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回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刘书阁 www.liushuge.com,最快更新大学士最新章节!
第三百七十三章 回答
盐铁问题明朝读书人也知道其实的厉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一问题也有一定认识,所以,做这两道题的关键并不在对大明朝这一政策的理解上。
就孙淡后来所知道,这两道题大部分考生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做起题来也很规矩,甚至趋于保守。当然,也有特立独行的考生将明朝的盐铁政策贬得一无是处,试图靠此吸引审卷官的眼球。
可无论如何答题,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
出题官之所以出这么一道题,并不想就大明朝这一政策在考场上引起读书人的讨论。
任何一种考试,都不可能出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如此一来,也无形中为审卷官增加了工作量。
至于那种能够硬气人争论的考题,那是在殿试策论那一关的事情,那个时候才有可能让你充分展示政治才华。
因此,这一题的关键不在于最后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你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两道题中,考官悄悄地给考生们设置了一个陷阱:让你自己跟自己辩论。
一般来说,是人就有自己的观点。比如这两道题目,有的考生觉得矿山官营效率低下,还容易产生滋生腐败的土壤,败坏了官场风气,还不如通通私营,如此,国家也少了许多麻烦;而有的考生则认为盐铁乃是国家最重要的赋税来源之一。而且,这两样物资都是军国重器,若全部变为民营不利于国家管理,还容易发生变故,还不如尽归国有。虽然效率低下,可也能够时刻处于官府的监控之中。
人的观点一旦形成,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觉得自己这个思路乃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这两道题目是让考生自己同自己辩论,可世界上又有谁能不依靠外力,或者说能够在极短的时候能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呢?
所以,在作这两道题目的时候。大多树考生因为在下笔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在做其中一题时自然是下笔如有神,扬扬撒撒,论点翔实,论据充分。可一旦站在自己对立面,做另外一题的时候,却笔下艰涩,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这样的题目作起来,自然是别想拿到高分了。
结果,这两题又变相地刷掉了一大批考生。
总得来说,今科会试第二场五道题目因为出得刁钻古怪,又故意布置智力陷阱,足可以让八成以上的考生名落孙山。
好在,科举一途自古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功率低得令人发指。
后人计算了一下,从隋朝开科举到清朝同治年止,一千多年时间,全中国总共也不过出了十万进士。也就是说,一年也不过几十人。这概率,比买中五百万的体育彩票难度还大。
好在孙淡一拿到这两道题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对,他也算是考试经验丰富的人。从读小学开始,到后来考中公务员,大大小小的考场不知上过多少。在他看来,但凡是考试,总归有标准答案,也方便阅卷。像这种希奇古怪的题目,回答什么倒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回答。
格式大于内容。
像这种自己同自己辩论的题目,孙淡倒不畏惧。
同古代人不同,他毕竟是从小接触辨证唯物主意。凡事都有两面性,需要客观辨证地去看问题。而不是一开始就认同某一观点,并一成不变地全盘认同。那样,就流于形而上学,不客观了。
人看能孤立、片面、静止地去看待一个问题,事物都是在变化的。
就算是古人,也懂得《塞翁失马》这种朴素的辨证法。
一想通这点,孙淡心中就安稳了:这两道题目,考官考的是考生的客观公正和冷静处理事务的能力啊!
这一点也是大明朝官员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孙淡无声地笑了笑,抬头看了一下对面的张璁。
张璁也在微笑。
看样子,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个家伙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不会上出题官的当。
孙淡朝他点了点头,开始慢慢地磨起墨来。
张璁则蘸了点墨,手一挥,便在卷子上行云流水地写了下去。
孙淡也不急,就那么慢慢地磨墨思考,等一切都考虑妥当了,这才一字一句地写了起来。
实际上,这两道题有些像他在大学中参加的辩论会,一边是正方,一道是反方。无论你占在那一个方,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辩论手段说服对手。
论点、论据、论证。
来来去去不过是那几种手段。
这两题孙淡做得不快,等到中午时,连一道题也没做完。
中午的时候,他胡乱吃了点东西,也顾不得休息,继续写下去。等到他做完一题,对面的张璁已经搁笔,这一回他走在了孙淡的前面,便好整以暇地盘膝坐在床上养气,一副得到高人的模样,可表情中却带着一丝得意。
孙淡知道张璁这是在炫耀,他却不受其影响,答起题来越发地沉着。
两道题实际是一道,一正一反,只要做好一道,另外一道就有固定的模式可套。
因此,最后一道题倒也简单。
等到最后一个字写完,孙淡放下笔又回过头去读了一遍两张卷子,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最难的一场总算过去,这第二场的题作得也是规矩,就算不是一流,可在这满场考生中也算是中上水准。加上第一场自己所占据的优势,而最后一场的八股文有是自己的强项。
这一会必中无疑了!
他慢慢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只听到一阵“噼啪”的骨头声,这一场还真是累人啊!
灯又渐渐地亮了,有考官过来收卷子,接着是誊录,封弥。
然后是发第三场的卷子,三道八股文。
对其他考生来说,最关键的一场来了。
八股文章也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要想拿高分,有的时候同审卷官的个人喜好有莫大关系,最是难以把握。
因此,很多考生在拿到卷子的那一刻就急冲冲地读起来。
孙淡却不去看卷子,对他而言,这才考试已经结束。
他随意将卷子朝桌上一扔,一口将瓶中最后一点酒喝光。
第三百七十三章 回答
盐铁问题明朝读书人也知道其实的厉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一问题也有一定认识,所以,做这两道题的关键并不在对大明朝这一政策的理解上。
就孙淡后来所知道,这两道题大部分考生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做起题来也很规矩,甚至趋于保守。当然,也有特立独行的考生将明朝的盐铁政策贬得一无是处,试图靠此吸引审卷官的眼球。
可无论如何答题,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
出题官之所以出这么一道题,并不想就大明朝这一政策在考场上引起读书人的讨论。
任何一种考试,都不可能出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如此一来,也无形中为审卷官增加了工作量。
至于那种能够硬气人争论的考题,那是在殿试策论那一关的事情,那个时候才有可能让你充分展示政治才华。
因此,这一题的关键不在于最后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你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两道题中,考官悄悄地给考生们设置了一个陷阱:让你自己跟自己辩论。
一般来说,是人就有自己的观点。比如这两道题目,有的考生觉得矿山官营效率低下,还容易产生滋生腐败的土壤,败坏了官场风气,还不如通通私营,如此,国家也少了许多麻烦;而有的考生则认为盐铁乃是国家最重要的赋税来源之一。而且,这两样物资都是军国重器,若全部变为民营不利于国家管理,还容易发生变故,还不如尽归国有。虽然效率低下,可也能够时刻处于官府的监控之中。
人的观点一旦形成,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觉得自己这个思路乃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这两道题目是让考生自己同自己辩论,可世界上又有谁能不依靠外力,或者说能够在极短的时候能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呢?
所以,在作这两道题目的时候。大多树考生因为在下笔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在做其中一题时自然是下笔如有神,扬扬撒撒,论点翔实,论据充分。可一旦站在自己对立面,做另外一题的时候,却笔下艰涩,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这样的题目作起来,自然是别想拿到高分了。
结果,这两题又变相地刷掉了一大批考生。
总得来说,今科会试第二场五道题目因为出得刁钻古怪,又故意布置智力陷阱,足可以让八成以上的考生名落孙山。
好在,科举一途自古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功率低得令人发指。
后人计算了一下,从隋朝开科举到清朝同治年止,一千多年时间,全中国总共也不过出了十万进士。也就是说,一年也不过几十人。这概率,比买中五百万的体育彩票难度还大。
好在孙淡一拿到这两道题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对,他也算是考试经验丰富的人。从读小学开始,到后来考中公务员,大大小小的考场不知上过多少。在他看来,但凡是考试,总归有标准答案,也方便阅卷。像这种希奇古怪的题目,回答什么倒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回答。
格式大于内容。
像这种自己同自己辩论的题目,孙淡倒不畏惧。
同古代人不同,他毕竟是从小接触辨证唯物主意。凡事都有两面性,需要客观辨证地去看问题。而不是一开始就认同某一观点,并一成不变地全盘认同。那样,就流于形而上学,不客观了。
人看能孤立、片面、静止地去看待一个问题,事物都是在变化的。
就算是古人,也懂得《塞翁失马》这种朴素的辨证法。
一想通这点,孙淡心中就安稳了:这两道题目,考官考的是考生的客观公正和冷静处理事务的能力啊!
这一点也是大明朝官员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孙淡无声地笑了笑,抬头看了一下对面的张璁。
张璁也在微笑。
看样子,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个家伙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不会上出题官的当。
孙淡朝他点了点头,开始慢慢地磨起墨来。
张璁则蘸了点墨,手一挥,便在卷子上行云流水地写了下去。
孙淡也不急,就那么慢慢地磨墨思考,等一切都考虑妥当了,这才一字一句地写了起来。
实际上,这两道题有些像他在大学中参加的辩论会,一边是正方,一道是反方。无论你占在那一个方,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辩论手段说服对手。
论点、论据、论证。
来来去去不过是那几种手段。
这两题孙淡做得不快,等到中午时,连一道题也没做完。
中午的时候,他胡乱吃了点东西,也顾不得休息,继续写下去。等到他做完一题,对面的张璁已经搁笔,这一回他走在了孙淡的前面,便好整以暇地盘膝坐在床上养气,一副得到高人的模样,可表情中却带着一丝得意。
孙淡知道张璁这是在炫耀,他却不受其影响,答起题来越发地沉着。
两道题实际是一道,一正一反,只要做好一道,另外一道就有固定的模式可套。
因此,最后一道题倒也简单。
等到最后一个字写完,孙淡放下笔又回过头去读了一遍两张卷子,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最难的一场总算过去,这第二场的题作得也是规矩,就算不是一流,可在这满场考生中也算是中上水准。加上第一场自己所占据的优势,而最后一场的八股文有是自己的强项。
这一会必中无疑了!
他慢慢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只听到一阵“噼啪”的骨头声,这一场还真是累人啊!
灯又渐渐地亮了,有考官过来收卷子,接着是誊录,封弥。
然后是发第三场的卷子,三道八股文。
对其他考生来说,最关键的一场来了。
八股文章也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要想拿高分,有的时候同审卷官的个人喜好有莫大关系,最是难以把握。
因此,很多考生在拿到卷子的那一刻就急冲冲地读起来。
孙淡却不去看卷子,对他而言,这才考试已经结束。
他随意将卷子朝桌上一扔,一口将瓶中最后一点酒喝光。