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9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 )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科举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主要来源于朱熹注解)演变而成……?“
黎利本听得昏昏欲睡,待听到八股文,什么圣人之言之类的,猛的双眼一亮,道:“这八股文你再说说?“
范文巧说了半天,一直没见动静,正有些埋怨,好不容易引起了对方的兴趣,却不是问科举文章,而是八股文,不免有些扫兴,颇有几分与牛弹琴的感觉,无奈形势比人强,人家是君,自己是臣,心头再不满,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活儿还得继续干。
耐着性子又将八股文解释了一遍,说了大半天顿时觉得口干舌燥得厉害。
黎利却仿佛茫然不知,沉吟了片刻,道:“范爱卿,你是读书人,你给朕说说看,这八股文到底好不好?“
这下范文巧可有些难度了,八股文如何他到是知道的,可你让他说出优劣,他还真未必能说得出来,可皇帝问话儿又不能不答,只好咬牙,就着自己的理解,以及从书本上,前人口中所说的加以分析体会了一番,才犹豫着道:“汉人的这科举本是一个昏君所创,据说是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叫试策。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可这隋炀帝没处理好科举,国家没多久便亡了,等唐太宗的时候吧,他想让天下读书人都为大唐效忠,又有本事,在隋炀帝的科举制度上,加以完善,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这些人也就是天子门生了,不过唐人开放,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至此天下英雄尽数为唐太宗所用。
黎利哦了声道:“如此说来,大唐的这考试的法子,倒是个好法子?”
范文巧道:“那可未必,大唐法子虽好,但因为漏洞太大,若碰上仁主,自是好法子,可一旦碰上庸主,这法子可就不行了,那些善于钻营的小人,可都是无孔不入,一旦通过科举把持朝廷大权,那可就不美了?“
黎利暗暗点了点头:“他自问是雄主,这法子若用,自是没问题,可他的黎家岂能一世而亡,万一碰上一个不争气的子孙,用这法子,岂不是坏了国家大事,想到了这里,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这法子,的确不美,难道就没有好法子?”
范文巧一时不明白皇帝的心思,只好顺着话儿道:“那也未必,这汉人素来聪明,科举的漏洞,经过前人无数的完善,这种漏洞也渐渐缩小?“
“哦,还有更完善的制度,快快说与朕听听?“黎利急切的问。
范文巧道:“宋代替唐后,宋皇鉴于大唐科举的漏洞,在原有的基础加以简化,按两级考试。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朝第一代皇帝,为了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
^^^^^^^^^^^^^^^^^^^^^^^^^^^^^^^^^^^^^^^^^^^^^^^^
星期一,事情多,耽搁了,不管怎么样还是来了,请多多见谅!
( )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科举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主要来源于朱熹注解)演变而成……?“
黎利本听得昏昏欲睡,待听到八股文,什么圣人之言之类的,猛的双眼一亮,道:“这八股文你再说说?“
范文巧说了半天,一直没见动静,正有些埋怨,好不容易引起了对方的兴趣,却不是问科举文章,而是八股文,不免有些扫兴,颇有几分与牛弹琴的感觉,无奈形势比人强,人家是君,自己是臣,心头再不满,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活儿还得继续干。
耐着性子又将八股文解释了一遍,说了大半天顿时觉得口干舌燥得厉害。
黎利却仿佛茫然不知,沉吟了片刻,道:“范爱卿,你是读书人,你给朕说说看,这八股文到底好不好?“
这下范文巧可有些难度了,八股文如何他到是知道的,可你让他说出优劣,他还真未必能说得出来,可皇帝问话儿又不能不答,只好咬牙,就着自己的理解,以及从书本上,前人口中所说的加以分析体会了一番,才犹豫着道:“汉人的这科举本是一个昏君所创,据说是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叫试策。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可这隋炀帝没处理好科举,国家没多久便亡了,等唐太宗的时候吧,他想让天下读书人都为大唐效忠,又有本事,在隋炀帝的科举制度上,加以完善,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这些人也就是天子门生了,不过唐人开放,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至此天下英雄尽数为唐太宗所用。
黎利哦了声道:“如此说来,大唐的这考试的法子,倒是个好法子?”
范文巧道:“那可未必,大唐法子虽好,但因为漏洞太大,若碰上仁主,自是好法子,可一旦碰上庸主,这法子可就不行了,那些善于钻营的小人,可都是无孔不入,一旦通过科举把持朝廷大权,那可就不美了?“
黎利暗暗点了点头:“他自问是雄主,这法子若用,自是没问题,可他的黎家岂能一世而亡,万一碰上一个不争气的子孙,用这法子,岂不是坏了国家大事,想到了这里,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这法子,的确不美,难道就没有好法子?”
范文巧一时不明白皇帝的心思,只好顺着话儿道:“那也未必,这汉人素来聪明,科举的漏洞,经过前人无数的完善,这种漏洞也渐渐缩小?“
“哦,还有更完善的制度,快快说与朕听听?“黎利急切的问。
范文巧道:“宋代替唐后,宋皇鉴于大唐科举的漏洞,在原有的基础加以简化,按两级考试。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朝第一代皇帝,为了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
^^^^^^^^^^^^^^^^^^^^^^^^^^^^^^^^^^^^^^^^^^^^^^^^
星期一,事情多,耽搁了,不管怎么样还是来了,请多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