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军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南国江山最新章节!
募兵两万人,对目前的淮南来说刚好财政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又能缓减可能遇到的机动兵力不足的情况,是如今最适合的选择。
不过做出扩军的决定容易,但选定相应的都督,杨渥却有些头痛起来。
当初台濛病逝的时候,是由老将张训接替的;李神福升官为枢密使时,他的职务由刘存接替;杨渥辞掉的都督职务则由秦裴担任。
然而新的都督却不好确定,因为如今淮南有这个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虽然不少,但每个单独拿出来又似乎差了一点。
比如柴再用和吕师周,这两人的能力杨渥是知道的,都是历史上功劳比较显著的将领,然而他们目前在淮南军中的资历和功劳都还有些不够,加上杨渥在现实中都没有和他们见过面,对他们是否忠心可靠都不能确定,自然不能随意提拔这两人。
而刘信和王绾二人的资历是足够了,但他们的功劳却显得有些不足,至少他们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功劳。
至于朱思勍,那就更不用说了,各方面都还差得远,而且他的官位提拔得已经够快了,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难保其他将领不会有怨言。
所以将几个有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想了一遍后,杨渥还是无法做出决断。
“李将军,你是枢密使,我淮南军的人事安排你们枢密院也必须提出建议。这都督的人选,你可有什么想法?”杨渥索性向李神福征询起来。
这一年来,随着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开始由李神福担任,枢密院的各项制度和职权也逐渐走向正轨。
按照杨渥制定的规矩,以后枢密院常设枢密使和左右枢密副使,枢密使必须由武将担任,而两个枢密副使则分别由文官和武将担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文武相互制衡,避免枢密院被武将彻底把持,出现武将独大的局面;而只用一个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其原因则是避免不懂军务的文官乱来。
如今的枢密副使严可求毕竟还算懂军务的,让他担任副使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杨渥可不能保证以后的文官不会逐渐凌驾到武将之上,进而连枢密院这个最高军事机构都被文官把持。
杨渥虽然主张“以文制武”,但这个以文制武是用文官来制衡武将,而不是用文官来指挥武将。若是出现像宋朝、明朝那种文官彻底凌驾在武将之上,甚至连出征的大军都是用不懂军务的文官来统领的话,这样的军队不打败仗才怪。
此外,为了避免枢密使权利过大,杨渥又规定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都不得亲自领兵;而作为补偿,枢密院的职权却得到极大的提升,如今已经成了淮南真正的最高军事机构。
各种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将领安排等,都必须经过枢密院的确认才可以实行,若是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向枢密院汇报的,也必须在事后做汇报。这样一来,枢密院对军队的掌控力度才大幅提升。
“启禀殿下,按照殿下制定的规定,枢密院虽然要对将领人事安排提供建议,但那只是针对中层将领;而一军的都督人选,事关重大,末将不敢建言,还请殿下独断!”李神福站出来躬身道,却是不愿表态。
杨渥暗自摇头,这个李神福就是太过谨小慎微了,连个建议都不肯提出,一心只想着避嫌。
当然杨渥也能够理解他,毕竟如今淮南正是新旧交替之际,他作为淮南的功勋老臣,如今又处在枢密使的位置上,他的儿子更是杨渥亲军的五个指挥使之一,他自然会担心引来杨渥的猜忌,所以表现得谨慎些也是正常。
李神福不肯直接回答,杨渥又向其他将领询问:“严先生,朱将军,你二位都是枢密副使,这将领人选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此事还请殿下自行决断,请恕属下不敢置喙。”严可求和朱瑾二人对视一眼,连忙答道。
没办法,连李神福都说了让杨渥自己决定,他们自然也不好提出建言;更何况,他们此时不管提出让谁出任这个都督,都可能得罪其他几个有希望担任都督的将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愿做。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周本、秦裴等人,却见这几个刚才还非常活跃的将领此时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显然也不打算开口。
无奈之下,杨渥最后决定提拔李简来担任这个新的都督,至于原因嘛,因为他不管是能力、资历还是功劳,虽然都不突出,但却很平衡,让他担任都督相对来说是目前最好的。
这样一来,淮南军的机动兵力也将正式提升到七个军十四万人。
而在七个军的分布上,则保持李承嗣、张训的两个军驻守在北方防线以防备朱全忠南下;王茂章的一个军驻守在南方的宣州,以防备钟传和王审知两大藩镇;而刘存的一个军则驻守在鄂州,作为淮南的西方防线;剩下的三个军则留守广陵。
如此内外相互制衡,不仅能保证三条防线的守备力量充足,同时也能保证广陵有足够机动兵力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确定了新建一军后,杨渥趁此机会又下令给七个军赐予军号。
当初刚刚将全军整编成六个军的时候,朝廷虽然已经很落魄了,但毕竟还有一些权威在,而且那时候是杨行密当权,所以杨渥没有给各军赐正式军号。
而如果用类似“黄头军”、“银枪都”的名号,既显得又不够响亮,又感觉有些混乱,所以那时干脆就搁置下来了。
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先是天子李晔被朱全忠所杀;接着李晔的诸多皇子也在今年四月被朱全忠杀光了;然后又是六月份的白马驿之祸,那些朝廷重臣也被朱全忠杀得差不多了。
到了此时,朝廷的权威已经丧失殆尽,再加上有朱全忠这个“天下第一逆贼”在前面顶着,杨渥即便跟在后面做点僭越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这一次杨渥便下令给七军赐名,其中北方的两个军分别命名为左右武骧军;鄂州和宣州的两军分别命名为左右腾骧军;驻守在广陵的三军则分别命名为镇武军和镇国军和天武军。
当然,在取这些军号的时候杨渥还是避开了像“羽林军”、“虎贲军”、“神策军”等那些明显是天子亲军的称号,毕竟如今杨渥都还没建国,用那些名号还是太早了,也太过显眼了,只怕连杨行密都有可能跳出来反对。
而杨渥的亲军也被赐予了名号,称为“控鹤军”,这个名字却是本朝就有的天子亲军,历史上也是后周、北宋的亲军番号之一。
此外,杨渥又将骑兵单独成立一军,名为骁骑军,以史俨为都督,侯瓒为副都督。
骑兵的威力在这几年的多次战争中已经显露无余,即便是江南河流多,极大的限制了骑兵威力的发挥,但淮南骑兵这几年依旧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当初平定田頵、安仁义之乱时,杨渥就凭借骑兵的强大机动力和攻击力,多次击败和消灭敌军,为平叛的胜利立下巨大的功劳。
而消灭钱镠的战争中,史俨和侯瓒二人率领的骑兵更是起了关键作用。
在德清城北的那场夜战中,若不是二人率领的骑兵的突然杀到,一举击溃了钱镠军的主力,接着又不断展开袭扰和追杀,说不定杨渥的主力还没赶到钱镠就安然逃回杭州了。那样的话,对钱镠的战争肯定不是如今这种结局,说不定直到现在淮南军还在和钱镠争夺江南各州。
所以经过这么多次战斗后,淮南诸将自然高度重视骑兵的建设。
可惜的是,虽然杨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马匹,但如今淮南依旧严重缺马。
新成立的骁骑军目前只有三千骑兵,而整个淮南的骑兵也只有五千。更重要的是这五千骑兵中,淮南军的骑兵主要来自当初随李承嗣、史俨一同南下的那三千沙陀精骑。
这么多年和这么多次战斗过去,如今许多马匹都存在年龄过大或者受伤的问题,这也就是淮南严重缺马才将这些有问题的马留下来凑合。
好在淮南虽然缺马,但南方的地形更适合步兵和水军作战,而且淮南在南方的敌人里面,像钱镠、钟传、马殷等势力比淮南更加缺马,所以淮南军在南方才能轻易称雄。
但北方的地形却更加适合骑兵发挥,不管是李克用还是朱全忠、刘仁恭等势力,他们都有相当规模的骑兵。
尤其是晋王李克用,他本来就是沙陀族的首领,又地处最北方,骑兵的数量和质量比朱全忠的都要高了许多。历史上李存勖与后梁交战,在一次次重大战役中,他麾下的数万精锐骑兵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将来若是淮南军北伐,需要到北方去与梁军甚至是晋军交战时,缺乏骑兵就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问题。
所以在成立骁骑军的同时,如何获得充足的马匹就成了杨渥急需解决的问题。
募兵两万人,对目前的淮南来说刚好财政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又能缓减可能遇到的机动兵力不足的情况,是如今最适合的选择。
不过做出扩军的决定容易,但选定相应的都督,杨渥却有些头痛起来。
当初台濛病逝的时候,是由老将张训接替的;李神福升官为枢密使时,他的职务由刘存接替;杨渥辞掉的都督职务则由秦裴担任。
然而新的都督却不好确定,因为如今淮南有这个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虽然不少,但每个单独拿出来又似乎差了一点。
比如柴再用和吕师周,这两人的能力杨渥是知道的,都是历史上功劳比较显著的将领,然而他们目前在淮南军中的资历和功劳都还有些不够,加上杨渥在现实中都没有和他们见过面,对他们是否忠心可靠都不能确定,自然不能随意提拔这两人。
而刘信和王绾二人的资历是足够了,但他们的功劳却显得有些不足,至少他们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功劳。
至于朱思勍,那就更不用说了,各方面都还差得远,而且他的官位提拔得已经够快了,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难保其他将领不会有怨言。
所以将几个有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想了一遍后,杨渥还是无法做出决断。
“李将军,你是枢密使,我淮南军的人事安排你们枢密院也必须提出建议。这都督的人选,你可有什么想法?”杨渥索性向李神福征询起来。
这一年来,随着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开始由李神福担任,枢密院的各项制度和职权也逐渐走向正轨。
按照杨渥制定的规矩,以后枢密院常设枢密使和左右枢密副使,枢密使必须由武将担任,而两个枢密副使则分别由文官和武将担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文武相互制衡,避免枢密院被武将彻底把持,出现武将独大的局面;而只用一个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其原因则是避免不懂军务的文官乱来。
如今的枢密副使严可求毕竟还算懂军务的,让他担任副使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杨渥可不能保证以后的文官不会逐渐凌驾到武将之上,进而连枢密院这个最高军事机构都被文官把持。
杨渥虽然主张“以文制武”,但这个以文制武是用文官来制衡武将,而不是用文官来指挥武将。若是出现像宋朝、明朝那种文官彻底凌驾在武将之上,甚至连出征的大军都是用不懂军务的文官来统领的话,这样的军队不打败仗才怪。
此外,为了避免枢密使权利过大,杨渥又规定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都不得亲自领兵;而作为补偿,枢密院的职权却得到极大的提升,如今已经成了淮南真正的最高军事机构。
各种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将领安排等,都必须经过枢密院的确认才可以实行,若是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向枢密院汇报的,也必须在事后做汇报。这样一来,枢密院对军队的掌控力度才大幅提升。
“启禀殿下,按照殿下制定的规定,枢密院虽然要对将领人事安排提供建议,但那只是针对中层将领;而一军的都督人选,事关重大,末将不敢建言,还请殿下独断!”李神福站出来躬身道,却是不愿表态。
杨渥暗自摇头,这个李神福就是太过谨小慎微了,连个建议都不肯提出,一心只想着避嫌。
当然杨渥也能够理解他,毕竟如今淮南正是新旧交替之际,他作为淮南的功勋老臣,如今又处在枢密使的位置上,他的儿子更是杨渥亲军的五个指挥使之一,他自然会担心引来杨渥的猜忌,所以表现得谨慎些也是正常。
李神福不肯直接回答,杨渥又向其他将领询问:“严先生,朱将军,你二位都是枢密副使,这将领人选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此事还请殿下自行决断,请恕属下不敢置喙。”严可求和朱瑾二人对视一眼,连忙答道。
没办法,连李神福都说了让杨渥自己决定,他们自然也不好提出建言;更何况,他们此时不管提出让谁出任这个都督,都可能得罪其他几个有希望担任都督的将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愿做。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周本、秦裴等人,却见这几个刚才还非常活跃的将领此时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显然也不打算开口。
无奈之下,杨渥最后决定提拔李简来担任这个新的都督,至于原因嘛,因为他不管是能力、资历还是功劳,虽然都不突出,但却很平衡,让他担任都督相对来说是目前最好的。
这样一来,淮南军的机动兵力也将正式提升到七个军十四万人。
而在七个军的分布上,则保持李承嗣、张训的两个军驻守在北方防线以防备朱全忠南下;王茂章的一个军驻守在南方的宣州,以防备钟传和王审知两大藩镇;而刘存的一个军则驻守在鄂州,作为淮南的西方防线;剩下的三个军则留守广陵。
如此内外相互制衡,不仅能保证三条防线的守备力量充足,同时也能保证广陵有足够机动兵力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确定了新建一军后,杨渥趁此机会又下令给七个军赐予军号。
当初刚刚将全军整编成六个军的时候,朝廷虽然已经很落魄了,但毕竟还有一些权威在,而且那时候是杨行密当权,所以杨渥没有给各军赐正式军号。
而如果用类似“黄头军”、“银枪都”的名号,既显得又不够响亮,又感觉有些混乱,所以那时干脆就搁置下来了。
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先是天子李晔被朱全忠所杀;接着李晔的诸多皇子也在今年四月被朱全忠杀光了;然后又是六月份的白马驿之祸,那些朝廷重臣也被朱全忠杀得差不多了。
到了此时,朝廷的权威已经丧失殆尽,再加上有朱全忠这个“天下第一逆贼”在前面顶着,杨渥即便跟在后面做点僭越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这一次杨渥便下令给七军赐名,其中北方的两个军分别命名为左右武骧军;鄂州和宣州的两军分别命名为左右腾骧军;驻守在广陵的三军则分别命名为镇武军和镇国军和天武军。
当然,在取这些军号的时候杨渥还是避开了像“羽林军”、“虎贲军”、“神策军”等那些明显是天子亲军的称号,毕竟如今杨渥都还没建国,用那些名号还是太早了,也太过显眼了,只怕连杨行密都有可能跳出来反对。
而杨渥的亲军也被赐予了名号,称为“控鹤军”,这个名字却是本朝就有的天子亲军,历史上也是后周、北宋的亲军番号之一。
此外,杨渥又将骑兵单独成立一军,名为骁骑军,以史俨为都督,侯瓒为副都督。
骑兵的威力在这几年的多次战争中已经显露无余,即便是江南河流多,极大的限制了骑兵威力的发挥,但淮南骑兵这几年依旧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当初平定田頵、安仁义之乱时,杨渥就凭借骑兵的强大机动力和攻击力,多次击败和消灭敌军,为平叛的胜利立下巨大的功劳。
而消灭钱镠的战争中,史俨和侯瓒二人率领的骑兵更是起了关键作用。
在德清城北的那场夜战中,若不是二人率领的骑兵的突然杀到,一举击溃了钱镠军的主力,接着又不断展开袭扰和追杀,说不定杨渥的主力还没赶到钱镠就安然逃回杭州了。那样的话,对钱镠的战争肯定不是如今这种结局,说不定直到现在淮南军还在和钱镠争夺江南各州。
所以经过这么多次战斗后,淮南诸将自然高度重视骑兵的建设。
可惜的是,虽然杨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马匹,但如今淮南依旧严重缺马。
新成立的骁骑军目前只有三千骑兵,而整个淮南的骑兵也只有五千。更重要的是这五千骑兵中,淮南军的骑兵主要来自当初随李承嗣、史俨一同南下的那三千沙陀精骑。
这么多年和这么多次战斗过去,如今许多马匹都存在年龄过大或者受伤的问题,这也就是淮南严重缺马才将这些有问题的马留下来凑合。
好在淮南虽然缺马,但南方的地形更适合步兵和水军作战,而且淮南在南方的敌人里面,像钱镠、钟传、马殷等势力比淮南更加缺马,所以淮南军在南方才能轻易称雄。
但北方的地形却更加适合骑兵发挥,不管是李克用还是朱全忠、刘仁恭等势力,他们都有相当规模的骑兵。
尤其是晋王李克用,他本来就是沙陀族的首领,又地处最北方,骑兵的数量和质量比朱全忠的都要高了许多。历史上李存勖与后梁交战,在一次次重大战役中,他麾下的数万精锐骑兵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将来若是淮南军北伐,需要到北方去与梁军甚至是晋军交战时,缺乏骑兵就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问题。
所以在成立骁骑军的同时,如何获得充足的马匹就成了杨渥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