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136章 上任遇冷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警中剑最新章节!
第一章上任遇冷
之所以有些无奈,是因为这个副省级城市的历任公安局长中,落马者众多。
谁做上这个公安局长,意味着如履薄冰。
姜山心知肚明,选择自己,是组织看上自己透明度高。
官场上,从来是浊者众,清者少。
如同姜山一般透明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临危受命,理所当然,成为最佳人选。
依照他的心性,自然不愿去坐这档子棘手的位子。
他的内心深处对于权力及钱财欲求不强,只求过得坦然自在,不愿受过多的羁绊与约束。
特别是经过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联合行动,在香港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更让他感触深厚,位卑好做人
责任与担当必须有的。
但是,当个人能力不能游刃有余,不如退而求其次。
当上级领导与他个别谈话时,对此阐述的最明确。
关键时候省厅是他的娘家,遇到地方上的阻力时,省厅做后盾,如果闹翻了脸,最差让他回到省厅按照副厅安排工作。
这颗定心丸吃下去,姜山就有了分寸。
地方政府,对于公安局长这个位子还是非常看重的。
当年收看《英雄无悔》电视连续剧时,姜山对那句“公安局长这个位子不好坐啊!”的台词,记忆太深刻了。
此时,他自己也面临这个问题。
只是没有想到,情形更为严峻。
当时厅长与他谈话时,他明确提出了需要,就是安排好退路,有了退路就有底气与胆气。
壮士断腕,是因为他知道腕不会白断。
与地方势力叫板,必须亮出底牌。否则,让他们那帮政客抓住人事与财政,不死也得脱层皮。
公安局长的位子尽管难坐,但是众人都眼红,也是各方势力争夺、拉拢与巴结的焦点。
争夺,就是让自己的人去干。
拉拢,就是把干上的人拉到自己身边。
巴结,就是把这个人弄成自己人。
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让公安局长执掌的大权旁落。
姜山深知青城里手眼通天的人物太多,从来不正眼看省里,动辄进京说话办事。
青城公安局长只要熬过一届,就会升至正厅,挂个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或政协副主席之类的。
此类虚位,全凭公安局长与主政者的关系。因此,地方势力要拿下公安局长很简单。
在这样的背景下,姜山硬着头皮上任,自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他到青城上任,是由省厅安排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陪同着一起去的,直接代省厅长,也表明了省厅的态度。
厅长口头支票,就是答应等他稳定下来,再去检查工作,顺便给他撑腰装胆。
青城,是个副省级城市。
虽然远离省城,却是离京城比省城还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便利与历史渊源。
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优越于省城的先天条件,还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京城后花园背景。
这层关系,隐约可辨,却不能摆上桌面。
京城的当政者,大都与青城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出身于此,或在此有亲戚,或经常至此休养休养。
长此一往,青城的优越与潜力就彰显无余。
主政者有的一飞冲天,更多的是晋身升位。
到青城当官,自然成为各方势力的争夺热点。
姜山初到青城,按照惯例是依次到市委、市政府报到,然后在当地分管领导的陪同下,上任当地市委任命的局党委书记,然后再任经过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局长。
其中运作过程的快慢,就看当地主政者的态度了。
快的话,说明他们对新来的公安局长认可。慢的话,就有很多层意思隐含其中。
这也是一种搏弈,平静的例行公事过程中,各方势力无不在彰显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其中,私下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私下的交流沟通,就是争夺权力与利益的搏弈。
其中的奥秘,是好心人透露给姜山的。
姜山可不想如此妥协,坚持着自己的行事风格。
有着局党委书记一职,他就可以行使党委的组织权力。只需如此掌控住组织权力,就可以控制大局。
上任三把火的事,姜山坚决不去做。
他需要做的,就是坐观其变,在静水深流之中,把一切摆布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有了规矩,无需大动干戈,各行其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一切就好办了。
如果还需要教着怎么履职,那就太笑话了。
既然组织任命了,那肯定是符合任职条件的,业务不熟,自己去学,自己去熟悉就是。
如果不称职,不负责,组织不会让任何人尸位素餐的。
然后,当姜山在党委会上把自己的主政理念讲出来时,他说让每个党委委员“有职有责有权”时,每个人脸上挂着成熟的笑容,巴掌拍得很响。
党委委员全都表现得城府很深,神秘莫测。
在中层干部大会上,姜山按照警令部拟写的稿件,中规中矩,抑扬顿措,照本宣科,一字不落,一字不改地读完。
会场上,掌声稀稀落落,不时有人露出嗤之以鼻的神态。
这种会场效果,他早有预知,果然不出所料。
他的前任,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把公安局的局风折腾坏了。
人心涣散,歪风盛行,一时难以收拢和改变。
毕竟,广大民警们见过太多“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和“人前一样,背后一样”的小人,狐假虎威,人模狗样地当官。
而且,还有许多梗直廉洁的民警,正在接受着审查。有的还即将接受审查,其中很多人极可能将锒铛入狱。
惊慌失措,忐忑不安的氛围,如同一片厚重的阴云,飘浮在在全体中层干部的身心上空。
会场上,异常沉闷,全部观望。
因此,他只能照本宣科,例行公事,认认真真地走完过场,扎扎实实地搞了形式。
局里的事情,还需要时间,需要慢慢肃清流毒,最好让流毒自流出来,然后,才能挖掘出来活力。
激浊扬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是颠仆不灭的规律,更是现实。
应来送往的形式很快就结束了,省厅政治部主任率领的一行在特殊情形下,也悄然返回省城。
市里的相关领导也悄然无声,适应着新常态,各司其职,各归其位。
接下来,姜山就面对着各方势力伸过来的橄榄枝。
尽管中央有着八项规定,有着严格的铁规禁令,但是国人最为擅长的,就是变通。
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
概莫能外,鲜有例外。
因为临时没有住房,姜山接受了市委安排,暂住在市里的定点宾馆里。
一日三餐,也就与交流过来的干部搭伙,在宾馆的自助餐厅里,共同一吃自助的工作餐。
能够进入这个层面,暂住宾馆,吃自助工作餐的,自然是市级领导为主的。
宾馆专门设了摆有一张大圆桌的领导自助工作餐厅,每日交给宾馆生活补贴,等于发放了两位特级厨师的高额工资,补贴着生活。
期间,姜山先是被市委书记马敢骑约着,一起吃过一次工作餐。
席间,马书记大体地介绍过一些市情,做出了让姜山提出一个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意见,提交常委会研究。
然后是市长,也是在工作餐上表了态,要帮助解决装备经费问题,要求拿出个综合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倒是人大主任来得痛快。他约着姜山到自己亲戚开的家庭餐馆吃饭,自己带着酒,分管政法的市委副书记及政法委书记一起作的陪。
偷着喝如此安全无虞的酒,倒是十分尽兴。可能应了那句老话,偷着办的事,比正常办多了几份情趣。
席间,人大主任显然是绝对的一把手,市委副书记与政法委书记非常敬重他,气氛好,话就多。
他痛快地多次表示,一定全力支持配合几位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他约请姜山最重要的目的。
既是他管辖的权力,也是他投桃报李的本钱,“人大常务会已经列上日程,近日就召开,重点通过公安局长的任命。一旦通过,接着就发任命书。”
接连出了几次场,姜山感到与市领导们扎了堆,有些不厌其烦,公安局的同志们不好找,也不便找他汇报工作,沟通交流就极少。
于是,他就让警令部找了一处局里清理整顿办公室闲置出来的房子,安排后勤保障处收拾一下,作为宿舍,暂时居住。
吃饭安排在单位的食堂里,原来用来接待的一个房间,作为局党委值班时的餐室,每人自备一套餐具。
安顿得差不多了,吃住都在局里,时间上就充裕多了。
局里各种文件与各警种单位的情况汇报,全部看过多遍,还与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分管局长进行多次交流。
其中,他还穿插着到有关单位调研过多次。
一切活动,都由警令部陪同,警令部主任于大林带着研究室的一名年轻民警王辉,三人一起,轻车简从。
陪同姜山调研数天后,于大林征求姜山对王辉的意见。
按照惯例,警令部都安排一名年轻民警负责局长的事务与简单的文字材料,作为兼职秘书。
姜山不想为难警令部,没有发现王辉的明显缺点,就表示同意,按照他们的意见办。
他借机给于大林吃了一份定心丸。
对警令部近期的工作进行了肯定与表扬,并放权给他。
“非原则性的事务,严格按照规定,警令部决定办理就可。不需要事事都请示。”
他深知警令部的不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们循规蹈矩惯了,服务经历过多任领导,最大的期望是未来得到重用,不会在一些小事犯低级错误。
再说了,跟领导时间长了,无论是见识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都没的说,素质普遍高于其他警种的民警。
警令部事务性的事情头绪多,针头线脑,十分繁琐。
于大林还是党委委员,局长的许多事情,需要他出面代表,直接处理。
确定下王辉跟着姜山做秘书,他就征得姜山同意,自己也就脱开身,去履行职责。
姜山在王辉陪同下,活动也就相对自由轻松起来。
其中,于大林身为党委委员,对全局的情况掌控熟悉。
姜山作为班长,需要尊重他的意见建议,也是为了让于大林有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自然,于大林尽心竭力地表现,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无懈可击,也值得信任。
这也是姜山想要的效果。
王辉年轻,缺少经验,凡事以局长为主,他为辅。他只管汇报情况,没有自己的态度,由局长做出决定。
这样,相两比较,反衬出了于大林的成熟与老练,也显示了他的忠诚与负责。
姜山了解到王辉是青城当地出生长大的,就让王辉领着自己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明察暗访,多了解些实情。
有时,遇到有王辉的警院同学,姜山还会让王辉悄悄约出来,一起吃个便饭,借机了解基层一线民警的真实想法。
这样一来,如鱼得水,扎根下去,接了地气。
姜山仿佛年轻了许多,全然没有了刚上任时被沉闷气氛压抑得心情不爽的感觉。
他头脑中渐渐冒出办法,谋划出激浊扬清,策动全局的一盘棋。
第一章上任遇冷
之所以有些无奈,是因为这个副省级城市的历任公安局长中,落马者众多。
谁做上这个公安局长,意味着如履薄冰。
姜山心知肚明,选择自己,是组织看上自己透明度高。
官场上,从来是浊者众,清者少。
如同姜山一般透明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临危受命,理所当然,成为最佳人选。
依照他的心性,自然不愿去坐这档子棘手的位子。
他的内心深处对于权力及钱财欲求不强,只求过得坦然自在,不愿受过多的羁绊与约束。
特别是经过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联合行动,在香港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更让他感触深厚,位卑好做人
责任与担当必须有的。
但是,当个人能力不能游刃有余,不如退而求其次。
当上级领导与他个别谈话时,对此阐述的最明确。
关键时候省厅是他的娘家,遇到地方上的阻力时,省厅做后盾,如果闹翻了脸,最差让他回到省厅按照副厅安排工作。
这颗定心丸吃下去,姜山就有了分寸。
地方政府,对于公安局长这个位子还是非常看重的。
当年收看《英雄无悔》电视连续剧时,姜山对那句“公安局长这个位子不好坐啊!”的台词,记忆太深刻了。
此时,他自己也面临这个问题。
只是没有想到,情形更为严峻。
当时厅长与他谈话时,他明确提出了需要,就是安排好退路,有了退路就有底气与胆气。
壮士断腕,是因为他知道腕不会白断。
与地方势力叫板,必须亮出底牌。否则,让他们那帮政客抓住人事与财政,不死也得脱层皮。
公安局长的位子尽管难坐,但是众人都眼红,也是各方势力争夺、拉拢与巴结的焦点。
争夺,就是让自己的人去干。
拉拢,就是把干上的人拉到自己身边。
巴结,就是把这个人弄成自己人。
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让公安局长执掌的大权旁落。
姜山深知青城里手眼通天的人物太多,从来不正眼看省里,动辄进京说话办事。
青城公安局长只要熬过一届,就会升至正厅,挂个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或政协副主席之类的。
此类虚位,全凭公安局长与主政者的关系。因此,地方势力要拿下公安局长很简单。
在这样的背景下,姜山硬着头皮上任,自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他到青城上任,是由省厅安排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陪同着一起去的,直接代省厅长,也表明了省厅的态度。
厅长口头支票,就是答应等他稳定下来,再去检查工作,顺便给他撑腰装胆。
青城,是个副省级城市。
虽然远离省城,却是离京城比省城还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便利与历史渊源。
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优越于省城的先天条件,还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京城后花园背景。
这层关系,隐约可辨,却不能摆上桌面。
京城的当政者,大都与青城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出身于此,或在此有亲戚,或经常至此休养休养。
长此一往,青城的优越与潜力就彰显无余。
主政者有的一飞冲天,更多的是晋身升位。
到青城当官,自然成为各方势力的争夺热点。
姜山初到青城,按照惯例是依次到市委、市政府报到,然后在当地分管领导的陪同下,上任当地市委任命的局党委书记,然后再任经过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局长。
其中运作过程的快慢,就看当地主政者的态度了。
快的话,说明他们对新来的公安局长认可。慢的话,就有很多层意思隐含其中。
这也是一种搏弈,平静的例行公事过程中,各方势力无不在彰显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其中,私下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私下的交流沟通,就是争夺权力与利益的搏弈。
其中的奥秘,是好心人透露给姜山的。
姜山可不想如此妥协,坚持着自己的行事风格。
有着局党委书记一职,他就可以行使党委的组织权力。只需如此掌控住组织权力,就可以控制大局。
上任三把火的事,姜山坚决不去做。
他需要做的,就是坐观其变,在静水深流之中,把一切摆布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有了规矩,无需大动干戈,各行其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一切就好办了。
如果还需要教着怎么履职,那就太笑话了。
既然组织任命了,那肯定是符合任职条件的,业务不熟,自己去学,自己去熟悉就是。
如果不称职,不负责,组织不会让任何人尸位素餐的。
然后,当姜山在党委会上把自己的主政理念讲出来时,他说让每个党委委员“有职有责有权”时,每个人脸上挂着成熟的笑容,巴掌拍得很响。
党委委员全都表现得城府很深,神秘莫测。
在中层干部大会上,姜山按照警令部拟写的稿件,中规中矩,抑扬顿措,照本宣科,一字不落,一字不改地读完。
会场上,掌声稀稀落落,不时有人露出嗤之以鼻的神态。
这种会场效果,他早有预知,果然不出所料。
他的前任,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把公安局的局风折腾坏了。
人心涣散,歪风盛行,一时难以收拢和改变。
毕竟,广大民警们见过太多“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和“人前一样,背后一样”的小人,狐假虎威,人模狗样地当官。
而且,还有许多梗直廉洁的民警,正在接受着审查。有的还即将接受审查,其中很多人极可能将锒铛入狱。
惊慌失措,忐忑不安的氛围,如同一片厚重的阴云,飘浮在在全体中层干部的身心上空。
会场上,异常沉闷,全部观望。
因此,他只能照本宣科,例行公事,认认真真地走完过场,扎扎实实地搞了形式。
局里的事情,还需要时间,需要慢慢肃清流毒,最好让流毒自流出来,然后,才能挖掘出来活力。
激浊扬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是颠仆不灭的规律,更是现实。
应来送往的形式很快就结束了,省厅政治部主任率领的一行在特殊情形下,也悄然返回省城。
市里的相关领导也悄然无声,适应着新常态,各司其职,各归其位。
接下来,姜山就面对着各方势力伸过来的橄榄枝。
尽管中央有着八项规定,有着严格的铁规禁令,但是国人最为擅长的,就是变通。
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
概莫能外,鲜有例外。
因为临时没有住房,姜山接受了市委安排,暂住在市里的定点宾馆里。
一日三餐,也就与交流过来的干部搭伙,在宾馆的自助餐厅里,共同一吃自助的工作餐。
能够进入这个层面,暂住宾馆,吃自助工作餐的,自然是市级领导为主的。
宾馆专门设了摆有一张大圆桌的领导自助工作餐厅,每日交给宾馆生活补贴,等于发放了两位特级厨师的高额工资,补贴着生活。
期间,姜山先是被市委书记马敢骑约着,一起吃过一次工作餐。
席间,马书记大体地介绍过一些市情,做出了让姜山提出一个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意见,提交常委会研究。
然后是市长,也是在工作餐上表了态,要帮助解决装备经费问题,要求拿出个综合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倒是人大主任来得痛快。他约着姜山到自己亲戚开的家庭餐馆吃饭,自己带着酒,分管政法的市委副书记及政法委书记一起作的陪。
偷着喝如此安全无虞的酒,倒是十分尽兴。可能应了那句老话,偷着办的事,比正常办多了几份情趣。
席间,人大主任显然是绝对的一把手,市委副书记与政法委书记非常敬重他,气氛好,话就多。
他痛快地多次表示,一定全力支持配合几位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他约请姜山最重要的目的。
既是他管辖的权力,也是他投桃报李的本钱,“人大常务会已经列上日程,近日就召开,重点通过公安局长的任命。一旦通过,接着就发任命书。”
接连出了几次场,姜山感到与市领导们扎了堆,有些不厌其烦,公安局的同志们不好找,也不便找他汇报工作,沟通交流就极少。
于是,他就让警令部找了一处局里清理整顿办公室闲置出来的房子,安排后勤保障处收拾一下,作为宿舍,暂时居住。
吃饭安排在单位的食堂里,原来用来接待的一个房间,作为局党委值班时的餐室,每人自备一套餐具。
安顿得差不多了,吃住都在局里,时间上就充裕多了。
局里各种文件与各警种单位的情况汇报,全部看过多遍,还与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分管局长进行多次交流。
其中,他还穿插着到有关单位调研过多次。
一切活动,都由警令部陪同,警令部主任于大林带着研究室的一名年轻民警王辉,三人一起,轻车简从。
陪同姜山调研数天后,于大林征求姜山对王辉的意见。
按照惯例,警令部都安排一名年轻民警负责局长的事务与简单的文字材料,作为兼职秘书。
姜山不想为难警令部,没有发现王辉的明显缺点,就表示同意,按照他们的意见办。
他借机给于大林吃了一份定心丸。
对警令部近期的工作进行了肯定与表扬,并放权给他。
“非原则性的事务,严格按照规定,警令部决定办理就可。不需要事事都请示。”
他深知警令部的不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们循规蹈矩惯了,服务经历过多任领导,最大的期望是未来得到重用,不会在一些小事犯低级错误。
再说了,跟领导时间长了,无论是见识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都没的说,素质普遍高于其他警种的民警。
警令部事务性的事情头绪多,针头线脑,十分繁琐。
于大林还是党委委员,局长的许多事情,需要他出面代表,直接处理。
确定下王辉跟着姜山做秘书,他就征得姜山同意,自己也就脱开身,去履行职责。
姜山在王辉陪同下,活动也就相对自由轻松起来。
其中,于大林身为党委委员,对全局的情况掌控熟悉。
姜山作为班长,需要尊重他的意见建议,也是为了让于大林有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自然,于大林尽心竭力地表现,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无懈可击,也值得信任。
这也是姜山想要的效果。
王辉年轻,缺少经验,凡事以局长为主,他为辅。他只管汇报情况,没有自己的态度,由局长做出决定。
这样,相两比较,反衬出了于大林的成熟与老练,也显示了他的忠诚与负责。
姜山了解到王辉是青城当地出生长大的,就让王辉领着自己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明察暗访,多了解些实情。
有时,遇到有王辉的警院同学,姜山还会让王辉悄悄约出来,一起吃个便饭,借机了解基层一线民警的真实想法。
这样一来,如鱼得水,扎根下去,接了地气。
姜山仿佛年轻了许多,全然没有了刚上任时被沉闷气氛压抑得心情不爽的感觉。
他头脑中渐渐冒出办法,谋划出激浊扬清,策动全局的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