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第三十二章 送衣服
推荐阅读: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林妹妹的重生生活最新章节!
这些逼死人命的隐患一旦没有了雄厚的财产作为滋生的土壤,也就不足为惧了。另有王熙凤放印子钱的事情还没解决,铁槛寺那里她又收受了别人三千两银子,这些事情一旦被贾家的政敌掌握在了手中,那么贾家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就算是皇宫里的元妃,只怕也护不了贾府,还可能因此而受到连累,甚至失宠。
林黛玉想到那书稿上只说元春毫无预兆地病逝了,细细想来,其中只怕大有隐情。她细细地思索着这一系列事情,只觉得一切事物仿佛都隐藏在了迷雾中,有无数的凶险能令贾家整个万劫不复,想要找一条生路却是千难万难。
如果到了再没有什么能挽回贾家覆灭的局面时,那时候只有明哲保身一条路可走了。林黛玉想到如此,不禁苦笑:真的能够明哲保身吗?纵然她捐出家产,侥幸换来了一个郡主的头衔,只怕在世人的眼里,自己仍旧是贾家的人。
再有这些人并不是与林黛玉毫不相干的外人,是她的外祖母、亲舅、表姊妹和青梅竹马的恋人,虽说前世她们有种种对不起她的地方,但是也毕竟真心疼爱过她,把她抚养长大。难道为了今世他们还没有做过的那些无情的事情,就要眼睁睁地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灭亡吗?
毕竟血浓于水,毕竟与黛玉有着抚养之恩。林黛玉也无法想象,失去了外祖家的庇护,仅靠久不来往的林家那些远方叔伯为依傍,独自在这群狼环伺的环境里生存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既然天意安排她又回到了这里,难道真的不能挽大厦于将倾吗?
如果一切都只为了重演前世的悲剧,那么这冥冥中的天意又何必让她经历这三世的历练?
林黛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出来吩咐紫鹃、雪雁和晴雯,只说她歇下了,不许任何人来打扰,于是放下了帘子,回到屋里的床榻上躺了下来,闭上眼睛,默念“悼红轩”三字。
她决心再去检视那些书稿,看看其中可有遗漏的地方,从中找出元春之死和贾府抄家的线索。另外,还有那些红色小字和黑色小字,也许可以给她提供一些讯息。
林黛玉来到悼红轩,先捡那书稿看了一回,只见上面提到元春的仅有寥寥几张,线索也极少,她便拿起笔挽着袖子沾了沾墨,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了“元春”二字,随后屏息以待:
“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痰塞口涎,不能言语。”
“《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
黛玉看了又看,心底却不禁生疑起来:但凡大家世族,岂有不知养身延福之道的?那大姐姐自幼也在老太太身前养着,又蒙帝后看重,自然是更加谨慎养身修持,才有望长久为皇帝皇后所眷顾。一因圣眷隆宠就胡吃海塞,以至于身体发福到了痰迷心窍无药可医的地步,实在是太过荒谬了。
至于《一捧雪》,戏中情节讲的是因为一件稀世古董引发的灾祸,恰与贾赦强买古扇相对;但《乞巧》写的是杨贵妃与唐明皇之事,身份相对,个中情节却依旧让人迷惑。
黛玉再看下去,只见又有小字出来:
“元春判词: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寓意多子多福,暗示元妃有孕;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犀牛,虎与犀牛都是凶兽,暗喻元春很可能卷入了宫廷恶斗之中。只有榴花而未结子,可能是说元春死于难产。”
“元春画上的宫既谐音‘宫廷’,也可能隐喻战事。‘望家乡路远山高’一句,暗示元妃可能死于宫外,而且死得极惨。”
“文中几处以杨贵妃暗喻元春,比如薛宝钗以杨国忠来讽刺宝玉,省亲时元春点的《乞巧》,可能都预示着元春的死法与杨贵妃一样。”
……
黛玉默默沉思,只见多数的观点是说元春并非病逝,而是很可能在宫中遭遇了凶险,细细想来,只怕这凶险与贾府等人的作为大有干系。再回想这贾家东西两府的主子们,还真是一个赛一个的不靠谱。
宁国府的贾珍先有了“爬灰”,逼死儿媳的传言,荣国府的王熙凤的手里已经有了两条人命。外有忠顺王府虎视眈眈,内有贾赦、贾琏、王夫人和凤姐拼命折腾,整个贾家的形势非常凶险。只要元春那里出了事,贾家必然要获罪的。黛玉想到这里,心情更加沉重,她搁下笔掩上了门,还回到自己的房间。
这时候外面突然一片声地嚷起来,渐渐地朝这边来了。黛玉本想休息一会儿,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睡不成了,于是起来对着镜子理了理鬓发,掀帘子出来看个究竟。那些声音还没到门口,就有个小丫头一脸喜色地跑了过来,向黛玉这边说道:“林姑娘,宫里送来了做好的郡主服饰,老太太吩咐给您送过来了。”
黛玉一见这小丫头的笑脸,先前的思虑愁闷也被冲淡了许多,向紫鹃说道:“难为她特特跑过来告诉我一声,抓些赏钱给她吧!”紫鹃笑着回屋抓了两大把铜钱,用帕子包着递给了来报信的小丫头。那小丫头高兴得眉开眼笑,自去外面和小伙伴们炫耀去了,这时,外面那些人也到了黛玉的门前,紫鹃、雪雁、晴雯三个丫头都出来招呼着,只见两个宫女一人捧着裙袍衬带,一人捧着郡主的发冠首饰过来,王夫人、李纨陪着亲自在前面引路,身后簇拥着一大群丫头婆子,外围还有赵姨娘在踮着脚看热闹。
黛玉不敢怠慢连忙迎了上来,才要拜谢,那宫女连忙扶住说道:“贵妃娘娘有令,郡主不必多礼,月初进宫相见之时,再去拜谢皇后娘娘恩典不迟。”黛玉顺势起身,邀请两位宫女进屋,那两人也不推辞,径自捧着服饰进了房间,然后说道:“请诸位亲眷都暂且退下吧,只留贴身服侍的人便好。”
外面的众人一听,都退下去了,却没有走远,只在外围等着。黛玉就点了雪雁、紫鹃二人留在屋里侍候。放下了帘子,那两位宫女便逐件向紫鹃、雪雁二人讲述衣服如何穿,如何整理,如何佩戴配饰,首饰如何戴,进宫那天饮食要注意哪些,妆容要注意什么。
紫鹃和雪雁都大气也不敢出,一句一句地记在了心里,那两位宫女又考校了她们几句,见回答的一句不错这才放心。随后又亲自演示了一番,替黛玉换衣,梳妆,整理压裙角的玉佩,身上带的荷包,样样都一丝不苟地做完了全套,才重新为黛玉换上家常衣服,改回了平常装扮。
林黛玉知道这两位宫女必然是临出宫前得到了元春的嘱咐,所以才事无巨细地一一交代,于是令紫鹃取来两张银票,亲自放在了荷包里送了过去。那两名宫女先是推辞不受,只说是受了元春的嘱托来的,推辞了几番才收了起来,道谢之后便告辞回去。
黛玉亲自送她们到了门口,外面又有王夫人等人陪着,周瑞家的等婆子们一直把宫女送出了二门,看着坐上了宫里的车去了才重新回来。黛玉回了屋里,暗想元春在宫里的处境如何,还需得亲自过去看了才知道,细细思索了一回,不知不觉已经夜幕降临,贾母那边派人来传晚饭了。
吃过晚饭,依旧是和薛宝钗、迎春等人说笑一回才各自回去。
这些逼死人命的隐患一旦没有了雄厚的财产作为滋生的土壤,也就不足为惧了。另有王熙凤放印子钱的事情还没解决,铁槛寺那里她又收受了别人三千两银子,这些事情一旦被贾家的政敌掌握在了手中,那么贾家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就算是皇宫里的元妃,只怕也护不了贾府,还可能因此而受到连累,甚至失宠。
林黛玉想到那书稿上只说元春毫无预兆地病逝了,细细想来,其中只怕大有隐情。她细细地思索着这一系列事情,只觉得一切事物仿佛都隐藏在了迷雾中,有无数的凶险能令贾家整个万劫不复,想要找一条生路却是千难万难。
如果到了再没有什么能挽回贾家覆灭的局面时,那时候只有明哲保身一条路可走了。林黛玉想到如此,不禁苦笑:真的能够明哲保身吗?纵然她捐出家产,侥幸换来了一个郡主的头衔,只怕在世人的眼里,自己仍旧是贾家的人。
再有这些人并不是与林黛玉毫不相干的外人,是她的外祖母、亲舅、表姊妹和青梅竹马的恋人,虽说前世她们有种种对不起她的地方,但是也毕竟真心疼爱过她,把她抚养长大。难道为了今世他们还没有做过的那些无情的事情,就要眼睁睁地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灭亡吗?
毕竟血浓于水,毕竟与黛玉有着抚养之恩。林黛玉也无法想象,失去了外祖家的庇护,仅靠久不来往的林家那些远方叔伯为依傍,独自在这群狼环伺的环境里生存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既然天意安排她又回到了这里,难道真的不能挽大厦于将倾吗?
如果一切都只为了重演前世的悲剧,那么这冥冥中的天意又何必让她经历这三世的历练?
林黛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出来吩咐紫鹃、雪雁和晴雯,只说她歇下了,不许任何人来打扰,于是放下了帘子,回到屋里的床榻上躺了下来,闭上眼睛,默念“悼红轩”三字。
她决心再去检视那些书稿,看看其中可有遗漏的地方,从中找出元春之死和贾府抄家的线索。另外,还有那些红色小字和黑色小字,也许可以给她提供一些讯息。
林黛玉来到悼红轩,先捡那书稿看了一回,只见上面提到元春的仅有寥寥几张,线索也极少,她便拿起笔挽着袖子沾了沾墨,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了“元春”二字,随后屏息以待:
“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痰塞口涎,不能言语。”
“《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
黛玉看了又看,心底却不禁生疑起来:但凡大家世族,岂有不知养身延福之道的?那大姐姐自幼也在老太太身前养着,又蒙帝后看重,自然是更加谨慎养身修持,才有望长久为皇帝皇后所眷顾。一因圣眷隆宠就胡吃海塞,以至于身体发福到了痰迷心窍无药可医的地步,实在是太过荒谬了。
至于《一捧雪》,戏中情节讲的是因为一件稀世古董引发的灾祸,恰与贾赦强买古扇相对;但《乞巧》写的是杨贵妃与唐明皇之事,身份相对,个中情节却依旧让人迷惑。
黛玉再看下去,只见又有小字出来:
“元春判词: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寓意多子多福,暗示元妃有孕;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犀牛,虎与犀牛都是凶兽,暗喻元春很可能卷入了宫廷恶斗之中。只有榴花而未结子,可能是说元春死于难产。”
“元春画上的宫既谐音‘宫廷’,也可能隐喻战事。‘望家乡路远山高’一句,暗示元妃可能死于宫外,而且死得极惨。”
“文中几处以杨贵妃暗喻元春,比如薛宝钗以杨国忠来讽刺宝玉,省亲时元春点的《乞巧》,可能都预示着元春的死法与杨贵妃一样。”
……
黛玉默默沉思,只见多数的观点是说元春并非病逝,而是很可能在宫中遭遇了凶险,细细想来,只怕这凶险与贾府等人的作为大有干系。再回想这贾家东西两府的主子们,还真是一个赛一个的不靠谱。
宁国府的贾珍先有了“爬灰”,逼死儿媳的传言,荣国府的王熙凤的手里已经有了两条人命。外有忠顺王府虎视眈眈,内有贾赦、贾琏、王夫人和凤姐拼命折腾,整个贾家的形势非常凶险。只要元春那里出了事,贾家必然要获罪的。黛玉想到这里,心情更加沉重,她搁下笔掩上了门,还回到自己的房间。
这时候外面突然一片声地嚷起来,渐渐地朝这边来了。黛玉本想休息一会儿,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睡不成了,于是起来对着镜子理了理鬓发,掀帘子出来看个究竟。那些声音还没到门口,就有个小丫头一脸喜色地跑了过来,向黛玉这边说道:“林姑娘,宫里送来了做好的郡主服饰,老太太吩咐给您送过来了。”
黛玉一见这小丫头的笑脸,先前的思虑愁闷也被冲淡了许多,向紫鹃说道:“难为她特特跑过来告诉我一声,抓些赏钱给她吧!”紫鹃笑着回屋抓了两大把铜钱,用帕子包着递给了来报信的小丫头。那小丫头高兴得眉开眼笑,自去外面和小伙伴们炫耀去了,这时,外面那些人也到了黛玉的门前,紫鹃、雪雁、晴雯三个丫头都出来招呼着,只见两个宫女一人捧着裙袍衬带,一人捧着郡主的发冠首饰过来,王夫人、李纨陪着亲自在前面引路,身后簇拥着一大群丫头婆子,外围还有赵姨娘在踮着脚看热闹。
黛玉不敢怠慢连忙迎了上来,才要拜谢,那宫女连忙扶住说道:“贵妃娘娘有令,郡主不必多礼,月初进宫相见之时,再去拜谢皇后娘娘恩典不迟。”黛玉顺势起身,邀请两位宫女进屋,那两人也不推辞,径自捧着服饰进了房间,然后说道:“请诸位亲眷都暂且退下吧,只留贴身服侍的人便好。”
外面的众人一听,都退下去了,却没有走远,只在外围等着。黛玉就点了雪雁、紫鹃二人留在屋里侍候。放下了帘子,那两位宫女便逐件向紫鹃、雪雁二人讲述衣服如何穿,如何整理,如何佩戴配饰,首饰如何戴,进宫那天饮食要注意哪些,妆容要注意什么。
紫鹃和雪雁都大气也不敢出,一句一句地记在了心里,那两位宫女又考校了她们几句,见回答的一句不错这才放心。随后又亲自演示了一番,替黛玉换衣,梳妆,整理压裙角的玉佩,身上带的荷包,样样都一丝不苟地做完了全套,才重新为黛玉换上家常衣服,改回了平常装扮。
林黛玉知道这两位宫女必然是临出宫前得到了元春的嘱咐,所以才事无巨细地一一交代,于是令紫鹃取来两张银票,亲自放在了荷包里送了过去。那两名宫女先是推辞不受,只说是受了元春的嘱托来的,推辞了几番才收了起来,道谢之后便告辞回去。
黛玉亲自送她们到了门口,外面又有王夫人等人陪着,周瑞家的等婆子们一直把宫女送出了二门,看着坐上了宫里的车去了才重新回来。黛玉回了屋里,暗想元春在宫里的处境如何,还需得亲自过去看了才知道,细细思索了一回,不知不觉已经夜幕降临,贾母那边派人来传晚饭了。
吃过晚饭,依旧是和薛宝钗、迎春等人说笑一回才各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