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奔跑吧,少年(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重返十三岁最新章节!
许多在镇上新开的第一家超市里称了一袋子的零食让许宁带到班上去给同学吃。特意给他同桌买了她最喜欢吃的泡椒凤爪。
结果第二天,小同桌的妈妈就带着小同桌来找许多了。她想请许多礼拜天下午有空时去她家学习。年约三旬,以小镇的水平来看,保养的相当不错的女人笑容可掬:“绝对不耽误你学习。就想请你帮我们家陆秋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许多本能地拒绝了。
这位陆秋的爹是镇上储蓄所的所长,家里条件算是镇上数得着的了。可再好的条件也是别人家,她待着该有多别扭。不过她也不想把关系搞僵,让小姑娘跟她妈妈下不了台。她想了想,表示礼拜天下午陆秋可以去她家学习。
陆秋的妈妈虽然没达到最初的目的,但对这结果也相当满意了。表达了一通诸如“哎呀,那实在是太麻烦你了”之类的客气话之后,立刻答应下来了。
许宁有点儿小别扭。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对女孩子总有种“咱们不是一国”的别扭劲儿。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直接喊了几个跟他关系不错的男生一起到他家写作业。
许妈跟许多都挺高兴的。许宁学生时代有点儿内向,不怎么跟同龄人一起玩。许多印象中他小学时还有个关系不错的小伙伴经常上家里玩。等到了五年级,两人分到不同班级以后,就渐渐不来往了。许宁也逐渐成长为跟许多一样的宅货。
许多自然不可能给这帮孩子当免费家教。她周日下午照旧干自己的事情。陆秋的妈妈倒是想让许多跟她姑娘说说学习方法。但当听许多一脸无辜地表示,她初一时就把她姐初二初三的书给预习了,陆妈妈就缄默了。好吧,她家姑娘先把初一的课程学好了就不错了。
许多想了想,让陆妈妈先别着急。陆秋数学弱的话,先上课好好听,把书上的例题都掌握牢靠。要是初一下来还是觉得吃紧,等到暑假去上李老师的小课桌吧。
李老师表示这一届初三是他带的最后一届了。盯着这帮小兔崽子们实在太累了,他老人家身体吃不消。
私底下,许多也叮嘱许宁,以自己学习为主。别因为想帮助同学把自己给耽误了。除了你自己,谁也没办法对你的人生负责。
成人社会教给许多的最重要的一条理念就是,凡事要有数。在确保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帮助别人。否则搞到最后,施恩成仇,反而自己里外不是人。
运动会刚结束没两天,港镇就进入了秋收季节。这里的秋收还保留着生产队时期互帮互助的习惯。几户人家组成一个小队,然后集中到每个成员家里的责任田上去收割。
许爸不怎么擅长农活,而且因为当年在化工厂工作时经常出差,后来又外出打工了。所以许家在这种互助小组中并不受欢迎。许妈曾说,如果不是村里人看她一个女人实在可怜,根本就没有人家愿意收许家入伙。这也是许妈一直有些看丈夫不得劲的原因。
这次许爸又去外地参加展销会了,没办法赶回家秋收。
许妈出离愤怒了,对着电话机大吼一通。今天电信下乡,有半年通话免费的政策,港镇大部分人家都装了电话机。
许多跟许宁都噤若寒蝉,连虎虎大人见势不妙都颠着小碎步欢快地从鸡群边上撤离了。
许多有些头痛。上一世许爸也没有回家参与秋收。
许妈说他就是懒,没用,连个担子都挑不动。后来家里有块一亩二分的小田是许妈带着许多割完稻子的。许多印象太深刻了,所有的农活当中,割稻子是最辛苦的。插秧还可以放一个小板凳坐着插。
试试看,弯着腰蹲下身割稻子,不用半个小时,你就会觉得浑身都不是自己的了。
许多割稻子时,一开始还蹲着,后来就是跪着,然后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割。她就割过一天的稻子,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她都浑身酸痛得连坐起来下床都做不到,只能直接滚下床。如果说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促使许多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奋力跳出农门,不愿意重复父母辈的命运,那么这件事也许是契机之一。更早的时候,大概在那年的麦收季节,她就有了隐约的念头。
初二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课后练习里头有道题就是让学生写三百字的短文来描述劳动的乐趣。
许多记得班主任将这道题布置成了当天的日记内容。她回家匆匆吃完饭就跟母亲下地去收油菜籽了。许多嫌弃戴帽子遮眼,又气闷的很,顶着大太阳收菜籽,晒得晕晕乎乎。她那时候就想,劳动的快乐,她感受不到,她能够感受到的只有被命运扼住咽喉,拼命挣扎的惶恐和无力。
太累了,真的太累了。那种从每一个毛孔里头钻出来的疲惫让她连挣扎都虚弱不堪。后来许多工作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总会拿这段记忆安慰自己,看看,你还是进步了啊,现在总比那时候强。
老实说,这个时代种田真心没多少收益可言。一亩田要是能挣上一千块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事实上最多几百块钱),种上十亩田撑死也不到一万块。在物价飞涨,人民币变相贬值的二十一世纪,一万块一年,随便在哪儿打工都比这挣得多。况且基本上靠人工操作的种田时代,种十亩地有多辛苦,许多连想想都辣眼睛。
可是农民不种地能干什么。可是地里不长庄稼,十几亿的中国人吃什么。所以此后的十几年里,乡村逐渐走向衰亡,年轻的一辈都抛弃了故土,在城市中艰难地寻找自己落脚的地方。
许妈气得肝颤,在家里发了好一通火。
许多觉得没意思。
许爸已经表示工作太紧,秋天本来就是他们厂的销售旺季。他赶不回来,田里的活可以包给专门出卖劳力的人来做。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自家田地少,又没去城里打工,想趁农忙整点儿外快。当地人称之为“麦客”。跟许多后来从书本资料上知道的“麦客”不一样,本地的麦客是所有农忙时节都接活的。此时一天的工钱是80-100不等。
农忙时节,麦客干的都是重体力活,许多觉得这个价位非常合理。许妈却不满意,因为她还要包下三餐,划下来一人一天差不多一百块了。等到稻子收割完,她前后成本一算,根本挣不到什么钱了。
许多无语,本来就挣不到钱啊。与其把父亲硬拽回来损失好几天的工资奖金,不如自家掏这个钱请外人,起码自家人不吃亏了。要是跟别人家搭伙的话,起码要折腾半个月,天天累得死去活来。何必呢。
再说,从外公生病开刀后,外公跟舅舅家的责任田不都是农忙时请麦客打理么。
结果许妈听了立刻急了:“那能比么?你舅舅早就不想种田了。那几块地还留着纯粹是给你爷爷奶奶(指外公外婆)留个念想。他才不稀罕地上,能挣几个钱。”
许多双手一摊,语气轻松:“那不就得了,反正种田也挣不到钱。”
“我们家怎么能跟你舅舅家比。你爸要是能有你舅舅一半的能耐,我也不会受这个罪了。”
许多继续笑:“那爸爸现在不是心疼你了么,他掏钱让你请麦客,你正好轻松轻松。”
最后许妈没办法,托王婶帮忙找了两位麦客,加上自己三个人,趁着礼拜天将家里的四亩三分田里的稻子给割了。
王婶也是被她家的大儿子硬逼着请麦客的。
王婶大儿子算是许多他们村上最有出息的一位了。他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中专生,一毕业就进了县里的客运公司。而后他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乡下小子硬是凭着自己过人的双商做到了客运集团三把手的位置。最让许多佩服的是,身为他中专同学的妻子也没因为支持丈夫事业荒废自己的工作,许多重生前,这位嫂嫂已经是市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副行长了。
并且他们夫妻感情融洽,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传出过任何家庭闹剧或者绯闻(许多相信那就是真的没有了,呵呵,所有的桃色新闻当事人周围的人都心知肚明)。两口子跟双方父母相处也十分良好,嫂嫂还主动提出给王婶两老在城里他们最常住的小区里买了一套房,房产证上写的是两位老人的名字。唯一的儿子更是聪明懂事。
按道理说,有这样养老保障,王婶老两口应该高枕无忧欢快养老了吧。结果王婶住不惯城里,还是坚持回乡。王哥威逼利诱她不准种田,王婶偷偷摸摸种了。王哥十天半个月就带着老婆孩子回乡看望父母,怎么可能瞒得住。
王哥怒了!他真怒了!朝亲爹妈发了好大一通脾气,然后打电话请麦客。他还不走了,非得等亲眼看着麦客收完了稻子再走。不然按照他爹妈的个性,保不齐他前脚走人,后脚他爹妈就让麦客走人。
王婶跟许妈抱怨时,眼睛里头都带着笑。嘴上说这个儿子越大脾气越大,一点儿也不听话,有两个钱就不晓得勤俭持家了。
许妈哪会不明白她的意思,赶紧骂她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是将来她能有王婶的一半好命,她睡觉都能笑醒。
送走王婶以后,许妈还在堂屋里头叹气:“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王婶家一样噢。”
要是按照许多上一世的脾气,她肯定立刻保证将来一定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许妈就会露出狐疑而又期待的笑容,然后母女俩其乐融融。可是现在她敏感而烦躁,不怎么想回应妈妈的话。
许宁倒是赶紧接了句:“老妈,我以后一定会让你跟爸爸过上好日子的。”
许妈笑逐颜开:“到底还是我儿子懂事,没白养。”
许多在镇上新开的第一家超市里称了一袋子的零食让许宁带到班上去给同学吃。特意给他同桌买了她最喜欢吃的泡椒凤爪。
结果第二天,小同桌的妈妈就带着小同桌来找许多了。她想请许多礼拜天下午有空时去她家学习。年约三旬,以小镇的水平来看,保养的相当不错的女人笑容可掬:“绝对不耽误你学习。就想请你帮我们家陆秋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许多本能地拒绝了。
这位陆秋的爹是镇上储蓄所的所长,家里条件算是镇上数得着的了。可再好的条件也是别人家,她待着该有多别扭。不过她也不想把关系搞僵,让小姑娘跟她妈妈下不了台。她想了想,表示礼拜天下午陆秋可以去她家学习。
陆秋的妈妈虽然没达到最初的目的,但对这结果也相当满意了。表达了一通诸如“哎呀,那实在是太麻烦你了”之类的客气话之后,立刻答应下来了。
许宁有点儿小别扭。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对女孩子总有种“咱们不是一国”的别扭劲儿。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直接喊了几个跟他关系不错的男生一起到他家写作业。
许妈跟许多都挺高兴的。许宁学生时代有点儿内向,不怎么跟同龄人一起玩。许多印象中他小学时还有个关系不错的小伙伴经常上家里玩。等到了五年级,两人分到不同班级以后,就渐渐不来往了。许宁也逐渐成长为跟许多一样的宅货。
许多自然不可能给这帮孩子当免费家教。她周日下午照旧干自己的事情。陆秋的妈妈倒是想让许多跟她姑娘说说学习方法。但当听许多一脸无辜地表示,她初一时就把她姐初二初三的书给预习了,陆妈妈就缄默了。好吧,她家姑娘先把初一的课程学好了就不错了。
许多想了想,让陆妈妈先别着急。陆秋数学弱的话,先上课好好听,把书上的例题都掌握牢靠。要是初一下来还是觉得吃紧,等到暑假去上李老师的小课桌吧。
李老师表示这一届初三是他带的最后一届了。盯着这帮小兔崽子们实在太累了,他老人家身体吃不消。
私底下,许多也叮嘱许宁,以自己学习为主。别因为想帮助同学把自己给耽误了。除了你自己,谁也没办法对你的人生负责。
成人社会教给许多的最重要的一条理念就是,凡事要有数。在确保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帮助别人。否则搞到最后,施恩成仇,反而自己里外不是人。
运动会刚结束没两天,港镇就进入了秋收季节。这里的秋收还保留着生产队时期互帮互助的习惯。几户人家组成一个小队,然后集中到每个成员家里的责任田上去收割。
许爸不怎么擅长农活,而且因为当年在化工厂工作时经常出差,后来又外出打工了。所以许家在这种互助小组中并不受欢迎。许妈曾说,如果不是村里人看她一个女人实在可怜,根本就没有人家愿意收许家入伙。这也是许妈一直有些看丈夫不得劲的原因。
这次许爸又去外地参加展销会了,没办法赶回家秋收。
许妈出离愤怒了,对着电话机大吼一通。今天电信下乡,有半年通话免费的政策,港镇大部分人家都装了电话机。
许多跟许宁都噤若寒蝉,连虎虎大人见势不妙都颠着小碎步欢快地从鸡群边上撤离了。
许多有些头痛。上一世许爸也没有回家参与秋收。
许妈说他就是懒,没用,连个担子都挑不动。后来家里有块一亩二分的小田是许妈带着许多割完稻子的。许多印象太深刻了,所有的农活当中,割稻子是最辛苦的。插秧还可以放一个小板凳坐着插。
试试看,弯着腰蹲下身割稻子,不用半个小时,你就会觉得浑身都不是自己的了。
许多割稻子时,一开始还蹲着,后来就是跪着,然后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割。她就割过一天的稻子,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她都浑身酸痛得连坐起来下床都做不到,只能直接滚下床。如果说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促使许多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奋力跳出农门,不愿意重复父母辈的命运,那么这件事也许是契机之一。更早的时候,大概在那年的麦收季节,她就有了隐约的念头。
初二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课后练习里头有道题就是让学生写三百字的短文来描述劳动的乐趣。
许多记得班主任将这道题布置成了当天的日记内容。她回家匆匆吃完饭就跟母亲下地去收油菜籽了。许多嫌弃戴帽子遮眼,又气闷的很,顶着大太阳收菜籽,晒得晕晕乎乎。她那时候就想,劳动的快乐,她感受不到,她能够感受到的只有被命运扼住咽喉,拼命挣扎的惶恐和无力。
太累了,真的太累了。那种从每一个毛孔里头钻出来的疲惫让她连挣扎都虚弱不堪。后来许多工作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总会拿这段记忆安慰自己,看看,你还是进步了啊,现在总比那时候强。
老实说,这个时代种田真心没多少收益可言。一亩田要是能挣上一千块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事实上最多几百块钱),种上十亩田撑死也不到一万块。在物价飞涨,人民币变相贬值的二十一世纪,一万块一年,随便在哪儿打工都比这挣得多。况且基本上靠人工操作的种田时代,种十亩地有多辛苦,许多连想想都辣眼睛。
可是农民不种地能干什么。可是地里不长庄稼,十几亿的中国人吃什么。所以此后的十几年里,乡村逐渐走向衰亡,年轻的一辈都抛弃了故土,在城市中艰难地寻找自己落脚的地方。
许妈气得肝颤,在家里发了好一通火。
许多觉得没意思。
许爸已经表示工作太紧,秋天本来就是他们厂的销售旺季。他赶不回来,田里的活可以包给专门出卖劳力的人来做。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自家田地少,又没去城里打工,想趁农忙整点儿外快。当地人称之为“麦客”。跟许多后来从书本资料上知道的“麦客”不一样,本地的麦客是所有农忙时节都接活的。此时一天的工钱是80-100不等。
农忙时节,麦客干的都是重体力活,许多觉得这个价位非常合理。许妈却不满意,因为她还要包下三餐,划下来一人一天差不多一百块了。等到稻子收割完,她前后成本一算,根本挣不到什么钱了。
许多无语,本来就挣不到钱啊。与其把父亲硬拽回来损失好几天的工资奖金,不如自家掏这个钱请外人,起码自家人不吃亏了。要是跟别人家搭伙的话,起码要折腾半个月,天天累得死去活来。何必呢。
再说,从外公生病开刀后,外公跟舅舅家的责任田不都是农忙时请麦客打理么。
结果许妈听了立刻急了:“那能比么?你舅舅早就不想种田了。那几块地还留着纯粹是给你爷爷奶奶(指外公外婆)留个念想。他才不稀罕地上,能挣几个钱。”
许多双手一摊,语气轻松:“那不就得了,反正种田也挣不到钱。”
“我们家怎么能跟你舅舅家比。你爸要是能有你舅舅一半的能耐,我也不会受这个罪了。”
许多继续笑:“那爸爸现在不是心疼你了么,他掏钱让你请麦客,你正好轻松轻松。”
最后许妈没办法,托王婶帮忙找了两位麦客,加上自己三个人,趁着礼拜天将家里的四亩三分田里的稻子给割了。
王婶也是被她家的大儿子硬逼着请麦客的。
王婶大儿子算是许多他们村上最有出息的一位了。他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中专生,一毕业就进了县里的客运公司。而后他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乡下小子硬是凭着自己过人的双商做到了客运集团三把手的位置。最让许多佩服的是,身为他中专同学的妻子也没因为支持丈夫事业荒废自己的工作,许多重生前,这位嫂嫂已经是市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副行长了。
并且他们夫妻感情融洽,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传出过任何家庭闹剧或者绯闻(许多相信那就是真的没有了,呵呵,所有的桃色新闻当事人周围的人都心知肚明)。两口子跟双方父母相处也十分良好,嫂嫂还主动提出给王婶两老在城里他们最常住的小区里买了一套房,房产证上写的是两位老人的名字。唯一的儿子更是聪明懂事。
按道理说,有这样养老保障,王婶老两口应该高枕无忧欢快养老了吧。结果王婶住不惯城里,还是坚持回乡。王哥威逼利诱她不准种田,王婶偷偷摸摸种了。王哥十天半个月就带着老婆孩子回乡看望父母,怎么可能瞒得住。
王哥怒了!他真怒了!朝亲爹妈发了好大一通脾气,然后打电话请麦客。他还不走了,非得等亲眼看着麦客收完了稻子再走。不然按照他爹妈的个性,保不齐他前脚走人,后脚他爹妈就让麦客走人。
王婶跟许妈抱怨时,眼睛里头都带着笑。嘴上说这个儿子越大脾气越大,一点儿也不听话,有两个钱就不晓得勤俭持家了。
许妈哪会不明白她的意思,赶紧骂她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是将来她能有王婶的一半好命,她睡觉都能笑醒。
送走王婶以后,许妈还在堂屋里头叹气:“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王婶家一样噢。”
要是按照许多上一世的脾气,她肯定立刻保证将来一定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许妈就会露出狐疑而又期待的笑容,然后母女俩其乐融融。可是现在她敏感而烦躁,不怎么想回应妈妈的话。
许宁倒是赶紧接了句:“老妈,我以后一定会让你跟爸爸过上好日子的。”
许妈笑逐颜开:“到底还是我儿子懂事,没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