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阁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424.第424章 不期而至
424.第424章 不期而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樗蒲、握槊之类的博弈游戏刺激感实足。对于用金丸射够了鸦雀的月光来说是一个新的兴趣点。她非常喜欢这一类游戏,总是邀约元仲华和她一起玩。
元仲华从来都对这种棋类没什么兴趣。觉得五木之戏不过就是掷来掷去地求运气,胜了又能如何?败了又怎么样?但既然月光那么喜欢,她也就时不时地与她玩一会儿。
之前元仲华也算是好音律,喜欢吹笛子。现在笛子是很久不吹了,月光见过她枕边放的半截玉笛。感觉元仲华很珍爱,可又不知道是为什么她如此喜欢已经毁坏之物。
现在元仲华的心思全在菩提身上,菩提也占用了她的大部分时间。月光在大将军府住的日子不短了,她也非常喜欢菩提和阿肃,但究竟自己没有生养过孩子,不懂得为人父母的道理,还是玩心很重。
“你倒最盼着我赶紧离开?”月光也靠进了凭几里,顿时觉得舒服无比。在这样北风呼啸的冬夜,她觉得和元仲华共坐夜话也是挺惬意的事。
她倒是一点都不着急,也一点都没多想。她甚至觉得住在这儿比晋阳霸府那个冷冰冰的地方有意思很多。虽然她的夫君高王也算是独宠她,但总让她觉得有点不真实。
乍然说起要走,她还真的很舍不得元仲华。
元仲华看着她听她说话,笑道,“我才不盼你走,若是我留你在此,你真的肯留吗?”
月光半真半假地笑道,“长公主留我,我自然不走,只怕长公主不是真心。”
元仲华刚要玩笑几句,忽然听见有脚步声,然后便看到阿娈匆匆走进来,面色沉郁,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把元仲华的注意力立刻吸引了过去。
月光见元仲华变了脸色,也转过头去。
“柔然世子在府门口,要见殿下和王妃。”她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月光。
“柔然世子?”元仲华立刻坐直了身子,她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我大兄来了?!”月光却是又惊又喜,已经起身要下床去。
“大将军呢?”元仲华问阿娈。
高澄回邺城有些日子了。但元仲华见他的次数屈指可数。总觉高澄心里有事,一改常性,元仲华心里也疑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冷漠。不过,柔然世子突然来访,怎么说都该府里的郎主出面。
“大将军今日不在府里。”阿娈回道,又补充了一句,“前几日郎主倒都在。”
元仲华没说话。不管他在还是不在,反正他们都没见面。不用问也知道,想必是在东柏堂。不知道高澄回邺城后去了东柏堂几次,也不清楚他知道了元玉仪生子夭折的事后究竟是什么反映。
“柔然世子是要拜见大将军,但听说大将军不在府里,知道王妃在此,所以才请见殿下和王妃。”阿娈又解释了一句。
月光久不见亲人,早就按捺不住了,向元仲华笑道,“不必长公主费周章,我自己去见大兄。”说完就起身向外面走去。
元仲华向阿娈吩咐道,“去告诉柔然世子,我不便见他。尽管让王妃和她兄长叙旧,命奴婢们好好服侍。”
阿娈想了想,但还是迟疑着问道,“要不要去东柏堂请大将军回来?”
“不必。”元仲华却没有一点犹豫。“大将军自然会知道,不用多事。”
东柏堂里,出人意料地大将军没有宽阔、华丽的鸣鹤堂,只在温室和几个心腹密议。
小有小的好处。冷得刺骨,北风肆虐的冬天,小小的斗室中温暖如春,而且因为小,格外让人觉得有安全感。
除了高澄,还有陈元康、崔季舒、崔暹。
高澄回邺城以后,崔季舒和崔暹不是第一次见高澄。但是高澄召他们来东柏堂还是第一次。说不上来是哪儿,崔季舒和崔暹都觉得大将军与往日不同。可又说不上来是哪儿不同。
只有陈元康不觉得。
“大将军,暹听说高王在玉壁受了伤,又染了病,不知道情势如何了?”崔暹第一个忍不住先问出来。
崔暹的语气非常关切,同时盯着高澄看他神色。
灯烛璨璨,炭火雄雄,温室里又亮又温暖。坐在筵床上的高澄几乎被亮光照得一张面孔上纤毫毕现,无可隐藏。他一双绿色的眼睛里有种如鹰隼般冷静得可怕的东西。
“崔暹,你怎么说话呢?郎主就在这儿,你还说什么坊间传言?拿流言来质问郎主,你这是什么意思?如此无礼,难道要让我这个叔父在郎主面前惩戒你不成?”崔季舒抢在高澄前面,先训斥了自己的侄儿。
崔季舒是不满崔暹怎么说话这么直率,还把什么“听说”样的词都用上了。在他心里,大将军有什么决断自然不会瞒着他们几个心腹之人,有什么事要做也会直说。如此,等吩咐便是了,何须无端猜测?
陈元康瞟了一眼崔氏叔侄,他什么话也没说。
高澄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处,好像头疼似的。温室内很热,他衣着随意,只穿着件元青色的袍子,抬臂之际宽宽的大袖滑了下去,露出肌肉结实的小臂。他也没有戴冠,只用一只玉簪束发,倒显得干净利落。
这么深色的袍子,让他变得成熟又深沉。崔季舒忽然觉得他有点不认识高澄了。强烈的灯光下,他甚至在他眼角处看到了沉积的岁月风尘。这让他太意外。不知怎么走神,想起了初到邺城辅政时的那个曾经过于年轻的渤海王世子。
“季伦听说的不假。”高澄坐直了身子直视崔季舒。“流言不做理会,自然不攻自破。越是解释传言就越神乎其神。”
高澄一会儿说“不假”,一会儿又说“流言”。崔氏叔侄都是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大将军的意思,但还是有点不敢相信。高王难道真会不虞?崔季舒和崔暹都瞪大眼睛看着高澄。高澄的意思很明显是要封锁这个消息。
“高王征战玉壁,受点伤很正常。偶染微恙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大将军回邺城这么久,就算是战事劳累,也该休息过来了吧?”崔季舒第一个反映过来,先接上了话。
崔季舒不愧是高澄的密友兼心腹,把高澄的心思心领神会到极处,立刻就自己先装得有模有样。而且,提醒了高澄这些日子的反常之处,这是不应该的。要做戏,扮全套,当然不能不注意细节。
“叔正兄说得是,”高澄淡淡一笑,“正好主上腊日要在宫中大傩,兼宫宴,正值大胜西寇,年头岁尾,且该一乐。听说皇后也有了身孕,这是大好事。”高澄笑得有点疲惫。
陈元康和崔氏叔侄都看出来他是在努力要求自己。三个人心里各有滋味。高王的病来得太突然,谁都没想到大事这么快到眼前。有多少人要安抚,有多少事要抓紧,还有多少要留意的,一时之间想起来处处都是头绪,这都要靠高澄自己能撑得住,稳得下来。
崔季舒看着高澄不禁有点心疼他。
“晋阳不用担心,”高澄浅浅提了一句,当然要先说需要担心之处。“宫里要留意,”他看一眼崔季舒,他是黄门侍郎。“济北王、华山王、高阳王这些宗室。”高澄只提了几个人,具体没再往下说。
崔季舒心里大感安慰,可见大将军平时虽然没有大肆杀伐,但心里都明白谁才是背后阴影里的那些人。
“大将军,皇后是关键之人,大将军该亲自进宫去安抚好皇后。”崔暹说到了重要之处。
“没错。我自然会入宫。”高澄颔首表示认可,终于吩咐了一句,“留意太原公府第,”接下来又转了话锋,“以免侯尼于在这个时候犯糊涂,让我为难。”高澄的话说得不深。
这个弟弟心机重,有时候感觉很奉承他,有时候又觉得看不透他。但不管怎么说,终究是自己的亲弟弟,关键时刻估计他也不会做傻事。之前每次重要的事,高洋也确实都很明白。
可不知为什么,高澄心里就是对高洋有点说不上来的瞧不透彻的感觉。但现在不是他细想这事的时候。他相信,只要晋阳霸府的权力顺利转接到他手中,安抚好了皇帝元善见,震慑住了宗室诸王,就不会有大事。
至于大臣们,他辅政这些年来,是做了不少革新除弊的事,但后来也渐渐怀柔,算是弥补,总还是有效果的。好处就在于,两魏之战的延续也是他立威的好机会。如今再加上他辅政以来慢慢国富民安,修律例以订规矩,也算是稳定下来了。
现在只要瞒住消息,不要让南梁、柔然,还有宇文泰趁这个机会兴兵,边患不起,再者内乱不兴,过了非常时期,自然就好了。如果内乱、边患一起来,那便要有大麻烦。
“大将军,还有一人须留意。”陈元康等二崔没话说了才提醒道,“侯景在豫州,不可不防。”
陈元康的话立刻让温室里的气氛凝重起来。
这个最重要的不安定因素,让所有人都忽视了。
一个高仲密就引起这么大一场麻烦,侯景如果也作乱了,那会是多大的麻烦?侯景的所作所为,谁心里都非常明白。
三个人一起看着高澄。
高澄微微点了点头,“邙山大捷,濮阳郡公功不可没。天子下诏,命郡公入朝行封赏。天子感郡公之功劳,急切欲相见,请郡公不辞劳苦入都,于腊日宫中大傩时宫宴上,天子亲赐酒食以慰之。”
他说完目光冷峻地扫过其余三个人。
这是要假天子之诏命调侯景入都,以防他远在豫州听说了什么消息会生变。
崔季舒浑身冷汗都下来了。没想到事态已经严重到如此。
崔暹没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
只有陈元康迎上高澄的目光,依旧平静。
柔然世子秃突佳不是无缘无故闯到大将军府来的。
秃突佳趁着宇文泰出征,后来西魏大败,国中混乱,连皇帝元宝炬也亲征去了,他这才有机会逃出魏宫,出了长安。
后来知道皇帝元宝炬在潼关受了伤,后来也死了,他心里也忍不住作叹。想西魏与柔然和亲,好像也就才是不久的事。花团锦簇般开场,如此惨淡的结尾,这和亲算是彻底失败了。
自己的阿姊落英死了,元宝炬也死了,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连他和宇文泰也从亲如兄弟变成了誓为仇敌,邦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破灭了。
秃突佳带着落英的侍婢桃蕊一起逃出了长安,到潼关时两魏之战已经收尾。宇文泰与新皇帝元钦一起奉先帝元宝炬的灵柩回长安,秃突佳避之唯恐不及。原本想去找高澄,又听说高澄没有东归,反倒是去了玉壁,这让他觉得奇怪,也随后潜行至玉壁。
等秃突佳到了玉壁,又听说东魏大丞相、渤海王高欢所率的东魏军久攻玉壁不下,极尽所能,损耗殆尽,胶着许久,最后不得不撤兵回晋阳。
引起秃突佳注意的是,传闻说高王受伤染病,命在垂危。大将军高澄从潼关到玉壁,就是为了护送即将不测的高王回晋阳。
秃突佳闻知此消息大惊。他一路尾随至晋阳,基本也就把事情的原委和细节差不多弄清楚了。尤其是知道高澄在晋阳并没有久留,没几日就回了邺城,这更让秃突佳起了疑心。
恐怕正是因为高欢病重,所以高澄才急于回邺城去稳定形势。如果高欢只是寻常伤病,他倒有可能在晋阳多逗留几日。
高澄一回邺城,秃突佳也追了过去。
柔然和西魏的和亲已经眼看着破碎了。如果高欢真死了,连他的妹妹月光也成了无用的王太妃,连个儿子都没有,这和亲不也是名存实亡?柔然自己也是强敌环伺,什么吐谷浑,什么突厥,哪个不是虎视眈眈?他的父亲可汗阿那瑰也染了病,他更不能不留心了。
他一定要想出办法趁这个东魏政局变化的关键时刻牢牢抓住核心的权力,为柔然谋利。
秃突佳这时候甚至后悔了。早知道如此,他当时就应该咬定了不松口,一定让高澄娶了月光,先生了子嗣再说。可现在后悔也晚了。
秃突佳被仆役带入府门,进去并没有走多远,进了一个僻静的小院落,稍有偏狭,但正合秃突佳的心意。
他入夜求见,听说大将军不在府里,想也知道高澄是去了东柏堂。但他早知道自己的妹妹,高王妃正在这儿,这是难得的机会,正好见一见。
“大兄!”一个带着惊喜的声音传来。
坐着的秃突佳和侍立的桃蕊都抬起头来。
樗蒲、握槊之类的博弈游戏刺激感实足。对于用金丸射够了鸦雀的月光来说是一个新的兴趣点。她非常喜欢这一类游戏,总是邀约元仲华和她一起玩。
元仲华从来都对这种棋类没什么兴趣。觉得五木之戏不过就是掷来掷去地求运气,胜了又能如何?败了又怎么样?但既然月光那么喜欢,她也就时不时地与她玩一会儿。
之前元仲华也算是好音律,喜欢吹笛子。现在笛子是很久不吹了,月光见过她枕边放的半截玉笛。感觉元仲华很珍爱,可又不知道是为什么她如此喜欢已经毁坏之物。
现在元仲华的心思全在菩提身上,菩提也占用了她的大部分时间。月光在大将军府住的日子不短了,她也非常喜欢菩提和阿肃,但究竟自己没有生养过孩子,不懂得为人父母的道理,还是玩心很重。
“你倒最盼着我赶紧离开?”月光也靠进了凭几里,顿时觉得舒服无比。在这样北风呼啸的冬夜,她觉得和元仲华共坐夜话也是挺惬意的事。
她倒是一点都不着急,也一点都没多想。她甚至觉得住在这儿比晋阳霸府那个冷冰冰的地方有意思很多。虽然她的夫君高王也算是独宠她,但总让她觉得有点不真实。
乍然说起要走,她还真的很舍不得元仲华。
元仲华看着她听她说话,笑道,“我才不盼你走,若是我留你在此,你真的肯留吗?”
月光半真半假地笑道,“长公主留我,我自然不走,只怕长公主不是真心。”
元仲华刚要玩笑几句,忽然听见有脚步声,然后便看到阿娈匆匆走进来,面色沉郁,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把元仲华的注意力立刻吸引了过去。
月光见元仲华变了脸色,也转过头去。
“柔然世子在府门口,要见殿下和王妃。”她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月光。
“柔然世子?”元仲华立刻坐直了身子,她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我大兄来了?!”月光却是又惊又喜,已经起身要下床去。
“大将军呢?”元仲华问阿娈。
高澄回邺城有些日子了。但元仲华见他的次数屈指可数。总觉高澄心里有事,一改常性,元仲华心里也疑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冷漠。不过,柔然世子突然来访,怎么说都该府里的郎主出面。
“大将军今日不在府里。”阿娈回道,又补充了一句,“前几日郎主倒都在。”
元仲华没说话。不管他在还是不在,反正他们都没见面。不用问也知道,想必是在东柏堂。不知道高澄回邺城后去了东柏堂几次,也不清楚他知道了元玉仪生子夭折的事后究竟是什么反映。
“柔然世子是要拜见大将军,但听说大将军不在府里,知道王妃在此,所以才请见殿下和王妃。”阿娈又解释了一句。
月光久不见亲人,早就按捺不住了,向元仲华笑道,“不必长公主费周章,我自己去见大兄。”说完就起身向外面走去。
元仲华向阿娈吩咐道,“去告诉柔然世子,我不便见他。尽管让王妃和她兄长叙旧,命奴婢们好好服侍。”
阿娈想了想,但还是迟疑着问道,“要不要去东柏堂请大将军回来?”
“不必。”元仲华却没有一点犹豫。“大将军自然会知道,不用多事。”
东柏堂里,出人意料地大将军没有宽阔、华丽的鸣鹤堂,只在温室和几个心腹密议。
小有小的好处。冷得刺骨,北风肆虐的冬天,小小的斗室中温暖如春,而且因为小,格外让人觉得有安全感。
除了高澄,还有陈元康、崔季舒、崔暹。
高澄回邺城以后,崔季舒和崔暹不是第一次见高澄。但是高澄召他们来东柏堂还是第一次。说不上来是哪儿,崔季舒和崔暹都觉得大将军与往日不同。可又说不上来是哪儿不同。
只有陈元康不觉得。
“大将军,暹听说高王在玉壁受了伤,又染了病,不知道情势如何了?”崔暹第一个忍不住先问出来。
崔暹的语气非常关切,同时盯着高澄看他神色。
灯烛璨璨,炭火雄雄,温室里又亮又温暖。坐在筵床上的高澄几乎被亮光照得一张面孔上纤毫毕现,无可隐藏。他一双绿色的眼睛里有种如鹰隼般冷静得可怕的东西。
“崔暹,你怎么说话呢?郎主就在这儿,你还说什么坊间传言?拿流言来质问郎主,你这是什么意思?如此无礼,难道要让我这个叔父在郎主面前惩戒你不成?”崔季舒抢在高澄前面,先训斥了自己的侄儿。
崔季舒是不满崔暹怎么说话这么直率,还把什么“听说”样的词都用上了。在他心里,大将军有什么决断自然不会瞒着他们几个心腹之人,有什么事要做也会直说。如此,等吩咐便是了,何须无端猜测?
陈元康瞟了一眼崔氏叔侄,他什么话也没说。
高澄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处,好像头疼似的。温室内很热,他衣着随意,只穿着件元青色的袍子,抬臂之际宽宽的大袖滑了下去,露出肌肉结实的小臂。他也没有戴冠,只用一只玉簪束发,倒显得干净利落。
这么深色的袍子,让他变得成熟又深沉。崔季舒忽然觉得他有点不认识高澄了。强烈的灯光下,他甚至在他眼角处看到了沉积的岁月风尘。这让他太意外。不知怎么走神,想起了初到邺城辅政时的那个曾经过于年轻的渤海王世子。
“季伦听说的不假。”高澄坐直了身子直视崔季舒。“流言不做理会,自然不攻自破。越是解释传言就越神乎其神。”
高澄一会儿说“不假”,一会儿又说“流言”。崔氏叔侄都是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大将军的意思,但还是有点不敢相信。高王难道真会不虞?崔季舒和崔暹都瞪大眼睛看着高澄。高澄的意思很明显是要封锁这个消息。
“高王征战玉壁,受点伤很正常。偶染微恙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大将军回邺城这么久,就算是战事劳累,也该休息过来了吧?”崔季舒第一个反映过来,先接上了话。
崔季舒不愧是高澄的密友兼心腹,把高澄的心思心领神会到极处,立刻就自己先装得有模有样。而且,提醒了高澄这些日子的反常之处,这是不应该的。要做戏,扮全套,当然不能不注意细节。
“叔正兄说得是,”高澄淡淡一笑,“正好主上腊日要在宫中大傩,兼宫宴,正值大胜西寇,年头岁尾,且该一乐。听说皇后也有了身孕,这是大好事。”高澄笑得有点疲惫。
陈元康和崔氏叔侄都看出来他是在努力要求自己。三个人心里各有滋味。高王的病来得太突然,谁都没想到大事这么快到眼前。有多少人要安抚,有多少事要抓紧,还有多少要留意的,一时之间想起来处处都是头绪,这都要靠高澄自己能撑得住,稳得下来。
崔季舒看着高澄不禁有点心疼他。
“晋阳不用担心,”高澄浅浅提了一句,当然要先说需要担心之处。“宫里要留意,”他看一眼崔季舒,他是黄门侍郎。“济北王、华山王、高阳王这些宗室。”高澄只提了几个人,具体没再往下说。
崔季舒心里大感安慰,可见大将军平时虽然没有大肆杀伐,但心里都明白谁才是背后阴影里的那些人。
“大将军,皇后是关键之人,大将军该亲自进宫去安抚好皇后。”崔暹说到了重要之处。
“没错。我自然会入宫。”高澄颔首表示认可,终于吩咐了一句,“留意太原公府第,”接下来又转了话锋,“以免侯尼于在这个时候犯糊涂,让我为难。”高澄的话说得不深。
这个弟弟心机重,有时候感觉很奉承他,有时候又觉得看不透他。但不管怎么说,终究是自己的亲弟弟,关键时刻估计他也不会做傻事。之前每次重要的事,高洋也确实都很明白。
可不知为什么,高澄心里就是对高洋有点说不上来的瞧不透彻的感觉。但现在不是他细想这事的时候。他相信,只要晋阳霸府的权力顺利转接到他手中,安抚好了皇帝元善见,震慑住了宗室诸王,就不会有大事。
至于大臣们,他辅政这些年来,是做了不少革新除弊的事,但后来也渐渐怀柔,算是弥补,总还是有效果的。好处就在于,两魏之战的延续也是他立威的好机会。如今再加上他辅政以来慢慢国富民安,修律例以订规矩,也算是稳定下来了。
现在只要瞒住消息,不要让南梁、柔然,还有宇文泰趁这个机会兴兵,边患不起,再者内乱不兴,过了非常时期,自然就好了。如果内乱、边患一起来,那便要有大麻烦。
“大将军,还有一人须留意。”陈元康等二崔没话说了才提醒道,“侯景在豫州,不可不防。”
陈元康的话立刻让温室里的气氛凝重起来。
这个最重要的不安定因素,让所有人都忽视了。
一个高仲密就引起这么大一场麻烦,侯景如果也作乱了,那会是多大的麻烦?侯景的所作所为,谁心里都非常明白。
三个人一起看着高澄。
高澄微微点了点头,“邙山大捷,濮阳郡公功不可没。天子下诏,命郡公入朝行封赏。天子感郡公之功劳,急切欲相见,请郡公不辞劳苦入都,于腊日宫中大傩时宫宴上,天子亲赐酒食以慰之。”
他说完目光冷峻地扫过其余三个人。
这是要假天子之诏命调侯景入都,以防他远在豫州听说了什么消息会生变。
崔季舒浑身冷汗都下来了。没想到事态已经严重到如此。
崔暹没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
只有陈元康迎上高澄的目光,依旧平静。
柔然世子秃突佳不是无缘无故闯到大将军府来的。
秃突佳趁着宇文泰出征,后来西魏大败,国中混乱,连皇帝元宝炬也亲征去了,他这才有机会逃出魏宫,出了长安。
后来知道皇帝元宝炬在潼关受了伤,后来也死了,他心里也忍不住作叹。想西魏与柔然和亲,好像也就才是不久的事。花团锦簇般开场,如此惨淡的结尾,这和亲算是彻底失败了。
自己的阿姊落英死了,元宝炬也死了,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连他和宇文泰也从亲如兄弟变成了誓为仇敌,邦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破灭了。
秃突佳带着落英的侍婢桃蕊一起逃出了长安,到潼关时两魏之战已经收尾。宇文泰与新皇帝元钦一起奉先帝元宝炬的灵柩回长安,秃突佳避之唯恐不及。原本想去找高澄,又听说高澄没有东归,反倒是去了玉壁,这让他觉得奇怪,也随后潜行至玉壁。
等秃突佳到了玉壁,又听说东魏大丞相、渤海王高欢所率的东魏军久攻玉壁不下,极尽所能,损耗殆尽,胶着许久,最后不得不撤兵回晋阳。
引起秃突佳注意的是,传闻说高王受伤染病,命在垂危。大将军高澄从潼关到玉壁,就是为了护送即将不测的高王回晋阳。
秃突佳闻知此消息大惊。他一路尾随至晋阳,基本也就把事情的原委和细节差不多弄清楚了。尤其是知道高澄在晋阳并没有久留,没几日就回了邺城,这更让秃突佳起了疑心。
恐怕正是因为高欢病重,所以高澄才急于回邺城去稳定形势。如果高欢只是寻常伤病,他倒有可能在晋阳多逗留几日。
高澄一回邺城,秃突佳也追了过去。
柔然和西魏的和亲已经眼看着破碎了。如果高欢真死了,连他的妹妹月光也成了无用的王太妃,连个儿子都没有,这和亲不也是名存实亡?柔然自己也是强敌环伺,什么吐谷浑,什么突厥,哪个不是虎视眈眈?他的父亲可汗阿那瑰也染了病,他更不能不留心了。
他一定要想出办法趁这个东魏政局变化的关键时刻牢牢抓住核心的权力,为柔然谋利。
秃突佳这时候甚至后悔了。早知道如此,他当时就应该咬定了不松口,一定让高澄娶了月光,先生了子嗣再说。可现在后悔也晚了。
秃突佳被仆役带入府门,进去并没有走多远,进了一个僻静的小院落,稍有偏狭,但正合秃突佳的心意。
他入夜求见,听说大将军不在府里,想也知道高澄是去了东柏堂。但他早知道自己的妹妹,高王妃正在这儿,这是难得的机会,正好见一见。
“大兄!”一个带着惊喜的声音传来。
坐着的秃突佳和侍立的桃蕊都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