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第440章 进城抓捕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明官府与岛上黎苗两族居民的关系并不和谐,中原政权对琼州岛的统治,几乎都是伴随着与黎人原住民之间不断的争斗。而被作为平定黎乱的力量而引入琼州岛的苗兵,在岛上定居数代之后也陷入了与黎人相似的境地——没有耕地、铁制农具和相应的耕种技术,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被汉人掌控着,他们只能以靠山吃山的方式生存下来,并且在这种艰难的状况之下还得向大明官府纳赋税,服劳役,忍受各种不平等的待遇。
官府对于黎苗两族的有意打压,自然会招来他们的不满,这种不满往往会不定期地因为某些小矛盾而引发大冲突,几乎每隔数年,就会爆发官府与这两族之间,以及这两族互相之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
由于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矛盾,但凡是靠近黎苗聚居区的州县,治安状况都不会太好,昌化自然也不会例外。肖老三在昌化县城当这个把总,也经历过几次武装冲突,最近的一次就在五年前,当时石子峒的黎人将县衙派去征税的税吏两只耳朵都割了,还封锁了进山的通道,而昌化官府也关闭了所有向黎人供应日用品的渠道。不过黎人的反抗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来自山外的补给线被切断三个月之后,黎人还是选择了服软,以换得他们无法自产的食盐、药材和稻米。
在肖老三看来,对待这些黎人苗人就应该采用一直以来的手段,封锁他们的贸易渠道,把盐铁米这几样必需品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就足以有效地控制住这些目无王法的山民。至于说修建道路,让这些山民有机会走出他们世世代代所生活的封闭环境,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十分危险——这些人走出大山之后,势必要与汉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和生产资料,这个矛盾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不过海汉人的想法显然有所不同,他们不但要修筑一条通往内陆山区的道路,而且还早早就跟当地的黎人取得了联系,并且协助他们外迁。肖老三听说石子峒已经跟海汉人达成了协议,由海汉人为他们在昌化县城以北五里的山地另外构筑一片居住区,并且指导他们种植一些山地农作物——据说是能卖出大价钱的香料作物。目前石子峒的黎人虽然还没有迁居,但那片山区附近的新居住区据说已经开始在施工了,看样子海汉人并不是在开玩笑,他们是真的打算把这些黎人迁出内陆,并且会支持黎人在临海区域另起炉灶。
这对昌化县城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好消息,肖老三认为这不但不会让那些易怒的黎人们安静下来,反而会因为与汉人聚居区的距离缩短,而容易生出更多的事端。但既然海汉人出得起价钱,并且已经提前就预付了一年的款项,肖老三就算有什么意见,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默默地装作不知道。不过处于谨慎考虑,肖老三还是让守城的士兵多多留意城外的工地,防备着海汉人玩花样。
一个时辰之前,城外的筑路工地上出现动乱,有二十多人脱离工地,一路狂奔进入昌化县城,这事肖老三也已经接到了报告。守城的士兵虽然觉得状况有些怪异,但这些人身上并没有携带任何危险物品,而且全是汉人,似乎也找不到拒绝他们入城的理由,于是都给放进了城里。没想到这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很快海汉民团的人就到了,而且看架势是直接冲着城门来的,值守的士兵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报知肖老三。
“海汉民团来了?全副武装有上百人?”听到这个消息,肖老三只觉得脑门有点发痛。
海汉民团的事迹,肖老三以前也有所耳闻,但真正见识还是这批人进驻到昌化渔港之后。十多天之前,海汉人很客气地递了请帖,邀请肖老三以及本地一些数得上号的地主、老板前往城外某地参观民团演练。当然这看也不白看,凡是接受邀请前去观看的人,都可以获得一套由海汉赠送的玻璃碗碟——这玩意儿在市面上至少要十五到二十两银子。
于是当时接到邀请的人几乎都去了,而他们也就由此亲眼见证了传说中靠着火枪大炮征服了安南国的海汉民团,实地感受了一下什么才是强悍的军队。以肖老三的“专业眼光”来看,海汉民团的精锐程度大概已经超过了所有他所见识过的军队,包括驻扎在琼州府城的所谓正军在内。如果海汉人的军队真如传闻中那样多达数千人规模,那估计平推整个琼州岛都够了。
肖老三虽然只是个小小把总,没见过多少世面,但他脑子也不傻,看过民团的所谓军演之后,他也明白这是海汉人有意示威的举动,意思无非是给本地的这些头面人物都提个醒,千万不要试图跟他们作对。而由此肖老三也明白了,为什么南边的崖城官府会对海汉人的所作所为熟视无睹,甚至还有意包庇,除了收够了银子之外,大概时刻处于海汉人的武力威胁之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昌化县城距离海汉人的驻地可比崖城与三亚之间的距离近多了,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县城城墙上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海汉人营区的哨塔,而且据说海汉民团在本地的驻军数量会随着劳工投入数量的增加而同步上升,这基本就意味着昌化县城完全被置于了海汉民团的外围监控之下。肖老三对于这种处境也没有什么反抗的手段,只能默默地窝在城里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海汉人手下的劳工逃入城中,肖老三并没有把这当成一件大事,但海汉民团追着就来了,那他就不能再继续装聋作哑下去了,毕竟双方也有口头协定,民团的人是不能成建制地携带武器进城的。
肖老三顾不得披盔戴甲,就穿着一身布衣便赶到了城门口。此时乔志亚率领的民团军已经到了城下,而守城的士兵为了预防意外发生,也提前关闭了城门。
肖老三趴在城墙垛口上,将头探出去对下面喊话道:“城下海汉民团听令,速速离开此地,勿做不智之事!”
乔志亚跟这肖老三也打过两次交道,便喊话回应道:“肖把总,你先下来把城门开了,有话面对面说,这么喊话太费劲!”
肖老三道:“开门之后,须得约束好贵方军士,不得进城!”
“好好好,没得到你同意之前,我不让他们进城,总行了吧?”乔志亚挥挥手道:“赶紧开门。”
肖老三当然没指望着在城墙上喊几句话就让海汉民团的人退走,这么做的目的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姿态,起码让旁观者认为局面还是被自己控制住的。至于真给海汉人吃闭门羹,肖老三可没打算做这么绝,到时候海汉人要是一怒之下发兵攻城,那谁来收拾这烂摊子?
总之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拖,如果连拖都没法拖……那大概也只能装死了。肖老三抱着这样的打算,命令士兵打开了城门。
乔志亚让民团士兵留在原地,自己一人上前,肖老三也依样画葫芦,两人便在城门外进行了一次单独会谈。
肖老三道:“乔少校,当初可是说好了民团不进昌化县城的!”
乔志亚摇头道:“现在情况不一样,我们有二十多个苦役逃进城里了,如果你现在马上能把人抓住交还给我们,那我们可以不进城。肖把总,这些人可都是当初在广东造反生事的乱党土匪,放任他们逃进城里,很容易出事的。”
“给在下一夜时间如何?待在下缉捕这些人之后,定会交还给贵方。”肖老三并不完全相信乔志亚的说法,但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死,总之先拖住再说。
乔志亚也根本不吃这套,继续摇头道:“现在、立刻、马上交人,不然就请让我们进城自己去抓。”
肖老三皱眉道:“那贵方是不打算遵守当初所订下的协议了?”
“协议里并没有允许你们包庇逃犯这一条。”乔志亚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让路,我们进去抓人,然后平静地离开昌化城。另一条路是你继续堵在这里,我干掉你,然后进城抓人。”
“大胆!你竟敢谋害朝廷命官……”肖老三又气又怕,他知道海汉人手段不少,而且真的会干出一些胆大包天的事情。据说崖州水寨的前任参将到任不足三月就死于海盗袭击,其实就是海汉人干出来的事情。人家连参将都敢对付,自己这个把总似乎也并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正因为你是朝廷命官,所以我现在才站在这里跟你慢慢谈。”乔志亚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肖老三无力的争辩:“你知道我们在安南国是怎么做的吗?不投降,我们就直接用火炮把城墙轰成渣,然后再进城剿灭残余。”
乔志亚指了指肖老三背后的城门:“像昌化县城这样的城墙,我觉得大概十炮就够了,肖把总你认为呢?”
“我肖老三麾下也有几百弟兄,岂能……岂能……”肖老三很想说几句话壮壮声色,但实在没有足够的底气来吹牛皮。手底下的军队是什么状况,他自己最清楚不过,要是海汉人真打算武力攻打昌化县城,这些家伙大概不会有勇气与对手决一死战。
“肖把总,可以避免的冲突,为什么要让它爆发呢?我们并不想冒犯你,也不打算惊扰城内居民的生活,我们只想抓回这些犯人,然后把他们带去应该在的地方。”乔志亚很适时地给肖老三递上了台阶:“肖把总只要行个方便,让我们进城,一个时辰就能解决问题,完事之后我们的人就离开县城,绝不逗留。”
“这……合适吗?”肖老三的口气终于开始有所松动。
“没什么不合适的。我们进城并不是针对大明的敌对行动,而是配合肖把总缉捕盗匪。”乔志亚对肖老三使个眼色道:“实际上我们是接受你的指挥调派,才会进城协助官府,情况就是这么简单。”
“我的指挥调派?”肖老三一时愕然,但很快便清醒过来——这可不就是自己一直盼着能榜上大腿的机会吗?如果帮了海汉人这一次忙,想必日后也当会有所回报的。
“没错,肖把总是昌化官阶最高的军官,这里的所有武装人员当然是应该要听从你的命令了。”乔志亚毫不吝啬地开始给肖老三戴高帽子。
“既然如此,那就给你们一个时辰,切勿失信!”肖老三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冒险一试。因为他知道海汉人的确没有占领昌化县城的必要,海汉人在海边建的那片营地的面积几乎已经超过了昌化县城,他们既然有能力自行建设一片新城区,昌化县城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
乔志亚点点头,然后回身向后招了招手,得到指令的民团军立刻以两列纵队小跑入城。随队入城的还有刚才临时从工地上征调的多名归化民,他们的任务主要是辨识抓捕对象,以免出现漏网之鱼。
乔志亚回头见肖老三额头已经开始浸出汗水,当下笑着安慰道:“肖把总不用紧张,我刚才说的话并不是诳你,我们只是进城抓人,并没有其他目的。”
肖老三强笑着应道:“如此便是最好。”
当然事实情况可并不像乔志亚承诺的那么平静,这批民兵入城后立刻以班排为单位分成数个行动小组,从北门开始,由北至南梳理城内的街道和民房。昌化县城从空中俯瞰成方形,城内面积不大,可供躲藏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很快便有民兵发现了逃亡者的踪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明官府与岛上黎苗两族居民的关系并不和谐,中原政权对琼州岛的统治,几乎都是伴随着与黎人原住民之间不断的争斗。而被作为平定黎乱的力量而引入琼州岛的苗兵,在岛上定居数代之后也陷入了与黎人相似的境地——没有耕地、铁制农具和相应的耕种技术,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被汉人掌控着,他们只能以靠山吃山的方式生存下来,并且在这种艰难的状况之下还得向大明官府纳赋税,服劳役,忍受各种不平等的待遇。
官府对于黎苗两族的有意打压,自然会招来他们的不满,这种不满往往会不定期地因为某些小矛盾而引发大冲突,几乎每隔数年,就会爆发官府与这两族之间,以及这两族互相之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
由于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矛盾,但凡是靠近黎苗聚居区的州县,治安状况都不会太好,昌化自然也不会例外。肖老三在昌化县城当这个把总,也经历过几次武装冲突,最近的一次就在五年前,当时石子峒的黎人将县衙派去征税的税吏两只耳朵都割了,还封锁了进山的通道,而昌化官府也关闭了所有向黎人供应日用品的渠道。不过黎人的反抗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来自山外的补给线被切断三个月之后,黎人还是选择了服软,以换得他们无法自产的食盐、药材和稻米。
在肖老三看来,对待这些黎人苗人就应该采用一直以来的手段,封锁他们的贸易渠道,把盐铁米这几样必需品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就足以有效地控制住这些目无王法的山民。至于说修建道路,让这些山民有机会走出他们世世代代所生活的封闭环境,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十分危险——这些人走出大山之后,势必要与汉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和生产资料,这个矛盾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不过海汉人的想法显然有所不同,他们不但要修筑一条通往内陆山区的道路,而且还早早就跟当地的黎人取得了联系,并且协助他们外迁。肖老三听说石子峒已经跟海汉人达成了协议,由海汉人为他们在昌化县城以北五里的山地另外构筑一片居住区,并且指导他们种植一些山地农作物——据说是能卖出大价钱的香料作物。目前石子峒的黎人虽然还没有迁居,但那片山区附近的新居住区据说已经开始在施工了,看样子海汉人并不是在开玩笑,他们是真的打算把这些黎人迁出内陆,并且会支持黎人在临海区域另起炉灶。
这对昌化县城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好消息,肖老三认为这不但不会让那些易怒的黎人们安静下来,反而会因为与汉人聚居区的距离缩短,而容易生出更多的事端。但既然海汉人出得起价钱,并且已经提前就预付了一年的款项,肖老三就算有什么意见,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默默地装作不知道。不过处于谨慎考虑,肖老三还是让守城的士兵多多留意城外的工地,防备着海汉人玩花样。
一个时辰之前,城外的筑路工地上出现动乱,有二十多人脱离工地,一路狂奔进入昌化县城,这事肖老三也已经接到了报告。守城的士兵虽然觉得状况有些怪异,但这些人身上并没有携带任何危险物品,而且全是汉人,似乎也找不到拒绝他们入城的理由,于是都给放进了城里。没想到这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很快海汉民团的人就到了,而且看架势是直接冲着城门来的,值守的士兵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报知肖老三。
“海汉民团来了?全副武装有上百人?”听到这个消息,肖老三只觉得脑门有点发痛。
海汉民团的事迹,肖老三以前也有所耳闻,但真正见识还是这批人进驻到昌化渔港之后。十多天之前,海汉人很客气地递了请帖,邀请肖老三以及本地一些数得上号的地主、老板前往城外某地参观民团演练。当然这看也不白看,凡是接受邀请前去观看的人,都可以获得一套由海汉赠送的玻璃碗碟——这玩意儿在市面上至少要十五到二十两银子。
于是当时接到邀请的人几乎都去了,而他们也就由此亲眼见证了传说中靠着火枪大炮征服了安南国的海汉民团,实地感受了一下什么才是强悍的军队。以肖老三的“专业眼光”来看,海汉民团的精锐程度大概已经超过了所有他所见识过的军队,包括驻扎在琼州府城的所谓正军在内。如果海汉人的军队真如传闻中那样多达数千人规模,那估计平推整个琼州岛都够了。
肖老三虽然只是个小小把总,没见过多少世面,但他脑子也不傻,看过民团的所谓军演之后,他也明白这是海汉人有意示威的举动,意思无非是给本地的这些头面人物都提个醒,千万不要试图跟他们作对。而由此肖老三也明白了,为什么南边的崖城官府会对海汉人的所作所为熟视无睹,甚至还有意包庇,除了收够了银子之外,大概时刻处于海汉人的武力威胁之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昌化县城距离海汉人的驻地可比崖城与三亚之间的距离近多了,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县城城墙上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海汉人营区的哨塔,而且据说海汉民团在本地的驻军数量会随着劳工投入数量的增加而同步上升,这基本就意味着昌化县城完全被置于了海汉民团的外围监控之下。肖老三对于这种处境也没有什么反抗的手段,只能默默地窝在城里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海汉人手下的劳工逃入城中,肖老三并没有把这当成一件大事,但海汉民团追着就来了,那他就不能再继续装聋作哑下去了,毕竟双方也有口头协定,民团的人是不能成建制地携带武器进城的。
肖老三顾不得披盔戴甲,就穿着一身布衣便赶到了城门口。此时乔志亚率领的民团军已经到了城下,而守城的士兵为了预防意外发生,也提前关闭了城门。
肖老三趴在城墙垛口上,将头探出去对下面喊话道:“城下海汉民团听令,速速离开此地,勿做不智之事!”
乔志亚跟这肖老三也打过两次交道,便喊话回应道:“肖把总,你先下来把城门开了,有话面对面说,这么喊话太费劲!”
肖老三道:“开门之后,须得约束好贵方军士,不得进城!”
“好好好,没得到你同意之前,我不让他们进城,总行了吧?”乔志亚挥挥手道:“赶紧开门。”
肖老三当然没指望着在城墙上喊几句话就让海汉民团的人退走,这么做的目的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姿态,起码让旁观者认为局面还是被自己控制住的。至于真给海汉人吃闭门羹,肖老三可没打算做这么绝,到时候海汉人要是一怒之下发兵攻城,那谁来收拾这烂摊子?
总之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拖,如果连拖都没法拖……那大概也只能装死了。肖老三抱着这样的打算,命令士兵打开了城门。
乔志亚让民团士兵留在原地,自己一人上前,肖老三也依样画葫芦,两人便在城门外进行了一次单独会谈。
肖老三道:“乔少校,当初可是说好了民团不进昌化县城的!”
乔志亚摇头道:“现在情况不一样,我们有二十多个苦役逃进城里了,如果你现在马上能把人抓住交还给我们,那我们可以不进城。肖把总,这些人可都是当初在广东造反生事的乱党土匪,放任他们逃进城里,很容易出事的。”
“给在下一夜时间如何?待在下缉捕这些人之后,定会交还给贵方。”肖老三并不完全相信乔志亚的说法,但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死,总之先拖住再说。
乔志亚也根本不吃这套,继续摇头道:“现在、立刻、马上交人,不然就请让我们进城自己去抓。”
肖老三皱眉道:“那贵方是不打算遵守当初所订下的协议了?”
“协议里并没有允许你们包庇逃犯这一条。”乔志亚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让路,我们进去抓人,然后平静地离开昌化城。另一条路是你继续堵在这里,我干掉你,然后进城抓人。”
“大胆!你竟敢谋害朝廷命官……”肖老三又气又怕,他知道海汉人手段不少,而且真的会干出一些胆大包天的事情。据说崖州水寨的前任参将到任不足三月就死于海盗袭击,其实就是海汉人干出来的事情。人家连参将都敢对付,自己这个把总似乎也并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正因为你是朝廷命官,所以我现在才站在这里跟你慢慢谈。”乔志亚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肖老三无力的争辩:“你知道我们在安南国是怎么做的吗?不投降,我们就直接用火炮把城墙轰成渣,然后再进城剿灭残余。”
乔志亚指了指肖老三背后的城门:“像昌化县城这样的城墙,我觉得大概十炮就够了,肖把总你认为呢?”
“我肖老三麾下也有几百弟兄,岂能……岂能……”肖老三很想说几句话壮壮声色,但实在没有足够的底气来吹牛皮。手底下的军队是什么状况,他自己最清楚不过,要是海汉人真打算武力攻打昌化县城,这些家伙大概不会有勇气与对手决一死战。
“肖把总,可以避免的冲突,为什么要让它爆发呢?我们并不想冒犯你,也不打算惊扰城内居民的生活,我们只想抓回这些犯人,然后把他们带去应该在的地方。”乔志亚很适时地给肖老三递上了台阶:“肖把总只要行个方便,让我们进城,一个时辰就能解决问题,完事之后我们的人就离开县城,绝不逗留。”
“这……合适吗?”肖老三的口气终于开始有所松动。
“没什么不合适的。我们进城并不是针对大明的敌对行动,而是配合肖把总缉捕盗匪。”乔志亚对肖老三使个眼色道:“实际上我们是接受你的指挥调派,才会进城协助官府,情况就是这么简单。”
“我的指挥调派?”肖老三一时愕然,但很快便清醒过来——这可不就是自己一直盼着能榜上大腿的机会吗?如果帮了海汉人这一次忙,想必日后也当会有所回报的。
“没错,肖把总是昌化官阶最高的军官,这里的所有武装人员当然是应该要听从你的命令了。”乔志亚毫不吝啬地开始给肖老三戴高帽子。
“既然如此,那就给你们一个时辰,切勿失信!”肖老三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冒险一试。因为他知道海汉人的确没有占领昌化县城的必要,海汉人在海边建的那片营地的面积几乎已经超过了昌化县城,他们既然有能力自行建设一片新城区,昌化县城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
乔志亚点点头,然后回身向后招了招手,得到指令的民团军立刻以两列纵队小跑入城。随队入城的还有刚才临时从工地上征调的多名归化民,他们的任务主要是辨识抓捕对象,以免出现漏网之鱼。
乔志亚回头见肖老三额头已经开始浸出汗水,当下笑着安慰道:“肖把总不用紧张,我刚才说的话并不是诳你,我们只是进城抓人,并没有其他目的。”
肖老三强笑着应道:“如此便是最好。”
当然事实情况可并不像乔志亚承诺的那么平静,这批民兵入城后立刻以班排为单位分成数个行动小组,从北门开始,由北至南梳理城内的街道和民房。昌化县城从空中俯瞰成方形,城内面积不大,可供躲藏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很快便有民兵发现了逃亡者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