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2)
推荐阅读: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新章节!
目前国家对学前班教学只有指导性意见,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学前班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以,学前班如何教,全凭小学自己的主张,或教师自己的感觉。虽然学前班能给小学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它的非义务教育性质,学前班的教学成绩不需要计入到整个学校教学成绩里,学校一般来说对这块教育并不重视。
几乎所有的学前班招生宣传中都会说,学校为学前班配备了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事实上,寄居在小学校园中的学前班是很边缘化的。除了设备较简陋,更主要地是,学校不会把优秀教师分配到学前班中。就我见识过,以及听说过的情况来看,学校给学前班配的教师一般是教课教得不好的,或和领导关系不融洽的。校长没法让这些人回家,就正好把他们放到学前班。
也有的学校师资比较紧张,从外面聘一些退休老教师。从概念上讲,退休老教师“经验丰富”。事实上,她们(几乎全是退休女教师)大多数人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并没有多少研究。所谓“经验”,只是当年教小学生的一些方法。而且由于我国几十年来小学教师入职门槛较低,许多小学教师文化或教育素养较低,她们的工龄可能有四十年,但并非有四十年的“教育经验”;往往只是把一种工作经验使用了四十年。那些“经验”原本对小学生就不太合适,更不用说用在学龄前儿童身上。
所以,现在的“学前班”,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它基本上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缩写本。虽然学前班的课程比一年级的少些,孩子玩耍时间多些,上学和放学时间也比一年级孩子自由些,但总体教育模式和教育价值取向却和一年级一样。
从上课形式来说,孩子们每人有了一张自己的固定课桌,有了上下课,有了作业;从内容上看,学习的一般都是拼音、写字、英语单词、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手放到背后,认真地听课,每天要孩子们在作业本上一遍遍地抄写生字和拼音,并给孩子打出成绩,甚至还要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们的目标是把孩子驯得听话,识一些字,把作业写得整整齐齐的。这让老师们很有成就感,这些“成就”往往也被小学校领导和家长们认可。特别是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学前班学了认字和写作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这些是“赢”吗?
学前班那种死记硬背的、毫无创造性和发现乐趣的学习,即使放到小学高年级学生那里,也够僵硬的,更何况放到学前儿童身上。学前班有上课、有作业、有纪律,却没有智力活动。学前班教学让儿童付出的多半是一些畸形的、消极的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
也就是说,就我国当前“学前班”的整体情况来看,不但不能依孩子们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让他们在智力、习惯、创造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成阻碍。所以,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
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
我把以上内容大略地对亲戚讲了一下,她有些明白,但还是有担心。她说,我也看过一些书,说儿童早期教育很重要,要是启蒙教育没做好,将来孩子的学习会很吃力。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对她说,你说得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确实重要,一个人接受没接受过早期启蒙教育,他的智力水平会有很大差异。启蒙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有人说过,如果你从孩子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他,那么你就已经晚了两天。苏霍姆林斯基说“智慧训练开始得离儿童出生的时间越远,这个孩子就越难教育。”他这里说的“智慧训练”是“启蒙教育”的同义语。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学前班学习是“启蒙教育”吗?
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中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可当下学前班教学,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了儿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了儿童天性,无聊的作业消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它是一种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学习,它使儿童远离智慧训练,走到“智慧训练”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学习”,不能称为“启蒙教育”。
我的亲戚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她可能在思考什么。过了片刻,她说,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分析,我需要慢慢消化一下。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她迟疑了一下,然后说:不光是听别人说,我自己也亲眼见过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他们入学后就是比没上过的强啊……
她确实说出了一种现象,这正是我准备要对她说的。
我说,我理解你这里所说的“强”应该是在认字、计算和考试这些方面,但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教学模式及价值取向方面。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大家都在手段与目的的问题上被搞晕了、迷失了,表面化地理解一些教育问题,在儿童教育上形成一些畸形而浅薄的价值判断。而学前班教学恰是迎合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拔苗助长地让孩子们在写作业、考试或守纪律方面早早地表现得“训练有素”。可这是“强”吗?
且不说这“训练有素”里包含有多少反教育学行为,留下多少后患,单是孩子们表现出的“学业优势”也是短暂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人生培养战略,如长跑战略,开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就能领先。不信的话可以到小学三、四年级调查一下,孩子们学业上的差异和上没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我的话可能确实让亲戚心有所动了,她说,哦,好像是这么回事,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教育上早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经过“学前班”的儿童,他的课程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那么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他就都没有,他很容易在学习上变得轻浮,不会用功。家长们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再者,由于学前班师资水平较差,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式不恰当,特别容易在学习情感上对孩子形成消极影响,导致孩子厌学,让他们早早对上学这个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兴趣就是天才”,学习上什么样的“聪明”或“提前起跑”能敌得过“兴趣”两个字呢?所以,“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们将来表现在学习上的潜能和才智也来源于这两方面。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我的话看来对亲戚确实产生了影响,她说,我原来的想法也挺简单,倒没打算让孩子在学前班学多少东西,只是觉得在幼儿园是玩,学前班也是玩,学前班好歹还能学点东西,能学多少学多少。现在看来,即便是这样想,是不是也没必要把孩子送到学前班?
亲戚这种最初的想法确实也有代表性。可能很多家长也是这样想的。认为学前班“好歹能学点东西”。这种想法包含着当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理念性的错误,就是蔑视儿童的玩耍权。把玩耍当作无价值的,认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认为“学知识”是有价值的,学总比不学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不知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力成长不是在书桌前进行,而是在游戏中进行。
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提出一个“最大胆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在儿童的早期学习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他强调的是应该让儿童尽情地游戏玩耍,反对用课程学习挤占儿童的游戏时间。就当前的学前班教学来看,无论你是否对孩子提出一个学习要求,只要把孩子送进学前班,这种环境就会对儿童玩耍权进行主动剥夺。
儿童越是年龄幼小,启蒙教育的急迫性越强,越需要一个好的智力成长环境。他心智发育的黄金时间被夺走一年,今后不知有多大的损失。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是6岁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怎能让这黄金般的时间变成一段锈铁呢。哪怕是什么都不学习的纯粹的玩耍,也要好过反儿童天性的“提前学习”。
事实上,学前班存在的问题现在人们已开始意识到了,近年来各地纷纷取消学前班。北京市已出台文件,决定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学前班。这个决定不错,但不知为什么要这么慢悠悠地去做,可能牵扯到的利益太多吧。
2008年初北京某报与一家知名网络教育频道联合调查显示,在上不上学前班的问题上,只有18%的家长认为“没必要上”,而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上学前班——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可以想象,后面跟着的,是一块多么肥沃的市场啊。
学前班现在不仅是小学在办,一些少年宫、民办课外辅导机构也在办。把幼儿园小学化,这甚至成了许多幼儿园的“特色”,这些幼儿园讲自己的优势时,就会把“双语教学”、识字、数学等内容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它虽没举“学前班”之名,行的却是学前班之实。
行政命令可以让当下的学前班消失,但有这样的市场,它一定会产生新的变种,以新的面目出现。就在北京市政府决定逐步取消学前班时,北京市有名的课外辅导机构“伟人学校”却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全日制学前班”的招生宣传,从他们提供的课程表来看,也是以文化课学习内容为主。该机构的市场运作很出色,他们总是能抓住家长的心。
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人才,而不合适的“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变得平庸无才。反对“学前班”,实质上是反对不科学的、急功近利的学前教育。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学前教育还给孩子。
和亲戚打了好长时间电话,终于使她相信不送孩子上学前班更好,我能感觉出她很满意,心情很好,这也让我很愉快。
就在我们结束谈话,刚放下电话之际,我又接到另一位亲戚打来的电话。
这位亲戚是来抱怨我的。
当初她也向我咨询过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的问题,我告诉她不用上,同时告诉她给孩子多买些书,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她的孩子已上小学三年级了。据她说孩子写字不好,做作业粗心大意;整天光是喜欢看课外书。她言语间抱怨这是因为孩子没上学前班,没提前学会写字;说她家邻居的孩子上过学前班,打好了基础,字就写得比她的孩子好,学习就是比她的孩子强。
我详细地询问了她孩子的情况,以及她如何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情况,心里基本上就清楚了。
家长一着急就会胡乱归因,就像一个人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却怪怨袜子的颜色穿得不对一样。很理解她的焦急,也愿意真心地帮助她,所以不得不批评她。
目前国家对学前班教学只有指导性意见,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学前班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以,学前班如何教,全凭小学自己的主张,或教师自己的感觉。虽然学前班能给小学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它的非义务教育性质,学前班的教学成绩不需要计入到整个学校教学成绩里,学校一般来说对这块教育并不重视。
几乎所有的学前班招生宣传中都会说,学校为学前班配备了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事实上,寄居在小学校园中的学前班是很边缘化的。除了设备较简陋,更主要地是,学校不会把优秀教师分配到学前班中。就我见识过,以及听说过的情况来看,学校给学前班配的教师一般是教课教得不好的,或和领导关系不融洽的。校长没法让这些人回家,就正好把他们放到学前班。
也有的学校师资比较紧张,从外面聘一些退休老教师。从概念上讲,退休老教师“经验丰富”。事实上,她们(几乎全是退休女教师)大多数人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并没有多少研究。所谓“经验”,只是当年教小学生的一些方法。而且由于我国几十年来小学教师入职门槛较低,许多小学教师文化或教育素养较低,她们的工龄可能有四十年,但并非有四十年的“教育经验”;往往只是把一种工作经验使用了四十年。那些“经验”原本对小学生就不太合适,更不用说用在学龄前儿童身上。
所以,现在的“学前班”,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它基本上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缩写本。虽然学前班的课程比一年级的少些,孩子玩耍时间多些,上学和放学时间也比一年级孩子自由些,但总体教育模式和教育价值取向却和一年级一样。
从上课形式来说,孩子们每人有了一张自己的固定课桌,有了上下课,有了作业;从内容上看,学习的一般都是拼音、写字、英语单词、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手放到背后,认真地听课,每天要孩子们在作业本上一遍遍地抄写生字和拼音,并给孩子打出成绩,甚至还要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们的目标是把孩子驯得听话,识一些字,把作业写得整整齐齐的。这让老师们很有成就感,这些“成就”往往也被小学校领导和家长们认可。特别是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学前班学了认字和写作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这些是“赢”吗?
学前班那种死记硬背的、毫无创造性和发现乐趣的学习,即使放到小学高年级学生那里,也够僵硬的,更何况放到学前儿童身上。学前班有上课、有作业、有纪律,却没有智力活动。学前班教学让儿童付出的多半是一些畸形的、消极的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
也就是说,就我国当前“学前班”的整体情况来看,不但不能依孩子们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让他们在智力、习惯、创造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成阻碍。所以,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
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
我把以上内容大略地对亲戚讲了一下,她有些明白,但还是有担心。她说,我也看过一些书,说儿童早期教育很重要,要是启蒙教育没做好,将来孩子的学习会很吃力。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对她说,你说得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确实重要,一个人接受没接受过早期启蒙教育,他的智力水平会有很大差异。启蒙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有人说过,如果你从孩子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他,那么你就已经晚了两天。苏霍姆林斯基说“智慧训练开始得离儿童出生的时间越远,这个孩子就越难教育。”他这里说的“智慧训练”是“启蒙教育”的同义语。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学前班学习是“启蒙教育”吗?
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中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可当下学前班教学,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了儿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了儿童天性,无聊的作业消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它是一种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学习,它使儿童远离智慧训练,走到“智慧训练”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学习”,不能称为“启蒙教育”。
我的亲戚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她可能在思考什么。过了片刻,她说,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分析,我需要慢慢消化一下。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她迟疑了一下,然后说:不光是听别人说,我自己也亲眼见过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他们入学后就是比没上过的强啊……
她确实说出了一种现象,这正是我准备要对她说的。
我说,我理解你这里所说的“强”应该是在认字、计算和考试这些方面,但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教学模式及价值取向方面。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大家都在手段与目的的问题上被搞晕了、迷失了,表面化地理解一些教育问题,在儿童教育上形成一些畸形而浅薄的价值判断。而学前班教学恰是迎合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拔苗助长地让孩子们在写作业、考试或守纪律方面早早地表现得“训练有素”。可这是“强”吗?
且不说这“训练有素”里包含有多少反教育学行为,留下多少后患,单是孩子们表现出的“学业优势”也是短暂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人生培养战略,如长跑战略,开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就能领先。不信的话可以到小学三、四年级调查一下,孩子们学业上的差异和上没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我的话可能确实让亲戚心有所动了,她说,哦,好像是这么回事,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教育上早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经过“学前班”的儿童,他的课程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那么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他就都没有,他很容易在学习上变得轻浮,不会用功。家长们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再者,由于学前班师资水平较差,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式不恰当,特别容易在学习情感上对孩子形成消极影响,导致孩子厌学,让他们早早对上学这个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兴趣就是天才”,学习上什么样的“聪明”或“提前起跑”能敌得过“兴趣”两个字呢?所以,“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们将来表现在学习上的潜能和才智也来源于这两方面。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我的话看来对亲戚确实产生了影响,她说,我原来的想法也挺简单,倒没打算让孩子在学前班学多少东西,只是觉得在幼儿园是玩,学前班也是玩,学前班好歹还能学点东西,能学多少学多少。现在看来,即便是这样想,是不是也没必要把孩子送到学前班?
亲戚这种最初的想法确实也有代表性。可能很多家长也是这样想的。认为学前班“好歹能学点东西”。这种想法包含着当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理念性的错误,就是蔑视儿童的玩耍权。把玩耍当作无价值的,认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认为“学知识”是有价值的,学总比不学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不知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力成长不是在书桌前进行,而是在游戏中进行。
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提出一个“最大胆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在儿童的早期学习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他强调的是应该让儿童尽情地游戏玩耍,反对用课程学习挤占儿童的游戏时间。就当前的学前班教学来看,无论你是否对孩子提出一个学习要求,只要把孩子送进学前班,这种环境就会对儿童玩耍权进行主动剥夺。
儿童越是年龄幼小,启蒙教育的急迫性越强,越需要一个好的智力成长环境。他心智发育的黄金时间被夺走一年,今后不知有多大的损失。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是6岁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怎能让这黄金般的时间变成一段锈铁呢。哪怕是什么都不学习的纯粹的玩耍,也要好过反儿童天性的“提前学习”。
事实上,学前班存在的问题现在人们已开始意识到了,近年来各地纷纷取消学前班。北京市已出台文件,决定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学前班。这个决定不错,但不知为什么要这么慢悠悠地去做,可能牵扯到的利益太多吧。
2008年初北京某报与一家知名网络教育频道联合调查显示,在上不上学前班的问题上,只有18%的家长认为“没必要上”,而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上学前班——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可以想象,后面跟着的,是一块多么肥沃的市场啊。
学前班现在不仅是小学在办,一些少年宫、民办课外辅导机构也在办。把幼儿园小学化,这甚至成了许多幼儿园的“特色”,这些幼儿园讲自己的优势时,就会把“双语教学”、识字、数学等内容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它虽没举“学前班”之名,行的却是学前班之实。
行政命令可以让当下的学前班消失,但有这样的市场,它一定会产生新的变种,以新的面目出现。就在北京市政府决定逐步取消学前班时,北京市有名的课外辅导机构“伟人学校”却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全日制学前班”的招生宣传,从他们提供的课程表来看,也是以文化课学习内容为主。该机构的市场运作很出色,他们总是能抓住家长的心。
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人才,而不合适的“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变得平庸无才。反对“学前班”,实质上是反对不科学的、急功近利的学前教育。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学前教育还给孩子。
和亲戚打了好长时间电话,终于使她相信不送孩子上学前班更好,我能感觉出她很满意,心情很好,这也让我很愉快。
就在我们结束谈话,刚放下电话之际,我又接到另一位亲戚打来的电话。
这位亲戚是来抱怨我的。
当初她也向我咨询过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的问题,我告诉她不用上,同时告诉她给孩子多买些书,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她的孩子已上小学三年级了。据她说孩子写字不好,做作业粗心大意;整天光是喜欢看课外书。她言语间抱怨这是因为孩子没上学前班,没提前学会写字;说她家邻居的孩子上过学前班,打好了基础,字就写得比她的孩子好,学习就是比她的孩子强。
我详细地询问了她孩子的情况,以及她如何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情况,心里基本上就清楚了。
家长一着急就会胡乱归因,就像一个人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却怪怨袜子的颜色穿得不对一样。很理解她的焦急,也愿意真心地帮助她,所以不得不批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