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还有长乐、宁波、泉州等地,自古靠海,在大人下西洋的带动下,这些昔日的不毛之地,因为靠近沿海,商贾往来,一时成为大明富庶之地,这些可都是大人下西洋带来的功劳?“
郑和万万没想到杨峥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刚要谦虚两句,可细细一想,也有几分道理,从永乐三年从刘家港下西洋,此地便成了他下西洋的福地,他的船队的粮船、战船多在此地制造,砍刀、钩镰、标枪、弓弩、飞镖等冷兵器,还装备各种火器、如火枪、火球等。都有刘家港提供,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小兄弟言之有理啊,刘家湾能有今日的繁华,老夫的宝船的确功不可没?”郑和眼里闪过一丝得意的光彩,从永乐三年他第一次下西洋,朝廷质疑下西洋的声音就没断过,质疑最多的无疑是下西洋没给朝廷带来好处,如今看来,好处不是没有,只是没被人发现而已,这个小兄弟年纪轻轻,竟看得这么深,让他十分的高兴,隐隐的觉得,自己这次来南京找太子说下西洋的事情,有多了一项下西洋的好处。
杨峥继续说道:“除了沿海外,这些年大人下西洋可没往西洋诸国出口我大明瓷器,丝绸,单是青花瓷一项,怕有不少吧?“
郑和道:“嗯,货用烧炼五色珠、青白磁器……大小磁器……之属”;满剌加:“货用青白磁器、五色烧珠……之属”;苏门答剌:“货用青白磁器……之属”;龙牙犀角:“货用……青白磁器”,的确与沿海诸国交换了不少?“
杨峥从鼻腔里“嗯“了声,道:”我大明瓷器虽多,若不是用于下西洋,试问大人,那些官窑,景德镇,德化这瓷器能有如此大的产量,若没有下西洋,也许没了景德镇,也许没了官窑,没了这些,那些百姓便没了吃饭的手艺,我大明自成祖继承大统,先后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造北京城,迁都北京,五征蒙古,三征安南,威德遐被,四方宾服,这哪一件不是大事,放在任何一朝,怕是少不了动乱不堪。
秦皇修长城,秦二世而亡,汉武帝征战匈奴,弄得国库空虚,百姓困苦,隋炀帝只是开凿了一条运河,便弄得国内动乱四起,最终国破家灭,唯独我大明先后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造北京城,迁都北京,五征蒙古,三征安南,威德遐被,四方宾服,资用未尝乏。贫穷百姓按照命令转卖这些货物,也有许多人因此而致富,国库也充实,说句不应当的话,我大明永乐皇帝能有如此赫赫武功与大人下西洋有莫大的关系啊?“
郑和竟有些呆住了,一直以来,他下西洋莫不是被满朝文武百官说成劳民伤财,第一次下西洋顺利返回后,群臣更是激动,不少人说万国来朝的目的已经达到,再行西洋之举便是于朝廷,于百姓毫无益处的举动,让朱棣禁止下西洋的举动,若非朱棣雄伟略,他不可能有六次下西洋,如今朱棣一死,当今圣上便停止了下西洋,让他伤心之余,也隐隐的觉得自己下西洋之举,的确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他的宝船每次二、三百艘及每次派二、三万人(官兵)花费不说不大,便是每年的维修费用也不少,加上宝船两万多人的吃喝拉撒睡,的确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每次群臣义正言辞的说起这一项时,他总不能反驳,久而久之,也就默认了这莫须有的罪名,如今听杨峥说来,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丝织、松江的棉织、芜湖的印刷,杭州的茶业。还有长乐、泉州、佛山,这些沿海古城都因下西洋而兴盛繁荣,便是我大明诸多赫赫武功都有下西洋的踪影,比起自己宝船给大明带回来的财富,自己宝船所花费的银两,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啊。一时竟是满脸的欣喜。
“听小兄弟这么一说,倒还真是那么回事,只可惜往日群臣没小兄弟这般眼光?不然,老夫的下西洋之举,也不会因此提被搁浅了?”郑和有些惆怅的叹了声。
杨峥 继续道:“何止这些,大人若是眼光再往远看一些,自从下西洋我大明,冶铁、锻造,造船、航海、天文,造纸,百姓见识,是不是比往年提高了不少,那些西洋的奇珍异宝,各种技术都通过大人的宝船融入了大明,让我大明见识海外的技术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嘿嘿,光是这样就足以让西洋之举必须继续下去了。
郑和眼里光芒越来越亮,仿佛下西洋之举马上就会重新开始一般。
好一会儿才叹了声,道:“听小兄弟一席话,老夫心情舒畅了不少,只可惜,我大明一朝,能有小兄弟这等见识的人不多,你可知,自从老夫下西洋,骂老夫的,诋毁老夫的,甚至强烈要求陛下停止下西洋的人不少,你说老夫下西洋明明是壮大我大明声威,四夷宾服,我大明货物流行万国,四海诸夷皆以我大明为尊,便是银子也少赚回来,为何他们就看不到下西洋的好处呢?”
杨峥哼了声,道:“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看的更清楚?”
郑和心头一动,刚刚端起的茶杯猛地放了下来,一双目光死死地盯着杨峥,下西洋是他一手操办,其中有多少好处,旁人不知,他是心知肚明,光是每年带回来的奇珍异宝,胡椒,苏木,这些都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足够抵他宝船的消耗,可满朝的文官,硬是说他下西洋虽壮大我大明国威,可番邦朝贡频繁,其贡船抵达,一应运送,皆由地方抽调徭役,民力耗费之大,不可计数,百姓苦不堪雅,甚至有文臣更是将永乐十八年的白莲教造反都说成是他下西洋造成的,让他好不气恼,可偏偏反驳不得?如今听杨峥这么一说,让他心头如何不大懂,急切的问道:“小兄弟此话何意?“
杨峥道:“敢问大人,痛骂下西洋的可都是文官么?”
郑和面色一愕,随即用力地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文官,那些言官更甚?”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些言官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他们皇帝都敢骂,别说这些年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下西洋,自然少不了大骂特骂了?
杨峥沉吟了片刻,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大人下西洋所做出的壮举,我一介小民能看得明白,他饱读诗书,为官数十载,乃我大明一等一的良才,敢问大人小民上述所言,他们当真看不到,不,他们看得到,甚至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之所以百官的极力反对,说到底,就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利害在作怪?“
“你是说他们早已看出老夫下西洋给朝廷带来的好处?“郑和惊讶的问。
杨峥点了点头道:“不错!“
郑和显然有些不敢相信,可细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满朝文武百官数百人,不会一个人看不出下西洋给朝廷带来的好处?可他们反对,甚至昧着良心将下西洋说成是祸国殃民的举动,每次莫不是义正言辞,如今看来这一切的背后,竟逃不过一个“利”字。“
注解: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还有长乐、宁波、泉州等地,自古靠海,在大人下西洋的带动下,这些昔日的不毛之地,因为靠近沿海,商贾往来,一时成为大明富庶之地,这些可都是大人下西洋带来的功劳?“
郑和万万没想到杨峥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刚要谦虚两句,可细细一想,也有几分道理,从永乐三年从刘家港下西洋,此地便成了他下西洋的福地,他的船队的粮船、战船多在此地制造,砍刀、钩镰、标枪、弓弩、飞镖等冷兵器,还装备各种火器、如火枪、火球等。都有刘家港提供,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小兄弟言之有理啊,刘家湾能有今日的繁华,老夫的宝船的确功不可没?”郑和眼里闪过一丝得意的光彩,从永乐三年他第一次下西洋,朝廷质疑下西洋的声音就没断过,质疑最多的无疑是下西洋没给朝廷带来好处,如今看来,好处不是没有,只是没被人发现而已,这个小兄弟年纪轻轻,竟看得这么深,让他十分的高兴,隐隐的觉得,自己这次来南京找太子说下西洋的事情,有多了一项下西洋的好处。
杨峥继续说道:“除了沿海外,这些年大人下西洋可没往西洋诸国出口我大明瓷器,丝绸,单是青花瓷一项,怕有不少吧?“
郑和道:“嗯,货用烧炼五色珠、青白磁器……大小磁器……之属”;满剌加:“货用青白磁器、五色烧珠……之属”;苏门答剌:“货用青白磁器……之属”;龙牙犀角:“货用……青白磁器”,的确与沿海诸国交换了不少?“
杨峥从鼻腔里“嗯“了声,道:”我大明瓷器虽多,若不是用于下西洋,试问大人,那些官窑,景德镇,德化这瓷器能有如此大的产量,若没有下西洋,也许没了景德镇,也许没了官窑,没了这些,那些百姓便没了吃饭的手艺,我大明自成祖继承大统,先后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造北京城,迁都北京,五征蒙古,三征安南,威德遐被,四方宾服,这哪一件不是大事,放在任何一朝,怕是少不了动乱不堪。
秦皇修长城,秦二世而亡,汉武帝征战匈奴,弄得国库空虚,百姓困苦,隋炀帝只是开凿了一条运河,便弄得国内动乱四起,最终国破家灭,唯独我大明先后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造北京城,迁都北京,五征蒙古,三征安南,威德遐被,四方宾服,资用未尝乏。贫穷百姓按照命令转卖这些货物,也有许多人因此而致富,国库也充实,说句不应当的话,我大明永乐皇帝能有如此赫赫武功与大人下西洋有莫大的关系啊?“
郑和竟有些呆住了,一直以来,他下西洋莫不是被满朝文武百官说成劳民伤财,第一次下西洋顺利返回后,群臣更是激动,不少人说万国来朝的目的已经达到,再行西洋之举便是于朝廷,于百姓毫无益处的举动,让朱棣禁止下西洋的举动,若非朱棣雄伟略,他不可能有六次下西洋,如今朱棣一死,当今圣上便停止了下西洋,让他伤心之余,也隐隐的觉得自己下西洋之举,的确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他的宝船每次二、三百艘及每次派二、三万人(官兵)花费不说不大,便是每年的维修费用也不少,加上宝船两万多人的吃喝拉撒睡,的确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每次群臣义正言辞的说起这一项时,他总不能反驳,久而久之,也就默认了这莫须有的罪名,如今听杨峥说来,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丝织、松江的棉织、芜湖的印刷,杭州的茶业。还有长乐、泉州、佛山,这些沿海古城都因下西洋而兴盛繁荣,便是我大明诸多赫赫武功都有下西洋的踪影,比起自己宝船给大明带回来的财富,自己宝船所花费的银两,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啊。一时竟是满脸的欣喜。
“听小兄弟这么一说,倒还真是那么回事,只可惜往日群臣没小兄弟这般眼光?不然,老夫的下西洋之举,也不会因此提被搁浅了?”郑和有些惆怅的叹了声。
杨峥 继续道:“何止这些,大人若是眼光再往远看一些,自从下西洋我大明,冶铁、锻造,造船、航海、天文,造纸,百姓见识,是不是比往年提高了不少,那些西洋的奇珍异宝,各种技术都通过大人的宝船融入了大明,让我大明见识海外的技术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嘿嘿,光是这样就足以让西洋之举必须继续下去了。
郑和眼里光芒越来越亮,仿佛下西洋之举马上就会重新开始一般。
好一会儿才叹了声,道:“听小兄弟一席话,老夫心情舒畅了不少,只可惜,我大明一朝,能有小兄弟这等见识的人不多,你可知,自从老夫下西洋,骂老夫的,诋毁老夫的,甚至强烈要求陛下停止下西洋的人不少,你说老夫下西洋明明是壮大我大明声威,四夷宾服,我大明货物流行万国,四海诸夷皆以我大明为尊,便是银子也少赚回来,为何他们就看不到下西洋的好处呢?”
杨峥哼了声,道:“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看的更清楚?”
郑和心头一动,刚刚端起的茶杯猛地放了下来,一双目光死死地盯着杨峥,下西洋是他一手操办,其中有多少好处,旁人不知,他是心知肚明,光是每年带回来的奇珍异宝,胡椒,苏木,这些都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足够抵他宝船的消耗,可满朝的文官,硬是说他下西洋虽壮大我大明国威,可番邦朝贡频繁,其贡船抵达,一应运送,皆由地方抽调徭役,民力耗费之大,不可计数,百姓苦不堪雅,甚至有文臣更是将永乐十八年的白莲教造反都说成是他下西洋造成的,让他好不气恼,可偏偏反驳不得?如今听杨峥这么一说,让他心头如何不大懂,急切的问道:“小兄弟此话何意?“
杨峥道:“敢问大人,痛骂下西洋的可都是文官么?”
郑和面色一愕,随即用力地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文官,那些言官更甚?”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些言官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他们皇帝都敢骂,别说这些年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下西洋,自然少不了大骂特骂了?
杨峥沉吟了片刻,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大人下西洋所做出的壮举,我一介小民能看得明白,他饱读诗书,为官数十载,乃我大明一等一的良才,敢问大人小民上述所言,他们当真看不到,不,他们看得到,甚至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之所以百官的极力反对,说到底,就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利害在作怪?“
“你是说他们早已看出老夫下西洋给朝廷带来的好处?“郑和惊讶的问。
杨峥点了点头道:“不错!“
郑和显然有些不敢相信,可细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满朝文武百官数百人,不会一个人看不出下西洋给朝廷带来的好处?可他们反对,甚至昧着良心将下西洋说成是祸国殃民的举动,每次莫不是义正言辞,如今看来这一切的背后,竟逃不过一个“利”字。“
注解: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