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阁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138.第138章 :世子妃佛寺逢悲啼(一)
138.第138章 :世子妃佛寺逢悲啼(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邺城的天气出奇得好。一春一夏都风调雨顺,这是上天的暗示,至少是起到了暗示的作用。在上天的暗示中,不管是庙堂还是江湖,也都一平如镜,在平稳中向着极好的方向前行。政局安定,物阜民丰,兵精粮足……处处都显示着大将军高澄入都辅政之后的功绩。
大将军府里不闻外事,而最近数月以来一直是喜气洋洋。都因为世子妃有孕的缘故,多少人都盼着大将军将要出生的嫡子。不只是宫中皇帝、世子妃的兄长元善见,大丞相府里大将军高澄的母亲娄夫人等时不时遣人问候、赏赐,就是府里一应所有人无敢违逆世子妃。自然大将军所好所爱就是所有人所好所爱。
清晨时,阿娈看着侍女们给世子妃、冯翊公主元仲华着衣、梳妆。她如今不是要亲自动手服侍,而是数月以来时时刻刻不敢放松地盯着世子妃。世子的心思她最明白不过,当然也知道,世子妃哪怕是有一点点小小的意外,她的性命就要难保。
元仲华拒绝了奴婢的搀扶,自己走出寝居的屋子,立于庭院中闲眺。初入秋以来天气的炎热已经减了许多,再不像盛暑时那么难耐,在她心里已经是静极思动,毕竟她自己还是个小女孩,少不了有玩心。
初秋时的清晨是微有凉意的清新。天空蓝得像要透明一样,一丝云彩都没有。阳光耀眼,但并不炙烤。庭院里树木多,仍旧是茂盛如初,树叶浓绿,只是让人觉得和夏日时不同,有一种沉静下来的气质,还带着微微的一点即将别去的感伤。但不管怎么说,气息清新,秋日的清晨真是纯净到了极点。
元仲华看也不看身后、身侧的奴婢们,知道阿娈必定就在她身后,忽然发问,“车驾备好了吗?”
阿娈当然在她身后,听到这一问便一怔,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又不能不答,便问道,“殿下要去哪里?”
元仲华转过身看着她,反倒她是满脸疑惑,反问道,“怎么问我?不是昨日就说了今天去娲皇殿吗?”
阿娈更疑惑,这事她听都没听说过。不知道这个古灵精怪的世子妃又想要如何作乱。只得陪着笑软语哄劝道,“殿下站了半天累吗?还是先进去休息吧。”她没有得到世子的吩咐,只能先把话题岔开再说。
元仲华一听立刻小脸绷得紧紧的,学着娄夫人的样子,实际是故作严肃地道,“我说的话没听到吗?世子呢?去哪里了?”她这一问是反客为主,以守为攻,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夫君就有什么样的妻子。
阿娈还是不敢放松,也不敢提及世子昨夜宿在哪个侍妾处,又不敢触怒世子妃,依旧陪笑道,“世子今日在城郊园子里游宴,要晚上才回来。殿下是要奴婢去命人请世子回来吗?”究竟还是阿娈老到。
元仲华立刻拒绝道,“不用,不用请世子回来。你先备好车驾,我要出去。昨夜世子已经答应,允许我今天去娲皇殿上香。你快去准备,不然就来不及了。若是你不肯听吩咐,那就尽管找人去问世子。”她说的有板有眼,头头是道,好像真的就有这么回事似的。“不听吩咐”的罪名一扣,阿娈也不得不顾忌几分。
阿娈将信将疑,可又实在不敢惹她发脾气。只得先命人去准备,同时想着小心无大错,也暗中命人去禀报世子。
牛车“吱吱呀呀”不紧不慢地往中皇山行进,一路上秋色怡人,再加上气候舒服,冯翊公主元仲华坐在车中却极出神地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移步换景的新鲜景致。她难得有机会出来,早就不管自己这一心血来潮会有什么后果。
陪着侍奉在侧的阿鸾却不能像主母这么怡然自得,几乎是如坐针毡,后悔极了。等牛车在路上时她才弄明白,中皇山与邺城距离不近。为了世子妃的身子不便,又不敢尽极速而行,只能这么不快不慢地晃悠。若是这样,等到了中皇山的娲皇殿只怕都要到天黑了。那么今日无论如何都回不来。如果世子知道这事还好,要是世子根本不知道,这根本就是世子妃的主意,那她该如何跟世子交待?
阿鸾想到这儿心里更不安。可是一眼看到世子妃面带微笑,又气色极佳,想来是心里高兴,她也只有多多念佛,不要出了意外才好。
邺城的郊外是有一座园子。可是如果说是园子又有点勉强,其实不过是在山水林木之间点缀了不多几处亭台楼阁而已。谁都不明白,一向喜奢华又大手笔的大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此园无围墙,又引漳河水入园,建筑随意安排显得很简素。大将军深沉多思,谁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当然他喜欢什么都有人说好。而今日,天气晴好,大将军抛却俗事,就在这园林山水之间与门客们宴饮。
若说大将军有门客三千堪比孟尝君,那确实是有点夸张。不过若说大将军供养门客数不胜数,倒也是实话。值得一提的是,大将军的门客不拘出身,他心里自有量才之尺度。而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就是,大将军如今兼任吏部尚书,有为天子选材之责,那这些门客的前途若说未可限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门客们心里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崔暹。崔氏高门,但崔暹以无品之身因才具而被大将军赏识。陪大将军读书而入仕,然后平步青云由开府咨议迁左丞、吏部郎。门客中颇有人消息灵通,早有人传言说大将军有意用崔暹取代高慎为御史中尉。如果是真的,这可真是个极有震撼力的消息。
骠骑将军、御史中尉高慎不但出身渤海高氏,而且与大丞相高欢有旧。非但有旧,关联匪浅。其与长兄已故龙骧将军、司空高乾,三弟直阁将军高昂,甚至可以说是大丞相高欢某个时期的至关重要的扶持者。在大丞相高欢不能兼济天下时,为了更进一步,甚至让时值年幼,只有十岁的嫡长子高澄独自去拜见高慎而以其为同姓叔祖。
如今大将军已经大权在握,真的会为难这个叔祖而以自己选中的人材取而代之吗?眼看着如今大丞相极为迁就爱子,在众臣面前为爱子立威,而大将军任性高傲以己为尊,也难说会不会真的连父亲的面子一概不给,直接罢黜了这个原本就不情不愿认的“叔祖”。
坊间、宫中流言四起。
今日的邺城确实是难得的好天气,又是在这样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崔季舒手捧一觞独自立于林泉间看着稍远处自己的侄子崔暹代郎主大将军高澄与门客们相谈甚欢。他心里想着,郎主立意选材,多次和皇帝元善见论及选材任官之道,恐怕早就有许多人暗中不满了。这里面他觉得有诸多不妥,可又一时没来得及与郎主论辩个清楚。
正心事重重时,忽然看到郎主也正手捧一觞向他走来,面上微有笑意,让人看了心头安定极了。
高澄面如敷粉、眉似翠羽,尤其一双绿宝石般的眼睛真能摄人心魄。看他面无异色走来,直到走近了,崔季舒这才感觉到他已是满身酒气。郎主擅饮,不过看起来确实是今天心情极好。春风得意的样子,他是跟着高澄很久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
崔季舒原本想着有些话要推心置腑与高澄说,但又不想在他酒意甚浓的时候。谁知道他还没开口,高澄走近了在他面前坐下来,先将觞中酒饮尽了,便笑道,“季伦倒是甚得我意。”他忽然瞟了崔季舒一眼,“汝独坐在此为何?”
崔季舒笑道,“天色已经不早了,郎主又有醉意,不然就散了吧。”
高澄笑道,“无妨,夜饮也甚是有趣。”他听着身后谈笑甚欢的场面道,“叔正,且不可小觑了这些门客,选材任官就在其间。”
话说到此,崔季舒便也直言笑道,“郎主看人甚是独到、精准,自然不会有错。只是切勿操之过急,以免节外生枝。”崔季舒的心情很复杂。高澄选材不拘于门阀,而崔季舒心里却不能不以门第为尊。
高澄自己动手又注满一觞。他面上如敷了淡淡的胭脂,粉光滢润,甚是好看。却并不把崔季舒的话放在心上,笑道,“治世之道所依的便是官吏,吏治兴则社稷兴,方能引兵西去灭了那个如今也自认大丞相的竖子黑獭。若不迅疾行事,拖沓无期,何日才能东西一体、中兴社稷?”
这些话原本是在高澄心里的话,平日从来没说过,既便是对崔季舒。崔季舒知道郎主自从复立世子后一帆风顺,又能立威于朝堂其政绩卓见成效,难免生了贪功之心,又失于急切,便想着规劝。
正想着该怎么劝,忽然看到有个奴婢急匆匆而来,趋至高澄身边伏耳而语。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高澄立刻变了颜色,收了笑眉头微拧地站起身来。摆手示意那个奴婢退下去。又转过头来看着崔季舒,沉吟一瞬道,“叔正,汝所虑我心里自然也明白。只是若不在此时一鼓作气,只怕以后再想更进一步就要难上加难。高慎的事,我已经在主上面前做足了功夫,总不能就此没了下文。原本也是想以此人为警示,开吏治之新局面。今日且实话告诉你,我有意以季伦继高慎之职,以后官员任免我心中也有筹谋。率军西出潼关,我等了不是一日。只要萧墙之内安静了,便要行事。”
崔季舒没想到郎主和盘托出,原来坊间传言竟都是真的。可是难道高慎就一点没听到传闻吗?而高慎至今装聋作哑又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大大值得玩味。毕竟高慎根基深,人又老辣,若是世子在这事上栽了跟头,岂不又是一场大祸患?
高澄却不许崔季舒再说什么,示意他立刻同他一起出园子,说是有急事。
天色渐入黄昏。
果然不出阿娈所料想,等冯翊公主元仲华的车驾到了中皇山脚下已经是金乌西坠时。阿娈也不知道还在山园游宴的世子高澄有没有得到消息。想必这一日晚间更是回不去邺城了,心里格外惴惴不安。别无它法,唯有顾忌好了世子妃元仲华,若是世子妃稍有差池,那自己肯定就是性命堪忧了。
中皇山,山势连绵起伏。初秋时节满山依旧是浓绿一色而一眼望不到尽头。时值近黄昏,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所以更显得山势雄浑而巍为壮丽。冯翊公主元仲华立于山脚下抬头仰视,看到面前远处的峭壁上依山而建的宫阙层层递进,直上山顶,最高处如同在云端。让人不由觉得在那宫阙的最高处几乎就要手摘星辰、揽月入怀。
虽然在牛车上颠簸了一日,原本昏昏欲睡的元仲华却在下车看到中皇山及山上娲皇殿的时候顿时兴奋起来。这样的机会对她来说不可多得。此时不觉疲累,倒因为在车上坐得久了格外想舒展身子。
阿娈料着是回不去了,命跟着的人去娲皇殿洒扫安置世子妃晚间寝居之处。而她自己却一步不敢离开地跟在元仲华身侧。
元仲华也想尽快上山,阿娈却不敢放她按自己的想法沿阶而上。一来山高林密又是晚间唯恐路不熟而出意外;二来毕竟世子妃有孕在身,若是真失足滑跌出了什么意外,可就真是闯出滔天大祸来了。
再三恳求,直到伏地跪请,元仲华才不得不依着阿娈的主意乘步辇上山。好在步辇与乘车不同,坐于辇上四面皆空,无碍于观望景致。
阿娈仔细叮嘱了抬辇的小奴一定要留神足下。而她自己则一刻不敢放松地跟着步辇走上山来。阿娈平日也是服侍于深闺中,此番劳累实在是吃足了苦头。
等到上了中皇山半山腰,娲皇殿山门内,是个极大的院落。只是这庭院虽然很大却极简,只有两边侧殿,并院中边角处寥寥几株松柏,也就没有什么了。因为在山中,又是半山腰,所以更显得空旷且如悬空中。
院中当地有一极大青铜鼎,内中焚香。香雾茵蕴,青烟袅袅,四望青山无尽,更让人觉得恍入仙境。
邺城的天气出奇得好。一春一夏都风调雨顺,这是上天的暗示,至少是起到了暗示的作用。在上天的暗示中,不管是庙堂还是江湖,也都一平如镜,在平稳中向着极好的方向前行。政局安定,物阜民丰,兵精粮足……处处都显示着大将军高澄入都辅政之后的功绩。
大将军府里不闻外事,而最近数月以来一直是喜气洋洋。都因为世子妃有孕的缘故,多少人都盼着大将军将要出生的嫡子。不只是宫中皇帝、世子妃的兄长元善见,大丞相府里大将军高澄的母亲娄夫人等时不时遣人问候、赏赐,就是府里一应所有人无敢违逆世子妃。自然大将军所好所爱就是所有人所好所爱。
清晨时,阿娈看着侍女们给世子妃、冯翊公主元仲华着衣、梳妆。她如今不是要亲自动手服侍,而是数月以来时时刻刻不敢放松地盯着世子妃。世子的心思她最明白不过,当然也知道,世子妃哪怕是有一点点小小的意外,她的性命就要难保。
元仲华拒绝了奴婢的搀扶,自己走出寝居的屋子,立于庭院中闲眺。初入秋以来天气的炎热已经减了许多,再不像盛暑时那么难耐,在她心里已经是静极思动,毕竟她自己还是个小女孩,少不了有玩心。
初秋时的清晨是微有凉意的清新。天空蓝得像要透明一样,一丝云彩都没有。阳光耀眼,但并不炙烤。庭院里树木多,仍旧是茂盛如初,树叶浓绿,只是让人觉得和夏日时不同,有一种沉静下来的气质,还带着微微的一点即将别去的感伤。但不管怎么说,气息清新,秋日的清晨真是纯净到了极点。
元仲华看也不看身后、身侧的奴婢们,知道阿娈必定就在她身后,忽然发问,“车驾备好了吗?”
阿娈当然在她身后,听到这一问便一怔,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又不能不答,便问道,“殿下要去哪里?”
元仲华转过身看着她,反倒她是满脸疑惑,反问道,“怎么问我?不是昨日就说了今天去娲皇殿吗?”
阿娈更疑惑,这事她听都没听说过。不知道这个古灵精怪的世子妃又想要如何作乱。只得陪着笑软语哄劝道,“殿下站了半天累吗?还是先进去休息吧。”她没有得到世子的吩咐,只能先把话题岔开再说。
元仲华一听立刻小脸绷得紧紧的,学着娄夫人的样子,实际是故作严肃地道,“我说的话没听到吗?世子呢?去哪里了?”她这一问是反客为主,以守为攻,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夫君就有什么样的妻子。
阿娈还是不敢放松,也不敢提及世子昨夜宿在哪个侍妾处,又不敢触怒世子妃,依旧陪笑道,“世子今日在城郊园子里游宴,要晚上才回来。殿下是要奴婢去命人请世子回来吗?”究竟还是阿娈老到。
元仲华立刻拒绝道,“不用,不用请世子回来。你先备好车驾,我要出去。昨夜世子已经答应,允许我今天去娲皇殿上香。你快去准备,不然就来不及了。若是你不肯听吩咐,那就尽管找人去问世子。”她说的有板有眼,头头是道,好像真的就有这么回事似的。“不听吩咐”的罪名一扣,阿娈也不得不顾忌几分。
阿娈将信将疑,可又实在不敢惹她发脾气。只得先命人去准备,同时想着小心无大错,也暗中命人去禀报世子。
牛车“吱吱呀呀”不紧不慢地往中皇山行进,一路上秋色怡人,再加上气候舒服,冯翊公主元仲华坐在车中却极出神地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移步换景的新鲜景致。她难得有机会出来,早就不管自己这一心血来潮会有什么后果。
陪着侍奉在侧的阿鸾却不能像主母这么怡然自得,几乎是如坐针毡,后悔极了。等牛车在路上时她才弄明白,中皇山与邺城距离不近。为了世子妃的身子不便,又不敢尽极速而行,只能这么不快不慢地晃悠。若是这样,等到了中皇山的娲皇殿只怕都要到天黑了。那么今日无论如何都回不来。如果世子知道这事还好,要是世子根本不知道,这根本就是世子妃的主意,那她该如何跟世子交待?
阿鸾想到这儿心里更不安。可是一眼看到世子妃面带微笑,又气色极佳,想来是心里高兴,她也只有多多念佛,不要出了意外才好。
邺城的郊外是有一座园子。可是如果说是园子又有点勉强,其实不过是在山水林木之间点缀了不多几处亭台楼阁而已。谁都不明白,一向喜奢华又大手笔的大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此园无围墙,又引漳河水入园,建筑随意安排显得很简素。大将军深沉多思,谁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当然他喜欢什么都有人说好。而今日,天气晴好,大将军抛却俗事,就在这园林山水之间与门客们宴饮。
若说大将军有门客三千堪比孟尝君,那确实是有点夸张。不过若说大将军供养门客数不胜数,倒也是实话。值得一提的是,大将军的门客不拘出身,他心里自有量才之尺度。而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就是,大将军如今兼任吏部尚书,有为天子选材之责,那这些门客的前途若说未可限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门客们心里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崔暹。崔氏高门,但崔暹以无品之身因才具而被大将军赏识。陪大将军读书而入仕,然后平步青云由开府咨议迁左丞、吏部郎。门客中颇有人消息灵通,早有人传言说大将军有意用崔暹取代高慎为御史中尉。如果是真的,这可真是个极有震撼力的消息。
骠骑将军、御史中尉高慎不但出身渤海高氏,而且与大丞相高欢有旧。非但有旧,关联匪浅。其与长兄已故龙骧将军、司空高乾,三弟直阁将军高昂,甚至可以说是大丞相高欢某个时期的至关重要的扶持者。在大丞相高欢不能兼济天下时,为了更进一步,甚至让时值年幼,只有十岁的嫡长子高澄独自去拜见高慎而以其为同姓叔祖。
如今大将军已经大权在握,真的会为难这个叔祖而以自己选中的人材取而代之吗?眼看着如今大丞相极为迁就爱子,在众臣面前为爱子立威,而大将军任性高傲以己为尊,也难说会不会真的连父亲的面子一概不给,直接罢黜了这个原本就不情不愿认的“叔祖”。
坊间、宫中流言四起。
今日的邺城确实是难得的好天气,又是在这样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崔季舒手捧一觞独自立于林泉间看着稍远处自己的侄子崔暹代郎主大将军高澄与门客们相谈甚欢。他心里想着,郎主立意选材,多次和皇帝元善见论及选材任官之道,恐怕早就有许多人暗中不满了。这里面他觉得有诸多不妥,可又一时没来得及与郎主论辩个清楚。
正心事重重时,忽然看到郎主也正手捧一觞向他走来,面上微有笑意,让人看了心头安定极了。
高澄面如敷粉、眉似翠羽,尤其一双绿宝石般的眼睛真能摄人心魄。看他面无异色走来,直到走近了,崔季舒这才感觉到他已是满身酒气。郎主擅饮,不过看起来确实是今天心情极好。春风得意的样子,他是跟着高澄很久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
崔季舒原本想着有些话要推心置腑与高澄说,但又不想在他酒意甚浓的时候。谁知道他还没开口,高澄走近了在他面前坐下来,先将觞中酒饮尽了,便笑道,“季伦倒是甚得我意。”他忽然瞟了崔季舒一眼,“汝独坐在此为何?”
崔季舒笑道,“天色已经不早了,郎主又有醉意,不然就散了吧。”
高澄笑道,“无妨,夜饮也甚是有趣。”他听着身后谈笑甚欢的场面道,“叔正,且不可小觑了这些门客,选材任官就在其间。”
话说到此,崔季舒便也直言笑道,“郎主看人甚是独到、精准,自然不会有错。只是切勿操之过急,以免节外生枝。”崔季舒的心情很复杂。高澄选材不拘于门阀,而崔季舒心里却不能不以门第为尊。
高澄自己动手又注满一觞。他面上如敷了淡淡的胭脂,粉光滢润,甚是好看。却并不把崔季舒的话放在心上,笑道,“治世之道所依的便是官吏,吏治兴则社稷兴,方能引兵西去灭了那个如今也自认大丞相的竖子黑獭。若不迅疾行事,拖沓无期,何日才能东西一体、中兴社稷?”
这些话原本是在高澄心里的话,平日从来没说过,既便是对崔季舒。崔季舒知道郎主自从复立世子后一帆风顺,又能立威于朝堂其政绩卓见成效,难免生了贪功之心,又失于急切,便想着规劝。
正想着该怎么劝,忽然看到有个奴婢急匆匆而来,趋至高澄身边伏耳而语。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高澄立刻变了颜色,收了笑眉头微拧地站起身来。摆手示意那个奴婢退下去。又转过头来看着崔季舒,沉吟一瞬道,“叔正,汝所虑我心里自然也明白。只是若不在此时一鼓作气,只怕以后再想更进一步就要难上加难。高慎的事,我已经在主上面前做足了功夫,总不能就此没了下文。原本也是想以此人为警示,开吏治之新局面。今日且实话告诉你,我有意以季伦继高慎之职,以后官员任免我心中也有筹谋。率军西出潼关,我等了不是一日。只要萧墙之内安静了,便要行事。”
崔季舒没想到郎主和盘托出,原来坊间传言竟都是真的。可是难道高慎就一点没听到传闻吗?而高慎至今装聋作哑又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大大值得玩味。毕竟高慎根基深,人又老辣,若是世子在这事上栽了跟头,岂不又是一场大祸患?
高澄却不许崔季舒再说什么,示意他立刻同他一起出园子,说是有急事。
天色渐入黄昏。
果然不出阿娈所料想,等冯翊公主元仲华的车驾到了中皇山脚下已经是金乌西坠时。阿娈也不知道还在山园游宴的世子高澄有没有得到消息。想必这一日晚间更是回不去邺城了,心里格外惴惴不安。别无它法,唯有顾忌好了世子妃元仲华,若是世子妃稍有差池,那自己肯定就是性命堪忧了。
中皇山,山势连绵起伏。初秋时节满山依旧是浓绿一色而一眼望不到尽头。时值近黄昏,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所以更显得山势雄浑而巍为壮丽。冯翊公主元仲华立于山脚下抬头仰视,看到面前远处的峭壁上依山而建的宫阙层层递进,直上山顶,最高处如同在云端。让人不由觉得在那宫阙的最高处几乎就要手摘星辰、揽月入怀。
虽然在牛车上颠簸了一日,原本昏昏欲睡的元仲华却在下车看到中皇山及山上娲皇殿的时候顿时兴奋起来。这样的机会对她来说不可多得。此时不觉疲累,倒因为在车上坐得久了格外想舒展身子。
阿娈料着是回不去了,命跟着的人去娲皇殿洒扫安置世子妃晚间寝居之处。而她自己却一步不敢离开地跟在元仲华身侧。
元仲华也想尽快上山,阿娈却不敢放她按自己的想法沿阶而上。一来山高林密又是晚间唯恐路不熟而出意外;二来毕竟世子妃有孕在身,若是真失足滑跌出了什么意外,可就真是闯出滔天大祸来了。
再三恳求,直到伏地跪请,元仲华才不得不依着阿娈的主意乘步辇上山。好在步辇与乘车不同,坐于辇上四面皆空,无碍于观望景致。
阿娈仔细叮嘱了抬辇的小奴一定要留神足下。而她自己则一刻不敢放松地跟着步辇走上山来。阿娈平日也是服侍于深闺中,此番劳累实在是吃足了苦头。
等到上了中皇山半山腰,娲皇殿山门内,是个极大的院落。只是这庭院虽然很大却极简,只有两边侧殿,并院中边角处寥寥几株松柏,也就没有什么了。因为在山中,又是半山腰,所以更显得空旷且如悬空中。
院中当地有一极大青铜鼎,内中焚香。香雾茵蕴,青烟袅袅,四望青山无尽,更让人觉得恍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