用。那么就应叫两斋学子都进行选修,且不局限于本斋学科,并请学子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选择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包拯诧异地看着云雁回,“雁哥儿,你不是只上了两年学吗?校舍搭建也就罢了,怎么提起这办学,竟是有这样多的想法?”
能够看出分斋法的好处,并大力推荐,肯定就是有点想法了,一般不读书的人,不了解又何谈评论优劣。更别提,还要针对其进行修改意见,这意见包拯觉得还不错呢。
“哎,其实都属于人力管理,我们大相国寺的僧人还分院分经学习呢。”云雁回振振有词地说道。
包拯轻笑一声,“你总是有那么多道理。”
云雁回谦虚一笑,“都是府尊给面子。”
……
因为只是修缮一番,从前的书院,现在的开封府学很快就装修完毕了。包拯十分看重,亲自去检视了一番,他给府学题了字,这日恰好把做好的牌子挂上。
府学位于投西大街,一挂牌,便有许多百姓围过来观看。
“早听说开封府办府学了,看看,没想到就开在这里!”
“我婶婶的小姨子的儿子,就要到这里读书呢!他原来在县学的!”
“我本来想叫我家大郎去考书院的,这府学听说,包知府会亲自上课,我想叫他考这里了。”
“那挺好的啊,不过,府学是不是很难进啊?”
有不少人,当场就问起了包拯来。
包拯和蔼地回答了大家了问题,还向他们解释开封府学将会以分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东京的百姓来说,这可稀奇了。
包拯甚至说,他们会更多的考虑到学以致用,让教师带着学生多多实践。到时候,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建议开封府的政务。
日后毕业了,成绩优异,也可以选择进入开封府工作,或是留在书院任教。
这一点,他也是参考了云雁回的建议。这全然是现代性的想法了,就业率,就业率很重要。
云雁回提到,不能教出来一帮就业率低下的学生啊,尤其这可是开封府。再说了,作为一个自家的学校,也不能浪费了其职能。
而包拯提出来的,无论哪一项,对于读书人们来说可都是一个好方向。科举出头的不多,大部分读书人,能够去一些小书院、县学工作都算不错了,更何况是府学或者开封府衙。
在这样的地方,和官员接触多,机会也多多了。
一时之间,大家纷纷都想去告诉家里读书的亲朋好友了,到开封府学读书,听起来就业好像更有保障一些啊。
毕竟他们不但提供那种留任府学和进入府衙的机会,在教学方面,也以实用为主,进入治事斋,可以学到很多更为实用的知识。
还有人大喊一声:“府尊!那请问,您说有选修学科,那请问,能不能选修开封府食堂啊?”
一语既出,现场顿时安静了好一会儿。
开封府众人也纷纷愕然,呆在原地。
接着,现场就发出了更大的鼓噪声,那个不知道是谁喊出来的话,似乎开启了大家的思路。
“是啊!府尊,食堂能不能也开一个斋啊,既然种田也能开一个斋,为什么做菜不能?”
“就是,如果开了,我一定叫我儿子去考,出来之后那得多吃香!”
包拯简直哭笑不得,“诸位,不是这样……治理农田并非种地的意思……”好吧,虽然说他们也会让学生亲自去种地。
“我们虽然分治事斋,也讲究学以致用,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向学的地方。”
所以,大家就不要再做梦了……
百姓们听到包拯这样说,纷纷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唉,我就知道,怎么可能啊……”
“到底是谁说烹饪斋的,真是荒谬!”
“别提了,要是真开斋了,你不想去吗?”
“想有什么用,人家那菜谱,能教给你么?”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还是好失望啊!”
……
云雁回站在一旁,念念有词。
公孙策今日随行,听到些许动静,凑过去捕捉到了几个词,不禁莞尔,“雁哥儿,这就起上外号了?听起来倒是有点意思,也挺符合咱们府学的方向。”
云雁回尴尬笑道:“这不都是刚刚这动静闹的。”这些人也真是脑洞大开,人家一个正经官学,还给你搞烹饪斋,你以为是新东方啊?
公孙策摇头晃脑,念叨道:“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嗯,越咂摸越有点意思。”
由于公孙策后来也在开封府学中教授,也正是在他的推广之下,越来越多的开封府学学子以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为本校俗称,起先只是在学子之间流传、调侃,后来竟为东京市民广为周知,流传深远。
始作俑者云雁回表示,这可绝对不是他的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